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16 18:35:13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改革开放,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促使教学体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实施素质教育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是开展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五篇】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促使教学体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实施素质教育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是开展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动画(MOVIE)、声音(SOUND)、视频(VIDEO)等功能于一体,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我要吃饼,我要吃饼。”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
老三更贪了吵着“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
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
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王珏

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多媒体化与网络化日益紧密地结合。显然,这 件事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的。当中国教育迈向21世纪之时,计算机教育 的现状如何?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本文主要谈计算机教育的宏观管理、计算机学科教学、计 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在这十年中,计算机教育的战略重点已经从计算机学科教学转向计算 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已经开始逐步成为真正帮助师生进行教学的工具,并与教育改革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成为提高教育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动力。

计算机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对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领导,1992年8月, 国家教委成立了以柳斌副主任为组长的“全国中小 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是“领导小组”的组织执行部门,为“领导小 组”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文件资料、信息动态及实施措施等。“中心”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参与 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编写计算机教育教材与组织研制、开发软件等,为促进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家教委还多次发文就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问题为各地提 供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得以稳步提 高。

请见下表

1992年比

1989年 1992年 1989年增长 1994年 装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台) 76862 121119 58% 210707 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所) 7081 9187 30% 26294 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人) 7232 10546 46% 16919 累计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万名) 300 394.6 32% 710.87

1994年比 1996年比

1992年增长 1996年 1994年增长 装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台) 74% 513696 144% 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所) 186% 40851 55% 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人) 60% 24172 43% 累计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万名) 80% 2167 205%

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制定了高中计算机选修 课的教学大纲,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BASIC程序设计。

第二阶段,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1983年制定的教学大纲 中增加了3 个应用软件的内容: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课程的目的也相应包括了计算机的应用。

第三阶段,1991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 导纲要》),并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正式下发。1997年,国家教委再次对《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指导 纲要》(修订稿)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结构, 增加了Windows、网络通信、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等新内容 ,削弱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突出了计算机的应用部分。

综观计算机学科教学发展的历程,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从以“程序设计”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 强调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注意不要再走回头 路,不要过分强调程序设计,不要把程序设计作为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近两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深入,并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各地教育部门要提高认识,走出“重学科教学、轻辅助教学”的误区,加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

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矛盾是缺乏硬件。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学校通常也都会 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 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没为教学服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触目惊心!可以说,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始终是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它造成了极大的 资源浪费。学校务必要走出这个误区,只有充分重视软件建设,才能使计算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阶段,主要矛盾开始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 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 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发展。然而,有些教师提出疑问:教师的工作究竟是去开发软件,还是组织教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 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有时要花70~80个小时来开发一个小时的课件,而且用80倍的时间换来的课件往往 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这 不仅是因为教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开发等多种能力,不 可能在此领域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着差异而影响设计的 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每位教师都想自己搞一套“课件”,而每个课件的水平都不高,这就造成了至今犹存的 教学软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1997年才有所缓解。在此阶段,开发软件的指导思想由“课件”向“组织”或“积件 ”(指把微教学单元自由组合起来的平台)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软件的方向。1997年涌现出的“几何画板”、“CSC 语文电子备课系统”、“教学实验室”等3个优秀CAI软件 ,令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目一新,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热潮,从而大大改变了CAI 的面貌。可以预 言,两三年内,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软件,从而改变人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

第三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以各种资料库、工具平台为背景的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可以帮助 教师拥有更强大的能力,人们开始考虑技术与教学如何“整合”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而 不是“开发”技术的问题。

技术引入教学并不是把技术手段简单地叠加到原有的教学之中。很多专家早就提出:陈旧的为“应试教育 ”服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技术的需要;
只有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一阶段,由于每个老师都能很容易地应用资源库或开发出适合自己需要的软件,因此最重要的反倒不 是技术本身,而是老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来使用技术,以什么样的理论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恰恰是教学本身所需 要研究的问题。国内外众多的实验表明: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然后才能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手段的作用 。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的话,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极为有限的。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计算机是现代化的工具,因此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原因 很简单:并不是配置最现代化的学校,就能叫作“好学校”,好学校需要靠教育思想正确的领导和教师来支撑 ;
同样,在课堂中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本身并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更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现代教 学”。所谓“现代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的教学。用这 种眼光来看,许多公开课、评优课还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近两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些实验已经开始应用最新的教学理 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影响 很大的实验。该实验课题组认为: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已经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的变迁,而课件的设计思想也应从“面向教师”转向“面向学生”。在教学中,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 观念,要强调情境,强调协作,强调对学生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帮助 学生“建构”。计算机在课堂中再也不仅仅是老师讲课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的“认知工具”。这与当前教育 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相吻合。

