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范文第1篇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信息的制作、、传播及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是指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候预测、天气气候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气象信息【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气象信息范文第1篇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信息的制作、、传播及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是指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候预测、天气气候专报等气象预报信息,天气实况和气象灾害鉴定信息,天气气候评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气象分析评价信息,以及农业气象预报、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信息。
本办法所称“灾害性天气警报”,是指台风、暴雨(雪)、雷暴、大风、冰雹、龙卷、寒潮、高(低)温、高火险气象等级等对本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一定影响的恶劣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是指气象信息制作单位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播发气象信息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传播”,是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互联网等新闻、信息媒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利用各种方式向公众或其用户播送、传递气象信息的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气象信息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与传播系统的建设,保障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与传播,使之在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信息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新闻宣传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制度。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负责按预报责任区向社会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
前款规定以外的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根据业务规定在适当范围内。
第九条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以外的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研究制作的有关气象信息,可以在专业会议上交流或学术刊物上发表,但不得向社会公开。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制作、虚假的、篡改的气象信息。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指定的气象新闻发言人,负责接受新闻媒体就气象信息进行采访,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专业气象预报等气象信息。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的传播实行指定传播和传播核准登记制度。
第十二条各类新闻、信息媒体和其他单位向社会公开传播气象信息,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气象台站名称和时间。
第十三条市、县(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应当安排专门时间或者版面,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媒体调整播发时间或者刊登版面,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气象台站要求播发的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公众气象预报,媒体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前款规定的媒体向社会传播除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外的气象信息,按第十五条执行。
第十四条其他媒体和单位向社会传播气象信息,必须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其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时间及次数等进行核准登记,方可按规定实施传播。
第十五条各类新闻、信息媒体或其他单位需要开展传播气象信息业务,必须事先与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将此协议提交气象主管机构核准。
媒体或其他单位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按协议约定,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第十六条气象台站制作的气象信息属于气象科技成果,各类媒体或其他单位不得相互转播、转载。
第十七条新闻媒体报道本地天气气候预报、天气实况、天气评述等新闻,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新闻发言人进行采访,并由新闻发言人对新闻稿进行审核后方可发稿。
报道本地气象灾害新闻,必须使用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或结合天气形势和气象探测资料进行论证后得出的结论,不得由非专业人员随意定性并据此进行报道。
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允许,不得报道专供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用于内部决策参考的气象信息。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向社会公开气象信息的;
(二)制作、虚假的、篡改的气象信息的;
(三)新闻、信息媒体或其他单位传播气象信息,未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四)媒体或其他单位之间相互转播、转载气象信息的。
第十九条市、县(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拒绝、拖延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播发的(含插播、增播),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或延误灾害性天气警报时间的;
气象信息范文第2篇
新一代雷达系统具备监测、预警和服务一体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各观测设备和防御设备需要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运行,我市气象网络有内部局域网和外网,卫星网等。内部局域网采用网状拓扑结构,且与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及宁德市气象局通信专线、雷达接收系统、降雨指挥中心、internet互联网等之间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体系。任何一个部位的网络系统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整个观测系统的瘫痪,对气象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找出气象信息网络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安全之策显得十分重要。
