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五篇】

时间:2023-06-13 14:10: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1篇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五篇】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以郑州、许昌两地两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量表283份,回收283份,其中有效量表250份,量表有效率为88%。其中四年级学生85名,人五年级学生85名,六年级学生80名。

(二)施测程序

在教师的同意和协助下,组织学生集体施测。

(三)使用工具

1.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

2.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苏林雁等人引入国内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共有80个是非项目,可分为六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采用Excel对部分数据统计结果绘图。

二、数据分析

(一)一般情况

四年级学生85名(34%),五年级学生85名(34%),六年级学生80名(32%);男生175名(70%),女生75名(30%);独生子女36名(14.4%),非独生子女214名(85.6%);平均年龄11.27±1.13。

(二)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分布

对250名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19.0绘制直方图,得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总分为54.82±10.745,其总分分布情况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自我意识量表分数居中,较高或较低的人数较少。

(三)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上面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在表1的结果中,对男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在行为和合群分量表上男生低于女生(P<0.05),但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四)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对各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四至六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详细结果见表2。

(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检验小学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儿童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他们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越高,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越全面、具体和客观,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儿童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通过学习和自我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采用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显示,高年级男女生总体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一致,与苏林雁的湖南常模及Piers―Harris(1964)的样本量表总分研究结果相似,但女生的行为及合群分量表分高于男生,提示女生比男生的行为更为得体、人际关系良好。产生这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女生生理发育(如性机能成熟)对心理的影响;同时,社会环境和教育,如社会舆论、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要求等也是造成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年级差异

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总分及其他分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韩进之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未显示五到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上升,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影响了自我意识的提高,另外被试取样问题也是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容忽视的是在统计学上未能显示出差异,这并不能磨灭学生自身的成长及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生子女差异

在人们的印象里,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标签是:自私、任性、喜怒无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各分量表以及总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基本保持一致,这一结果与人们一般的看法有所不同。究其缘由,新一代父母花费更多的物质与精力在子女的抚养教育上,使现代儿童无论是否独生都能生活在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里,进而缩小了独生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差别。

四、研究结论

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自我意识处于中等水平。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其他量表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三是不同年级、独生非独生子女儿童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周榕,陈红,杨炳钧.人格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6-298.

[2]孔丽华,罗妮娜,王敬东.三峡坝区农村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相关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3):108-110.

[3]韩进之,魏华忠.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究竟怎样,至今还很少看到有这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以至于我们很难对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真正客观全面的、有说服力的结论。往往是从教师教学改革角度评价的多,而从学生音乐素质提高角度评价的少,评价时或者过分悲观,抹杀了业绩,或者又盲目乐观,夸大了成果。这对我国音乐……

在各地数十位基层音乐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我们最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涉及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甘肃、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学校包括省级、地市级城市学校18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11所。调查学生总数为1541人,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221人,小学高年级学生561人,初中学生512人,高中学生247人。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省市、地区、学校、班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顾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乡镇与农村学校,小学与中学,先进班级与后进班级等各个方面。尽管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但客观上讲其结果并不可能完全反映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状况。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多少还是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令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高低的因素有许多,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和中小学生的特点,也基于本人有限的能力,本次调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调查对象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测评。为此,我们主要从歌曲演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兴趣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下面就本次调查在这几个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做一个简要总结和分析。

一、歌曲演唱能力

歌唱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音乐素质的高低,但很难想象一个不能歌唱的人其音乐素质会是多么地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

那么,中小学生会唱歌吗?中小学生究竟能够演唱并记住多少首歌曲?他们唱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歌曲?这似乎是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没有调查我们却很难对此贸然推测和给予准确回答。而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正是最有说服力却又最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我们的调查便是从这几个问题开始的。

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20%的学生不看歌谱只能背唱1-5首歌曲,31%的学生能背唱5-10首,17%的学生能背唱10-15首,9%的学生能背唱15-20首,8%的学生能背唱20-25首,有15%的学生能背唱25首歌以上。如果考虑到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数目以及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在社会广为传播的歌曲数目,这一结果显然并不令人乐观。

