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小小探索家【五篇】

时间:2023-06-15 12:1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1篇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提高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家庭小实验”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接近学生的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小探索家【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小探索家【五篇】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1篇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提高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

“家庭小实验”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家庭小实验过程中,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开展科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1.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的学习重点在于与社会联系,贴近生活,而家庭小实验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参与面广,让学生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变化条件和所得结论,体验这些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机会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家庭小实验却可以消除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查阅教材和其他资料的方式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实验,从而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家庭小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却能揭示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实质,用科学原理来指导和解释各种生活用品的制作和使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4.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对于在科学学习上有浓厚兴趣或天赋的学生,家庭小实验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二、如何开展家庭小实验

初中家庭小实验,内容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实验的仪器、药品一般家庭都容易找到,实验内容也与课堂教学同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较强的巩固和拓展作用.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做到提前布置、精心安排,并做好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工作.

1.指导学生自制仪器和广泛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初中科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以在家庭实验中获取及验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材料自制一些常见仪器.

2.精心选择合适的家庭小实验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进度,从教材中精心选择一些实验,力求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

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铅笔芯的导电性实验、不完全燃烧蜡烛制炭黑实验、探究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的物质、制取明矾晶体、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自制植物指示剂、用洗洁精清洗餐具、饼干中的干燥剂与水的放热反应、空气质量调查、水污染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火灾的预防及自救、了解燃料的性能和价格、废金属的回收与利用、土壤酸碱度测量、食谱与营养、钙与人体健康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3.认真做好方法指导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2篇

1.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做到品种合理布局。针对不同地力水平、灌溉条件、种植模式等,在中高产田,选用了“周麦16”、“矮抗58”、“周麦22”为主导品种,在该镇北部沙土旱薄地,选用耐旱小麦品种洛旱6号,做到品种合理布局,小麦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2.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时播种等主推技术,保证小麦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在小麦播种时,重点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长度小于5厘米,机械深耕、细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精播、匀播等技术,播种期集中在10月5日―15日,大面积做到了适时播种。控制播种深度、预防深播弱苗、播后镇压等具体播种时的细节问题和控制近年出现的播种量问题,为一播全苗、苗匀、苗壮、苗齐奠定了基础。

3.科学指导,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针对春季返青期气温回升迟、气温低等特点,早春管理“早”字当头,以促为主,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活土提温,促弱转壮;
二是当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及时浇好返青水;
三是趁墒追肥,对冬前旺长田块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缺肥地块进行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微生物有机肥20kg。拔节、孕穗期,根据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肥力的田块及时浇好拔节孕穗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并及时防治小麦纹枯病,同时喷洒一遍叶面肥,调节叶片功能代谢。

4.科学决策,及时指导农民应对小麦冻害。受去年冬季特殊气候的影响,该镇部分地块早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据统计,该镇小麦冻害发生面积为0.2万亩,呈点片发生,据调查:大部分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无死根现象,经过管理对产量影响不大,一小部分麦田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叶片失去吸收功能,但生长点不受损害,通过管理会有一定产量,这种情况只是点片发生,不会造成大面积减产。针对冻害情况,农技人员及时制定了应对措施:冻害发生后,发动农民及时喷施0.01%的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0毫升,结合除草剂一起喷施,气温稳定后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据统计:通过管理,受冻害威胁的小麦苗情好转,为夺取丰收奠定了基础。

5.切实抓好以“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小麦中后期的“一喷三防”即: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倒伏。此项防治措施,已经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其防效及效益也十分明显。该镇领导高度重视,把“一喷三防”工作作为夺取小麦丰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县农业局及时将采购的小麦“一喷三防”药剂分发到农户,并指导农民及时用药。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3篇

新课标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由此,笔者想到如何才能设计出学生们喜欢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哪些原则呢?

