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1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1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2篇
一.要增强德育渗透意识与教学切入点
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了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科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钠涠晕恼绿、说、读、写进行赏析,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思想性。就此而言,语文与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德育教育是融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通过语文教师讲课的技巧和引导力量,这种技巧和引导往往具有潜在性、持久性。从而使德育和语文教育达到高度统一,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一些积极向上、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学习时,通常语文教师会对文章进行朗诵,再对语言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思考中心思想,然后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抒发读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德育教育包含在这之中,教师会在这些语文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中积极精神与作者向上追求。通过这种学科训练可以无声无息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训练当中。
三.通过作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知的体现,也是教师读懂学生内心思想情感倾向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古往今来的例子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比如,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风景作文中,通过对于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抒写中,应该融入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牵挂,民族英雄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当写个人品格行为时,要有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一样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情感塑造,意识到“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深度,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永不止步,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接班人。当对于她人的关心、社会关心类的作文描写时,渗透母爱的伟大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传递,对家人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思想的体现能教育和启发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现代化人才。
四.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渗透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多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是提升学习效率,储备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德育渗透的最佳手段与途径。课外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板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延伸上给学生推荐有益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相关书籍、网站、资料等等,不要让学生的视野局限于课本。学生通过对于书籍等的阅读学习,也能塑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培养个人气质。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或者观察记录学生的作文,以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既能通过评语和课堂表扬及时鼓励主动进取得思想,又能通过沟通交流将有害于学生成长的思想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样,德育渗透不仅开展了,而且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参与进来。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策略探讨
1.前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学科,一方面它具备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工具,另一方面它还具备净化心灵、塑造道德的教化功能。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为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供了可能。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能促进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又能促进小学生人格魅力及学习能力的增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以促进德育的良好渗透。
2.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以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群体。另外,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也要求了德育的渗透。综合起来,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第二,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第三,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四,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及基本要求[1]。第五,德育的渗透是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3.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讨
3.1深度挖掘课本内容,有效实现爱国情感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盈着众多体现爱国心、爱自然之情,富有道德感的文章,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并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接下来将以爱国情感的渗透为核心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全方面的了解此篇文章,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目标、情感表达等。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①安排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引导学生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②安排多个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促使学生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形成英雄情感体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情感。
③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表达五位壮士牺牲自我,成就大家的教材内容。例如: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④在这个重点把握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被五位壮士的献身精神所打动。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及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心。
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感想的交流,促使爱国情感在学生本体中的渗入与融合。
3.2科学指导课文朗读,有效促进“热爱自然”之情感的形成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认知结构尚不完善的成长阶段,要促进其对于文章的全面理解,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课文朗读。有研究表明,朗读有利于读者将作者文章转化成自己的内部语言,有利于实现文章情感的内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效利用课文朗读,促进学生情感的充实与升华。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应感情充沛,以“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发挥表率作用[2]。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朗读,通过体验实践掌握文章的深层思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进行带感情的朗读,以自身积极情感带动学生,促使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向往,并形成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由于此文词句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生动的朗读易于学生进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中。总之,通过这样有感情的朗读,有利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3.3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包括两部分,即课本内容的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延伸。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以促进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进而形成积极的、健全的人格。首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人作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及情感的陶冶。
3.4积极开展写作实践,促进学生公德心的养成
写作是提高学生创作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内心情感的客观介体。另外由于写作涉及面较广,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营造写作机会,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养成积极的社会公德心。第一,给学生安排写日记的任务,促使学生在记录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养成社会公德心。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看图写作文、看故事写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公德心。比如,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公交车让座”这幅图来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形成“坐车公德”。第三,引导学生记录班级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社会公德心[3]。
3.5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实现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信息技术,以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技术能够以有声、有色、动态的形象将教学内容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影音播放器、录音机、PPT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及升华。
4.结束语
德育的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更多措施以促进德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刘秀君.浅议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161.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与道德品质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并通过潜意识的影响,逐步提升自身的德育境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从而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仍然未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而且,个别教师对德育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发挥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结合与课文语境相符合的情感资料,创造情境,制造情感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取得教学的情感效果。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边,让片片白花在其间点缀,突出它的肃穆。在讲解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葬礼进行曲》,同时教师的表情要悲伤且庄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便油然而生,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从而在情感熏陶下渗透德育教育。
(二)利用识字教学法渗透德育
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讲解,学生在下面不断地照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的结构、外形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观察所学汉字,探索汉字与道德、为人处世的关系,让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例如,在教“打”这一字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发音、字形、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字组词,这时,会有学生说出打架、打骂之类的词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打骂别人。经过引导,学生就会说出打球、打水、打游戏这样的词组。小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时期,必须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2]。
(三)利用课外阅读法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多是描述故事情节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客观事实的,这些内容中往往寄寓着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等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并以此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开展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分享已阅读完的课外读物,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受到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诗歌教学法渗透德育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古诗都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潜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理想。再如,利用《锄禾》所描述的场面教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只是简单分析词句的意思,忽视了德育教育,就不算完成诗歌教学,只有详细分析诗歌本身,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循序渐进,通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作者:王福贤 马松山 单位:凉州区长城镇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53.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想品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诚然,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还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1.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目光短浅,一切的教学只是为了当前的考试,所以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不理想。总结下来,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如下:
1.1 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不够重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依靠考试"这样的教学思想比比皆是。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考核和评价上,往往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就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疲于应付各种考试。
1.2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难以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有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只能教学生识字、写字等基础课程,对于一些软实力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表示无从下手,无法渗透。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思想品德就教育的渗透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笔者提出疑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2.1 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始终,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于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2.2 充分挖掘课本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当立足于小学语文课本,充分挖掘课本教材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其实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一些伟大的英雄人物、描写祖国大号山河的作品、揭露黑暗历史的史事教材,都是教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3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有最基本的爱国情怀,要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懂得用自已的一言一行,捍卫祖国的尊严。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容忽视。
2.4 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重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性,对于一些思想品德素质偏低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引导;
而对于一些本就比较知书达理、明理诚信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达到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即可。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多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朗读教学中、举办语文教学活动中、在作文或者阅读的过程中,都是教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绝佳途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挖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各种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