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五篇】

时间:2023-06-13 14:0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1篇1、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有:我们都来跳一跳、送果蔬回家、螃蟹宝宝搬家等游戏活动。2、我们都来跳一跳活动目标:在游戏中继续训练幼儿变速度,变方向走、跑以及训练幼儿左右跳、单脚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五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五篇】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1篇

1、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有:我们都来跳一跳、送果蔬回家、螃蟹宝宝搬家等游戏活动。

2、我们都来跳一跳活动目标:在游戏中继续训练幼儿变速度,变方向走、跑以及训练幼儿左右跳、单脚跳。透过游戏训练幼儿灵敏性,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群众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3、送果蔬回家活动目标: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用心参与游戏。

4、螃蟹宝宝搬家活动目标:练习侧走的潜力及动作的协调性。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以及与同伴合作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2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摘 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在长沙市抽取14所示范性幼儿园的42个班级为样本,对其一周的游戏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类型质量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
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班的游戏活动质量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
不同办园主体的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示范性幼儿园今后应重视各类游戏活动的平衡,丰富班级游戏材料与数量,扩大游戏活动空间,增强游戏活动的关联性,给予幼儿充足的选择自由与足够的游戏时间,关注幼儿的游戏体验,并提供多种适宜的个别化指导。

[

关键词 ] 示范性幼儿园;
游戏活动;
教育质量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教育质量评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外相关研究早已证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对幼儿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后,各省市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和示范园评估标准都进行了重新修订,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进。,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但有研究发现有近1/3的样本班级根本没有设置游戏区,或者幼儿无法自由选择与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本研究拟在科学评价长沙市部分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为示范性幼儿园内涵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第二稿)》呻“游戏活动”子量表,它源自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 ECERS-R),后经中国学者修订,虽然仍有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但还是能够为我们评价我国当前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的。该游戏活动子量表同时提供了维度和项目评分,其中维度评分体现的是该维度所达到的指标等级,由低到高为:1分(不适当)、3分(最低要求)、5分(良好)、7分(优秀)。项目评分则根据各维度分数评定为1-7分,其中1分为最低分,7分为最高分。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长沙市14所幼儿园作为样本幼儿园,其中公办示范性幼儿园8所、民办示范性幼儿园6所,然后在样本幼儿园随机选取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研究者两人一组,每组对样本班级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观察重点为游戏活动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师幼互动事件。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示范性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质量概况

由表1可知,平均分大于4的游戏活动类型依次是精细操作游戏、美术游戏,且美术游戏的平均分高于精细操作游戏。平均分在3-4之间的游戏活动类型是角色/戏剧游戏、建构游戏、数学游戏、自然/科学游戏、音乐游戏、音像设备使用。沙/水的平均分为1.762,明显低于其他游戏活动类型。可见,美术游戏活动质量高于其他游戏活动质量,沙/水游戏质量低于其他游戏活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ig=0.000,P<O.OOl)表明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类型质量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

(二)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

表2显示,空间和材料、活动设计与关联性、活动监护与指导这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是:3.831、3.327、3.640,均在3分以上。管理和使用维度的平均分相对较低,仅2.8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ig=0.000,P<O.OOl)表明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

首先,游戏活动空间和材料基本适宜,但材料的丰富性还有待提高。示范性幼儿园的班级中一般都至少设有4至5个游戏区角,但都对沙/水游戏活动不够重视,这方面材料严重不足。其次,游戏材料管理有序,但幼儿缺少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示范性幼儿园教师在准备游戏时通常都已经事先规定好材料种类、数量,然后在游戏中将材料分给幼儿。幼儿很少有机会自己去选择游戏材料。再次,游戏活动设计基本适宜,但关联性不强。研究者发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基本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但游戏与主题的关联、与日常教学活动的关联、与日常区域游戏的关联、与日常生活的关联都十分有限,游戏玩完就玩完了,幼儿在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该游戏时,对游戏的规则、要求有“遗忘”的现象。此外,教师虽然能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监护,但缺乏多种适宜的指导方式。研究者发现,教师都做到了时刻关注幼儿,能够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故进行及时处理,但幼儿游戏时大部分教师都以旁观者身份在一旁观察,自然很难给予幼儿个别化的指导。

