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4 15:1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庆市綦江区以建设“重庆市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五篇】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提升工程;
促进;
教师;
专业发展

重庆市綦江区以建设“重庆市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借力“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坚持把提升工程纳入全员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提升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小学教师共计7550人,其中学前教育183人,小学教师3327人,初中教师有2534人,高中教师有1506人。农村小学教师有25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
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有2027人,占初中教师的80%;
农村高中教师的人数为386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5.6%。全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人数为497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5.9%。30岁以下教师1302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7.2%;
36~50岁的教师48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9%。2014年,在国培计划(2014)――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混合培训中,綦江区按照市教委、国培办要求,统一部署、强化管理,以“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为主题,把国培计划和区级培训规划结合、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活动实施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研修成果与专业成长相结合,共组织46所学校、2605名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全区远程培训上线率、学习率、合格率全部100%;
线下集中研修共有1350名教师参训,培训机构全部认定为合格。区教委为提高培训实效,对参训学员集中组织统一考试,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和考试成绩,评出线上远程研修优秀学员339人,线下集中研修优秀学员159人。

二、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作法

1. 建立工程推进机制。綦江区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区教委成立了以教委主任为组长、分管教师培训的教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区基教科、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科所、区技装中心的有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区教委把提升工程成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提升工程的实施。

2. 切实搞好培训需求调研。2014年4月12日至20日、7月2日至4日,在面上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所学校、2个学区、1个教研单位和1个培训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考核机制。收集到的主要意见归纳起来有:希望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
渴望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培训动漫制作,教会教师运用各种常用软件;
采用“菜单式”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培训内容;
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深入基层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一线教师疑难等。

3. 分批整校推进实施。綦江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共106所,区教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分三批完成全区7550名教师提升工程的学习。2014年11月18日,第一批选择46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学科全部教师参加提升工程80学时的线上远程研修学习,在参加线上研修的2605人中遴选1350人参加线下5天的集中研修学习。

4. 集中培训分段进行。由于线下集中研修时间紧、任务重、工学矛盾特别突出,綦江区采取2天区集中培训、2天校本研修实践、1天作品评比交流表彰的模式,打造优秀作品,即“2+2+1”模式。区集中的2天采取先大班后小班的模式进行培训,大班采取的是由信息技术专家作“技术为我所用 教学因我而变”、“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小班的时候每个班级由班主任、坊主和教研员组成3人团队,进行分班破冰活动、部署线下研修任务、分组讨论、展示作业及教学设计,打磨作品、小组展示、选定作品方向。校本研修的2天,要求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修改、打磨、完善并提交作品。最后1天研讨交流、分享展示、完善成果、评比表彰。

5. 建立分类激励机制。具体做法是与綦江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相结合,通过线下研修、作品打磨,每校推荐线上参训人数10%的优秀作品提交到区里,区里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30%,每个积30分,二等奖占30%,每个积20分,三等奖占40%,每个积10分。根据学校参训人数获奖的平均积分和工作坊内学员获奖积分的人平分进行排名,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一等奖8所、二等奖12所、三等奖8所和对坊主、教研员考核定等。

6. 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綦江区教委每周一通报上周各个工作坊和学校教师参加线上研修的情况,促进学校和工作坊的坊主督促学员参加学习。通报的量标主要有参训率、学习率、每个学校教师参训成绩的人平分排名、工作坊内学员参训成绩的人平分的排名、全区2600名教师到每期通报统计截止时间成绩排名等。区教委共进行了六次通报,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校长、坊主和教研员督促教师参加线上学习的主动性。

7. 高度重视成果物化。培训过程中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围绕打磨优秀作品,汇总提炼物化成果的思路开展工作。对各种提升工程的文件、通知、方案,线上研修的成绩表、线下集中培训研修手册、考勤册、线下研修小组交流研讨记录表、成果打磨登记表等、考核结果、学校总结、优秀作品等,分类组卷,建立提升工程的专卷,有利于对提升工程实施的总结和提炼。

