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生物监测【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2 19: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生物监测范文第1篇[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35-01随着现如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攀升,环境问题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监测【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物监测【五篇】

生物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监测;
环境监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35-01

随着现如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攀升,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全面的分析模式,能够有效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但由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物种群的繁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仅仅凭借环境层面的理化监测无法全面反映污染物对于生物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之中的运用成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选择。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分析

生物监测主要是基于生物学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生物会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又相互依存,并时刻进行着密切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一旦环境中出现污染,就会迅速进入到生物体之中,并发生蓄积和迁移等现象,进而对各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都造成影响。生物监测正是对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对污染的反应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状况进行量化和分析。

2 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点

2.1 连续性、持久性强

由于传统的监测手段是进行定期采样,因此其所反映出的情况实际上是片段性、即时性的。与传统手段相比,生物监测所具备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能够对环境中的细节进行时刻监测,随时采集环境内各种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对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污染进行全方位的反映。

2.2 破坏性弱

由于生物监测的数据来源是植物的枝叶、树皮以及动物的排泄物、毛发等等,这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与每一个生物个体而言都不具有任何破坏性。换句话说,生物监测的信息来源和使用对象,以及最终的目的都在生物本身。

2.3 反应灵敏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传统的理化监测手段难以实现长期污染物的发现和甄别,而凭借生物监测进行污染物的寻找相对而言就要快捷很多。通过对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等效应的相关分析,能够极大提高生物的灵敏性与寻找污染物的效率和速度。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物监测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系统这一整体之中,植物因根系固定,无法躲避污染物,再结合具有敏感性的污染物等原因,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所以常用作大气污染的检测对象。通过生物监测的灵活运用,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并确定污染程度高低。如苔藓、水杉、落地松等,常用来监测大气中SO2含量;
番茄、烟草、向日葵等则常用于CO2含量的监测环节之中;
郁金香、大蒜、金线草等则对大气中的氟化物非常敏感。

3.2 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地下水以及地表的植物都会因土壤的污染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对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方式主要有三:

(1) 植物监测。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发生污染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观察的主要对象在于植物的习性和发育情况是否有变化、植物叶片表面是否出现异常的斑痕、光合作用是否受到抑制、新陈代谢情况是否良好等等;

(2) 动物监测。这种监测方式通常选取区域内土壤中生存的蚯蚓作为监测对象。由于蚯蚓对于土壤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土壤中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有害元素,蚯蚓能够立刻察觉。此外,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与土壤中镉的含量关系密切,所以蚯蚓在土壤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3) 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指的是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推断出土壤中污染程度的强弱。土壤污染物中,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最主要的两类,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离统计,能够对土壤污染程度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3.3 生物监测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水体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微型生物群落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对水体的情况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多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进行微型生物的群落监测,这种方法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准确、经济和快捷的优点;

(2) 指示生物。指示生物的选取需要考虑生活习性是否规范、活动地点是否固定、生物周期是否够长等问题,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这类生物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生物,并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全面反映。常见的指示生物有鱼类、底栖类、贝类等等。

4 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

从本质上来说,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作用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对于这些生产活动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指示作用。如果生物监测所选取的对象过于复杂,就会面临精确性、灵敏性等方面的问题。在相对复杂的生物系统状况之下,对生物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可能更加困难。此外,在环境中所选取的指示生物所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只局限于污染物质,土壤、季节、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必须构建标准化的监测模式,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生物监测技术的价值。

5 结语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物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监测手段应用到环境监测之中。由于生物监测技术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所以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相当广阔和光明的前景,继而为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川.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59.