(三)示范性幼儿园不同年龄班游戏活动质量比较

由表3可知,小班游戏活动质量的平均分低于中班和大班,中班和大班平均分相差不大,大班得分高于小班和中班。对三个年龄班进行ANOVA分析,结果(Sig=0.001,P=0.001)显示不同年龄班游戏活动质量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多重比较进一步表明(见表4),小班和中班的游戏活动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班和大班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班和大班差异不显著。

究其原因,可能与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中班幼儿精力充沛,身体更加结实,体力较佳;
基本动作与手指动作比较灵活,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拉拉链,也能完成折纸、拼插积木等精细动作。另外,中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想象力有所发展,与他人交往能力逐渐增强,活泼好动,积极运用感官感知世界,由此中班幼儿在游戏的材料选择方面更加广泛,参与游戏的类型更丰富,尤其能够在游戏中更快地理解游戏规则和游戏要求。而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小班幼儿都不及中班幼儿成熟。如教师可能是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所以小班玩沙/水的机会较中大班少。角色游戏时,小班最常见的是娃娃家,中大班的主题则会多一些,除了娃娃家还有超市、医院、理发店等。

中大班游戏活动质量差异不显著,则可能是因为:第一,在本研究中,中大班设置的游戏材料、场地以及游戏的设计和教师指导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差异自然不明显;
第二,大班游戏安排可能与大班幼儿即将入小学有关,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大班教师会更加关注幼儿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将相对减少大班幼儿游戏的时间和机会,从而使大班的游戏活动质量与中班相比差异不显著。

(四)不同办园主体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比较

从表5可知,民办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均值低于企事业单位办、政府办示范性幼儿园,而企事业单位办和政府办示范性幼儿园之间不存在差异,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ig=0.000,P<O.OOl)显示,这三种不同办园主体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这种极其显著的差异存在于企事业单位办与民办之间、政府办与民办之间(见表6)。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企事业单位办和政府办示范园经费较稳定且相对充足,对游戏材料的投入有保障;
第二,与民办园相比,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和政府办在内的公办园在教师待遇、师资培养方面有更好的政策和更大的经费保障,因此其教师队伍素质较民办园高且稳定,更为重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对游戏活动也就可能更为重视一些;
第三,民办示范园在特色课程方面较公办示范园突出,因此民办园可能因为对特色课程投入相对较多,而相应减少了对游戏材料的投入,从而使得民办示范园在游戏活动质量上不如公办示范园。

四、提高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建议

(一)重视各类游戏活动的平衡

在本研究中,示范园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但存在突出某一类游戏而忽视另一类游戏的现象。今后,示范园应合理安排各类游戏活动,如每天利用某一时间段,各班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满足幼儿自选游戏的需要,同时保障各类游戏活动在该时间段都得到有效的开展。为此,教师在准备游戏材料时应注重各类游戏材料的均衡,保证幼儿在进行各类游戏时都有充足的材料可供选择。

(二)丰富班级游戏材料、数量,扩大游戏活动空间

材料和空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丰富材料种类和数量:第一,增加对材料的经费投入,并且确保游戏材料的平衡;
第二,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从而既能丰富游戏材料,同时让幼儿获得技能,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第三,材料的共享有利于弥补班级材料的不足,并且不同的材料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增加幼儿游戏的参与性,提高游戏质量;
第四,寻求家庭、社区的支持,这有利于弥补幼儿园物质材料的不足,对丰富游戏材料有积极作用。

(三)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与足够的游戏时间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实质就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研究者发现,示范性幼儿园对游戏材料进行了良好的管理,如材料存储有序、定时消毒、及时维护,但是材料的数量、种类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且数量有限,严重限制了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不利于幼儿自主尝试、独立探索,因此示范园在对材料进行有序管理的基础上,不应过多安排幼儿游戏的内容与材料,而应增加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并给予充分游戏的时间,让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幼儿对自主游戏的需要。

