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3 10:1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1篇【关键词】产品设计;创新汇看;多元化教学法产品展示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专业课程,作为专业老师我已连续四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几年间就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不同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五篇】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
创新汇看;
多元化教学法

产品展示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专业课程,作为专业老师我已连续四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几年间就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与相关专业老师的探讨中和同学们的实践作业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学习的第六或第七学期,是在同学们对产品设计专业内容学习完成之后,为进一步拓展学生设计视野,强化产品设计内容实践应用,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增加毕业后就业机会而开设的。记得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初期,无论是教学的成效性还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不是很高,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新设课程很多同学不了解。一方面对许多学生来说,三年时间都在学习产品自身的设计内容,突然要求他们将视线转向产品所处的空间,研究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锻炼构思空间的能力确实相当有难度,对他们的设计自信心难免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专门研究设计产品的,学习产品展示没有用处,不值得浪费时间。但现实是产品设计是一个整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产品展示是产品后期推广、上市应用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决定着产品和企业形象确立是否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我国经济的腾飞为展览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向社会正式了10个新兴职业,其中“展示设计师”这一职业作为发展前途最为光明的新人才名列10种职业之首。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十分明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各种综合性博览会以及专业性的展会层出不穷,为具备展示设计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与空间。所以,面临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学好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不仅是设计能力提升这一简单目的,最重要还可以大大地增加同学们的就业机会。

二、教学方法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不足

我国展示设计教育始于1991年,清华美院(原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中国第一个会展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展示设计专业或者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针对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这门课,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质量完成不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实际并不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设计课程内容决定了学生的设计发展方向,当前的设计专业教学缺少对其发展和学生兴趣的研究,较少关注产品展示设计是什么,产品展示设计对产品后期营销环节影响是什么,展示设计对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的影响又是什么,这样势必会制约产品展示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变化,使其缺乏针对性而不能有效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求,降低教学效果。其次,当前展示设计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并且市场上相关书籍很多但可以作为教材的很少,大多是简单的理论和图片的罗列,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互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较少,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多,这造成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最后,从各高校展示设计课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是课堂推理式的思维方法来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这包括简单的调研,通过分析综合并找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来产生对场地独特的理解,从而形成对空间的想法和构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短时间快速上手小型设计项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展示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很强,过多的课堂理论教学必然导致实践设计活动研究投入精力不足,再丰富精彩的图片讲解,也不及自身对空间的实际感受,因此必要的实习参观和实践设计作业是不能缺少的。同时,过去课程结束后,组织一些教师汇看、讲评作业的传统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尝试和研究,对于产品展示设计课程作业的考核应该也纳入课程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三、多元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化教学法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多角度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修改课堂讲授内容,穿插产品设计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这门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开发产品设计类学生的学习潜能。首先,改革后的的课堂知识不仅锻炼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平面设计能力以及模型动手制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从展示设计的“翻转”角度看产品设计本身。并且,在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作业布置上紧扣学生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学校就业率做好铺垫。其次,加强实例作品的讲解,通过经典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展示设计的构思方法、构思角度,从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并在课堂上加入更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学交流。例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向老师同学们讲述自己对实践作业的实地调研情况,以及自己对其空间构思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改变旧有的作业成绩评定及汇看方式,改为组织学生答辩的形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同时在问答之中也为老师与学生提供更直接、快速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答辩的现场也模拟了社会上实际案例提交的场景,为那些毕业后还想从事这方面设计的同学们感受真实环境提供机会,提前积累经验。作为教师,只有从改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趣味性、教学流程实践性入手,才能让这门课程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

四、总结

产品展示设计不同于产品设计,产品展示设计是动手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设计,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平面设计能力和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研究的能力。时代的发展使得产品展示设计内容变化的很快,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很容易与其多样性的社会背景脱节,这是制约当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课程内容设置和授课形式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才能满足学生、社会的双向需求和自身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展示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版.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型平台;
毕业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2-02

