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5 08: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和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园林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状况。首先,目前园林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园林设计专业的许多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五篇】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和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园林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状况。首先,目前园林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园林设计专业的许多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教师的教学技能相对较差,教育经验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带来了异常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的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手段,进行学习的条件,也同时向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对园林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数字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不断扩大园林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园林设计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讲授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及理论灌输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极其有限。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应当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园林设计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园林设计专业走向现代化和最优化发展方向。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园林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能使抽象的图纸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由于多媒体课件“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影响,使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或者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有所不同。”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设计图稿、模型等进行观摩,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园林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道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览区域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造型特点、园林景观空间、园林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教材文字符号的表述和教师手绘作图的现场演示,借助语言、黑板、粉笔、挂图等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的局限性,而且因为环境差异和各种条件所限,无法实现让学生在任意时间和设计的任意阶段“走进”园林,从任意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设计作品,感受空间、尺度、材料、质感,更无法有机、整体地去体验园林设计。学生只能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来想象,课堂信息传递少、教学效果差,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园林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园林设计理论体系科学的构建。因此,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展示出虚拟案例场景,直观地进行园林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在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做到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清晰呈现教学内容、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教学手段

数字技术、虚拟技术使宏观的园林景观微观化。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规划及设想的视觉传达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命题。这一任务小可以是小型绿地、小游园等工程,大可以到投资几千万的城市重点景观道路的绿化工程、大型立交桥的绿化工程等。这类大型设计和工程,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之前,除非实地考察和测量,否则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虽然实地观摩是园林设计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因为条件所限,况且也无法做到凡景必观、凡景必览,矛盾也由此而生:一方面学生需要实地观摩学习,另一方面是条件所限无法实现。数字虚拟技术的出现让这一矛盾迎刃而解。它能够将教学涉及的工程案例进行直观展示,将本来占地很广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勘查、组合的宏观景观设计微观化,即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将庞大的工程尽收眼底,节约教学运行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字技术使抽象设计形象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数字化技术实际上是运用图像化、图形化手段展示园林景观实景的一种方式。它采用各种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复杂的景观设计内容具象化、图像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动态的、全方位的虚拟园林景观,并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园林造景中的各个景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园林景观进行三维建模,制作数字化模型,全面、详细地描述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的美学特征,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等,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直观化、生动化。数字技术能创建园林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学生可以应用数字虚拟技术创建虚拟园林,将理解吸收后理论的园林设计转变成可视的、生动的景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可以将采集回来的现场信息,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转换成相应的计算机数字信息,勾勒出大致的设计意图(立意)。创意园林设计意图,将平面的AutoCAD二维图形,转成标准数据文件格式传给三维建模3dsMAX等软件,进行模型制作,来探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从而判定设计合理与否。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在艺术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均衡、对比等原则,同时可以演绎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在时与空、形与色、以至有声有色的立体空间塑造上的匠意独具。

(三)倡导基于Internet的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在园林设计教学中的另一个应用目的是大力提倡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中的自主学习,尤其是以Internet为基础的探究式自主学习。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将其进一步发展的是美国学者萨奇曼(RichardSuchman)。萨奇曼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切实获得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Internet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各种类型的园林设计网站、园林专业虚拟图书馆、园林类电子书刊,以及种类繁多的其他专题网站、专题新闻组等,被称为异常巨大的信息海洋,能够满足学生用户随时随地共享。因此,开展基于Internet资源的探究式学习,使园林设计专业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并在加工处理各种资源信息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这种以Internet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将话语权重新交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且积极的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方面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基于Internet资源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组合教学