然而,以上这些理论、思潮、观念必须要让广大教师理解、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第三个阶 段的关键所在是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在教学改革中,还是在计算机辅助教 学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把师资培训工作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这也是世界范 围内计算机教育实践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这里所说的师资培训,不是指计算机操作技能,更不是指培训教师开 发软件,而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3方面: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

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
教育技术和教 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它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 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
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 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 财务审计

商务电子化、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电子化日益普及,迫切需要建成一个相对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内部财务审计服务发表一些见解,与广大审计同行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利用信息化审计是被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在企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兴起,迫使审计人员改变审计方式与之相适应,审计人员只有对整个系统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我单位在90年代末就自行研发财务核算系统,如今已进行二次大的升级,我们审计人员也较早就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是审计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审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详细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而现代审计则十分强调对系统控制的依赖。ERP的实现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甚至可以独立作为一项审计的任务。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几个阶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财务审计不可避免的经历为三个阶段。

(一)单纯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利用财务会计软件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服务的基础工作服务阶段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利用计算机为审计工作服务又可分为两类服务:一类是为审计内部管理服务。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业务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安排审计任务,下达审计通知书、编写审计方案和撰写审计报告,利用计算机字处理功能可以使审计文书的格式、措辞等更为标准、规范;
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将几年的审计工作资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特别方便调阅查询,使审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审计人员利用企业会计计算机账务系统进行查账审计。

(二)利用审计专业软件进行审计阶段

审计人员拥有了自己的系统软件,无论是审计内部的计划安排、文书管理、人员考核、法规利用、档案保管,还是审计查账、分析、对比,都有了统一的部署,审计软件反映出来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已不是财务系统本身的账务和报表,它是审计软件利用会计基础凭证库数据,按照标准的记账规则经过自己的软件程序重新进行记账得出的结果,他有效规避了会计软件方面给审计人员带来的风险。一般的审计软件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取得会计电子数据

计算机审计的前提是取得被审计单位正确的会计电子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数据的存放会因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的相异而有区别,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工作平台,采取不同方式来处理。

2、将所取会计数据转换处理成标准格式

在所取得的会计数据中分析出凭证库、科目库、年初数三方面的内容,应正确分析其内容构成,做好和标准数据格式的对应工作,为进一步的审计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3、符合性测试

按照计划安排,依照审计程序,对所审计对象进行符合性测试,主要通过填表或回答问题方式完成调查表,通过程序进行统计,分析出符合性测试结果。

4、实质性测试

在标准数据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和审计查账,当然最好在已做好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会自动形成各科目固定格式的审定表,审计人员要做的是进一步套用模板,形成诸如现金盘点、固定资产折旧等的计算表。至于特定形式的工作底稿,或原始凭证核查,需用审计工具中的查询、抽样等来完成。

(三)审计软件向企业内部管理延伸,为企业目标增值服务。这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审计软件的要求

(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的审计软件可以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联网,通过在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嵌入为执行特定审计功能而设计的程序段,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审计信息化将使审计监督从单一静态审计转为静态到动态结合的审计监督,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高效率,实时审计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实现审计向事中、事前的转变。

(2)随着审计转型的需要,审计从只关心财务管理的框架中跳出,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审计人员将工作面延伸到产品研发及设计、物资采购及销售、生产组织及调度、人员管理及薪酬分配,环境治理及节能降耗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问题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
二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太强,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

(二)审计数据接口是难点问题

没有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也没有考虑审计接口问题,缺少模块接口。审计软件要从财务软件中取数必须建立灵活方便的数据接口,不管使用单位的财务数据是什么样的格式,都可以转换成审计软件需要的格式,而且还能把同一个单位的不同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到同一个账套中,方便审计跨年分析。

(三)审计信息专业人才是保证

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加大培养能够担当计算机辅助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带动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推进。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计算机在给审计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只有做好审计风险的防范,才能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研究模型分析

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分析

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IZ)×检查风险(Dlk),并要求根据该模型来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以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该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从理论上看,该模型不存在明显的不妥,但在长期的实务操作中却面临很大的问题和困难:第一,直接设定固有风险为100%。第二,评估控制风险不认真,有走过场的嫌疑,实务中控制风险(CR)评估为最高时只要求记结论,不记理由,问题很大。第三,原先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和“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单独作为两个准则,使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没有跟风险评估有机结合,使了解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被重视。第四,原风险模型侧重于指引认定层次的实质性审计测试工作,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重视不够,导致实质性测试没有目的性、方向感和针对性,进而必然会影响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检查效果。第五,没有抓住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关键点”。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新风险模型

