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4 11:0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关键词:新形势;煤矿安全培训;教学方法;研究引言安全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人的隐患是安全生产中的最大隐患,安全培训是减少人的隐患,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五篇】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
煤矿安全培训;
教学方法;
研究

引言

安全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人的隐患是安全生产中的最大隐患,安全培训是减少人的隐患,提高职工素质的基础性、根本性、源头性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培训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搞好安全培训,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教师,主导在教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安全培训教师,应始终做到身在三尺讲台,立足煤矿现场,坚持问题导向,放眼先进做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培训对象为本,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与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1安全培训质量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煤炭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培训问题较多,不仅表现在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跟不上,而且员工也没有丰富的安全技能对其做出保障。究其原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采用老师传输的方式来让员工被动的接受。第二,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没有及时地根据时展变化而进行知识的扩充。第三,形式化较为严重,无法从根本上检测出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相关的能力水平。不仅如此,大部分的煤矿职工都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工作之后就直接上岗,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仅以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来实现个人知识的扩充,没有对各个实验操作做出实践的具体检验,为后期煤炭的开采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培训教学方法研究

2.1研讨交流式教学

利用研讨交流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工作人员学习煤炭生产安全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员参加整个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整个培训教学课堂的参与程度。同时,可以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能力,让学生以自身的实践经验来对各个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可以形成关于学员自身的个人经验积累。教师可以尊重学员的个人差异性,鼓励来自不同部门的学员进行积极的想法交流和表达,不断地引进先进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技手段,赋予煤炭培训安全教学工作与更高的科技含量。在教学课程中一旦发生问题时,老师应该将大家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汇总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不断的帮助学员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桎梏,寻找出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解决方法,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丰富后期的解决措施和方式的种类。在研讨式交流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丰富学员之间的个人经验,以群众的智慧来丰富个人的所求,对于同一个问题找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和方式,从整体上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学的后期质量和效率。

2.2确定培训计划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计划的具体时间确定时,可以利用短期和长期两种模式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通常情况下,长期培训可以包含季度和年度的培训两种。教师要根据学员个人需求来对其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接受能力和对内容的所求,来明确计划内具体内容的种类,提高整个计划的适应性,使其得到根本性落实。在进行培训计划的明确时,还要考虑实际资源的含量,然后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对原有的方案作出修正。

2.3研讨结合,增进教学互动

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鼓励不同思想模式的学员在同一节课堂内进行个人思想的交流和个人方式的表达,让学员之间通过对同一个问题之间的讨论,实现个人思想的进步和创新,让学员明确自己发展的不足,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实现共赢。而且,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的进行发言和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让学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丰富整个教学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减少因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为学生带来的枯燥型心理,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的热情。

2.4实际操作教学

我国煤炭企业内部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手段逐年得到上升,在对员工进行传统的教学培训工作时,主要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一具体表现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时展潮流。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结合实际需求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进,让学员在课堂教学内可以丰富自己的个人知识积累,实现教学思维的扩散和实际操作水平的能力提升,还可以帮助学员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在开展实际操作教学活动中,教学单位要明确对人才进行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是主要的发展目的,一定要以充分的实践来增强学员个人的操作水平,并为学员营造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当开展实训操作训练过程后,教师要通过虚拟仿真模拟实验来学员设身处地地参与到整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模型的操作来增强学员个人技能的熟练度。而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引进一些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技术知识水平的领导人员和教师,为整个实践操作教学提供一个丰富的师资团队,而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反复的实践和锻炼过程中,增加个人对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学员的个人技能知识水平,为整个煤矿公司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地位。

2.5用案例教学法,以案释法

利用案例法来对学员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发生过的案例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来让学员对其进行研究,找出案例与解决方式之间的对应性。这种方式可以尊重学员之间的个体差异程度,让具有不同知识积累的学员都能够充分的机器参与到整个教学课堂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员在整个案例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和思维发散能力,降低因整个安全知识理论学习的困难程度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帮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来增强对整个角色的体会,更加能够激发起学员对整个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意识感,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后期煤矿生产过程的效率,降低因后期操作方式不当而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生产企业节约一定的成本资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2篇

