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1篇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现谈谈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做法。1、摸清班级学生素质结构,建立后进生档案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上看,主要是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后进生转化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1篇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现谈谈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1、摸清班级学生素质结构,建立后进生档案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上看,主要是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
从内因上看,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性格孤僻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因此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找出他们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了解后进生的思想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为每个人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转化过程中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2、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欣赏每一个学生,细心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突破口。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是大多数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常开小差,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生活中我行我素,学习成绩差,好象一无是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喜欢打篮球,而且在校运会中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所以我决定先让他当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鼓励他多组织班级的体育活动,例如和兄弟班级的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他发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感。随后通过与他谈心了解到,以前由于学习成绩差,长期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重视,所以有些自暴自弃,自我放弃。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感觉到自己也能为这个班级做出有益的贡献,心里非常的满足,犯错误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
3、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后进生由于在思想和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同学的瞧不起,老师的冷落,因此,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强。但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对于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批评他们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技巧,批评要含蓄,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能够有施展所长,取得成绩的天地。
4、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
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2篇
社会上对人垢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偏颇倾向,严重干扰了教师对学生的正确看法。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每个学生以展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在智力发展上,有的孩子先觉早悟,有的却是顽钝后醒。此外,从才***能表现方面来说,有的孩子学习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却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力较弱,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因此,只有我们做老师的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差生,才是保证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差生转化工作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 真情化冰法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由于差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差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挚城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二、 优先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让优生“包场”,差生冷落一旁的现象常有发生。久而久之,差生听课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身在课堂、心在窗外。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是使之得到转化的一***个很好途径。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差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年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优先批改作业法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优生的作业书写规范,正确率高,批改起来心情舒畅,差生的作业往往被老师放到最后草草写个“阅”字完事。这样一来就导致老师不认真批阅、差生干脆不做作业的恶性循环。这极不利于差生的转化。我认为,差生的作业应该受到特殊的优待才对。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差生的作业实行专业设计。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作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加大难度)。其次是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随到随改,优先批改。最后是作业的评价,在作业的评价中,只打“√”,不打“×”错误的地方怎么办呢?只画一条横线,提醒学***生红线上面有错误,必须改正。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湖,会做了,就将错误的擦掉,填上正确的,老师看到改对后,在红线的末尾填上一个较长的“/”了一个不太规范的“√”,如果修改后仍是错的,红线不动,直至改对为止。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改的好习惯,也便于老师监督学生对错题的修改。经过这样反复的时间过程,一个个错题的被改正过来的,成绩一步一步提高了,我门的目的也达到了。
四、 暗示提醒法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尤其那些正在转化过程中的差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杜绝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名道姓地揭发、批评,甚至恶语伤人,这样对于差生的转化只能适得其反、事半功倍。那么差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方式方法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安排一些环境和场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醒和暗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 及时表扬法
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3篇
方法:通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动力学方法和连续监测法,对溶血脂血的标本各做十五项生化检验,检验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比。
结果:溶血前后对比发现,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r-谷氨酰转肽酶(r-GGT)差异比较明显(P
结论: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定要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4-01
医院进行常规血液检验化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生化检验,有血液电解质、肝功肾功等项目。临床生化分析过程中标本所处的状态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溶血脂血能直接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可靠的生化检验结果才能保证医生的诊断结果的准确和良好的医疗效果。要做好全面质量控制,重视采集、传递、保存标本环节。要避免人为因素的溶血脂血,正确的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
1 检验对象与方法
1.1 检验对象。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来我医院进行门诊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实验血清样本80份,溶血前后标本各有20份,脂血标本和对照各有20份。
1.2 方法。运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和相关配套的试剂,采用动力学法和连续监测法分别对四组血清标本进行相关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溶血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生化检验的十五个项目发现:对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溶血前后测量值进行对比,溶血后的测量值要比溶血前的高;
对血糖(GLU)、r-谷氨酰转肽酶(r-GGT)的溶血前后测量值进行对比,溶血后的测量值比溶血前的低;
对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HO)的溶血前后测量值进行对比,溶血前后变化不显著。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r-谷氨酰转肽酶(r-GGT)溶血前后差异比较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
2.2 对脂血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甘油三酯(TG)、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T)、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血尿酸(UA)、血清钙(Ca)、r-谷氨酰转肽酶(r-GGT)、总胆固醇(CHO)、尿素氨(BUN)十五个项目发现:甘油三酯(TG)、血糖(GLU)、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T)、血尿酸(UA)对样本的吸光度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尿酸(UA)最明显[3]。结果进行比对,差异明显(P
3 讨论
3.1 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干扰。溶血是在临床检验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因素,分成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种。体外溶血主要由物理、化学、代谢因素引起,体内溶血主要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常见的标本溶血因素有:患者脱水严重、低血休克等使穿刺困难产生的溶血;
抽血器具质量差真空管负压不足产生的溶血;
为加快血清分离竹签剥离不正确操作产生的溶血。溶血干扰机理主要有两种:高浓度物质从血细胞中逸出,会导致测量的结果升高,血细胞中有些物质的浓度会有很明显的增加,当有些物质的血清浓度比血细胞内浓度高时,溶血时血清被稀释了,当重度溶血时,会使一些血清成分的检测值偏低;