就这个问题我们还对地市级以上学校和县级以下学校,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分别进行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地市级以上学校的学生能演唱的歌曲数目要明显多于县级以下学校的学生;
年级越高,能演唱的歌曲数目也越多。如:只能背唱1-5首歌的,地市级以上学校是16%,县级以下学校则有23%;
小学低年级有37%,小学高年级有18%,初中有17%,高中有13%。能够背唱25首以上歌曲的,地市级以上学校有17%,县级以下学校是14%;
小学低年级只有2%,小学高年级有9%,初中有17%,高中有37%。应该说,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想象是一致的,反映出城市学校与农村乡镇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也反映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间长短与歌唱能力之间的正比关系。

那么,学生能演唱的这些为数不多的歌曲又是怎样学会和掌握的呢?主要是在学校音乐教学课堂上由老师教会的吗?调查显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只有37%的学生说这些歌主要是由老师教会的,而多达51%的学生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自己听录音或看电视学会的,另有5%的学生说是自己看歌谱学会的,7%的学生则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会这些歌的。

对这个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自己听录音或看电视学会的”学生比例为:地市级以上学校有55%,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只有41%;
高中有57%,初中有63%,小学高年级有50%,小学低年级只有14%。而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由老师教会的”学生比例为:地市级以上城市学校只有31%,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有48%;
高中只有12%,初中有26%,小学高年级有42%,小学低年级有80%。另外,有23%的高中学生说大多数会唱的歌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会的。

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另外两个问题是,学生会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内还是来自音乐课本外?这些歌主要是青少年歌曲还是通俗歌曲或其他?调查结果是:59%的学生会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外,余下41%的学生会唱的歌则主要来自于音乐课本;
42%的学生会唱的主要是通俗歌曲,45%的学生会唱的主要是青少年歌曲,另有13%的学生会唱的歌多数是民歌和外国歌曲。同样在这两个问题上,城市学生与农村乡镇学生之间、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差别很明显。66%的城市学生、84%的高中学生演唱的歌主要来自音乐课本外(大多为通俗歌曲),52%的农村学生、80%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演唱的歌则主要是音乐课本上的(大多为青少年歌曲)。

综观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除了得出我国中小学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这一基本结论外,我们还可发现:社会音乐环境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甚至有可能超过学校音乐教育,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能全都归功于学校音乐教育。尽管社会音乐环境可能在音乐教育内容等方面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但它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歌唱水平的提高。社会音乐环境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影响在城市学校学生以及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学生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心态使之更易于接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必须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其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必须对自身加以认真反思与检讨,努力提高自身质量,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和歌曲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审美规律,以增强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对学生歌曲演唱能力的调查中,我们还特别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能准确、熟练地演唱国歌吗?”结果是:有86%的学生回答说“能”,14%的学生回答说“不能”。对不能熟练演唱国歌的学生所分别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20%,小学低年级学生为24%,小学高年级学生为12%,初中学生为14%,高中学生为11%。显然,这样的结果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国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要求甚至强制中小学生人人会唱国歌,这不

应该算是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苛求。

二、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普通人,音乐素质的高低恐怕更多地是体现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爱听音乐的人其音乐素质通常会比不听音乐的人的音乐素质要高出许多。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无法容忍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塞着耳机忘情地聆听音乐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在阻挡着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条最佳途径。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依然有66%的学生说自己养成了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34%的学生还尚未养成这一习惯,如果我们考虑当前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考虑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听音乐所持的消极态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当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欣赏音乐的习惯的高中生达77%,而小学生只有48%。爱听音乐是人的天性,学校音乐教育有责任创造条件、排除干扰,好好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这应该是学校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听音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具有听音乐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们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下面这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聆听音乐时,能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写的景象的学生有58%(高中要高,为77%),不能产生任何联想与想象的有42%(小学要高,为52%)。

在谈到欣赏音乐的感受时,认为感受最深为“令人愉快”的学生有46%,感受最深为“音乐真美”的学生有41%,在欣赏音乐时“谈不上有什么感受”的学生有1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能准确地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只有37%,不能打出音乐节拍的学生高达63%。此项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歌曲时,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词内容上的学生有29%(小学低年级为60%、小学高年级为27%、初中为22%、高中为17%),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歌曲旋律上的学生有50%(小学低年级为22%、小学高年级为47%、初中为60%、高中为65%),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演唱者身上的学生有21%(小学低年级为28%、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8%、高中为1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通常情况下,决定学生选择演唱(或欣赏)歌曲的主要因素是“歌词写得好”的占18%(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3%、县级以下学校为28%),主要因素是“旋律优美动听”的占57%(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5%、县级以下学校为40%),主要因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有25%(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2%、县级以下学校为32%)。此项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不大。