一、学员遴选

凭借我校十余年对全县各乡镇职业农民的培训、跟综服务所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县的种养植大户网络,并通过微信、电视字幕广告、户外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优先考虑。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7、2018年已接受培训的职业农民2019年不再安排。摸清对象名单(姓名、性别、生产规模、联系电话)的信息,于培训前20天报县农委科教信息股审核。

二、 理论培训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县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训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李梅青(省级专家)、徐文娟(省级专家)、沈光斌(省级专家)、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择合适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共计15天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5天,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
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0天,涉及望江县农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望江腾龙天翔家庭农场、望江李林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生产实训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要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要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要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
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
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二】如何开展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今年我县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促使学员积极投身生产,发展壮大产业,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我校抽调各类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唐桂珍(农艺师)、姚大勇(农艺师)、胡其忠(农艺师)、方清(农艺师)、何东海(助理农艺师)、周根先(农艺师)、刘红洲(助理农艺师)、杨兴(助理农艺师)、龙知中(助理农艺师)、李磊(助理农艺师)、华柏根(助理农艺师)、何淼旺(助理农艺师)、李双节(农艺师)、鲁仕利(农艺师)、李和生(助理农艺师)、郝智华(农艺师)、李忠庆(农艺师)等17人、组成了一支专业跟踪服务队,抢抓秋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机,到生产一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活动。

在跟踪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农技人员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产业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同时指导员与学员建立了微信学习交流群,即时解答学员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了那些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效保证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效果。

具体措施:1、会议集中指导:组织学员集中回访,并对本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进行了小结。 2、田间走访:我校聘请了、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家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田间和合作社的个别现场指导,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电话回访:我校安排专人对所有学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回访记录,对参训学员及时进行信息报送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

【三】如何确保培训符合项目规定?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市县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我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望江县农业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扎实开展训前摸底,建立培训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校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5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3. 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 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校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4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三、认真开展培训,打造精品课堂,做好实训。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 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 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30%,实训、见习时间为6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1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 , 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校共建有实训基地3个,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种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四、解疑答惑,搭建远程服务平台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培育监管,做好后期跟踪服务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电话回访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如何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根据望江县新型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精神,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使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出现,特制订我校培训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我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绝不移作他用。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化手段和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免费培育。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甘再水电站;
运行员工;
培训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48-02

1 电厂简介

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工程位于Kamchay河干流上,流域总面积822km2,河长77km,河流平均比降约2%。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09km2,河长68.6km。水库总库容7.18亿m3,死库容3.54亿m3,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6.81亿m3,有效库容3.271亿m3,库容系数为19.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甘再水电站为柬埔寨电力系统内的骨干调峰电站,电站运行以调峰运行为主即应首先满足峰荷时段的电能产出,当除满足峰荷时段的电能产出外还有剩余水量时,电站可延长运行时间。目前,柬埔寨国家电网白天容量为450MW,夜间容量为180MW,甘再水电站目前承担其电网约40%的发电任务,白天在180MW左右,夜间60MW左右,甘再水电站为柬埔寨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2 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管理

电站专业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有效利用电站的发电、水能、设备、资金和人力资源,从而达到发电效益最大化、水能利用率最大化、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根据甘再电站运行管理以及专业化运行管理工作需要,运行部进场以来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

工作:

一是认真转变观念,按照电站运行维护实行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与集团国际公司签订的甘再电站运行维护合同,针对进场初期,与建设单位及其他管理部门工作界面不清晰、管理权限及关系界定不明确和不顺畅、新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等情况,积极做好改制后磨合阶段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把保证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目标来抓,逐步理顺安全生产管理关系,保证生产工作秩序。教育员工坚持“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稳定安全生产形势。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依据水电十局打造专业化的运行维护队伍要求,按照集团公司、十局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程序和甘再电站项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结合甘再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及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成立了安全部门,制定了运行交接班、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设备缺陷、安全事件管理规定、重大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信息统计报送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并统一规范了值长汇报词。

三是重视与甘再电站项目公司、管理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沟通交流,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电站专业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经济运行提出积极的工作建议,重点做好设备检修试验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缺陷管理和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控制以及甘再电站的防洪度汛等工作,保证电站的安全生产和防汛渡汛。

