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5 08:1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毕业生求职途径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在求职过程中,求职途径的选择,对求职择业有着重要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应了解各个求职的特点和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五篇】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生 求职途径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途径的选择,对求职择业有着重要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应了解各个求职的特点和优劣,结合自身的特点、外在的条件和求职的意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从而选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一种或多种求职途径。如此,方可更好地掌握求职的信息,把握住机遇,并成功获得工作机会。

一、关于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的调查

莆田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拥有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公立地方本科大学。笔者对莆田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进行了调研,主要针对他们在就业求职时所采用的求职途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1.莆院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求职途径大致集中于综合性招聘会、学校/系或老师推荐、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和专门的招聘网站这四类,选用其他求职途径的相对较少。

2.莆院毕业生曾经使用过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曾使用过的求职途径有许多,以专门的招聘网站、综合性招聘会和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三个求职途径的使用人数为最。

3.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的求职为综合性招聘会,其使用率远远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使用率。

4.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出发点。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原因与出发点相对集中于方便快捷与节省成本这两个方面,从其他方面作为考虑选择求职途径的则较少。

5.莆院毕业生获得工作的求职途径。当前已获得工作的莆院毕业生所使用的求职途径以综合性招聘会为最,占30%,遥遥领先于其他的求职途径。其次分别为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和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这两种途径,通过其余的求职途径获得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6.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求职途径分别为熟人介绍、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和通过猎头公司等职业性中介机构求职。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归纳,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莆院毕业生求职途径选择多样化。莆田学院毕业生第一次求职所采用的求职途径较为集中在综合性招聘会和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两种途径分别占总数的28%和20%。其次莆院毕业生第一次求职较多采用的途径为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和专门的招聘网站,这两种途径分别占总数的16%和14%。至于人才市场、熟人介绍、猎头公司等等其他的求职途径则不为莆院毕业生所看好,采用的寥寥无几。

2.网络求职成为莆院毕业生的求职主渠道。在对莆田学院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调查数据中,74%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专门的招聘网站这类途径进行求职,72%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综合性招聘会这类途径进行求职,64%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类途径进行求职,而其他列如人才市场、猎头公司、通过实习达到就业目的等途径则相对采用较少。这说明莆院毕业生求职所选择的途径倾向于点多、面广、成功率较高的这几类途径,而其他相对狭窄、成功率较低或者相对毕业生来说较为陌生的求职途径则较不愿意采用。

3.传统的求职途径仍是莆院毕业生的首选。在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调查中,为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最频繁的求职途径是综合性的招聘会,占总数的46%,遥遥领先;
位居第二的求职途径是专门的招聘网站,占总数的14%;
人才市场和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这两种求职途径则位居第三,占总数的12%。这说明,传统招聘会的求职途径仍是大多数的莆院毕业生求职首选,莆院毕业生求职选择的途径中规中矩,虽然有进行许多大胆创新的尝试,但对传统的求职方式仍抱有很大的期望,不愿意轻易放弃此类求职途径。

4.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多从方便快捷与节省成本方面考虑。在调查中,莆田学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较为一致。其中,从方便快捷这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50%,位居首位;
从节省成本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46%,位居第二;
从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34%,位居第三;
而其他列如获得信息较为全面、成功率较高、熟人介绍不能拒绝等方面考虑去选择求职途径的较少,分别占总数的26%、12%、4%;
另从升学、创业等其他方面考虑而放弃求职的毕业生数量则更少,只占总数的2%。从这组数据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考虑较多的是方便快捷和节省成本。

5.莆院毕业生使用传统的求职途径成功获得工作的比例高于使用其他求职途径。在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调查中,莆院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途径中,以综合性招聘会为最,占总人数的30%,遥遥领先。这和此途径的特点息息相关,综合性的招聘会企业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参与求职的毕业生人数也多,因此,通过次途径求职成功的莆院毕业生数量也较多。位居第二的是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占总人数的16%,学校与教师是莆院毕业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途径的求职成功率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为大多数的莆院毕业生所接受。接下来则是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求职方式,占总人数的14%,此类求职途径能让莆院毕业生较为充分地表达自我,使用人单位感受到自身的诚意,求职的成功率也较高。除此之外,利用其他求职途径成功获得工作的莆院毕业生数量则较少。

