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要求我们统筹好做人与做官,核心是“严”和“实”。我认为,诚实是一切道德的逻辑起点,没有诚实,便没有一切美德。不诚实,是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如何做人【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如何做人范文第1篇
做文要实,做人与做官何尝不是如此?!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要求我们统筹好做人与做官,核心是“严”和“实”。
我认为,诚实是一切道德的逻辑起点,没有诚实,便没有一切美德。不诚实,是万恶之源。为什么不能说实话呢?因为背后有坏心和恶行呗。所以人们追求的“真善美”与厌恶的“假恶丑”,真假一对范畴排在第一,然后才有“善恶美丑”。
做人与做官,修身做人是关键。一个好人,不一定是个好干部;可一个好干部,首先一定是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就是,是否诚实,包括对组织和对同志。很难想象,一个满嘴瞎话的人,会是一个好人,更不可能是个好干部。一个见风使舵、指鹿为马的人,所谓的本事越大,危害就越大。
在《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提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典出汉・荀悦《申鉴・俗嫌》,原文:“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释义: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形式主义、是为官大忌,却总能让不少人尝到甜头,以短时间内的“政绩”骗得赏识,一拍脑袋就做一个形象工程,赚取一时的浮华名声。上任以来,推出八项规定并“反”,亲自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针对“虚言”、“浮术”、“华名”和“伪事”开刀,他心目中的好干部“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
如何做人范文第2篇
如果你相信,那我奉劝你千万不要相信法则之类的东西,许多人根本不去管什么法则秘诀,照样活得好好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我劝你看看这本书:《留住权力》,也许,我说是也许会给你一些帮助。因为尽管这本书中提到的30条法则有些枯燥,也可以刻薄点说成是故弄玄虚,但是,书中举出的例子确实值得一读。本书的作者是位美国人,他写过3本书,另外两本是《使你免受商业诉讼》和《韧化你的生活》。前一本书大概已经暴露了他的身份――一个还算成功的律师。由于美国的律师行业极端发达,他也不断为一些商界和政界的卓越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所以,在拿到客户银子的同时,手里也抓住了一大把案例。挺合算的,又能换到银子。
权力这东西,有点像鸦片,没有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有了,一旦享受到掌权的,再突然失去它,对许多人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但是,那个印把子又不是人身上的器官,不是某人的专属,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它。怪不得别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国人的千古名言。什么是高处?掌权之处起码是其一。美国人写出这么一本书,估计美国的企业里围绕权力的明争暗斗也少不了。
这么说也许不准确,但是,一个企业,根据经理人的能力和业绩经常做些调整是必然的,这样,就会有些人上去了,有些人下去了。下去的人失去了自己的权力,也可以称作打了败仗。
如何牢固地掌握住自己的权力,并且扩充自己的权力呢?这本书把四十多位成功经理人的经验总结成三个部分,一是讲如何选择和对待自己的职业,这是外在的东西;
二是讲如何调整自己的个性,这是内心的东西;
三是如何管理他人,这是与被管理者交流的技巧。三个部分被作者归纳为30条法则。当然,这些法则大多数是经理人们在实战中经常有意无意地运用的,只是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已。
当然,也有些逆向思维的东西,是值得思考的。例如第一条法则:不要详细规划你的事业。听起来有些不对劲,难道我们不是常常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勉励别人的吗?书中引用了波音公司行政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迈克・西尔斯的两段话:“生活是零零碎碎的,你从事一项你喜欢的工作,享受它并为之努力工作。我们大多数人在早期并不制定不切实际的事业目标。相反,我们拿出我们所拥有的本领,并很好表现。”“集中于你手头的工作,并作好它,同时睁开眼睛寻找下一个机遇,这是最好的。”
什么意思呢?作者告诉读者,假如你总是向前看,你就有可能不知道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这是其一;
如果你总是在谈论你的计划或想成就什么事业,你的自豪和自负就会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这是其二;
如果你的目光总是盯着比你现在的位置高一两个梯级的地方,你将会对自己的进步感到失望,这种失望经常导致人们职业行为的自我毁坏,而且,你会忽略焦点以外可能成功的领域。这是其三;
最后,科学或人类的本性都不赞成详细的事业规划,因为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周围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的任何过分的死板都会产生反作用,你用的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
如何做人范文第3篇
箴言一:树立风险意识
证券市场受各种特定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往往波动剧烈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在投资入市前即应当判定证券市场面临的各种风险,了解由市场外部各种因素造成的系统性与证券本身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者时刻需要明察。
同时,清醒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应因获利心切或为某一特定目的急于在股市赚钱,去做超越自己投资能力以外的事。
箴言二:做好入市的准备工作
练好投资分析基本功。由于证券投资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行为,一个投资者想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利,投资分析是基本功课之一。同时,证券投资又是各种经济关系融汇的场所,因而投资分析时需要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这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经济、财务、投资与市场技术分析的专业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市场具体运行状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技能与经验。任何成功都需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证券投资更不例外,那些幻想只靠运气及随机博弈就能获取好收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最终也不会成功的。
箴言三:投资分析是成功的保证
在证券市场投资取得收益,取决于能否挖掘于出未来能够上涨的潜力品种,故入市前做好投资分析工作是决胜的关键。做好投资分析工作,就要掌证券市场宏观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基本面、国际经济与政治以及二级市场运行方面的技术分析方法。
证券市场依托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而存在,这种客观的外在环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类型、经济成熟程度、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制度与投资者习惯等等,对证券市场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故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就应当对股市所依托的宏观经济政治环境有一定了解。比如国家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何种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国家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各行业的产业周期与国家的行业政策等等。
