群众文化范文第1篇作为文化部门的生命线,近年来,文化馆克服了经费不足、人手紧张等诸多困难,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群众文化【五篇】,供大家参考。
群众文化范文第1篇
作为文化部门的生命线,近年来,文化馆克服了经费不足、人手紧张等诸多困难,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繁荣群众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元宵踩街、正月正全市民族器乐演奏会、书画艺术交流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群众文化艺术周、少儿艺术考级、全省十大艺术童星才艺展阜阳赛区选拔活动、奥运期间在清河广场、鼓楼广场等地转播奥运精彩赛事、承办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
这些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陶冶了群众情操,带动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工作中,文化馆摆正了位置,真正实现开门办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把文化种在基层,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联合市移动公司举办了以“欢乐新农村”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在光华社区开展“送书画进社区”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班、组织知名书画家深入到市武警一支队开展了“送书画进军营”活动、开展“送书画下乡”活动、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走进社区、农村等地,举办“千场电影进万家”活动、赴乡镇开展疟疾知识文艺宣传、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联动演出、开展辅导员进社区等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实现了文化馆特殊的社会存在价值。为基层、社区组织的辅导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基层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文化馆在社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阜阳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走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活动中我馆也十分注重突出群众文化活动大众性的特点,注重活动是否能走到大众中去,在观众中有多少“存活率”,多长的“存活期”。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参与者、表演者,又是文化精神的享有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有气势恢宏、人气旺盛的大型文艺演出,更需要群众自发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型活动。
群众文化范文第2篇
一、文化馆本身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群众对文化馆认同感降低的原因后得出,文化馆本身服务质量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如上文述及,当代群众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也就决定了群众对服务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更多选择的前提下,文化馆没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没有针对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工作,使得文化馆自身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群众自然更愿意选择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场所进行文娱活动和学习,更愿意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感到更加舒适和欢愉的场所进行这些行为。因此,文化馆自身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也成为影响其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效力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高效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发挥文化馆职能。从文化馆自身的职能来说,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培训,为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第二,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第三,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总的来说,文化馆的职能主要是提供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且对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各种活动进行帮助和扶持,也就是为群众各种文娱活动提供场地上的支持以及技术方面的指导。因此,要高效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的职能。文化馆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加强,强化各种职能所所带来的效力,而不是削弱自身智能。只有发挥更强的职能,才能够提高群众对其的认可度,才能够达到提高效力的目的。
(二)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同时,文化馆在进一步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其目的在于扩大自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让更多群众知道文化馆、了解文化馆、愿意到文化馆中学习和参观。如上文述及,特别是针对于年轻的群众,其甚至不知道文化馆的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文化馆的职能如何强化,也无法让群众感受到。因此,文化馆可以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如能够吸引年轻群众的科学展览或者能够吸引儿童的活动等等,并且加大宣传,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来说,文化馆所举办的活动,如展览和培训在形式和内容上无法吸引群众,这是导致群众对其认同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文化馆必须在加强自身宣传的基础上,从文化馆举办活动的内容方面入手,必须让群众认为参观文化馆能够获得确切的收获,才能够促使群众愿意来到文化馆,才能够发挥其自身的职能,最终达到提高其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的终极目标。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最后,文化馆必须要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覆盖范围更广、更具有价值的服务。一方面,文化馆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能够为群众的参观、学习和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提高群众对其的认同,达到吸引群众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文化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其对群众的学习和成长也有更好的支持,才能够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更强的职能。
三、结束语
群众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 群众性 文化主体 文化内容 文化形式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以群众为文化主体、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带有群众性特点的文化,与以专业人员为文化主体、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带有专业性特点的专业文化相对应。
“群众”一词,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礼书》中最早出现:“宰割万物,使役群众。”原指大众。这一内涵一直沿用至今,如“群众观点”“群众运动”等等的“群众”,指的都是大众――广大的人民群众。
然而近年来,在各种群众文化的大赛、评奖等活动中,出现了以所谓“出人才、出精品”“多元交叉、群专互补”之名,混淆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本质区别的错误倾向。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重新予以解读,以确保群众文化“非群勿扰”。
一、文化主体的群众性
群众文化的主体,指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众所周知,群众文化的主体,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广泛性等特点。从年龄上看,从少儿到青年,再到壮年、老年,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
从职业上看,无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学生,还是专家、教授、医生、公务员……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
从文化程度上看,无论是硕士、博士,还是文盲、半文盲,也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主阵地,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整个文化的主力军。
与专业文化的主体相比,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未从事过专业文化工作的人。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群众文化大赛中的参赛、参评人员,有的是改行的专业文化人员,有的是离退休的专业文化人员。这些“原专业文化人员”平时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当然会对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品位与文化水准、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的气氛、增进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双向交流等,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让这些“原专业文化人员”参赛、参评,一则会混淆群众文化的本质,二则对于其他非专业文化人员显失公平、公允,从某种程度上,大有“以假乱真”“冒名顶替”之嫌。因此建议在群众文化大赛、评奖中,严格进行人员资格审查,以确保群众文化主体群众性的真实性、纯洁性、可靠性、公信度。
二、文化内容的群众性
从文化内容的视角考量,群众文化的内容具有普及性、浅显性、通俗性等群众性特点。
其一是普及性。群众文化是普及文化,与提高性的专业文化相比,二者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当然,群众文化本身也有一个从普及到提高的过程,但其主导方面还是普及。
从群众文化的主要构成上看,这种普及性就更为明显:从少儿文化到妇女文化、老年文化,从饮食文化到旅游文化以及茶文化、酒文化,从校园文化到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从广场文化到晨练文化,从娱乐文化到休闲文化、健身文化,从历史文化到民族文化、科技咨询,无不充分显示出群众文化的普及性特点。
其二是浅显性。群众文化以浅显易读、易学易会、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为特点,与专业文化的深邃高深、蕴藉隽永形成鲜明对照。
其三是通俗性。群众文化属于“俗文化”范畴,与专业文化的“雅文化”形成鲜明对照。其内容多系家长里短,平民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亮点、动情点的题材和主题。
现在的问题是,个别群众文化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辅导者,以“精品意识”取代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片面追求高、精、尖和新、奇特,使群众文化脱离“俗文化”轨道,而走向“雅文化”的误区。这无异于舍本求末、揠苗助长。笔者想,针对这一现象,或许重温中国戏曲的历史规律会有一定的反思价值,即:“兴于民间,毁于庙堂。”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群众文化是必须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必须永远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倘若将目光盯在领导和专家身上,以参赛、评奖为惟一目标,那就远离了群众文化的神髓和生命。
