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扶贫建议【五篇】

时间:2023-06-13 10:0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扶贫建议范文第1篇一、2012年工作安排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扶贫建议【五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建议【五篇】

扶贫建议范文第1篇

一、2012年工作安排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创新方式, “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了“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贫困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在**、**两个贫困乡(镇)利用寒、暑假中学闲置教室,聘请专业老师和技师授课,动员村民及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把培训班办到群众家门口,实行“免费培训,确保就业”。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镇推广树莓栽培;
在**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
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七)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扶贫办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以自身的实际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具体措施

(一)、瞄准目标,搞好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认真做好了8个重点村2012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从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角度,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确定了实施兴建学校、修水泥路、卫生设施建设、种植业11个扶贫开发项目。

(二)、创新方式, 实施好“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走近乡村,走进农民。贫困群众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在**、**两个贫困乡(镇)利用寒、暑假中学闲置教室,聘请专业老师和技师授课,把培训班办到群众家门口,实行“免费培训,确保就业”。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三)、做好直属机关定点扶贫工作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扶贫类组织,使其在充分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发挥其大的扶贫平台,解决部分重点贫困村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定点扶贫的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扶贫结对力度,为需帮助的贫困农民牵线搭桥。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挂点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重点村建设献计献策,把定点帮扶重点村工作落到实处。四是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活动。动员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的工作

扶贫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对扶贫企业进行贴息扶持,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贫困村劳力就业,企业也严格兑现扶贫承诺。扶贫承诺实行公开、公示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2012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三家,贴息额度11万元,其中的30%将分别用于孙坊月塘村,航埠镇航埠村的扶贫事业。

(五)、积极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生产,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我县八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发村,他们各具特色,我们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如**村引进上海客商投资种植树莓、引导村民种植黄杞子;**村支部书记合股兴办粮食加工厂、机制砖厂,解决贫困劳力100人就业;**、**两村还发展板栗、茶树等种植业。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取得的新成效

2012年我办被市扶贫办评为全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一)、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效果明显。兴建教学大楼一栋,修水泥路9.5公里。

(二)、通过扶贫贷款,繁荣了**经济,增加了**税收入,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使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发挥企业扶贫带动作用,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自身素质,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收入。

(四)、通过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从资金、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
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
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易涝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四)、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五)、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扶贫建议范文第2篇

 

在中央作出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后,我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委、市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精准扶贫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重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等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对贫困户脱贫户后如何有效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对真正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理念认识不足,个别基层干部仅仅满足于算“经济账”“收入账”,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是脱贫意识极其缺乏。舆论引导上宣传政策的较多,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较少。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不够,宣传氛围不浓。致使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自主建房意识淡薄,以至于出现没钱就找政府,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不正常的现象。

三是少数政策不够连贯。住房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三保障”中尤为关键的一环,我县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指标任务于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全县尚未脱贫人口中住房安全问题未得到保障的,若要脱贫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支撑。

四是扶贫队伍人心不稳。县扶贫办反映,该单位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牵头协调综合部门,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清贫清苦,加之没有纳入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扶贫办工作人员得不到公车改革及其他政策待遇,人心思走现象突出。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干部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把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作为干部轮训的重点内容,认真制定实施《2018—2020 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干部轮训规划》。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力争年内所有扶贫干部轮训一遍,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是强化宣传教化,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总结我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扶贫建议范文第3篇

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建设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这里召开全县建设扶贫工作会议。总结惩处我县上一轮建设扶贫工作,安排安排我县新一轮的建设扶贫工作。下面,讲两点意见:

一、上一轮建设扶贫工作简要回顾

县共确定了37个建设扶贫村,2009年至2010年。其中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20个,县定建设扶贫村17个。全县共有100个机关单位(含省政协办公厅、市交通局)联村开展建设扶贫工作。两年来,建设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市基层党建办和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建强班子、夯实基础、培育产业、促进增收的工作重点,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县继2002年以来第七次被评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先进县”

