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16 18:10:01 来源:晨阳文秘网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课题1空气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五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课题1

空气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三、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五、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例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等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例如:空气、各种溶液等

多数天然存在的物质,包括矿石、河水、海水等,物质的溶液也属于混合物。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⑤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化学方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

四、化合反应:

1、定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表达式:A+B==AB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①H2O2和

MnO2

②KMnO4

③KClO3

MnO2

2、反应原理

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3O2

3、反应装置

选择根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5、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三、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1、定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表达式:AB==A+B

补充: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条件下可用燃着的木条;
现象:燃着木条熄灭。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小升初学生具有的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分析

1.记忆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大量做题,对做过的题加以记忆,在数学考试中依照记忆进行解题.本质上是一种用记忆的机械方式取代思维的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升入初中后,初中数学知识一是内容多,二是难度大,难以有效记忆,具有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学生往往出现成绩下滑,学习困难的现象.

2.模仿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模仿例题及习题的方式,在考试解题中采用模仿类型题的方法.采用这种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思维上倾向于模仿性,在升入初中后,数学题型更加多样,学生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模仿,数学学习效果不尽理想.

3.思维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对题目加以思考,总结题目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能够做一题,会一类题.采用这种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考试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升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上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快速适应了初中数学的新特点,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小学升初中后,数学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有相应的强化,才能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要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预习、听课、练习及复习等多方面给予指导.下面对这四个方面加以着重介绍.

二、小升初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发途径

1.预习环节.

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预习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内容及方向有一个大体了解,从而强化听课效果.预习环节,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课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明晰课程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课本阅读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首先,进行粗读.粗读就是对数学教材章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加以了解,明确学习重点及难点;
其次,进行细读.细读过程中,着重对概念、性质、公式、原理等加以仔细体会,思考数学知识当中的因果关联.

此外,在做好阅读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划、批、试、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划就是圈划重点概念及知识点;
批就是将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体会及无法理解的内容,批注于课本空白区域;
试就是根据预习情况,简单进行相关的练习;
分就是将自己已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分类,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就可通过自行预习,把握方程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通过细读课本例题,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在后期课堂学习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听课环节.

听课环节,也就是课堂学习环节,这一环节在数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听课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数学学习效果就好,考试成绩也更为理想.在听课中,要摒弃一种错误观念:课上不听,课下恶补,这种观念及做法十分不可取,效果微乎其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改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教师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或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讲课及听课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步骤,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学生来讲,在听课中要做到“三动一专”,即动脑、动口、动手,同时,专心听取教师对例题的剖析,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在听的过程中,要用“记”的方式加以强化,对一些教师补充的知识点及解题思路技巧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的复习.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题中,有时为了较为快速地求取答案,教师会提出一种较为便捷的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这种方法课本中涉及不多,学生在听课中可以及时记录,在碰到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解答的函数题时,往往能够绕开复杂的推理,节约解题时间.

3.练习及复习环节.

练习是深化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环节,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课堂的实时练习,也包括了课后的作业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解题技巧的运用,提高解题速度.在课后作业练习中,一方面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在制定学生可承受的作业量的前提下,在作业布置中侧重对知识重点及难点进行巩固,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另一方面学生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在保证作业完成真实度的基础上,养成先思考再解答的习惯,领会习题的考查意图,仔细审题,找准关键,避免出现无用计算的状况,提高作业解题的效率,在作业完成后还需加强检查,总结出错点.

在复习环节上,要养成当天功课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方法上,先进行全局浏览,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再对相关内容加以梳理,强化理解,最后巩固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的重点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三、小升初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从前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途径中,我们也能够总结出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学与求教相结合.

一方面学生要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数学探究思维,另一方面又要及时获取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实现自学和求教相结合.

2.思考与学习相融合.

初中数学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对各项公式、法则、定理要搞清其内在关联,梳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学习及解题中灵活运用多种解题途径,不拘泥于传统机械的学习方法.

3.注重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理论抽象性相比高中数学要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寻找到较多的应用实例,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具体数学案例,将数学知识及思维与实际相验证,强化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4.扩展知识结构.

课本虽是学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也并非是知识唯一来源.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以广泛阅读与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一是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二是通过课外资料阅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坚定数学攻坚决心.

5.强化练习及复习,及时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 复习 重点 关键 习题 实验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再进行梳理和对比,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中考不是终结,这只是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的前奏!升入高中,课程信息量显著增加,难度变大,对思维能力,记忆力都是新的挑战,高中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是嬉笑怒骂中体现的学习的魅力。

然而,经过几轮高中化学的教学,却发现一个规律,每到高一化学教学时,就经常听到学生讨论化学学习问题,有好多学生中考化学几乎满分,但是到了高一学学化学就感到很吃力,我校的生源不是很好,好多学生在高中第一次月考化学成绩就不及格,所以就认为高中化学太难学不好,甚至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好多家长对此也不理解,有的家长甚至怀疑高中化学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惑着许多化学教师,为此我们高一化学老师专门集中开会分析讨论,一致认为问题出在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脱节上。我们的好多高中化学教师没带过初中,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的有很大的区别,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
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所以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不能急于推进高中的新内容,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材教法上的衔接。

一、调查分析,知己知彼

老师有必要在摸清高一新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初中知识"漏洞"对症下药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式。比如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仅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就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也只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所以高一要特别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关于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

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高一就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在以后教学的深度和

广度的处理上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一整理就发现许多问题,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以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高一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调整心理,完善衔接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初中生;
迁移能力

学生告别了小学来到了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科目,他们在生活中对化学也不是很了解,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教师们首要培养目标。

迁移能力,俗话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自己其他学习或者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能够把这种迁移能力更好地迁移到其他地方,促进自己学习的发展和提高。

一、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积累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从化学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中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智慧。在中学时代开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仅在化学课上可以提高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在生活中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化学本身知识点繁杂,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的特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找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加深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迁移能力不仅仅是在化学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学生要善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多去了解和学习外界知识。多积累知识也有利于自己迁移能力的提高。

总之,初中是化学学习的最初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让迁移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将迁移能力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新知识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培养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这是迁移在教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迁移能力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心理准确引导

根据当代初中化学教学分析,初中化学学习放在初三,需要学生尽快掌握化学学习的技巧,进而学好化学。学生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中考,在一个紧张和恐惧的状态下学习化学,学习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时,教师就要把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与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充分结合。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化学思维方法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动手意识,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高深莫测。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对其加以引导。

(二)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们对学习化学兴趣

初三,是学生自己首次去接触化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中,首先学习的就是金属的化学物理性质,在性质的学习中不乏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学生了解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让学生迁移出其他不活泼金属的性质,教师并加以更改并用实验更好的论证,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必定受益匪浅。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在学习新知后需要经常复习,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上尝试尽可能地运用迁移能力,并不断地巩固,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尝试的总结,将知识总结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模块,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

(三)教师合理布置作业

在现代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作业多,但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尽可能减少学习负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己任。在学生的作业中应当选择合适的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做到对习题讲解精细,达到教W的目的,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多动脑,运用多种思维,多种解法来解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若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总是不断刷题,对学生没有任何提高。化学学科知识多,不断刷题只会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记忆深刻,其他知识点还是不清楚,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要贪多,而是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帮助学生培养迁移能力。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迁移能力时,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多了解一些外界事物,这样才有利于学习知识的丰富。因为学生在中学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无法获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学习来扩充学生的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他们自身知识的提高还关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应该在自身知识水平上去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总的来说,迁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而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在进一步学习中使得对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拓展,在新知识的获得中使得迁移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装进大脑,而是在迁移能力基础上对生活中其他方面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