在欣赏乐曲时,完全不能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占27%(小学低年级为51%、小学高年级为26%、初中为17%、高中为28%),能分辨得出个别乐器的占51%(小学低年级为37%、小学高年级为53%、初中为60%、高中为44%),能分辨得出某些乐器的占22%(小学低年级为12%、小学高年级为21%、初中为23%、高中为28%)。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明显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歌曲时,完全不能分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占25%(小学低年级为63%、小学高年级为22%、初中为17%、高中为12%),基本上能分辨的占60%(小学低年级为32%、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1%、高中为58%),完全能分辨的有15%(小学低年级为5%、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12%、高中为30%)。此项地市级以上学校要好于县级以下学校。

在欣赏音乐时,完全不能分辨出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的占2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50%,完全能够分辨的有29%。此项较其他各项,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相对要小一些。

应该说,仅凭以上几道选择题所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以及学生所做出的选择,就给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做出准确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从上面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首先,部分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于感官的、娱乐的层面,演唱者、歌词内容以及欣赏者自身情绪等一些非音乐的因素对学生的欣赏喜好影响较明显,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体验和通过音乐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还比较肤浅、有限。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审美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在欣赏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对社会音乐环境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品位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较深。

其次,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素质的一种综合反映,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不具有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鉴赏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而且,即便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灵活地把它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之中,运用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那么,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难有真正的提高。一般来讲,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练习没少做,各种唱法及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民族音乐的特点等知识也没少讲,但孤立地训练与传授,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因为音乐并不就是知识技能。中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应该是在音乐中学习知识技能,又把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音乐之中。

此外,调查显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很正常的,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在某些方面,初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高中学生。这里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之初中学生更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虽然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本次调查学校均已开设),但流于形式的估计为数不少。因此,如何真正提高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音乐知识技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教学是近年来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争议之一是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争议之二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争议之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效果究竟怎样,显然,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本文主题及篇幅的限制,这里只谈谈第三个问题。

有人说,知识技能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投入最大,产出最小”,也有人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那么,我们这次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又怎样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五道简单的题目:

1.能记得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具体统计结果是: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都不记得的有1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8%,县级以下学校为21%;
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14%,初中为2%,高中为4%。能记得1-5个音乐家名字的有58%。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61%,县级以下学校为52%: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65%,初中为58%,高中为49%。能记得5-10个音乐家名字的有19%。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20%,县级以下学校为18%;
小学低年级为3%,小学高年级为15%,初中为28%,高中为23%。能记住10个以上音乐家名字的有10%。其中地市级以上学校为11%,县级以下学校为9%;
小学低年级为1%,小学高年级为6%,初中为12%,高中为24%。记得住或记不住音乐家的名字也许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并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但接受了好几年的音乐教育,竟然连一个音乐家的名字也记不住(比例达到18%),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交待。

2.能识简谱吗?

具体统计结果是:能识简谱的占68%。其中小学低年级为76%,小学高年级为64%,初中为75%,高中为56%。其余为不能识简谱。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能识简谱的有67%,县级以下学校能识简谱的占71%。

3.能识五线谱吗?

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是:能识五线谱的有42%。其中小学低年级为50%,小学高年级为45%,初中为39%,高中为34%。其余为不能识五线谱。另外,地市级以上学校为47%,县级以下学校为32%。

上面两项的统计结果似乎有些违反常规,与人们所想象的存在距离,居然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识谱能力(特别是五线谱),县级以下学校比地市级以上学校在识简谱上反而要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教师所持有的音乐教育观念,以及对音乐教学任务、目标的不同理解,导致对识谱教学所投入精力的多少也不同。第二,与前些年相比,近几年音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因而年级越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基础反而相对要好。

4.会简单作曲吗?

创作教学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最薄弱环节,许多教师甚至还不曾尝试过创作教学,因此,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是在意料之中的。在被调查对象中表示会简单作曲的只有18%(小学低年级是5%、小学高年级是28%、初中是19%、高中是11%),不会的占了8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应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而音乐创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此,创作教学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能演奏乐器吗?