6.社会关系网络,成为莆院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在此次求职途径的调查中,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途径分别是熟人介绍、学校/系或老师介绍和猎头公司。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求职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关系网络的宽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是求职是否成功有效,通过此途径求职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想要成功地求职择业,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固然相当重要,但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关系寻求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就业信息不对称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中国“讲人情、重关系、爱面子"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需要重视社会网络在求职择业中发挥的作用,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拥有较广泛、得力的社会关系和求职信息的求职者,在求职择业中具有明显优势,更易成功择业。

三、对地方高校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莆田学院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来说,众多的求职途径并不是全都适合自身的求职择业所选,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应合理的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求职途径,有针对地选择求职途径有助于自己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择业选择,成功达到自己求职择业的目的。

1.综合性的招聘会、校园宣讲会。这类的求职途径尽管存在招聘单位只为吸引求职者和宣传企业形象、很多不相干的单位在设摊、个别主办单位甚至虚设招聘单位制造招聘会火爆的假象等等各方面的缺点,但招聘会参加的企业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也可观,地方高校毕业生有充足的选择余地,而且主办方已经为地方高校毕业生把好关了,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特别不好的情况发生。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求职不妨采用这类求职途径去求职择业,为自身的成功求职增添一份机遇;
即使不成功,也可积累一些面试经验,为日后求职打好基础。

2.学校/系或老师推荐、熟人介绍。这类的求职途径属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范畴,通过此类型途径的求职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求职的岗位方向也比较确定,求职成功率也高于其他的途径。在中国讲究人际关系的文化的影响下,通过人际关系与社会资本“找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拥有较广泛、得力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可以采用这类途径达到成功求职择业的目的。

3.专门的招聘网站。近年来,网络求职凭借信息传递速度快,空间距离影响小、成本低廉等优势,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大学毕业生一种重要的求职途径。但因为网络招聘出现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求职还存在许多的弊病;
并且网投的成功率很小,企业很少选择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方式应聘的大学生,而且通过网络途径招聘应届生的岗位较少,大多为销售、客户服务类岗位。因此,通过专门的网站招聘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并不是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途径首选。

4.人才市场。各地区的人才市场也举办招聘会,不过此类的招聘会地区指向较强,适合有地区就业意向的地方高校毕业生求职。另外,通过以上集中求职途径仍不能达到就业目的,或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地方高校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这类求职途径,先就业后择业,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实习就业模式。实习将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最好机会,但是, 长久以来, 并非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利用这架能使自己今后升迁发迹的阶梯。通过这类途径,地方高校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企业,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地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实自己的某些学习内容, 且当这位毕业生寻找工作时, 实习时建立的联系仍然存在, 良好的印象仍然深刻。通过实习达到就业目的是一种很好的求职方式,但地方高校毕业生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很多毕业生并不看好这种求职途径。

6.创业。引导地方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走以创业拓展就业的途径,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将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然而,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前景不够乐观等方面原因,拒绝采用此类途径达到自己的就业目的。因此,各地方高校应积极培育毕业生广义创业新意识,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帮助地方高校毕业生走以创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新道路。

7.升学等其他途径。因为升学或者其他原因,既不求职择业也不自主创业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则可以考虑其他的出路,“曲线救国”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毕业生应将自身的特点、外在的条件和求职的意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选择一条或多条适合自身的求职途径,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机会,达成自己求职择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毅志.社会阶层、社会网络与心理幸福[J].台湾社会学刊,1998(21):171-210

[2]蒋玉.大学生求职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0(22):72-75

[3]吴昊,张东.大学生利用网络求职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全国42所高校大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49-55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利益主体,其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意愿会受到企业本身的特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104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企业性质、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中高职学生占企业总员工的比例出发,研究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除企业所属行业外,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所占员工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
企业性质、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所占员工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却因不同合作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无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企业特征;
意愿;
影响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局课题“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14-2D18);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TJJX13-013)