(四)增强游戏活动的关联性

虽然示范性幼儿园教师一般能根据近期的主题设计游戏活动,体现了游戏与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教师设计游戏活动的方式过于简单,如一般只是采用口述、示范等方式,让幼儿懂得游戏规则后即让幼儿自己游戏,没有想办法丰富幼儿的经验,因此还有必要增强游戏活动的关联性,利用多种感官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可以采用图片、图书、视频等方式,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集体活动、生活活动联系起来,使游戏真正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3篇

1.精心筛选与整理屏南民间游戏,传承经典

我园成立民间游戏课题小组,并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广泛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屏南民间游戏,并对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遵循本土化、科学性和教育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及适龄性等原则,并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最终整理成小班、中班、大班年段民间游戏集。各班教师以民间游戏集为依据和参考,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计划并实施。

1.1 遵循本土化原则。长期以来,幼儿园课程较少挖掘和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低估了本土知识的获得对幼儿的教育功效,久而久之造成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空白以及情感的缺乏。更多的时候是什么热门搞什么,照本宣科,不求实际。不但幼儿没有获得发展,教师也是越来越不懂得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倡"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将屏南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形成我园的特色教育文化。并在整理民间游戏集时,立足本地、本园实际,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挖掘本土可利用的民间游戏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屏南方言童谣"拉木锯"、"羊咩咩、"数蛤蟆";
屏南民间特色体育游戏鸳鸯板、舞龙、甩草绳;
屏南民间操作类游戏翻花绳、编草蛇、泥响炮、提线木偶等等,让屏南民间游戏走进幼儿的生活,发挥本土教育资源应有的教育功效。

1.2 注重科学性和教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 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因此,我们在筛选和整理民间游戏资料时,要充分注重游戏的科学性和教育性, 做到"适合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发展", 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对于那些存有封建迷信思想;
带有偏激色彩;
神鬼言论的民间游戏,我们杜绝使用。如童谣中的"瘸脚配歪嘴"是对残疾人的歧视;
抓鬼游戏中的装神弄鬼是不科学的,我们要避免让幼儿接触这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游戏。

1.3 关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民间游戏要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必须关注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不是所有的民游戏都适合在幼儿园开展,因此我们在筛选和整理屏南民间游戏时,结合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如:屏南闹元宵时的民俗游戏"香火龙"(就是用稻草扎好一条龙,在龙身上插上点好的香火,舞龙游街,欢度佳节)就不适合在幼儿园开展。首先用稻草扎龙,是幼儿能力所不能及的,其次用稻草扎的龙身对于幼儿来说太重了,没办法操作,再加上舞龙时香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的幼儿园更不能冒这个险,因此"舞香火龙"游戏虽然具有本土特色和趣味性但它在幼儿园没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我们不予选择。

1.4 注重适龄性。每个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具体体现在思维、动作、语言、情感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均有差异。因此我们将筛选好的民间游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别整理成小班、中班、大班三大年龄段的民间游戏集。小班幼儿游戏以模仿为主,规则意识还较弱,民间童谣和简单的民间体育游戏适合在小班开展;
中班幼儿逐渐学会合作游戏,逐步建立游戏规则,民间体育类游戏比较适合;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游戏时有较强的竞赛意识,因此除了民间体育类游戏还有操作类游戏适合在大班开展。例如:游戏"切西瓜"是古老的跑圈游戏,游戏中幼儿必须掌握反方向跑的玩法,拉圈的幼儿必须有耐心充当"游戏道具西瓜",游戏具有较强的竞赛性和挑战性,游戏对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动作发展有一定的要求。那么,这一游戏就不适合在小班开展,于是,我们将游戏"切西瓜"纳入中班和大班民间游戏集。

2.改编与创新屏南民间游戏,善加利用

民间游戏集的初步建立只是为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要想让幼儿园的课程鲜活起来,让屏南民间游戏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我们在开展民间游戏时,根据本园实际以及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当改编与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2.1 改编与创新游戏内容,满足幼儿所需。为了使屏南民间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等,对屏南民间游戏内容进行改编和创新。如:将"羊咩咩"和"老鹰捉小鸡"这两个游戏组合起来:幼儿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回答老鹰的问题,然后再引发老鹰捉小鸡,这样一静一动的活动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趣的游戏情景,能满足幼儿多次游戏的需求,调节幼儿的运动量,还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又如:运用拓展法,将"跳格子"游戏由跳单一的正方形"格子"拓展为跳"多种形状"的格子。还可以运用发散引导法由"赶小猪"游戏发散想象出赶"乒乓球猪、皮球猪、奶粉罐猪"等不同的游戏内容。改变与尝新后的屏南民间游戏内容更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

