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技校期末总结【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6 13:4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技校期末总结【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技校期末总结【五篇】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考试

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也一定要适应"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最终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方式要多样化的高等数学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考察。结合笔者多年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以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为主。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与老师有单独面谈的机会,对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考试,能够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能激励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面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较小的题目,或者找某章的某一节的其中几个概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情况等等。

3、重视期中考试

有一点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就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弱化结果,因为他们自学能力不高,一个学期下来,即使考前压力好大,他们可能考试的时候还是考不出好成绩。通过期中考试老师能够及时从中发现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学习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因为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而不好的学习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但是此时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涉及到比较多的班级,不可能统一组织,只能随堂考试。又因高等数学大多数是大班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这就导致考试过程中,有些同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等着抄袭他人的成果,这也就使考试纪律难维持,考试的作用打了不少折扣。这就要求期中考试做适当改革,可以采用抽查、抽考的形式等等。总之期中考试肯定要考,但是考试次数尽可能的少。

二归纳论文和建模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专业学习一定要掌握高强的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每章写总结性论文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每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了。其次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过应用于实际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结合各章节内容都要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编写部分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际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机组合六个人一组,在七到十五天内,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论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三、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要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期末考试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试卷的命题不但要起到评价甄别的作用,而且要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所有在期末考试内容上要下一番苦功。

1、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面的试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要尽可能考到《高等数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考试试卷一定要有基本概念,因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这类题目有小量的运算题,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只要对概念的理解透彻就容易回答。

2、重计算技巧和方法

计算题总是在数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代替认得计算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考试中的计算题不应以不常用的解答技巧来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以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为主。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

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际,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应用题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试题只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计算量也较小。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但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实际,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部门办学;
清末民初;
洋务学堂

一、部门办学的一般特征及历史渊源

部门办学是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由教育部门以外的业务部门实施对学校的管理权。一般表现为如下几个特征:1.在学校的设置或管理上往往由一定的业务部门。如行政部门、军事部门或工矿、企业等直接设立,或者附属于一定的企业或业务部门,由这些部门进行直接的管辖,有时,也同时接受中央教育部门的管理,但经费上接受其直属部门的资助。2.学校教学上,表现为重视实习,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与特定的部门或工厂、企业的联系密切;
3.安排上,密切配合部门的特定需要,服务特定行业的倾向明显。4.学生的定向培养方面,往往比较单一或者非常明确,有时在学校建立之初就确定了。

前苏联是最典型的实行条块分割的部门办学管理体制的国家,但部门办学并不是苏联的独创。其实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就曾存在过类似的办学形式,法国大革命前后,已经有了部门举办军事和工业学校的做法,著名的巴黎理工学院就是当时的法国内务部举办的,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渊源上来看,中国的部门办学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但在更早的时候,中国和苏联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法国的影响。因此,建国初期确立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不仅与苏联的影响有关,更与我国长期存在的部门办学的土壤有关。我国有悠久的部门办学的传统,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中央业务部门直属的司天台、太仆寺等办学形式,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部门办学也可以追溯到清末近代洋务学堂兴起以来直至民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学堂开了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部门办学的先河。清末新政以后,民国时期则继承了这些新式学堂的办学模式并使其得到一定的发展,部门办学从而成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传统。

二、清朝末年:近代意义上的部门办学从萌芽到初具规模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新式学堂是随着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逐步发展起来的,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主张办“洋务”、兴“西学”,以图“富国强兵”。清末的部门办学就是从洋务派办“洋务教育”开始的。

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办学习“洋文”和“洋枪、洋炮,洋机器”的专科学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语言学堂、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三类学校都具有鲜明的部门办学的性质。

1.语言学堂

从洋务派举办最早的京师同文馆开始就有了部门办学的性质。京师同文馆开设的直接起因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恭亲王奕忻发现连外交官员都不懂外文,提出“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建议设立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译员”和“通事”。同文馆的经费由“南北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下,酌提三成,由海关按照三十月一结奏报之期,委员批解臣衙门,以资应用。此项向不解部,专备各关修造塔表望楼及一切办公之用。”为了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同文馆非常重视翻译的练习。从1876年公布的8年课程计划来看,从第2年开始就练习翻译,从简单的翻译条子到翻译选编、公文、再到译书,从第5年开始练习译书,直到课程结束。同文馆的学生主要服务于总理事务衙门,从事外事活动。有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就常常充当译员,参与外交事务。同文馆培养了很多的驻外使馆的秘书、代办和驻外使节。同治8年(1869年),以美国公使蒲安臣为首组成的出访欧美使团,访问欧美各国,其中就有同文馆的学生6名充当译员。

