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内容提纲【五篇】

时间:2023-06-13 15:30: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内容提纲范文第1篇谈话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例,指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以及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意见建议。谈话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内容提纲【五篇】,供大家参考。

内容提纲【五篇】

内容提纲范文第1篇

谈话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例,指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以及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意见建议。谈话重点围绕以下内容: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是否存在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应付了事,学用脱节的问题;

(2)是否存在工作安排重部署、轻检查,不督促落实,雷声大、雨点小,搞文山会海,以及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

(3)是否存在工作推进务虚名、避难题、轻实效的问题;

(4)是否存在调查研究摆样子、走过场,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5)是否存在好大喜功,推过揽功,弄虚情、造假绩的问题;

(6)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否存在为了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评定、先进评比写论文、编成果,甚至不惜抄袭、造假等问题。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是否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作风飘浮,和群众感情淡漠,躲信访,怕麻烦,高高在上、沉不下去的问题;

(2)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公仆意识淡薄,对师生员工的困难问题漠不关心,甚至简单粗暴的问题。

(3)是否存在民主意识不强,搞一言堂、家长制,随意决策或盲目决策的问题;

(4)是否存在开拓劲头、创新意识不强,对待上级部署决定断章取义,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问题;

(5)是否存在选人用人、职称评聘、选派出国、教师培训、奖贷学金发放及其他"三重一大"方面,不讲组织原则,任人唯亲,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的问题。

三、享乐主义方面

(1)是否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过一天享受一天,不愿吃苦受累的问题;

(2)是否存在安于现状思想,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目标方向缺失的问题;

(3)是否存在玩物丧志倾向,借工作之机休闲娱乐,公款消费的问题;

(4)在幼儿园各项软硬件建设方面,是否存在讲排场比阔气,追求物质享受、造成浪费的问题。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在后勤服务、公务接待、物资采购等方面,是否存在铺张浪费严重,不惜公款装修豪华的办公和接待场所,挥霍无度的问题;

(2)是否存在借各种庆典和会议活动之机大吃大喝,滥发钱物的问题;

(3)是否存在违反上级有关规定,热衷享受,追求高档消费,超标准配车、住房、收受会员卡和商务消费卡的问题;

(4)是否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人情招生的问题;
是否存在道德观念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腐化堕落的问题。

内容提纲范文第2篇

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1.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新

大纲不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都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力求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育人功能。

(1)知识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并注意了同义务教育大纲的衔接。新大纲必修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
二是关于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
三是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是对初中生物课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是作为未来社会各类人才都必须的基础知识,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

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细胞的癌变”;
选修部分的“免疫知识”、“生物固氮”、“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选修和必修部分都涉及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带有很浓的时代气息。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还十分重视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癌变”、“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应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
选修部分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地球、生物圈与人”等。这些内容与生产、日常生活和自然实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获得有利于增强体质、加强自我保健的知识。

(2)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明确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方面的能力,提出有“较强”的能力要求。比原大纲只提出“自学”、“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初步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将科学素质培养目的具体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
要求“初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知识教育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主要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

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实习的数量和类型。原大纲高中必修部分只有5个实验、实习,新大纲增加到了24个。原大纲中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等定性和定量实验。此外,还安排了“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等模拟实验,特别是增加了“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项目。

实验数量的增加,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类型的丰富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质。

(3)更加明确了思想教育要求。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只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两方面。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要求;
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要求。大纲还把“提高身体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这些要求一方面结合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大纲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要求。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及生物进化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等的方法和途径。

2.充分体现了“指导”的职能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评估教学的依据和考试的依据。新大纲不仅明确了教学的知识点,而且提出了3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并且在附录中对3个层次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说明。同样,大纲在学生实验、实习方面也提出了“初步学会”、“学会”2个层次的要求,对这2个层次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大纲的4个依据作用。尤其是可以克服教师在教学、教学评估及考试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教学质量。

