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范文第1篇【关键词】生物;技术创新;发展1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分析1.1生物技术发展的广袤沃土首先,作为拥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解决食品和安全问题是首要要务。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技术【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物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
技术创新;
发展
1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分析
1.1生物技术发展的广袤沃土
首先,作为拥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解决食品和安全问题是首要要务。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粮食与农产品供给,这一硬性需求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最大前提。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为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再次,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少,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耕地被占、能源消耗等负责影响,因此急需大量的生物质能。最后,我国绵延的边界线也需要生物技术提供保障。
1.2生物资源优势
生物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多变,各地区的土壤结构也不尽相同。国内的动植物种类三倍于欧洲,是名副其实的生物王国,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人种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人类遗传基因资源,拥有三千多个人类遗传谱系,遗传资源丰富,为我国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提供了有力基础。生物资源优势也成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生物技术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农业和生物技术的专业教育格外重视,全国综合类高校均设有生物技术专业,加上专科学院,每年约有4500名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进入生物技术或相关领域工作,同时华裔生物科学家响誉世界生物界,国际知名的《自然杂志》中共收录华裔生物科学家论文占论文总量的1/4。可见,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技术人才储备。
1.4健全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未放松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国内设有生物技术的重点实验室近200家,有约四万人的生物技术科研队伍。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已告别传统的跟踪模仿阶段,正在向自主创新阶段迈进,甚至在生命科学等尖端生物科研领域亦有不俗的成绩。如通过克隆技术有效治疗II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顽固疾病;
通过克隆动物蛋白制造疫苗和基因药物等,为我国药物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我国生物技术创新的相关内容
2.1医药生物领域
生物技术最直接的应用领域就是医药领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疑难杂症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医学技术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战。当人们开始向生命的奥秘进行探究时,生物技术适时引入到医学领域,推动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彻底革命,帮助人们认清了生命和大自然的规律,认清了自身对于压力和情绪的调控能力。医学生物技术不断向新的难度攀登,现今,器官移植、生物治疗、药品研发等天马行空的假想已经变为医学现实,生物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人们的健康质量,延长了人的寿命,使重大疾病的治疗工作转向预防工作,使我国医药领域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2.2农业生物领域
作为农业大国,尽管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科学革命,使农业产值实现了迅速扩大化,但农业要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种子的质量、提升化肥的药效等,因此,需要推行农业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农业生物技术革命。这次革命也可称为绿色革命,主要针对能源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等动植物的新品种而实施,包括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地膜、生物饲料、优质、抗逆转基因农作物、兽用生物制品、饲料生物技术、胚胎移植工程等方面。从作物自身质量、营养成分、功效等方面加以改善,使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使健康优质的农作物呈现在百姓餐桌上,解决好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饮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实现定目标,必须将生物技术与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农业生物技术定位在基础农业技术的位置,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3其它生物领域
除医药和农业领域,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并不断创新,如工业领域,生物技术被应用于降解废水、废物等工业污染物方面,将有害物质变废为宝,促进了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在能源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可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的使用,制成了部分可替代能源,为节约我国消耗性能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位.[J].湘潭大学学报.2006(1)
生物技术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0002
国内刊号:11-4226/Q
邮发代号:82-19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生物技术范文第3篇
生物节水途径包括了生理调控、遗传改良和群体适应3个方面,现将目前已应用的或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举例如下:
合理施肥 通过合理施用肥料,调节水分-营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缺水地区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10年期间,我国北方旱区粮食产量提高了约一倍,其中化肥的作用占到了50%。其具体作用可归结为:(1)低产条件下普遍缺乏水肥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增施肥料后解除了生长受到的抑制,使群体郁闭增大,因而增加了蒸腾蒸发。(2)无机营养对植株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蒸腾耗水的促进作用。(4)合理增施氮、磷、钾,还可以增加植株的生理抗旱性,特别是磷素营养,具有提高御旱和耐旱能力的双重功能。
化学调控 在我国,进行过较系统研究并得到一定应用的有黄腐酸等技术。黄腐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关闭气孔降低蒸腾,又能促进根系发育两个方面,一定条件下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利用氯化钙浸种以增强作物抗旱性的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一些省区曾一度进行过较大面积示范,干旱条件下有一定增产效果。
调整布局 通过包括改变播期、增减密度、调整种植结构、改进轮作制度等技术方法,降低作物蒸腾量和增大蒸腾对蒸发比例,以实现节约田间耗水的目标。其基本点是利用作物的不同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实行农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种植体系。在当前,这是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果、较为现实的生物-农艺节水策略,可纳入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加以推行。
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是一个可遗传性状,高WUE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同时利于形成高生产力的重要机制之一。作物的抗旱性同样是一个复杂性状,而且抗旱性与丰产性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但由于抗旱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尽管进展迟缓,目前已克隆出若干与抗旱性有关的基因,并获得了抗旱转基因植株。如矮秆品种的培育成功,不仅获得了高产,而且在蒸腾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收获物的WUE。从长远观点看,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应作为生物节水的一个核心目标和最为重要的途径。
生物技术范文第4篇
目前的植物基因工程可通过生物载体细胞注射、基因枪高速细胞子弹轰击等技术向几乎所有的植物输入外来植物基因。以前导入植物体的外源基因只限于外源报告标记基因,抗卡那霉素和抗潮湿链霉素基因。最近已导人了BUR等抗除草剂基因、镶嵌病毒外壳基因、鸡蛋蛋白基因、豆血红蛋白基因和谷酞胺酶合成基因。此外,抗病、抗虫基因的导入也有所报道,对于控制单宁合成的酶基因已被克隆。
目前关于植物—病原物相互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着眼于病原物基因工程,即从病原菌中或植物本身克隆制备出致病基因与调节基因,以及获得病原物的特异性DNA片段用于病原分类及病害检测。
自1986年首次获得能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后,目前已利用基因工程获得许多抗病毒植株,如抗花叶病毒首楷,抗花叶病毒黄瓜,抗X病毒和Y病毒马铃薯等。
生物诱导广泛应用于植物对真菌、病毒及类病毒、细菌等病原物抗性的诱导,在烟草、黄瓜、西瓜、甜菜、马铃薯、小麦、苹果、番茄、棉花、水稻等诸多植物中已见报道。生物诱导包括:用非病原菌诱导,用异种病原菌诱导,用弱致病力菌株诱导,用热杀死的病原菌诱导等方法,诱导对病原菌的抗性。
生物技术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基因植物,如消除了腐烂基因的耐贮存番茄,抗病虫害长颈南瓜,抗虫害转基因土豆,抗棉铃虫棉花,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等等。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茎尖脱毒、快速繁殖、花药、小抱子培养、染色体工程、单倍体育种、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等技术。
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中的不亲和障碍,更加广泛地组合起多种植物的优良遗传性状,从而培养出理想的植物新品种。脱毒快速繁殖技术在经济作物、花卉、果树上应用效益显着,快速繁殖成功的植物已有四百多种,其中甘蔗、菊花、康乃馨、草萄、兰花等等已投入生产。
在作物育种方面,用花药培养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等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的方法已培育出许多具有特殊抗性、耐性的优良新品种,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纯合基因型已在小麦、水稻等谷类作物上广泛应用。以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方面,近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些作物如赤豆、大豆、刀豆、棉花、油菜等重要经济作物已成功地从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特别是一直认为难以培养的禾谷类,如水稻、大麦、小麦、谷子、高粱的原生质体培养都已相继突破。木本植物成功的例子也逐渐增加。药用植物与真菌原生质体培养的进展也十分迅速。以上的成就,为利用原生质体的遗传操作改良农作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体细胞杂种,最近又研究出了利用卡那霉素和潮湿链霉素的抗性互补来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中国在单倍体研究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研究也趋于国际同类研究水平。
2动物遗传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中胚胎移植(ET)技术对提高动物的生产率和繁殖力有重要意义,世界范围内已加以多方面的研究利用。ET技术已在兔、马、猪、牛、羊等动物上相继成功,但只有牛的ET技术达到了非手术利用阶段,所以牛胚胎移植进入商品化,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推广较大。日本已利用ET技术扩繁可提供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牛,1992年全日本的奶公牛有8。%以Erf分娩育成。通过ET技术可使母牛分娩双胞胎或多胞胎,这种一胚多产的核移技术在日本已获成功。
中国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始于八十年代,至今已研制成功几干种单克隆抗体应用于畜禽疫病。在禽畜的性状选择育种上,采用DNA指纹鉴定技术识别DNA片段可加速选择过程。
微生物工程的微生物农业和微生物开发,部分解决了养殖业的饲料问题。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在前苏联年产量约为130万吨,美国年产80万吨;以米糠为基础,添加含杆菌、链球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猪、牛、鸡,能够分解禽畜粪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饲料吸收率,提高肉、奶产量。此外,近年来通过生物技术在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学上获得了广泛的重视。通过原生质体培养,用PEG法和电场诱导法为诱导突变体和远缘杂交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涉及的菇种有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草菇等。