进行光学检测时血红蛋白的颜色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必须控制好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的质量。
3.2 脂血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乳糜微粒增加会导致脂浊,会对比色或者比浊法产生很大的干扰。脂浊会散射光,吸光度增加,透光度减少,产生了正向干扰,检验结果值偏高,使用连续监测法或两点法都不能很好的排除脂血的干扰。当乳糜中的TG处在PH>10的环境时会皂化,血清会变清,通过比色法测定的一些物质会产生负误差,这时必须用设计样本空白或者双波长法来消除干扰。脂血用乙醚进行处理,可以消除脂浊的影响,但是并不能消除脂浊对白蛋白(ALB)、r-谷氨酰转肽酶(r-GG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氨(BUN)、血糖(GLU)等指标干扰。日常检测中,脂血会对一些检测产生影响,当脂血导致样品检测超出线性范围时,需要稀释样本,但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1]。
溶血脂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要重视标本的采集,保存、处理好样本,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王彦冰.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54-6755
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
科学发展;
发展方式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依据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从我国进入21世纪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资源问题——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从小到大课本上讲的:地大物博。现在我们改一个字地大物溥。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三位,但人均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6位,但人均水平是全球的1/4(25%);
我国的耕地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四位,但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126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以下。能源资源——三大常规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从煤来说我国总量在全球第三,但人均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确实是总量大,人均少。进入21世纪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2008年、2009年来超过50%。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21世纪的发展中我们突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我国现在生态环境的态势: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三大常规性环境污染——水污染;
大气污染;
废弃污染(垃圾污染)和荒漠化严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现在是世界第一;
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按我国的统计现在美国第一,我国第二。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超过美国。现在面临着和生态环境有关的国际压力:一是国际责任方面的压力。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以生态环境为借口对我们中国设置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低排放,低污染。才可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真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在一定的时期以后,经济总量虽然有所增加,经济活动的规模有所扩大,但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变好,甚至恶化,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变好,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了,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典型的就是拉丁美洲国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经过10~20年较高增长后,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了所谓失去的10年。这种发展的实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经济发展到底等同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最后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是什么?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包括GDP的增长,还要包括经济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高度化演进。用我国的语言就是优化升级。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分配改善、生活提高、福利增进、制度创新等所有内容在内的经济进步的一整个社会过程。
(2)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实际产出量的增加。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劳动、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结合的方式、消耗的方式并产生效益的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增长的,形成经济结构的,进行收入分配的,表现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态环境等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总体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经济发展要在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的更加公平合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些内容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转型。它是在更高层次上,更重要的角度,更全面的对我们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认识。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和路径选择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①转速度。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和稳定适度的增长转变。②转需求。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力足扩大内需为主,把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③转支撑。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④转资源。从资源支撑(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⑤转结构。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来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标准。一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调整政府与居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三是调整居民与企业的收入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二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在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上下工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
后进生转化总结范文第5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举措。在对外贸易领域,早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经过几年实践,特别是经过2008年和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中部内陆省份,“开放湖南”是“强盛”湖南的必经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示要“敞开胸怀,展开双臂,促进开放发展”,表达了建设“开放湖南”的决心。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势下,湖南省对外贸易一方面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壮大与转变方式的关系,这是推进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一个亟需破解的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湖南省外贸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外贸依存度日益上升,外贸结构有所优化。但与东部各发达省份,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仍大有空间。
(一)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规模仍然较小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外贸总体上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0年,湖南进出口总额544.1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73.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46.89亿美元,增长近1倍,年平均增长达15%。但是,全省对外贸易规模仍然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10年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0.49%,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从2006年的第18位降到了2010年的第20位(见表1)。这表明在进出口方面湖南与全国的差距还在扩大,发展相对缓慢。
(二)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但贡献率偏低 在十一五期间,2006-2008年湖南省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外贸出现负增长;2010年,全省外贸保持恢复性增长。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的情况也类似。总体来看,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在2009年下降后逐步回升。但目前湖南外贸依存度仅在6%左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仅在10%左右,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比较弱(见图1)。
(三)服务贸易规模偏小但潜力巨大 首先,从整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湖南省服务贸易增长势头强劲,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总额由2006年3.9亿美元扩增到2010年的2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51%,服务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由2006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12.1%。2010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国第18位,居中部6省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湖北、河南、安徽)。其次,从各服务贸易部门发展情况来看,旅游和运输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稳居主导地位,二项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4.3%,传统服务仍是拉动我省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总体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其中,以影视动漫、音像为主的文化服务;以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服务为主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都增长迅速。