公司素质分析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与财务报表阅读方面的知识,比如,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要能够对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情况有一个大致正确的判断;
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应能了解企业资产的质量状况、结构是否合理、运转效率如何、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有保障、所有者权益是否有增值,以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能够保持,如销售收入与利润是否增加、增长是否同步、是否持续,等等。在用来作为公司分析依据信息的取得上,应当注意选取那些来自正规渠道的信息,比如上市公司必须公布的法定信息——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
市场分析是以股市自身运行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对市场运行轨迹所作的研究,以及对未来运行方向作出的推断与预测。此类分析的方法很多,也有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流派,如K线理论与股市形态分析、技术指标分析、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目前最为常用的是K线理论,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各种分析方法。该类资料比较好找,要学习研判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比如各种经典的K线组合形态,就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投资者在对市场运行加以分析时,要能够了然于胸,善于运用。
箴言四:设计正确的投资组合
正确的投资组合是分散风险、取得良好收益的保障。投资组合制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自己的财力、精力、时间,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偏好及承受能力等等。一般而言,证券投资收益的大小与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如果投资者不希望冒太大的风险,只希望追求稳健的收益,应尽量多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长线趋势向上、运行稳健但短线飙升机会可能不多的品种;
若投资者对市场风险有一定承受力,资金压力不大,且又有充裕时间泡在市场,则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追逐市场热点。总之,设计投资组合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因人、因地、因时而定。
箴言五:冷静对待市场传闻与非正式消息
股市是各种消息交汇的地方,来自政策层面、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方面的正式消息,会通过各种信息管道影响市场,自然,也会有非正式消息及传闻相伴而来。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与进行投资抉择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投资决策时应主要根据正式公开信息为基础,对传闻及非正式消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与自己通过正常渠道获取信息的分析结果相印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那些诱惑人心的消息尤其应谨慎分辨,不可轻率跟风。同时,对消息的衡量与影响还需要综合当前的市场状况进行理性研判,因为在多头阶段或空头阶段,市场对信息的敏感反应是不一样的,多头市场通常会对利多敏感而对利空麻木,空头市场通常对利空敏感而对利多麻木。
箴言六:专业人士的意见应择善而取
市场专业人士因直接从事证券相关工作,其经历与专业经验比一般非专业人士丰富,其对市场的判断当然值得投资者重视,但理性的投资者绝不会盲从他人意见与建议。诚然,专业人士长期浸泡在市场之中,有从业经验,对交易程序比较熟悉,信息渠道畅通,在信息获取方面也比一般投资者有优势。但是,市场人士自身专业素质并不一样,一些专业素养不高的从业人员并不比一般的投资者对市场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更正确的判断;
而且,整个证券市场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有着各自不同的基本面与运行轨迹,专业人士不可能熟悉每一个交易品种的所有情况。当专业人士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事项发表意见时,参考意义就不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市场运行还很不规范,尤其是证券资讯行业,一些资讯人员与资讯媒体发表言论、提供信息时并不能本着稳健审慎原则,一些意见的发表甚至个股的“推介”,往往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更何况还有个别从业者与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勾结,以影响舆论的方式操纵市场以获取利益的现象存在。
箴言七:选择合法的交易商
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是以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为连结枢纽、以各地证券经营机构为载体的电子交易系统,投资者交易时要通过各地券商进行。交易商在市场与各投资主体之间起着桥梁沟通的作用,其地位相当关键,故投资人在入市时一定要慎重选择证券机构,首先应在合法的证券经营公司开户交易,同时,应当详细了解证券机构的实力、资信、内部管理健全程度及原有投资者评价,以确保自己的资金、交易安全能够有切实保障。
箴言八:聘请有资信高水平的投资顾问
没有经验或缺乏相应的时间,或自己信心不足的投资者,希望能够聘请投资顾问(投资公司或个人)来辅导自己操作,聘请投资顾问时要对其进行审慎考察,应该以合法、有效、诚信、高水平为其主要的评判标准。
箴言九:务使自己的交易行为合乎规范
首先在开户、买卖交易、办理电话委托、网上交易、指定交易、转托管等项业务时应当合乎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应签订书面合同并要妥善保管,以备可能出现纠纷时作为解决的法律凭据;
委托交易时应书面列明被授权人的权责范围、义务、纠纷处理等条款;
还应当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证券交易相关资料,如股东账户、资金账户、交易密码、取款密码、身份证等等,对交易密码、取款密码不可轻易示人,以防泄密、丢失、被盗等问题发生,确保自己的证券及资金安全。
如何做人范文第4篇
在“2012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上,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做了“实业为本・工业强省――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的主题报告。在这次报告中夏省长指出,“把机器换人、腾笼换鸟作为重要的抓手,努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浙商创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夏省长还指出,“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这“两换”既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劳动力结构,又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这讲话说明了政府对这机器换人这一议题的重视。在讲话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我们也确实地看到了企业在机器换人这一点上的努力。例如,2012年,位于嘉兴市的晋亿实业从德国引进弹跳自动化生产线,为公司减少了2/3的用工人数,同时机械手的定位误差只有0.1厘米,精确度较人工有了大幅提高,产品不良率降低了30%以上。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普遍利用先进设备减少了员工人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一、机器换人的阶段性效果