2.军事和技术学堂部门办学的情况

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部门办学的特征更加鲜明。以福建船政学堂为例,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在福州马尾设置船政局,并附设了福建船政学堂,亦名“求是堂艺局”,由时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亲手主持办理。当时的船政局同时创办铁厂、船厂和学堂。监督既管学堂,只管工厂;
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可以说是“厂校一体的办学体制”。这种办学形式与新中国伊始的部门办学何其相似!1868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前堂添设了“艺圃”或称“艺徒学堂”,从船政局所属的各厂中选出的“有悟性的青年”作“艺徒”。开始,“艺徒”半工半读,优异者可以升为领办或工厂建功,甚至可以提升为工程师或派遣出洋学习,“艺圃”是个造船厂艺徒半工半读的场所,相当于职工培训,充分体现了部门办学为行业服务的特点。从船政学堂学生的就业来看,福建船政局大多数的管轮,管驾部由船政学堂后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另外,从福建船政学堂后来的发展演变中也可以看出它的部门办学的特点。

1913年,民国政府海军部把福建船政学堂和船政局分开,重新组成为三个独立的学校;
前学堂改为福州制造学校;
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直属海军部管辖;
“艺圃”改为艺术学校。这样,本身具有部门办学性质的福建船政学堂后来就直接归属于海军部管理,成为完全的部门办学的实体。

其它的军事学堂与福建船政学堂大体类似。大多也从属于某一个军事部门,如1874年成立的江南操炮学堂附设于当时的江南制造局,几次改名后称工业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附属于天津机器局;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附属于广州黄埔水雷局等;
1890年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是在北洋舰队旅顺口鱼雷营内设立的:1880年开设的天津电报学堂在章程里规定其从属于新设的天津电报局,所有毕业生都将拨往各地的电报分局工作。至于技术学堂,则是伴随着洋务派开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及其技术部门发展起来的,它们大多依附于一定的民用部门入矿上或医院等,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西医学堂是作为“总督医院”的一部分,专门为培养海陆军医官而设的医学校。1888年以后,天津“总督医院”为伦敦传教会收买,李鸿章就用本地商人的捐款在天津建了一所政府办的新医院,称为“天津总医院”,“医学校”就附属于总医院。另外,1892年在武昌设立的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1895年由津榆铁路公司承办的山海关铁路学校等也属于这类性质。

概括起来,具有部门办学性质的洋务学堂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附设于某一个军用部门,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机械局附设水雷、水师,电报各学堂;
(2)附设于一个民用部门之下,如天津西医学堂,津榆铁路公司1895年在山海关创办的铁路学堂等;
(3)直接设于军营之内,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等:(4)直接由某个洋务大臣召集业务部门筹建,如上海南洋公学就是盛宣怀筹集招商、电报两局商捐建立起来的;
(5)原来由某一个洋务大臣提出设立,后来归属于不同的部门;
这种形式占了其中的大多数。

1906年,作为实施“新政”的一部分,清廷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史称“丙午改制”,改制的结果是中央形成了11个部。这样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或者原属于某个洋务派大臣主管的学校就直接隶属于中央不同的业务部门,由此,中国的部门办学得以形成,并且在民国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三、民国时期:清末以来的部门办学的延续与发展

经过洋务派苦心孤诣的经营,洋务学堂在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我国近代的专门学堂和高等学堂的基础(当然这个基础是相当薄弱的)。民国在继承清末高等教育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也部分地继承了清末部门办学的做法。民国初年,教育部管辖的专门学校有北京法政、医学、工业、农业。美术专门学校和武昌商业专门学校,交通部设立的有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传学校、唐山工业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0年改为交通大学),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等,外交部设立的有俄文专修馆及清华学校、陆军部设立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内务部办有警务学校等。此外南京有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学校等。

1918年6月,民国教育部公布的《蒙藏专门学校规程》的第八条规定:“本校隶属于蒙蔽院,由教育部考核。”表明其部门办学的属性,以上这些专门学校在1917年《修正大学令》和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以后不断合并重组,有的发展为单科大学或多科大学,继承了先前的属性,从属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延续着清末以来部门办学的做法,成为民国时期的部门办学。

