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会计教学【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会计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会计教学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中专学校招收进来学生大多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理论化教学,中专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运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提高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到中专生理论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就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
意义;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理论和相关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加上中专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学生基本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利用已有的案例素材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动态情景,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能够将抽象难懂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和易懂;
另一方面,会计案例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融入其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习在具体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地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会计就业市场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了响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很多中专学校都已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实际案例教学,弥补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在准备阶段的工作就是案例材料的选择、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将案例素材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讨论提纲的编写,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准备阶段,拿到教师下发的案例素材,要尽快着手进行阅读和思考。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版块,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地对案例素材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已经熟悉了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开展案例教学法开始时,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向教师反映,了解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进入状态。
(二)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层次,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互帮互助。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掌握工程完工前后因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的处理,可设置如下案例:A公司2015年度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所有工程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该公司在对工程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以工程未完全竣工为由,计入“在建工程”账户,试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何时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何时费用化?该公司如此处理的目的是为什么?案例设置完成,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都提出该公司这种账务处理方式不合理,认为既然工程已经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就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予以费用化,而不应该给予资本化。至于何时资本化和费用化,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学生可能之前看过教材内容,指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在建工程”,否则就应对其予以资本化,但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导致工程借款利息应由工程承担,而工程建设完工就是企业的资产,所以就应进行资本化。对于公司账务处理的目的,很少有学生提出进行资本化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而费用则作为企业利润的抵减项,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费用的确认问题,这样能够对今后的会计实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个案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费用核算案例,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总结阶段
考虑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观点存在不足,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进行总结和评价,解答学生在讨论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存在一定困惑。如果剩余时间不多,教师可以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找出比较典型和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如果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归类,为学生讲解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发现差异,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作者:张静 单位:云南曲靖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守平.案例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X)
会计教学范文第3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传统高等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绝地的讲,学生默默无言的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但在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观要求,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完全处于盲目、放任状态。教师的这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根本性矫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
二、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呆板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会计教学实际的需要。案例法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欢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旧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落后,会计案例教学一直处于会计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大概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教材和参考文献,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策。
(二)案例讨论
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同一会计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偏离时,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分歧时,应因势利导,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即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比重太小,甚至空缺,部分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较多;
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目前会计教材五花八门,表面上各有差异,其实内容上大同小异,真正有新意的教材很少。因此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合并、压缩必修课程,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知识、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范围,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增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比重,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会计学,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会计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会计教学范文第4篇
我们应该给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所引起的事件数不胜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的会计犯罪主要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它主要是向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大众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信息,其信息质量将对社会利益以及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会计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公共道德在会计这个行业中的具体投射,它在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协调会计从业人员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特征、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2.1热爱自己的岗位;
2.2依照法律法规办事;
2.3清明廉洁,不;
2.4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
2.5具有创新意识;
2.6恪尽职守;
2.7公平公正。对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内在的素质要求;
对于会计的项目实体,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前提;
对于社会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在社会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3.当下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情况
3.1学校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教师的主动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在我国,会计教师主要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针对职业道德专门讲授的教师。这就造成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接收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之间的严重失衡。学生难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在该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3.2教学内容干瘪,方法缺乏多样性从整个会计教学系统上观察,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会计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缺陷。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所修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较少涉及会计法,学生严重缺乏行业法规知识。单一无味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丧失掉了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弱化了学员的自主的职业道德意识。
