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创业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承担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任务,遵循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河南省情,充分发挥郑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以“创建一流大学、培育创新型人才,立足河南,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持”为目标追求、教育理念和服务定位,通过“基本知识+专业特色+创业精神”的教育方式,确立了以培养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以扎实的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郑州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培育能够满足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复合人才。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定位
1、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复合型创业人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口文/李冰多。而管理科学与工程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融合了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因此在人才培养工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潜质,培育复合型的创业人才。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复合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管理能力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特点很明显的复合能力,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生产相结合、设计与操作相结合。在注重学生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需要注重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复合型人才。专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实验和实践技能。创新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精神。创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业意识、开拓能力,具有拼搏、冒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学生的情感、道德、艺术、体格、事业心、行动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等,事实上都是创业素质的培养。
郑州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有责任加快培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创业人才。郑州大学“企业家潜质创业人才培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建立,不仅能够培养大量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优秀创业人才,满足河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而且其研究教学成果与教学实践还能够为其他学科和高校提供示范。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化、教学实训企业化。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大量的实验实习环节搬到实践基地,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指导老师,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让他们切身体验到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潜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和创业精神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特色突出化、创业方向多元化。根据对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对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创业教学模块融合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重点培养学生从工业工程、煤矿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管理、网上营销、项目管理等几个方向突破,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人才。
3、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充分利用教学基地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教师,进而改进教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创业、经营管理等密切联系,教材内容与岗位(职位)管理实践相互融合。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加入教师们的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带动和促进创新创业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部分由学生、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省市创新大奖,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4、教学方法创新――授课形式多样化、学生体验主导化。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专业教师采用“学生体验主导”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场景模拟、企业运作模拟、企业角色模拟等形式,将创业教育与科学知识、管理能力相互渗透。尤其是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如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学生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企业家真实案例剖析,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产学互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势,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师资队伍。本着“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学院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将科研应用于实践,或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业兼职,然后再反过来充实和丰富教学。另外,一如既往地聘请校外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到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讲座,与学生对话、沟通和交流,用他们创业成功的生动案例,启发和鼓舞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6、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服务化、评估反馈循环化。将学生和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与教学评估反馈紧密结合,转变教学的“管理”功能,增强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形成“计划一执行一评估一反馈”的良性循环系统,在总结经验、剖析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
实验区建设将形成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成河南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在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同类型高校尤其是中部高校
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通过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范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设立创业创新学分、开展创业诚信教育,努力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终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1、制订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将采用渗透模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调整完善,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有关的内容和知识渗透在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不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秩序,又通过专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将《创业学》列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增设与创业学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注册与登记、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等课程,给各专业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
2、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师资队伍是保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包括学校“双师型”的教师,也包括校外的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因此,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演讲和培训,介绍创业经验与教训,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创业观念,具备创业教育的知识,并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目前,已经有多位老师创业成功或在大型企业兼职。
3、科研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教学。实行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创新教学与专业建设。在创业创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在成立管理工程研究所、控制与决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等的基础上,适时成立工业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努力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机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转化为创业创新教学内容,达到科研、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院系将继续对教师高层次的创业创新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管理理论教学是先导和基础,案例教学是深化、继承和发展;
