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五篇】

时间:2023-06-13 10:15: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作者简介]马静,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硕士,浙江上虞312300[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五篇】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制

[作者简介]马静,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硕士,浙江上虞3123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204―04

学历证书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半壁江山,在高校大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以专科层次为主,也有部分高校办了本科高职。高职突出“技能、实用”。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已形成了共识,高职设置的专业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要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实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有人将职业资格证书称为“就业绿卡”,填补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空隙”,毕业生不再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被企事业单位拒之门外。

事实证明,要在高职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简称“双证制”),让高职生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有一定的解决现场问题、技能运用的综合能力。这样,高职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而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的工作岗位档次高、薪水高,更能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的专长。因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存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的认同。

一、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国际环境看“双证制”的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职业教育在每个时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而建立和完善“双证制”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如欧盟、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转换制度,英国的学习经历举证制度、澳大利亚对先前的学习的认可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历鉴定与累加制度,以及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采用的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互认制度。这样,避免了学习者的重复学习,能够节约学习时间与经费,大大节约学习成本,避免因证出多门而无所适从的局面。“双证制”的建立和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建立双证制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要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中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但实用性、操作性的人才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由于我国大陆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机会上大学的只能是少数人,无论是在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还是在增加高等教育机会方面,职业教育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大陆人力资源在质量上差距十分明显,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将更多地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转向依赖人力资源,而且职业教育可以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但现阶段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显然难以完全承担起这一责任。

而作为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环节的双证制,它的完善与实践有以下几个意义:一是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
二是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是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就业从安置型转为依靠素质就业,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二、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

(一)国家颁布有关“双证制”的法律法规政策

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经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1999年,中国政府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2000年,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二)浙江省劳动部门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我国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行“双证制”的实行,作为高职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非常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浙江省于1994年成立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鼓励相关院校申报技能鉴定试点。从2005年起经过严格的审核,相继在26所高职院校建立了浙江省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要求申报的高校于每年3月10日前向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试

点,提交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经省鉴定中心审核认可才成立试点专业及对应职业,年底全面开展试点专业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收费标准按浙江物价局规定执行。制定命题标准和毕业生鉴定的标准,实行“考培分离”方式的考评制度¨J。

浙江省职业鉴定中心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指导试点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负责试点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督导工作,办理鉴定合格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陆续建立鉴定所,方便本校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试点专业,其毕业生可申请参加中级职业技能鉴定;
部分高校中以高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入校前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可以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直接申报计算机类职业的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

(三)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构建“双证制”的初步实践

绍兴地区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企事业单位每年急需大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绍兴文理学院是绍兴最大且最具实力的高校,是绍兴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上虞分院作为绍兴文理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2006年招生760人,全部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高职类的专科生680人,占招生的89.47%。目前上虞分院有学生2500多人,其中高职生1517人,占60.7%。高职类有艺术设计、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体育服务与管理7个专业,虽然分院近年来高职生平均就业率高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高职生的平均就业率,分院领导重视高职生的“双证制”问题,及时公布考证的信息,聘请校内外专家为考证学生进行培训,制定见习、实习、基本功考核制度并与评优秀毕业生挂钩,但高职生报考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不多,只有教师资格证书(小学和幼儿园)、英语等级证书、外贸单证、秘书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取得合格学历证书的比例较高,接近100%,而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比例的学生不高,除了计算机证书的合格比例较高(表1),其他证书的合格率都很低,像秘书证书的合格率只有7.6%,公共营养师、育婴师的报考率和合格率均为0。总之,职业资格证书在上虞分院还处在起步阶段。

迄今为止,绍兴文理学院总院和上虞分院有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考点,上虞分院作为主要生源为高职的二级学院,至今还没有劳动部门授权的职业资格鉴定点。学校打算定期通过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有关资料,将设立鉴定所的条件与要求反馈到本校,给合本校实际力争本校设立相关的职业鉴定机构,给学生提供最便捷的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因为高职教育必须是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是高职教育的出路所在,保持高职教育“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方面存在的弊端

1.高等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的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弊端。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管理、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而教师资格证书又由教育部门管理。其他各部委办又颁发各自行业岗位培训证书。这样,职业教育证书的多头管理,导致了我国职教资格证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种类职教资格证书在内容要求上缺乏沟通,职教证书认证过程互不相认,使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这样往往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证书学习者的利益,不利于学习者进入教育与培训体系,也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

2.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少且推行不够规范。考试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如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偏重于理论,反映不出考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践上国家政策不够完善,学校对考资格证书支持力度不够大,不少学校考证条件非常欠缺。国家对各种工种上岗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执行和鉴管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无职业资格上岗进行处罚的力度不够,给不少人有空子可钻,导致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不够规范。

(二)对策

1.国家应采取政策完善“双证制”