大纲首次对“考试、考查、教学评估”以及“教学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必修课的考试,第一学期由学校进行;
第二学期属会考性质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选修课的考试由各校安排,一般每学期一次。大纲对生物实验考查也提出了要求。大纲还对教学评估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估的目的,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估及实验教学评估的主要项目。课堂教学评估包括: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结构;
方法、手段;
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评估项目包括:目的要求;
教材用具;
实验操作;
实验效果;
实验开设率等。大纲在“教学设备”中提出,要“配备各项有关实验设备,使之达到国家教委制订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规定的要求”,要保证按质按量完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探究、实习、演示等教学活动。

此外,大纲还对生物教师、实验员及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和科学地管理、使用现有设备上提出了要求。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其“指导”职能,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到位,保证实验、实习的质量,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3.体现了统一性和灵活性

大纲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有其统一的要求。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教学必须达到的,大纲规定的课时安排必须执行,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范围及深度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这是大纲的统一性。与原大纲相比,新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特别是对各知识点和学生实验、实习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统一要求,减少了教师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从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来看,在保证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新大纲的灵活性体现在:一是对知识点的叙述较为概括,如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原大纲中列出了“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新大纲只列“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再列出特征的具体内容。又如,染色体变异,原大纲中列出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细目,新大纲只列出“染色体变异”,对具体的内容不作过细、过死的规定。新大纲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有些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验、实习项目是作为选讲、选做列出的。如“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的碳代谢类型简介”、“生物固氮过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都是选讲内容;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ATP的生理作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脖、“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实验、实习项目都列作选做。

此外,大纲还安排了10课时的地方教材和机动时间。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因地制宜,联系本地区的生物种类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同时,要认真完成生物课乡土教材的教学任务。”乡土教材的教学要求,为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贯彻新大纲精神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大纲的颁布,为开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要贯彻新大纲的精神,实施大纲的教学要求,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认真学习新大纲,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

如前所述,新大纲与原大纲无论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知识内容选择及教学要求、思想品德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只有深刻领会这些精神,才能使大纲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落到实处。

2.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新大纲增加了不少原大纲中所没有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教师若不加强学习,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就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3.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新大纲从素质教育和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接班人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真正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使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化,从重智育向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转化,从重知识、理论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力并重转化。

4.积极创造条件,开好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新大纲增加了许多实验和实习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但是开设实验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在原有5个实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到24个,学校的实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尽早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配备实验设备;
教师应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创造条件,开齐上好实验,否则就难以落实大纲的教学要求。

内容提纲范文第3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哲学著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对或是有重大的影响。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逐步深入,我们对《提纲》也有了更深一步认识。本文基于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针对国内对《提纲》产生的背景、时间以及《提纲》的主要内容而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对照分析。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握《提纲》的内容和研究价值,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纲》这部经典著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新世纪;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研究综述

被恩格斯称作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乃至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问世一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国内对《提纲》专著相对较少,其研究大多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一部分,并未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资本论》等内容单独成册做专门论述研究,而是大多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断挖掘其内涵。目前,国内存在着两个版本,分别是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版本。国内的书籍往往包含两个版本的内容,只是排列前后顺序的不同而已,但这并未影响对《提纲》研究。国内相关学术文章则是集中在《提纲》的写作时间、具体内容、理论地位和时代意义等方面的做了深入研究。

《提纲》是写在马克思遗留下来的一本《1844――1847年笔记》里。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单行本中第一次发表出来需要指出的是《提纲》这个标题是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根据恩格斯为其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写的《序言》加的。发表时的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而在马克思的原始稿中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恩格斯在1888年发表它的时候对其内容曾作了修改。

通过对两个版本内同的比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第九、十一条完全相同,其他区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但普遍来看,恩格斯所作修改并不影响对马克思原稿的认识理解。比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解读》认为,恩格斯的修改稿和马克思的原始稿在思想上的基本点是一致的,虽然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只是个性层面、细小层面的差异。再有,李锐的《试论恩格斯对关于给而巴哈的提纲的修改》文章也认为,尽管修改后的稿本在一些细节方面显示出了马恩之间的细小差异,但就其总体思想和基本精神来讲,两个稿本是完全一致、毫无出入的。马克思在《提纲》中,建立了自己哲学思想的基础--实践唯物主义。李晓菊认为其中包括:把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革命的实践的观点;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主义的总和;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突出强调了哲学的实践特征。韦礼则以不同视角解读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的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实践是人的本质;
实践是历史的本质。