从浙江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机器换人的阶段性效果正在展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
人力资源结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外来人口的减少,人口增量、增速下降。近两年随着机器换人、转型升级大步推进,企业低端人员减少较多,省外劳动力明显回流,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量、增速下降,从2005~2010年的年均增长1.76%下降到2011年、2012年的0.30%、0.26%。
2. 工业吸纳就业人员减少。2005-2010年,浙江省工业就业人员从1160.3万人增加到1493.6万人,年均增加66.7万人,而2010~2012年从1493.6万人增加到1523.8万人,年均增加15.1万人,其中2012年仅增加1.6万人。
3. 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2012年浙江省城镇(含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大专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6.26%和11.17%,比2009年提高1.67、2.32个百分点;
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占比分别为10.01%、12.43%和35.14%,分别比2009年提高1.53、1.46和11.67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二)部分企业用工紧张情况缓解
根据浙江省就业局企业用工情况监测,企业缺工率从2011年6月的4%降到2013年6月的2.18%。主要原因是机器换人使一部分企业改变了其原先依赖于低价劳动力的状况。
(三)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提升加速
2000~2010年,浙江省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4.02万元增加到8.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58%。2010~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从8.78万元增加到1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73%,比2000~2010年高0.15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29%,比2000~2010年人均增加值提高0.7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加速提升态势初现,企业竞争力增强。但是,机器换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2000~2010年,浙江省工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6.25%,但2010~2012年年均增长降到1.01%,其中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仅增长0.10%,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大。二是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压力增加。根据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当前失业人员中,因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人数占一半以上,比2005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以上,因劳动者求职与需要提供的岗位存在时间差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占近四成。随着机器换人的进一步推进,短期失业压力会继续增加。三是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对外省低质量劳动力需求减少,外省劳动力回流增加,但是对高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的需求加大,产生了就业缺口。
二、做好机器换人的建议
如何在做好机器换人的同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使机器换人的过程更和谐,使产业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过程能兼顾就业,本文现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机器换人”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1.“机器换人”是工业企业实现持续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目前产能过剩、外需受阻、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2.“机器换人”是工业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廉价低成本的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返,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用人贵已成趋势。作为以劳动密集型占主导的工业企业,“用人紧张”、“人本高涨”的趋势将日渐凸显并愈演愈烈。总体而言,浙江省工业今后用“机器红利”、“头脑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用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工业企业加速进入“机器换人”时代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机器换人”时不我待、刻不容缓。面对“成本倒逼”、“人本倒逼”、“质量倒逼”、“环境倒逼”、“市场倒逼”、“效益倒逼”等,如今的工业企业被“逼”得透不过气来。但是,要想使企业不被“逼倒”,“机器换人”是一条正确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是提高效率的妙招、应对缺工的良方,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二)对如何实施“机器换人”要有思路、有计划、有行动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机器换人”更是如此。只有分析形势、认清形势、认识到位,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机器换人”。关于如何进行“机器换人”,虽然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行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仍然值得借鉴。一是要紧密结合产品的特点,拟订“机器换人”的方向和计划;
二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谋划“机器换人”的总体思路;
三是要密切联系行业发展情况,制定“机器换人”的工作措施;
四是要密切联系市场,加强“机器换人”的针对性,加快“机器换人”的时效性。
(三)切实做好“机器换人”前后的各项配套和保障工作
如何做人范文第5篇
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互为关联、互促互长,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基础,只有把“人”做得端端正正,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当官才可能为群众所称道。常言道,“做官是做一阵子,做人要做一辈子”。因此,从这“三做”为切入点来思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问题,我想先从“做人”说起。
一、做人——以德为帅、以诚为根、以善为贵
“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写”好并非易事。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说:“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一个人,乃第一要义。”做人不见得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这里我也不能一一点到,只概括地谈四点:
一是要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真实坦诚包含两层意思:一曰诚信,二曰坦率。
——先说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
“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有位作家说过,“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最大的智慧,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诚实的人”。这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诚信的问题上,也同样适用“100—1=0”的法则。你可能说一百句假话而被别人相信,也完全可能因为一句谎言的败露而身败名裂。现代社会,信誉被认为是最昂贵的资本,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拿自己的信誉作赌注,委实有些得不偿失。所以,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诚信也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宋朝王安石有句名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中。如果说起话来油腔滑调,做起事来虚无缥缈,你的形象就会在群众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现在,商业活动非常注重品牌意识。茅台酒百年不倒,就是一种品牌效应,而品牌的树立靠的就是其经久不衰的内在品质。同样的道理,我们做人也要讲一个品牌。有了诚信的品质作保证,做人的信誉度就会逐步提升。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年,大家都说你不错,换了一个单位,周围的人还说你不错,再到另一个单位仍然如此,这样,你的品牌就树立起来了。列宁说过,“在政治上采取诚实的态度是有力的表现,如果在政治上采取欺骗的态度则是软弱的表现”。很多人认为,政治缺少真实,其实不然。一个人的政治生涯需要真实来支撑,如果没有真实,就不可能在这个群体当中立足。
——再说坦率。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卡耐基说:人的成功15%靠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沟通。尤其对于从政的人,工作当中常常需要与人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率,说话直截了当、开诚布公、直奔主题。当然坦率也需要艺术,它既不是口无遮拦,也不是简单地表白,要有侧重、讲方法,把握时机。总之,与人交往,坦率要比虚伪建立的关系更持久,真诚要比圆滑换来的友谊更珍贵。
二是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工作当中,人们往往能够原谅一个品行很好但能力稍低的领导,而不能原谅能力很强但人品很差的领导。这样说并不是降低能力在领导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告诉大家,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还有一句古训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说的都是修养、品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可收买的是最高的政治品德”。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正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所以,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做官一定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真正的大丈夫所应具备的品质。我们党讲一个党性,老百姓讲一个良心。能不能凭良心说话、按党性办事,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品行好坏的重要标准。《礼记.中庸》上讲“在上位,不凌下;
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是古人对“正直”这个概念的一个很恰当的诠释,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领导干部的修身之道、立身之本。为人处世也好,为官从政也罢,必须先打好正直高尚的道德根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才能谈的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严谨。严谨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严谨体现在工作作风上,是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
体现在生活作风上,是洁身、克欲、维系自我的一种手段。我每天上班都看到大街上一幅“庄吉”西服的广告牌,其广告词是“庄重一身,吉祥一生”。这句广告用语完全可以用到我们做人上。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否则,权力就有可能成为堕落沦丧的根源,甚至成为祸国殃民的工具。三是忠诚。如果说“正直”和“严谨”还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话,那么“忠诚”则是对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扮演角色品格的更高要求,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有位作家曾经说过:“高于一切的忠诚是伟大的品德,是爱的外延。”关于忠诚,古人也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东汉马融在《忠经》里谈到:“忠者也,一其心之谓也。为国之本,何莫于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
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上,要无愧于国家;
下,要对得起百姓。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忠、不孝、不义之人。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三是要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宽厚善良是一种心境,是一种胸怀,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重要内核之一。它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关于宽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一种美德,你的宽容释放得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尊重。宽容还是一种大智慧,其在道德上所产生的震撼比严厉的责罚要强烈得多。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对他人的宽容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人变为朋友,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于一个群体来讲,宽容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一听到艾滋病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有如瘟神避之而不及。而现在,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正在以一种大度的姿态和博大的胸怀接纳这个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宽容和关爱,温暖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心,也树立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形象。应该指出,宽容需要忍耐,但决不是放纵,不是任由无理之人任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而坚定,在一定范围内追求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最佳效果。