近年来,乐器进课堂成了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器乐学习不像唱歌,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因而特别在许多农村学校实施器乐教学面临诸多困难。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不能演奏任何乐器(小学生低年级学生与高中生比例更高,分别为65%和66%。高中学生在这里又一次让人吃惊。初中学生比例最低,只有39%)。能简单演奏一种乐器的占32%,能简单演奏两种乐器的有10%,能简单演奏三种乐器的有5%。值得补充的是,在乐器演奏方面,地市级以上学校与县级以下学校之间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别,这说明许多乡镇农村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乐器,较好地克服了经济相对落后给器乐教学带来的困难。

我们对学生识谱、演奏、作曲等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调查所获得的上述数据是准确无误的。但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基本素质究竟做何评价,是高还是低?这大概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四、音乐兴趣爱好

现代音乐教育观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提到了一个十分显要的位置,认为音乐兴趣与爱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生存生活质量的高低。可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并没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有的音乐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反还严重挫伤甚至扼杀了学生已有的音乐兴趣爱好。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也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试图对此也能有所了解。

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有87%的学生是明确表示喜欢音乐的,只有1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音乐。尽管喜爱音乐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但在当今中小学生学习、升学负担依然繁重的背景下能让87%的学生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是有功的。让余下13%的学生也喜欢上音乐,这是学校音乐教育下一步必须领受的使命,任务艰巨但很神圣,需要靠切实提高我们音乐教育的质量来把学生吸引到音乐中来。

在调查中,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永远需要音乐的占69%(其中小学低年级为57%,小学高年级为60%,初中为75%,高中为87%)。表示今后不需要音乐的有8%(小学低年级为14%,小学高年级为10%,初中为5%,高中为3%)。表示对这个问题不清楚的为23%。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越来越认识到音乐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也更加稳定。这也启示我们,应该在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孩子们的音乐兴趣爱好尚不稳定的时候,尽一切可能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并使之保持长久。

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与爱好,也懂得音乐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不表明他们今后愿意从事专门的音乐事业,这是很正常的。调查表明,真正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只有39%。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区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距:县级以下学校为31%,地市级以上学校为43%;
小学低年级为46%,小学高年级为49%,初中为30%,高中为28%。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城市学校的学生受社会音乐环境特别是音乐专业领域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再一个是学生年龄越大,其择业取向也越趋于冷静务实而非感情用事。另外,在调查中,明确表示不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有23%,表示尚不清楚的占38%。

最后,我们还了解到,在那些希望将来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是因为“热爱音乐”而欲选择音乐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有10%的学生是因为注意到了“当音乐家能赚大钱”的现实,有20%学生只是觉得“当音乐家很潇洒”。我们想,学生在这方面不管有什么动机和想法都是无可指责的,关键是面对学生的种种心态,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天地里健康成长。

注:

共有26位老师参与了本次调查。他们是:

陈宏曹亚新王美玲张cì@①人关伟利华蕊赵俊华仲燕萍赖文舜谌书静陆静蕾何敏梅乐谨。涂远裕李春玲金侠刘建会管正敏陈秋琴杜媛梅沈继东李朝霞陈春艳涂江涛李秀军黄媛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3篇

小 记 者:成杨菁 赖春悦 原千惠 孔 龙

摄 影:马万腾 魏子安 曹尚儒 王 钰

指导老师:魏屹琨 张 艳 吴立荣 马荣娇

小学,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刻,是一朵朵花蕾含苞待放的季节。兰州铁路第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即将告别美好的小学生活,步入初中生活。在即将离别之际,他们会有哪些话对母校说呢?

小记者 五年级五班 成杨菁

毕业生 六年级二班 李娟汝

小记者:小学就要毕业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说吗?

李娟汝:感谢铁一小对我的培养,希望母校变得更好。

小记者:六年的小学生活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娟汝:是我的那些可爱的同学,我们之间六年的友谊十分珍贵,让人难忘。

小记者:你对未来的中学生活有什么畅想吗?