在恩格斯发表的时候同时指出他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春天,地点是布鲁塞尔。由于恩格斯和马克思的特殊关系,后来论者对恩格斯的说法几乎没有疑义,大多数人并由此认为,《提纲》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准备性文献或者理论大纲,提纲中的11条内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趣、特征和体系框架。一致认为这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成熟的标志,《提纲》连通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形成的标志,为后者做准备。但对于《提纲》的写作时间和写作动机以及与《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在聂锦芳所著的《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一书中认为,《提纲》不可能写于1845年5月中旬以前,而很可能是在1845年7月初写成的。而在姚顺良在一文中基于《提纲》和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联系,提出了该文本写于1845年4月到11月之间的推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在提纲和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上,聂锦芳认为,提纲与神圣家族在思想上同样有密切联系,提纲的思想只能视为马克思进一步新论证新世界观的前提,不能视之为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直接契机,也不能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的写作大纲。但姚顺良认为,虽然提纲前面的“四行文字“延续了神圣家族中关于革命、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等论题,但其理论目的、哲学观点和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与德意志意识形态都表现了马克思清理自己以前的世界观形成自己的新世界观而写下的。

关于实践观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张万兵在《实践的唯物主义――读兼论科学发展观》指出: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立足点”,;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认识世界的根基;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社会功能的旨归。

对于提纲中的具体内容,研究文献都呈现出很高程度上的一致解读,故不再过多叙述。

时至今日,《提纲》中的内容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马永栋认为,《提纲》中的相关内容对于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段志平.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中国商界.2008年第9期

[2]杨方.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建.法制与经济. 2006年4期

[3]苏志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及其理论创新解读.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3期

[4]赵杨坤.从实践角度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文本.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第4 期

[5]单提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缘由及时间的探析.福建论坛.2006年第7期

[6]安启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7]袁方.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若干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6年第2期

内容提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式教学;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专题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吃透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对象、课程学时、教学过程等各种教学要素,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是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关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专题式教学就是《纲要》课教师在以中央精神为准绳,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原则,以教材为根本、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转换教学理念,整合教材体系,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纲要》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面临着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与授课课时不成比例。按照要求,《纲要》课为 2 学分,授课时数为 36 课时。而《纲要》教材内容涉及从鸦片战争到至今为止 170 余年的历史。历史跨度如此之大,涉及内容如此之多。教师在教学之中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必然面临着授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在相对不足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课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纲要》课教材虽然在编写体例上和中学历史课存在着不同,采用了专题式和时间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教材内容。尽管编写体例虽有不同,里面涉及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历史结论跟中学历史课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纲要》教材内容难以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3.教学内容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具有一定的重合性。《纲要》课和高校另外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在教材内容上也存在着较大重合。如《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概论》课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内容重合;
《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概论》课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基本重合;
《纲要》课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的内容基本上是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缩减版。如此多的内容重复,必然造成重复性的教学。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纲要》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教师是掌握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重视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说教,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这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相去甚远,不适应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纲要》课枯燥的理论说教存在逆反心理,影响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实效性较弱。目前,《纲要》课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对实践环节的关注较少,不注重把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也不注重把抽象概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忽视了对学生理解、掌握及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脱离实际地学习理论,无法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实践的脱节,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制约了他们思想和能力的提高,难以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狭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纲要》课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轻视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做深入理解,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违背了认识和教育的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向背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了克服上述《纲要》教学的缺陷,《纲要》课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握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专题式教学。

二、《纲要》专题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教学内容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的话,教学内容改革就容易陷入误区概括起来。《纲要》课教学内容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

(一)坚持政治性原则

《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一般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多的是侧重于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纲要》课的教学必须完全遵循中央的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纲要》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专题式教学不能背离政治性、政策性原则。如果偏离了这一原则,教学内容充斥着光怪陆离的历史情节哗众取宠的历史事件,这虽然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貌似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这样的教学内容却丧失了课程的核心价值,因此不可能是成功的。