二是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既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厚道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老子讲:“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始终以一种厚道之品为人处世,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一种踏实感,所以古人讲“厚德载物”。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作为一名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群众才会放心,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三是善良之心。曾经有位哲学家问他的一群学生,人的一生最需要什么,多数人答不出来。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人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善心,哲学家听后,会意地点了点头。我们所处的社会好比一个大的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鼎力相助,是谓小善;
国家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种绝对的因与果的关系,很有道理。人,往往是在忘却自我、舍弃自我之时,获得了自我;
往往是在不想索取、不想回报之时,得到了回报。这是人性善良的必然结果。四是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是一个很厚重的概念,是检验一个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近代学者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一家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家必落;
一国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可见“责任”对于做人的重要性。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至少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做到尽职尽责。组织行为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角色期待”。如果将社会看作一个舞台,那么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且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与一整套的权利义务和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在家庭中,你可能是父亲、丈夫、兄长;
在单位里,你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下属;
在社会上,你可能是市民、是朋友。但是不论扮演哪一种角色,人们都会对这个角色有一个相应的期望值,能否达到这个期望值,就在于你对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有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所以说,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
你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一个人不论职位有多高,如果总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么他永远只能是别人的‘部属’。反言之,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尽管他位卑职小,他还是可以位列于‘高阶层’,因为他以整体的绩效为己任。”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老百姓拥护他,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人民的那份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其次,要做到勇于负责。放弃了责任空谈做人是一种可悲、是一个人的不幸;
放弃了责任空谈做官则是一种罪过、是人民的不幸。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谈到责任时说:“在政治领域里,最终有两种罪过不可饶恕:不务实际和不负责任。缺乏责任感使这些政治家纯粹为了权力而热爱权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目的。”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顾民意所向,大搞所谓“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仅劳民伤财,也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还有一些人,有了好事便大肆渲染自己的功劳,出了问题却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放弃责任的失职行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退缩。是“推功揽过”,还是“揽功推过”,这既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做人不负责任,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当官不负责任,就有愧于人民赋予的那份权力,有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称号。
二、做事——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为官掌权,更要为人民、为社会做事。如何做事?古代先贤多有论述。孔子倡导“事思敬”,即做事要敬业,要严肃,要认真。荀子呼吁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庄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可谓智者见智,各有所得。不过归根结底,方式虽各有千秋,目的却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尽全力完成人民赋予他的使命,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望。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诚心诚意为民做事,就能深得民心、顺应民意,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戴。反之,在一个地方干了几年,人们竟想不起他做过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那么,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做事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高站位虑事。古人说:“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讲的就是一个站位的问题。做事的站位高不高,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至关重要。下棋讲究一个“谋势”,要通观全盘,不能见子打子。做事也是一样,不可只在乎一事之成败,而必须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形势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盘谋划,全方位考虑。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事当前,必先考虑全局之成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我们党造就了像、、邓小平这样的伟人和一大批杰出的领导人。他们之所以为历史所记取,是因为他们具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远见卓识,具有领导亿万人民艰苦创业的非凡能力,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虑事站位高人一筹,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恢弘大气的深谋远略。在秦皇岛的发展史上,虑事深远者也不乏其例。当年燕山大学落户秦皇岛,反对的声音很多,当时的市领导能够果断拍板把这件事定下来,就是有一种以地区长远发展为基点的高站位和战略眼光。现在看来,这件事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燕山大学对提高秦皇岛的城市品位,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都有相应的职责范围,或管辖一个地区,或领导一个部门,想问题、做事情,就应当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是否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以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尺度,不要只考虑局部利益、团体利益,甚至是个人的升迁荣辱。只有这样,才能干的了大事、成的了大业。