1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一是加强了驻点村村级班子建设。两年来。调整村委会主任3名,调整村“两委”成员15名,选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与上级培训72人次。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定三有”政策和村干部管理“3+1文件,大力推广村级事务决策“五步法”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双联”活动,有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各工作组还进一步加强了驻点村的妇代会、调解会、治保会等群团组织建设。二是加强了驻点村党员队伍建设。全县各工作组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将农村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注重将优秀党员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注重把优秀后备干部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两年来,全县建设扶贫村共发展新党员74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06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15人。三是健全了驻点村村级管理制度。为使驻点村“有章理事,有制管人”各工作组从制度建设入手,协助建立健全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培训、党务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村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扶贫开发工作效果显著。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全县共争取和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12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49万元,单位帮扶资金620万元,帮扶物资折款102万元,协调部门资金1155万元,为贫困村兴办实事126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县委基层办规定驻点村的建设扶贫资金使用必需由工作组组长和村支书两支笔同时签字审批,从而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民生条件明显改善。两年来,全县贫困村新修、硬化村组公路共216公里,架设桥梁5座,解决了2多万群众行路难问题;
修建饮水工作17处,解决了17个干旱死角村8000人的饮水问题;
新建和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86处,新修维修水渠50公里,整修高标准山塘52口,整修水坝20处;
架设高低压线路63公里;
维修校舍9处;
新建沼气池和发展太阳能565户。两年来,驻村工作组共完成了惠及3万多群众的通村公路、平安饮水、农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建设项目126个,大大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各工作组认真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明确了种、养、加”为我县扶贫产业的主攻方向,依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经济专业,户有生活支点”产业扶贫工作思路,立足自然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两年来,全县37个建设扶贫村调整产业结构15000亩,新发展药材3500亩、小水果2000亩、林竹9000亩、食用菌500亩,新增养殖专业户400多户,养猪12000头、牛7500头、黑山羊5500只、家禽30万羽、水产养殖480亩,初步形成了药材、水果、林竹、食用菌、养殖”五大主导产业。

一是民主管理不时完善。各驻点村都依法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3和谐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各工作组依照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村务、财务公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二是文明新风逐步形成。通过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在村民中开展争当“遵纪守法户”星级平安家庭”和“科技示范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建议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和陈规陋习。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工作组在驻点村积极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共慰问救济困难户215户,资助贫困学生45人,引导驻点村党员群众结对帮扶458对,协助驻点村调处矛盾657起,妥善化解社会矛盾。驻点村普遍呈现家庭相敬和睦、邻里关系融洽、干群团结奋斗、社会稳定祥和的可喜局面。

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县级领导的示范带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建设扶贫工作,县上一轮的建设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多次召开会议,对全县的建设扶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县委书记伍备战把建设扶贫工作提升到关注民生、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带头深系点调研和现场办公,协助解决了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
县长吴劲松多次深系村访贫问苦,积极协助驻点村明确工作重点,筹措建设资金,扎扎实实为贫困村排忧解难。其他联点县级领导都把建设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深点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致力把自己的联系点办成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示范点。二是得益于联村单位的大力支持。绝大部分联村单位领导对建设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协助筹措建设扶贫资金,选派骨干力量驻村开展建设扶贫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两年来,各联点单位“一把手”村检查指导工作376人次,班子成员到村指导工作873人次。绝大部分单位的帮扶资金能做到足额及时到位,其中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移民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会计核算中心、县教育局、县农办、县国土局等单位的帮扶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上。三是得益于工作队员的务实进取。大部分工作队员能保证驻村工作时间,严守驻村工作纪律,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受到驻点村群众的普遍赞誉。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建设扶贫工作还任重道远,上一轮的建设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际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的单位对建设扶贫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内容,缺少联系沟通,帮扶没有到位;
有的单位帮扶思路单一,存在畏难情绪,既没有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也没有从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动员资源。有的工作组发挥主体作用不够,被驻点村牵着鼻子走,有的工作组只注重要钱要项目,忽视基层组织建设,忽视信息、技术、人才、智力扶贫。这些问题我必需引起高度重视,新一轮的建设扶贫工作中予以防止和克服。