国家允许高职院校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并提供从短期专门课程到较长期全日制综合学习和专业化课程等各种课程;
建立一个学分当量制度,完成一项经批准的计划即可取得学分,对学历、专业资格以及工作经验均予承认,提供沟通并连接技术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的路径,使有意继续接受教育的学习者从中受益。政策的目的应该是保证高质量,不容许对不同的教育渠道有偏见和歧视。职业资格标准是实施“双证”沟通的重要基础,它既是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所以,国家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机构,依照各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还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认证鉴定管理机构,不但要制定更多新的职业资格标准,更要在实践中推行和规范化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有证可依、有证必依。

2.结合本校实际采取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体制,按用人单位需求开设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改革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其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学校要实行“开门办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事业全面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较早树立岗位意识。学校可根据各合作单位的定单,及时调整专业,对学生进行度身打造,根据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特色培养。

其次,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按专业能力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就是一种技能、一种技术。改革考核方式,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确定考试方法,可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改基础,如实习实训技能教学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过程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经职能部门认定后,其考核结果可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的单项成绩。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就业选择;
国家职业资格

随着餐饮行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餐饮服务专业人才,餐饮实务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较强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群的需要,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要想通过教学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重视和创新的教学思路,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找准自己位置,真正从基层做起,成为将来的职业经理人。

在实际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毕业后是当端盘子的服务员,还是直接能当上经理哪?”我的回答很干脆:“你自己认为你现在是否有独立使餐厅运作的能力?”我很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里通过三年正规学习,为什么还是不能直接到管理岗位工作哪?我国现有的酒店行业状况虽然是:本科层次为高层次的人才,即行业领袖;
而专科主要为中高级人才,即职业经理人。我们的学生可能有初级管理的理论知识水平,却没有管理一个部门的能力,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一开始就秉承的办学理念为:酒店管理专业中等职业专科就是培养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代酒店管理的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未来的职业经理人。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我们的学生一开始是要去端盘子,但是我们不是培养服务生的,我们通过端一两年的盘子,快速地走上各管理岗位,用5到10年的时间做到总经理、总监和部门经理”。所以在学生毕业前夕,根据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我让学生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就业时能够从基层做起,成为将来的职业经理人。

教学内容变身为三大任务,逐一攻破。

餐饮实务这门课程设计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尊重教学规律,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规律;符合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行业的实际需要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岗前学习”、“对客服务”、“基层管理”三大任务。在“岗前学习” 任务中,以餐饮部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应知知识为主。“对客服务”任务中以岗位任务驱动为主线,针对应提供的对客服务和应完成的工作任务,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五大基本技能(托盘、餐巾折花、斟酒、摆台、上菜及分菜)、餐中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等应用技能学习。“基层管理”任务以餐饮部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为主。对于每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又按照各岗位的具体工作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分解。对于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相应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情感要求。课程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针对各工作任务既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更注重了对相应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餐饮教学一般采用阶梯教室,一个老师示范操作,三四十个学生观摩,这种“讲台式”教学的缺陷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师与学生距离太远,半数以上学生看不清,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二是老师示范时不可能经常停手来管纪律,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三是教师以一对几十,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每一个学生。而现在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都采用仿真教学环境,训练室与五星级酒店的环境一样,设备也非常先进,虽然无法像瑞士洛桑的酒店学校那样,“学校即时酒店,酒店即时学校”,极具“实战”效果,但是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是可以实现的。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为:任务引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即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餐厅、餐桌、转盘、汤、菜、甜品,注重色彩,营养成分的搭配,举一反三,自己设计菜单,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也可运用角色教学,学生可充当餐厅中的引位员、传菜员、点菜师、酒水员、值班服务员、客人等;
通过网络资源观看餐厅服务视频短片,边讲解边示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另外,实行分组教学,每个组不超过10人,我把餐中服务中迎宾服务、菜单展示、递送香巾、结账服务等变成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通过老师演示、学习分析、备演、组员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了解了服务流程及要点,增强了职业意识,培养了表达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酒店职业必备的团体合作精神,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从点菜服务向点菜师发展,提供多方面就业选择。

现有餐饮的服务程序一般为:问候引领倒茶点菜上菜斟酒跟踪服务买单送客等,九项服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近年在成都、海南、济南、北京等地餐馆酒楼出现的“点菜师”, “点菜师”被誉为中国十大新兴职业之一。随着社会企业对点菜师的认可,专业点菜师已不仅仅是企业的形象,更是引导顾客消费的参谋和企业提升营业额的灵魂。点菜师的出现,是把点菜服务单一的提炼出来,作为一新兴行业。从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餐厅的品位。