三、文化形式的群众性
形式与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既受内容的影响和制约,但反转过来又有助于内容的表现。
同样,群众文化形式的群众性,也表现在多样性、小型性、群体性等特点上。
1、多样性。群众文化活动因参与的人员多、面广,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不同的文化需求,因而群众文化的形式便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既有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又有舞蹈(包括迪斯科、大秧歌、街舞、交际舞,民族舞等),还有曲艺(包括相声、二人转、大鼓、快板书、山东快书等),更有戏曲(京剧、评剧、皮影戏、木偶戏),以及杂技、魔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小品、小话剧等,更为多见。
与此同时,还有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绘画(包括图画、油画等)、摄影、书法等。
此外,一些非艺术类的文化形式,如各类球赛(篮球、排球、乒乓球)、滑冰(速滑、花样)、游泳、等。
凡此种种,都充分显示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范文第4篇
一、从长计议,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群众文化品牌建设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整体战略,决不是权宜之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道行于百代,权宜利于一时”,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品牌建设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借用市委书记叶时进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讲的一句话,就是要“继承好前代,发展好当代,考虑好后代”。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文明观,它要求我们的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从时间上说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上虞发展的远景目标为依据,一步一个脚印,精心设计,用心包装;
从空间上说要宏观规划,微观操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不仅仅是硬环境建设,更是软环境建设;
不仅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行为;
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社会行为。为此,必须有效地营造并长期地保持一种致力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舆论氛围。要从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重视市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市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映衬着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文明程度的高低,从而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在具体方法上,可以开展“上虞精神”大讨论。“上虞精神”由围涂精神衍化而来,一部围涂史,就是一部创业史。“上虞精神”便是我们这个城市移山填海、艰苦奋斗的形象,便是我们这个城市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形象,弘扬“上虞精神”,对于上虞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如,城标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城市精神,可以发动全市人民对“城标”展开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不仅可以征集真知灼见,更为重要的是,讨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营造舆论氛围的过程、一个全民受教育的过程;
在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使大家真切地体验到作为一个城市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愿望真正落到实处。
二、研究虞舜文化,扎实搞好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对外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知名度,更需要良好的公众形象乃至国际形象。虞舜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可以从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角度,在较大跨度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研究各种文化现象,如青瓷文化、白马湖文化、茶文化等,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扩大上虞的海内外知名度,推动上虞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可以考虑编纂“虞舜文化丛书”,出版发行,作礼品赠送。上虞有丰富的孝文化资源,舜为廿四孝之首,江南第一庙———曹娥庙声名远扬。可以考虑选定曹娥投江寻父之日前后举办孝文化节,请专家学者讲学,表彰孝子贤媳,举行庙会和组织经贸洽谈活动,从而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真正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大力宣传一批当代文化名人,他们是一个城市的形体语言,城市文明的标志,他们既是精神文明长期积累的产物,也是当前及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群体。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的各种文化、商贸活动。1997年,我市领导赴香港向董建华赠送女儿红酒,既是一次成功的经济公关,也是一次“隆重推出上虞”,着力塑造上虞形象的成功范例。电影电视是家喻户晓的重要媒体,芙蓉镇因电影《芙蓉镇》而名闻遐迩。越剧电影《梁祝》一开头便是“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的唱词,世界级电影名导谢晋更是我们上虞的骄傲。一位名人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笔者以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便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设计得好,有吸引力,读者便会打开它,看下去。
作者:陈秀春 单位:浙江上虞崧厦镇文化站
群众文化范文第5篇
(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群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创造的精神财富。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权益 和谐文化
群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创造的精神财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必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一、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也是落实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内在要求。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1.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以自身为主体,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进行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文化利益。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
2.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同时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即要坚持为了群众,也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文化建设直接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广大群众和精神文明需求为根本目的。
二、结合实际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新疆是个多民族生活的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能够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民群众具有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并且优秀的文化要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体条件。
1.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实现人民权益的依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的要求,可是现实中,依然有许多现象和问题与其背离,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需要在几方面再“加速”。首先,要实现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均衡配置,让老百姓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周边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节目。其次,在软件方面,要发挥海纳百川的精神,放眼世界,吸收精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养,让普通老百姓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第三,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巩固县(区)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地广人稀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因此,落实文化资源共享问题应摆在群众文化的重要日常上。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城区共享,社会共享和区域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机制。如:工人文化宫、群艺馆、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馆、各县(区)、产(行)业、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实施,其服务对象应是面对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资源应该使它具有文化的全民性,同时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文化服务理念和机制,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社会参与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2.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丰富载体。广大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题为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应不断巩固和壮大基本文化阵地,注重把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好送文化、送图书下基层、下企业、下社区、下乡的活动。继续开展寓教于乐,身心健康的种类群众文化活动,经常性举办各类唱响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大众体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广大群众和老百姓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组织各类群众性协会的文艺团队,广泛参与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