理论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则显得生动形象。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有利于其创业思想和能力表达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企业家创业真实案例的剖析,学生们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等。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成就感、创新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须通过演示、操作、仿真、模拟等实训过程(如ERP沙盘推演、系统分析与仿真、模拟决策与经营等),学生们才能够领悟其中的要义和诀窍,才能够把握现代管理的要领,才能够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目前,正积极筹资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和完善管理实训实验。同时,将不断改进与更新实验项目,开发创业创新实验项目,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创业创新性实验转变,提高学生们的运作实务、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6、加强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在已经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客车生产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皮卡车生产企业)、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中国最大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许继电气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继电产品生产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卅『白鸽集团公司(中国三大磨料生产企业)、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物流实验基地,4A级物流企业)、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4A级物流企业)、双汇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平煤集团、永煤集团、瑞贝卡发制品集团、黄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中华粮网、商都信息港、河南思达超市配送中心、河南建业集团、河南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同实习基地的关系,通过共同开发实验、共同指导实验、企校合作建设实验室等方式,提高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习基地的合作深度与合作水平,满足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创业创新的实习实训要求,并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同学们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
7、开展不同层次虚拟创业活动。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点,定期组织专题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如人因工程方案设计、校园超市配送方案设计、物流规划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技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公共策划大赛、社团立项大赛、企业管理软件大赛、旅游线路创新大赛、薪酬设计方案比赛、模拟期货贸易等活动。通过虚拟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微缩”社会环境中得到创业锻炼。
8、建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争取政府、风险投资商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对其实行“院领导一主管教师一创业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院领导从总体上负责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提供创业基金和各种资源,为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搭建沟通平台;
主管教师负责指导创业小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适时解决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种种难题;
创业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管理。同时,注意形成梯队,每年在新生中招收有热情和潜质高的学生进入创业小组,保证孵化器(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创办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
9、设立“创业创新学分”,鼓励创造发明。结合学校出台的《郑州大学创业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办法》,学院正在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授予创业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各类竞赛奖励、公开发表的作品、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创新性实验、发明创造、人文实践成果等。鼓励学位论文、毕业论文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方式完成,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创业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将被列入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有关条款。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恩,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一、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鉴于近几年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国安全工程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150余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大多设置在能源矿业、石油化工、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类院校,且多数高校为省属院校(见图1),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或特定行业需求培养安全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不断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议各院校应基于自身优势、经费和学生就业方向等条件设置实验课程;
南京工业大学从本科专业教育认证及国家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工业安全方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中南大学建议应加强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鉴于安全学科的交叉特性与办学基础薄弱的现状,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教学条件差,仪器配备不足。安全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高校都是在最近几年才新开办该专业,可能面临实验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从而导致实验仪器数量偏少、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实验空间有限等问题。尽管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充足,但主要是用于科研实验平台建设,而非本科教学。2.实验教学模式陈旧,过度依附理论课程。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验,仅仅将实验教学视为完成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大部分专业实验仍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独立设计、综合分析的训练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部分实验内容分散,各环节相互独立,缺少有机联系。3.实验考核不严谨,学生积极性差。实验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质量,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由于许多实验实行分组操作,导致部分学生不能亲手实验与独立思考。4.实验课时有限,开放性实验偏少。大部分高校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设定专业实验教学课时及内容;
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普及率较低,成效不显著;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影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5.实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从事本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甚至专业不对口;
一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本实验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会通过各种办法调换岗位,这也导致了实验师资极不稳定。6.实验室管理欠规范。实验室用房与配套设施未及时更新,陈旧落后,学校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部分实验员工未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生实验前的安全意识较薄弱,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福州大学是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的“211工程”重点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确立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高校。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主体,拥有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业、水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因此,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采用“通才式教育”的培养模式,即要求毕业生掌握适用于各个行业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方法,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12]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校积极借鉴其他专业的实验教学经验,紧密围绕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本校依托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四大平台,拟采取“自主实验、团队协作、教师指导”协同运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实验性质将实验教学内容区分为基础认识型、实践技能型、综合设计型、科研创新型四个层次;