2.2 改编与创新游戏玩法、规则,推进游戏。在开展民间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游戏才能,赋予民间游戏以新意。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幼儿推进游戏的发展。如中班的一次"切西瓜"游戏,一组幼儿用爬的方式绕圈比赛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及时给与肯定,进一步引发幼儿创新用"爬、双脚跳、单脚跳"等方式比赛的"切西瓜"游戏。"切西瓜"游戏玩法和规则的创新,再一次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

2.3 创新游戏器械与材料,增加游戏趣味。民间游戏器械与材料,多以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制作或替代而成。虽然容易获取但也因其简陋的外表难以推广普及,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从孩子们喜欢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这些特点出发,赋予民间游戏材料以新面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带领幼儿用颜料、绸带、毛线等装饰、美化玩具:彩绘的小板车、毛线编织的投篮框、扎上彩色绸带的绣球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另外我们还发动家长参与民间游戏材料的制作,变废为宝,巧制玩具,多方面满足幼儿游戏所需。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4篇

一、幼儿游戏中的“紧箍咒”

在一次小班户外活动中,带班教师特例允许幼儿随意玩拖拉玩具,一些孩子无拘无束地跑来跑去,脸上是开心与幸福的笑容。但丁丁却坐在台阶边不动,我过去问他:“丁丁,为什么不带着你的拖拉宝宝出去玩呢?”他回应到:“因为我在幼儿园,不能动。”丁丁的话带给我很大震撼,仔细观察,本应该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中自由探索的幼儿却无形中被戴上了“紧箍咒”,被捆绑了自由。

(一)不能随意触碰的游戏玩具

游戏中玩具越丰富越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然而在现实情境中,幼儿对有些玩具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笔者在观察某示范园的一个小班时,其整整一个月期间活动区角仅仅开放一次,幼儿在经过时都要被老师再三告诫不准随便触摸,玩具只有在老师筛选出来作为教学活动的补充时才使用。而在中班,布置越复杂的区角规定越多,有些复杂玩具,如汽车玩具、假蛋糕、科学材料等被老师明确强调不准碰,以缩短活动区结束整理的时间。户外活动中一些小的攀爬器械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随便玩。而有的幼儿园在面临上级评估检查期间,幼儿完全被剥夺了进活动区的权利,每周一个主题的区角布置,光鲜了幼儿园,却远离了幼儿。

(二)过于安全的游戏环境

在小班时,带班老师的口头禅就是:“宁可孩子学不到东西,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中班老师也常交代要仔细看好自己所带的小组孩子。在户外一个小时的体育游戏中,集体操过后时间被分为两部分:集体活动和自由自选活动。集体活动变成了一个个排好队,在老师设定的游戏规则中进行跑、跳、爬训练的活动,自由自选活动则是教师带来三种器械如球、地垫、网球拍供幼儿在有限的范围里玩,单调又重复。而《规程》中要求幼儿园必须配备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中,较大的游戏设施被搁置一旁,上面盖满了灰尘,所谓的沙池、水池等幼儿根本无法接触到。就这样,稍微危险的玩具被束之高阁,稍微激烈的运动被取消,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处于老师的掌控之中。

(三)不自由的游戏环节

教师在准备一日活动时不自觉地成为游戏活动的主导者。如教学活动中,游戏环节由教师而设,步步紧扣着教育目标;
区角活动中,游戏也要求有一定效果,如中班的艺术区就是反复用不同的器乐练习《去郊游》的歌曲;
科学区直接分组,一个幼儿出数字牌,另一个幼儿数出相应的小棒;
美术区每个幼儿一次只能使用一种物品进行创作;
娃娃家直接把厨具拿出来为幼儿们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户外游戏的选择、玩法、步骤等等都由老师提前设定。看到小班老师的一点点地示范与孩子们机械地模仿;
看到中班老师不耐烦地指导;
看到老师们满意地说就应该教孩子怎么使用这些玩具时,老师们是否忘了,游戏不是只有一种玩法,游戏的目的也不是仅仅教给幼儿去单调地模仿和一定要从中学到某些知识,而是让孩子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