作者简介:孙晓玲,女,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19-06

校企合作可以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开展就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高职院校自身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劳动力市场无序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某些企业并不需要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获取劳动力技能人才,且它们认为,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会存在较大的人才流失的风险。因此,许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本能意愿。这一问题多年来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如张俊珍、田东平等(2008)调查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因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动因存在着显著差异[1],霍丽娟、刘新起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冉云芳(2013)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愿及其动因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3]然而,当前是哪些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自身特征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及具体内容有何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深度了解当前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状况,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一、调研企业基本特征及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分析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重庆市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部分企业。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各职业院校实训就业处来联系完成,完成形式为电子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电子问卷160份,回收了118份,回收率为73.75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剔除了空白卷和相关不科学数据的样本,最终获得了有效问卷为104份,有效率为88.14%。

(一)企业基本特征

1.企业所属行业。从调研企业所属行业来看,问卷设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属行业,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17(16.35%)、54(51.92%)、33(31.73%)。

2.企业所属性质。从调研企业所属性质来看,问卷主要涉及国有及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其他五大选项,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13(12.5%)、56(53.85%)、10(9?62%)、22(21.15%)、3(2.88%)。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以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居多,两者占比为75%。

3.企业规模。针对调查问卷中的企业总员工数,笔者对具体员工数进行了区间划分:50人以下、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 000-1 999人、2 000人及以上,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6(5.77%)、10(9.62%)、71(68.27%)、7(6?73%)、3(2.88%)、7(6.73%)。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规模大多在100-499人之间,占比达68.27%。

4.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问卷调查涉及中高职毕业生人数,笔者通过中高职毕业生人数除以企业总员工数,得到企业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从整理后的结果来看,将其比例分为10%以下、10%-30%、30%-50%、50%-80%、80%以上五个区间,中高职毕业生占企业总员工数的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21(20?19%)、39(37.5%)、30(28.85%)、7(6?73%)、7(6.73%),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其中高职学历员工结构比例大多集中在10%-50%之间。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分析

1.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分析。针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调查,问卷设计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一点也不愿意五个选项,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25(24.04%)、48(46.15%)、24(23.08%)、7(6.73%)、0(0.0%)。可见,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还有待提升。

2.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分析。针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具体意愿的调查,问卷设计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一点也不愿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具体内容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外聘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企业参与具体校企合作意愿的均值越高,意味着企业越愿意参与某项具体内容,具体意愿程度如表1所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位于前三名的内容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均值分别为4.6096、4?3340、4.2115,处于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之间。

二、企业特征对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的影响分析

在分析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的相互影响时,文章主要采用统计学知识中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多重比较分析(Multiple Comparison)、Pearson卡方检验三种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数据分析软件,深入探讨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影响分析

文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所示行业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之间并没显著相关性,而企业所属性质、企业规模、企业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三个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均有显著性影响。

具体来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三个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

校校企合作意愿的相互关系用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来测算。表3为企业性质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国有及集体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私营企业,而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并无显著性差异。从均值差来看,外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最高,其次为合资企业。

表4为企业规模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50人以下的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 000-1 999人、2 000人以上的企业,从均值差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均值差的绝对值越大,这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参与职业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表5为中高职毕业生数占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10%以下比例的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10%-30%、30%-50%、50%-80%的企业,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80%以上比例的企业。从均值差来看,中高职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在80%以上的企业,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最高。

(二)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影响分析

文章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进行分析。表6为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所属行业与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在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与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这几项具体内容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而在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上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表7为企业性质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性质除了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这一具体内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在其他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这几项具体内容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表8为企业规模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规模在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关系,而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提供教师实践机会、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方面并无显著性相关性。

表9为企业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中高职毕业生占比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技术和产品方面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0.05水平上与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中,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比例为70.19%,一般的比例为23.08%,不太愿意的比例为6.73%;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中,最高意愿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其次为开展订单培养,第三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其意愿范围均在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之间。[4,5]从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且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合作。

(二)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并无显著性影响,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

从调研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私营企业占了53.85%,员工规模也大多集中在100-499人之间,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主要在50%以下。企业性质方面,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及集体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比私营企业要高;
企业规模方面,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越高;
从中高职毕业生所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来看,企业现有员工学历结构中,中高职毕业生比例越多,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越高。私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体,在其参与意愿并不如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高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采取政策优惠、激励措施等手段,满足私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终需求,提升私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显得非常重要。[6,7]