[4]结合福建省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重点建设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火灾爆炸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新构建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见图2。
(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本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普通化学实验室、电工实验室、机电实践中心、现代测试中心等资源可以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公共实验平台。其中,福州大学现代测试中心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全省仪器设备最齐全、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基地,可从事物理、化学、材料、安全、环保、机械、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的研究和测试工作,具备多方面综合测试分析的能力。我们鼓励本专业学生通过定期申请该中心的共享基金,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专业结合福建省事故多发的区域性特点,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计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校级重点学科等专项经费重点建设四大专业实验平台(见表1),并结合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本专业部分教师以各自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目前,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已经在紫金矿业集团、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公司、福建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闽侯县消防大队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借助诸类平台进一步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教学。基于学校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四大平台,本专业将采取自主实验、团队协作、教师指导的协同模式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4]自主性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施、分析数据,不受实验课时限制;
团队合作指学生可以自由组建一个项目小组分工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类物理实验竞赛、材料创新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安全实践创新作品大赛等。
(二)实验教学内容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依据其性质分为基础认识型、技能操作型、综合设计型、科研创新型四个层次。基础认识型实验旨在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行为,加深专业认识。如让大一学生深入专业实验室参观,通过演示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风系统模型等,让学生对安全工程的专业方向有一个全面了解。技能操作型实验是为了强化专业知识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一般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展。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等。综合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科学问题。科研创新型实验是本专业实验教学的核心。学生可以自发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围绕各类竞赛活动、各类创新实验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通过检索文献、搭建实验平台、分析数据等,主动进行实践训练和科学探索。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其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握学科前沿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各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开放性实验室不仅可以用作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而且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查阅、实验问题解答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本专业已从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取了专项经费作为实验室开放的专门基金,用于支付开放实验耗材、小型设备维修及开放工作量补贴等开放运行所需费用,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开放项目的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安排落实、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等。此外,我们拟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推进实验课程网络化建设,以便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借助网络进行实验项目的预约、答疑。
(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离不开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本专业正在尝试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安全工程师兼职本专业的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鼓励一些在职实验教师前往兄弟院校学习深造,在职称评聘、岗位定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稳定和提高现有实验员工的质量。
(五)实验安全管理本专业实验内容较多,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微生物感染、化学腐蚀、物理伤害等多种类型的事故。此外,开放性实验不受时间限制,实验对象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实验内容不确定等,使得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涵盖组织机构、制度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技术防范、应急预案等建设内容。
三、结论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瓶颈 对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作为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群体,大学生必将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大学生是科研队伍的主要来源,科技创新更多的需要依靠他们去实践和推动。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大多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团委下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科技创新部门,负责组织参与科技类大赛、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东北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统筹协调推进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高校内二级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依托学院团委组织开展。
目前,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科技大赛举办趋于常态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了稳定的舞台和无限的上升空间。在各类科技大赛的带动下,众多高校都组建了科技类学生组织,开展校内科技竞赛和形式多样的科技类活动。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也从内容到形式得到全方位拓展,进一步充实了“第二课堂”的科创育人功能。[2]
随着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创新精神,高校也不断加强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工科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有较为正确的认识。研究表明 ,我国工科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整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也能够充分认识到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蓬勃开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亟待突破,尤其在工科大学生中,很多问题尤为凸显。
科技创新活动游离于专业学习之外。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各级科技大赛和校院举办的各类科普讲座、科技趣味活动。而本应是创新能力培养主阵地的“第一课堂”,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覆盖面狭窄;
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
实验课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综合性、设计探索性试验内容偏少等。
经费保障不足,教师介入不足。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在大量的实验、模拟过程中加以锻炼和提升。同时,校院相关单位还需要组织参与各种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这些都需要充足的经费给予保障。但从目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情况来看,经费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相关调查数据得知 ,资金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专任教师在“第一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和科技类活动的指导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水平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无疑将大大推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但是现实情况来看,专任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了解和支持非常有限,能致力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专任教师更如凤毛麟角。大多数专任教师仍停留在课上讲授书本内容,课下抓项目、做课题,缺乏完善课程内容、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的责任意识。