三、提升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

1. 获得学校领导理解,有效克服了工学矛盾。本批培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期末复习考试,工学矛盾突出,但由于区教委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学校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培训前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动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提升工程实施后,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充分理解,使得很多学校的校长主动地为教师想办法、想措施,鼓励教师圆满完成提升工程的培训。

2. 采用混合培训模式,取得丰硕培训成果。由于本次培训采用的是混合培训模式,课程资源丰富,教师感觉很实用,加之又采用了任务驱动培训,完全颠覆了教师过去对远程培训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的典型案例。通过培训,增强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征集出来的优秀作品有270件,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97人,三等奖148人。

3. 赢得各校大力支持,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工程的实施,在学校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每周看学情通报,对本校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

4. 打造了一批指导专家队伍,为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綦江区以项目制的形式,按照一定比例结构,整合区内外教师培训、教研、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名师组成的60名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较强的提升工程实施教学研修和培训能力,承担对綦江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策划、指导、管理、交流和监测,将极大地推动綦江区下阶段提升工程的开展。

5. 任务驱动,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注重在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后,让参训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参训者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最后,参训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委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提升工程培训考试。

6. 顶层设计、行政推动是关键。由于提升工程的实施时间紧,工学矛盾特别突出。因此,顶层设计上,坚持分批整校全学科推进,有利于学校配合开展培训;
行政推动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行政主导、分校组织、项目推进;
方案设计上,坚持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以行政推动为主的提升工程的培训,体现了较强的“刚性”色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 网络平台设计和选择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选择一家网络平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手段实现教师自主学习、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国教师研修网课程和功能的设计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参训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学校以及参训教师强烈要求延长网上学习的资源延迟关闭的时间,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实验教材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就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材与教学的行动研究。自2008年起,我们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对实验教材修订的前期工作。总结实验教材的使用经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搜集社会各界对教材的意见与建议信息,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此同时,密切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进展情况,研读所获得的有关文献,分析其理念与要求的变化,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教材修订的总体方案。

一、教材修订的原则和目标

第一,应该明确,这是一项重大的教材修订任务,但并不是新编一套教材。所以,教材总体的指导思想、主体结构和主要特点没有大的变化。而是在教材实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解决以往的疑难问题,细致地体现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所积累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次教材修订是对实验教材的完善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本次对教材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清晰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数学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要求,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来落实新理念、实现新要求。例如,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增强“四能”的培养等。

第三,本次对教材的修订,要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在实验教材使用的十多年里,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措施,应该对这些鲜活的经验进行提炼并融入新教材中。

第四,通过本次教材修订,要使本套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利于培养学生既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五,通过本次教材修订,形成一套文字表述准确、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的教材,一套学生喜欢的教材。

总之,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期望形成体现时展需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进而起到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教材修订的主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是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从2001年开始试行的实验稿到2011年颁布的修订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探索,人们对数学教育与数学课程的诸多问题形成了新的共识,对数学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新理念、新要求正是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

实验教材十多年的使用经验和教材编写人员多年来的专题研究成果,也是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如前所述,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认真总结教材实验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社会各界对实验教材提出的意见和修改建议。与此同时,教材的编写者进行了多项与教材修订相关的专题研究,例如国内各种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各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对疑难问题的攻关研究等,为教材的具体修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问题,如关于解决问题、估算教学的安排等,我们集中进行了攻关研究。对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我们在收集、分析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理念,利用国内外教材比较研究的成果,研究并提出了在教材中落实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的初步设想。

此后,在征求部分一线教师和各个层次教研员的意见、将部分修改内容送到学校去试教并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教材的修订方案。

三、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一,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的途径,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本次教材修订的重要任务。由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和要求方面有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教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写也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主要任务。例如,根据“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这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等。

第二,本次教材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完善性处理。这些问题包括:在估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何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为培养“四能”提供合适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和有效的途径。

第三,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教材内容结构上的问题、内容选择和要求上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整,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针对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难度过大或效率低的题目等,进行了精心修改。同时注意引进新观念、新数据、新素材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使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四、修订后的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从外观上来看,修订后推出的新教材的开本发生了变化,由20年未变的小开本(32开)变成了大开本(16开)。这一点或许会给关心教材建设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们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关于解决问题的编排,这也是通过本次教材修订,在内容编排方面变化比较大的部分。