李娟汝:希望能进入一个优秀的集体,这样我就会更快乐地学习。

小记者 五年级五班 成杨菁

毕业生 六年级八班 任婷洁

任婷洁:非常感谢母校带给我的回忆。难忘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高兴的样子,还有作业忘写,老师和我的深刻谈话,我和好朋友的吵架……呵呵,太多了,说不完哪。我希望未来的中学生活我能获取更多知识,也希望我的朋友越来越多。

小记者 五年级五班 成杨菁

毕业生 六年级三班 李佳瑞

李佳瑞: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让我从一个胆小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勇敢的小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友谊。在我学习退步的时候,同学们会主动帮我解决问题;
在我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给我讲笑话,让我开心起来。我希望自己在中学能有更大进步。

小记者 五年级五班 成杨菁

毕业生 六年级七班 马国隆

马国隆:感谢母校让我成长为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小学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虽然有争吵,有欢笑,但这些终究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我希望未来在中学我可以组建一个优秀的篮球队,也希望我能获取更多知识与友谊。相信一切都会更好的。

小记者 五年级五班 成杨菁

毕业生 六年级四班 张云哲

张云哲:希望二十年后能再回来,看看母校的树、篮球架、还有可爱的老师。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优秀的语文老师,是她培养了我写作的兴趣,让我越来越喜欢文学,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作家。未来的中学生活我希望能有团结的集体、友爱的同学与优秀的老师。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六班 康琪

康琪: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与学习,老师们付出了许多,很感谢老师。一想到就要升入初中了,我对母校就有种恋恋不舍之情。我特别希望初中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希望能结交一些好朋友。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四班 史潇然

史潇然:六年的小学生活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老师们对我们的栽培。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来得及感恩老师,就要进入新学校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教导。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一班 曹亦欣

曹亦欣: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说我们五年级的时候举办过义卖会,帮助了山区的孩子,我很开心。要毕业了我有很多话想对母校说,以后我有机会一定会为母校做些什么。对于初中生活,我想认识更多的好朋友,也要学更多的知识。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二班 陈琪

陈琪:最难忘的就是母校在去年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很漂亮,每当我走出校园时都会对它有些恋恋不舍。对于初中生活,我希望我可以进入有很好学习氛围的学校。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一班 徐静洁

徐静洁:我想对母校说的是我们都已经长大了,离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又迈进了一步,在未来的新学校里我会学到很多的知识,我要做到学以致用。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四班 陈一萌

陈一萌:亲爱的母校我就要离开您了,我希望在步入中学之际对您说一声谢谢,谢谢所有的老师对我的爱护,希望以后在中学里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我想上一个能够使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学,让我更好地学习,结交更多的朋友。

小记者 五年级八班 原千惠

毕业生 六年级五班 苟博文

小记者:这位哥哥你好,母校的什么是你最难忘的?

苟博文:我是一个转学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小记者:请问你对未来的初中有什么畅想?

苟博文:希望升入一个学风严谨的学校,能让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公平;
年级管理;
特色教育;
长效机制;
科学发展

这里所说的教育公平,是指一个年级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基础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年级教育管理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独特、均等的发展机会,努力促使全年级学生都能够较为充分地开发自身潜能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里所说的科学发展,是指一个年级在不断打造年级师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管理两大德育手段特别是从制度安排入手。不断构建有特色、讲实效的年级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竞争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实践活动的成长平台,促进全年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较为生动活泼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一条教育发展道路呢?

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本着“从教育公平出发,促学生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形成的“特别讲奉献,特别动情感;
特别有目标,特别肯落实;
特别会合作,特别能创新”的“六特别”年级教师精神鼓舞下,根据学生成长特点、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不仅逐渐打造了以“我(们)能行”为核心内容的年级学生文化,而且按照北京市教委“京教基[2006]9号”文件关于“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建立形成性评价制度,最重要依据是学生日常表现,最终评价结果作为中招重要参考”的指示精神,力争通过教育和管理两大工作途径,特别是从制度安排入手,创立了“三星两层六大人物,小组大组合作共赢”制(简称“三两六-组合赢”制)年级教育管理模式,搭建了具有鲜明素质教育特征的学思结合基础上的知行统一、体验成长的“我(们)能行”年级实践活动育人平台,逐步实现“三个月成型、一学期巩固、一学年提高”的优良班风和浓厚学风建设的初步目标,进而促使全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懂感恩、有理想、会学用、强体魄的道路上不断得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开展感恩教育,树立理想意识

