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3 11:1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1篇一、于课前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内容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领会,发现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师德【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五篇】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1篇

一、于课前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内容

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领会,发现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当代小学音乐课本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许多音乐作品都歌颂祖国,歌颂共产党,弘扬亲情与友情。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题材,给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要掌握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类型,考虑每一个音乐作品可能会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从而将德育内容有效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于课上授课过程中领悟德育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许多机会落实德育。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观察学生的行为,创造德育的机会,促进德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的结合。

第一,教师要挖掘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像《爱我中华》《我的好妈妈》《我们多么幸福》这类歌曲,都可以成为教师渗透德育内容的载体。当小学生听到这样的音乐作品时,他们很容易理解到音乐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小学生于音乐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德育信息。对一些德育内涵较为隐晦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对比与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实施德育。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像在教学《卖报歌》这样的作品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卖报歌》中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能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饿着肚子去风雨中卖报,痛苦的生活不知如何诉说,让小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珍惜美好生活。

三、于音乐教材欣赏过程中表达德育内容

对课本音乐进行欣赏,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音乐之所以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因为无论是音乐学习内容,还是音乐学习手段,都极具美感。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就是于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中发现人文美,促进教学活动的升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情感基调活泼鲜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

像在教学《听,谁在唱歌》的时候,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声音,通过猜测去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去分享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之后,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音乐作品,将自己听到的画面绘制出来,做一个音乐欣赏成果展。于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悟音乐作品的美感,自主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水平的提高。

四、于音乐课外活动过程中实践德育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只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有限的时间是明显不足的。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在教育部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扩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落实。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小学生设置贴近教学内容、可行性高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于课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磨炼小学生的意志。为了促进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教师要在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规范的时间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严格执行,从而促进课外活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师要用严格的课外活动规划要求学生,定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的形成。

此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完全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形成与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好合唱学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组音乐学习任务,每周定期活动两次,促进学生之间合唱默契的形成。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旋律,提高音准与合唱的和谐性,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实施研究

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要注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通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音乐课程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文化是必要的。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放松学生的心情,还是学生繁忙的生活学习中的一剂调味剂,能够带动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文化,做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充分挖掘音乐材料中蕴含的德育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例如:在小学音乐歌曲《小红花》、《咱们从小讲礼貌》、《好孩子要诚实》中都有对德育的渗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曲调,还要深入地挖掘歌曲背后的含义。在《小红花》中,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小红花,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学习时,音乐教师要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貌的民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礼貌的重要性,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一个有礼貌的学生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好孩子要诚实》教会了学生应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通过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促进了学生德育内涵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实施

小学音乐材料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关于德育知识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文化。

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通过情境教学的,可以再现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中体现的故事情节,音乐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时,音乐教师首先要对《牧童短笛》做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以及对贺绿汀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贺绿汀的这首《牧童短笛》曾经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通过音乐教师对《牧童短笛》以及作曲人贺绿汀的介绍,增强了学生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音乐教材中的插画的展示,以及音乐教师的情境再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

2.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通过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将歌曲的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歌曲中的内容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山村,王二小为了掩护几千老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敌人的最前方,通过王二小的掩护,将敌人全部消灭,而可怜的王二小却再也站不起来了,只留下那一群牛儿独自在山上吃草。通过音乐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产生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让学生能够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通过对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王二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还要感叹生活的美好,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无忧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学生学会感恩。

3.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因此,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文化。教师采取做游戏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有一首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教师可以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与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质

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的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对中学音乐教师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挑战,中学音乐教师加强自身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类新理念的出现?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本文就中

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作简单地探讨。

一、政治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与审美素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称职教师应具备的个人品质,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因此,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审美观的深厚土壤。

新课程标准已将音乐定位于人文性课程,重点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并将德育、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产生的,通过音乐自身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一首好歌,一支好曲子往往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振奋,意志上的激励,道德上的升华,并时刻陶冶学生们的志趣与情操。如:音乐作品《国歌》、《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具有鲜明时代与艺术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斗志、民族感、正义感、爱国激情与高尚情操。只有中学音乐教师具备了正确艺术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趣,才能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艺术美、心灵美与生活美,引导学生热爱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音乐艺术,才能在授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陶冶和净化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业务素质

