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6 13:35:11 来源:晨阳文秘网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综合性高校;作者:朱志勇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现存问题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数量快速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五篇】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
广告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综合性高校;

作者:朱志勇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现存问题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数量快速增长,从早期的6所高校开办广告学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加至90所。2007年9月,我国设有广告专业的高校有322所[1]。截至2013年8月,全国共有412家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数量庞大[2]。目前,我国开办广告学专业的高校,包括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财经类、民族类、政法类、美术类等类型高校,这体现了广告学专业多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在这种多类型高校与多学科交叉渗透培养的背景下,高校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三类:一是设立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类广告学专业,如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二是设立在财经、工商类大学的营销管理类广告学专业,如浙江工商大学;
三是设立在美术学院的设计类广告学专业(现改为视觉传达),如广州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三类培养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新闻传播类广告学专业,侧重媒体、传播、创意、策划;
营销管理类广告学专业侧重经济学视野下的营销和管理;
设计类广告学专业则比较单一,重点在于培养设计师。这三种类型也有交叉和融合,因所在高校自身资源和定位而有所差异。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渗透与媒体融合对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构成强力冲击,三类人才培养模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通病是存在四个脱节:一是在教育观层面依旧延续传统媒体思维方式,与新媒体脱节;
二是在培养目标方面依旧固守既有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新媒体之名,无新媒体之实,与业界脱节;
四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缺少新媒体实操环节,与学生脱节。进一步而言,第一类人才培养模式即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这四个脱节尤其突出,亟须积极转变陈旧的专业教育观,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二、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观需要转变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所说,广告学科是一个与产业发展密切关联的应用型学科,“创新其实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从广告教育研究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第一,广告专业教育怎么去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
第二,大学是个知识装置,社会环境都变了,怎么建构新的专业知识框架;
第三,找到自己专业的核心资源和社会实行交换”[3]。毋庸置疑的是,新媒体视域下广告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必然对广告学专业提出新的要求,而教育者的教育观也需转变。

(一)新媒体视域下广告产业新变化要求专业教育观转变

在广告产业环境方面,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的盛行,让社会化媒体逐步走向成熟,广告产业环境因而发生巨变。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提出:“当下中国广告产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调整:一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二是消费市场呈现出疲软的态势;
三是媒介也在转型;
四是广告业自身,如操作流程、核心技术的变化。”[4]这些变化令传统广告人很难应对,也让传统广告教育无所适从。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5]。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平台,广告传播的主体正在发生位移。大数据的深挖和运用,也使媒介格局与传播环境、传播方式都发生变化,以上变化必将导致“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面临新的传播与营销问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而在广告学传统教育观层面,基础理论课程缺乏新媒体层面的考量,各种概论性质的课程,还在传统媒体层面展开,无法适应广告活动领域的拓展,所以,当下广告学专业教育观必须向新媒体延伸和拓展。

(二)新媒体视域下广告内涵的变化要求专业教育观转变

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广告的内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广告创意、策划、文案、媒介、公关被迅速整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彼此的分工和先后。一些广告公司的新媒体团队已经和“广告主”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刻关注市场,一旦发现机会,便会迅速跟进,制造话题,让话题以病毒式的方式传播开来。如2013年美国超级碗比赛在中场休息时停电,“奥利奥”饼干的新媒体团队利用停电这一事件,实时而迅速地通过官方facebook发起话题和互动,成为年度营销事件,在这个不到10人的团队里,无法区分谁是传统意义上的策划、创意、文案或者公关。2013年3月,素以严肃、专业著称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甚至打出了“传统广告已死”的骇人标题[6]。广告运作模式正在走向大广告或者说是泛广告的范畴,更注重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的运用和互动。因此,培养“新媒体”视域下广告学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需。

(三)新媒体视域下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变化要求专业教育观转变

黑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的代表之一,自2000年以来,经过近15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已有毕业生1100多人,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黑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一直在搜集和整理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数据和经验。2013-2014年,黑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成立调研小组,由专业教师带队,对已有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研和座谈,收回毕业生有效问卷400份,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和座谈。相关数据不仅反映出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还显现出新媒体视域下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变化。

