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散文范文第1篇我想要采下一捧完美洁白的雪花,涤洗我的爱情,企图把经年的尘埃濯洗,换回她曾经无瑕的面孔!我想要让雪的声音传递我思念的呼唤,雪地里伯父那座孤寂的坟只成了伯父留给我唯一的纪念,泪水淹没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雪散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雪的散文范文第1篇
我想要采下一捧完美洁白的雪花,涤洗我的爱情,企图把经年的尘埃濯洗,换回她曾经无瑕的面孔!我想要让雪的声音传递我思念的呼唤,雪地里伯父那座孤寂的坟只成了伯父留给我唯一的纪念,泪水淹没了我的眼眶,我在风里泣不成声,雪花打在我脸上冰凉冰凉,我呼唤我爱戴的伯父,只所见一声声风的嘶吼。雪啊,都说你是天使羽翼上零落的羽毛,我把希望寄托在你神奇的性灵之上,捎去我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此刻我只能无力的为他烧一张张纸。
我听见雪声仍在我的耳边窸窣下落,仿佛在传唱一曲离别的挽歌。为我逝去的青春,为我逝去的亲人。
雪地里我孤单的行走,十年前雪地里我吟唱《当》这首歌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满怀对爱情的憧憬,恍若隔世的爱恋消逝在年复一年的岁月流转中,找不到曾经的坚定,只留下朱颜已改的玫瑰,还盛放在床前的花瓶之中。
如今我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也走到了面临亲人永远别离的时候,承受悲伤的心痛仍要向前走。
雪花请你带走我的悲伤,留下一个纯洁的信仰给我。有关于美好的希冀,我渴望乘着这美好的翅膀飞翔,划过人生苦难的沼泽。
雪染白了我眼前的世界,我分不清梦与醒,看不到肮脏与丑恶,只想沉醉在这一色的纯洁里休憩。
雪厚厚地落满我的世界,我走在其中。不在年轻的生命已然拖拽我走向明天的路。
雪花的冰冷深深的嵌入我的胸膛,我却还甘愿停留在雪中思忖我生命的轨迹。一树雪花一树希望,耀眼在我的双眸,我宁愿相信它是一树梨花盛开。为我的生命增添一缕春色,延续我寒冬里衰弱老去的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孤单的灵魂向往春天的盎然来绚丽生命的颜色。
雪的散文范文第2篇
姚雪雪已摒弃了柔软抒情,或者她文字的抒情都是冷然的,不是婉约才女式的,而俨然是一个怀揣一把文字利刃在暗夜行进的精神决绝者――她穿越寒夜般的历史和孤独,穿越繁华空巷与生命的焰火,找寻属于自己灵魂皈依的雪地。她安然于雪的寂寞、冷艳和决绝,这样的文字在当今浮华万端的文坛是让人敬畏而惊讶的,在繁华遍地的当下文坛足以形成一道傲人的独特景观。
我无意识地排列起她的四本书的书名:《临近花期》《雪花飞舞》《夏都绘影》《雪地》,四本书名、四个过程、四种符号,完成了姚雪雪文学中雪地世界的精神再造。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的超然、寂守之姿,这就是当下一种文学坚执者的姿态。
我几乎没有一以贯之地读完一本散文集的经验,散文当然不同于小说,小说可以用故事情节抓住它的读者,而一本厚达200多页的散文集用什么抓人?我读完《雪地》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雪地》凭什么让我在几天里几乎不碰其他书而将它读完,它是以精神内质――一种把生命的疼痛与坚忍、灵魂的蹈舞和低回都安放在尖利的笔端神经上的精神质感,紧紧抓住了我的阅读,牵引着我的指印、让我的目光在《雪地》的书页间穿行,在那些具有雪的白色特质的地方、场景、人事里出入、邂逅与碰撞。
这是一些有痛感的文字,像刀锋似的冷利,像撕开的伤口般艳丽,作者是审视的、不规避的,她的追问就是回答,一切都在一个看不见的精神高度并置着,正如她所写“春天的轮回已经淡去了树的一切序定,而一棵树,它真会有痛感吗?”(《白色春天》)
《雪地》中许多篇什都有一种宿命般的意味,那些写雪地、写医院、写春天的白色系列,似乎都具有雪的外在特征,但其内涵却也如同雪的严酷逼近真实。姚雪雪以隐秘而又清晰的童年视角,残酷而又不予回避地进入到医院等白色空间――独特的童年经验在她的写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白色文字意象,残酷的现实世界往往被一个孩子的有趣视角所消解,这种消解在成年以后的记忆底片上洗印出来反而更加残酷。作者姚雪雪笔下的放射室因其黑而成为孩子捉迷藏的游戏乐园,却是成人命运折冲的劫地;孩子们吹成气球和皮筋的欢乐玩具,居然是白色――“我们欢叫着把气球一下一下拍上了天……为了装点这个大逆不道的气球,我们找来红汞和龙胆紫把气球涂得光怪陆离,并借着这只混乱的图案,慰藉着缤纷而遥不可及的向往。”她写的太平间坐落在田地中央,四周是一片鲜艳丰硕、波澜起伏的西红柿地……那些反差极强的意象,在作者返回童年的视角里一一呈现。在姚雪雪而言,返回童年视角就是返回记忆里的隐秘角落,她下笔极准,这些隐秘的角落是最有价值将它还给文字的。作者写的值班室,在特殊年代,医院值班室也成了卑微生命遭受猛烈撞击的发生场,在该文中作者从童年的角度呈示了一种极具深度的叙述立场――“我有限的理解力不足以使自己明辨是非怀有好恶,我原是一场游戏的旁观者,游戏刺激的强度才是自己记忆残留的深度,而我在记忆的搜寻中不知不觉已沦陷于游戏其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受害者,我的重创来自文字的硝烟,它煽惑、残酷、斩钉截铁,比事件本身的火力历久弥新”。
还是白的意象,从雪地、月亮、产房、舞台中央、白色春天、白色忧郁,到多虑平药片等等,是姚雪雪的偏爱与拒绝,是留在记忆和生命经验中无法抗阻的邂逅,是带血的文字刺青,可以看到作者内在的丰富与坚强。