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我国大学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知识体系偏重理论,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大约只有10%的人具备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也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不甚满意有关。[1]

传统的专业实践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规划实践方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任务,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不强,缺乏快速胜任专业工作的自信心。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思考、解决、研究、管理、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学生选择工作岗位之前,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及创造性的自主型专业实践平台。[2]

一、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构建

W校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锻炼,能够衔接融合多门甚至全部课程,最终既获得整体性、逻辑性、层次性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创新”的专业实践是本平台的亮点,这种创新锻炼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研究的环境下,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二、平台介绍

1.平台服务的对象。进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实习后,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简单的了解,具备实施平台中实践课题的专业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凝聚在一起完成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同时,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最终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平台提供的支持。首先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的经费和必要硬件设施;
其次,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团队课题的设计。不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团队,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需完成产品生产工艺、产品成本核算、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方案等内容,每位学生在团队中结合所学专业担任相关职务。以食品系的大四学生组团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结合食品专业特色,学生自主设计“青稞糌粑”产品开发项目,由广告学、会计学、包装专业学生组成跨专业合作团队,各专业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项目开发及推广的不同阶段的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开发、包装学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包装设计、会计学专业学生负责成本核算、广告学专业学生负责宣传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使其能够较快胜任新岗位的工作。

4.成果汇报。学生在开展项目时,需要保留和记录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原始资料。项目结束后,学生们总结项目,所有学生对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进行公开汇报,陈述具体内容的产品构思、生产流程、配方设计依据、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成本核算及定价、产品宣传文案、产品营销方案等,组织汇报的形式不限,体现学生们的创造性。

5.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个人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在学生对公开汇报项目成果时完成。参与评价的每一个成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1)个人小结和自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分表》,共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的意识更为强烈和主动,促进其个性发展更为全面健康。

(2)指导教师评价专业能力。指导教师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评价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效果。能力考查主要集中在成果项目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成果项目包括项目实施取得的产品本身以及推广方案等。如“青稞糌粑”的口感、保质期、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等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包装材料、设备选择等,产品广告构思、宣传方案、价格定位等营销策略。专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和应用的情况等。

(3)企业管理人员评价综合能力。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有效沟通协调的能力等。企业管理人员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提出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做有效积极的调整和准备。

通过平台项目的进行,以及项目实施后有效的评价,为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培养模式。

三、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力资源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要在全球性、区域性市场竞争与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国高校要实现其根本任务,确保其人才质量,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3]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在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平台的构建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行为,释放个性,有充分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希望通过本平台的构建可为提升本国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的竞争力的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婷婕,眭依凡.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教学理性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6):30-38.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 产品设计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29-03

引言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专题设计课程模块”中的特色课程之一。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本课程团队也在积极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建设及改革背景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及发展需要产品造型设计人才

目前,中国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既需要创新设计,又需要技能型人才将优秀的设计理念变成市场产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承担起了培养更优秀的产品造型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二)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文化专题产品设计人才

2011年1月颁布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这样每年的人才需求将达6万人以上。

(三)国家骨干建设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

根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2014年重点专业(群)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渝工商职院教发[2013]9号)文件精神,本课程组的成员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期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各个方面能力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依据

项目课程是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智能特点,“参照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选择内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岗位。项目课程模式解构了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依据面向专业的岗位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设计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2]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养成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的课程设计。[3]

三、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开设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开设3年。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同时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哲学观、设计思想和审美特色等,使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更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把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将好的文化精神加以宣扬和传承。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产品设计基本流程,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制作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较模糊

现有的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过于笼统,主要还是参照本科相关课程的描述方法,比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掌握产品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产品设计流程等。

(二)课程内容安排没有脱离本科系统框架

课程内容仍然是以知识为本位,偏重理论讲授。这导致我们对课程内容的分析难以真正深入到职业内部,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教学评价形式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本课程依然沿用较为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课程教学与社会、行业和市场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本次课程改革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计划和预期,它决定了大纲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的选编、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4]新的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清晰的描述和界定课程教学要求。新的课程目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它解决了传统教学观念中“重知识,轻技能”的价值取向,使教师能够明确地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授课。