初中学生大致要经历养成教育期、青春起始期和升学拼搏期,而青春起始期则是初中学生所独有的最重要时期。在此,主要介绍初二学年开展的“迈好青春第一步,争做优秀中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奏响青春主旋律”的青春立志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年级家长大会,由学校、年级向全体家长作“开展‘一生有四季,青春最关键,家校齐努力,助奏主旋律’教育活动”的宣传讲解,并向家长提出了亲笔写一封祝贺自己孩子十四岁生日家长信等具体建议和明确要求,发出了全员参加主题班会的正式邀请。

二是通过年级学生大会,由德育校长作《人生规划报告》、聘请专家作《青春健康教育讲座》,从心理上指导他们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并订立各自长短期目标。包括职业目标与学业目标、中高考目标与本学期目标,特别是小组目标与个人目标。

三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理想树常青》的专题教育活动,揭示了“青春之志,当存高远;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深刻道理,激发年级学生树立理想、实现理想的巨大热情。

四是通过邀请全体家长都来参加的主题班会,把该主题教育活动推向高潮。每个班级。大致通过“回顾昨天,感受父母的挚爱与期盼”、“调整今天,感恩的话语将永远扎根心底”、“把握明天,迈好青春第一步,we are ready”三大活动环节,对该青春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其中,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我们的青春不叛逆》《感恩话语与少年中国说》,以及《那一刻,我泪如泉涌》的家长感言,是整个主题教育活动的最大亮点。这样,对自己既不满意又管不住甚至受网游网聊等不良诱惑冲击的心灵,在主题班会后召开的“翅膀越硬,心越要飞”年级青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感恩·责任·理想·行动”成了主旋律:孩子们哭了,谁说他们不懂得感恩;
孩子们立下了誓言,他们要当中国的英雄少年。

二、开展潜能教育,培育信心意识

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科研结果都表明,人类目前只发挥了不到自身大脑功能的10%,至少还有90%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孩子们身上的潜能是巨大的,不充分挖掘人的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无灵魂的教育。按照现有招生方法组建起来的整个年级,派位生、特长生、共建生和同城待遇生样样都有,“我(们)能行”仍然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全年级每个学生时时事事都铭记在心并指导自己行动的最为首要的科学精神。为此,我们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师举办《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从人的本质与潜能开发谈起》的年级讲座,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并热烈讨论英模人物丁晓兵的先进事迹和北大优秀学子郝挺的成长报告,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和《六月男孩》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全年级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了解到了冰山理论所蕴涵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只要开发得当都能成为天才”的深刻道理,许多同学纷纷写下了自己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表达了要不遗余力地实现自己长思想、长知识、长身体奋斗目标的强烈愿望。如,十班千惠子同学在学习感悟中这样写道:“我觉得自己有着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我能行,而且一定能行,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由此,我的豪情壮志被点燃,我的美丽人生被开启。”鉴于此,我们将整理好的《优秀学习体会集锦》下发到各个班级进行宣传交流,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过程评价。提高竞争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竞争,一些学生并不敢于竞争,不少学生更不善于竞争。客观存在的对竞争概念“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误解,往往导致忌妒别人、不择手段、骄傲自大和自暴自弃等问题的出现。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呢?

(一>首要竞争内容

古人云:“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作为一个学生,首要竞争内容应该体现在热爱班级方面。无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总在提醒我们,教育学生今天做到在家爱家、在班爱班,明天他们才能做到在岗爱岗,为国奉献。爱班,爱什么?美国人肖恩在其所著美国中小学生人手一册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所以他直截了当地提出忠告:“首先,我们养成习惯;
然后,习惯成就我们。”的确,学习习惯高于考试分数,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为此,我们确定了“一日常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型发长、指甲长短、着装拉链、迟到早退、值日保洁、轻声慢步、安静用餐、爱护公物、冲洗厕所、课堂(含集会)听讲、作业质量、体操眼操、好人好事等。怎样从总体上进行热爱班级的思想教育呢?大家知道,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期,而任何一个学段入学三个月内,是班风学风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训练21天,形成初步习惯:再练90天,养成稳定习惯;
强化365天,变成优秀习惯。所以,我们制订了非常简单却十分重要的两句年级纪律:“着校装,不迟到,特殊事情早报告;
认真听,不乱说,思多记多举手多”,并告诫学生:看似平常的这两句话特别是后一句话,将会改变你的整个人生面貌:每一个同学都应该不断加深自己对这两句话的认识,不断形成、巩固和强化自己逐步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主要竞争措施