3 加强员工培训,营造学习型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是一个集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电网技术等为一体的,且要求综合理论知识与综合业务技能较高的电力行业的特殊工种,并随着设备的技术改造、电网建设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集团公司电站开发建设以及专业化运行管理工作需要,而不断需要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因此,培训工作同安全工作一样,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永恒的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

甘再电站运行维护员工的培训过程先后经历了专业培训到投产电站实习与甘再现场培训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电十局机电安装分局根据柬埔寨甘再水电站运行维护发展需要,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水电站运维生产人员培训班,特从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发电部邀请26名培训师为水电站生产运维生产人员进行培训讲课。主要针对水电站机电设备基础知识、安全知识、运维常规工作流程、基本操作、常见故障及事故处理、电站管理等水电站运维必备知识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养成良好的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科学的工作作风,而且赋有团队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遵纪守法,合格的现代水电企业员工。培训主要采用集中讲课、实地演练、动作演练、临场应急训练、定期测试评价、学习型团队工作法、场景演练法、军队作息法等方式。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在确认的员工调整至甘再水电站从事生产工作后,及时开始培训工作;
甘再PH1水电站运行员工在进驻现场之前,运行人员在映秀湾水电厂进行了现场带培。在整整三个月的实习培训中,按照培训计划,先行开展了部门集中讲课,经理论考试通过后,交叉进行值内技术讲课、部门重点集中与抽查拷问两个层次并行的培训。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使生产运行人员对甘再水电站整体生产要求和小流量、高水头机组运行要求有了系统的概念和针对性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三阶段:2012年2月底甘再PH1水电站现场培训。2012年2月中旬,所有生产人员正式开始了现场学习培训。为了便于生产准备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将所有人员分为3个小组,并指定了小组负责人与现场负责人。该阶段的学习培训又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围绕图纸资料进行的讲课学习,第二步是围绕设备进行的现场培训,至4月中旬

结束。

2011年07月至今,运行人员根据设备安装进度,坚持每日去现场核对设备,熟悉各系统设备的接线、配置,学习设备的实际结构。厂家来人以后,分组参与调试,并联系现场讲课,集中解决自我学习时积累的问题,掌握了包括机组设备、枢纽闸门启闭机在内的各类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故障处理等内容。

第三阶段主要培训要点:

(1)按照统一的培训体系扎实做好培训工作,培养合格的全能值班员。

(2)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通过技术讲课、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和运行分析,提高运行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通过危险点辨识、分析,提高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3)通过技术比武、职业技能鉴定和参加四川省电力公司调度局值长职业资格取证等形式,营造运行人员学理论、钻业务、比技能的学习氛围,提高运行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4)通过举办专业技术讲课、专项技术比武等形式,着力做好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运行维护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发挥甘再水电站运行维护人员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专业化运行管理工作需要。

4 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运行管理水平

专业化运行管理不但对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对专业化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将按照集团公司“打造专业化运行维护队伍”和水电十局运行维护产业化等要求,以运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摸索水电站运行维护专业化运行管理的理念,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运行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与同行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运行管理经验。在运行部进驻甘再电站,通过和国内华能、紫坪铺等电站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这些电站的先进经验,扎扎实实做好甘再电站的运行基础管理工作,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初步建立专业化运行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并形成具有专业化运行管理特色的发电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二是按照专业化运行管理需要,按照统一的培训体系,以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运行维护基本技能为主线,突出通用理论知识和运行维护基本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国内专业水电站培训资源和集团公司、十局大力发展运行维护工作的优势,搭建水电站专业化运行人员培训平台,科学、合理地加大运行维护人员培养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培养并贮存大批运行人员。

三是按照“运维合一”以及调度值班要求,做好运行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做好水库和电力调度值班,通讯、水情、发供电、水情、通讯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消缺维护培训,使运行人员不但精通运行维护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精通设备消缺维护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值班,实现水电站的科学调度、优化调度,保证电站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5 结语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4篇