二、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布置的原则

1.家庭作业的布置目的要求明确,使学生“有的放矢”。美国心理学教授埃德温.洛克于1968年提出了目标理论。他认为:“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

2. 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围绕趣味性原则,使学生“乐此不疲”。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我们也要遵循趣味性原则。

3.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因材施教性原则,使学生“各施其才”。所谓家庭作业布置的因材施教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异的作业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通过合作完成一份作业,获得最佳的发展。

4.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把握层次性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根据层次进行作业的巩固,他们才会循序渐进的前进,才不会感到吃力和疲惫。

5.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追求灵活性原则,使学生“充满灵气”。灵气,灵活之气,悟性。具有灵气的家庭作业,如冬日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又如盛夏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时刻铭记追求灵活性原则。

6.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掌握适度性原则,使学生“张弛有度”。布置作业时,要尽量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度的家庭作业,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7.家庭作业的布置要遵循“少而精”原则,使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借控制数量之手段,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作业的选取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究。

8.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贯彻学以致用原则,使学生“学为有用”。学以致用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家庭作业的布置要为此目的而设置。我们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用”的意识。

9.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做到评价及时合理原则,使学生“立竿见影”。没有评价的“教”与“学”就像一盘散沙,学生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只要按照教师布置的作业去完成,学习效果就能立竿见影。

三、家庭作业的不同形式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作业组织形式来体现以上原则。

1.说唱类作业。笔者布置家庭作业时围绕趣味性原则,使学生对说唱类的作业“乐此不疲”。评出“最佳录音员”,“最佳金嗓子”,“最佳模仿者”等,发放奖状以及一定的物质奖品。

2.书写类作业。教师把“少而精”的练习奉献给学生,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抄写“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包含了26个字母、单词书写和句子书写要求的题。

3.绘画类作业。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每个字母或单词画出来。

4.制作类作业。教师应对学生们的制作类作业加以及时合理评价,使学生优势能“立竿见影”。如新年到了,制作卡片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跨越式中西方文化意识增强了。

5.实践性作业。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主张:必须将学生从自然观察或经验中所学到的感觉和印象,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使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循序渐进”的递增。于是,我们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贴标签。很多英语单词都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学习用品、家庭生活用品等。在教学过这些词汇后,笔者让学生给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

(2)观察记录。如教学了 PEP教材的四季后,布置学生观察不同seasons并给tree在不同季节中的主要特征抓住作记录。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增强了参与意识。

(3)采访。如学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句型后,就可以让学生互相调查最喜欢什么食物、水果、颜色等。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达到语用的目的。

(4)调查。如在学过“Happy Birthday!”一课后,布置学生调查本班同学的生日,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利用所学的英文句子去做调查,任务性的练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5)表演,创作。教学PEP7 Unit6 水循环故事时,笔者请学生们六人为一组,学生课后组织起来扮演不同成员的角色,并自己制作各自漂亮的头饰进行表演的展示

(6)拓展性作业。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碰到的英语 “No Parking.”(禁止停车)“No Smoking.(禁止吸烟)” 等。

四、结束语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4篇

验结果;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89―01

广州华成小学的“米饭实验”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但热议的焦点是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虽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实验,但“米饭实验”启发我们深思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索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科学探索,这远比讨论一次实验的结果更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米饭实验及其结果

“米饭实验”缘于华成小学播放的纪录片《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该记录片指出水对表扬、批评及不理睬有不同的反应,而含有大量水分的物体都具有与水同样的效果。华成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昊出于好奇就用三碗米饭验证这个结果,这就是“米饭实验”。“米饭实验”验证的过程是:对同样条件下的三碗米饭,若给其中一个说赞扬话者就会发酵并散发出香气;
若用力骂者就会变黑发臭;
而不理不睬者更糟糕,甚至会流出脏水。为验证该说法,“米饭实验”在华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得到普遍实施。但只有四年级学生马昊用了一个月时间做完了实验,得到了结果,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因家长不同程度的阻挠没有完成。马昊的实验过程是:他拿了三个塑料饭盒,用蜡笔在上面画画做标记。在需要被赞美的米饭饭盒上,他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在需要谩骂的米饭饭盒上画了一个又丑又大的猪头,而在需要不理睬的饭盒上什么都没画。为了显示被赞美米饭的尊贵,小马昊还亲手用卡纸给它做了一张小沙发,让米饭能舒服地坐着;
对不被理睬的那盒米饭则剪了一个小方块做毛毯。每天早上上学前、晚饭后、睡觉前都对赞美的米饭说上三四遍甜甜的话,如 ,“你这么漂亮,我舍不得扔了你啊!”对责骂的米饭则说“你太恶心了,我要教训你”等类似的话。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
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
而原本应该变得更臭的不被理睬的米饭,在小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变黄了。