有人一开始写作就用到童年经验,少有成功,那是一个轻易不要去开掘的生命秘藏。像秦陵,它在那里,什么时候开掘最好,必须等到技术和诸多条件都成熟时,那时开掘将是最完美的。姚雪雪把握了恰当的时机,她的思想储存、精神高度、文字技艺和散文文体操控能力都有了准备。所以《雪地》里那些童年经验的篇什是最成功的部分之一。
雪的散文范文第3篇
一问:为何开篇出现“暖国的雨”
文章主要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将二者进行对比。开篇未直接切入,而是从看似与之无关的暖国的雨开始写起。各类解读或是将其忽略,或是从作者创作思想切入。总结下来,有几点共识:1.暖国的雨不会变成雪。2.博识的人们因为暖国的雨不能变成雪而认为它单调。3.雨是用来反面衬托雪的。
仔细研究文本,不难发现一些值得揣摩之处。“暖国”指哪里?指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江南。雪由雨变成,而暖国的雨就是江南的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暖国的雨会变成江南的雪?这似乎与前人观点相左。再将原文词语同义替换,便成了“江南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由此可见,作者的行文落脚点并不在江南(暖国)的雨不能变成雪花,而在于江南(暖国)的雨不能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从全文来看,作者意在将江南雪的不“冰冷”、不“坚硬”、不“灿烂”与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作对比,表达情感。而文章由暖国的雨写起,仅仅是为了引出其所变成的雪,并无他意。
二问:作者对“江南雪”的态度如何
学者普遍认为江南雪有其美好处,文中作者对雪的描述多源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所以作者是喜爱江南雪的。联系全文,学者们认为作者喜爱江南的雪,但是更喜爱朔方的雪。赞美朔方的雪,但也不反感江南的雪。作者对于江南雪的态度是喜爱。
了解作者用语风格,揣摩作者用语,可以感受作者蕴含文中的深层情感。鲁迅是善于揶揄的。他用“红肿之处,艳若桃花;
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批评时人的劣根性(鲁迅《人生论》)。粉艳的桃花和美好的乳酪是都是使人垂涎的美好意象,而作者却用它们比作红肿溃烂之处。充满讽刺和调侃意味。他用“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有趣”表达自己的志向(鲁迅《华盖集 题记》)。“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是西方人所追求的高雅生活,将之与中国文士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错位感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犀利的文笔和讽刺中不乏调侃的文风。对江南雪的描述,也处处可见这丝揶揄。
文章写江南的雪,先写雪景,十分喧闹绚烂。使这景致喧闹绚烂的,却并不是雪,而是雪下的各种景物。雪在这里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之后,文章重点落笔在“堆雪罗汉”,雪似乎成为文章主角了。雪罗汉确实光鲜:要七八个孩子一起来塑,连谁的父亲都来帮忙了。“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然而,它的一切身形都是孩子们东拼西凑、勉强给予的。当孩子们拼凑完成后,作者说他“这回确是”一个大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语言中不乏无奈和揶揄的成分。在孩子们对他不感兴趣之后,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最后“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雪罗汉终究是孩子们的一个,一个最初光鲜、结局孤独败落的雪人形象。写江南的雪,看似赞叹的语调下实质是讽刺,作者对江南雪的态度是否定的。
三问:作者行文意图为何
从作者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完全不同。1.二者生存环境不同。朔方的雪与温热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它们所面对的是“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江南的雪,本就存在于温润绚烂的环境。2.二者品性不同。朔方的雪“决不粘连”“蓬勃纷飞”,从对它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动感,充满了奋进的激情;
这与江南的雪“滋润相粘结”的性格截然相反。朔方的雪“孤独”,江南的雪中则是一片欢腾。3.二者的命运和结局不同。朔方的雪不是遇到温热“早已消化”便是“奋飞”“升腾”,干脆果断,“决不粘连”;
江南的雪看似一派欢腾,最终被遗弃、一副破败之相。
二者放在一起对比,更显作者对朔方雪的赞扬,对江南雪的否定。两段文字中间,作者用一个“但是”连接,不难看出其中转折之意。作者的褒贬情感也由此突现。
联系文章开篇,无论是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均由雨化成。作者意在将江南雪的不“冰冷”、不“坚硬”、不“灿烂”与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作对比,它们有着相同的原形,却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命运。作者是否想要由此表达什么呢?
