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人本化理念【五篇】

时间:2023-06-15 10: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小学校园的管理策略受到各种教学管理理念的冲击,对其探索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陶行知先生也曾把校长比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人本化理念【五篇】,供大家参考。

人本化理念【五篇】

人本化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长 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90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小学校园的管理策略受到各种教学管理理念的冲击,对其探索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陶行知先生也曾把校长比作学校的灵魂,可见校长对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在小学校长的管理策略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性化学校建设与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对校长自身的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尊重被管理的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国从古代社会起就已出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同样引起了更多教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在广泛提倡和高度重视下,“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强化策略

1.强化人本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校长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学生成功成才为目标。通俗而言就是“学生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爱满天下”就是校长应该坚守的敬业奉献精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需认识到所有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尽管他们存在智力与兴趣爱好上的不同。校长在推行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辅导工作中都应该鼓励广大教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导向,不能谩骂学生,同时做到不体罚或变向惩罚学生。校长要尽可能在学习与生活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教育者与服务者,让学生在关心与爱护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成才;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以德与学识服人,以宽容、诚信、平等待人,以真情动人;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如一些学生离校较远,无法坚持准时到校,如果学校在铃响之后就关闭校门,不让学生进入校内,这样的做法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迟到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督促学生按时到校。在制定与颁布学校管理制度前,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更多的学生意见。

2.强化人本意识,从管理班子抓起

首先,校长要不断完善自我办学观念。现在的教育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普遍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将学生的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之间的联系分离了。校长必须为学生寻找出生活危机,创新管理观念,摒弃学而无用的教学形式。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沉重的课程任务、偏重科学世界教学等。其次,校长在领导班子中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作为工作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与实施者的身份,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反思自身出现的独断专行的行为,做到松紧有度,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班子成员,为建立一个团结、严谨、和谐、民主的学校领导班子而努力。

3.强化人本意识,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有人说:“国家兴,人才是关键;
人才兴,教育是关键;
教育兴,教师是关键。”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与校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起组织引导和管理的作用,除了要凝聚人心,还要抓好日常的工作,治校方略中不能缺少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对师资力量的升级不但要做好近期计划,还要进行长远的考虑。教师是学校实施人性化教育、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坚力量。校长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时,要对其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不能因为学校领导对某位教师单一的点评就草率评价,应综合学校领导、家长、教师、学生的整体评价,才是对教师考核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校长还应做到除了关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总之,校长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教职工将学校视为己家,有归属感,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应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管理制度。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文观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基础教育的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保持开阔的视野,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子的进步与成长做出最大努力。

人本化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
人本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203-02

一、前言

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图书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图书馆建设来看,大部分图书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内容,诸如,图书馆建筑质量、藏书数量以及阅读设备先进性等,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使得图书馆管理制度与发展现状相脱节,阻碍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1]人本管理更加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人性的解放以及权力上的平等,等等。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人本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利以及责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调动个人积极性,在充分利用全体优势的同时,发挥个人优势,实现图书馆工作力凝聚,满足时展需求,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2]总而言之,在进行图书馆人本管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图书馆读者在其中的根本作用,坚持读者的核心作用,充分尊重读者,为读者提供便利,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本文化以及精神缺乏

从目前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缺乏人本文化、精神,由于服务思想方面的落后性使得图书馆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限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手段较为落后造成的。诸如,新书上架的相关工作,从图书的采购、图书的分编加工,一直到与读者见面,其中的流程都是手工完成的,新书上架缺乏及时性;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与读者实际需求存在着差距,这就使得实际的信息服务内容以及信息服务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从图书文献的借阅相关服务来看,并不是非常多的读者对于文献标码以及图书的分类号等内容充分熟悉,这就使得读者在图书文献的查找以及阅读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寻找,实际的阅读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此外,由于图书馆服务方式僵化使得服务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图书馆大多采用被动化的服务方式,也就是坐等读者上门,并没有实现图书馆服务力量的有效调动,信息资料的搜素、探求以及利用等都处于被动,实际的服务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