(二)整合教学内容

解构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内容。原先的本课程内容板块由4大块组成,分别是文化与产品设计概论、中国传统器物文化、文化在各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制作。这种课程内容结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分割得过于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本次项目课程改革和实践,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共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完成整个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除了诊断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其结论对学生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等都有重要影响,因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根据本课程内容的特点,除了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评价之外,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文化产品以不同的方式推向市场,根据市场的反映来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目标改革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求清晰、指向性强,覆盖该门课程的主要要求,能清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6]应通过调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工作任务以及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工作规范等,结合对应的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调整如表1。

表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制定

根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领域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已学习工业设计制图、产品造型设计表现技法、工业设计史、二维设计软件及其应用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创意家具家居专题设计等专题课程的基础上,按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前期考察和调研、文化创意产品方案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物制作、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汇报、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推广这6个项目设置教学单元,序化教学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掌握文化产品专题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而掌握从事文化产品设计工作或相关设计岗位所要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方案策划制作与推广等职业技能。具体学习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划分

(三)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价方式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通过在“做中学”来自我构建职业能力,学生的“学”在课程目标实现过程当中起着主要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和用心投入的程度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协作学习提供机会。通过互相评价来督促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在课程教学当中应适时邀请企业人员及同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及评分。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施教学是项目课程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学习当中给予学生指导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都可以给课程教学注入不少丰富营养。有着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优势互补,能给教学做出更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在课程完成之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把课程成果进一步推向市场,考虑把通过课程学习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成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和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检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随着我院骨干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本课程的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包括编制有针对性的电子讲义、录制教学视频、建立素材案例库,通过moodle学习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灵活采用校园面授的学习方式,或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方式,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

[2] 薛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C].天津理工大学,2011:2.

[3] 陈小萍.高职保险学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3(11):24.

[4]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8.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4篇

一、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年,竞赛目的是通过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在规定设计方案(规定原理框图与结构要求)下的电子产品电路设计能力、工艺能力和职业素质,包括对电子产品电路设计和工艺的操作,相关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常用电子产品制作工具的应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安全、环保等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关注电子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和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面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快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增强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将大赛的要求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将技能大赛中的竞赛方式和内容大赛流程、大赛的评价评分方式运用到日常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一)促进教学内容重组

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为例,赛项主要考核参赛选手四个方面的能力: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电子产品装配调试能力、专业技术文档的撰写能力、专业技术方面的表达能力。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常见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pcb设计的相关知识、单片机编程的相关知识、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的相关知识及相关常用专业软件(DXP2004或Protel99SE、电子CAD软件和文字表格处理软件Office2003等)的使用。竞赛的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代表电子行业生产一线的实际要求,我们将大赛涉及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其中涉及的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制图等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高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根据大赛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把相关课程的内容重新组合,通过若干学习任务来体现。学习任务的执行强调重点培养大赛要求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同时按照大赛的模式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覆盖大赛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工作任务来自主的学习需要的基本知识,最后所有小的任务将会汇总成一个实际的电子产品,实现一定的功能。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四个基本能力。同时又实现了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项目的实现,学生对电子行业职业道德等知识与技能这些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这样就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和引入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学习考核模式中引入技能大赛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一级的技能大赛,在相互的合作和竞争中了解自我,体现自我价值,选取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参加升省级、部级的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以享受学院的一系列奖励政策,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普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促进教学方法革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实验室演示验证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对电子专业的学生,电子专业的课程内容抽象,高职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上往往比较欠缺,如何让电子专业的学生直观的面对专业教学内容,主动的去接受专业知识是以往教学方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职业教育采取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提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同时采用分组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探索的能力。作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前期已经经过大量的学习和调研,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按照项目化课程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的修订,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的方式。我们结合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的要求,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候,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直接模拟技能大赛的相关题目,因为这些赛题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给出的,所以赛题既可以代表企业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又在最大程度上考虑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去制定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驱动专业教学。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协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直至项目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思想,教师把技能大赛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模块提供给学生,还要负责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答疑、咨询和必要的预判。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在技能大赛项目的参考下,按照各项要求完成学习项目的选定、学习任务的分解、相关资料的查询、任务计划的制定等相关内容。一切工作过程最终都要以技术文档的形式呈现,进而对整个过程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带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项目的指导下,我们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由理论走向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三)促进课程评价方式创新