(三)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因不同合作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企业所属行业方面,第三产业所属企业更愿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第一、二产业所属行业更愿意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笔者可以理解为,与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企业相比,第三产业所属企业在接受学生定岗实习期间花费的成本相对较少,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多,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节约用工成本,故更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相比第三产业对应的企业而言,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企业接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会花费较多的材料损耗等成本,相对获得收益较小,他们更愿意在更深层次的内容上合作,如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技术和产品,以此获得收益。(2)企业性质方面,所有五大性质的企业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3)企业规模方面,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愿意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4)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方面,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越大,企业越愿意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表明,企业现有员工的学历结构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

总的来讲,企业校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内容的意愿还有待提升。当然,企业自身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愿和具体的内容,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应加大对现有合作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政策,促进这部分企业深入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大型企业或行业标杆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来,提升校企合作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珍,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23-27.

[2]霍丽娟,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35-39.

[3]冉云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意愿、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3(19):70-74.

[4]徐黎明.基于利益驱动机制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80-83.

[5]李衔.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75-78.

[6]叶万婷,董洪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利模式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专业;
就业现状;
会计毕业生

[DOI]10.13939/ki.zgsc.2016.01.16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会计是当前市场对人才需求最大的职业之一,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当前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以及会计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竞争力十分强大。为此,我们展开了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 当前社会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专业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内、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及各类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急需会计专业人才,但普遍存在着无经验或经验少的会计毕业生,这样使得当前市场出现了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失衡的现象。

2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科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目前就职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共有313位用户参与调查,有效问卷309份。

2.1 性别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由于专业性质问题,往往女会计就业率更高,被调查的女性占60.84%,是总体的3/5,她们比男会计做事更有耐心、踏实,更善于处理一些烦琐的事务,但一些企业由于带薪休产假等问题不愿意招未婚女性,这使得不少女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被企业拒之门外,而男会计更能适应不固定、流动性大的工作事项,相对而言,男性将会有较好的会计就业前景。

2.2 工龄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俗话说“会计越老越值钱”。调查结果显示,工龄在1年以下的跨级毕业生工资薪金1800元左右;
工龄在1~3年的会计毕业生工资薪金在3000元左右;
工龄在3~5年的会计毕业生在5000元左右。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会计行业更加了解,专业知识懂得越多,人际关系越稳固,且随着他们工作深度的加大,个人职位越来越高,获得的职称越来越高,在不断升职的条件下,工资薪酬也就越来越高。

2.3 工作地区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由于工作地区的局限性,不同城市所得薪酬也有所不同,在调查数据中,一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18.12%,现薪酬平均是7000元;
二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52.10%,现薪酬平均是5000元;
三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29.78%,现薪酬平均是3000元。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一线城市企业在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更多,随之招聘到更多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也会有所增加,而在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会因为工作地域受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薪酬也不太乐观。

2.4 单位性质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单位主要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会计毕业生最多,占总体的37.86%,最低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只占总体的7.78%。这一现象表明,更多的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选择在企业单位,这是由于独立学院在教学方面偏向实践与用脑,所以他们在企业单位更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工作的会计毕业生,工资薪酬虽不多,但员工福利较好,工作较稳定。

2.5 职业证书和会计职称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会计人员深入研究,顺应时代,考取职称就等于拥有进门的钥匙,它是必需品。考证和评职称都需要体现自身能力,但往往对于独立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来说,他们能力较薄弱、缺乏创新。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专业证书和会计职称越多的会计毕业生,就业率越高,会计职称等级越高,工资薪酬越高,可见证书职称这些硬性实力不可或缺。

3 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3.1 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但市场仍缺乏高级人才,所以,毕业生必须有强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占领自己的地位。据调查,独立学院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时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社交能力普遍一般,由于只能考取较低级的执业证书和会计职称,只达到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最低要求,因此,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级人才的需要。此外,他们常常忽视对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3.2.1 独立学院成立较晚,社会认知度不足