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领导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与否,与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联系。眼光的长短和宽窄,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眼光一要长,二要广。所谓长,就是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的发展及走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被眼前的暂时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辩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秦末农民战争时期,刘邦抵达秦国国都咸阳后,其部属争相瓜分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先带人没收了秦国的法律、典章、档案,并妥善收藏好。后来,刘邦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全国的法制、经济、人文、地理等情况,有条不紊地治理国家,萧何接管的这些文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看来,前瞻性的眼光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砝码。所谓广,就是要统观全局,环顾四方,对其他地区的发展程度和方法策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以期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借鉴,有所帮助。近些年来,我们党对干部的培养讲“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就是要着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这方面的水准。作为领导干部,切不可闭门造车,低头只看自己的进退,而是要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多走一走经济社会等方面相对发达的地方,看一看自己与这些地方有哪些差距,想一想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听一听别人的看法、见解和思路。只有这样,你的眼界才会开阔,站位才能高远。
二要高水平谋事。古人云: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的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和层面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未必见得。凡事只要认真、科学、积极地去谋划,胜算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谋”,可以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把常规转化为超常规,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转化为奇迹般的成功。“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谋事的高水平取决于谋事者的高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谋事者,首先要做一名“学习思考型”的干部。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今社会,正逐步成为学习型社会。身处这样一种社会,不学习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身负重担,就更应勤以致学、学以致用,努力做一名好学不倦之官,不做不学无术之官。古人讲“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要通过学习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克服谋事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为科学决策奠定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三要高效率办事。做事高效首先在乎一个“勤”字。“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单位、本地区工作信息的及时上报、反馈;
“脚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
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
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
其次,要做到事半功倍,还必须讲求工作方法。凡事要化繁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办,动必量力,举必量技,切不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可把复杂的事情离奇化。去年,为了优化投资环境,我市简化了很多项行政性审批环节,取消了200多项收费项目。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对秦皇岛的投资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既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四要高风格处事。人的一生经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进退得失之际如何选择,磕磕碰碰之时怎样处理,这其中就有一个处事风格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风格处事,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有的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
有的人遇到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威信肯定高不了,就难以让人信服信任,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一名领导干部有人格魅力,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处事的高风格上。我们讲高风格处事,并不是简单地提倡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揽,而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个人。
高风格处事体现的是高风亮节、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眼界和胸怀。眼睛盯着事业发展的大局,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大度。对待事情要有平常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感。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会扎牢成就事业的根基,就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就能以人格的力量推进事业的健康发展。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三、做官——以民为本、以正为先、以纪为则