民国时期交通大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清晰地展现了当时部门办学的情况。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洋务大臣盛宣怀于1898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在1904年之前,盛宣怀任学校的督办,掌握办学大权。1904年,学校隶属于商部,1905年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
1906年清政府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增设邮传部,主管全国“路、轮、邮、电四政”,因学校经费来源于招商、电报两局,而招商、电报两局属邮传部管辖,因此同年学校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高等实业举堂、辛亥革命后,原清政府的邮传部由北京国民政府的交通部接管,学校又改隶交通部,同时改校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从1911年直到1928年10月,学校一直隶属交通部管辖,其间校名和校址均有变动,曾出现3次较大的改组,分别在上海、唐山、北京三地办学,1928年11月,学校移交国民政府铁道部管辖,直到1937年,从1929年春至1930年秋,铁道部对交大进行大调整,基本上形成“部(铁道部),路(铁路)、校(交大)”联成一贯的“部校合作”体系。学校按铁道部交通机关的需要,全方位地调整培养方案,毕业生多分配到铁道交通系统。”部校双方恒注意供求之调剂,不如他方非患乏才即患失业也”,这样,毕业定向的交大学生学以致用,受到文通实业部门的欢迎,在学期间也无失业之忧,交大因此对优秀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1937年6月的移交事件曾引起很大的风波,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对交大的部门管理所形成的惯性力量。国民政府把交大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的决定,遭到交大师生、校友的极力反对,最终不得不达成妥协,宣布“本校……移归教育邪管辖,但经费仍由铁道部划拨,……校务委员会除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及奉校校长为当然委员外,由铁道部聘请三人,教育部聘请四人、共九人组成。”结果整个抗战期间,尽管交大由教育部主管,但本科毕业生还由铁道部分配或由学校向路局、企业推荐。由此形成了民国时期交通大学部门办学的延续,也成为我国部门办学的一个典范。

有一点应该注意,尽管民国时期存在部门办学。坦办学的数量和影响都不及清末。这一方面是因为民国时期教育部的权限逐渐强大。对教育的管辖不断加强,收归了许多原在实业部门的办学权力。例如,早在1912年10月,民国教育部就公布了《专门学校令》,其中第二条规定:“国立专门学校统由教育郎管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民国初年,在大学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因为经费所限,专门学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发展速度减慢,从而使民国初年部门办学的成绩反倒没有清末显著。从“民国初年工业专科教育概况表”上可以看到,从民国元年到民国九年,专科学校的数量少了35所,说明当时的部门办学在萎缩。

四、近代我国部门办学形成、发展的原因分析

1.近代高等教育与实业的天然联系及少数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的个人努力是部门办学存在的重要原因。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是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迫于民族生存和自救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一起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思想就交织在一起,许多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教育的长远作用,如船政大臣沈葆桢在主持福建船政学堂的时候,一切遵照左宗棠的“不重在造而重在学”的主张,强调了“船政之奉在于学堂”,把许多精力都花在学堂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才有了后来船政学堂的办学业绩。不仅船政学堂如此,清末很多的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都是教育和实业结合的产物。这样,我国许多高等专门学校在产生之初,就往往和民族产业资本,和某个部门或企业相伴而生,在起源上与实业部门或企业有着千丝万楼的联系。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清末的一些权臣关系密切,因为近代的许多部门和组织如军工、电报等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这些洋务大臣亲自操办的,洋务学堂是他们直接向这些部门输送人才的基地,甚至许多学校到后来就直接镇移交给这些部门管理了。当然,这种办学方式在百废待兴之际,个人或某个部门或企业的努力显得很有成效,但是由于没有完善规范的制度,个人努力和影响很容易因为政局的变动、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而导致学校不能持续地办好,这一点在福建船政学堂的后期办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2.近代部门办学的发展历程与我国当时对西方科技和文化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缓慢,国力的衰退导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局面才使清廷有了危机意识,较早觉醒的洋务派就主张通过办洋务、兴学堂实现富国强兵。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标志着洋务教育的开始。但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仅仅是为了“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语言”,培养一些“译员”和“通事”。后来军事上的惨败使洋务派认识到中国军事技术的落后,提出“师其所能,夺其所恃”而不应该“制于人而不思割任之法”,开始购买和制造轮船和枪炮,建造生产军火的兵工厂,福建马尾的造船厂,上海的机器制造局等军工企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产物。为了解决洋务人才危机的问题,洋务派在各个工厂附设了工业技术学校。洋务教育的全过程表明了中国当时对西方文化和科技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器物的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当时的许多学校附属于军工企业,由具体的业务部门直接按其所需进行办学和管理,这符合清廷患功近利、“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特点。清末部门办学后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结论,洋务派的急功近利导致了所办学校性质比较单一,缺乏整体上的规划和协调,本位主义和短视行为严重。很多学校随着清朝衰落和最终的灭亡被停办或被合并重组。在我国逐步引进和建立了西方的近代大学制度以后,曾经比较有效的部门办学也越来越被淡化了。