点菜师不同与餐厅点菜服务,虽然都是宾客服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有明显的区别。它更具有引领性;
知识性;
联系性。点菜师除完全掌握菜肴的名称、特点、烹饪方法外,对其它菜系的相关内容亦应触类旁通,以便更好地为客人提供服务。在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点菜师有关营养学的常识要求更高。在教学中,可采取专业课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聘请客座专业教师、学生旁听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三方面相结合的形式。

解决实习与鉴定矛盾,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得。

实行校企合作,是促进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星级酒店企业对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及等级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技师学院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学生在校能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如果连续在该专业领域工作五年,可申请直接报考高级师等级。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教学

1.职业技能鉴定的目的和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就业和创业的要求,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需求。

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是考试与培训分离的制度,它由学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对学生或职工进行培训,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进行组织考核,全国统一发证。这种多方共同进行的制度,有利于保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客观性、社会性和权威性。

2.技能鉴定对教师开发新型教材的指导作用

新型教材就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主的知识体系。它是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程序为逻辑而建立的,其知识体系应该是串行的;
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体系,以工作体系为主建立的教材。新型教材需要以国家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为标准,把鉴定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原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新型教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一体化教材、行动导向型教材和项目引领型教材。

行动导向型教材是指将理论知识糅合到技能训练中,它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等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都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衔接起来,使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项目引领性教材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等六步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过程相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选择要紧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3.技能鉴定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的。教师强行将知识内容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无奈的,对学生来说是“要我学”的被动组织形式。

新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的,教师起导演和指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学习内容,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通过导演把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贯彻到学生的学和做中,做到“在做中教”。老师和学生成一体,对学生来说是“我要学”的主动组织形式。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工种都有规定的大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认真研读该大纲,理解大纲,把大纲的要求贯穿在教学内容中,要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学生掌握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解成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它们转化成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中。

4.技能鉴定对开发习题库的指导作用

技能操作试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工种,像机械类工种、电气类工种等,采用现场操作方式,学生根据所抽取考试试题要求,完成相应内容的动手操作。考评员根据要求现场监考,根据学生操作时的各种情况和完成操作的结果给出相应分数,有时会把一部分基本技能操作用笔答形式完成。另一种是操作性比较弱的工种,像物流师等工种,采用纸质笔答形式,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笔答的形式完成操作考试、试题的答题工作。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级别的工种,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收集相关材料开发题库,供学生复习。因此,教师开发题库具有重要意义。

5.技能鉴定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已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融合到了平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有关鉴定题目的收集和整理,用专用的笔记本进行记录,并经常复习。

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必须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学习,要会分析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要求进行学习和复习,特别要完成老师收集和开发的题库,对每个复习题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不管题型如何变化都能适应。

6.技能鉴定对学生管理的指导作用

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的必然选择。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灌输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技能鉴定,积极参与技能鉴定,把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作为一项制度遵守,相关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克服害怕参加技能鉴定的思想,树立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技能鉴定中。通过技能鉴定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证明自己的能力。

7.结语

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职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高职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必要性[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01,VOL28(1).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40-0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一、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有三个突出矛盾。一是教育上育人目标的单纯化模式和人们对自身发展多样化需求间的矛盾;
二是教学上培养目标的确定性与学生自身状态性之间的矛盾;
三是社会进步对劳动者智能素质不断高移化要求的终身教育与现行教育制度上的阶段终结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以上矛盾,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突破,有效、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实现毕业后适应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和专业化岗位需求服务。

从现实看,高职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问题。近几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在校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再获取不同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受到在校大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既要体现学历层次,又要体现职业特点,都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一生中需要更换多个岗位,这就需要终身学习。学历证书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资格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基础,对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十分重要。这两种教育的根本目的都为学生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服务。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的综合体现和证明,学历证书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就业走上职业岗位创造了条件。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控制高职教育的质量,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大举措,要求高职教育要将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根据专业教育的需要和不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与职业变化,寻求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关系。

二、高职教育职业资格

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职业分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为8个大类、66个种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我国的职业总数已达到2000多个。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290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生800多万人。但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25%,其中,技师和高级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5%,高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较低。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相对薄弱,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从高职院校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虽说很多院校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甚至是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但做得仍然很不够。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的建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尚在探索之中,实行“双证书”制度尚不深入,尚未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双证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脱节。二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的层次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接受职业资格培训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虽有很大提高,但获得中、高级的比例较低。三是学校缺少职业资格鉴定权,满足不了对学生全面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需要,也与高职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相称。四是师资队伍中“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师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社会和企业环境看,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人制度,使部分学生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没有提出一个硬性的政策规定,对学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完整的规范要求,虽然教育部的评估标准、国家示范院校预审标准、骨干院校建设标准以及其他文件中对双证书做出了规定,但证书的鉴定和适用却属其他部门管理,因此这些规定显得苍白无力。二是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颁发的《职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明确规定技术工种须持证上岗,但至今相关配套的具体措施迟迟没有出台,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受阻。三是用人单位的职业培训需求处于不成熟阶段,企业更多是看到眼前利益,在招聘技术人员时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四是法规的威慑作用不突出,劳动部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但由于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起到法规的威慑作用和惩戒作用。