山西平遥旧县衙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既道出了为官的本质,又给上堂喊冤的百姓一种真实朴素的亲切感。其实,“官”与“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人类社会,有许许多多事务需要专人去管理,于是就有了“官”。一个人从一般社会成员变成“官”,就意味着多了一种责任,即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别人、管好一个地方或部门。“官”由小变大,也就意味着责任的范围由小变大。为了方便管理,人民赋予“官”以一定的权力,做官也就是掌权和用权。不言而喻,权力应当是“官”用来履行职责的手段和工具,而绝非地位高人一等的理由。
古往今来,为官之道,各式各样;
为官之术,五花八门;
为官之招,千奇百怪。为官者千人百面,千姿百态。千古流芳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名垂青史者有之,烟消云散者有之。有人为了升官费尽心机,挖空心思,不踏踏实实做事,而是研究什么“厚黑学”、“官场之道”等等所谓的“潜规则”,不思为民谋利之道,专攻投机取巧之术。可以说,这些人在政治上走入了迷途,在思想上陷入了“为了当官而当官”的误区。我以为,既然做官,就得做一个人民满意、群众认同的官,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憾一生”的官,牢记总书记所要求的“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不愧对手中这份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群众对你的期望和信任。
那么,如何做好官,为人民掌好权呢?我们秦皇岛市委组织部有个八字部风:公正、亲切、守纪、创新。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之道的一种归纳和浓缩。
首先,为官要做到“公正”。古人讲“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所谓“公正”,顾名思义,“公”,就是公道,要“忍所私而行大义”,去除心底的私心杂念,一心为民,秉公办事;
“正”,就是正派,为官的本质就在于“正”,孔子说:“政者,正也。”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公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则。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础,而相对于做人来讲,公正做官则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做人只是对自己负责,做官则是要对一个群体、一个部门负责。“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也是对公正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处理问题做不到公正,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为群众说公道话,他的为官准则就会受到质疑,正像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到底,正与不正,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方向的问题,它反映着一个干部从政以什么为目的、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基础。这两年,全省上下唱响了“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讲正气,就是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革命情操,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干扰。为官之人如果能够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够秉持公正,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其次,为官要做到“亲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亲切可以升华为大爱,它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对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2003年非典肆虐时,总书记出现在城市的街头。总理今年元旦期间到陕西铜川慰问遇难矿工家属时,饱含着热泪说,“我用什么语言也不能表达你们的那种痛苦。”这是一种真实的感情,是赤子情怀的真诚流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经常出现在“与民同乐”的场合,却很少出现在“为民分忧”的场合。他们的身影时常见诸于媒体报端,却不能给人民带来真实的温暖和感动。这些干部跟群众之间不是“鱼水关系”,而是一种“蛙水关系”,需要群众时,就像青蛙一样往水里跳;
不需要群众时,就跳上岸摆官老爷架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样的行动能够感动群众,什么样的行为令人反感,什么是真心为民,什么是摆谱作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凡事都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如果你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所以,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如果立志做大官,就会滋生和衙门作风,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对群众的亲情。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我们的执政基础。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也必须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广大群众充满真情挚爱,对他们体现出真正的物质和人文关怀。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但是,亲切并不等于一团和气,更不是没有原则、一味迎合,做老好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亲切与原则的高度统一、亲切与权威的高度结合。《论语》中讲:“君子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为做人要刚柔结合,把握好一个度。任长霞亲手抓住罪犯,看到其年幼的孩子时,不禁流出热泪,并且自己掏出钱来交给村民说:“拿这钱给他儿子买点吃的。”在任长霞身上,体现的既有国家权力的威严,又有人间情感的真谛,真正做到了情理兼容,情义并重。
这种刚与柔的结合不仅适用于做官,也同样适用于做人和做事。IBM公司总裁赠给他儿子一句话:心灵如上帝,行动如乞丐。这句话和我经常讲的“低头处世,昂首做人”道理是相通的。刘劭《人物志》里有一段话,我们今天用白话说就是“一味刚直而不柔和,就流于僵直;
一味强劲而不精巧,就流于蛮干;
一味固执己见而不问来龙去脉,就流于愚暗;
心气十足而思虑不清,做事就会超越特定的规范;
思虑通畅而不平正,就会流于放荡。”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结合起来的为人、为官和处世之道。所以说,处世的低姿态与做人的高风格完美统一,才能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官品。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情商”(EmotionalQuality),是指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自我意识太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就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使人的性格逐渐变得自私、偏执、孤傲。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较高的情商指数。要善于把握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要对人民、对下属有感情,以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去对待他人。这不仅仅是一个“情商”的问题,更是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