园林设计中的项目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也被称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园林设计课堂理论教学和园林实际项目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改变以往的只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传统方式。教学过程也被有机划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使用任务驱动法首先确定学生要完成的项目,将实际工程效果作为最终检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将教室与工程现场进行融合,让学生去感受项目与情景教学的氛围,使他们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可以把学习到的园林设计工作技能切实提高,并加强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教师通过前期的对园林设计行业、园林设计各企业的调研、吸取一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经验,根据园林工程设计专业各岗位特点,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选用教材内容以及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划分成若干个可执行性较高的教学项目,运用任务驱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课程采用六个环节构成完整体系并组织教学过程:即情景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析、知识点引入、任务实施、总结分析。首先是情境导入。指导者即教师,先以某种形式将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据该工作情境分析其涉及的实践应用情况。第二是任务提出。指导教师须向学生说明需要完成的特定课题设计或设计要点的把握,如园林小品的设计。第三是任务分析。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去仔细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及技能技巧点。第四,知识点引入。根据对具体任务的分析和充分提炼,引入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点及能力与技巧。第五,任务实施。通过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将提出的项目与任务投入实际的设计实施工作中。最后是总结分析。各项具体任务实施完成之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终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在总体上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效果评图及知识和技能点的总结。特别是针对本专业的学科知识点的衔接及组成部分作必要的说明,如园林小品设计在园林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注重专业知识体系的衔接。从而将有机的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有效的成果展示。

三、结语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园林技术;
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52-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以此为契机,本文就笔者的体会及实践,谈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一、工学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

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企业、学校。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和企业(或课堂和实践场所),两种既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是:首先从市场中调研实际工作任务,然后从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从典型工作任务中选取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完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取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是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桥梁,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最近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园林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显得较“软”。并不是需求总量少,人才需求总量很多,但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比较有限。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显得比较苛刻。不仅要求在专业上有明显的一技之长,更关注求职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它要求园林人才的人品和人格的完整性,即以“诚信、敬业”为目标。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更为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素质的要求,例如: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植物的生长特性、懂美学、懂平面及立体构图、色彩构成、工程技术等,同时要有很好的个人修养和气质,要有很强的交流及沟通能力。从事园林施工的人员,首先要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其次必须要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必须具备的。

那么现在市场上园林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岗位到底有哪些特点?

三、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调研分析

对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要求的调研主要是通过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或者办公室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网络的调研主要是通过登录一些招聘网站来搜集园林公司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及岗位的要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园林单位多为私企,规模普遍较小,这是园林技术专业高职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园林自身的特点是:“比建筑多了自然,比林业多了艺术”,它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懂艺术还要懂植物,了解一定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作为私企,他们看重的是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应届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园林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比较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园林行业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短缺,这些岗位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比较辛苦,又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运用园林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园林规划设计能力;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能力;
其它从事园林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CAD制图技术、电脑效果图制作技术、机动车驾驶技术、体能、吃苦耐劳等,还要具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比较适合高职毕业生。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到底怎样来适合当今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时,我们要紧扣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的特点,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开发和合理分配。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现阶段园林岗位工作技术技能必须一致。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职业要求为基础,以市场调研得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参考,以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最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是核心课程的基础,对岗位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必须具有支撑效用,要根据学习和掌握工作岗位技术技能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舍精选。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注意与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紧密衔接,平稳过渡,注意兼顾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智能技能开发和继续学习提高,社会进步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专业思想,具备课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知识运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华,袁雪峰,王学东.试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29).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职教论坛,2008,(4).

[3]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4]李高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三大构成”;
园林设计初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34-02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ree Constitutes” in 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JIANG Yan-ji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ree Constitut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eld.According to the main issues emerging from 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innovations and reform of “Three constitutes” from the aspects of outlining content,design of experiments,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approaches,evaluation system,so that students can set a base for better study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Key words “Three Constitutes”;
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reform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设计思维的启蒙,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必备基础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园林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造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尤其是针对“三大构成”的讲授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素质的目标。

1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现存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协调

