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保险实训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17 08: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主导;课程改革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即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保险实训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保险实训总结【五篇】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训主导;
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即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这一思想反映在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形式上,则表现为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及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课程改革,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下面结合作者在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相关教学活动时进行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就医疗保险而言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都应建立在对医疗保险具体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职业能力一般分为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综合能力与具体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对学生就业和今后在某医疗保险职业岗位上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力。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就无法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因此,将社会医疗保险设置为实训主导型课程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重点保证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本课程将社会医疗保险分成了理论部分与实务部分。其中实务部分采取实训的形式,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1 总体设计

本课程的显著特征是和社会医疗保险实践运行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在教学应注重社会医疗保险的实践性和实务性。《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并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部分相互关联、相互结合,以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分为9个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医疗保险概述、系统构成、基金管理、政府管制、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并且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规为依据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 课程目标

通过对《社会医疗保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流程。

职业能力目标:能明确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知道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参保人、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
熟悉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能阐述几种医疗保险的模式及特点;
能明确医疗保险账户是怎样进行划分和管理的。能说出杭州市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药品目录是如何规定的;
能明确杭州市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部分内容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分成了9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总课时合计54个,具体安排如下:

(1)认识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和作用等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信息。(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教师讲解和浏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认识社会医疗保险;
b、通过浏览卫生部农村合作医疗网及其他相关网站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任务作用,清楚社会医疗保险各方关系。(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a,以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
b,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基本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支付、投资的运作流程,能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以医保部门近年来对于医保基金进行查处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了解政府如何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进行管制(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政府对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系统的管制方式。

(5)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了解医疗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几个主要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分小组收集资料,比较几个主要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6)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生能了解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参考课时:3)

活动设计:观摩浙江省及杭州市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让学生建立关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基本框架,为后面相关的实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参考课时:l 2)

活动设计:a,以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医疗保险账户的划分及其管理;
b,查找杭州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
c,查找国家及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d,查找杭州市级医保关于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费用支付的相关政策。

(8)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了解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制度。(参考课时:6)

活动设计:以我国目前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为基础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9)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了解杭州市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进行实践操作(参考课时:12)

活动设计:a,查找杭州市关于企业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老年居民、少年儿童、城镇居民等各类人员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并能进行实践操作;
b,查找杭州市关于医疗困难互助救济制度的相关政策。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这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实践经验表明,财经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训练体系,应该包含基本技能的训练、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综合

技能的训练三种类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以编写实训报告作为载体。

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着重解决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从事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实训报告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学生以自身家庭为例分析风险状况及拥有的医疗保障,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体的风险和保险需求的分析,那么在以后从事医疗保险相关工作时就能运用这种技能对客户进行相应的分析,这项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效的考核体系

1 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 强调目标评价。

3 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述内容进行评价:认识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能力,评价分值10分;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构成,评价学生整体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能力,评价分值15分;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评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保基金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评价分值10分;
政府对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管制,评价学生对不同政府管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
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分析比较的能力,评价分值5分;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学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操作能力,评价分值5分;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实践,评价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10分;
医疗保险的法律制度,评价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分值10分,透视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评价学生对杭州市级社会医疗保险基本流程操作能力,评价分值30分。

说明: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3:7的方式记分。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四、教学实践反思

自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应该有更多的影像资料、配套软件引入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结合教学情况,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联合各校开发多媒体课件,努力实现跨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2 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7月29日的统计显示,北京市保险业务人员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高达22:1,岗位缺员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具备保险人才培养能力的内地高校,也有60所左右,但高级保险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人才仍然相当短缺。人才竞争已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主题。

