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经典诗歌【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3 09: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经典诗歌范文第1篇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仅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经典诗歌【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经典诗歌【五篇】

经典诗歌范文第1篇

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一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

街头就看到月饼的影子

嚼着杏花楼飘香的月饼

尝到中秋节的味道

想象中秋匆匆的脚步就来了

勾起一轮明月挂在天穹

闪现光辉,带出年轮

小时候的记忆浮现

月亮走,我也走

心思跟着月亮跑

跑出山谷跑出村庄

城市的月光很圆很美

月宫里传说一直在上演

中秋月圆时你就会回来

把思念遥寄给远方亲人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二在这雾锁秋月的中秋节里

手捧清茶倚在窗前

寂寞啜饮着记忆

却是那么的低落

总想

在这个中秋节里还能看见你的身影

与你在月光下把身影拉得长长

共赏那嫦娥悄送的月糕

却发现

人依旧

翘盼那轮月光

思念

揉进清风

飘向你的方向

情感

散在河中

顺水流淌你的地方

在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里

漆黑的夜孤自独醉

期盼的心却是那么滚烫

思念的歌不再吟唱

梦回故乡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三人去也

音讯绝

任我望缺天上月

天上月

尚有圆和缺

为什么?我和你

缺了再难圆

薄情人哪

当初为何许我蝴蝶结

害我夜夜相思独望月

又到中秋节

独上小阁楼

举起消愁酒

醉眼邀嫦娥

嫦娥距我千万里

虽然不可即

但可望明月

伊人离我千百里

不知东西南北

年年忘穿秋水

岁岁不见人儿

薄情人哪

月儿圆了几多回

就不见你回一回

你知否

酒消愁

为伊消得人空瘦

看酒杯里

点点滴滴

皆是相思泪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四伟大的母校,

您是春天的太阳,慢慢升起,

让我们有了温暖,

我们被您感动,我们因您而骄傲。

您是翅膀,

带我们在知识的太空翱翔;

您是水,

悄悄地流进我们的身体里。

您是风,

把我们吹走,

让我们

拥有美好的明天。

您无私的奉献,

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炫丽的花朵。

我渺小的心灵,

为您绽放,

愿母校越来越美丽。

祝贺中秋节经典诗歌五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

月饼薀意是思念,

神州户户聚欢颜。

海外赤子思故乡,

佳节月儿份外亮。

中华民族在崛起。

祖国啊蒸蒸日上。

回归秋风吹两岸,

骨肉团聚是心愿。

广式月饼寄台南,

两岸同圆一个梦。

国富民强有自尊,

安宁团结家和睦。

中秋月饼圆又甜,

经典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感 经典诗歌 起源 表现 作用

一、从诗歌的起源看,诗源于美的情感

我国的经典诗歌有很多很多,例如众所周知的《离骚》,以及经典的《诗经》等都是受世人喜爱的经典诗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门新兴学科叫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的对诗歌的研究是要求有充分的审美意识的。所以主讲的老师们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及鉴赏之时是要先研究诗歌起源的美感的,并且要让学生自身能够感觉到诗歌的美学元素。那么首先我们来谈谈诗歌的起源。我们知道人们如果仅仅是需要将生活中的事表现出来完全可以记叙,可以写成文章之类的,那为什么人们要通过歌唱的形式加以表现呢,其原因就是歌唱更容易抒发人的情感,可以更加直接的将人们的情感诉求加以表现出来。诗歌的语言风格与其歌唱的内容节奏相似,因而是自然的,是容易上口的,这样也就更能够满足人们的抒情需求。

二、美的情感在于表现为“真”

美的情感为什么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呢?什么又是所谓的美呢?这就要从诗歌本身的创作来说起了。诗歌的创作首先要真,这里所说的真要求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不需要矫揉造作更不需要无病,其所追求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后的情感,这样的真情才能够打动别人,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一种情感的共鸣。假的东西就是假的,就算在当时是有市场的但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假的情感是没有立足点的。我们知道我国的经典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诗经》,其创作都是源于真实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因此真情是有市场的,所以这也是其能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珍贵的东西我们却丢失了,为了追求一时的市场,我们故意矫揉造作,明明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却非要将自己装饰为成熟老练之人,似乎充满了阅历一般,写的东西也不是真实的情感。在现代真情缺失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再也找不到所需要的那种真情流露而引起的共鸣了。所以我们开始怀念,开始怀念古文诗歌中那些诗人创作的真情,因此在古代诗歌中我们更容易将情感投入进去,古代诗歌也更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三、美的情感在于表现为“善”

