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档案管理;高职文秘;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64-01会议管理、事务管理和文书拟写与处理是《秘书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地理教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高职文秘;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64-01
会议管理、事务管理和文书拟写与处理是《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对文秘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中档案管理是文书拟写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论是在任何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由文秘负责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这也是文秘工作重要职责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的目,就应该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职业院校,然而文秘专业的教师大多中文或管理出身,即使是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师,也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较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此外,多数高职院校已形成了“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和“考试靠背”的考核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被动的学习,难以真正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2];
(二)高职院校教材编制缺乏针对性。现行的关于档案管理的教材较少,且大部分是按照国家机关、专业档案管理对文档的管理内容与要求编制的教材,理论化较明显,与实际的企业档案管理差距较大[3]。同时,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注重实践的内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编制的适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学会如何真正的实际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失衡,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以及教材编制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使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致使高职院校丧失了以学为用的教学特点,最终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与操作能力的下降。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仅仅依靠教室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室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可通过与学院的档案室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为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管理实践课程建立实训基地。双方可根据协议制定相应的实习内容、实习指导和实习考核等。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且也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表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学生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考核模式上,应加入实践考试并作为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档案管理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然而传统的考试方法却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考量,因此,我们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应增加实践考核,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出考量。
(二)在教材的编制中应加入实训教材的内容,增加教材的实践性和适用性。由于现有的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教材较少,且缺乏针对性,所以仅依靠现有的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教材难以完成文秘专业档案管理教学任务。加之档案管理教材多以国家机关、专业档案管理对文档的管理内容与要求编制,实际适用性较低。因此,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教学中应扩展教学范围,将针对性、实践性以及规范性的教学经验融入教学课程之中。同时还应编写实训教材或手册作为对理论教材的补充,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教学。
(三)在校外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或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提高学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如通过与校外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样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且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社会其他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实际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5]。此外,如果没有与其它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高职院校也可通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来提高学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学生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较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结果,使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的状况。因此,为了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应对专职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教授教师将实践经验更好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确保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采取外聘的方法,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实践指导老师,确保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做专题报告的形式,邀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与学生面对面的座谈交流,介绍其工作方法以及经验,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因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坚持科学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改革教学和考试模式、扩展教材编制,并建设专职教师队伍,使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便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档案管理实际操作能力,提升高职院校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翟艳.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24-125.
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稿件内容
本刊特稿:国内外职教领域重大活动的深度报道、国家及各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析、专家访谈等。
理论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职教发展宏观问题研究、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其他重要选题研究综述等。
高职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高职的选题研究等。
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中职的选题研究等。
师资培养: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职教教师成长问题研究、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研究、其他有关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选题研究等。
职教管理: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经营等)、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其他有关管理问题的探讨研究等。
职业咨询:职业分析与职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其他相关热点焦点问题的专家透视等。
基础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专业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问题探讨:职业教育与培训及相关领域微观问题研究、问题争鸣与讨论及个人主张。
经验交流:具体经验做法介绍与体会交流。
实验实训: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训练方法研究与探讨。
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
海外职业教育: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政策法规、措施方法、特点特色、发展趋势、相关案例等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职业教育史料:中外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二、稿件要求
内容字数: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署名: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论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加评论,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字数在100字左右。
关键词:论文应有3~6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应简练、准确。
章节体例:文内章节层次标题应简练、明确。一级标题不编号,黑体居中,题末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分别以汉语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题末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题末不加标点符号,正文空两字格接排;
四级标题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标题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层次较少,标题可跳级使用。
专用符号: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名词、术语、数字、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并符合国家标准;
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要分清大小写;
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必须明显准确。
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次序顺次编号。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置在图的下方;
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个图或表时,图题或表题只标注“图”或“表”而不标序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正文内顺次编号,并将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顺次编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作者须注明民族。
基金项目:属于基金项目或立项课题的来稿,请注明项目或课题全称和编号,名称和编号必须真实准确。