二、新一轮建设扶贫工作布置

也是新一轮建设扶贫工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一定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农民增收途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新一轮建设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一是科学制定20112012年25个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和12个县定建设扶贫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二是完成10个村以上的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任务;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实现年内人均增收200元、增粮50公斤、稳定脱贫4000人的目标;
四是加强技能培训,推进劳动力转移,年内劳务输出500人,科技骨干培训50人,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围绕以上目标任务,今年我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各联村单位和工作组要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各镇乡和各工作组要吃透村“两委”换届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村“两委”换届的法规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民主,严肃换届纪律,严格依照顺序,扎扎实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换届选举中,要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干部选进村级班子。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中选拔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配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头雁”二是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依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工作组要根据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的要求,务必主动承担起在驻点村开展创先争优的指导组织工作,切实抓好这一活动的公开许诺、践行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重点环节,带领驻点村党组织和党员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服务村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创先争优;
同时,要通过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现场观赏等形式,依托农科教中心、农业技术示范培训基地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和经常性教育,不时提高他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身手。三是要创新村级组织运转机制。要继续在有条件的驻点村推行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组织形式,主要负责人由一人担任,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以整合组织资源,增强整体功能,提高带领农民进市场奔小康的组织化程度。

2切实加快经济发展。各联村单位和工作组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升扶贫效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一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大力抓好基础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满足村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需求。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突出抓好饮水工程建设,确保村民饮水平安;
继续抓好村组道路建设,实现公路村村通;
特别加强耕地维护和土壤改良,杜绝良田抛荒现象;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改善驻点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贫困村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有”上学有学校、就医有保障、培训有科技文化室、集体有收入)这里要强调的建设投入上,一定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乱铺摊子,不贪大求全;
一定要坚持两条底线,不向农民群众搞摊派,不给驻点村留下新债务;
一定要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对所有的公益设施建设项目都要制定项目维护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项目久远发挥效益。二是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要根据贫困村当地资源、环境、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科学规划,积极引导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既要立足当地优势,又要着眼市场需求,防止跟风赶浪,盲目趋同。要注重示范带动,培育专业大户和示范户,依靠大户的技术和经验,影响和带动其他村民。要注重规模化、规范化,把当地的激进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走符合外地实际,具有外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三是提高自我脱贫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智力扶贫。要着眼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努力提高贫困村村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要普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村群众农业生产技能。要协助驻点村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确保参训人员能够稳定就业。

3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建设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挂帅、县直单位包村、工作队员驻村”包村责任制。各联村单位要严格依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把驻村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帮扶村作为下属单位对待,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成员应深入驻点村调研指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尽可能给予支持。各镇乡党委、政府要明确专人协助联点单位开展建设扶贫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建设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真正做到建设扶贫工作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二要建立约束机制。县委、县政府继续将建设扶贫工作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严格实行“季度抽查、半年督查、年底验收”督查考核机制,实行分类排位,严格奖惩。凡建设扶贫工作年度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不能评先,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年终考核不能评优。驻村工作队员的年终考核继续实行单列,由县委基层办统一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工作组,工作队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三要严格资金管理。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协助贫困村落实更多的帮扶资金,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依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今年及以后,每个联点单位每年的帮扶资金不得低于1万元。资金到村后,要严格财务管理,开支由工作组长与村领导共同审批,做到资金投向民主,资金使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年中、年底向群众公开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要把扶持资金和物资用到关键处,花在刀刃上,使有效的资金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扶贫资金是高压线,严禁挤占、截流、挪用甚至贪污,一经发现将从严处理。四要强化部门配合。扶贫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政府行为,社会的共同责任。扶贫、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劳动、民政、文化、广电、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依照“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布置、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原则,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向建设扶贫村特别是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倾斜,将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扶贫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化 精准扶贫 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12-03