虽然我们说好的诗歌创作一定要真,但真也不是衡量一个诗歌的唯一标准。就如我们所知,有些诗歌创作虽然是真实的,但并不都能感动人,这就要从诗歌创作的性质来看了。诗歌是追求的除了真还要求善,因为诗歌是一种传达感情的东西,其是人们之间交换情感的,所以更要追求其善,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所以有善就会有人喜欢,因为美好的东西往往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诗歌的善不仅表现在创作的内容要善,此外,也要有利于当代社会,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情感升华的境界。

我们知道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表现的都是现实主义的题材。诗人杜甫的一生都是颠沛流离的,其一生的经历都是残酷的。我们可以从杜甫的代表作《家书》中看出其情感,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情感流露表现了战乱情况下的人渴望家乡的消息,我们知道在战争时候想写份家书是非常不易的,就算写好也不知寄望何方。这句话可以从侧面看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渴望和平的心情。还有另一位被称为诗仙的人物,李白。我们知道李白的创作风格与杜甫正好相反,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李白的诗中也有真情的流露。我记得他的一句诗“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叙述了其好友汪伦对其的深情,这是一对好友在面临离别之时发出的感叹,让我们读者似乎也能感受到汪伦的绵绵情意了,因此我们为之动容。

四、美的情感在于表现为“美”

其实不止诗歌,任何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都离不开“真、善、美”这三类情感。当然诗歌也是如此,诗歌的美体现在语言上体现在与人的情感共鸣上。如果一首诗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歌是美的。例如我们熟知的诗人李商隐,他的诗也能够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这是一种高尚无私的境界,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境界。

五、总结

凡此种种,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不能简单地朗诵,要学会细细鉴赏。优秀的诗歌通常都包括上文中所说到的“真、善、美”,要求我们创作的基础是真实存在的,创作的情感是真挚善良的,创作的手法以及引起人的共鸣是极具美感的。只有这三方面的完美结合,才能称为一首优秀的诗歌。诗歌从创作的本身就是美的,就是这种美成为了诗歌的魅力所在,就是这种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经典的诗歌总能从这些方面满足我们读者的需求,给我们一种情感的享受。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首先要从创作的背景说起,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要让学生有一种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汪荣祖.诗情史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经典诗歌范文第3篇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浩然正气冲天地,赤胆忠心照古今。”伴着夏日热情的阳光,在老师和同学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声里,我校“中国梦、我的梦”经典诗歌朗诵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是一场精彩的诗歌朗诵比赛,是对我校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朗诵水平的集中检阅。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织教师和所有参赛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我们经典诵读的宗旨就是开启传统文化基因,奠基高尚精神底色。引导广大同学培养自己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的文化品格。刚才的朗诵会上,优美的诗歌再加上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朗诵,使这里每一位倾听者都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

下面对本次活动简作总结:

一是同学们对古诗文“家国天下”的思想境界了解比较透彻,在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把朗诵的感情和诗的意境、思想能融为一体,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数百人一起朗诵《正气歌》,整个会场充满了令人震撼的力量。

二是同学们的语调抑扬顿挫,有时像雷霆万钧、有时像涓涓细流,生动地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在朗诵上的韵律和景象美,同时也展示我校师生追求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的情操。

三是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师生同台朗诵,搭建起师生交流、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平台。政教处、级部和团支部都能密切配合,把本次活动组织的很严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是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和诗香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本次组织的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不仅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而且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诗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五是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大家逐渐养成长期诵读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濡养正气。特别是同学们正是读书的最好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下一学期我们准备开展诗香班级评选,从而推进诗香校园建设。