我国现有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参考教材深受建筑初步的影响,虽经多次改版,但沿用内容陈旧,年份久远。总体内容繁多且与其他课程重叠性大[1],而相对学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消化。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现该课程总学时为56个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各占24学时。教学内容分为5章,涵盖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园林设计基本构成要素、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的表现技法、园林构成与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和理论。相对应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时为7次,每次4学时,不足以让学生通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使课程内容侧重点不明。

1.2 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自20世纪80年代,包豪斯设计教育理论传入后,逐渐形成现行于我国设计教育的“三大构成”[2],成为设计教育的必修基础知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以最大篇幅讲授园林设计与构成,其教学内容更似于生硬结合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与艺术设计的“三大构成”,所谓的“构成”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单纯的构成理论教学枯燥呆板,使学习晦涩难懂,学生仅停留于教条式的效仿,对形式美法则只能生搬硬套,无法产生与本专业的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实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脱离

园林设计初步实验不乏线条练习、抄绘练习、园林表现技法练习(包括钢笔淡彩和水墨渲染练习)和小型园地的测绘与设计,实验目次较多而总学时数较少。其中针对“三大构成”的实验项目少、学时少,并且与实际设计关联性不大,难以达到更好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1.4 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足

本专业面向招收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理论学说和园林植物学等知识缺失,对三维空间感、尺度无具象体验,从而对所学课程与园林专业联系感觉疏离;
而“构成”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生较难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并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发挥创作意识。

2 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改革的探索

园林设计离不开平面形态组合、园林空间的营造和园林色彩运用,“三大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依据,因此必须强化“三大构成”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的重要性。

2.1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基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三大构成”教学内容为核心,减少与之前学习内容的重复,概括与后续课程连接的知识点,做到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如可省却园林制图常识的详细讲授,而改为在实验项目操作中要求学生体现对园林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以承上;
浓缩中外园林史章节内容,改为结合经典案例的介绍与学习,了解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园林代表流派,为大二将学习的园林史作铺垫,以启下;
园林表现技法的教学可与同一学期开设的园林手绘实训课程并行,以课程间的合作实验项目训练巩固对园林表现技法的掌握,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园林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以及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点,可结合实际案例讲学,避免理论说教,并注意引导与后期的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等核心课程的联系。调整后的课时安排,可用于对“三大构成”与园林关联性的教学讲授、讨论和课堂练习,调整课堂节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2 实验内容与专业应用的接轨

课程实验是园林设计初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实验设计,使理论和实验在教学中能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造型理论和方法技巧。作为技术应用型专业,园林专业在实验设计上应更注重理论与专业的结合,理论转化在专业上的应用。传统的“三大构成”实操性教学被形式美法则所约束,单纯地重复与模仿平面构成范例,为“构成”而构成。以致学生思维固化,作品重形式而轻立意,缺乏创造性意识[3]。“三大构成”中的造型理论应该在课程实验中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形式训练而不是僵化的套路,因此在园林设计初步的实验设计中应重现包豪斯教学对形象思维的启发意义。

在平面构成实验设计中,借助骨格对成形的辅助作用,结合小型的校园景观方案设计平面图练习,训练学生平面图形组合能力和专业平面图构图思维。此实验被切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表达学生创作立意的平面图形变化,一个是切实的方案设计,二者必须有创作关联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创作平面构成设计作业时,先对场地进行了解与分析,2个部分的创作在实验过程中是需要同时进行的。这种训练避免了“三大构成”纯粹图形训练的缺陷,引导学生从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4]。

立体构成实验常常以制作二点五维构成模型入手,要求学生用不同材料练习体、块形体的形态组合。在本门园林设计初步立体构成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构成的认识和对尺度的把握。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以江南古典园林的漏窗艺术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创作中式园林局部景观模型。白墙为实,窗洞为虚,白墙为纸,前景为画。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对材料的运用,模型的构思,还需要对传统中式造园美学有基本理解,对园林空间的尺度有一定把握,学会园林空间的虚实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的变化。学生在模型的制作中体验材料的特性,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