(二)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原则

《纲要》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教材体系和内容是统一且固定的,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专题式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根本。《纲要》教材具有涉及面广泛、知识点繁多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结构做适当调整,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专题式教学不论如何设计都不能脱离教材体系。这样,才会有生动活波的课堂教学和入耳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有效实现《纲要》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纲要》专题式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环节。《纲要》教师要挑选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侧重点,促使学生密切关注现实,参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一原则体现了《纲要》课程的开放性。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增强《纲要》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是《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设置的专题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遵循教材体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关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深化教学内容。由此,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的路径

(一)转换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公共课,而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课程。在“纲要”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课程性质,转化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专题式教学的灵魂和方向。转化教学理念,就是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思维训练,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转换教学理念,是构建《纲要》专题式教学体系的前提。

(二)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对《纲要》课专题式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博相济、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专题式教学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高超的讲课方法和艺术,能够转化教学语言,把握时代脉搏,拓展教材内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通过各种努力,加强理论素养,完善专业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的缺陷,缺乏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和情感交融,没有充分运行各种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只灌输给学生知识,内容空洞无趣,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进。在《纲要》专题式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可以综合运用讲述、演讲、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读书指导等教学方式,实施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强调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真正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思想交流、共同表演的舞台。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高尚人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避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枯燥、实效性不强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沙健孙.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07(3).

内容提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设专业 互动式 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2

0引言

新设专业是时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通过观察2015年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76种专业,发现相当一部分专业发展具有如强调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倡师资力量的国际化、鼓励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等明显的时代特色。新设专业中有不少部分在纳入目录前有过一段试办时期,但是由于建立的时间比较短,新设专业没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可以参考。本应该体现时展的现代化、时代性与新颖性的新设专业,但由于本身创办经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影响,有些新设专业明显受到传统专业的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方面与传统专业相差无几。而有的专业则深受时展的影响,极力反映新时代的特征而盲目开设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专业发展不规范。

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的组织者,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具体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目的、任务、深度、体系和结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法上的具体要求。对新设专业来说,要克服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在教学大纲的编制及创新上显得尤为重要。

1美国互动式教学大纲

美国高校的教学大纲英文名是syllabus,通过教学大纲这种媒介,使得计划要学习的内容的组织和结构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育制度的权威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流传递。美国互动式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真正实现了互动式教学。究其原因在于美国的互动式教学大纲有以下几种特点呈现:

(1)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契约。美国的互动式教学大纲的直接受众是学生,教学大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由教师和学生约定。教学大纲的一方主体――教师的基本信息需要详细明确,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考查方法、评分标准、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该课程的参考资料或者建议阅读书目目录等。教学大纲的另一方主体――学生应知晓的内容有某日的教学内容,上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各类作业的截止日期,考评的类型,以及出现某种违纪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样一种契约形式的教学大纲,要求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对双方主体都具有约束性。

(2)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教师则以引路者的身份从旁辅助,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是互动式教学在制定之初的根本目的。如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注重教学过程,对各教学单元进行详尽规划,既要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也要细划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定思路,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自主查询所需资料,并在课堂进行讨论。以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质量。

(3)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学生的生活一半在学校,一半在家里,学习不仅是课堂上书本内容的学习任务,更应该是课下的习惯。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在课下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培养一定特长,以此既能实现全面发展也同时拓展知识面、拓宽眼界,从而促进课堂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课下生活,从而有效开展学习任务,共同进行科研活动。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就所学内容推荐研究方向,从而使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主进行课程研究,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沟通,完成互动式教学的目的。

2新设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现状分析

(1)教学大纲的编制易受传统专业教学大纲的影响。新设专业作为时展的产物,应该在课程设置的各方面体现时展的现代化、时代性与新颖性的特点,但是处于探索期的新设专业大多数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参考。尤其对一些没有现成教材的课程,在编制教学大纲时一是需要自编教材,二是需要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参考大量相近课程教学大纲,所以新设课程教学大纲在编制时更容易受到传统专业教学大纲的影响,难以体现新设专业的特点。

(2)教学大纲的编制缺乏整体性。课程大纲是书本的“略写”,能够让阅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出单元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忽视,大纲的编写往往由任课教师进行,导致在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时,忽略了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在相近的课程中出现章节混乱、章节穿插、章节遗漏以及章节重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