经典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字:古诗;
新诗;
经典性

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001-01

一、诗教

中国古代有“诗教”一说,孔子编《诗》,并说“不学诗,无以言”,藉此强调诗歌的重要性。“诗教”在中国古代,不但是一种教育、教养,更是一种“宗教”。讲世俗生活的儒家通过“诗教”来表达到对生命的超越性认识,并以此教化世人。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的国度,唯一能够勾连超越性意义与现实的渠道,就是诗歌。因此,在古代几乎每一个文化人都要写诗,每一个古代人几乎都要读诗,那些著名的大诗人就是当时明星。中国古代把诗歌学习作为人生成长的基本课程。绵延千年的科举考试更要求学子作诗。《诗经》更是从“春秋”到“清”主要的教科书之一。

而相比于古代的诗教,中国现今的诗歌教育差距甚远,更注重于实用,而轻视诗歌教育。古代诗歌由于有悠久的历史,绵延下来的经典,被众口所传,许多佳作人选教材。但是新诗在各种教材中却地位尴尬,少量的人选,仅有少数几位诗人的作品,许多老师甚至直接跳过去不讲,考试时更会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教育体制对新诗的整体轻视,使得新诗教育极端落后,甚至导致许多人认为新诗就是把几句话分分行。这是教育的失败,纵然有再多经典新诗,但从学生时代起便不读新诗,不懂什么是新诗的人,又怎能对新诗有全面的认识。大多数人对新诗只能产生偏见。新诗经典的确立是需要新诗能够大范围流传的,而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盛行当下,诗歌教育显然被当做是多余,浩如烟海的新诗中又怎能凸显出经典?

二、诗歌批评

经典性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古代许多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除了其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外,还关乎到对作品所做的阐释。《诗经》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亨所做注《毛诗》的广为流传,今天的《十三经》中《诗经》即是《毛诗》。同样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使得《楚辞》成为经典;
陶渊明的诗歌如果没有《文选》,没有欧阳修、苏轼的品评估计到现今还是“中品”;
千家注杜使得杜甫诗风大盛,为后世模仿;
更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选集,使得少数诗词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更有众多诗话、词话,在诗歌本身成为经典的过程中贡献甚大。

反观当今诗歌批评,不但没有对诗歌的经典化做到应有的贡献,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抹黑新诗。“五四”之后,白话写诗以来,新诗批评从来没有跟上诗歌发展的脚步,可以说新诗本应具有的地位是被诗歌批评拖了后腿。现当代的诗歌评论是存在,但问题太多。从诗歌圈子内部来说,诗歌批评往往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以及阶段性:“诗歌应该表达生命”、“诗歌应该有血性”、“诗歌应该反映时代性”、“诗歌要写小人物写日常生活”、“诗歌要继承传统”、“诗歌要东西兼用”、“诗歌语言要来自生活”、“诗人分民间和知识分子”、“诗歌创作要有学理”……这些诗歌批评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略了诗歌本身的复杂性与深刻性。用阶段性的意识形态统领诗歌批评,非但不去发现当下诗歌问题纠正问题,还一味得在诗歌圈子内部相互吹捧,反复说一些自认为“深刻”的废话,并不去发掘当下诗歌中的精品之作。而在诗歌圈子之外,就是媒体批评。这些批评根本不是为了诗歌本身而做的,而是为了娱乐、为了金钱而追踪和制造诗歌事件。这类批评,简单化、情绪化,为了寻找卖点而进行诗歌评论,让本来就被媒体冠之以“诗歌边缘化”、“诗人已死”的新诗再度沦陷。

三、语言形式

“五四”以来,新诗要求打破一切束缚,以白话来作诗。新诗的话语是一种“散体”形式,不上口,也不容易记住,相比于古诗没有五言、七言的严整句式,也不讲求押韵、平仄,这样在传诵上显然有着先天的劣势。但是以白话来写诗,符合我们日常说话习惯和思考方式,更适合也能够更准确表达出内在情感世界。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多半情况下是不希望向别人敞露,就算敞露出也少有共鸣,朦胧诗以及后朦胧诗的产生大抵如此,可以说新诗的创作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写作”而并非“读者阅读”的文体。这样使得新诗成为个人化而非公众化的文学形式,这一点有利主体于诗人安心写作,却不利于读者阅读。故此关于新诗的一大诟病就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要多,当然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读者只关系其兴衰,而作者决定其有无”,新诗写作在泥沙俱下的今天,虽然散失了大量的读者,但是最终决定诗歌品质的还是作者本身,只要今天虔心创作新诗的诗人还在,就必定会存有经典的作品。每种语言形式都会产生经典之作,新诗当然也不例外,更多时候并不是缺少经典,而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经典的眼睛。