(四)趋于形式的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的选择与实施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筛选与协助,但在现实情境中,游戏内容趋于形式化,多是教学的附庸,而非产生于幼儿内在需要。在小班,结构游戏中雪花片与积木成为在离园前保证孩子安静等待的玩具,谁讲话就没收;
户外活动时游戏玩具和玩法被重复使用,消磨完了时间就回去。在中班,活动区作为提前入园或者午睡后先起来的孩子有事情做的一种点缀;
游戏材料也没有随着幼儿活动需要而得到及时更替:彩笔的颜料已经干枯,蜡笔也残缺不全,盆栽植物已然消失……老师在介入指导时倾向去帮助幼儿巩固玩法或维持秩序;
收拾活动区时只要求物品被整洁摆放回去,对游戏中的不当行为点评较多,对幼儿游戏内容和收获交流较少。

二、“紧箍咒”由谁而设

在观察中,当看到老师扯好布条小心翼翼地让幼儿玩钻山洞游戏时,当不止一次听到幼儿说“在这真不自由”、“还没家好玩”时,游戏的意义与价值又在哪里?而这些现象背后是谁或由哪些因素在起着推动与主导作用呢?

(一)教师:幼儿游戏精神的失落

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新、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1]澳大利亚幼教专家曾指出: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像孩子们一样爱玩游戏。[2]然而有些教师对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的价值理解不到位,受“继承式”教育范式的影响,以教学目标为首位,严守大纲、规章制度及教材的要求教学,进而造成机械地组织幼儿游戏,重视课程生成游戏而轻视游戏生成课程,使幼儿游戏或为教学服务或者成为一种形式,游戏的精神逐渐衰落。

(二)幼儿园:游戏评定标准的不完善

在对于我国各省的幼儿园质量评定标准的研究中发现,在幼儿游戏评定方面,首先强调环境和材料,其次检查教师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细节不具体;
在游戏环境与设施方面,没有比较系统、具体的游戏设施安全标准与指南作为参考,也没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在游戏效果评价方面,侧重于幼儿教师准备和执行情况为主的单一性评价,幼儿与家长参与游戏评价的部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的结果也并不具有全面性和可信性。因此,各类幼儿园参照质量评定标准,可能会进行应试性准备,不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与内容。

(三)家长:不合理的游戏理念

与幼儿家长交流发现,不同家长有着不同的游戏观:有的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就行,游戏是幼儿开心的工具;
有的认为在幼儿园应该以开发智力、学习技能为主,玩游戏等于什么都没学;
有的非常支持幼儿游戏活动,认为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真正、主动地学到知识。前两种观念普遍存在,而最后一种观念只占一小部分。在观察中发现,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理念通常在与教师沟通过程表现出来,如夸大幼儿同伴游戏交往中所发生的冲突的严重性,过度强调孩子的安全;
最喜欢的是看到孩子每天都有作品被展示出来,并以此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对孩子学写字和学英语的强烈支持,并以其它幼儿园作为参照,而不考虑教育理念与规律等等。

(四)社会:教育体系的负面引导

我国的教育制度使很多父母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为孩子一步步走向高考成功而煞费苦心。应试教育的压力波及到了幼儿园,小学的读、写、算要求使家长不得不在幼儿园开始为孩子顺利入小学而做“准备”,促使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产生。笔者就曾见到大班家长们联名向幼儿园提出增设英语兴趣班,也曾听家长抱怨由于示范园没教孩子拼音,不得不在孩子上小学前专门请老师为孩子补习时,认为是幼儿园“坑人”;
更见到有的家长在幼儿园坚持不增加幼儿负担的理念下一接到孩子就急匆匆地送孩子去各种培训机构……因此,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无形中给幼儿园带来压力,促使游戏让位给教学,理念让位给现实。