2气象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较差
目前,气象部门的大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网络认知态度,网内各设备的使用操作者认为气象网络是专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不会有安全问题发生,就养成了随意上网的习惯,增加了网络隐患;虽然有相应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但相关人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对网络安全方面没有注重强调,要求较低,使基层操作人员疏于安全防护,增加了气象信息网络被病毒感染的几率,造成信息数据被破坏、丢失,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
2.2共享信息交流频繁,各部门协调机制滞后
现代化综合气象业务体制的建立,构成地基、空基和天基一体化的集约平台发展模式,气象部门与多个部门之间建立了数据交换共享的联动机制,使气象信息网络的使用度更加频繁,不同单位之间的网络信息频繁流通的同时,增加了网络安全隐患。各相关单位只重视自己内部网络运行状况,无法查看到其他互通部门的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网络故障发生时,不能相互协助解决,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交互网络的安全。期间数据信息在使用、传输等过程中可能发生被外人读取、假冒、恶意修改等多种风险,容易发生数据信息丢失、泄密的严重问题,使气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2.3缺少网络故障应急方案
科技的进步,增加了网络被攻击的手段,气象网络系统其他电脑的接入和较多的连接点,都给攻击者以可趁之机,使用逻辑炸弹、网络病毒、失能武器等多种入侵方法,侵入网络系统内部,对网络系统进行肆意掌控。虽然有自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但其主动防御技术与网络攻击手段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网络故障的不确定性和网络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较低等不利因素,导致很难制定全面的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在较短的时间内任其破坏网络系统,导致气象信息被非法窃取、破译、拦截等,破坏了气象信息的完整性。
3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安全策略
3.1加强网络技术防护
网络技术防护是利用相关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保护气象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行为操作。利用访问控制可以对入网访问、网络权限、信息目录等进行控制,确保内部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防火墙是气象网络最基本、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处于网络使用群体与外界通道之间,对所有internet的来访信息进行检查,拒绝不明危险信息来源,提高内部网络运行质量;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入侵检测、监视和分析,对监测到可疑地址进行自动切断,并发出警报,实现网络管理的动态监管;网络密码技术包括单钥匙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等多种密码钥匙管理方法,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直接防止人为入侵,增加了气象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
3.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气象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 网络 设计
1 气象信息网络的设计原则
地市级气象信息网的设计原则为:本着适度超前、安全保密、运行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信息网络系统。
2 网络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网络的层次化设计,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人层三级星形网络结构。核心层采用千兆级局域网交换技术,汇聚层采用干兆或百兆级局域网交换技术,接人层采用百兆级局域网交换技术。局内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楼宇间根据距离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楼宇内采用多模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双绞线可根据通信情况和单位的经济实力选择5。类或6e类双绞线电缆。网络设备应该选择高技术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主流产品,适应今后不断升级和扩展的需求。根据应用需求,建立对内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组。根据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VLAN,在核心层和汇聚层对网络设备和通信链路作必要的冗余设计,选择适当的防火墙、网管平台、认证计费平台等。省局和市局之间用专用线路连接,市局和县局之间也用专用线路连接。
2,1核心层设计 网络核心层设计的最根本准则在于提供最快最可靠的数据传输,以满足网络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的需求。核心层由一个高速的骨干网组成,其任务是为其它两层提供优化的数据传输功能,其作用是尽可能快地交换数据包,所以应具有高可靠性,并且能快速适应网络的变化,由于核心层对网络互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般要采用冗余组件来设计核心层,这样当交换机之间的线路出现故障时,传输的数据会快速自动切换到另外一线路上进行传输,不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核心层不应卷入到对具体的数据包的运算中去(如过滤等),否则会降低数据包的交换速度。核心层的主干交换机一般采用最快速率的链路连接技术,在与汇聚层交换机相连时要考虑采用建立在生成树基础上的多链路冗余连接,以保证与核心层交换机之间存在备份连接和负载均衡,完成高带宽、大容量网络层路由交换功能。基于以上考虑拟采用传输速率为2,5Gbps的环型拓扑连接核心层设备,在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包括设备和线路故障的情况下,保障核心网络的正常数据传输。核心层是一个路由域。通过在核心层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提供数据的路由和路由的迂回。核心层设备具备组建环型网络及单点失效自愈的功能,采用先进的IP路由协议OSPF、BGP。为了以后的扩展,核心层设备必须支持MPLS/MBGPVPN、流量工程(yE)。
2,2汇聚层的设计 汇聚层主要实现网络接人层的汇聚功能,实现路由和基于策略的数据传输,同时保障传输的可靠稳定。汇聚层是网络核心层与接人层的分界点,它扮演了许多角色,包括对资源的控制访问,可以配置为VLAN之间连接的路由,汇总接人层的路由。设计时可根据网络规模和应用情况考虑汇聚层与核心层有冗余的链路。汇聚层设计需要支持网络的高端口密度、高性能、高可用性等特性,应该与服务质量(O。S)机制、智能应用技术以及安全性设计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汇聚层高效地利用其接入层网络,增加终端业务(如多点广播、语音和视频应用、ERP应用等),而不影响网络性能。汇聚层交换机和接人层交换机之间可以利用全双工技术和高传输率网络互联,保证分支主干无带宽瓶颈。汇聚层的设计要满足核心层、汇聚层交换机和服务器集合环境对干兆端口密度、可扩展性、高可用性以及多层交换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支持大用户量、多媒体信息传输等应用。因此在汇聚层拟采用星型或者环型拓扑,采用!c的以太网传输,避免单点失效带来网络连通性问题。采用Ⅱc双链路连接到核心接点,以实现冗余,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备份。汇聚层支持先进的路由协议RIPV2、OSPF、MPIS/MBGP VPN、流量工程(yE)。