生物监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速生物监测 手术植入物 灭菌监测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27-012009年4月1日卫生部出台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强制性标准,并规定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在标准中明确提出: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灭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1]。为了执行这一标准规定,确保医疗安全,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1月我们购进了3M公司290型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1台及41382型生物挑战测试包,每个测试包内含一个1292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一片记录卡和一个1243化学指示卡(5类爬行卡),同时附带数量为1:1的对照快速生物培养指示剂。我们对所有手术植入物灭菌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明确植入物及生物监测的概念

1.1植入物指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生理存在的体腔中,存留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2]。

1.2生物监测是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压力蒸汽灭菌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合乎要求的抗力来考核整个负荷是否达到无菌保障水平(SAL)。而抽样无菌试验仅能说明受试包裹是否已达到无菌要求,并不能检查同一负荷的其它包裹,因此在灭菌物品进行灭菌质量监控时,决不能用抽样无菌试验来考核整个负荷灭菌质量水平的好坏[3]。生物监测才是灭菌合格与否的最佳标准。

2具体监测操作方法

2.1首先由厂家专业人员对科内员工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操作方法的培训,要求灭菌员必须熟练掌握。规定由灭菌员负责监测工作。

2.2灭菌员每天对手术植入物包和普通器械包进行分类,对有植入物的器械包做上特殊标识,于每天最后一锅次进行灭菌及快速生物监测。

2.3将植入物器械包装入灭菌器,并把41382型生物挑战测试包标签朝上放在满负载的灭菌器中最难灭菌的区域,通常放在灭菌器底层进门处排气口上方。

2.4按照灭菌程序进行灭菌循环。

2.5灭菌结束后,将灭菌器的门完全打开,冷却至少5分钟,佩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取出测试包,打开测试包冷却5分钟,然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在冷却10分钟,在快速阅读器的专用位置上压碎指示剂内部的安瓶,并立即上下振动培养指示剂10次后,将其放在阅读器一侧的培养架上,同样方法将未灭菌对照的一只生物培养指示剂放在阅读器的另一侧,进行培养对照。对照组1小时出结果,正常为阳性,监测培养组3小时出结果正常为阴性(结果阅读器自动显示出"+"或"-"),同时还应观察5类爬行卡爬行情况及包外3M胶带变色情况,如果全部合格,说明该锅次灭菌合格。

2.6在记录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必要的灭菌信息作为永久记录,以便追溯。填写内容:灭菌日期、植入物名称、灭菌锅次、锅号、操作人员、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包外3M胶带变色情况、生物监测结果等。

3效果评价

3.1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对手术植入物灭菌效果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到2013年9月底,共监测植入物2875包,使用41382型生物挑战测试包1252包,灭菌1252锅次。由于我们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将植入物做特殊标识,无一包植入物漏监,1252锅次2875包植入物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全部合格,灭菌及监测合格率100%。

3.2保证病人安全,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植入型手术不同于普通手术,对手术材料质量供给及手术要求标准更严格,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无菌物品、器械,才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才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否则医生的技术水平再高超精湛,提供的物品器械没有质量保证,术后发生感染,也是功亏一篑。

3.3为病人减少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过去普通生物监测方法要等一周才能出结果,病人住院等待手术的时间就会延长,住院费用就会自然而然增多,而应用快速生物监测方法后,只需3小时就出结果,病人住院可随时手术,无疑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减少了住院时间,从而也把方便让给了患者。

3.4集中灭菌,节约成本,节省支出。由于我们对每包植入物做了特殊标识,每天可把植入物集中放在每天最后一锅次灭菌(特殊情况例外),同时放入一个41382型生物挑战测试包行生物监测。这样植入物集中灭菌比分散灭菌更能节省测试包,从而减少了支出。

4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4.1灭菌结束后,不要立即从锅中取出测试包,应冷却5分钟后再取,以防玻璃安瓶破碎飞溅伤人。

4.2取出生物指示剂及压碎生物指示剂安瓶时,应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防止意外人身伤害。