调研显示,毕业生中42.72%在从事广告及与广告有关的相关工作,25.24%在企业工作,接近68%在从事与商业有关的工作。毕业生在广告公司的就业率最高,其次是企业营销部门和媒介广告部。在调研数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88.7%的毕业生认为增加新媒体方面课程的比重非常有必要,诉求强烈。92%的用人单位对于新媒体方面的人才需求是迫切的,认为省属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在这方面是落后于市场的,认为十分有必要增加相关课程的比重。75%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下广告公司和企业市场部门无论是在线上营销、线下活动还是在线营销,都进行了较大革新,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广告行业趋势为根基,应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跟上行业前进的脚步。调研还反映出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在新媒体技术使用和高端师资引进方面都存在问题。新媒体视域下广告业界对原创内容型人才、内容加工型人才、设计技术型、经营管理型人才提出新的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所革新,理论素养前瞻性培养和技术实操性的培养要结合在一起。

三、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一)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革新

广告行业及广告本身正在发生巨变,为适应这种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保持既有优长的同时进行革新。调研显示,虽然85%的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喜欢自己所在的专业,但是有近50%的毕业生认为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陈旧。毕业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专业能力和素质修养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毕业生表示,自身在策划、创意、文案等能力方面具有优势。90%的用人单位在看重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等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其人文底蕴、身心素质和社会实践等因素。此外,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相关能力的认可,偏重于策划、创意、文案等方面。调研基本反映出以策划、创意、文案为核心的课程模块设置,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原有优势。无论如何革新,这个优势需要保持。策划、创意、文案相关专业能力,符合现阶段以及中长期的广告行业人才基本需求,适合传统广告业的核心业务发展。无论广告行业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如何发展,对原创内容型人才、内容加工型人才的需求是基本的。

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大胆尝试,要以培养符合新媒体视域下广告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广告专业人才为最终目标,应该采用“贯穿新媒体宽广视野,深挖人文基础课程,整合跨专业资源”的培养手段,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达到以下要求。在知识方面,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新闻学、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社会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设计、策划、创意、制作、消费者行为等相关知识及操作流程,了解广告及新媒体方面的前沿及发展动态;
在能力方面,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及相关专业综合能力,具备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素质方面,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崇高的专业理想、专业的职业素养、良好的心态和高度团队合作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基、两核、三型”。“一基”指的是基础要厚,多学科交叉,为新型广告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两核”指的是新媒体与大策划这两个核心,这两个核心都要突出,都要兼顾。一方面,新媒体是必然趋势,新媒体的交互性、复合性等特征改变了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要更好地培养懂技术、了解社会、掌握新媒体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熟悉未来业界融合业务流程,模拟新环境下各种媒介形态产品的策划和制作,培养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产品整合开发的视野和能力;
另一方面,大策划则是必然之选,以适应大广告的变化,在保持专业原有优势的前提下,让策划统和创意、文案等能力,与新媒体相呼应。“三型”指的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代表着学科专业的特质及培养模式达成的手段,复合型代表着培养模式的结果,创新型代表着培养模式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

调研结果显示,市场迫切需要大量人文底蕴深厚、新媒体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强的策划创意人才,因此,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应该以“一基、两核、三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方针,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区域特色,对旧有课程体系进行改进,为专业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开放的课程体系。针对“一基”,如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艺术学、美学、文学等相关课程要设置合理;
针对“两核、三型”,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要做积极调整。

在学科基础课建设方面,在保持原有的广告史、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学等基础课程上,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调整,将传播学概论课程学分增加,在课程里增设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内容和实践环节,也可以将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设置为学科基础课,增加以新媒体的角度展开营销的比重。在开设新闻学概论的基础上,增加全媒体写作一门课程,在兼顾传统媒体教育的同时,提供全媒体的范式。可以考虑增设社会学概论、美学概论两门基础课,以此丰富专业学生学科视野,使其跳出局限,以此强化艺术美感,注重人文熏陶;
在专业必修课方面,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为指导,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新媒体营销、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可以设置广告综合能力、营销实务技能、融媒能力拓展、创业等四个模块课程组供专业学生选择。各模块都有紧贴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广告综合能力模块,除了技术层面的课程,还可以开设项目管理等课程,夯实基础。营销实务技能模块可以增设电商营销、社交媒体专题研究等课程。融媒能力拓展模块设置融合新闻研究、融媒杂志制作等课程。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通过以上课程调整来支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能在一个具体的方向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滋养与实际训练,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就能逐渐形成专业特长,学生个体的特长集合起来,最后体现出来的就是整个专业的特色,而专业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三)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在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深挖自身资源,借力专业赛事,搭建孵化平台等手段实现“一基、两核、三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广告创意文化节为依托,深挖自身资源,自建新媒体实践平台。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可以尝试举办“广告创意文化节”,强化专业教师在各个环节上的指导,让广告专业学生组建组委会,设置执行主席、新媒体宣传部、创作部、财务部、后勤部、活动部、公关联络部、大赛部等职位和部门,展开工作。整个活动的周期可以设置为9周,内容涵盖新媒体大赛、广告学术讲座、广告比赛、广告饕餮之夜、摄影作品展、作品创意评审会、赞助商选定、广告人才专场招聘会等环节,将新媒体运用、传统媒体协调、策划、创意、公关执行、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制作、提案、就业等各个环节贯穿始终。在广告创意文化节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对广告节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及APP的实际操作,体验新媒体实操的各个环节,强化新媒体素养。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也可以将“广告创意文化节”的新媒体环节设置为“新媒体综合训练”的选修课,把独有资源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流程化、制度化和课程化。