色彩构成实验在掌握色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色感、色彩面积和色彩对空间环境的创造上的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园林景观中对植物色彩的运用。以色彩构成中“空间混合”的知识点来设计色彩构成实验,要求学生对以色彩的“空间混合”的方式去分析经典园林案例中的主要景观节点的色彩构成与关系。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色彩分析,总结色彩在园林空间内的应用,分析色彩在人视野中所占面积与比例、色彩在园林中呈现的形状与肌理、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关系,体验优秀园林设计师通过用色、配色营造特定空间氛围。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初步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其设计意识,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使用案例教学法直观且快速地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知识点;
结合课堂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理论与应用结合更紧密;
在实验前使用体验学习法和现场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事前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应不拘泥,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以手写板辅助教学重现并提升传统板书的直观、快捷、清晰的表达效果。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如QQ、微信及移动政务系统,定时更新教学信息,进行提问答疑与分组交流,加强师生课后的互动。

2.4 评价体系的丰富与优化

鉴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园林设计初步采用综合考核模式,摒弃单一的考试考核来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考核和课堂表现构成,占总成绩的10%;
实验成绩由体现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6个实验项目构成,共占据3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片面地由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全面地考察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动态的评价体系。

3 教学改革的试行成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4个教学班同学表达对抽象内容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转变了过往的思维模式,建立了园林设计思维模式,并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改变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角度,对美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
通过多个实操的实验项目,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分组讨论和分组任务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统筹能力;
方案汇报的形式加强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作品的展览交流有效促进同学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进入大二的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普遍反映园林设计初步的专业基础训练能较好地将“三大构成”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图纸表达、方案汇报、综合方案设计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5-7]。

4 结语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学生迈向专业学习的奠基石,是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设计思维的重要课程。而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构成表现能力,使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向专业设计表达过渡,“三大构成”必然是园林设计初步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现今“三大构成”在专业课程上的不适应,需要重组理论教学的内容构成,不断创新实验设计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评价体制,使课程目的更明确,才能加强抽象造型理论与园林专业的关联性,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的能力[4]。

5 参考文献

[1] 刘滨宜.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7-10.

[2] 陈岩.从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看当代三大构成教育[J].艺术与设计,2010(9):146,148.

[3] 杨慧丹.包豪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选择性误读[J].创意与设计,2015(2):89-91.

[4] 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5] 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92-95.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

参加一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会给职业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受到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备赛的时间里,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都会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开展,学校的相关方面也都受到影响。它能够吸引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忘我地、夜以继日地接受训练,积极备战,满怀信心地参加比赛;
能够促使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忘我地备战;
能够引起各级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认真组织和举办;
能够让企业深入地了解职业学校、了解学生,并主动赞助职业技能大赛、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与职业学校“校企合一”和参与“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一、学校园林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困境

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也曾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08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插花比赛荣获一等奖;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获一等奖1人、优秀奖2人等。进行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学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技能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参与学校个数、专业人数影响,各级技能比赛无法常态化。与其他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相比,一是自治区、市级教育部门组织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不常态。主要原因是整个广西和各市有此专业的中职学校不多,横向举行此专业比赛难。如电子、机械、计算机类等专业单在桂林市就有许多中职学校设立,而园林专业在桂林市内除本校和农业学校有,广西农业学校又直属区级管,其基本上不参加本市内组织的各项比赛。二是学校对学生技能竞赛重视度不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次数少,师生参加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少。三是通过竞赛,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参加比赛的学生技能水平不太高,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差。总体来说,整个专业教学中缺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专业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另外,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不了解学生技能情况,因而对学生就业需求积极性不高。首先是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
其次是企业与学校缺少交流平台,虽然企业也接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到单位实习,每年12月初学校园林专业学生会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但企业担心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所以只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粗造的体力活动,甚至有些企业还害怕学生因技术不熟练带来麻烦,担心轻则损坏机器设备,重则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园林、花卉公司对园林专业职业教育态度冷漠,表现出不支持也不热心,更不太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更不用说企业还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或者提供一些实习设备等。上述问题急需解决。唯有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让企业走进校园,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才能提高专业的办学生机和活力,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专业技能教学,了解学生,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解决方案