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在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方面存在问题,国际准则以及我国审计相关准则都进行了修订。原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倡导以客户风险为导向,但实际未落实。新审计准则规定: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强调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并重。也就是说,新风险准则和风险模型以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总审计风险至可接受低水平为目标的最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新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RMM)×检查风险(DR)。其审计风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财务报表层次,二是交易、账户和列报与披露的认定层次。审计实务中,新审计风险模型下的风险评估包括三个阶段: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评估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
针对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展开“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再评估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实质性程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认定层的检查风险。应该看到,新审计风险模型与原审计风险模型相比有显著的理论进步,对CPA的要求更高、更严、更细。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下的审计风险分析

所谓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当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未能公允揭示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审计人员的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本文按照现代风险导向下的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就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来尝试进行分析。

1、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财务报表整体层次,二是交易、账户和列报与披露的认定层次。这样,我们可以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下的重大错报风险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对企业财务报表总体层次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对产生财务报表的认定层次的影响。

信息系统固然能提高企业财务处理的效率,但是它自身的一些特性却会产生新的经营风险或增加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电子数据的“无形”特性使得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相对于纸质信息更加容易被滥用、篡改、丢失或破坏。这就使得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风险增大,管理层通过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行^生和可能新更大,使得总体层次的错报风险增加。第二,电子数据的存储集中程度高,数据处理速度快。因为数据高度集中的存储和快速的处理对错误或疏忽造成的损失产生了放大作用,一旦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营风险,从而增大了财务报表总体层次的错报风险。第三,信息化系统中软件及硬件自身的所存在的风险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成经营风险的一部分,此外信息化的会计核算环境为凭借计算机手段的非法接入提供了可能。所以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经营风险都会因此而有所增加。第四,信息化环境下的权限控制问题。在手工环境下,职责分离授权、批准是最常用的内部控制手段。虽然在信息化环境下仍然可以设置授权、批准功能,但是由于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人员可以同过的盗用授权文件或口令,而是控制失效。增大了经营风险和管理层舞弊风险使得总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增加。第五,信息完整性异常的情况导致的风险。信息完整性异常的表现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信息处理数据和业务传递资料的不一致,导致的管理层决策失误;
信息修改功能引发的数据缺失。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大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检查风险分析

通常的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测试程序,未能发现已存在的重大(实质上)错误的风险。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情况下检查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由审计软件的应用产生的检查风险。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因而审计软件的更新速度与会计软件的适配程度,审计软件自身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的稳定状况都会影响到审计计算分析正确性。第二,历史数据查找困难增加的检查风险。由于信息系统使用的软件升级,平台迁移,导致了账套不能够兼容使得查找历史数据的难度增加,从而检查风险增大。第三,审计线索减少导致检查困难,从而引发的检查风险上升。信息化的被审计单位中很多传统环境下的一些传递环节所涉及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或者甚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自动消失导致取证的难度加大,并由此产生检查风险。第四,审计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的检查风险增加。在现有的审计实务中许多审计信息资料与数据储存在各审计人员的独立的电脑中,审

计信息资料没有有效地与局域网络进行链接,审计信息与数据不能互通或者说交流效率低下,导致检查风险增加。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防范

1、降低计算机辅助审计中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首先,制定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层次的错报风险防范措施。要对计算机辅助审计下总体层次的错报风险进行控制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与管理层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就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系统深入了解。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要详细了解是指对其使用的财务软件要熟悉它的版本、业务处理流程等;
针对信息系统则要在可能发生舞弊的环节注意管理人员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有没有对信息系统或财务系统施加不良影响,从而便于开展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如果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庞大,系统结构复杂,审计人员就应当考虑要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做一个专门的IT审计,或者邀请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以专家身份加入到审计团队中,以确保审计工作开展时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信和有效性。对管理层和整个信息系统我们需要关注和防范的就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以信赖程度,以及对管理层在信息系统下舞弊风险的评估。此外,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自身的特性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所以当审计人员在考察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时,同时也应当考虑使用该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影响。