鲁迅在《野草》的英文序中提到:“这二十多篇小品……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二心集》)
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南腔北调集》)
雪的散文范文第4篇
一、散客户及其产生的原因
散客户意为去异地独立旅游者,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没有陪同,人数多在5人以下,但在某些地方如遇游客要求,也可提供导游服务。
有时也被称为异地个人旅游,即个人或家庭按照特别拟订的旅游计划单独进行或由一家旅行社承办,根据和旅游批发商一同制订的旅游计划进行的旅游。实际上,由于散客户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如以包价形式、团队规模、委托形式、销售方式以及组团地点等为标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散客户旅游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旅游产品的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式”,游客自愿结合,自定路线,“随走随买”,而非一次性付清旅行费用或完全被动接受既定的旅游项目。
散客户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其规模将会缩小,团体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在团体旅游与散客户旅游的并行发展中,前者会不断结合散客户特点,向后者经营方式的方向作出相应调整,产生介于团体或散客户旅游之间的中间形式,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当前,我国发展散客户旅游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回运力紧张,交通票预计周期长,变更率高,购买困难;
其二,社会服务体系欠发达,景点缺乏规范化的标识,卫生状况堪忧;
其三,信息和通讯服务有待改进,缺少对散客户的咨询系统等。因此,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开拓必须认真分析散客户需求特点,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上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一)散客户旅游市场的调研。由于缺乏对我国散客户旅游市场的研究,造成了旅游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混乱,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前,应将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对主要客源散客户的旅游目的、社会经济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散客户旅游供求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营销策略和目标。
(二)产品策略。散客户与团队游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团客购买组合完整的旅游产品;
而散客户则是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加以随意组合。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在产品结构上,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户按其所需自由组合。以黑龙江冰雪旅游为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旅游,如以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以冰雪艺术、冰雪娱乐、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游客可以不受团队旅游集合时间的限制,时间充裕,充分领略冰雪旅游的魅力。以冰雪为专题也可以组织镜泊湖、桃山、亚布力等地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镜泊湖的冰瀑与桃山、亚布力的高山滑雪场具有不同于平地人工冰景的意蕴,可以丰富冰雪旅游的内容,使游客有充分选择余地。
(三)价格策略。传统的全包价旅游形式,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已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全包价旅游的直观报价高于海外旅游商普遍实行的半包价旅游的报价,给海外游客以中国旅游高价位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拓。散客户旅游的支付方式是“现付现享,零付零享”,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也高于团客。因此,散客户市场的开发在价格策略上主要应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良性调节作用,采用灵活的作价方式。此外,一些过去只对团队的价格策略也可以经过改造而移植到散客户市场上来。
1.区别不同时间实行差价。如对散客户,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景点门票周末价高于平时等。
2.区别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
3.小包价团。指游客预付部分旅费,由组团社提供。指游客可以根据组团社提供的路线和浏览项目,按指定的地点和日期,汇集成团队进行旅游,汇集前费用则由游客自理。
(四)促销策略。吸引散客户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旅游项目进行形象而具体的宣传促销,将旅游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首先,必须塑造和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破其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其次,要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散客户需要的旅游宣传印刷品,包括旅游线路说明书、目录集、导游指南、价格表、各种单页宣传品、宣传小册子,以及其它用途的信封、挂历、明信片等,介绍有关旅游地文化、地理、物产、风俗民情、风光名胜和交通、食宿、购物及其基本价格等情况,以帮助人们增加了解,消除顾虑,增添游兴。旅游印刷品具有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随时提供信息支持,而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旅游促销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人们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
(五)渠道散客户的输入渠道较为繁杂,总的原则应是既有重点又有广开渠道。