二、“米饭实验”的启示

1.实验是科学进步的阶梯。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科学探索史,任何科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花费了很多科学家的心血与艰辛的科学实验才取得的,但每次实验的失败都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不论华成小学的“米饭实验”的结果正确与否,可贵的是实验本身就是寻求真知的实际科学探索行动。

“米饭实验”是一项有趣的科学验证实验,尽管没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但马昊等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及勇于实践的做法是弥足珍贵的,值得在中小学广泛推广。因为:(1)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是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最主要标志,而浓厚的探索精神则是创新能力的种子。(2)相比于国外,我国中小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比较差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中小学生屡屡在知识类国际竞赛斩金夺银,但是在科学探索类比赛中却差强人意。显然,探索能力是我国中小学生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强。

2.好奇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码。天文学家卡尔・沙冈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时都是科学家,因为他们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小马昊及其同学们做“米饭实验”完全是自愿的,因为他们好奇平时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水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每天6点起床,抢在爸爸妈妈起床之前去做实验,也完全是受好奇心所驱使。没有这份好奇心,也就没有了“米饭实验”。

小小探索家范文第5篇

一、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更要顺应幼儿的学习要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材料,以提高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1.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在小脑袋中产生: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泡泡为什么是圆的?……各种物体的千姿百态,自然现象的千变万化,以及规律的奇妙作用,都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从而获得科学教育知识。

2.利用游戏的形式。

游戏的内容形式非常丰富,以游戏组织科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抽象的事物和现象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实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例如:《磁铁的秘密》开始,教师设计了一个“钓鱼”游戏,引发幼儿思考:用磁铁做的钓鱼竿能钓到小鱼吗?给孩子造成悬念,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在活动过程中,以游戏化的方式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和现象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感受并认识,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例如:科学活动《找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孩子认识、感知呢?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教师把空气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子里,请小朋友猜一猜袋子里的神奇宝宝是谁?告诉幼儿空气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呢,它就藏在我们的周围,请小朋友拿着塑料袋子去找。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快乐自主地寻找着空气,从而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3.选择有层次的材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供游戏化的探究材料,在玩一玩、摸一摸、动一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发现科学的奇妙,积极建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例如:《弹弹弹》在材料提供上大多是幼儿可以进行游戏的皮球、拉力器、弹力球等,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拉一拉、拍一拍、压一压、捏一捏的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

二、利用提问引导幼儿不断探索

1.开放性提问,提出疑问。

我们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细心斟酌,怎样的语气及表情才能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问题的探究中,萌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科学活动《小鸡出壳》时,我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会这样提问:“小鸡是从哪里出来的?蛋壳究竟是鸡妈妈从外面啄破的,还是鸡宝宝从里面啄破的?”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一定能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意愿。

2.挑战性问题,不断实践。

在让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幼儿在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让幼儿做“吹泡泡”小实验时,有一些孩子总是做不出正确结果。因此,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你吹之前蘸了泡泡水了吗?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想一想应该怎么吹,用多大的力气?”这样使幼儿意识到:吹之前一定要蘸有足够的泡泡水,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这样的提问使幼儿学会遇到困难时,要积极观察、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幼儿探索事物的信心,提高探索能力。

三、资源的整合

整合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为幼儿科学探索利用的资源,为幼儿的各种探究提供可能,利用资源拓展探索的广度及深度。

1.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幼儿学习及获得知识的重要资源。为了引起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我着重设计了班级环境。在我带的每一个班级中,都设置了一个科学区,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相应的科学探索材料。比如小班提供了内含各种气味物品的小罐子,吸引幼儿去闻;
中班我们提供了秋天的各种树叶和果实,让幼儿发现物体的多样性,并比较相同与不同点;
大班,我们提供了天平和各种重量的材料,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重量与体积无关。

2.与一日生活相结合。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具有整体性的。因此,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必须渗透在园的一日生活之中。比如:在开展中班“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时,我们会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介绍自己家里养的小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不同习性;
散步时间,幼儿能观察到幼儿园里的一些小昆虫,认识它们的外形;
班级自然角里也有小朋友们带过来的适合饲养的小金鱼、小乌龟等,每天都有值日生记录自己的饲养过程。这样就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操场上、教室里、家里,处处可见幼儿自主探索的身影。

3.利用家园互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