从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四能”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困惑。为此,本次教材修订,我们确定将培养学生的“四能”落到实处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在修订后教材中的体现是:

①进一步强化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认识图形、数的认识、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②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

③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理念。

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解决问题的内容除结合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外,还注意在数的运算教学部分安排丰富的案例,打破了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采用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并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出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特征。

⑤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这对于教材的编者来说极具挑战性,我们在此次修订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除了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外,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顺序的安排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系统调整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设置了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等等。这些变化提升了数学教材的严谨性和教育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材的质量。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为组织实施好本次培训,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县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组组长,县教育局分管师训的党委副书记和进修学校校长、副校长担任领导组副组长,成员为县教育局师训、电教、教研室负责人和进修学校有关处室负责人。项目管理办公室分管理组、业务组、技术组,具体负责培训期间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

全县各培训点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一把手”为培训点第一责任人制度。各培训班的班主任由各培训点在乡镇中心小学、初中的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等中确定。绝大多数培训点的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人在现场,既是管理者,又是参训者,有力地保障了培训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准备充分,保障有力

在接到省教育厅通知之后,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快速行动起来。首先,按省教育厅教师范函【2010】16号文件要求对“农远工程”设备进行了抽检。县教育局刘春生副书记带领电教馆人员不顾天气炎热,奔赴各培训点进行“农远工程”设备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拿出维修方案。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了做好培训课程资源下载,添置了一套卫星接受设备,并专程至合肥购置“九州”卫星接收卡和高频头,提供给高频头损坏的培训点。

暑假期间,我县供电紧张,为应对设备故障、停电等原因导致无法收看教育电视台课程的问题,教师进修学校一方面提前下载课程并刻录成光盘供应非“农远工程”学校的培训点,一方面通过“无为教师教育网”的专题培训平台提供课程下载。此举得到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肯定。

各培训点因地制宜,充分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无城的杏花泉小学、北城小学等学校将培训地点设在空调教室,并提供矿泉水等。赫店中心校、土桥中心校等培训点为本次培训特地添置了立柜式空调。

三、加强管理,保证效果 培训期间,我们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教育部2012年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部级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教师范函【2010】18号)要求,印发了《无为县2012年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部级远程培训后期工作的通知》,从培训考核、成绩上报、工作总结和档案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各培训点按照《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省定考核标准,认真组织培训考核,并按时完成了合格教师名单和工作总结上报工作等。

由于天气炎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各培训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一些培训点增加集中学习地点,将观看课程视频、光盘的时间提前到上午7时。人数多的无城、白茆、泥汊等中心校,采用分校集中学习的方式。

四、有效引导,确保质量 襄川小学培训点,210名小学教师参加培训,他们克服高温路远、农活缠身等困难,积极踊跃参加活动,聚精会神听报告,边听边看边做笔记,撰写反思报告,提交作业,在研讨会上积极发表意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小编推荐与 暑期教师部级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2012年区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

暑期班主任培训总结:花开阳光,惬意浓

教师技能培训总结有感

企业培训及拓展训练活动总结

晨报营销实战培训总结

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点总结

2012年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返回 培训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土桥中心小学的黄光汉老师虽然年近花甲,即将退休,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到校参加培训,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研讨。

参训教师在交流中写道:“远程培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听了专家们的示范课和报告,受益匪浅”“深有启发。牢固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感谢‘培训’”。

参训教师,尤其是老教师的学习状态,参训教师的感言,都充分说明了本次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我们通过巡回检查指导和培训点上报的总结发现,本次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课程内容适应性不强,不符合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的实际;
专家引领、跟进指导不足,针对性、实效性不高;
集中在天气炎热的假期,影响教师的休息和其他学习需求(如,学历进修)的实现,等等。

无为县项目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二日

小编推荐与 暑期教师部级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2012年区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总结