构建出一套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园林专业技能比赛中的作用,自觉联合园林相关行业、花卉类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最新标准来引领并制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园林专业的教学与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一种科学规范的竞赛机制。三、对策

(一)建立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制度

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从领导的专业管理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开始,引导园林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指导学校进行园林专业设置和相关课程改革,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为建设学生实习渠道出谋划策,在教师技能培养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技能大赛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积极联合园林行业、企业举办园林专业技能大赛。要用园林行业的标准引领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积极引进园林行业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来支持、服务园林专业技能大赛,最终使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聘请园林行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评判。鼓励园林类的企业在竞赛现场进行招聘,学校积极推荐选手优先就业。竞赛结束后,学校工种鉴定部门积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努力使获奖学生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将专业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工作,并努力拓宽范畴

深入调查了解园林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现状以及他们参加技能竞赛的需求情况,分析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切入点,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交流、碰撞,不断实践、反思。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升园林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园林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必须实现由少数专业师生参与转向全体师生参与,努力做到覆盖全校园林专业的每位学生和每位教师,覆盖全区每所设有园林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做到竞赛中“园林专业技能全部覆盖,园林专业师生全员参与”,最终做到使园林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园林专业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最好成绩。要想把一个专业技能比赛举办出如此成效,我们必须把园林专业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常态性工作,把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不仅要办起来,要办好,而且要常抓不懈。努力拓宽专业技能竞赛的范围,从个体到集体,延伸到社会服务,增强专业技能竞赛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

(三)制订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竞赛方案

园林专业竞赛内容的建设要科学规范,竞赛规则的制定要公平公正。研究“园林专业技能竞赛”的细化标准,制订园林专业竞赛的实施方案;
制定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时,既要突出园林专业教学环节的重点,符合园林行业生产实际,又便于在技能竞赛中操作执行,有利于专业竞赛选手的选拔。要求所有竞赛裁判员严格按照技能竞赛裁判和评分细则,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地选出优秀选手。在具体操作技能竞赛内容上,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插花、盆景制作、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选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技能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形成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从而使技能需求内化为专业情感,并自觉落实于技能操作行动上,激发学生职业情操和意识,落实他们的自主行为。能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把握“技能培养”载体,抓好教与学环节

从教学方面,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园林专业技能讲座;
二是在课堂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做到“赛普结合,赛教结合,赛改结合”。做到技能竞赛基于全体学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误区”,结合学校园林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同时,做到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相结合,使“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专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的相辅相成关系,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各项教学生产任务。善于做中学,实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对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养。一是引导学生多看园林专业相关书籍,多看现场绿化设计(城市绿化、公园、小区等)艺术,多看相关园林网站,了解园林行业最新动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内涵和品位。二是要求学生多练多做多总结,不同园林景观有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施工方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较快提高动手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三是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指导团队协作。园林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园林工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五)形成赛满校园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

树立“赛文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主动承办和参加园林专业各级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活动富有挑战性,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参与,你追我赶,超越自我的一种行为文化。让它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成为一种校园竞赛文化。园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分校级、市级、区级、部级农林类的四级赛事。校级竞赛中做到调动园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市以上级的选手选拔时要保障科学性,平时对选手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性、长效性。大赛指导教师要相对稳定,要让指导教师安心做好指导工作,简化他们的课时申报。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广播站高效地宣传报道,及时兑现参赛的奖励等。为那些通过层层选拔优选出来的学生提供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发展的平台。

(六)形成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园林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场教学;
特点;
效果;
实施;
经验