三、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才能见到成效,尽快将职业资格制度纳入立法程序,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使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有法可依,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有效地调整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关系,明确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改变各部门、协会(学会)、企业、事业单位证出多门的现象;
二是从法律角度,强化

准入职业资格的法律地位,明确职业准入控制手段,建立职业资格市场运行的规则;
三是明确职业资格标准的基本程式,制定职业资格登记、注册、执法等程序,定期向公众职业标准;
四是强调企事业单位在准人性职业和关键性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职业资格人员的法律责任。

2.加强对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评选表彰制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一是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企业生产实际、院校教育培训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与之相应的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切实保证技能人才评价的质量。二是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树立一批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各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要全力配合,从事技术工种而不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使其达到本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四是强化执法监察的力度,推进职业培训、就业准人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离不开行政执法监督,要通过惩罚违规者,告诫从业者,保证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顺利实行。五是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机制,实现双证互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得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劳动执法部门、职业培训部门的全力合作,才能全面、有效地展开。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与协调作用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院校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协调,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与协调作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要有一个有效、公正和权威的中介组织来发挥传递、联系、统筹、管理的功能,以适应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转化和弱化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职业标准、严格就业准入、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培训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主渠道作用

高职院校要有效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须充分利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校内资源和相关校外资源,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1.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的研究

高职教育要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去改革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合理划分高职教育的专业类型,制定并实施能充分反映行业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一是要考虑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动态性,确保职业标准能根据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二是深入社会、市场调查,开展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与研究,了解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密切学校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联系,收集整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资料、信息,了解有关规定。三是聘请有关专家为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出谋划策,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岗位需求和学校具体实际组织实施。

2.深化双证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能否与就业对接,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能否涵盖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将那些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实际意义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之中。一是按照能力本位原则、职业能力系统化原则、行业技术标准指导原则建立双证课程,优化双证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开发,实现双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嫁接与置换;
二是进行双证教学模式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使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学生;
三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相衔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要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和鉴定的质量,使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认证实施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要树立职业能力本位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职业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是要求教师学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等级有关规定、标准,研究专业课教材与技术等级考核的衔接,以及教学如何适应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等。三是做好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开展骨干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4.加强培训鉴定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有能满足技能训练的基地,这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基础性条件。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建设集学生实训、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与一体的实训基地体系。二是积极与校外有关单位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培训和鉴定场所。三是在校内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将职业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

5.加强技能鉴定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师资格实习鉴定自我范文第5篇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巩固所学知识,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实现就业零适应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16周(3月1日——6月20日)进行:

(第1至12周(3月1日——5月23日)为第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的流程和方法等.其中学生应于3月12日前将实习附件1交于实习指导教师.

(第13至第16周(5月24日——6月20日)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具体实习报告要求单独下发).

(5月16日,6月20日两次返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鉴定,同时检查学生的就业落实情况.

5月16日返校安排第一批毕业实习鉴定,在返校前一周(5月7日前)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资料的审核,丁昌勇老师负责出具答辩条;

6月20日返校,安排5月16日没有返校的同学和5月16日返校但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进行毕业鉴定,在返校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

经过以上两次机会都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当年不得毕业,等参加届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第二次毕业鉴定的时间若发生变化,会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通知.毕业典礼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安排:

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个人联系,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事宜,解答实习过程及实习报告中的有关问题.

3,人员分组

具体分组见后面附表.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学生的实习活动均应在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和财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请财会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实习要求组织一些必要的讲解与介绍,并且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应深入企业各个职能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流程,税收筹划方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和财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实习内容见实习任务书).

2,每个人都要求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及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连同实习日记资料等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要求学生每周与指导老师联系至少一次,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

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习时间与任务要求进行实习.

1,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切实指导好,带好,管理好毕业生,确保毕业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

2,毕业生毕业实习,表明毕业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是学院正常的教学环节,成绩不合格属未完成规定学业.

(2)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毕业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5)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实习学生本人要负全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6)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

(7)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因违纪外出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事故者,责任自负,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8)遵守财经纪律,妥善使用资料,注意资料的保密性,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得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和外传.

3,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企业鉴定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学院鉴定表》中相应栏目,与实习日记一起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并填写好封皮,一起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五,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结合前期阶段性实训评定结果,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准补考.

考核依据:实习日记15%

实习单位鉴定70%

实习报告15%

六,实习材料上交时间

1,3月12日前上交附件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