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赛项为例,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是设计制作的电子产品作品与工艺技术文件,这两项作为评分的实物依据,加上答辩成绩,构成最终的比赛成绩。其中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占60%,电子工艺文件编制30%,最终答辩10%。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中原理设计、计算机编程、电路板制作、安装调试、焊接质量、schpcb设计占10%,技术文档整体的规范性30%,答辩分为产品演示和回答为题,各占5%。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均不同于传统的某一门课程评价,是以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做出的,以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引领职业技能培养,考核内容符合电子行业岗位职业活动的需求,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相比传统的课程评价,更加符合职业活动的规范,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行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小范围内引进了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之间采用学分替代的方式进行专业教学,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技能大赛考核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可以替代相关课程学分,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许多学生为了免考几门专业课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内课外时间来完成项目教学的教学任务,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这项改革措施也给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可以在正常教学的范围内走上部级大赛的领奖台,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空间。

二、技能大赛对培养技能的引领作用

(一)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向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都有企业的参与,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每年都有更新,故每一个赛项的设置、赛项内容的选取、赛项规则的制定及大赛评分标准等都代表了企业技术需求和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大赛的裁判也有来自企业的专家,大赛的要求把企业对员工的一些基本要求融入比赛之中。因此,每一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生产的新技术的最新需求,比赛中的知识要求、文档的撰写、常用软件的使用往往就是企业正在用的或者需要的东西。大赛的举办本身就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职业院校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校企合作中得不到的东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技能大赛促使学生形成技能至上的价值观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相关竞赛项目和竞赛内容是企业专家制定的,这个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制定者是同一个群体,故此有着几乎同样的要求。针对技能大赛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培养的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压力。故此,在教学改革以后,学生往往通过课堂上的技能培训与实践,就可以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参加校级或者省级或者部级大赛来通过获奖展现自我,获取优异成绩,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但往往获奖的终究是少数人,没有获奖的学生也可以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就业增添砝码,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同时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学生也可以借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电子专业的教学从教学效果上形成了四个层次,部级的获奖、省级的获奖、校级获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技能至上的学习热情。我们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人人都有证,有的甚至有三个四个职业资格证书,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岗位上的适应期,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三、结束语

产品设计专业实习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工业设计专业 模块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07-02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样的模式对学术研究型高校较为适用,但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来说则不然。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而培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适合该类院校的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某门课程的模块化或是将思政类、体育类等公共基础课纳入整个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主要针对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模式研究还未发现有学者涉及,本文的研究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和类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相关思路。

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专业素质高、务实致用、职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结合岗位需求。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交叉学科,专业综合性强,涉及较多的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产品、家具、玩具、交通工具等行业和专业的设计类公司工作,在具体岗位有产品交互设计师、结构设计师、产品造型设计师等诸多岗位。因为就业时可选择性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对学生的专业设置一定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源地和就业地点情况。例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每届有学生60人左右,按照学生的生源地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35%来自广西,30%来自长三角地区,15%来自珠三角地区。学生就业地多是回生源地和去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因此,我们在设置学生专业方向时多考虑广西、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需求,最终提出了旅游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和家具产品设计三个方向模块。旅游产品设计主要考虑服务广西,因为广西有较好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且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柳州联合研发基地的平台,而家具设计和电子产品设计在长三角和广东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且在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周围也有相关企业资源。同时,我们还考虑了汽车设计模块,但考虑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暂不开设,但随着行业动态的变化和教学条件的发展,将适时对模块方向进行调整。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以往模块化概念中,较多是将全部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英语课等纳入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块化探索,主要是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改革实践。