4.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过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严重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以上具体问题,作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必须得从教学根源着手,通过在学校的严格教育指导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和自身技能水平相协调的道德素质。
4.1会计知识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建议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提上议程并作为重点学习课程,将技能学习和道德教育的不平衡状况扭转回来。教师应该找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交接点,在教学实例中发掘更多的道德内涵。例如:在基础理论教授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在职业生活中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激发同学们对会计职业的追求与喜爱,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理念。
4.2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树立职业道德修养,全方位的进取发展,才能与道德素质并重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的主要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体系建设性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且积极的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转变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和工作内容是什么,认识岗位所赋予他们的职能和使命,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尽量使教材具有较多的实例,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接收道德意识的能动性。
4.3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扩展网络手段如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区域。微信、微博等社交新闻平台不仅是交友平台更是重要的知识传播途径,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媒介。这无疑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具多样性和时效性的平台,使得各个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高效。通过网络途径收集到学生学习后的感官和体会将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然后有目的的将职业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相接洽,给同学以无形的教育影响。
5.结束语
会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软件;
会计学原理;
会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一、会计教学软件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该课程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经管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原理》一般在1-3学期开设,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专业课,由于学生缺少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因此《会计学原理》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完全模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并附有高仿真的原始单据资料,跟实际工作一模一样的业务和单据,实现了情境仿真、功能仿真和内容仿真,具有极大的真实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该软件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里完成,学生主要在练习本上完成会计分录、T形账户登记工作,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相差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中网《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提供了与实际工作一样的单据,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单调乏味的会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学习效果良好。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户、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传统会计教学主要是借助校外实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般安排在临近毕业阶段完成。与传统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利用会计软件进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时间提前,一般可以在低年级开始训练;
二是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软件进行会计实训就是在电脑上完成学生将来在纸上完成的工作;
三是成本低廉,一旦软件购买安装后,实训的成本就是电费,十分低廉。
3.快速高效、低碳环保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采用B/S结构进行设计,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学生机与教师机只要有安装网页浏览器就可使用软件。如果学校的网络环境良好,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在机房进行会计实训,而且在寝室也可以进行实训学习。同时平台还能够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智能判断,用红字标示错误位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且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工作量。
传统的会计手工记账实训,需要消耗大量的凭证、帐页、报表材料,而软件会计实训不需要消耗纸质材料,符合低碳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
二、会计教学软件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平台以实训教学为主导,依据综合实训原则组织实训内容。实训数据以企业真实的案例为基础,通过仿真的环境参数、详实的业务数据、归类整理成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以保证实训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数据基于制造业、商业的经营运作流程,包括了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长期资产、各类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涵盖了企业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准备过程和购货、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会计处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选择的使用教学软件。
1.会计主体的选择
《会计学原理》实训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因此,在会计主体的选择上,基本原则是选择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这样,学生做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会计的自信心。在网中网实训平台里的多个会计主体中,“北京虹宇”是一家小型工业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数量较少,只有32笔经济业务,我系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安排64学时,我们用16学时进行实训,选择“北京虹宇”很合适。如果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教学,选择“北京虹宇”作为会计主体也是可行的。
2.实训课时的安排与实训内容的选择
《会计学原理》教学的目的,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通常认为是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为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对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则是侧重于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以便于理解会计这门“商业语言”,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因此,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对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的是有一定区别的。
(1)对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原理》教学
为了让会计学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实训课时安排一般不得少于16课时,以便较完整的完成填制汇总会计凭证、登记主要会计账簿、登记基本会计报表的核算工作。我们安排的实训内容及学时如下:①企业信息及会计科目余额,1学时;
②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练习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5学时;
③账簿的设计、使用和登记,记账练习,对账练习,错账的更正,5学时;
④会计报表编制,练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练习利润表的编制,3学时;
⑤特殊项目的实训,包括财产盘盈与盘亏的核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2学时。
(2)对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原理》教学
其教学目的是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在课时安排上,一般10课时即可,内容上,重点在于会计凭证的填制、重点账簿的登记、以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①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部分原始单据的填制与审核,2学时;
②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练习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4学时;
③主要账簿的登记,记账练习,对账练习,2学时;
④会计报表编制,练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练习利润表的编制,2学时。
三、会计教学软件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学生所处专业选择实训内容
如果学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工作,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必修安排足够的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
如果学生是非财务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可以不安排或少安排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比如,可以只作演示、或者选择凭证填制、日记账登记等简单的实训内容。
2.根据课程学时安排实训内容
《会计学原理》课程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中安排的学时各不相同,从48学时到72学时不等。如果该课程总学时只有48学时,那么实训教学不宜超过10学时;
如果该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则实训教学学时不应少于20学时。
3.根据学生层次安排实训的时间和内容
由于会计专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专科学生的实训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
会计本科教学更加重视理论教学,故本科阶段的实训学时不宜超过总学时的1/3。
4.处理好上机实训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之间的关系
(1)上机实训为主,手工模拟实训为辅
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采用会计手工记账的核算方式,因此,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凭证的粘贴、装订,手工记账、编报表,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在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安排少量的会计手工模拟操作也是必要的。
(2)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观摩、上岗实习相结合
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学生在校内,无论是上机操作,还是手工模拟操作,都不能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相提并论。实际的会计工作环境、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都是校内模拟环境无法做到的,因此,为了弥补校内实训教学的不足,学生有必要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观摩,最好是上岗实习。
参考文献:
[1]龚淳.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 2014(1).
[2]屈志凤.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