2.图书馆存在着管理制度上的僵化性

从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来看,图书馆管理大多采用垂直型管理方式,也就是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权利划分非常明确,自上向下的管理大多是借助规章制度来实现,下级在工作中需要对上级决定进行服从以及统一,并没有重视下级工作人员的实际看法,忽略了下级工作人员个性化需求,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着僵化性以及统一性,管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3]由于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在人文素养、人文传统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上级管理者所负责人更多,实际上对下一级的负责相对较少,也就是重视上级的话,忽略下级声音的现象,形成了权威性、家庭式管理方式,权利的高度集中促使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由于上级与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缺乏人文方面的有效关怀,更加注重纪律性以及制度性,使得图书馆管理成为了一小部分人的专利,实际的民主制度流于形式,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依赖以及消极的心理,实际工作循规蹈矩。此外,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以及选拨提升等方面更多地受到主观因素的限制,缺乏公平、公正以及公开,随意性以及形式化非常严重,实际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对策分析

1.注重政策制度体系科学性

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良好政策能够为图书馆发展的均衡性提供保障。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图书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思想上的引导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投入,更加注重对图书馆管理的立法工作,制定出一套针对性更加的图书馆管理法律法规,形成完善而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法律。此外,还可以建立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相关职业的认证工作,只有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成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图书馆服务工作,实现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有效改革,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化发展,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合理化的激励机制。[4]由于传统图书馆在岗位设置、人员流动与竞争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制约图书馆有效发展,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因此,在实际的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积极性。

2.注重图书馆实际的服务质量

在进行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服务,对实现人本主义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原则,坚持读者的主体地位,实现读者图书利用情况以及图书信息需求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把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积极关联读者,为读者提供更为积极的服务,诸如,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将相关图书信息发送给读者,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的相关宣传以及延伸。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转变过去落后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内容的有效更新,做好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坚持人本文化,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人性的重视以及对生命个体的尊重,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享受到无限的人文关怀。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工作较为倦怠等问题,这就需要坚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聘任制度的严格性,除了需要注重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以及学历的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的日渐完善,设立多样化的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进修深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树立良好职业发展形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职业定位,坚持奉献的精神,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激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斗志,从精神、物质两个角度入手,给予足够的关怀,提升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图书馆管理者还需要注重人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工作优势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效展示自身才华,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我国正是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弘扬图书馆管理精神,创新图书馆管理新理念,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推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在进行人本化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服务对象来进行多样性需求满足,借助现代化手段来满足读者实际需求,这不仅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对读者人本化服务,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图书馆内部管理人本化倾向,从细节着手,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人本化环境。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真诚、高效以及个性化服务,为提升读者阅读积极性提供保障,为图书馆树立良好形象,实现图书馆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发展。总而言之,图书馆管理团队需要更加注重利用先进管理技术,提升专业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统筹以及协调,保持时展的一致性,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时展需求进行人本主义管理形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实际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细致、更加周到的服务,体现出图书馆实际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东.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3(33):111-134.

[2]陈维喜.浅析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18):115-116.

人本化理念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人力资源是水利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水利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文章分析了我国水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对策。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活动。其主要特点是把人看成是一种关键资源,始终承认员工是企业的一种宝贵财富;强调企业和员工的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向,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认同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之时,要明确“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中,起决定作用、具有最大主动性的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所以,列宁说:“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即劳动者”。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谈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1.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

在生产中,人不仅与物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发生关系,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人有一个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生产工作环境,这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重要。随着生产、职工思想的变化,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2.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领导人把企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指标作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忽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排在市场、销售、研发等要素之后,事实上,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不是单一的,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

2.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外聘人员实行试用上岗制,首先让外聘工作人员对企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看是否能发挥潜能。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对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注重人才长远发展潜力和职业生涯的设计,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与实现自我价值。以人为本,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配置、利用等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现阶段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的开发,单单依靠国家、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投入是不够的,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