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是1999年之后成立的,发展时间不长,其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毕业生的素质等很不完善,不容易被社会认可。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无法与传统高校相比,有些单位几乎不了解独立学院,这无疑增添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压力。

3.2.2 教学专业特色还不明显

许多独立学院的发展依托母体的优势,依靠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在课程和专业设置方面也借鉴母体高校。引进的教师大都是年轻人,缺乏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如果独立学院只依赖母体学院开设子专业,不考虑当代经济市场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上的变化,就完全缺乏了教学特色,因而没有优势可言。

3.2.3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系统化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导致就业指导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系统化,缺乏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许多独立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是学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主任,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能力。而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单一、枯燥,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添上一道障碍。

3.3 社会原因

3.3.1 社会竞争激烈

会计学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会计岗位。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人数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第5名;
但有关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排第25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双高”现象的存在显现出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之多,就业竞争之激烈。

3.3.2 供需不均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应聘者,求过于供;
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却长期招收不到会计专业人才,求大于供。

3.3.3 企业招人眼光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许多企业青睐于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人员,这给会计专业应届生带来不利。而且许多企业会根据自身工作岗位对应聘者提出要求,如吃苦耐劳、能经常出差、担任过学生干部或学生班主任等。

4 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方面

根据调查可知,独立院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人才市场拥挤,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要真正解决好就业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毕业生、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4.1.1 认清自我,做好定位

当代毕业生一定要有自我认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父母、同学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这样的状态:前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中期,找工作碰壁后丧失信心,开始降低期望;
后期,乱了阵脚,失去方向。认清自我,做好定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4.1.2 扎实专业知识,加强社会实践

据调查,会计专业受人瞩目是因为其强大的应用性,因而无论何时何地,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历都将成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阶梯。会计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毕业生来说,步入社会仍需学习,具体体现在:阅读财会方面的报刊、浏览经济方面的论坛、参加会计专业类的交流会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鹤立鸡群。

4.1.3 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增加就业筹码

职业技能证书是会计专业的敲门砖。随着我国人才市场逐步规范,很多岗位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增加了获取工作的机会。这些证书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高级会计职称等。不论是处于什么阶段的会计毕业生,都应该居安思危,勇于超越自我,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努力向注册会计师看齐,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4.1.4 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询更满意就业信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拓展自己的眼界。如今社会各界都偏爱复合型人才,所以,如果能够多涉猎一些与自身岗位相关的知识,不仅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能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

4.1.5 多方向选择岗位,注重提升空间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许多会计毕业生初入职场时,被安排做出纳工作,出纳虽处于基层岗位,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来可选择的职位涉及成本类、税务类、主管类等。同样,会计毕业生不能着眼于现在的工作职位,应多方向拓展,可涉猎证券、银行等,无不更好地发展自己。

4.2 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方面

4.2.1 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独立学院的建校历史不长,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了解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要达到完全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还需要再努力。所以,学校应增加其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强化学校的品牌建设,利用媒体效应,及时宣传学校在教学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亮点,有助于社会及时了解独立学院,同时也让独立学院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4.2.2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能力不足,实际上是指实践教学偏少,而会计专业是个与实际紧密联合的专业,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多次指导学生课程设计,业务处理应真实模仿各个行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切合实际。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主动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手工与电算化能力,通过合理的会计实验培训,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

4.2.3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要创建严格的教育监控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增加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收集、就业政策咨询等一系列课程,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应加强独立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经常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生生涯的系统化就业指导体系。

5 结 论

尽管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大的就业压力,但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只增不减,通过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和原因进行探析,提出对策,能较好地促进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纪东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3(3).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就业率 职业分析 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8678元人民币。珠三角规划纲要和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双转移”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现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增长点逐步形成。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但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不合理,造成人才供需不匹配,通过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不难管窥这种不匹配的表象,进而剖析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1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起就业市场的变化