暑期班主任培训总结:花开阳光,惬意浓

教师技能培训总结有感

企业培训及拓展训练活动总结

晨报营销实战培训总结

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点总结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育目标工程教育应当以培养工程师为己任。教育目标应该体现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今后能够从事的职业或岗位等内容。教育目标是对人才培养使命或教育目的的分类型、分层次的规定。6所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与工程专业教育目标的关键信息见表1。表1表明,6所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大多用“高素质”“拔尖创新”“高级专门”以及“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等词汇来修饰;但C大学的学校人才培养使命相对具体。关于专业教育目标,6所大学主要关注知识基础和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类型,较少关注其他方面的内容。这实质上是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知识和做事的层面。

(二)预期学习结果教育目标和预期学习结果是课程改革的“指南针”。预期学习结果是对教育目标的细化,使之达到可操作、可实施的程度。预期学习结果反映了学生在毕业时期望的和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准,它常常与学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技能和态度有关。6所大学课程计划中预期学习结果的关键信息见表2所示。表2表明,6所大学工程教育的预期学习结果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这3个维度设置上大体一致。但不同学校设计的预期学习结果内涵也有差异。例如,A大学和E大学在知识要求中将经济管理知识单列;C大学特别强调工具性知识和社会发展及相关领域知识。我国大学对工程专业中“知识”要求的趋同性,说明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得到了重视,但技术知识的分化、交叉与快速变化的特性没有受重视,工程科学知识没有很好地被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高校对工程的本质和工程实践的时代特性没有精准地把握。又如,关于学习结果的技能要求,C大学独树一帜,将终身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协调、合作与竞争能力纳入其中。关于态度要求,6所大学的表述非常泛化,还停留在精神、思想、素养、意识层面。可见,我国大学对工程专业中“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还需更关注21世纪工程师职业新形象和工程实践新特征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影响。

(三)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是连接教育目标和最终学习结果的桥梁。课程结构包含课程类别、内容、学分比例、选课性质等要素。由于我国大学课程模块划分没有统一标准,为规范统计口径,本研究将课程类别分为以下7类:(1)通识通选课程,包括政治、军事理论课,外语、体育和计算机工具类课程以及学校单独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2)自然科学课程,指数学、物理、化学类课程;(3)学科技术基础课程,指大类学科基础课、学科平台课、技术基础知识课或专业基础课;(4)专业课程,是指直接针对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核心课;(5)专业方向课,是指单独划专业分类的课程,包括分组方向选修、分模块选修、分课程群选修等;(6)集中实践环节,是指对立于课堂教学的一类课程,不包括具体课程涵盖的实验、研讨和课外自学,但包括一门课程结束之后的课程设计;(7)单独设置的跨学科选修课。数据分析表明,6所学校课程学分总数从160~208不等;通识通选课总学分数超过40的学校有5所;自然科学课程学分平均为26;学科技术基础课学分从21.5~54,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从14~45不等,这两类课程学分配置差异较大,说明课程学分设置被学校认识的重要程度有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各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有所不同。如果按某类课程的学分数占本专业总学分的比例超过20%这一标准来衡量,6所学校的通识通选课比例全部超过该标准,学科技术基础课比例有5所学校超过该标准,集中实践环节有3所学校超过该标准。自然科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例均低于总学分的20%。关于专业方向课和跨学科选修课,分别有3所和2所大学单独设置了该类型。图1还表明,自然科学类课程所占总学分比例变化不大,全距R=6.2;学科技术课程占总学分比例有波动,全距R=16.8,上异常值为30.2%,下异常值为13.4%;集中实践环节的下异常值为B大学的8.8%。上述数据表明,不同学校对不同类型课程的重要性程度认识不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还说明了专业课程(学科技术基础、专业课、专业方向和跨学科课程)中必修与选修的学分配置情况。从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来看,比例最高的是B大学,选修学分高达32;比例最小的是C大学,选修学分低至7;这说明这两所大学对选修课程的功能和学生学习选择的灵活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其余4所大学选修课程比例大体相同。图2显示了各学校专业类课程提供的选修课程门数的差异。如果单从选修门数的绝对值来看,A大学高居榜首,其值为51;C大学最少,其值为8;选修课提供门数有下异常值,为C大学的8。绝对值只表明量的多少,要说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还要考察可选门数与应选学分的比值。该比值越高,表明单位学分可选门数越多。从表3可以看出,D大学和A大学提供的选修门数与学分之比较高,可以推论,其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可能较高。B大学和E大学提供的选修门数与学分之比较低,其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可能较低。