(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初级产品、资源型比重仍然较高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2006-2010年,湖南机电产品出口95.9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19.26%提高到2010年的34.16%,占“十一五”时期全省出口总额的28.68%。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7.21%,占“十一五”时期全省出口总额的4.43%(见表2)。传统出口商品烟花、陶瓷、纺织品等出口较为稳定。但钢材、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仍大(约占全省出口的四分之一),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比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出口比重与湖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匹配。
(五)货物贸易方式有所优化但加工贸易的比重严重偏低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加工贸易呈现加速发展势头,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分布逐步优化。2006-2010年,湖南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53.8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倍。但全省对外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尽管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比上升至12.2%(见图2),在中部六省仍排名靠后,反映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水平较低。
二、加快转变湖南省外贸发展方式思路和措施 我国各省市对外贸易部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创造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和经验。这对湖南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都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转变外贸发展的思维观念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一重内涵 湖南对外贸易的落后,首先落后在思想观念上。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没有思维和观念大转变,就不会有湖南对外贸易的大发展。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Sachs)和安德鲁.沃纳(A.Warner)1995年的一项实证研究证明: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要素中,开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外贸最开放的国家,出口增长最快,经济增长率最高。这不仅适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也适用于一个省份。我国进出口总额排名前列的省市,同时也是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在前的省市。这样的发展战略,应该同样适合湖南的实际。从我省现实来看,外贸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全省经济的的整体发展。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彻底摈弃“湖南外贸规模反正小,自然不重要”、“湖南是内陆省份,外贸可有可无”等等传统意识;要跳出外贸看外贸,树立开放的“大外贸”观念;要意识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进湖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p#分页标题#e# (二)转变外贸结构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二重内涵 外贸结构的层次很丰富,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货物(或服务)进出口结构、货物(或服务)出口结构、货物(或服务)进口结构等等方面。1.湖南省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互相促进,均衡发展通过发展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收益过多依赖物质投入和资源消耗的格局,缓解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压力。目前,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最快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湖南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居于首位,运输行业服务贸易的比重略有上升,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则是明显的弱项,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等项目在服务贸易总收支所占比重很小。总体而言,湖南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劳务出口、运输、商务服务等方面,附加值和增值率都较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湖南省要优化货物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扩张型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由原来出口大量初级产品转变到出口工业制成品,由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转变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由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到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首先,湖南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额不高。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5.41亿美元,唱主角的是活大猪及肉类产品,总值2.52亿美元,占了半壁江山。而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出口量不多,精深加工的产品比例更低,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今后应利用湖南在生物科技、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智力、技能、科技密集型的如茶叶、粮食、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现代精细农业,以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效益。其次,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制成品出口中“两高一资”产品的比重,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0年,湖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27亿美元,同期的进口额是28.3亿美元。可见,湖南已经在努力按照国家意图,将出口产品的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产品上来,并同时在这个方面实现了逆差。只是这个进出口的数额还不大,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我们要根据出口目标国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欧美市场出口要着力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重;出口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产品,要着重研究互补性,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
(三)转变贸易方式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三重内涵 2010年湖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25.35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7.89亿美元。而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如广东省2010年加工贸易占全省贸易总额的56.85%。一般贸易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极易遭受贸易摩擦,特别容易遭受反倾销制裁。据调查,截至目前,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及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湖南省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由一般贸易独大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均衡发展的转变。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外贸规模、提高外贸质量的重要抓手,使加工贸易在增量上有大的突破。同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税区、保税仓库、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贸易成为的新载体。湖南也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优势和功能,拓展对外贸易。另外,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也给湖南省外贸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四)转变外贸竞争方式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四重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着很多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开始起步。对外贸而言,既是市场开拓方式的转变,也是对外竞争方式的转变。原来,以出口为目标的外贸企业与以内需为目标的内销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竞争方式。加工型外贸企业大多是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只需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但是内销企业必须面对整个终端市场,从品牌策略到营销渠道,从经销商到消费者,从产品设计到客户管理等,都要全力以赴。因此,外销转内销的机会成本很高。当然,从适应一种竞争方式到另一种竞争方式,需要过程。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内销和外销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无所谓国内市场或者国外市场,都是统一的全球市场。湖南要加强三外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由“小外贸”到“大外贸”的转变。注重“三外联动”和内外贸融合,加强外贸和外资、外经和内贸一体化。争取湖南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规避汇率风险,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转变贸易收益分配格局是转变湖南外贸发展方式的第五重内涵 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大量中低端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生产环节。产业和分工的转移是一种梯度转移。生产分工的价值链在局部的提升与其中低端生产制造的分散化和区域扩大化将同步进行,高、中、低生产环节的分工同时存在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因此,湖南在迎接产业转移的链条中,既要站在广大农民工立场上去普及中低端制造业生产,又要从经济效益出发去实现结构升级。要达到这两者的统一就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分工。比如,长株潭重点承接高端制造业和高增值环节,吸引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转移入湘。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则要主动承接境外和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加工出口。总之,要有包容性,从分配格局和发展意义上惠及民生,扩大湖南人民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