第三,为官要做到“守纪”。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转型期,形形的诱惑无处不在。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不为排场傲心”,就必须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定力,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正如总书记所说,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如果说做人是做官的基础,那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是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导向和基础。做一名“守纪”的干部,必须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一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现在有些同志关心生活胜过关心工作,过分在意票子、车子、房子,有的追求物质享受胜过自己所做的工作,热衷于吃喝玩乐,有的甚至被“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腐朽思想迷住了心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很多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都是从贪图享乐、私欲膨胀开始的。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区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甚至是相互渗透。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
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
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
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努力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二是感情与原则的关系。中华民族历来重情重义,有着深厚的道德底蕴。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对亲戚、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讲亲情、友情,而忘了原则、法纪。有些干部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不住自己,对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碍于情面,明知不对,也不拒绝;
对他们的错误不批评、不教育、不制止,甚至放任庇护,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后为亲情所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在处理感情与原则的关系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古人讲“器满则倾,月满则亏”,就是这个道理。“度”怎样把握,在于你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在于你对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和悟性,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座右铭对“度”这个概念做出了贴切的注解:“恰到好处,留有余地;
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作为领导干部,“度”把握的好不好,对你的形象甚至于前途至关重要,也许一念之差,就会让你跌入百仗深渊。白克明书记曾经讲过,共产党人要有原则和纪律这两把“快刀”,坚持原则复杂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原则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规矩,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驾于原则之上。用人情代替原则,或是用权术改变原则,势必会酿成大错;
三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执政是权力,为民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如果把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那就背离了权力的责任,损害了权力的尊严,最终会受到人民的谴责,甚至身败名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领导干部只有常想着党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终对党和人民负责,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才能正确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真正把握好自己。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绝不能把权力单纯看成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甚至看成私有财产,否则就会背离权力的人民性。
第四,为官要做到“创新”。创新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种时代精神。《易.系辞》中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揭示了东方哲学的精髓,反映了炎黄子孙变革求新的渴望。同志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些年,每每谈及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也往往少不了“创新”一词。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综合素质于一身的具体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只是对以往规范和标准的一种沿袭和继承。在循环流转的体系中没有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过程。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有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只有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不断地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历史进步的原动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然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那么,同样的道理,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他所在部门的工作或者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工作中能不能出一些亮点,想一些新点子,提一些好建议,也是一个干部有没有水平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同志曾说:“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很多工作和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和发展。很多成功的经验就是来自于思想的火花,然后付诸于实践得来的。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习惯,培育创新的思维,敢为人先而不步人后尘,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佩服。”为官者一旦有了这种勇气和魄力,便是民之大福、国之大幸。
创新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成本和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创新与务实的高度结合。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每个地区的先天优势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其发展应有适合其自身的模式和规范。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而制宜地实施创新,使我们的事业在切合实际的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