我们的岗前集训先后用了四个半月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阶段,历时一个月。我们分6个单元系统学习了安全发展理论、安全生产基本法律法规、行政处罚、危险化学品监管、烟花爆竹监管、安全培训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为实务培训阶段,历时两个月。重点学习了188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依据、100项安全生产自由裁量标准,分析了20多件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第三阶段为跟班实习阶段,历时一个半月。主要根据大家专业特长,安排到局机关相关业务处室进行跟班实习,了解和熟悉各业务处室的主要工作特点和基本方法。

在集训期间,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学习了《安全生产法》等21部法律法规;围绕安全发展理论、安全生产法规、实务操作实践、危险化学品监管、烟花爆竹监管、安全培训、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等内容举办了8次专题辅导讲座;组织了9次单元测试和2次综合性考试;组织召开了5次学习交流会;先后参加了6个系统的职业卫生检查,涉及37家企业,实际走访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其他工矿企业12家。在此期间,还组织了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的专题学习,围绕“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

这次集训是安监支队组建后首次组织的一次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泛的培训活动。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使大家加深了对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的认识,掌握了安全生产基本法律和法规,从理论上了解了安全生产监察执法的基本方法。大家通过集训,在学习、讨论和交流中,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初步形成了团结、和谐、进取的团队氛围。这次集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相关处室给予了全力支持。能否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熟悉、业务精良的安全生产监察队伍,是安监支队有效承担各项监察任务的前提。安监局党组和局长室十分重视监察支队的培训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对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分管领导经常到培训现场进行指导帮助,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进人员第一天报到上班,安监局局长马群同志就亲自参加岗前集训动员会,并作了动员讲话,他要求全体同志加强学习,在职责、法规、依据、程序、规范等方面掌握基本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

在集训期间,局相关处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理论培训阶段,局业务处室的主要负责人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为大家进行了专题辅导讲座。他们从安全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本质特征、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危险化学品监管、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实务、烟花爆竹监管和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工作经验和体会,使大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辅导讲座中,还采取答疑的方式,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在实务操作培训阶段,各业务处室主动调整原定工作计划,主动带领支队同志到现场进行检查,主动传授实践工作经验,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实践知识。

在集训中,我们改善学习方法,注重联系实际,讲究学习效果,把集中讲解、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相结合,把知识积累、消化吸收、分析讲评相结合,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每个单元组织一次辅导讲座,进行一次书面考试,公布一次考试成绩,做好一次学习讲评。通过集训,大家的理论知识得到普遍提高,在安监局分别组织的两次综合性闭卷考试中,大家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平均成绩为84分。

2、缜密制定方案,认真组织集训和实践活动。为做好岗位集训工作,我们根据新进人员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的实际,按照局领导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培训工作本着“掌握基本法规、把握重点内容,注重消化吸收”的原则,认真制定了岗前集训工作计划,做到分阶段组织,分步骤实施,分单元落实,把学习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工作日。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注意把握学习过程中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计划,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目标落实,确保了集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学习中,我们都能抽出时间与大家共同学习,讨论有关问题,特别是在学习行政执法依据和自由裁量标准时,根据大家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逐条进行讨论,分析执法依据条款的本质特征和自由裁量方式制定思路,通过交 流和讨论,不仅使大家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对今后进行实务操作统一了思想。

为保证培训的质量,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了学习交流活动,在第一阶段理论培训结束时,要求大家总结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写出学习小结,在支队全体人员会进行交流;在学习培训内容发生变化时,支队都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如在安排转段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实践活动、到处室跟班实习等工作前,都要召开动员会,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集训工作结束时,我们召开了集训工作总结会,认真总结学习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3、创新培训方式,在学习交流中提高组织能力。如何组织好学习活动是集训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原则,把个人自学、集中讨论和专题辅导相结合,在学习的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人人参与,互动互补的组织形式。根据大家所学专业和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对各单元的学习组织工作由参加培训的同志自己负责,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内容的学习分别明确由不同的人员主讲,主讲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预习,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由其负责组织和召集工作。