4.3不要用手指直接挤压玻璃安瓶,应在快速阅读器上专用槽内完成,以防手被玻璃扎伤。

4.4急诊手术,先看生物测试包内1243化学指示爬行卡及包外3M胶带,如两者目测都合格可先放行灭菌包,待3小时快速生物监测出结果后,再通知使用科室。如监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召回本锅次及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后的所有未使用的灭菌物品,查找分析不合格原因,并上报医院和护理部,直到连续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锅方可灭菌使用。

4.5对植入物一定做特殊标识,且标识应明显,以防漏监。

4.6选择合乎标准的快速生物指示剂,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要求。

4.7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否则也会导致监测失败。

4.8必须选择同批号的指示剂作为对照,且对照必须为阳性,如对照出现阴性,应查找原因,可能菌片上微生物已经死亡。

5小结

生物监测是检验灭菌效果是否合格的金标准。快速生物监测是目前生物监测最理想的生物监测方法,其监测方法快速、便捷,3小时即可得出结果,可大大缩短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为手术器械、植入物等无菌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保证了病人安全,病人用的踏心,医生用的放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轻了病人的住院费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WS310.3-2009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与灭菌监测标准.

生物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指示生物;生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42-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呼声。利用现代化的监测仪器和手段对污染物进行理化分析,是环境监测的常规方法。然而随着对环境污染认识地不断深入,污染对生物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仅仅依靠理化监测不能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效应,因此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从不同层次上分析污染危害程度,已经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环境监测手段。

利用生物的基因、结构、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生物水平到微观的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地逐步深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迅速进步,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监测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 生物监测的内涵

生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来自生态监测理论。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引起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分子性能上,会激活或抑制酶活性,改变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结构上,会引起细胞膜的改变,破坏内质网、线粒体等。在表象上,会导致动物死亡,行为改变,或者抑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等。在植物表象上表现为生长速度变化,发育受阻,黄化及早熟等。在种群水平上的表象是引起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改变,物种比例的变化,竞争关系和遗传基础的改变,引起群落中优势种群、数量、以及种群多样性的改变。

早期的微核试验,是以细胞中的微核数量为指标,监测污染物对染色体的损伤。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越多,诱发生物染色体的损害也越严重,其微核率也就越高。小白鼠血红细胞微核试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等都表明,污染因子引发染色体异常和微核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BC5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肝微粒体试验法)是目前最著名的一种常规监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和筛选环境中致突变物和与致癌物。当环境诱变剂或经肝微粒体酶转化的诱变剂作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系列菌株,使其发生突变,就能在不加生物素和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计数回复突变的菌落数来评价污染物的诱变力。20年来,用这一方法对数百种化学品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回复率与化学品的遗传毒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BC5试验成功地运用于多重金属、环芳烃、农药和各类污水或废水等多种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检测。

随着生物技术地发展,电泳技术和DNA技术也被用于进行环境污染评价。16srDNA技术可以准确地表现待测环境中原核微生物的种类。Roane f213通过16srDNA序列技术,对毒性金属污染和无污染的水中微生物进行检测。获得细菌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序列比较,证明金属污染的水体中可培养的细菌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了。以后发展的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能够把长度相同但序列不同的DN段区分开来,通过比较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变化,预测环境污染的程度。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3.1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是通过对大气环境下生物监测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较常用的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有以下几种。

3.1.1SO.2指示植物

主要为地衣、落叶松、苔藓、杜仲、水衫等。其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显现块状伤斑,也可能在叶缘,伤斑多呈红棕色或土黄色。

3.1.2 氟化物指示植物

主要是有唐昌蒲、金线草、郁金香、大蒜、葡萄苔藓、杏、梅等。典型症状为叶尖多见伤斑,少数在叶脉之间,伤斑一般为浅褐、红褐色,坏死部分与健康部分存在明显的界线。

3.1.3NO.2指示植物

应用较多的有向日葵、番茄、秋海棠、柑桔、烟草等。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有不规则伤斑,呈现白、棕色或黄褐色,也可能全叶点状伤斑。