(四)实践环节工程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实践环节的设计对工程教育尤为重要。从6所大学课程计划的集中实践环节设置看,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有一定的差距,最低8.7%,最高24.4%。案例大学的实践环节类别和学分配置见表4。表4显示,集中实践环节的类别按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认知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军训、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综合项目设计。值得指出的是,“综合项目设计”本应是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无论从学分设置(4~5学分)还是采用学校(3所)来看,均没有凸显该类实践环节应有的地位。富有个性化的是,A大学设置了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2学分),旨在为学生提供课外科学研究、接触教授的机会。C大学设置了创新拓展项目(2学分),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实验室、教学基地、创新实践的学习活动。C大学还要求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专业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培养联合体。这代表着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环节方面的创新。

(五)学习经验与评价关于学习经验,我国高校的课程计划大多没有专门规定。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学习经验,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课程与教学的要求中,个别大学还规定了课程内部各教学环节的学时要求。例如,A大学的课程计划规定,每个专业必须有2门双语教学的课程和2门研究型教学的课程(Seminar);每门课程的学时由5部分组成:授课、实验、讨论、上机和课外学时,各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设计相应环节。又如,C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人格标准的要求,采用小班化教学、分小组学习、项目作业以及讨论式、案例式和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再如,F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了“Project课程”,即项目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项目设计经验,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学生还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获取科学研究的学习经验。上述教学要求为学生学习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学习评价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程度总体不高。从6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捕捉到的关于学习评价方式,大致可归结为2类。第一类是“简化”模式,以E大学为典型。在课程计划中有一项“考核分配”的要求,规定了所列课程是“考试”或“考察”,仅此而已。第二类是“对应”模式,以C大学为典型。C大学除了在课程计划中表明考核方式外,还对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了限定,要求评价方法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与人格”要求相对应。例如,对“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其评价方法是“数理知识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价”;对“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评价方法为“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和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C大学的学习评价模式紧扣学习预期结果,其改革的先进性和政策力度值得借鉴。

二、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呈现了案例大学工程教育课程现状的教育目标、预期学习结果、课程结构、实践环节、学习经验与评价等关键要素。从静态的课程设计角度进一步考察课程现状与工程实践的契合度,深入探讨这些现状背后隐藏的问题并揭示其潜在成因,是本研究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

(一)课程现状与工程实践的契合度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分析课程现状与工程实践的契合度,可以看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与工程实践的关联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从教育目标来看,无论是学校人才培养使命还是专业教育目标,大多没有体现面向实践的工程教育愿景。案例大学均是具有良好工程教育声誉的研究型大学,理应肩负培养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所需工程师的使命。但其教育目标的表述,并没有突出培养工程人才这一重点。其二,从学习结果来看,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是分离关系,没有体现工程实践的整合能力观。虽然知识要求面较广,但没有与工程实践相联系;技能要求还只是一般本科生所应达到的通用标准,没有体现“工程师”的能力特质;态度要求更是泛泛而谈,不易操作和评价。其三,从课程结构来看,总学分数和学分比例设置不合理。首先,总学分数偏高,这意味着课内学时太多,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可能会遏制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各类课程学分比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偏少,实践内涵不够丰富。这些现状与工程教育的实践特性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相差甚远。其四,从学习经验和评价来看,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为主,学习经验的设计仅停留在研讨课、双语课等形式层面,远没有触及工程实践的本质。学习评价仍以“考试”或“考察”为主,从现行课程计划中几乎看不出改革与前进的步伐。唯一例外的是C大学提出采取不同的形式、与能力标准相对应进行学习评价,但这只是一个尝试,实施效果要拭目以待。