为做好组织召集工作,大家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做好笔记,一方面加深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大家共同讨论,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大家学习的自觉性,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大家集思广益,对每一部法律法规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强化理解和消化吸收能力,把前后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学习中遇到问题善于提出讨论,主动学、带头学、带着问题学的良好风气基本形成,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为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搭建了互动平台。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40-0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动手、懂操作,实现零距离就业。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况,这就需要广西的高职院校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在进行学校内涵建设时重点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内容、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四方面探讨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一、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牢牢把握这个培养目标,才能促进广西高职实践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现有订单企业如玉柴物流、北部湾港务集团、翁氏八达物流等广西名牌物流企业紧密合作,以校内物流实训基地为依托,逐步推行“三对接、四一体、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对接”即专业建设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接、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技能培养与岗位需要对接。“四一体”即“德能一体”,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品德的教育;
“校企一体”,人才培养的主体由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
“工学一体”,人才培养过程都贯穿工学结合;
“双证一体”,学生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一体。实现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培养专业的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培养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将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职业化培训前置到校内学习,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岗位需要对接,逐步为学生向“准职业人”角色转变奠定基础,较好地适应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

(一)校内实验教学。校内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的高职院校遵循“技术领先、功能齐全、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原则,以各专业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专业技术为重点、以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现代设备为依托,构建起专业化的实验室,为开展实验教学奠定物质基础。目前,广西一部分高职院校已建立有现代的实验室,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有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室、岩土综合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实验室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既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因此,广西的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
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之中,并应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

广西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应具有自身特色。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应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订单企业和意向企业的性质,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需求,筹划建设集实践教学、培训考证、生产性经营、职业素质训练等多功能、多用途的一体的校内丰田汽车实训室、校内物流实训中心,叉车操作培训基地、企业ERP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创办营销实训商店,确保学生校内实训。

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物流实训基地,拥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的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培训中心、高校学生ISO 9000内审员培训基地、ITMC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统计从业资格中心及电子商务师培训机构等资质。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国家每年进行统一考试,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培训中心、培训机构、实训基地,长期为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考试服务,使学生的“双证”教育计划落到了实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对外进行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考试考前培训、相关企业在岗培训,为广西物流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1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性学院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交通土建类及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组织申报了“交通土建类专业和物流管理类专业建设项目”,并获“十二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部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

(三)实习教学。高职院校的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研毕业实习等活动。实习教学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向企业实际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校外实习,学生能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企业现代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和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有全面的认识,增长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就业时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这种教学在国外已经成功运用,如美国社区学院明确规定实践时间要占总学时的40%以上,还有德国的工学交替、项岗实习等。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个别高职院校甚至由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部分学生没有能够将实习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我们要从高职培养目标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本文介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值得参考的做法。

1.组建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广西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成立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实习教学。2008年,在广西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广缘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顶佳计算机信息有限公司等52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建一个校企合作、广泛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加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共同承担教育与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商学院办学定位、战略规划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2.积极探索紧密型校企合作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还依托交通行业,充分利用现有的52家合作发展理事会单位、170多家校外生产实训基地、1200多亩的校园土地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型实习基地。2009年在校内与企业创办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在校内拥有先进设备,管理规范科学,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该公司总人数为37人,实验室总面积3000 m2,固定资产原值325万元,仪器设备总数357台(套)。公司于2010年2月确认为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且获得等级证书,为学生提供校内就能在企业实习的机会。现在路桥专业服务于实习的公路勘测与测量实习基地,占地面积600多亩,设有公路勘测模拟现场专用实习场所及工程测量模拟现场专用实习场所,是目前广西高校中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最大的模拟现场实习场所,可同时满足学生进行工程测量综合实习、公路勘测仿真实习及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实习场所根据实际地形选线,完成至少5公里以上的公路勘测实习,并根据所测得的外业资料进行毕业设计。初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新体制机制。

三、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广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

(一)管理机构、实训基地和要员的管理

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应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由学校统一规划管理体系的设置,院(系)分工负责管理。学校在成立校企业合作发展理事会下设置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在学校教务处设置专门管实践教学的日常机构,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负责实习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负责综合性实验室和基本训练中心建设和管理;
院(系)负责所管专业的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的组织实施。