产业化扶贫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有产业链相支撑的区域主导产业以推动扶贫开发的新模式。今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此,产业扶贫的成效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福建省漳州市有三个省级贫困县(平和、云霄、诏安),其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配套相对较差,现有产业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带动力很有限,为总结提升漳州市产业化扶贫的成效与经验,我们进村入户,就平和、云霄、诏安三个贫困县的产业扶贫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找产业化扶贫的科学路径与对策,以供扶贫工作决策参考。

一、产业化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

(一)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地区财政来源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持续动力基础,产业兴则地区兴、产业衰则地区衰。纵观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多是因为地区产业发展薄弱,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因此,产业扶贫的本质就是要构建贫困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主导产业与贫困人口产生联动效应,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让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分享产业带来的收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赶超发展。

(二)产业化扶贫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化扶贫不同于其他专项扶贫模式,其目的在于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能够产生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后,这些培育起来的产业能够让他们持续向着更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所以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产业化发展,构建贫困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对先进地区的超越,实现永久脱贫。因此,必须从贫困地区全域的角度思考和布局产业发展,产业化扶贫有别于一般的扶贫,生产项目,具有以下作用和特点:一是有助于培育地^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地方主导产业培育的过程,有助于打造贫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集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等),促进地区整体发展素质的提升。三是促进贫困人口综合收入的提升。产业化扶贫一般能够与贫困地区的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广泛的利益关系,农民可以从土地流转收入、订单收入、工资性收入、甚至分红收入等多方面产生收益,使其稳定脱贫致富。

二、漳州市产业化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将片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走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按照这样的要求,漳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以发展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水产、畜禽、林竹、中药材、花卉等9大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在发展“一县一业”中形成平和蜜柚、云霄枇杷、诏安青梅等;
在发展“一村一品”上,形成云霄马铺乡淮山三宝、下河村杨桃,平和长乐村米粉和养牛等特色产业,诏安富硒蔬菜、茶叶等。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创设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基地+贫困户”和家庭农场带动发展为主的五种经营模式。这些做法为产业化扶贫进行初步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不仅推进了漳州市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也为其他地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借鉴。漳州的生态和农业资源优势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形成一些发展成效,并形成有启示作用的发展模式。

(一)基地产业带推动的产业化

云霄县马铺乡是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有10个扶贫重点村,有2062人的贫困人口,为加快脱贫致富,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马铺乡实施规划扶贫产业带。以连片开发、分类施策,优先对基础条件相近、产业发展相似、地域自然相连的贫困村进行统一规划、区域推进,着力打造“一轴三片五区”的扶贫产业带,形成果蔬、淮山、花卉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结合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有力推进中心片的淮山及淮山美食,外圈片的蜜柚、杨桃、枇杷、高山蔬菜等果蔬产业,库区片的金竹柏、桂花、茶花等花卉产业带。为拓展产品市场,以抠抠网、农村淘宝等电商为平台,培育农村淘宝4家,引进电商企业5家,有1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与抠抠网达成合作协议。目前生产中三大产业带也成为电商平台上三个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产业带。此外,我们在诏安、平和县的调研中也充分认识到以规划发展产业带,推动扶贫产业车型升级,形成产业化、集群化的重要性,如诏安县的富硒食品、药材产业;
平和县的茶叶、柚子产业都是走从生产基地化走向加工化再到市场品牌化的产业化之路。