2,3接人层的设计 接人层主要功能是接入用户网络。接人层的主要目标是为最终用户提供对网络访问的途径,提供了带宽共享,交换带宽、MAC层过滤、网段划分等功能。本层也可以提供访问列表过滤等操作。接人层设计时可考虑采用可网管、可堆叠的以太网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接人级交换机,以适应高端口密度的部门级大中型网络。交换机的普通端口直接与用户计算机相连,高速端口用于上连高速率的汇聚层的交换机,用以有效地缓解网络骨干的瓶颈。
2,4网络的层次化设计的特点
网络的设计通常是从中心开始把计算机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人层,每层完成的功能不一样,各有其特点,应根据不同层次用不同的要求设计网络。网络的层次化设计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通过将网络分成许多小单元,降低了网络的整体复杂性,使故障排除或扩展更容易,能隔离广播风暴的传播、防止路由循环等潜在问题。
升级灵活,网络容易升级到最新的技术,升级任意层的网络不会对其它层次造成影响,无须改变整个环境。
易于管理。层次结构降低了设备配置的复杂性,使网络更容易管理。
3,网络可靠性和冗余设计
3,1网络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有三方面: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抗毁性是指系统在人为破坏下的可靠性。比如部分线路或节点失效后,系统是否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增强抗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积瘫痪事件。
生存性是在随机破坏下系统的可靠性。生存性主要反映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这里,随机性破坏是指系统部件因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有效性主要反映在网络信息系统的部件失效的情况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网络部件失效虽然没有引起连接性故障,但是却造成质量指标下降、平均延时增加、线路阻塞等现象, 3,2冗余设计 从硬件容错、软件容错和线路容错三方面考虑构建网络系统的备份体系,设计冗余部件,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地市级气象信息网络拟采两台核心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层,实现设备冗余,交换机之间采用链路聚合技术相连,两交换机间既互为备份,又可均衡负载,从而保证了核心层的任一台交换机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网络的运行。
汇聚层交换机拟使用两条千兆位链路分别上连两台中心交换机,建立两条逻辑链路。通过配置生成树协议指定一条链路工作,另外一条千兆位链路将自动成为备份链路,实现链路冗余。
服务器是网络应用的核心,即使所建网络的结构达到相当高的可靠程度,如果服务器采用一条线路接人,网络依然可能出现单点故障,对用户来说依然没有可靠性可主。解决方法是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千兆位服务器网卡,分别连接两台核心交换机,利用网卡容错技术实现两块网卡间的容错。当主网卡或从网卡所连的交换机发生故障时,服务器会立刻将该网卡上的流量转移到另一网卡上。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到该方案能够做到任何一台中心交换机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提供了最快速的故障恢复方案,增强了网络的容错能力,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气象信息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我县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和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政办[]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办字[]5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气象协管员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统称为气象信息员。
第三条县气象局负责全县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信息员负责本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与气象灾情上报工作。
第二章气象信息员的产生
第四条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本责任区内气象信息员;
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气象信息员。
第五条各乡(镇)政府应及时将本乡镇和所辖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不包括学校)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及时报到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应及时将各学校的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报到县气象局。县气象局负责组建气象信息员资料数据库。
第六条气象信息员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应由所在单位将新的气象信息员信息及时向县气象局报告,及时推荐新的合适人选。县气象局要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员数据库。
第三章气象信息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气象信息员的权利:
(一)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二)免费参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他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培训。
第八条气象信息员的义务:
(一)负责将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单位)内的社会公众,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行动的组织实施,努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二)负责对责任区内发生的气象灾情上报县气象局,并协助县气象局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灾害调查和鉴定;
(三)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等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四)乡镇气象信息员应负责对布设在本责任区内的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进行简单维护及安全巡视工作,防止气象探测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坏。遇到影响气象探测设备安全运行的其它问题,应立即报告县气象局;
(五)协助做好其它有关气象工作。
第四章气象信息员的培训