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省略或发电子邮件至;
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研究滞后
据侯怀银博士统计,我国教育学界对教育学科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些关于学科研究的最早成果涉及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史、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分别如下[2]:教育学方面,雷尧珠的《试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年第2期);
教学论方面,董远骞的《中国近代教学论教材编写史略》(《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1期);
教育史方面,蔡振生的《近代译介西方教育的历史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教育管理学方面,张济正的《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3期);
比较教育学方面,李其龙的《中国比较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外国教育资料》,1983年第1期);
教育心理学方面,张爱卿的《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3期)。令人遗憾的是,上个世纪末,教育学界仍没有对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导致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问世。据笔者掌握的现有文献资料来看,2000年《教育与职业》第7期发表杨绪利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一文,是目前教育学界关于职业教育学科方面最早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学其他一些分支学科而言,其研究比较滞后,直到本世纪的头十年才开始有少量的研究涉猎。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研究概况
笔者阅读发现,搜集到职业教育学科方面的文章,只有8篇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相关,具体分述如下:杨绪利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3]是笔者目前查阅到最早关于职业教育学科方面的文章,他认为20世纪初现代职业教育学科开始逐步形成,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868一1940)、黄炎培(1878一1965)等代表人物均已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从学理上说明现代职业教育学科的独立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现代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李向东的《职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一文追溯职业教育的起源,介绍世界一些著名教育家对早期职业教育的认识。该文认为,19世纪末期至二次世界大战是职业教育学的确立期,并提出了职业教育学形成一个学科至少要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两个标志性条件,并指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并强调尚需对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和多样化、现代化。作者简明扼要地从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职业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职业教育学的完善和发展来考察职业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李兴军的《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的代表——读何清儒〈职业教育学〉》[5]一文,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者何清儒撰写的第一本以“学”字命名的《职业教育学》的内容从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职业教育的分类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专业(科目)设置、课程、实习、师资这些实践教学问题,职业补习教育方面的内涵、组织、教材、指导、考核问题,特殊职业教育包括职业训练与劳工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军队职业教育、残疾职业教育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该书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实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典型的著作。
米靖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探索》[6]一文,作者首先从近代“职业教育”一词在中国出现到真正取代“实业教育”以及查阅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职业技术教育”的书目来反映这30余年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概况。其次,以朱元善译述的《职业教育真义》、庄泽宣的《职业教育概论》和《职业教育通论》、何清儒的《职业教育学》这四本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原理书籍为文本介绍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原理的发展脉络。第三,通过中国学者对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与引介来反映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学学科的发展。最后,从重视职业心理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强调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职业补习教育学应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有机组成来探讨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分化与发展的特点。
宫雪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原理”专著述论》[7]一文是典型的文本研究,作者“选取其中影响较大、体系较为完整、内容较为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8本著作”来“对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反思”。首先把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划分为引进、翻译西方职业教育著作(1900-1926)和国人自行编著职业教育著作(1926-1950)这两个历史时期。其次从研究范围的广泛、概论—专题研究”型的结构体系、类型”与“形式”的篇章编排来以及参考文献的统计分析来说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著作既受西方影响极大,但又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这一总体特征。最后就所选的文本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职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安蓉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心理学研究回顾》[8]一文,说明职业心理学的研究性质、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面以及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心理学完全移植西方职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状况。作者分别从六方面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首先,以心理学为视角,通过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来构建职业心理学基本体系;
其次,进一步以职业心理学为视角,对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测量的职业性向、职业的职务研究和工作分析、职业心理健康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职业培训中的学习心理和教育心理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职业指导研究是职业心理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宫雪的《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制度构建研究》[9]一文,首先明晰学科与职业教育学科、学科制度与职业教育学科制度的概念。其次从职业教育思潮兴起,促进职业教育理论本土化以及政府采取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这两方面来介绍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背景。接着是从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框架来探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内部制度的初步形成。最后从学术团体江苏教育学会成立的职业教育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和学术期刊《教育与职业》的创办说明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外部制度的发展。通观全文,作者从学科制度化进程的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反思。马君的《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10]一文回顾了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经历了肇始起步、停滞徘徊、复兴重建、成型发展和成熟反思这五个阶段,并就中国学者对“职业教育学”以及它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探讨进行了梳理,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学独立性学科制度化、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建设路线的选择以及加强中介研究等学科建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前瞻与展望。
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研究的不足与学术展望
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其他一些分支学科而言,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没能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其研究进度的滞后,研究成果单薄,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当正视这些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进行一些学术展望。
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
职业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
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
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
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
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
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
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中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突出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地位多,实践教学的课时却相对很少。面对这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平衡的尴尬处境,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在教育地位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思考,加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能力。开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股新的气象。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www.133229.Com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2]曹国辉,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8.8(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