(二)旅游扶贫推动的产业化

“旅游+扶贫”是带动农产品销售,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的好路径。云霄县和平乡内洞村是首批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有古民居群、溪涧瀑布群、原始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推动旅游扶贫产业化发展,完善产业配套,着重从各产业环节中加强建设。一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成观景平台、旅游公厕、简易栈道、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慢步行道、生态停车场,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旅游环境和条件。二是发挥经营主体平台作用。内洞村现有梦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莲峰家庭农场、洞庭烧窑等各类经营主体,涵盖种植、养殖、售卖各类农副产品和特色中草药,为乡村旅游提供餐饮、伴手礼、民俗体验等。三是支持贫困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内容,村民可以参与其中一项或多项,既可以向游客提供枇杷、蜂蜜、老酒、蔬菜、观音串等农副产品,也可以利用闲置房屋自营或出租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建成后,村里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安保、咨询、保洁、停车场管理等工作。目前该村已是厦门、潮汕、漳州等地自驾游的一个有名的目的地,实践证明,旅游扶贫的产业化是产业链长,受益面广、见效快、可持续的扶贫方式,是富民增收的重点产业。

此外,以精深加工推动的产业化,也是产业化扶贫的好方式,漳州三个贫困县中的特色农产品蜜柚、杨桃、枇杷、淮山、茶叶都已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打造形成从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扶贫新模式推动的产业化

在漳州市的扶贫工作中,着力项目建设与产业带动,注重建立发展机制,探索产业扶贫开发模式,走出了适合贫困村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下典型模式。

模式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诏安霞葛五通村流转土地320亩,其中160亩土地流转给龙海一家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承包合同规定,企业每亩每年给村集体150元,给涉及的百姓每户800元。基地种植什么、生产管理等,均由企业负责,生产用工则优先使用当地的劳动力。模式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云霄下河村“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杨桃生产、管理、销售的农民合作社,为果农提供全程服务,改变了果农单枪匹马闯市场的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模式三:家庭农场带动发展的模式。云霄外龙村“草塘家庭农场”发展蜜柚面积300多亩,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农场雇用当地村民参与生产管理,村民通过在本村劳动创收。模式四:由企业或科研单位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的模式。为改变万亩荔枝半荒废状况,诏安五通村请台湾的利嘉集团来承包经营,承包期10年,由企业对荔枝进行高优嫁接,通过打“时间差”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模式五:村干部、能人带头创业的模式。云霄外龙村村干部在村里兴办加工厂,主要开展来料订单加工,手工制作塑料儿童玩具、假花等。

三、产业化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漳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5.6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但是,当前产业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一)产业化扶贫顶层设计不到位

漳州市虽然制定了精准扶贫的三年行动计划,但就三个贫困县均未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多以项目的方式切入,而忽视对全市、全县、全镇的统筹谋划,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产业未来风险估计不足,产业发展容易出现过于乐观,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谷贱伤农”。调研中发现曾在我市产业扶贫中发挥过作用的荔枝、香蕉、蜜柚等水果产业,目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甚至成为农户致贫产业,这与当初缺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盲目发展有关,也是产业链不配套,产业抗风险力低的结果。此外,由于缺乏产业总体规划,不同区域之间在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市场拓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分工协调机制,产业发展中的各自为政依然难以消除,造成不同地区扶贫产业的雷同,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村一是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难以形成产业化的发展,产业链不健全、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扶贫产业项目零乱,小而散,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二是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三是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着产业化发展,贫困地区缺少农技人员,农业技术普及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贫困群体的这三大内因严重制约产业化扶贫的推进,影响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产业精准度低、带动力不足

2015年三个重点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小,且产业基础较差,结构单一。三个县虽然引进了很多项目,但大项目的投资拉动、产业带动和效益支撑不明显。同时,现有的产业扶贫的精准度有待提高,体现在地方政府往往过多地关注产业本身的规模,如种植面积、产量、品牌、产值等等,而忽视了产业给贫困户、贫困人口带来多少的变化和影响。地方政府过于关注产业总量和产出效率,以致出现扶贫资源向农村产业能人集中,扶贫资源跟富人不跟穷人的现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成效有限,并出现以平均值指标脱贫的假象。扶贫产业精准度低还表现在未能形成与地方特色资源相匹配的完整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若发生市场需求不足,遇到恶劣的自然天气、农业病虫害的情况,都将给贫困地区的产业造成灭顶之灾,使扶贫产业变为致贫产业的现象。如近年来荔枝、龙眼、香蕉均发生过市场风险,给贫困户雪上加霜。