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有限。专任教师的课题研究项目和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是工科大学生加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平台。虽然近年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持续推动,但是大学生加入指导老师课题研究项目的时间仍普遍较晚。与此同时,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等基础能力大赛在高校中开展情况已较为成熟,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科技大赛却相对薄弱。以冶金学科为例,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冶金方面的部级科技竞赛。[3]
三、提升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结合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针对工科大学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问题,我们进一步探索提升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1.树立sts教育理念,突出“第一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突出实验课程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全方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和社会,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Sts教育倡导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技术观、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方法、科学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为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知识面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树立sts教育理念,设置一些既不属于专业知识,又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适当增设人文教育类课程,以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不同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带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授课模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更多地依靠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设计方案、自行讨论修正,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适当降低验证性试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试验内容。哈佛大学就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实验教学,每周两次实验课,每次3-4小时,大型的综合实验常需要2-3周(4-5次)完成。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对科技试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创新设计、验证等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资金和人员保障。
通过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经费充足。学校可以统筹规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相关工作经费单独列支,包括实验设备费、器材费、讲座费、培训费、表奖费、科普活动费、组织参加科技竞赛的差旅会务费等。学院按照实际活动开展情况实报实销,同时也应该给予配套的经费支持。通过校院两级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将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纳入专任教师的考核考评体系。根据专任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竞赛指导和参与学生科普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表现,从多个方面设立指标,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建立与大学生创新工作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促使专任教师充分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创新学分、推荐免试读研究生等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吸引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通过产学研结合,使参与科技创新的大学生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投放市场,产生效益,进一步增强成就感和荣誉感,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良性循环。
3.搭建不同层次的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专业性。
通过鼓励低年级学生走进实验室,支持成立科技创新类社团,广泛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和校院两级专业科技竞赛,尽早让大学生们应用专业知识,掌握研究方法,丰富比赛经验,做好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心理准备,使大学生初步具备参加科技竞赛的信心和能力。
在实验室学习和各类校园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依托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会、行业学会、行业企业等机构,策划举办具有较广影响范围和较高影响力的专业领域科技大赛,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科技竞赛的类型和内容,提高对大学生们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标准。
四、结语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高校应基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专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使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毕研俊,赵敏.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7-41.DOI:10.3969/j.issn.1671-4385.2011.06.012.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院校要把创业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是否具有创业精神作为衡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标。[1]笔者认为,创业教育需要根据专业特点,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学生创业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
1 背景与意义
1.1 学校创业园为学生工作室的创建提供条件
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是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创业教育的“实学空间”。创业园倡导学生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开展实战,使学生在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1.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很强的专业,自主创业投入少、占地少,便于灵活创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室内外设计为主要项目,主要从事方案设计和图纸绘制,只需提供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场地、几台电脑和办公桌椅,即可使工作室运转起来,投入成本不高。工作室面积小人手少,工作起来十分灵活。
1.3 学生创业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引用新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切实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可以提高就业率
创业教育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岗位。
2 主要措施
2.1 策划组建学生创业工作室
以学校创业园为基础平台,策划学生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创业工作室,添置家具设备以及计算机、投影机、喷绘设备,扫描设备等等。
2.2 组建高效的团队、执行社会企业标准为原则
学习创业园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孵化机制,与黑龙江众多科技孵化园密切配合,共同打造项目团队孵化品牌。学生通过提交报名申请书、组织专家审核评审、答辩、然后网上公示,最后组成工作室团队的核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积累经验,再招收新成员,形成稳定的工作室学生团队。以企业的标准运行和管理,制定工作室规章制度,对学生明确职务和职责,落实责任人。
2.3 承揽工程设计项目
学生创业工作室通过各种媒体、互联网等手段面向社会承揽工程设计项目,也可以和建筑装饰企业进行合作完成工程设计项目。工作室在完成合作企业的项目外,还可以承揽学校一些展览展示等等一些设计项目;
学生创业工作室还派出自己的业务员到社会上去承揽项目,本专业教师承揽的项目也可以拿到工作室和学生一起完成。
2.4 针对学生创业工作室的经营提供培训指导
学生创业工作室在经营过程中,聘请专业教师、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团队发展和项目职业技能、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运营提供长期有效的指导。通过培训,增强了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2.5 创业工作室以老带新、长期发展
随着一批批学生毕业,工作室成员总在不断流动,为使工作室的运行良性循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工作室中干得比较长的学生经验比较丰富,由他们去指导和带动新成员,使新人能够更快成长起来,独立承担业务。
3 取得成效