借力专业赛事,提升新媒体实战水平。除了深挖校内的实践资源,借力学界及业界的广告专业赛事,也是构建科学、立体的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低年级的专业学生可以借助广告创意文化节来体验实战的魅力,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针对自身特点的学界及业界广告专业赛事来完善提升专业实战能力。近三年来,学界及业界广告专业赛事中新媒体的环节设置逐渐增强,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应该鼓励学生在新媒体竞赛环节上多投入,这个元素的导入,会使新媒体实践教学更加丰富、立体、系统。专业能力以及新媒体操作水平,各有标准,而权威的评判是关键。通过专家的公正审定,层层选拔和淘汰,专业性通过这种磨砺,会更加成熟和清晰可见。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通过参加全国的专业赛事,是新媒体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加,网络营销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因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资源不足以及教学硬件等多方约束,致使本门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在此围绕具体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案例教学

1.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伴随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迅速改善,网络营

销在电子商务市场所起的作用对企业整体战略影响越来越重要,不但在数字和形式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而且由网络媒体、广告公司、网民等所构成的网络营销生态圈也逐渐形成市场规模。2011年度,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7.0万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6.4%;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87亿人,仅以淘宝网站在2011年淘宝商城双十一“光棍节”为例,当天促销交易额为33.6亿元,而在2010年当天仅为9.36亿元,这些数据已完全打破了传统广告主要使用网络媒体的心理关口。这使得网络媒体、广告公司、企业和高校不得不从策略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网络营销的作用。

2.网络营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体系制订脱节

网络营销课程特点是以Internet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介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完成的一种新型市场营销方式,课程内容覆盖营销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可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滞后,从2001年起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2011年电子商务出现井喷式发展,专业人士都认为迎来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黄金期,可事实刚好相反。近年高校扩招大大降低了入学学生的水平,教师在教授类似网络营销这样市场变化快速,营销手段多样的课程时,通常还在采用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目前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多以市场营销为主框架进行设定,理论性较强,而网络营销中的常用营销工具与方法在体系中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仅仅因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3~4年的潜伏期,只有走进就业期才能突显教学体系与企业

需求脱钩的事实。由于知识结构层次缺乏,电子商务方向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就业率大致为47%,电子商务方向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就业大学生平均水平。

2.2教学实践实训环节薄弱

网络营销是一门综合性扩张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具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现有师资水平大多都有专长,比如,侧重计算机技术或者市场营销等。并且大多数教师并没在相关企业从事过,故实施教学实践实训显得勉为其难。

再者,因为扩招迫使各高校硬件设施和资源配置无显著提升,故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实训都形同虚设,由于没有真实的企业项目实践的引入,受到课时的压缩,多数学生的实践与理论水平都较为薄弱,大多数学生缺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核心根本力,毕业时难将所学知识为企业所用。企业如迫切需要就必须内部培训或者逼迫大学生回炉再造。

3.网络营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针对上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体系、教学实践手段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网络营销课程一定要从理论研究型转向实战案例型,具体创新改革措施如下。

3.1网络营销课程体系的修订

网络营销课程体系的修订,以解析网络营销岗位主要业务内

容为基础,重构项目实践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手段帮助企业获利为教学目标。在网络营销教材选择上,大多高校选择的教材都是以4C与6W+6O理论体系套用在网络营销架构的书籍进行授课,学生掌握了许多市场营销知识架构与网络营销概念,但学完之后不知如何运用。所以,在体系的修订中,选择教程时,市场营销框架只能是作为背景进行过渡的,体系重心必须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或网络营销工具来开展营销活动,如何搜集企业商业情报、在Internet上营销推广企业产品服务、如何对网络产品营销定价与如何与网上客户进行互动沟通等。最后在每章教学体系设置中必须有典型相关企业案例作为章节回顾点进行总结和指导,让学生参与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有极大的提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就业期的学生真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决策的落实。

3.2网络营销教学实践手段创新

网络营销课程以及涉及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和上机均应该在互联网连接的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方便结合教