(四)产业化组织模式陈旧,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是目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这种组织模式对市场环节考虑不足,贫困户认为只要产品种植出来就没有问题,但现实中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在市场波动中,农户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违约现象也就发生。此外,该模式在农户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

四、推进产业化精准扶贫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编制扶贫产业总体规划

以漳州为例,三个贫困县集中连片,山海资源共享条件好,合作空间大,加强三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并从中长期的角度审视主导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思考三县的主导产业发展的策略,包括重大任务、重点工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行动计划等,把扶贫产业纳入到地区整体产业的发展框架内,推动各地区产业间的相互协调和促进。根据三个贫困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笔者认为要抓紧编制漳州市产业化精准扶贫的三个规划:

一是编制《漳州市富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富硒土壤是三县共同的宝贵资源,富硒食品又是健康养生食材,这是我市的特色产业,要统筹三地资源,把富硒产业集群打造成跨县域的扶贫主导产业(我们已呈报过专题研究成果),实现富硒产业聚集发展。

二是编制《漳州市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以支撑和配套乌山旅游区的发展为重点,统筹指导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把该区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区。

三是编制《促进贫困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推动现有存量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互补与融合,将农业种养环节的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第二产业以及相关产品销售服务环节的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发展。打造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二)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构建绿色扶贫的产业体系

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是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绿色发展是贫困地区最大的优势,漳州市的贫困地区大都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在这些地区发展天然和有机产品具有天然的优势,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在漳州已有成功案例,也是漳州的亮点。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具有漳州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近日,国家七部委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绿色产业为基础的绿色金融体系将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以此槠趸重新审视扶贫产业的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耕文化与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要充分利用国家在福建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遇,实施产业政策引导,把绿色产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加快出台支持发展景观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型农业等绿色产业的政策。

(三)精准产业定位,提高脱贫致富成效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各地要找准自身定位,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完善。要加强研究和谋划,重点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带动主体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等方面下功夫,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一要选择带动力强的产业与项目。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将片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路子。要以项目带动,形成品牌与规模,激发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才能对资本、人才产生吸引力,形成“穷人看能人、能人盯项目、项目贴市场、市场引资本”的良性循环。二要重视产业升级。扶贫主导产业确定后,要在基础设施上舍得投入,在资本引导、龙头企业培养、技术信息人才下乡等方面倾斜政策,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具备区域竞争力的市场品牌,让贫困者不仅仅实现脱贫,更能够发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参与式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一是带动贫困户直接进入产业。重点探索和试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等贫困户产业参与模式,从产业直接参与获得收入。二是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直接参与发展产业,建议通过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股份无偿分配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使其间接参与扶贫产业,获得股金收益而增加收入。三是重视发展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和有责任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促使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形成内部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变农民为农业工人、股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培养“五新”农民

当前的扶贫工作不缺政策也不缺资金,关键是缺带头人和各类乡土人才。要围绕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更多贫困人口的发展,在实践中要走“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扶贫、人才先行”的新路子。近年来,漳州农村不断涌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带路人,云霄、平和、诏安以培养和发现“五新”新农民(知识新、思维新、发展理念新、营销手段新、组织形式新),为当地扶贫产业化发展开辟新路,成为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实践证明以“乡土人才+”的模式引领产业化精准扶贫的发展行之有效,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巩前文,穆向丽,谷树忠.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9)

[2] 陈瑞珠.扶到点扶到面扶到底.闽南日报,2015.6.6

(作者单位: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福建漳州 363000)

扶贫建议范文第5篇

一、历年扶贫开况

(一)历年扶贫开况

1986年,××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部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08年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
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
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
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
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
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
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
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
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2007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2008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
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
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
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
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
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
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
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
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2008年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
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
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