3.2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在天然水域中的各种水生生物之间,以及和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水体被污染,水环境改变,各种水生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构成水体污染监测的生物学根据。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微型生物群是水体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水体污染有敏感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特点是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投入水体,收集其中的微型生物。基质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其它的生物群落法,具有快速、经济和准确等优点,也适用于工业废水的监测。

3.2.2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最经典的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利用对水环境中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依赖的水体内污染物的存在状况。指示生物应具有生命周期长,活动范围固定等特点,便于持久地反映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着生生物。从分类地位看,无脊椎动物地应用最广泛。指示水体严重污染的生物包括颤蚓类、细长摇静裸藻、蚊幼虫、小颤藻等。指示水体中等污染的生物包括四角盘星藻、居栉水蚤、脆弱刚毛藻等。指示水体清洁的生物包括扁蜉、蜻蜓、田螺等。

3.3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土壤污染所产生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通过土壤农作物、人体及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人体,这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1 植物监测法

利用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进行监测。土壤受到污染后,污染物对植物产生各种反应“信号”,产生可见症状,生理代谢异常,如叶片上出现伤斑,蒸腾率降低、呼吸作用加强,生长发育受阻,植物成分发生变化等。

3.3.2 动物监测法

利用动物监测土壤的污染程度最常见的选择对象是蚯蚓,蚯蚓对土壤中的农药、铅等有较高的敏感性,此外蚯蚓体中的镉的浓度与土壤中镉的浓度明显相关,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土壤镉监测的指示动物。

3.3.3 微生物监测法

主要是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反映土壤受到生物污染的状况。人粪尿是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污水灌溉也可引起土壤的生物污染。通过对土壤中异养菌(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分离和计数,观察和了解受测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从而评价土壤被微生物所污染的状况及程度。

4 生物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来直接表征环境质量的好坏及污染的程度。环境污染的效应从根本上是对以人为主体核心的生物系统造成影响。因此生物监测对环境素质的优劣具有指示作用。但是生物监测对象的复杂性,反过来又使生物监测的操作面临许多问题。如其灵敏性、快速性和精确性等都需进一步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依赖性决定需要以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和指导。污染不仅会对生物的行为、形态、数量、种群或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且可能造成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破坏,导致机体畸变、致癌和变异。这些复杂的生物系统会给分析带来更多的困难。此外选择的指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除受污染物影响外,还受到季节、气候、地域、病虫害、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使获得结果可比性强,才具有应用价值。

9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资源和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建立了多个监测站。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虽然有关部门和系统相继建立了一些生态研究观测站、定位站和生态监测站,从事一定的生态监测工作,但仍处于分散和不规范的阶段,没有形成可直接应用于生态监测工作的成熟的技术体系。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态监测的自身特点可以预见,生态监测的总体趋势是技术和监测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审视生态质量,网络设计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生态质量,在生态质量评价上逐步从生态质量现状评价转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早期预警。在信息管理上强调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随着经济地发展,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物监测是生态监测最主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小玲,杨瑞强,江桂斌.用贻贝、牡蛎作为生物指示物监测渤海近岸水体中的丁基锡污染物[J].环境化学,2006(1):17~18.

[2]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镉污染指示生物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21):68~69.

[3] 黄玉瑶,任淑智.用河蚬监测江河汞污染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2008(6):71~72.

[4] 任淑智.河蚬对蓟运河水体污染指示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23~124.

[5] Vincent H.Gesh.Which group is best?Attribute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assemblages used in freshwater biomonitodng programs[J].Environ MonitAssess,DOI 10.2007(4):17~19.