(一)专业课程模块制定。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并对三个模块进行不同的功能划分和定位(见表1)。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系统的共性知识结构,学生习得此部分知识后,能够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可从事设计类相关工作,课程主要有素描、构成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限选课主要是细分方向,分旅游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和家具产品设计三个横向产业模块,学生可以自愿选择限选模块,每个限选模块设置了3-4门课程,而且学分一致,开课的学期都设置在第五学期,方便调整模块方向,灵活性较高。学生选择相应模块后,学习的目标明确,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家具设计限选模块包括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家具设计三门课程,而电子产品包括产品基础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三门课程。专业任选课主要是专业能力外的技能补充,开设有市场营销学、非遗文化传承、陶艺设计等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二)结合企业需求。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第一,设计类企业提出学生要提高手绘表达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设计表达、语言组织和主动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企业的需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快题创新设计表达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项目快题的形式,增强相关能力并建立相关意识。第二,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时间成本较高。我们通过项目式教学、竞赛促进、开放实验室、在低年级开设见习实习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能够较快融入企业。第三,企业人员能够参与到教学中非常重要,企业人员具有很好的实践经验,但受授课时间制约性较大,他们在企业有工作任务,因此,部分课程设置为实训类课程,如企业项目课题设计实训、创意竞赛专题设计实训课程,这类课程的安排较为灵活,让企业人员来安排上课时间,结合专业类讲座,提高企业人员的参与度。

(三)结合专业前沿。工业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的造型设计为主,延伸到现在的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多种概念,已有的课程已经跟不上专业的发展需求。例如,近几年在行业里经常提到CMF设计师岗位,学生对此概念还非常陌生,不知道该职业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定位是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有课程结合专业前沿发展进行设置。例如,将材料与工艺课程更改为CMF基础设计,将产品交互设计由专业任选课改为专业必修课,这两门课都紧跟了专业的前沿。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点

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以保障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注重学生间相互融合。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制定了细分的横向产业模块,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使不同模块方向的学生间变得相对独立,这时候不利于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为改变这一情况,促进不同模块方向甚至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交流,需要增加能力扩展模块的专业任选课在系内的选择自由度,建立一个系级的专业任选课课程库,让更多不同特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如工业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同时,工业设计的生源来自文理科,产品设计则是艺术类生源,2个专业在培养中有一定的类似性,将两个专业设置一些相同的细分产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模块,且专业限选课的第一门课程统一设置在第五学期开设,这样,在前4个学期,不同生源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可以保证学生间有一个较好的融合过程。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两点的建设:第一,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提高动手能力的场所,进行要打破以往的封闭式管理,进行开放管理,让学生充当实验室的主人,实验室与学生工作室挂钩,实验室出项目、出成果,提高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心。第二,通过学科竞赛和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提前进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和企业化的学习体验方式,例如,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题目可以来自某项专业竞赛或者是企业的一些真实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成长。

(三)注重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企业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模块化的制定是基础,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企业的锻炼与历练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各项能力水平快速提高。同时,企业的经营思路、企业对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建议,能够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后续改进提供价值,因此,应成立系层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让专家能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和修订过程。

(四)注重教师能力提升。教师在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新的转型目标,因此,可聘请企业高管、企业技术人员来上课;
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专家指导,开办讲座;
自有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围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要求老师改变以往的上课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互动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材建设上要求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吃透,明确培养目的,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制定配套教材。

总之,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可赋予不同的培养目的,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第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间的融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好地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第三,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人才模式改革中。

【参考文献】

[1]袁。许强,王晓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余国江.课程模块化: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3]王勇,阚凤岩,付雁平.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4]吕慈先.基于两类生源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6)

[5]庞一飞.广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6(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519);
2015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专项项目(2015ZXYB012);
2015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型发展专项项目(2015ZXY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