3.部门办学的出现与我国清末民初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分野有关。清末民初,我国处于社会的大变动时期。清朝内外交困,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不改革就要亡国灭种。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洋务教育和洋务实业都承担着挽救危亡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豪绅和封建军阀的割据,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教育上表现为各利益集团只为自己所需,兴办本部门本行业所需的学校教育,而国家教育部门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众多的学校的发展,这都促使了部门办学局面的形成。民国时期的情形也是类似的,国内并不存在实质上的统一,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使部门办学得以存续下去,从交通大学在铁道部和教育部之间移交的冲突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另外一种解释是,民国时期的部门办学现象与当时我国受法国模式的影响有关。从清末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开始,我国相继引进了德国、法国和美国的模式,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制度的基础上,中国高等教育蹒跚前进着。法国作为当时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它的教育制度对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法国长期以来的部门办学也深深地影响了正在探索前进的中国高等教育。虽然民国后期主要借鉴了美国的制度模式,但法国的影响却无法彻底清除。而极具历史偶然性的是,几十年后的新中国在确立教育体制的时候选择了和法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苏联模式,传统和现实的相遇使部门办学立刻获得了生命,成为新中国毫不犹豫的选择。

五、思考与启示

从我国部门办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清末民初确实存在部门办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几十年以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而世纪末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部门办学管理体制又被废除,整个20世纪,部门办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命运。建国初确立部门管理体制固然有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不可否认部门办学本身就是我国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大冢丰在其著作《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中充分肯定了解放区部门办学的实践对新中国的影响,他认为中国有部门办学的传统,这个传统主要来自于延安时期和解放区办学的经验,尤其是东北区的高等教育行政的经验。他指出,中国国内早就存在十分“本土化”的部门办学管理方式的雏形,唐朝和宋朝就有按不同专业分别归属不同行政部门的管理情况,清末创办的高等学校也是技学习西方语言和技术等不同目的开设的,但他并不认为这也是部门办学的情况,同时他还否认了民国时期存在部门办学。通过考察,我认为清末民初存在部门办学这个史实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时期部门办学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笔重要遗产。认识这一点,对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我国部门办学的传统,理解20世纪下半叶我国所经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清末民初的部门办学确实存在,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形成和发展源起的这段经历,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的部门办学和解放区的部门办学一起组成我国部门办学的传统,成为建国以后我国如此顺利,完全地学习苏联模式的基础。大冢丰提出的“建国后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是我国自主选择的结果的结论”是正确的,潘懋元教授也不止一次地指出,部门办学并不纯然是学习苏联的结果,部门办学的存在可能有很多教育自身或适合我国国情或传统的因素,他们的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学分制 教学管理

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学分制教学管理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日常操行考核为基础,制定各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环节学分和操行考核评分标准,以学分的形式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及操行表现,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素质教育水平,制定学分奖励机制,依据期末成绩及学分确定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在校期间根据学生的成绩、学分量化评优,进行奖励。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以面向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为准则,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管理在教学上非常灵活,如教学课程模块化、实习课题化、教学一体化等。以学分为主线,贯穿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创业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步骤

图1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传达与宣传。传达校务会议及文件精神,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学习有关学分制管理的措施和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师生们认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意义和相关细则。

第二阶段,机构设置。各专业都要配备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同时增设一个技工教育研究所和一个技能鉴定站。研究所的职能主要是协调指导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专题教改的研究,追踪国内外职教的发展动态,为教改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技能鉴定站的职能主要是承担教考分离的考核鉴定工作,便于合理评价教学效果,方便学生技能鉴定及考证。