(二)课程现状隐含的问题及成因我国工程教育课程偏离工程实践、与工程实践的契合度不高,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颇多。若从静态的课程设计视角审视问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主要矛盾表现在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目标脱离工业需求。本研究所揭示的我国本科工程教育课程目标呈现趋同化特点,各校之间“相互借鉴”表述空泛,针对性和个性化不强。同时,课程目标还呈现智性化特点,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4],断失了工业界需求这一“活水源头”。工程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当紧紧围绕工程师在企业环境中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我国工程教育课程目标的内涵没有很好地吸纳工业界对工程师特质的诉求,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也没有充分考虑工业界企业雇主的参与,似乎只在学校内部“闭门造车”,脱离工业企业和工程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课程结构分离工程能力。研究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课程结构存在明显的学科壁垒,仍以学科知识为导向划分课程结构。按照严谨的知识体系划分课程结构的弊端是,在获得知识体系完备性的同时,牺牲了学科交叉的机会,而跨学科思维是工程师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可见,课程结构的分离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分离,两者缺乏必要的联结;二是学科课程之间的分离,各类知识缺乏渗透和有机联系。上述工程教育课程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探索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路,为何改革从未间断但问题仍很严重?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这与我国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缺乏工程观、人才观和课程观的指导有关。工程教育若不皈依工程本质、面向当代工程实践,如何谈及培养未来的工程师?过度科学化的课程割裂了工程实践的整体特性,而建立在“大工程观”基础上的“整体工程观”[5]是指导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哲学思想。

三、结论与建议

国培小学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下午好!

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财务总监高端研修班第9期的30个学时的课程,恭喜你们学有所获!感谢**商学院教职人员为本期研修班顺利运行所做的努力。同时恳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和你们一起成长、飞跃。

**商学院专注商科教育,由**大学校友组成核心团队,以母校输送的教育资源为基础,经由团队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学历教育、高端研修、国际合作、金融影业、智慧课堂等构成的国际化教育集团。**的高端智慧教室,采用了最先进的网络科技技术,实现异地实景重现,移动端网络直播。预期在2017年将智慧课堂引入美国、加拿大、韩国及全国30个地区。执行团队包括前华为人、前阿里人、前BAT人以及毕业于哈佛、宾夕法尼亚、圣约翰等美国名校海归硕士、博士。“让人人享有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人唯一的使命。

**商学院是**大学**产学研基地,**大学在职研究生华南区招生及教学中心;
被**市政府认定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就业辅导基地,**市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等,另外我们还承担**市政府课题研究项目,如“**市城市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商学院的学员80%为金融机构高管、大型企业管理人员、民营企业创业者等,来源单位如中银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招商集团、腾讯、IBM、阿里巴巴等。依托**大学在财经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学生进行高质量、高规格的金融、投资、财税等领域的教学培训,为**的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外企公司、民营企业等输送了一大批卓越的财经专业人才,在**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赞誉。

这里不仅仅是教学平台,而且还是有关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的资源池。在业界中有一种传说:“毕业于**大学的业界精英是资本市场一支神秘的力量”。

在税务研究方面,**大学于1949年10月16日成立,成立之时,**大学被命名为中华税校,中财的税务专业与金融、投资、会计等专业一起,是中财的王牌专业。税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服务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各地税务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如在**国地税局就有上百位**大学校友为纳税人服务,**国地税各区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基本均有**大学校友。

**商学院还是**市国地税局的定点人才培养服务单位,目前国税局30位干部在**就读**大学在职研究生,**每年定期为**地税局安排10多场1000人次培训业务,从窗口人员到执法人员到处局级以上干部。

**是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热土,自2007年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已连续八年领跑国**中城市。目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占两个板块上市企业总数超过10%,其中中小板上市企业占全国中小板上市企业数为10.1%,创业板上市占全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数为11.1%。

不仅上市企业数量达到百家,**还培育了数量众多、层次分明的上市梯队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梯度培育,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虽然中小企业上市方面,在政府支持下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防范等尚存很多不完善之处,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上市融资与资本运作的专业人员,依然面临发展方向不明确、公司治理不完善、基础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在培育了众多备案企业的情况下,上市融资与资本运作专业人员缺乏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小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基于**商学院的过往业绩和业界品牌影响力,**市政府将**商学院精品课程列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这些课程包括:财务总监高端研修班、上市和拟上市企业董秘研修班、互联网金融总裁班、新三板上市总裁训练营、资本运营与投融资总裁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