经典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教学策略;
将进酒

一、技工院校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困境分析

但是技工院校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常常存在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热情不高、意境审美把握不当,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一)存在畏难心态,学习热情不高。技工院校学生因文言文理论知识普遍薄弱,鉴赏古典诗歌水平低,读不懂古典诗歌内容,品味不出古典诗歌的魅力。加上古典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语言直白易懂,感到古典诗歌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热情。理解古典诗歌难度大,导致在古典诗歌鉴赏课上,部分学生总是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提在课外还会花时间去欣赏古典诗歌了,他们学习古典诗歌就变成了是应付考试被动接受的,古典诗歌学习氛围不浓。(二)诵读效果不佳,意境审美不到。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古典诗歌艺术境界对古典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古典诗歌所蕴含的“意境”这一审美概念比较抽象,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限制,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时只能浅显地理解字面意思,无法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无法理解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三)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技工院校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在文学教育中,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局限在教科书内容的教学中,觉得只要教授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词意思,掌握艺术表现手法,能够归纳总结诗人写作的思想感情,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往往无法理解古诗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用说能够准确地掌握古诗的赏析技巧,无法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了对语言和知识的掌握,而疏忽了对思维和情感的培养,让古典诗歌教学变得死板,缺少情感培养目标。

二、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一)走近诗人生平,了解创作背景。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情感氛围中内心的抒发,古典诗歌本身就带有作者的性格特点,阅历经验,甚至是政治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古典诗歌前一定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领悟古典诗歌的创作背景等。以苏轼的《赤壁怀古》为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去了解词人的生平历史,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闲职,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故此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赤壁怀古》。通过了解苏轼的生平历史和创作背景,学生在学习《赤壁怀古》一词时,对词人的人物形象、词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就能够深入理解感悟了。古典诗歌《将进酒》“走近诗人”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走近诗人。教师活动:一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二是指导学生品读名家评李白,思考李白与酒的关系。学生活动:自主搜集李白与《将进酒》诗的有关资源。品读杜甫《饮中八仙歌》、明人徐增评《将进酒》、余光中《寻李白》,了解李白的人物形象,思考李白的酒与《将进酒》是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意图:通过名家评李白与《将进酒》,让学生对诗人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学生主动想走近诗人,走近古诗去了解古诗与酒的融合。(二)把握朗读节奏,感受诗韵意境。朗读是学习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古典诗歌都是讲究押韵的,富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非常容易诵读。古典诗歌语言虽简洁,却意义深刻,反反复复有感情的朗读,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和诗人的思想。所以,教师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去大声朗读,认真咀嚼、品味古典诗歌。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读出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雄豪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名家的朗诵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平仄、断句、韵律等,通过音律、节奏的高低变化来感受诗歌的气象不凡以及作者那种极致的情感,之后再模仿朗读。古典诗歌《将进酒》“诵读品味”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诵读品味。教师活动:一是教师范读,学生正音。二是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徐涛朗诵,乐队现场伴奏),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三是知韵律:指导学生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把握节奏,感受韵律;
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学生活动:对古诗进行停顿与重读(加粗字)的划分,找出韵脚,感受韵律。认真聆听教师范读指导与徐涛朗读视频,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和名家朗诵视频的范读,让学生把握诗歌节奏;
划分停顿与重度,找出韵脚,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得法诵读诗歌,对诗歌感彩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三)抓住诗歌意象,领悟审美意蕴。古典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在于它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精悍。诗人不是直接抒发感情,也不是直接灌输思想,而是常常借助某些事物表达思想(即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某些景色抒发感情(即借景抒情),这些比较含蓄的方式抒发感情。这里借助的事物和描绘的景色,就是诗人建构的“意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意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读古典诗词,在形象分析、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入诗人所构建的艺术领域,真正与诗人产生“共鸣”,领略诗歌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四)描绘画面意境,激发学生想象。