3.1重视和投入

在当今社会,人还只是片面的人,而非全面而自由的人。所以,人力资源开发应从人本身出发,从人的特性出发,制定一系列适合人性的激励机制,促进个人和家庭的人力资源投入,使每个家庭和个人充分感受到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愿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

3.2加大教育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化

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促进人的发展的关键,我们应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大幅度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力资源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力资源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力资源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人本化理念范文第4篇

摘 要 传统行政文化为构建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和行政文化根基。因此,研究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以人为本的和谐行政文化观,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执政为民为价值追求,以反腐倡廉为内在要求,以责任行政为根本途径来构建和谐行政文化,对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 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行政社会化所形成的持久影响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倾向的行政思想、行政制度和行政心理的总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构思为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行政文化根基。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入手,寻求和谐行政文化的构建路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民

即民贵君轻。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中重民最为丰富和鲜明,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心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先秦思想家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唐太宗时期也能认识到“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二)富民

只有民富了,国家才能富强。富民就在于要使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孔子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仁政,重民爱民富民,反对统治者对人们过分剥削。荀子认为要想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富民强国

(三)爱民

传统民本思想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爱民。统治者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明白民心可畏,看到民众的力量,要爱民如子,这样人民才会爱戴和拥护统治者。

传统民本思想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行政文化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民本思想核心是在“使民”、“驭民”,它是以“君主本位”为主导的,而不是由民做主,它的“本”是指统治者的利益。而“以人为本”则强调的是“人”,“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和古代“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有着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三、和谐行政文化理念的构建路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行政文化理念的构建路径可以围绕下述方法来进行:

(一)以执政为民为价值追求,塑造服务型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是建设和谐行政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途径,建设和谐行政文化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体现。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以反腐倡廉为内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行政人员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手中的权力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因此,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必须重视反腐倡廉,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更主要的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级行政人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以责任行政为根本途径,规范行政问责制度

建设和谐行政文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树立行政责任理念,构建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指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对社会和民意进行回应的一种行政文化选择,它必须积极履行其义务和职责,并为自己的行政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譬如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为使政府依法行政,责任行政,就必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歌宁,彭国甫,颜佳华.行政文化学.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2.

[2]庄会利.浅析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观.理论学习.2007(8).

人本化理念范文第5篇

(一)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人的天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并与环境紧密联系,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二)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三)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没有外部力量激发的时候,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许多的潜能埋伏于人的内心深处。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四)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膨胀,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替马不停蹄。现在的科技发展可以说十年就能更新一代,而我们的职业生涯却是几十年。所以,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他自己的岗位竞争、社会竞争的需要,不断的提升他的技能,增加他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都可以是企业的有用之才。(五)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员工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企业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体现为职位的晋升,岗位的转变,薪水的增加,也可以是技能的提升,爱好的扩展,竞争力的增强,或者是获得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些都是员工发展的途径。

再进一步分析“,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所以,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
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

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翻看通用电气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的每级管理人员都会向下属授一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
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
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又使人得到满足与成长,这应是一种由经理人控制的磋商机制。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性回归”的时代,“以人为本”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该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人才的培养和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形成对企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造就“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功能,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坦言,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实施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战略设计、培训与发展、评价与激励、组织设计与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氛围和组织保证。

全球不少“组织”都在重新思索经营理念,他们深切体认引导个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日本京都陶瓷(一家陶瓷技术居世界领导地位的公司,其技术可使用在电子零部件和医学材料方面,另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自动化与通讯设备产品线)的创办人兼社长稻森胜夫说:“不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企业的任何方面,活力的来源是‘人’。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在地球的另一半,一个全然不同的产业,美国汉诺瓦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欧白恩也不约而同地朝类似的目标努力。他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建立一个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传统阶层式的组织设计,并没有提供员工自尊与自我实现这类较高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