现场教学的特点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亲验性是指亲临现场,亲身体验,真实感强烈;
互动性是指教与学互动,平等交流,共同研究;
多元化是指集参观、案例研究、角色模拟等多种方式于一体;
个性化是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每个人的智慧特长。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了现场,把课堂中的问题带到现场,教师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该教学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调以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的开展效果

近年来,我校园林教研室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走出了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从2004年9月开始,园林专业开展了200多次现场教学活动,共计1200多个课时,占所有课时的30%多。

三年来,现场教学成效明显。现场教学带来了学生思想面貌的深刻变化,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想学”、“我要学”。同时,园林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得到了学校督导组的一致好评,他们在校报上对现场教学总结了五个优点: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程难度大,三是教学效果好,四是教学要求高,五是节约了教学开支。目前,现场教学已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现场教学的实践证明,把课堂搬到了现场,对准职业岗位上课,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效果。

现场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场教学事实上也属于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把课堂搬到了现场,教学由灌输变成互动,现场素材就是教材。我们一般按照现场备课、课前动员、现场教学、课后作业和总结交流五个步骤进行。

现场备课每一次现场教学课都要精心备课。首先,必须选择好现场教学的场地,充分考虑现场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以及交通条件等。其次,必须提前熟悉现场,确定现场教学的行走路线,根据线路上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是查阅资料,写好现场教学方案。现场教学的备课很辛苦。例如,为了保证在园博园现场教学的效果,教师前后两次到园博园备课,每次连续走三个多小时,以确定讲课的线路,计算走路、讲解、休息的时间,还要边走边记录。自己不清楚的植物,甚至采集植物标本带回去研究,园博园有植物1300多种,要全部掌握,需要查阅相当多的专业资料。回来后,专业教师一同讨论遇到的专业问题,商量好最终方案,写出现场教学方案。

课前动员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一般用10~15分钟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动员,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现场教学现场教学要根据天气情况、场地、交通等情况来决定,所以往往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在出发前、结束时和中途课间休息时需要清点人数,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专业教师一般按照一定的线路,边走边讲,见到哪一种植物就讲哪一种植物。有时,教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技术要点,然后安排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例如,在现场讲授草坪机、高枝剪的使用,教师一边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边操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指导学生操作。现场教学中间休息一次,让学生边休息边讨论。在休息期间,教师还要检查学生所做的笔记,督促学生做好记录。一般为学生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调查、讨论和提问。一些学生会拿一些植物的叶片或杂草或病虫请教师辨认。由于这些问题跟生产问题紧密相关,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做记录非常认真。有时教师会特别安排场地单位的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情况、讲解技术问题,或者与学生谈心。现场教学结束时,专业教师要集中学生现场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强调返校的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每次现场教学结束之后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一般是进行学习总结,不布置书本上的思考题,不允许学生抄书本,强调根据实际记录进行总结。

总结交流只有总结才会提高,我们一般将总结交流同讲评作业一起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介绍学习专业课程的方法,强调在现场教学中教师所讲的都是要点,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就必须查阅课本或者到阅览室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QQ和电子邮件接收和发送资料,以适应今后园林部门的工作要求。

现场教学的几点经验

三年来的现场教学实践说明,生产现场的一线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现场素材丰富、真实,学生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把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请教师现场回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加深了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之,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收获很大。三年来,园林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很成功。对此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

教学内容对准职业岗位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场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对准职业岗位,没有针对性,形式再好也是徒劳无功。我们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对准园林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对接,经常与园林企业沟通,把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现场教学的备课是按照园林职业岗位(如绿化管理员、园林施工员、园林制图员、园林资料员等)的实际需要来准备教学内容的,而不是按照课本来备课。教学内容对准园林职业岗位是园林企业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求。

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现场教学的前提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现场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场教学的难度很大,要想做到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见到什么,就讲什么,同时还要随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任课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校园林专业的教师都有企业背景,非常了解园林职业岗位的需要。教师良好的态度是现场教学的根本条件。我校园林专业的教师都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保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