1.1“结构性缺工”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域性特征

每年年初出现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不合拍现象反映了人才供需矛盾的延续。调研发现,广东全省缺工中超过60%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一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珠三角缺工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再是早期单纯的缺乏普工,而是在专业人才方面也形成了“结构性缺工”,这种缺工阶段性出现,区域性突出和时域性变化,其主要由经济转型升级引发和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设计、研发、技术、营销等较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更显突出,岗位需求分布呈现高端人才上升,劳动密集型低端普工需求降低。

广州结构性缺工主要集中在转型升级的三大行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缺工多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
而现代服务业的用工短缺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和会展商贸业,这与广交会的繁荣和会展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

1.2求职者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相对偏少

从总体求职者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学历不足20%,90%以上求职者无技术等级或职称证书,这说明国民劳动力总体素质还不高,大学生总体不是多而仍是相对较少。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影响到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形成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检验。以下通过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届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数据分析,反映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知识更新的新要求,以判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是否对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建设的100所高职院校之一,毕业生调查数据源于毕业半年后的2011、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调研数据统计。

2.1 2011、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失业率

2011届毕业半年年后的就业率为94.9%,2012届毕业半年年后的就业率为93.8%,略高于2012届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3.4%。

就业较高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财务管理、汽车运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妆品及形象设计方向、制浆造纸技术营销及质量管理方向、食品加工技术。这些专业基本符合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岗位需要。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涉外旅游)等面向的传统行业,也存在热门专业人才过剩问题如国际贸易等专业。

2011、2012届毕业半年后约有5%―6%的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

2.2 2011、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主要体现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薪资等方面。专业相关度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对口或专业及时应对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化,促进了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反映了毕业生与企业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企业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
薪资的高低,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

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为68%,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

2012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006 元,比2011 届的2809元高197 元,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 届月收入2838 元高168 元。

2.3 2011、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规模、行业

2012 届用人单位类型分布与2011 届基本一致。68%的毕业生在民营或个体企业就业,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0%、9%。

从用人单位规模上,62%的毕业生就业于300 人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其次是22%的毕业生在1001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就业。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为:零售商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化学品、化工、塑胶业。

3产业岗位要求与高职教育知识、能力及课程的匹配程度

基本工作能力可分为五大类能力,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为79%,与2011 届的78%基本持平。

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2011 届、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为79%。

能力满足度≥90%的专业有:艺术设计(玩具设计);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计算机信息管理(it市场开发与营销);
出版与发行(电子编辑);
电子商务(电子财税);
产品造型设计;
数控技术;
旅游管理(涉外旅游);
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与营销);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能力满足度

核心知识是指毕业生掌握的重要度排前20位的知识。2011、2012 届毕业生的总体知识满足度为78%。数据显示,虽然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但工作后感觉自身的知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课程满足度上,六个专业的毕业生有两成认为课程对现在的工作不重要,需要加大课程设置与改革。

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引起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分析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匹配引起的结构性矛盾,包括我省“双转移”战略劳动力转移的滞后,国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微观角度包括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但关键还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同产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4.1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布局要合理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它直接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各层次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用工结构的变化,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用工需求,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职业教育体系布局要随之而变,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实现高、中、低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同时也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4.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为更好地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任,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
完善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在维持专业设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专业下设的专业方向动态调整,确保专业设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面向产业的社会培训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高端社会人才培养功能,结合珠三角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将新技术、新领域融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升级更新已有培训课程项目,重点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的培训,着重于创新能力和技术工艺培训;
通过合作办学、国际交流等方式,为产业解决燃眉之急。

课程设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以能力为主线更新课程内容。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多地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要求。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引进优秀人才,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培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同时聘请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

4.4完善就业市场,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就业

应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珠三角区域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珠三角区域人才市场的整合互通。要把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技能人才流动更畅通,分布更加合理。

高职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数据库,测量和评价毕业生的基本就业状况、反馈职业岗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知识的需求,测量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有效性的评价,测量和评价学校就业指导与求职服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 王佳佳,等.广东产业升级与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5).

[4] 谢俊国,张丽萍.广东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用工需求分析与对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5] 李业明.基于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科技,2011(12).