生物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物监测;

植入物;

灭菌效果

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衡量灭菌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花费2 d的时间才会出结果,时效性很差[1]。这样必将大大影响手术室植入物以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发放速度,甚至有可能影响相关手术的正常进行[2]。为了探讨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及时供应手术所需,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的300次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本院的300例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植入物主要包括钢板、钛板以及关节等。高压蒸汽器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设定灭菌气压为0.21 MPa,温度132 ℃,灭菌时间10 min。快速生物检测显示设备为3M公司生产的290自动阅读器以及配套的快速生物指示剂,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通过专门的荧光探测器检查其特殊酶的活力,快速判断灭菌结果[3]。

1.2 检测方法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医院消毒员资格,对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必须非常熟悉,并具有高压灭菌器操作上岗证书,参与过3M快速生物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并能够对相关仪器进行熟练操作。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制作标准测试包和器械包:取若干条约40 cm×65 cm的毛巾,折三折后对折,将折好的毛巾叠放在一起,制作成长宽高分别为15 cm、23 cm、23 cm的的测试包,然后将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及化学指示卡置于标准包的中心。将测试包放置于高压锅排气口上方的灭菌筐内,并最大可能保证植入物或手术器械放于灭菌器上层,高压锅的物品堆积不得超过高压锅容积的90%,每个包之间的间隔要在2.5 cm以上,最上层的灭菌包要离锅顶距离超过7.5 cm,以保证其蒸汽穿透。根据相关标准设置高压蒸汽灭菌参数开始灭菌。在灭菌的同时,准备好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运行正常,设置好参数后,预热半个小时[4]。

待灭菌结束后,取出标准包内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操作者戴好护目眼镜、手套后,将试管内的培养基湿润试管底部的芽孢菌片,再轻轻摇晃是指混合均匀,接着将生物指示剂放入对应的阅读器孔内,同时以同一批次的没有经过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试管作为对照管,放入阅读器后,关闭阅读器孔盖,经3 h的培养后,根据指示灯显示结果判定灭菌效果。如果阅读器红灯亮,则表示灭菌失败;
如果阅读器绿灯亮,则表示灭菌成功。

同时将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送到检验科并移种菌片到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进行56 ℃传统培养48 h的方法,观察灭菌效果[5]。

为了确保消毒以及检测效果,本院消毒供应室针对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监测设计了相关记录本,每次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检测均要进行登记、填写相关内容,并进行存档。记录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本次灭菌的时间段,操作者以及负责人,仪器状态,灭菌锅的型号、灭菌次数、灭菌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灭菌的物品名称(包括器械总件数、植入物数量、生产厂家)以及快速生物监测结果等。在高压灭菌结束以及快速生物监测工作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高压和生物监测结果相关内容,并张贴生物监测标签及化学指示卡,由负责人对该过程进行审核,并签名确认,整个过程实行双人负责制[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本组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临床也未见有关由于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病例。同时对该300次快速检测的样品使用传统生物检测进行验证,发现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与传统48 h培养检测结果相一致,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新的标准要求对于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每一次灭菌效果都要进行生物检测[4],生物监测阴性,显示灭菌效果良好后,方可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发放使用。而在此时,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将会暴露无遗。这也激励医学科研工作者寻求更加高效、可靠的生物检测技术。

因此,快速生物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生物监测手段原理有所差别,快速生物监测的原理是利用杆菌芽孢在复苏过程中,生长发育启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生长酶,该酶的存在可以证明芽孢的存活,可以作为分子探测芽孢生长的证据[7]。3M快速生物监测仪器即是利用该原理,在特殊物质的作用下分子水平上识别该生长酶,并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即可被仪器所显示,最终得出植入物的灭菌效果[8]。

传统的生物监测是在灭菌结束后将相关样本送到检验科,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并移种到蛋白胨培养液中,放置于56 ℃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判定灭菌效果。这样检测结果需要在灭菌结束48 h后才会出来,而快速生物检测能够在灭菌结束后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灭菌效果[9]。且与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性高,结果可靠以及监测效果理想等优点,还可以避免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由于操作不规范,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快速生物检测最大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检查周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灭菌效果。可以使不合格灭菌物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召回处理[10]。本研究中,分别对300次的植入物灭菌效果进行传统的快速生物监测和传统生物监测,发现两种不同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合格数均为300次,合格率均为100%,两种不同生物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快速生物检测检测结果高度可信。这种快速的生物监测方法,既保证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也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痛苦,保证植入性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的检测中效果可靠,快速高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检测技术,为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及时供给、手术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9,19(7):802.