3生物固氮
菌根菌对植物生育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逐年受到关注。菌根菌的菌丝可以帮助作物根毛吸收范围更大的土体中的移动速度缓慢的磷酸盐离子和钾离子。VA菌根菌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而且对抗御作物的某些土传性真菌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VA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双接种对绿豆、蚕豆、花生、大豆等作物具有良好的生长效应。科学家对豆科植物-一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从经典的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步入了分子生物学领域。在根瘤菌方面,已确认有结瘤和固氮两个基因组参与完成共生固氮作用。
4生物防治
由于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受到重视,生物防治包括天敌防治和微生物制剂防治。微生物制剂包括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和真菌制剂。细菌制剂以苏云金杆菌(BT)为主。现在全世界已有60多种BT制剂工业化商品,能有效防治150多种鳞翅目害虫,年产量达8000吨左右。BT杀虫剂与其它微生物农药相比,具有选择性高、混用性强、毒力强、速效、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广受欢迎。植物细菌杀菌剂是以放线菌类的链霉菌属为基础制成的,防治菜豆、大豆和其它作物的细菌病害,可使细菌病害感染率下降7。%。目前正进行基因筛选组合,以制出广谱新菌种,获得BT基因导入植株中培养出抗病虫植株。利用目前的优良菌种,培育出不产芽抱,只产晶体的高效菌株是正在开发的新技术。
病毒生物制剂是以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颗粒体病毒为基础制成的,目前已生产出防治甘蓝夜蛾、棉铃虫、黄地老虎、美国白蛾等害虫的病毒制剂。真菌生物制剂中有蜡蚁轮枝菌制剂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白僵菌制剂防治马铃薯甲虫和温室烟蓟马;座壳抱菌制剂防治黄瓜温室白粉虱;木霉菌制剂防治根腐及其它植物病害;
生物技术范文第5篇
该院生物技术专业在免疫技术方向主要针对抗体的生产,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对抗体生产有较高要求的岗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该专业在当前发展契机下的快速发展。该院在免疫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发的欠缺有如下原因:①该院生物技术级应用专业于2012年由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更名而得。而此前的人才培养还主要偏向于微生物技术应用,对免疫技术的要求不高,相关的免疫技术课程开设力度不大,只有《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两门课程。基础课程的薄弱,造成该院在免疫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欠缺。②此前该专业在已有的免疫技术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完整,与当前的免疫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免疫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差。免疫技术相关企业招聘该校的学生后,仍要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基础技术。因此,为了提升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领域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该专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走出人才培养困境。
2该院在免疫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改革的应对措施
笔者自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深入武汉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一年。该公司主要进行抗体的生产,是利用免疫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招聘毕业生,是该院的深入合作企业。笔者在长达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目前免疫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掌握目前免疫技术领域发展的动态。更关键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免疫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点,并把这些重要信息反馈到学院,学院借鉴这些重要信息,使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免疫技术领域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方面与现阶段的需求相结合并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具备免疫技术相关技能的合格人才。
3重构该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免疫方向课程群
笔者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对抗体行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对抗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认识深刻。并对抗体行业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归类,然后重构目前免疫技术方向课程群,以期培养出抗体行业所需的人才。
3.1抗体市场的发展亟需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免疫相关技能的人才
不考虑多克隆抗体在科研应用市场的营销额,仅就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医药市场的销售来看,2000-2013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2%,历年销售额如图1所示。抗体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个行列。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应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以迎合市场人才需求。
3.2积极适应行业需求,采取措施,力求改进人才培养现状
该院目前具有培养抗体行业所需人才的课程群及技能培养基础。通过以上的企业实习及行业调查,不难看出,抗体生产企业需要掌握更多技能的人才。该院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免疫方向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3.3重新建构免疫方向课程群抗体行业所需的技能
点必须通过拓宽免疫技术理论基础并强化技能点培养才能达到。因此,需要增设相关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增设课程后,现有的课程群将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3.4重构课程群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