[6] 罗兰.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7] 唐燕萍.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01(2).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教学质量;
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22-03

毕业生质量调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反馈的有效手段,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1年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导向,以问卷形式对海南医学院2012、2013、2014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2―2014年参加海南医学院校园招聘会并录用2012―2014届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96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各级医院59家(61.5%),其中三甲医院11家(11.5%)、二甲医院34家(35.4%)、社区医院14家(14.6%);
急救中心8家(8.3%);
医药相关单位29家(30.2%)。海南地区用人单位66家(68.7%),非海南地区用人单位30家(31.3%),涉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区。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教育结果对医学毕业生需达到的能力制定调查问卷。教育结果包括三个方面:1)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

力;
2)态度及临床技能;
3)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问卷对每个方面能力对应设计相应项目。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的评价,第二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进行的对比评价。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数据结果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海医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其中26.04%选择“很满意”,61.45%选择“满意”,总体满意率达87.4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肯定(见表1)。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经卡方检验,p

用人单位对反映学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的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82.29%,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为86.46%,善待患者(顾客)为89.59%,尊重医学伦理为80.21%。

在反映毕业生态度及临床技能的10项指标中,总体满意度很高的有三项,分别是遵纪守法为93.50%,胜任日常工作为98.96%,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为93.75%;
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分别是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为85.42%,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为85.42%,(临床)技能操作能力82.29%,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为80.21%;
三项指标总体满意度偏低,分别是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为70.83%,具备(临床)医学思维为71.81%,领导力为80.21%。

反映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六项指标总体满意度为:钻研业务78.13%,自我学习、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为84.38%,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为66.67%,参加业务考试成绩为76.04%,英语应用能力为60.42%,计算机应用能力为62.50%。反映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指标、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4.64%、83.56%、71.36%。

所有评价指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很满意度较高的数量少,20项评价指标15项很满意率在25%以下。其中对毕业生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评价不满意率为10.42%。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总体满意度也较低只有60.42%和62.50%。

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中,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为18.18%,二甲医院很满意率为23.5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医院单位很满意率为25%,医药相关单位为31.0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评价详见表2。在与外校毕业生的比较评价设计中,所设计内容与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对应。由统计表看出,用人单位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除英语应用能力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外,其他方面与外校毕业生基本相当。

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参加业务考试成绩弱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8.75%、15.63%;
有2.0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外校毕业生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34.38%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强。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强于外校毕业生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工作态度、对患者(顾客)态度、(临床)技能操作能力、胜任日常工作,分别占48.96%、36.46%、34.38%、31.25%。

3 讨论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总体较好,尤其是善待患者(顾客)、遵纪守法、胜任日常工作、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等指标总体满意度在90%左右。用人单位对反映毕业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平均满意度较高,说明毕业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医疗实践能力、临床技能教育效果良好。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海南医学院进行全员应急救护培训,在应急救护教育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毕业生质量存在短板 数据结果也显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仅为71.36%,特别是创新思维、英语能力及计算机能力满意度较低,数据与学校原有用人单位调研基本一致无提高。这提示海南医学院需加强创新教育,加大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教学。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培育学生自我学习,具备一定科研能力,以保障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

用人单位对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满意度仅为70.83%,

不满意度达10.42%,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辞职率较高。部门基层单位表示,留人用人十分困难,这提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低于二甲医院很满意率,并且三甲医院很满意个数明显少于二甲医院,这提示如果想要毕业生在较高水准医院中求职,必须加强各方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海南医学院把岗位胜任力、领导力和个性发展设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用人单位虽然对毕业生胜任日常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对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具备(临床)医学思维、参加业务考试成绩评价偏低。这些指标与岗位胜任力紧密相关,对应数据值得教育者反思

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领导力满意度为80.21%,围绕学生领导力培养,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满意度较高,在与外校毕业生比较中,认为沟通能力强于或差不多的占85.42%,说明毕业生协作沟通能力较好。但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评价满意度较低,仅为66.67%,今后应注重创新教育。在今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4 结束

毕业生质量调查有利于学校了解社会对当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改进、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参照体系,对医学相关毕业生进行调查,能为医学教育拓宽世界眼光,明确质量保证的方向。本次调研获取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和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比较评价数据,说明学校输送到社会的毕业生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相当。随着国内医疗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医学人才的质量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强学生对医学认识,提高医疗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