“对于愈发激烈的人才竞争,最有效的方法是形成自己的‘造血机制’”。一位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是说。那么,如何形成保险业的“造血机制”呢?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特色培训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面对保险人才荒芜的状况,信诚人寿保险公司行政管理系统总监说,“信诚”实施“经理人培训计划”,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经理人培训计划”规定,入选的经理应具备5个条件:28岁至55岁,大专以上学历;
原职年薪5万元以上,管理过5个人的团队;
没干过一天保险。没有保险销售经验但有产品销售经验的人通过经理人训练班长达6个月的培训,以期达到最终胜任管理保险营销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经理人培训计划”分为两个重要的结构:前3个月叫“推销战斗营”;
后3个月叫“伯乐训练营”。“推销战斗营”有点像魔鬼训练营,在这3个月中,业务人员必须在销售观念、态度、技巧、方式、保单成交的能力甚至对同业人员的了解等基本技巧,在这3个月当中扎扎实实地落实。

前3个月的培训中,每一个月都有一个主题,主题之下有子题。公司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培训班学员学习,通过一些团队创作课程开发他们的潜能。然后还有作业,下午5点半到7点钟要针对学员当天面对客户时碰到的障碍帮他排除,包括营销观念、技巧,原则上公司不希望学员把问题滞留到第二天。

之后的3个月训练称之为“伯乐训练营”,内容除了重复前3个月的课程外,更多的是学员之间相互分享学习心得。重点检查学员到底接受多少,怎样做一个业务主管,业务主管的角色是什么,从角色的扮演一直到从严、敬业的职业精神……小到开会怎样开,大到怎样做一个称职的业务主管。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信诚”保险需要充分了解新招聘人员的所思所求。据“信诚”人寿业务部高先生介绍:“英国保诚集团有一个很抽象的传统就是‘听’,聆听所至,方知所求。不仅要倾听顾客的想法,也要听听内部职员的想法,听听下属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在经理人培训计划中‘聆听’成为获取有效信息的首要手段。”

聆听机制通过“周控表”制度建立。一般的业务主管(并非高级经理)对目标管理的概念是有的,但是这些业务主管经常因工作节奏周期过长而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一般经理人的工作总结周期为一个月。这种节奏造成的结果是每个月的前几天和后几天工作紧张,而其他时间则会无意识松懈;
所以通过周控,一个星期为一个工作流程,进行总结、调控,工作效率就得到极大提高。

与“周控表”相配合的是“工作日志”,每个主管都要写工作日志,目的不是控制,而是帮助,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培训理论认为人的潜能不要强制管理,而需要激励;
想开发一个人的潜能,需要循循善诱。

由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区总部创办的网上虚拟公司大学--保诚大学也已经在“信诚”人寿开通。据介绍,保诚大学由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区总部负责设计、开发,在亚洲地区属于第一家,其目标是“激发潜能,创造价值”。他们在各地成员公司内设立这种网上虚拟大学,将一流水准的技能和商业技巧与当地公司发展方向相配合,为员工提供先进的培训机制。迄今为止,保诚大学已在香港、印度、新加坡等地建立,在广州建立的这家学校是目前内地唯一一所保诚大学。

在保险业内,有一句名言,“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在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备受尊重的环境之外,保险人都非常看重培训规划。为此,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培训”计划,以吸引人才的加盟。除“信诚”的“经理人培训计划”和保诚大学外,“中宏”保险推出了“中宏保险大学”,“光大永明”有“四大学院”―――行销学院、领袖学院、自我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使每一位寿险业务人员从进入光大永明开始,就接受销售技巧及专业管理两方面的系统性培训,培养人向“财务顾问”、“理财专家”迈进。“太平人寿”成立太平职业大学,包括太平员工基础学院、太平成功创业学院、太平经营管理学院、太平高级干部学院、太平终身进修学院。2003年9月8日,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大学正式启动,成为内地首例在保险企业内部组织大学体制的教育机构。

“毛胚”打造人才

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AIA)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这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这意味着“友邦”的中国战略正式启动。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使友邦保险首次将“授权人”等先进的营销机制带到中国,使中国的保险业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2002年5月,“友邦”正式进入北京,成为北京唯一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那么,“友邦”保险的优秀保险人才是怎样造就的呢?