为了更好地宣传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始终促使全年级的班风和学风都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每个月都扎实有效地开展热爱班级、崇尚学习、合作共赢三大方面工作,涉及优秀类和进步类两个层次的“三星”评比积分工作,营造了全年级学生以勇夺“三星”为奋斗目标的良好氛围。为了进一步发挥同伴竞争激励引领的巨大作用,到每一学期结束时。我们都在以往开展平时“三星”评比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认真评选了“我(们)能行”杯最能影响年级发展的学期人物,即三星各两层共六大人物——“热爱班级优秀(进步)生、崇尚学习优秀(进步)生、合作共赢优秀(进步)组”,分设特、一、二、三等奖,并隆重召开年级学期表彰会:到每一学年结束时,我们又隆重推出了“我(们)能行”杯最能影响年级发展的学年人物——年级十大爱星奖、年级十大学星奖和年级十大组星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每次学期学年总结表彰会后,我们都将学期年级三星特等奖与学年年级十大三星奖获得者的照片和座右铭,按照一人一版的要求,统一制作成宣传展示牌,并固定在年级楼道内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还认真做好了学期学年表彰会获奖代表发言和会后最佳座右铭评选等学习交流活动。这些措施较好地促进了全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较为生动活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请看下列“三星”评价发展运行图:

四、实施共赢工程,增强合作能力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们的社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烈呼吁新一代人要“学会合作”,而与人合作能力恰恰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国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惟我独尊、奉献吃亏、不想合作、不会合作的种种倾向,既影响了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阻碍了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建立梯次帮扶机制,开展班级小组合作

以“团结、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共赢工程,主要依据结构调整引起功能变化的教育哲学理论、同伴影响明显增强和竞争合作更能有效发挥学生内驱力作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而逐渐开展起来的。在年级主导下,以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学为抓手,旨在通过以分组公正性、成绩科学性、积分捆绑性、评价层次性、存在稳定性、自主活动性和合作共赢性为主要特点的小组合作形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自身潜能,从而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是思想工作。古代“人能群”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精辟论断、现代“学习金字塔图”的经典论证,以及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惊人奇迹,都无不证明:一个只是接受家教而不到校学习的孩子、一个只是到校学习而不积极参与合作的学生,其能够实现的发展程度都将受到严重制约。相反,积极合作则会取得巨大成功。

二是组织工作。在班主任主导下,主要按照学习成绩确定分组层次,由高、中、中、低四个人组成多个学习小组,并按照性别、性格、身高等因素进行微调;
要尽量稳定四人小组,允许适时适当调组;
组长实行动态竞争上岗责任制,组织工作要得力有效;
小组目标要明确;
各组座右铭(感恩类、感受类、砺志类)由本组讨论确定并撰写制作展板;
组规讨论制订并确保有效实施,谁出问题全组负责。

三是落实工作。小组共同面对的学习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分配给各组的任务型问题、各组努力争取到的抢答型问题和兄弟小组提出来的求助型问题。要指导学,通过多讲多说、多读多背、多动笔等基本形式落实日常学习内容。

四是评价工作。实行期中期末大考必奖制,由班主任根据学习小组四名成员的总平均分,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并给予年级积分考核评定。

五是表彰工作。在平时评比基础上,隆重推出学期合作共赢奖,即合作共赢优秀组及其标兵、合作共赢进步组及其标兵。在学期评比基础上,最终隆重推出学年合作共赢奖,即年级十大组星奖。

从2006年至今,在我们所带的三届学生中,除了第一届学生分四批相继完成了整个年级所属全部班级的共赢工程启动大会外,近两届的整个年级都一次性地完成了所属全部班级的共赢工程启动工作。几年来,众多合作共赢优秀组、进步组的不断涌现和成绩的大面积提升,都充分证明了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这让我们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只要学生受尊重、能自主、有合作机会,他们就会相互影响。甚至创造不平凡的学习奇迹。

