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素质教育【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12 20: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教书育人职业道德【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0(a)-0189-01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五篇】

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教书育人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89-01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谈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必须具有相当优秀而完备的素质。我认为,这些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创新意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教育事业需要大批有志之士为之献身,而献身教育事业同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教师必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教育就是这样基础性、先导型的行业。从事这样的工作其社会意义自不待言,历来也深受人们的尊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决不应该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带有任何的雇佣思想,而要把它作为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具有这种升华了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素质的首位条件。

2 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此基础,才能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如果其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如果其人生观是享乐主义、厌世主义、权力意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则只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此基础,才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人格力量,感染、引导学生不断达到道德的高层次。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保持思想品德的较高品位,甚至不能恪守职业道德,违背起码的社会公德,教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师担负着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教育学生,一方面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是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要不断地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老师要刻苦学习,努力进取,以书为友,天天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是书籍的王国,酷爱读书是老师的职业要求,老师要以自己的学习进取带领学生形成好的校风学风,老师要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老师首先不做,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

3 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其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材施教,使其在先天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认识到:“人的学习潜力是非常大的。每一位优秀教师、教育家都要从这一信念出发。没有这个信念,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教育家。“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是把本来作为一种手段的考试当成了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表现为“你考什么,我教什么”,不关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就是不择手段地争夺生源,把因生源优势产生的高升学率作为教育的成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再固守这样的错误观念是绝对不行的。要通过科研掌握教育规律,真正提高育人的水平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4 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转瞬即至的今天,教师应该成为终身教育的先行者,还要长期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善于合作、身体健康、仪表 大方,并且尽可能多才多艺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这样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必然能给学生以多方面深刻而有益的影响,使学生亲其师而近其道,逐步成长为具有优良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更强的工作能力,这是包括知识转化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艺术和教育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操作能力等;
现代教育从任何一个侧面来说,都比传统的教育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是否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它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永远不能改变的主课题。

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解、自我完善的能力

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 教育提高 教学环境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素质教育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社会都有责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而教育质量是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就是切实落实教育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是一种教育全过程的质量。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的高质量。

一、教育质量是学生智育素质的综合体现

加德纳多元智力学说解释:人的智力包含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多个方面。可我们往往忽略了后面几个方面的智力因素,特别忽视了后面四个方面的因素。教育质量的高低仅仅通过书面的测试,加之微乎其微的口语点缀来评价,学生的特长、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没有得到恳切的承认,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这种机械的教育路径是有弊端的,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诸多教育理念,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下应具有指导性作用,让学生都能成为教育的主体,让受教育者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促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杭州市滨江一小四年级一位10岁男生,因成绩太差,被排在教室最后一位,在孤独中耗时5个月,在教室墙上挖出了一个46厘米的深洞,墙穿了孤独还在。而孤独“末位生”洞穿的又岂止是教室的墙壁?曾经看到题为《我是差生,我容易吗?》的文章,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触动人们的心灵。试问,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学生的困惑和伤感呢?“差生”的帽子很大,不是轻易给某个学生戴的,就是你一个“差生”的定义,它会刺痛学生幼小的心灵,或许就是一个轻易,而毁了某个学生的一生。因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也不放弃,一枝独秀不是春,全面提高春满园,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主动和学困生拉近距离,培养情感,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成就一代人才,相信总会满园春色的!

三、课堂是教育质量的主阵地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课堂的质量主宰着教育质量,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只有课堂才能完成师生间知识的对接,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要提倡有效课堂,课堂的质量是教与学的质量的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并举,避免因教育理念、方式的落实,出现满堂“讲”的现象,也应避免大大“放手”出现的课堂放任自流。因此,在课堂的舞台上教师扮好“导师”角色,适时点拔,准确到位,力求画龙点晴,鼓励课堂的新知生成,让每节课都成为师生的一种交流沟通的享受。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至关重要,有效组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增强自学能力,这样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内因起到应起的作用,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真正目的。

四、环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这句话阐述了人与环境和谐并进的辩证关系,强调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真、善、美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假、丑、恶没有土壤,如“扔下的是纸,捡起的是品质”,“人生的阶梯是这样一步步攀登的”,“心中有绿,脚下留青”,“勤学大家敬,好问志气高”这些无处不在的警示语、标语牌,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给学生以提醒,时刻规范学生的言行,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交往,共同构建优美环境。潜移默化,陶冶着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怎能不提高教育质量呢?

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抓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统一起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5-01

1 素质及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

素质,在生理上指的是先天的生理解剖上的特征,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征。我们这里所说的素质是在强调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智慧、道德、审美性的系统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品质与基本能力的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本质,使人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主要特点为:

(1)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认为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强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要求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一贯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既提高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不允许遗漏一个学生,也不允许对各种素质采取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的态度。

(3)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这是由素质的综合性决定的。各种素质以及各种素质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整体的加以把握。

(4)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素质是学生做人的基础,也是他们成才的基础;个人素质还是民族素质的基础。

(5)素质教育的和谐性,在内部主要指学生的心体和谐、手脑和谐;在外部主要指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这里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

(6)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即要求把教育和发展结合起来,用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用和谐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让两者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2 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2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1984年,春夏之交,党中央在号召广大干部都注意研究世界新技术革命与我们的对策中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产生和最初提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教育要进行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的根本性的全方位改革,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同志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由此引起了教育领域对于素质教育的热烈关注,纷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的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目前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新时期的教育,谁就能在新时期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为。

3 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照搬原苏联的模式,多年来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但还很不够。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尤其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同时,近几年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学历教育,部分学生学习不勤奋,满足现状,走上社会后责任感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4 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想,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支受过很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将是极为迅速的,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又一次走向融合。知识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文社会科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这一时代的最激烈的竞争,将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科技领域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转向人才培养的教育领域的竞争,而高等教育的竞争尤为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对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从知识型教育转向素质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5 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措施

5.1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应尽量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使教师拾遗补缺,不断深造,提高各方面的水平;要通过教学、科研等系统的结合,造就跨世纪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创造型教师。要求教师在深入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和积累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较强的科研创造能力,在担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5.2 优化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毕业生专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在通晓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兼收并蓄,具有不断开拓和创造的能力。改革的思路是从打破旧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入手,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未来的需要建立各类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之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有以下原则:

方向性原则:我国大学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为目标,才能真正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开放性原则:改革开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敢于创新,敢于试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5.3 拓宽专业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纵观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向综合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淡化,学科之间相互交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成为人才素质培养的基本工程。二是专业服务面逐步拓宽,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基础知识扎实一些、知识面宽一些、适应性强一些的精神,且它们之间的比例要适当,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一个学科领域向另一个学科领域渗透,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6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科研项目日益增多,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要促进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腾飞,赶上或超过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Every one of our students should receive cultural education when they are young, especially some parents neglect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ir children"s lack of quality. At present, quality education is advocated in China, so that 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useful talents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The ancients said: "everyone who has knowledge should be proficient in all kinds of music, ches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cient people all know t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ncient people, learn quality education carefully, learn eight honors and eight disgraces to serve people. There are books, paintings, chess and dancing to learn, is a useful talent.

三国时孔明从小聪明好学,知识渊博,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样样精通,长大以后,成了一个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就是素质教育学得好,才成为举世闻明的名人。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Kongming was smart and knowledgeable from childhood. He was proficient in Qin, chess, calligraphy, painting, astronomy and geography. When he grew up, he became a famous militarist and litterateur. He learned well in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n he became a celebrity of Wen Ming.

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在高校普及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