教师在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可以展示给学生一组画面,并提问学生:画面中有哪些景物、哪些人物,景色有什么特点等。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思考图片后,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并用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们将他们的描述与诗歌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从意象中理解古典诗歌,注重人物、景色,再到意象,从而提升到情感。(五)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吟唱活动。在古代,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诗经》大都有乐。相比较古典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流行歌曲。故此,教师可以将音乐元素引入古典诗歌教学的课堂,开展古典诗歌吟诵演唱活动,通过比较现代流行音乐和古典诗歌的差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音乐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激发学生吟诵古典诗歌的兴趣。如在讲授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中,引入周杰伦的《台》歌曲,让歌曲与诗词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词人对逝去的爱情充满哀伤的情感。若某些古典诗歌比较晦涩难懂,可以在吟诵古典诗歌时穿插背景音乐。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配乐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为了演唱好《水调歌头》,便会在课前自主学习该诗歌,了解古典诗歌的大意和思想感情,达到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在吟诵时也会对作品与词风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古典诗歌《将进酒》“赏阅知诗”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赏阅知诗。教师活动:播放凤凰传奇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将进酒》,并放映歌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知全诗。学生活动:观看歌曲视频,根据歌词内容(歌词与古诗内容一致),初步感知古诗。设计意图:古诗以流行音乐唱法的方式呈现在“00后”学生的面前,突破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畏难”情绪的困境。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情感共鸣。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华诗词大会》中设置的“飞花令”让观众赞不绝口,“飞花令”用于选手间的对抗赛,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且诗句不可重复,挑战选手说不出或答错即淘汰,直至站在最后的一方获胜。笔者在《将进酒》古诗鉴赏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也引入了“飞花令”竞赛游戏,让学生积累与“酒”有关的古诗词,展开一场“诗”与“酒”的较量,品味诗酒文化,实现情感共鸣,感受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古典诗歌《将进酒》“飞花令比拼”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飞花令比拼。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飞花令”比赛游戏规则,并进行活动过程指导。游戏规则:1.参赛队伍分为五支队伍,每支队伍选派一名选手参赛,按队伍顺序轮流作答。2.每支队伍作答要求必须在1分钟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酒”字的诗词。3.每支队伍说出含“酒”字的诗词不能重复,重复则需在规定的1分钟剩下的时间内另外说出一联,说不出或说错即为失败,淘汰出局,由剩下的团队继续PK。直到最后两支队伍,有一方说不出或说错,则另一方获胜。学生活动:一是参与“飞花令”竞赛游戏,积累与“酒”有关的古诗词,感受诗酒文化,进而加深对《将进酒》诗词的理解。二是学生组建比赛队伍并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配:主持人:全班推选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选手:学生进行比赛队伍组建,总共分为五支队伍,支队伍选派两名选手参赛;
评委:每支队伍选派一名学生担任评委,评委需对选手说出的诗词进行评判是否过关,是否重复。记录员:全班推选选派两名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每组共说出了多少句诗词,并将诗词记录下来,供后续同学们巩固学习的资料。设计意图:运用竞赛式游戏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取思政元素:汲取古诗词精粹,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诗词中诗酒文化的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七)“三步曲”阅读法,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初读感知—诵读品味—研读探究”的三步曲阅读法,让学生进行学习。采用三步曲阅读法,让学生在初读的时候解决字音、生词,对本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感知。通过教师和名家朗诵视频的范读,让学生在诵读环节把握诗歌节奏,划分停顿与重度,找出韵脚,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得法诵读诗歌,对诗歌感彩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研读探究环节是本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法,深入把握全诗情感发展的脉络。古典诗歌《将进酒》“三步曲”阅读法教学设计。初读感知:利用蓝墨云平成字词测试,快速浏览任务书上的诗歌译文,完成“内容连线”。诵读品味:教师范读,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学生画出停顿与重读,找出韵脚,感受韵律,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研读探究:引导学生划分诗歌层次,从每一层次中分别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完成任务卡,分别赏析“悲、乐、愤、狂、愁”情感。设计意图:采用三步曲阅读法,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解决字音、生词,对本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感知;
在诵读环节,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得法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感彩;
在研读环节,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法,深入把握全诗情感发展的脉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思维、想象和审美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典诗词教学本身的特点,联系作者的情感,注重阐释和情感理解,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才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超.如何加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才智,2016(7).

[2]张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