第九条全县气象信息员的培训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具体由县气象局负责集中培训,使气象信息员具备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
第十条气象信息员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为气象灾害及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简单维护等。
第五章信息处理
第十二条县气象局应在组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上,建立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用户群,确保气象信息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应设立气象信息员报灾电话,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第十四条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通过短信、广播、板报、电话、敲锣、上门或其他因地制宜的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责任区公众手中。
第十五条气象信息员认为或者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将灾情信息通过电话及时上报县气象局。上报的灾情信息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县气象局接到上报的灾情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当灾情显示有人员伤亡或灾害可能加剧时,应立即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报告。灾情信息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
第六章奖惩措施
第十七条气象信息员上报的气象灾情信息,经县气象局调查属实后,以乡镇和校区为单位给予同一灾害事件的第一报告人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气象信息员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开展工作不力、不能履行职责的,或为套取奖励报告虚假信息的,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解除其气象信息员资格。
第七章附则
气象信息范文第5篇
我市地处关中西部,地形地貌复杂,干旱、暴雨、冰雹、大风、连阴雨、雷电、霜冻、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全市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以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炮(箭)点、乡镇温雨自动测报点、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点和气象灾情评估调查点为主的防灾减灾气象监测网和以电视天气预报、广播天气预报、12121气象声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和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网站为主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服务网络,在我市防灾减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市气象信息监测网点密度过小,监测手段自动化水平不高,气象信息传输和时效性不强,传播范围不广等问题,导致气象信息传递迟缓,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工作平台,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早获得气象信息,实施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广大群众做到及早防御,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道。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支持、配合气象部门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确保气象信息传递准确、快捷。
二、明确任务,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
按照省、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我市要在两年内建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络。在全市80%的乡镇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站;
90%的乡镇、40%的村安装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
、完成人工增雨体系建设,新增防雹增雨炮点8个,移动炮点2个;
完善以“12121”气象信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电视天气预报、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和气象信息网站为主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并实现自动化。年实现全市100%的乡镇、70%的村建成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85%的乡镇建成自动气象监测站。自动气象监测站和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各级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将对各县区加快防灾减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三、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各县、区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网,充分利用现有天气预报平台,建立科学监测体系,做好雨情、汛情、灾情的预测、预警,确保临近、短时、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全市雨情以及各类重要天气信息在气象预警信息服务网上及时。要充分利用“12121”气象信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平台每天定时未来三天内的气象信息,随时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信息,不断满足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市、县、乡凡涉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监测、雷电防御等领导机构成员和村级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定制手机或小灵通气象短信服务,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拨打“12121”气象信息声讯电话,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一旦有重要天气情况,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接收防灾减灾气象信息人员的手机、电话、小灵通号码分别由市、县区气象部门负责收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到传递准确。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网通分公司要积极配合各单位工作,及时办理“12121”气象信息电话和手机气象短信的定制和开通业务,确保各类气象信息畅通,做好科学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通讯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