第一,旅游社应成为散客户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目前应逐步推广在旅游社设置“散客户部”或“散客户中心”的作法,真正将散客户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户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户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应逐步建立和健全散客户预订系统,尤其是在交通、客房和浏览项目方面逐步建立为散客户服务的电脑预订网络,通过电脑联网,随时了解各交通部门、饭店的预订情况,接受散客户咨询和预订,并可储存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散客户的不同需要,代为规划旅游线路。
第三,应在交通枢纽,如航空港、码头、车站、市区主要街道路口等设立醒目的中外文路标、导游交通图、指示牌等,清晰地标示各游览点的地点、方位和距离,为初到的游客“指点迷津”。
雪的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纳米高岭土;
水泥基材料;
工作性;
强度;
渗透性;
SEM;
氯离子;
RCM
中图分类号:TU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4)01013008
严重暴雪和特大暴雪将造成交通路网陷于瘫痪状态,为及时通车,传统的氯盐型融雪剂成为融雪的首选材料。然而随着大雪的消融,诸多公路基础设施遭到损坏,融雪剂对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耐久性的长期负面影响已经引起土木工程界的关注。尽管氯盐类融雪剂对混凝土结构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坏,但从融雪效能、速度、方便快捷到成本效益的比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难以取代。
据估算,美国每年因氯盐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占GNP的4%(相当于美国国防开支);
氯盐融雪剂造成哥本哈根地区102座桥中50%出现严重的钢筋锈蚀;
法国每年冬季消耗150万 t氯盐类融雪剂,耗资4亿法郎。中国化冰盐使用时间较其他国家短,混凝土结构损坏尚未完全显现;
但化冰盐造成北京西直门老立交桥在使用20 a便被迫拆除的工程实例足以给我们警示。据报导,近年来中国冬季融雪剂的用量逐年增加。2001年北京市使用融雪剂1 000 t左右,2002年增至7 000 t;
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仅京珠高速公路洒落近千吨融雪剂;
2009年2月北京3场降雪便消耗融雪剂9 000多t;
2010年中国遭遇大面积大雪和历史上罕见低温天气,仅1月份北京首场降雪便消耗融雪剂3万t;
2011年中国再次大面积遭遇大雪,融雪剂不得不广泛使用。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致力于开发新型环保型融雪材料,但终因价格和适用性等原因无法推广。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特性以从根本上减小或避免其对土木工程的损坏十分重要。
范颖芳,等:纳米高岭土颗粒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诸多耗资巨大的重要构筑物,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海港、近海与海岸工程等已经或正在兴建,其中混凝土结构始终是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然而,海洋环境、融雪环境中水分和氯离子渗透至混凝土内部将直接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进一步加速钢筋锈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混凝土结构劣化,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的工程案例不胜枚举。自20世纪50 年代至今,氯离子在普通混凝土中渗透作用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学者们在氯离子扩散模型、氯离子渗透预测、裂缝对氯离子渗透影响、荷载对氯离子渗透作用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如何从材料层次出发,通过提高材料抗氯离子渗透特性以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结构耐氯盐侵蚀性能的研究尚有待开展。
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扩散性能受水灰比、水泥类型、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实际工程中,在混凝土中掺加不同种类的塑化剂降低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造成材料强度和延性降低。随着纳米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学者们对混凝土中掺加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Fe2O3、Al2O3和高岭土颗粒来改善混凝土性能,研究了不同纳米颗粒对水泥基材料增韧机理、物理力学性能等[14]方面的影响。He等[5]研究了蒙脱粘土、SiO2、TiO2、Al2O3、Fe2O3等不同纳米颗粒对水泥砂浆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颗粒掺量为水泥质量1%时,蒙脱粘性水泥砂浆28 d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小。另外,Tregger等[6]和Morsy等[7]研究表明纳米高岭土的双层结构能有效阻碍氯离子的渗透。因此,鉴于粘土材料低廉的价格,采用纳米高岭善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渗透性必将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关纳米高岭性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渗透性、纳米高岭土最佳掺量等方面的定量研究成果尚较缺乏。
为了研究高抗氯离子渗透性水泥混凝土,将纳米高岭土掺入水泥基材料,研究纳米高岭土颗粒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渗透性的改善效果,基于前期有关纳米高岭土在水泥基材料中分散性研究成果[8],确定了提高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高岭土最佳掺量,探讨了高岭性水泥基材料(包括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
从微观角度揭示高龄土颗粒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改性机理。
1试验部分
1.1主要原料
试验用水泥为小野田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化学成分详见表1。所用纳米颗粒材料为纳米高岭土,是纳米高岭土原矿用破碎机进行粗、中碎以后,采用冲击磨进行一段超细粉碎,然后经煅烧精制而成,其理论化学组成为Al2Si2O5(OH)4 [9]。利用扫描电镜和XRD观测,可以得到纳米高岭土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其化学成分和主要技术参数分别列于表1和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