第三阶段,课程改革。这是整个教改的重点和核心,学分制是建立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因此模块划分尤为重要。首先,由校企合作的专家团队和模块课研组成员确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各类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划分模块;
其次,根据课程体系归类划分出子模块,在子模块中根据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划分出的若干个课题,从而使模块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学校组织各专业学科的教师们集体编写出大量的校本教材,开发出各类多媒体课件,涵盖了计算机、焊接、电工、会计等专业。

第四阶段,一体化教学根据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一体化教学环节制定学分评定和考核标准,这一阶段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模块课程、一体化教学、学分制考核三者整合化一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将进行具体的学分评定与记录。

第五阶段,评价与反馈。按照《安达技工学校教学督导细则》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细则进行评价,改变以往单纯用“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尺度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学分和期末成绩两项量化指标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先进评优。

三、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过程

1.学分种类

(1)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是指一体化教学的各环节得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知识的模块教学程序按项目驱动合作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以学分制来管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管理上十分灵活。我们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各模块有鲜明的学习目标,且相对独立,并按多种方式组合应用。课堂上教师根据模块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划分出九大环节(如图2)并制定相应分数,将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

图2 教学过程的九大环节

(2)操行学分。操行学分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等表现进行量化而取得的学分。操行学分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余表现和生活表现三个方面,依据学校行为规范标准进行分数评定。

2.考核细则

(1)课程学分管理细则。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是采用小班分组教学,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在20~25人,每个小组4~5人。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分制考核的分组管理,还便于学生即时掌握所学知识。

(2)操行学分考核细则。操行学分考核实行总分50分的扣分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课堂表现20分、课后表现10分、生活表现(寝室考评)20分。

课堂表现扣分细则:正常上课日,旷课1节扣1分,事假一天扣1分,病假不扣分;
凡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说话等违犯课堂纪律等现象(以任课老师和学校检查为准)每人每次扣0.5分。

课后表现扣分细则:不讲礼貌,与同学或其他人吵闹,在班级、走廊打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扣1分;
在校期间与同学或外来人员打架滋事者扣2分;
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时,不接受分配的工作或完成不好的每人次扣2分;
凡在校期间,抽烟、酗酒减2分;
有严重违纪现象,受到学校通报批评,每人次扣10分,受警告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15分,经研究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操行分扣20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不按时作息,不按时起床或超过规定时间就寝者,寝室扣1分;
寝室卫生不合格,扣1~3分;
在宿舍乱接电线,私自带校外人员进入寝室,扣1分。

生活表现(寝室考评)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定期检查为每周一次,不定期检查为每两周一次。

3.计分说明

课程学分中前八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小组得分,期末累计出小组总得分,并换算出个人得分。第九个环节为个人得分。

个人课程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第九环节分

操行学分中每学期每名学生的原始分都为50分,根据考评细则进行相应扣分处理,其中生活表现(寝室考评)期末得分即为寝室成员个人得分。

个人总学分=课程学分+操行学分

四、学分制教学管理考评要求

一是学分以“周上报、月评比、末总评”的方式,每学期末各专业进行汇总,进行期末评优。

二是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学分累计。当月学分成绩,各班级要及时存档、备用。

三是学校组织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考评小组,教务处负责专业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及审定,做到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力使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合理。

四是每学期末任课教师负责统计本课程内学生的学分,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课程学分的收集和汇总。通过书面和电子表格的形式报教务处进行审核备案。教务处将学分进行年终专业排名,并及时每位学生的学分情况。每学期末,向学生及家长寄送的成绩单应含有学分获得情况的信息。

五是学生毕业时将其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在毕业推荐表中,将记录操行评定成绩,择优推荐就业。

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使用

学分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重要依据,是鼓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争先创优的基础,是校奖学金发放,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评优的主要依据。

根据期末总分排名依次颁发一、二、三等校奖学金,每个专业一等奖学金1人、二等奖学金3人,三等奖学金5人。班级三好学生按学生总数的10%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在班级三好学生中产生。各专业评选出先进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各一个。校优秀毕业生按毕业生总数的6%评选,期末总分在班级10%以上学员方可参选。

六、实行学分制的保障条件

1.教师素质保障

实行学分制必须有相应的教师队伍作保障。首先,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其次,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提高,要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程的状况,成为双师型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对教学的要求,及时掌握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授课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掌握的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这些都将增加教师的危机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保障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也将改变模式。教学管理将由过去的共性管理变为个性管理,变面对班级为面对学生个体,由现有的单一学业成绩管理模式转变为学业成绩和学分考核并重的管理模式。各行政处室要在认真学习学分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会同各专业出台相应的学分管理认证操作方案,编制符合学校特点的专业实施性课程方案(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及学分分配等),制定学习分量与学习成效相结合学分评价体系,确保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3.辅助工具保障