学进度和案例分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讲解。通过教师传授、案例分析、利用丰富网络工具教学手段和分组模拟项目开发过程,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企业项目体验。让学生掌握最新网络营销动态,实现对学生营销能力锻炼和实战文档编写训练,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

在网络营销教学实践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中首次提出和尝试项目环绕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和上机模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该门课程从学期第一次上机实践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动手设置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Blog或营销互动式网站项目,比如,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常用ZBlog和织梦CMS自动生成系统。随着课程逐步深入,上机实践中教师围绕博客平台或营销互动式网站教授学生撰写专业博文,发表微博评论及进行网站SEO、友情链接及博文推广等具体网络营

销实践活动,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根据学生撰写的日志数量、百度或者谷歌关键词排名效果、外部访问量及外部链接数等指标给学

生评定相应的实践成绩。这种以项目作为环绕实践教学的创新使学生有机会真实地接触到商务实践,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对接。

总之,2012年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迅猛发展,政府和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视、创新等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社会对于大学培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让学员掌握网络市场营销的实质,增强校企合作模式,让项目案例来源企业,让教学实践模拟企业。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不断学习最新的网络营销知识与电子商务发展动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和归纳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实战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黎军.浅析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2]李铮,李再侠.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新探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黎军.网络营销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6(05).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博客营销和论坛营销作为组成口碑营销的重要营销渠道,有必要单独讨论一下。毕竟作为社会化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客和论坛,其网络影响力正越来越强大;
而博客和论坛外表殊途同归、实际水火难容,同时博客和论坛也将主导口碑营销未来的发展。

博客和论坛作为UGC(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的典型代表,几乎各占了半壁江山。论坛已经存在了N多年,并在中文世界发挥到了极致;
博客后发先至,这几年异军突起,流量和人气直逼论坛。

论坛是以主题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照主题分类,用户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然后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博客是以个人思想为核心,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博主个人思想而展开的主题和讨论。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校内实训;仿真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54-02

伴随我国媒介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从早期只是少数院校开设的选修课转成为大多数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培养方案中也大多增加了《媒介经营管理》这门课程。但是,对媒介经营管理教育进行考察时却发现,独立学院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照搬照抄一本院校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上“理论讲得多、实践机会少”、教学内容“重管理轻营销”、严重脱离独立学院教学层次,以致不少独立学院新闻院系的学生认为这门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鉴于此,我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特质和新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该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初步搭建了“《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平台”。

一、《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定位

在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之前,必须首先准确地定位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既是一门通识课,也是一门技能课”[1]。新闻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新闻采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必须了解传媒业运行的机制和过程等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采写编评摄等业务技能,而且也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媒介经营管理技能,如媒介产品设计、媒体市场调研等。本文所搭建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训平台”也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

二、校内实训平台的搭建

鉴于新闻单位的日常运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实践的要求,故采用校内“模拟实训”的方式,根据杂志社工作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杂志出版小组,模拟一个杂志创刊的全部流程。整个流程分为7个步骤:针对一份即将创办的期刊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期刊策划书――根据策划书制作第一期期刊――印刷和发行期刊――进行读者反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期刊改版策划书――根据改版策划书制作第二份期刊。期间共提交5 个成果,包括一份调查计划(附问卷)、一份策划书,一份期刊成品、一份改版策划书和一份改版后的期刊成品。在实训期间,将由《新闻采访学》任课老师、《新闻写作》任课老师、《新闻摄影》任课老师、《编辑与排版》任课老师协助《媒介经营与管理》的任课老师对实训的相关流程进行监控,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搭建《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校内实训平台的动因

(一)立足于独立学院的教学层次

从教学内容上看,现有的《媒介经营与管理》方面的教材和教学大多“重管理轻营销”。虽然各校的名称各不相同,如《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媒介管理研究》等,但内容大致接近。涉及“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计划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2] 等管理方面的内容居多,关于媒介经营方面,只有“媒介经营模式、广告与媒介经营”等少数章节。片面强调管理脱离了“独立学院学生没有媒介管理经验,而且很难一毕业就走上管理岗位”的实际,学生很难对书上介绍的管理知识产生切身体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教学方法上看,一本院校在教授该课程中多采用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所引用的案例都是业界中的翘楚。如发行创新的《中国青年报》、首先进行集团化改革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上市的北青传媒以及品牌运作十分成功的凤凰卫视等。这种“对国内外著名媒体的经验进行解读”的案例分析法,与一本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进入的大多是国内外知名媒体、平台比较高有关。但是,独立学院的新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多半进入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内刊、行业期刊杂志,刻板的参照一本院校进行案例教学不符合独立学院实际。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案例在工作中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希望增加更多动手的机会,仅仅用“案例分析”辅助这一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此外,与一本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较高的就业平台,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多半进入相比中小型的企业内刊、地区性的行业期刊杂志等。而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与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较为一致,是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而进行的创新和调整。