其次,制定针对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防范措施。制定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防范措施可以从降低计算机辅助审计下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方面来着手。管理层对固有风险的认识和重视是降低固有风险的关键,因此为了降低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切实沟通,增强他们对计算机辅助审计下固有风险的认识。使管理层认识到在信息系统环境下固有风险仍然存在,信息系统的存在并不会使得固有风险消失,需要管理层给予足够重视。要降低计算机辅助审计下的控制风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要注意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情况中内部控制的新特征,例如经济活动的中间记录可能会在交易完成之后就消失掉,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缺乏交易轨迹。除此之外职责分工的特殊性,同类处理的一致性都要纳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审计检查程序。在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之外,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来进行测试,争取有效地降低认定层次错报的风险。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普及,它改变了教育方式,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也越来越多元化,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加高科技,内容涵盖丰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还解决了很多教育上多年难以攻克的难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以下我们就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初步论述。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普遍应用使教育模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普遍应用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为学生在职业学习中的提供模拟教学,规避了教学危险,创造了模拟实际练习的机会,并可以为特殊学生编订特殊教学程序,让教育的普及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1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对教育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教育由传统的单人能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教育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很有帮助。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加大了资源的利用率,计算机作为一个强大的载体,就像一个资料库。它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学生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无,方便了教育资源在计算机载体上的汇集和流通,为学生在学习资料的查找和翻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也为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提供了平台。计算机技术让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迅速,无时无处不在,使教育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教育环境要求也更加的的没有了局限性。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教育的费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成本降低,学习费用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学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展。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利用计算机工具,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老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程序装入计算机之中,利用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完成一定的课件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取知识,这是一个知识内容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提供信息,进行操作和练习,指导问题,教育游戏奖励以及课程模拟等六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形式的应用和分配,帮助教育质量的提高。计算机管理教学广义上是指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和操作,狭义上是指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用。它能切合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大量的教学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方便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和优化,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更高级应用,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规划,并根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已经普遍在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使用,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技术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现代化的条件,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计算机管理教学也已经在学校教学中初步形成,对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规划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还处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探索阶段,还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两个方面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法,也相互区别而存在,只有做到教学内容和和教学管理的双相结合,才能使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和实现,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2.2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等诸多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通过音视频播放形式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广大学子的一种远程教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课程,课件素材库,视频点播,时时视频传输等几大部分。其中软件课程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教学课程并通过对网页源代码的修改,保护文本不受更改和损害。课件素材库是指对教学的媒体素材形成一个文件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储存,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它方便老师对自己的素材进行使用和管理,方便随时增加,删除和下载使用,也方便学生的查阅和下载。视频点播是指通过媒体流技术将影像和声音压缩处理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下载观看的文件,方便学生对已学课程进行点播和再次学习。实时视频传输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入一个真实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在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室,也不需要请专门的老师,只靠一台电脑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随时的进入学习状态,大大的节省了课程学习的开支。计算机对素材库的管理也方便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共享和使用,影音视频的下载和播放是原景重现,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全过程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再次学习。总的来说,一台电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学生无负担的更多学习机会。

2.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远程教育之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长用领域还包括:职业教育中、和特殊人群教育等等。

职业教育是与一般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具有专一性,是进行专门的单一技能的系统化深入教学形式。它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教学。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和应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这里对模拟教学进行具体介绍。模拟教学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种仿真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模拟的界面进行实际学习和实验操作,并通过电脑综合处理得出结论和可能出现的状况,从而达到学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模拟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是因为职业教育中,有些技能培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模拟教学很好的避免了这种危险的产生。而且,模拟教学给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因为是模拟操作,还降低了训练过程中的经费和花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能过在模拟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和学习。

计算机技术在特殊人群教育中的应用是指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者接收能力的原因等而无法加入到正常学习队伍中的特殊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应用和制作而量身定制的特殊教程,通过计算机广泛的传输到每个角落。让身体上有残疾或无法活动自如的学生拥有自己的老师,例如聋哑学生的视图教学和盲人的音频教学,也让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学生沟通无极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编程,这些教育上的难题都将被攻克。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是教育界的福音,它让教育变得丰富多彩,知识环境不再单调乏味,更加的多元和立体,但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正确的使用它辅助教学才是提高教育的方法,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教学,将失去老师的主导作用。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固定性和不敏感性,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应的地方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它只是客观制定的一套具有固定模式的教学系统,不具备主观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时时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借助计算机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更佳。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涉及的教育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具体的科目和研究方向不同,在选择计算机作为辅助教育工具时,应当根据教学类别的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用,而不应该采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程序本身不具备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适合本身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教程,实现以人为本。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当是方便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者更好的表达和讲解知识。只有实现计算机辅助与老师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对教育成果的提高起到真正的效果。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给教育界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让不可能变成无处不在,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面会更加广泛和深入,跟教育事业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这正体现在它在教育方式革新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这告诉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也不应当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的功能,应当做到老师、学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能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读者调查表[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1(1).

[2]读者调查表[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1(4).

[3]李光理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饶君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个性化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5]夏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