[2]赵香玉,邸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8.

[3]黄靖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

[5]周逞丽.快速生物检测法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85.

[6]孙芳林,赵翼玲,孙慧芳,等.植入物快速生物无菌检测的管理[J].天津护理,2009,17(5):261-262.

[7]肖雪林,蒋莉玲,肖艾萍.骨科手术器械包内化学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99.

[8]肖艾萍,肖学林,张桂兰.快速生物检测法在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检测中的应用[J].医院消毒和灭菌,2012,29(2):158-159.

生物监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生物;
环境监测,现状;
发展趋势,发光菌;
生物传感器;
核酸探针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仍以常规化学监测为主,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LAS、挥发酚等常规化学指标的监测,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环境中污染物的量,是一个量化的指标,根据这些数据来评价河水的环境质量,但却无法反映出水体中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由于微生物对环境的变化及其敏感,生物监测能够克服传统的用物理、化学指标评价水质的缺点,可以直观的对累积效应等做出评价,弥补传统的使用物理和化学指标评价环境质量的不足,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表现出特殊的意义,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1-2]。生物监测就是利用生物对水体、大气、土壤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水体污染监测方法。根据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环境监测传统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的对比

在环境理化指标监测中,利用到化学监测方法和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含量、来源以及分布状况等进行监测,需要用到操作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其中有一部分监测方法得出的结果并不能较好地反应水体的污染程度。例如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化学需氧量达标排放,但受某些大分子、难降解残留药物的影响,处理后的废水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3]。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监测是近年来环境监测的新方向。通过研究微生物对环境污染以及环境变化的反应来进行环境监测,其操作方法简单,并且环境样本很难受到外界污染影响。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监测有非常多的优势,具有可靠性好、稳定性强、直观作用强的特点:包括影响作用直接、能够十分有效地进行环境污染物探查和筛选,可以做到对污染物长期毒性的早期预报,同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得到显现。利用微生物进行监测的技术虽然比物理、化学监测有更多的优势,但缺乏固定的标准,监测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监测结果的应用具有局限性等[4]。

2微生物用于环境监测的相关监测技术

2.1大肠菌群与环境监测

水质情况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检测水中的细菌情况对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水体中的致病菌数量通常很少,很难直接检测出来,通常利用大肠菌群这种间接显示粪便污染的指标来检测。测定大肠菌群的方法是发酵法以及滤膜法这两种方法。在我国水质检测中,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大肠菌群的数量,第一种是大肠菌群数,即1L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量;
第二种是大肠菌群值,指的是从水中检测出的1个大肠菌群数的最小水样体积数,数值与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呈现反比特征。

2.2发光细菌用于环境监测

发光细菌是一类能运动的格兰仕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如费舍尔弧菌或者国产青海盐湖菌。这些菌种含有发光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出蓝绿色或者明亮的可见光。当发光细菌遇到有毒物质时,由于影响到了细菌的新陈代谢,发光强度会变弱甚至熄灭,这种发光强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发光检测仪进行检测[5-9]。各种液体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发光细菌来监测,气体或者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可以通过吸收或者浸泡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水体中,再来监测其给发光细菌带来的影响。

2.3鼠伤寒沙门氏菌检测物质致突变性与致癌性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人类的癌症有占据八成到九成是来自于环境影响,化学因素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现阶段全世界已经发现七万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一成化学物质会致癌。化合物的迅速增加,导致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纵观全世界,目前已经有上百种快速测试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的测试方法是致突变试验,其结果能够显示化学物质的致突变型及其潜在的致癌性。