学分制管理的核心是量化考核。实践中对全校学生成绩、学分的统计工作量无疑是庞大的,仅靠人工统计和管理既繁琐又易出差错,而运用微机辅助管理则可大大减轻工作量。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提高现代化的程度,如研制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在学分记录和统计方面充分利用Excel办公软的强大功能,在Excel中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各功能模块,功能框架如下表。

图3 功能框架表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发展水平 评价标准 评价办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242-01

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按照固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学生还会在初中“坏学生”的阴影中不能自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按照职业的学生的成长规律,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掌握将来从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选定10级数控技术班和11级幼儿教育1班作为实验班,数控技术班以男生偏多,幼儿教育班以女生偏多,同年级其他班作为对照班,在不打破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的前提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学科学习水平为核心的各方面素质发展水平的检测评估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评价体系中,在每次评价时,我们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结合上一段的学习,能够深刻体会到哪些不足,哪些有所进步。之所以采用学生评价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对于平常的日常表现同学们可能了解的更多,学生间的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五次评价,分别是新生入学的两周和每学期期末进行,并通过学期过程中的访谈、班会等形式丰富评价内容。通过对比前后的评价表扬学生的进步,分析和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其发展目标,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 新生入学期间评价

采取在新生入学两周进行评价。

(1)布置学生按照《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中职业素养及能力两方面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评价,评价结果以自我介绍信的方式呈现。

(2)依据《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测评。

以以上两项评价结果为基准,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

这一阶段的评价使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中职学校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使学生知道当前社会上需要技能人才标准,从而使学生为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努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评价能够全面了解新生各方面情况,有利于班级管理和正常教学。

2 课堂教学即事点评

对学生课堂上在职业技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口头点评鼓励。如:“记得非常好,很好”、“这个思路很独特,也很有道理”、“XX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看得出你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照此努力肯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并将学生课堂表现的情况以分数呈现在每节课的授课日志上,在学期末纳入成长档案。

这一阶段评价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及时评价小结,不仅对学生可以起到及时的教学作用,而且为最终评价结果的产生奠定了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纳入总表。

3 每学期都贯穿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

3.1 生生互评

(1)将学生分组,组内互相监督,通过轮流担当值日班长,对别组出现的表现不好的现象给予扣分处分,记入总表。

(2)班务工作各部每周评出本部所管辖工作中的模范个人,优胜者给予加分奖励,记入总表。

(3)组内同学之间每两周彼此就《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学生互评表》进行互相评议。

(4)每学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并辅以问卷调查互相分享彼此成长的情况,并在每组确定书记员,做好会议记录,纳入个人成长档案。

3.2 教师评价

(1)采用《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教师评价表》,在班主任意见栏和任课教师意见栏中进行阶段性评价。

(2)学期末在《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测评表中对每个学生本学期各方面的表现结合自评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并在总表中写出鉴定意见。

(3)不定期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做好谈话记录,纳入个人成长档案。

3.3 家长评价

(1)在“联络表”家长意见栏签上评定意见,反馈给学校。

(2)学期末将《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测评表作为“家长通知书”,家长在其中意见栏签署评定意见。

(3)班主任不定期对特殊学生的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和家长交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记录,纳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评价过程中要围绕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发展这一目的贯彻因人施评的原则,从评价形式方法的选择到评价结果的呈现做到因人而异。强势心理的学生评语中批评严厉,不良表现通知家长,齐抓共促;
弱势心理的学生评语中表扬为主,批评委婉,通知家长尽量展示优点,以维护自尊心,培植自尊心。

4 利用期末终结性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测评表中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整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基础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将授课日志所呈现的个人日常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纳入总表,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写出期末评语。并且计算出小组各科总成绩算作一项,加上各小组“学习量化分数”这一项,两项按不同权重综合相加算出各小组本学期最终得分,评定出优秀小组给予物质奖励。

5 通过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1)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定期辅导,并结合单元测验进行“学科精英赛”,优胜者颁发奖状,并在《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体系》测评表中作出标记,期末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表彰奖励。

技校期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考试模式;
改革;
高职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 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期末考试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
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20%;
上机操作占5%;
撰写课程论文占5%-10%;
作业占5%;
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
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居高不下。但是,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