1、知识素质。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探究者、构建者和缔造者,这样的角色促使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精而深的专业知识。在歌曲教学中唱谱与唱词的先后变化,歌曲内容与旋律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在体裁广泛,内容丰富的欣赏曲、流行音乐中正确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能力素质。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设计年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教学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师生互动,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鲜活的主体,发展中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赏。

其次,音乐教师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课程评价多元化,成为课程评价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中音乐教育评价是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培养和促进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提升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一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一首歌曲与乐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提高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需要的师资更是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反思教学中是否让课堂充满了音乐,是否为学生打开了音乐之门,是否引领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与乐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现和表现。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才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情感教育;
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小学阶段的英语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对待音乐有积极的态度,能推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修养。本文初步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优势及做法。

一、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思想素质

在小学时期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小学时期是人生的起点,学生的人性主要在这一阶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音乐过程中能显著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音乐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些优雅的音乐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实现自我升华。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世界中的时候,学生能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感受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音乐教育在很大层面上能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得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对美进行诠释,甚至能自己创造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修养还没有完全成熟,音乐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个人信念。例如,在进行一些与祖国有关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应当建构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对歌曲情感的感悟。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爱国歌曲的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音乐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授美的音色、节奏、和声及旋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品质。学生在欣赏教师播放的美妙音乐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了音乐所描述的画面,充分领悟音乐的美好,能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融入情感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

3.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

由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假若直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常无法取得成效。但音乐教育相比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更为委婉,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国信念、集体意识等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由景生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情感的流露起着催化作用,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是要有相应的音乐情境。教师可以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渲染音乐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个人素养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有创设良好的音乐和教学氛围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真正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让音乐教学仅仅停留在技能、技巧教学上,而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音乐情境,渲染音乐气氛,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2.巧设问题,激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创作者高尚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丰富的精神食粮,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对音乐中蕴藏的情感的挖掘,让学生在体验美妙的音乐的同时,能深刻感悟到音乐中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情感启发。在各种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极大的影响。音乐教师可以通^合适的教学方式,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需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才能取得效果,因此师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进行。情感教育过程同时是学生的审美过程,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指导示范后,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进入十分活跃的情感状态。当教师的审美诱导发挥作用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审美期待,从而学生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会被充分调动来进行对音乐的审美。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范唱,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三、总结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十分重要,音乐凝结了创作人最真挚的情感,感情是音乐的核心。因此,小学音乐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要通过音乐对小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感情教育,使学生能利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释放自我情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立国,孙洪磊,姜红艳等.论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4424.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
初中音乐;
德育渗透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初中音乐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手段。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德育形成的作用,将德育寓于音乐的艺术美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素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为手段,用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教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1. 教师的专业素质

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发展期,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音乐教师必备的吹、拉、唱等专业技能。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内涵,满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促进德育渗透。

2. 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德育渗透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知识丰富的教师,会让学生尊敬;
教师生动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整洁的外表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祖国无比热爱,就会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中挖掘出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教师缺乏追求真善美的热忱,缺乏对家乡、民族的情感,就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部杰作,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欣赏这首优雅的乐曲,好像给我们显现出一幅优美画卷,感受到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进入到乐曲营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想起祖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音乐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学《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时,歌曲表达的是祖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隐含的德育因素,提醒学生通过旋律及歌词来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对的深深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在了解事迹的基础上,再次学唱,深入体会总理的伟大,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加强德育。如教学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令人感动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如爱心歌手丛飞,他参加过四百多场义演,资助了近两百名贫困学生,身患绝症后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但他在死后却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给他人带来了光明。这样,学生了解了丛飞的感人事迹后,在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就会特别认真,会被丛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德育。

3. 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或阅读相关资料等,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欣赏民族音乐时,优美动听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德育。如教学“民族奇葩”单元时,可以用各个民族传统的乐器来讲述民族发展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主题,通过音乐的解读和动人的画面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外,要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合唱训练、民族小乐队、晚会、器乐训练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音乐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扬。歌咏比赛活动中所选用的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整个过程就是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 合唱训练

在合唱训练实践中,教师要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旋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无穷力量,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其实选择好的作品进行训练就是德育资源的挖掘。训练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声音表现出艺术美,还要通过作品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合唱曲《祖国颂》时,先要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演唱中融入自身情感,提高演唱效果。

总之,音乐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可见音乐教学的作用不只是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