三、“紧箍咒”应如何解除

(一)回归游戏本质,还幼儿以自

游戏实质上是一种体验,它本质上是享乐性的,如果说游戏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带来了身心的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体验和享乐所派生的、附属的。[3]因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去构建自身的游戏规则,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生成课程;
教师需牢记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游戏环节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
教师要理清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既不能把游戏作为一种附庸,也不能过于夸大游戏的作用;
教师能及时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并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所带给幼儿游戏活动的影响与改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把分散的游戏时间合成一个较长的游戏段以保证高层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总之,回归游戏本质,使游戏真正属于幼儿,是幼儿游戏精神对教师的要求。

(二)加强游戏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介入指导水平

在促进游戏有效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实施中,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游戏理论基础。师范院校在培养幼师中不仅要通过观点加例子的方法进行教学,还应提供机会让幼师了解幼儿实际游戏状态,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以沙龙的形式讨论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的要点及面临的问题,以此加深理论学习。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游戏指导水平。幼儿园可以成立专门的游戏研究小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游戏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扫描、定点、追踪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各年龄班游戏观察的重点;
[4]教师也可以借助专门的检测表单、等级评定和轶事记录、录像记录等方式对幼儿游戏的水平与内容做一个全面的观察与评估,提高教师参与游戏的技能。[5]最后,教师须做好自我总结与反思,在游戏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适合自身的游戏指导方式。

(三)完善游戏评定标准,减轻教师心理负担

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游戏设施安全标准与指南作为参考,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如对游戏设施的布置、地表的铺设、设施的材料选用等要有具体、细致的要求,在设施的安全与维护方面也有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如检查头被卡住的危险,检查悬吊的危险,检查突起的、有可能钩住衣服的危险等等。[6]其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游戏设施安全使用指南,列出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预防风险的发生。另外,通过为幼儿购买各种安全保险也有助于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最后,设立弹性的游戏评价标准。通过多学科、学科内及跨学科三种专家评价模式以保证正确评价幼儿游戏;
[7]教学评价时要禁止教学任务繁多而剥夺幼儿游戏的时间;
环境与材料的评估以是否及时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为主;
引导家长与幼儿参与评价,增强家长了解幼儿每天在园学习与游戏情况的意识等。

(四)传递游戏理念,做好家园工作

由于我国的亲职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在传递育儿理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家长传递正确的游戏观,通过家长会和开设“游戏专栏”展示区帮助家长深入理解游戏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QQ群对家长关于幼儿游戏的方式、特点、同伴交往与冲突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解答,纠正家长过度的安全观念和不当的干预行为;
通过宣传手册传达幼儿园最新的游戏理念,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家长对幼儿游戏存在的理解误区与偏差;
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亲子游戏,使家长亲身体验游戏带给幼儿的欢乐;
邀请家长观察教师组织的幼儿游戏活动并参与游戏后的讨论,增强家长对游戏的体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总之,只有家长真正理解幼儿游戏后,才能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协助教师开展游戏活动。

(五)完善幼小衔接,解除家长忧虑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对违反规定的考试、兴趣班开设等予以严厉处罚。在小学教育质量评定中一年级幼儿应以适应为主,并在质量评估中所占分数较低甚至忽略不计,以减轻幼儿园的应试压力。其次,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配合。通过搭建幼小衔接的教研平台,加强幼小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找到合适的衔接策略,以纠正幼儿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发生。不仅重视幼儿在学习上的适应,还重视幼儿情感、社交、自理能力的适应,避免幼儿教师走入误区,剥夺幼儿游戏时间。最后,通过对幼儿提前学习知识致使兴趣下降、厌学情绪产生分析使家长们意识到其“拔苗助长”的错误心态。另外,在开学前设立短期的适应班,可以帮助幼儿提前了解与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联合国大会曾在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8]因此,解除幼儿游戏中的“紧箍咒”,还幼儿以游戏自由,是应然,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郑益乐.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重构.教育导刊,2010,(12)

[2]李生兰.澳大利亚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方式.幼儿教育,1993,(9)

[3]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3,(6)

[4]邱学青.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早期教育,2000,(17)

[5][7]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7,189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教学;音乐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江吉平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