2.4藻类对水质污染的监测

所谓藻类监测是指利用水中藻类植物来观察和断定水体污染的状况。由于水体污染会带来水体在物理和化学条件上的变化,这两种变化会直接作用于水藻状态的改变,通过对水藻种类以及数量构成,加上它们对有毒物质积累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反应以及生化反应,来准确地判定水体污染程度及污染性质。虽然通过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能够检测出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别以及含量大小,但是也存在很多缺陷,包括不能断定这些有毒物质是否对生物有机体有影响,化学监测结果只能反映取样的瞬间情况,等等。因此,借助藻类监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水体污染情况,从而判断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10~12],用其作为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还是非常合适的。

2.5底栖无脊椎水生动物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

水体中分布着较多无脊椎底栖动物,主要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幼虫为主、甲壳纲也常见,软体动物门的瓣鳃纲、腹足纲,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蛭纲也很普遍。底栖生物均有一定的耐污能力,即耐污值。通过监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耐污值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直观性,也能反映出水环境质量的长期变化,克服了常规理化指标只能评价瞬时水环境质量的缺陷[13~14]。

3微生物用于环境监测的现代监测技术

3.1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实验工具,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在中国广泛运用,并衍生出诸如逆转录、定量、竞争、多重等在内的较多种类。PCR技术主要是检测无法培养的微生物,将传统分离培养法弃之不用,用来检测包括土壤、水分、沉积物等在内的各种环境标本。该技术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且具有极强特异性和较高灵敏度,使环境监测效率大大提高。

3.2生物酶技术

生物酶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酶抑制技术和生物酶免疫技术这两种。其中前者是利用诸如重金属以及农药等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对特定酶的抑制作用,加上显色剂,通过观察显色情况来判定酶是否受抑制,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后者是结合了免疫技术同现代测试手段,将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竞争法、间接法以及双抗体夹心法等方法,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利用现代光学分析仪器进行颜色变化的检测。生物酶技术由于操作简单迅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以及特异性强等特点,受到环境监测的广泛运用。

3.3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借助生物的一系列反应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套系统。帮助其进行功能性识别的原元件包括微生物、酶、抗原或抗体等具有生物活性以及固定化的生物学元件。将外界对生物造成的理化性质方面的影响通过信号转换元件转为电信号,然后由信号放大装置将其进行放大,从而完成监测。从生物分子识别的角度分析,包括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免疫化学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以及DNA传感器等。具有很多优点:体积构造小,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连续监测;
造价和使用成本较低,方便扩大宣传和推广;
所需样品数量少,也无需样品预处理,并且不需要再额外添加别的试剂。传统的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准确率低,也不能够及时地反映水质状况,利用生物传感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环境自动监测,为环境监测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3.4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研究中不连续的样品检测、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然后与标记好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生物芯片具有多种优点,包括操作方便快速,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平行性,全程自动化检测,没有任何污染,并且检测过程不需要太多的样品或者试剂,生物芯片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批量筛选环境样品与对其的分析研究中。

4微生物用于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应用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技术)等,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非放射性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志贺氏菌、耶尔森氏菌、粪大肠菌等腹泻性致病菌的监测。PCR技术适用于土壤、沉积物等不能培养微生物的监测,且检测时间短,短时间内即可以完成测试。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用成本会逐渐降低,今后核酸探针和PCR技术有希望取代常规水质微生物检验的方法。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上的研究发展也很快,已达到应用水平。李宗义等人[15]认为微生物传感器能适应宽范围的pH和温度,使用寿命长、分析时间短、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有利于大气和废气监测的亚硫酸、亚硝酸盐、氨、甲烷及C02微生物传感器等。

5总结

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监测有优势也有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革新,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及生物学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研究,使微生物监测技术不断改善和丰富,同时配合其他环境监测技术及方法,发挥出不同监测手段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推动环境监测给环境科学带来更多的贡献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珏雅.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科技与创新,2015(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