(二)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广西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目前,广西的一些高职院校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时间占总学时50%左右,有的实施“2+1”的教学模式,前面两年重点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后面一年全部到企业单位进行项岗实习。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从教学计划上保证实践教学达到50%左右的时间,每一门有实践教学的课程都编制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每个学期安排两周专业实训,编写校内实训指导书,具体安排好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三)实践教学的考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是评价者判定实践教学的好坏、优劣及其实际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搜集、交流信息和资料(包括成果)以及判断和描述实践教学过程价值的过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优劣将会影响到实践教学活动的价值。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评价要以培养目标为中心,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实践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同时,也要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促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直接采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指定用书做教材,按照考会计从业资格的标准要求教学和考核,使考核标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广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一)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加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广西的高职院校要从各自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淘汰机制、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广西的一些高职院校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技术职称;
二是从企业引进一批既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师;
三是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项岗工作;
四是送教师去教育部的师资培训基地学习;
五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部分取得“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还需要安排到企业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增强技术应用操作能力;
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普遍缺乏教学经验,需要组织他们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利用假期和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要确实安排他们到具体的岗位项岗工作,确保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安排去教育部的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的教师,因其培养目标与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有一定的距离,还须安排这些教师到企业单位项岗工作,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素质优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二)教学模式创新。目前,广西的高职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取课堂为主体的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研究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多赢的方式值得参考。

1.培养方案校企共定。合作开展订单、工学交替等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遵循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在内的一整套培养方案和动态调整机制,共同开发和建设专业,共同组织教学,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制教材;
进行相互兼职、员工培训,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

2.设备资源校企共享。运行校企共建,产学共赢的机制,学校实验实训室全面向理事单位开放,为企事业理事单位进行中间试验、研制新产品、产品性能测试提供方便;
企事业理事单位利用自身设备资源为学院师生实习、调研、社会实践、科技项目实验、教学科研设备加工及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

3.人才资源校企互通。在人力资源上,根据学校的需要和要求,企事业理事单位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
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员工培训,为理事单位提供兼职技术人员、管理技术人才及员工培训所需的师资、教材、实验实训场所等方便条件,亦可在对方开设教学点或共同开办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4.实践教学校企共管。实现“工学交替”,广泛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将在企业顶岗实习的“1”阶段作为管理的重点,对学生在企业的日常行为规范、“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管理和考核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考核录用机制,派教师到企业与企业共同管理。企业还设立了奖励基金,用于鼓励订单班的学生和教师。

5.订单培养校企共赢。学院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学校主动到市场寻找办学合作伙伴,先后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日本小松公司、广西机电设备公司、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成立了“丰田班”、“博世班”、“小松班”、“机电班”、“润建班”等冠名订单班。

订单培养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一是学生就业有针对性,顺利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二是用人单位能找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解决了新进人员因“水土不服”,往往需要较长适应期的问题。三是学校落实了招生—培养—就业统筹,达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体现了学院订单培养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本场所。广西的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

1.择优分期投入。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在现有的实践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择优分期投入,争取在“十二五”的期间建成一批既能满足学院专业实践教学,又能兼顾社会培训,成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在全国起示范性作用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2.坚持普及与共享优先。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特色,吸收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增强办学活力。为了达到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实训基地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一要立足于教学;
二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特点;
三要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要有足够数量的设备,要保障学生与学员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才有可能达到技能训练目标的要求;
足够数量的设备才能有余力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可以承接区内兄弟院校相近专业的学生实训,以及社会培训,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探索产学结合之路。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其毕业生要直接面对就业市场。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必须保持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产学结合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由之路。产学结合就是要学生参与实际企业工作中,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际技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实训基地的充分且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缩小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建有广西唯一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TEP学校的院校和广西唯一的甲类驾驶学校,为学生“工学结合”提供了平台。校内建设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部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
物流专业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等八个实训基地荣获“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满足各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训练、毕业实习等方面的要求,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与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南宁中达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170多个,每个基地都能为多个专业服务。在目前开设的33个专业中,每个专业至少建立起10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接受学院相应 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课程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又可以为各专业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场所,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任旺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境的现状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2(5)

[2]娄志刚,岳保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4)

[3]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6)

[4]曾旭华,李福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5]杨泽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2009C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