(二)业界亟需营销人才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3]。目前,传媒行业最缺乏的是经营管理人才,有专业营销管理经验的人才极少。业界对人才的争夺也集中在这个层面,包括主编、美术总监、经营总监、广告经理、发行经理、品牌推广经理等。

2003年《北京青年报》的总编辑张延平在“21世纪教育学峰会”上也提到“既懂媒体又懂经营”[4] 的人才是报业最急需的三种人才之一。张延平自1998年任《北京青年报》总编辑,2002年任社长。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下,《北京青年报》取得了骄人的经营成绩:2002年该报的发行总量在北京报业市场上排在第二位,固定订户排在第一位,广告收入在全国位居第二。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 本人就是一名典型的“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随着我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化脚步加快,新闻教育必须适应业界对“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复合型新闻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在教授《媒介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之外加上一个实训环节,也是基于就业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尝试。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起阅读和听课,实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甚至有人说“阅读的信息,我们只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也只能记得20%,但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却能记得80%”。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实训环节,通过实训方式来模拟媒体的运作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新闻的各种技能

新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大量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与排版》、《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告策划与设计》等。根据调查发现,新闻专业的各门业务课程多处于各自为政的断裂状态。学生在修完一门业务课程之后,如果没有实践,这些技能将无法相互贯通,也无法内化成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具有学科交叉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一般放在大三阶段开设,学生在之前一般都已经接触了采访、写作、编辑排版、评论、新闻摄影摄像、广告设计等业务课程。此时,在大三才开设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拟通过成立杂志出版小组的方式将各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技能,包括“问卷制作、市场调查、期刊策划、采写编评摄、发行、广告运作”等新闻业务和运营管理等业务技巧有机串联起来,模拟传媒运作的整个流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媒体各个流程的理解和认知。

(五)督促学生在实训平台上学习锻炼

2005年1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质疑“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5]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果说,用“一部分新闻学博士是跨专业报考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业务”来为这些新闻学博士开脱,还情有可原。那么,现在普遍存在的新闻专业本科生连简单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的现象,也为我们的新闻教育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新闻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或者因为校内外实践的机会比较有限,或者因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不高,都导致学生在动手方面缺乏锻炼。因此,基于杂志社工作流程,在校内建立仿真的杂志社运作实训环境,能够为所有同学提供平等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变实践的自愿参与为强制参与,施加适当的压力让学生从事新闻实践,通过模拟实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存在问题和未来设想

虽然,《媒介经营管理》校内实训平台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但学生们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是一个大胆而全新的尝试,少有经验可循,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调查有效性的监控、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广告赞助难以操作、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指导老师的分工合作等。

由于本门课程的“试验”特性,在诸多方面仍需要完善。一是鉴于本专业还没有一本属于学生的专业期刊,可从学生的方案和作品中评选出最佳的创刊方案将之作为我系新闻专业期刊的蓝本,从而将实训平台常态化、规范化和组织化;二是增强实训内容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走出去,与媒体、企业合作,为其策划活动、制作节目或进行调查等等。

媒体环境的变化和独立学院的特质,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探索,探索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学院实际的教育思路和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斌.喻国明.媒介经营管理课程包建设:实践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3).

[2] 陶建杰,张志安.高校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闻知识,2007(2).

[3] 万辉.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拉响警报[N].市场报, 2003-9-5.

新媒体营销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是――移动化。可以说,我们的传播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像自己驾车一样,会选择自己的“出游”路线。你要让他不高兴,对不起,他该“拐弯”了。

“整合传播营销之父”舒尔茨的理论,从某种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对消费者的“围追堵截”。

所有的变化,都在告诉人们需要一种新的沟通方法,除了通过娱乐元素和消费者“对话”,还要有“跨媒体整合”的能力。有专家预言,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媒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是“跨媒体整合”,由新媒体主导对传统媒体和各种媒介形态进行整合,应该是最具发展空间的。因为传统媒体所代表的毕竟是精英文化,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草根文化,更天然地适合与已经“移动化”了的消费者沟通。

“中国第一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的“360度整合互动营销”,从对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消费终端)的整合,到不同行业品牌的异业联合,到对渠道(校园、网吧、各类大卖场)和无线终端网络的整合都做了大量工作。《成功营销》关注到了这种典型的新媒体“整合互动营销”模式,并将在本专题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