(二)发挥学习特星作用,举办年级学习论坛

2007年3月,在年级学期表彰会上,年级学生会正式宣读了关于举办年级学习论坛的倡议书。这标志着经过多方数次论证的年级学习论坛正式启动。这种思想论坛、数学论坛和物理论坛,每周各一次,每次30分钟、约3道题。举办初衷:强强联合,互相促进;
名额分配:每班3-5人。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报名优选制、学期更换任期制、班级轮换讲题制、自主选讲把关制、全员当场评价制、学期分层表彰制的组织评价方式,使得年级论坛形成了年级数学与物理两个大组内部强强联合、辐射带动的合作共赢机制,出现了以畅所欲言、思维碰撞、求实求透、相互启迪为主要特征的动人学习场面,让参与论坛的师生经常沉浸在这一良好教学形式所带来的惊喜发现中。后来,高一年级主任刘梅欣喜地告诉我们:“孩子们把年级论坛带到了高中。”六年来,这一年级大组学习论坛越来越富有生机、活力和实效。

小学一年级学生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管理 探究 对策

在小学,我们习惯把小学一、二年级称之为低年级,三、四年级称为中年级,五、六年级则称为高年级。学校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同一个教师,把他(她)放在低年级做班主任,他(她)会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而让他(她)做高年级的班主任,他(她)却管不了学生;
同一批的学生,同一个教师做班主任,在中年级段温驯乖巧,而一到五年级下半学期却变得桀骜不驯,让班主任感到棘手。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学生发生了变化而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没有跟着变化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那高年级学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是六、七岁的,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八、九岁的,五、六年级的学生是十至十二岁的。过去,12岁到18岁,被叫做青春发育期,认为是青少年发育的狂飙时期。今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优越,青少年的发育期有点提前。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五年级学生一个暑假过后,会长高了许多。男同学的嗓音粗了,女同学第二性征日益明显。

伴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1.高年级学生度过了从低年级进行各种活动时依赖班主任到独立活动的过渡的成长期,“自我”观念开始成形,他们(她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让老师、家长过多的干涉,即有了“小大人心理”。2.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单一的正向思维,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3.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即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心底深处潜在着一份尊重教师,愿意接受教师教育的自然倾向的情感。但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情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眼中,老师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是心里的“神”。我们经常听到小学生对家长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言下之意,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是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广博的知识,模范的行为,崇高的品质,敬业的精神,则成为学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评价教师。4.竞争心日益增强。5.情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外露、浅显、不自觉,学会了包装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感情。

二、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

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班级事务和学生“商量、再商量。”学期初,和学生商量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
制度实施中,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
学期结束,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出奇地好。记得几年前,我曾经接过一个五年级班,这班学生纪律散漫,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不“感冒”。每天打扫清洁区和教室卫生就让我头痛,根据班干部的安排分组轮流值日,每次清洁不是有同学不到位就是有同学出工不出力,因此学校文明班检查,我班经常在“清洁”一项给扣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马上召开班会,摆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解决办法。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改变班干部指定分组的办法自由组合小组,选出组长进行逐日轮值,值日时如果完成得不好,被学校扣分,则第二天补值日直到不被扣分为止。组合时如果有同学没有小组要,则自己一个人负责一天的值日。决议通过,马上进行自由组合,果然有个别以前值日表现差的学生没有小组愿意接纳。如果真的让这些同学自己一个人负责值日,清洁卫生一定也搞不好。

(二)做思想工作要让事实说话

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和他们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艺术,讲道理摆事实。训斥和劈头盖脸的批评最容易导致他们对着干。语言重复,唠唠叨叨;
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也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学生小冯个子高大,仗着力气大欺负小同学,常要一些小同学拿钱给他买零吃。老师们教育他,他不以为然,认为要的是几角钱几元没有什么大不了。为了让他认清其行为的危害性,我专门在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搜集了犯了他类似行为结果被法律惩处的案例的报道,和他一起阅读。大量的事实让他震惊,让他认识到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纠正了错误行为。

(三)教师要少说漂亮话,多以身作则

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的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但会听老师怎样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是怎样做的,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夏天学生到操场除杂草,如果班主任只躲在树荫下指手画脚的话,哪怕你说的话再动听,劳动纪律再严明,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决不会高到哪儿去。相反,如果班主任都能顶烈日挥锄铲草的话,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会少。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

教育学生要诚信,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诚信。教师在学生中不可说大话,说漂亮话,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不可随便许诺。而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以诚育诚。

(四)广开沟通渠道,促进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