3.1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并在经营管理、团队协作、公共关系、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大量社会实践项目。如:黑龙江大学学术沙龙咖啡厅设计方案,哈市中高档住宅方案设计16套等等,这些实践项目,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专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2 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创业工作室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体会和收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更扎实。同时,在业务洽谈、待人接物、工作态度等方面,工作室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具有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3.3 促进了学生充分就业
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团队运营中,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表现出专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由于工作室学生在校期间已经经历了工作室的实践锻炼,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甚至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被企业预订,毕业后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并迅速成为企业优秀员工。
4 经验特色
4.1 创业教育理念为前提
创业工作室的社会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教育,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社会实践中的种种困难和完成项目及获得报酬的快乐,这让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对工作、对自身更具有责任感,这是坐在课堂里进行空泛的理论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当然,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在学生工作、经营和管理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起到稳定人心、树立信心的作用。同时,职业技能、创业知识、经营管理技能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2 创业工作室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扮演职业角色
工作室根据企业内部岗位分为:总经理、设计总监、设计师、绘图员、会计等,由工作室学生负责,落实责任人。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工作室的经营管理、项目实践,也按照企业员工的考核标准约束工作室成员。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中心 创新能力 大学生 科研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12-02
21世纪被称作知识经济时代,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国家大力发展地方本科高校,随着生源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同时培养目标也在改变。地方高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模式化的实验课程,已经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以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就省级工程中心平台的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尤其对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更加青睐。在媒体中不时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人才的信息,这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至少有两方面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在企业的工作;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沿袭全国统一的方案,并没有与本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课程设置过多地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结构,而不是大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社会、企业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式落后。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实验教学,但目前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实际生产差别较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是设计好的,大部分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重复一遍,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达不到预期目的。
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要求不高,视毕业为唯一要求,使学校难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就业的重要途径,企业更看重有经验和能力的毕业生。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意识到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变得更加迫切。
二、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困难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根据三明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于2010年验收通过的省级工程中心,汇聚了高校、企业大量优秀的专家和高学历人才,开展的科技项目都是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取得的成果也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我们利用工程中心为平台,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工程中心按照学生的作息习惯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分专业划分小组,并设立组长负责制,由学生管理、实施,由教师指导。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除了教室、宿舍之外,又增加了一处学习、实践的场所。成立教师技术咨询顾问团,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解决科研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定期召开小型的跨学科学术讨论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
(二)利用资源优势开阔学生眼界
工程中心运行几年来,利用有限资金采购、设计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其中不乏世界领先、功能完善的仪器。这些大型仪器都用于科学研究项目当中,在本科教学体系当中很少使用,学生很少能了解其全部的功能,更谈不上亲自动手使用。根据“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扩大这些大型仪器对教学的作用。工程中心逐步建立了一套本科生参与管理、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经验,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还能增强学生使用大型仪器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或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尤为重要。年轻人喜欢追星,喜欢崇拜偶像,工程中心就从知名大学、大型企业请来大牌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为学生开学术讲座,讲解当今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和企业实际生产的关键技术。这些讲座使学生感同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
(三)为学生创造实践创新的条件
学生刚到实验室,并不能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所以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锻炼动手能力。通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学生可自由申请工程中心设立的“学生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创新的乐趣。我们鼓励学生大三期间进入实验室,而不是等到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因为实践创新活动需要一个周期,毕业论文时间较短,无法完成高质量的项目。所以工程中心拿出有限的资金和实验场地,尽可能地为本科生创造实践创新的条件。
三、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取得的成果
第一,改革了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机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形成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第二,完善实验条件,建设测试公共平台面向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开放,50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为学生参加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近三年,支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超过30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30多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三,承担学生毕业设计任务逐年提高。近三年,共有4个专业共135名本科生在工程中心的支持下完成了毕业设计,全部合格并且顺利毕业。
第四,聘请多位知名教授、企业家来校讲学,参加学术报告学生多达1000人次。
据统计,工程中心运行几年来,三明学院毕业生的考研率、校园招聘会签约率都有明显提高。
总结
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地方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省级工程中心产学研优势,将工程中心打造成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示范中心、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
[ 参 考 文 献 ]
[1] 康胜利,章新友,肖宏浩.科研平台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86-88.
[2] Hui Li, Wei Wang. Research on Improv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12) :1243-1247.
[3] 陈晔,徐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