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的于经理告诉记者,“友邦”一直推崇“打天下靠自己,挖别人的墙脚不是明智之举。”他认为,真正想干保险的人应该是一些有抱负、有热情、有文化、有专长、有着很好可塑性的优质保险业的“毛胚人才”,这些人要成为成熟的保险人才,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友邦”入京伊始就高举“人招聘只要没有同业经验的白板”的旗子,在北京保险市场引起极大关注。目前北京友邦开业至今仅1年多时间,就已经与约有1800多名保险人签订合同,几乎全部是友邦北京分公司从一张白纸培养起来的,保险人队伍的建设成果让业界侧目。

“友邦”对保险人的理解是,保险人是一个有爱心的职业,需要用真诚的爱去经营,同时它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职业,要经常与人打交道,还要能够承受挫折,没有爱心是很难支撑的。随着新型人身保险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寿险业长期性经营的特点,更要求保险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为此,“友邦”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友邦”从来不到别的保险公司去挖人,目前,北京分公司所有的主管都是公司自己培养的。

在于经理看来,保险公司是以信用为保证的,其保险人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为人诚信的素质。因此,“友邦”在选拔人时,更注重对应聘者品德的考察,例如他们是否具备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真诚为客户服务的精神等。对于那些在有些公司看来缺少经验、自身的认识又存在局限的应届毕业生,“友邦”也非常欢迎他们加盟,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具备让人信赖的品德。“学历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经验也可以通过后天积累,而品德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多年来,“诚信度不高、流动性大、口碑不好”,一直是保险人的代名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低,而且缺乏保险专业知识的支撑,在业内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友邦”认为人诚信展业必须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基础,因为人制度是一种同客户面对面的销售方式,一名保险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将保险知识、产品信息如实告知消费者。因此,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对保险人的培训。自1992年在内地率先引进保险人制度以来,“友邦”一直注重保险人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世界性的经验同本土文化相结合,以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方法和持久的计划,对人进行有系统、分阶段的培养和教育。公司的培训课程有人培训、新人培训、在职培训、升迁培训、常态培训和动态培训等,其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展业技巧、销售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习惯等,帮助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养成优良的工作习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实现自我提升。

在保险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友邦”还会安排相应的培训,创造不断成长的机会。如为新进人提供基础培训、市场培训、寿险顾问培训等,为基层主管提供晋升培训、增员辅导培训等,为高级主管提供领导能力培训、业务管理培训等,以增强人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培训课程与内容等软件环境的同时,“友邦”还努力为保险人创造良好的培训硬件环境。如在2000年8月,“友邦”斥巨资建成上海分公司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拥有大中小型培训教室、多功能演讲厅、充电阅览室等内地一流的培训设施。

保险经纪的品牌引人术

中国保险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不光困扰保险公司,对刚刚进入市场的保险中介公司更是如此。内地最早成立的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的张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保险经纪在中国已有几年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人才的缺乏就是其中之一。

张经理告诉记者,在人才问题上,保险经纪人与保险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目前的中国保险市场上,保险人的人员来源比较广,几乎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可以进入人行业,进入门槛低,人多必然容易杂乱,再加上许多保险公司由于控制成本,对保险人的培养不够,使保险人良莠不齐,误导和欺诈客户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整个保险行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保险经纪人职业性非常强,技术含量高,需要很高的专业素质。概括来说,目前中国保险经纪行业主要需要以下几部分的人才:一是在建工、水利、石油等各个行业中的专业人才,作为风险管理人才;
二是熟悉保险市场运作、产品开发、精算等方面的保险人才;
三是为客户提供日常服务的服务人才;
四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

张经理认为,中国的保险经纪人需要培养,但由于在中国保险经纪人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只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进行。保险经纪人的培养成本是相当高的,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际操作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江泰”为此开设了“江泰保险经纪人培训班”,在保险经纪理论、公司战略发展、技术操作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2002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

“江泰”面向全国设立创业基金吸引顶尖保险人才,在保险界引起了反响。“江泰”的创业基金是为热爱保险经纪事业并加盟“江泰”者专门设立的,是资本投资性质的创业启动资金,并模拟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管理。

揽才的目标直接指向卓有经验、广有客户的保险从业人员。据了解,广告登出仅仅几天,江泰公司接到的咨询电话就达百余个。

张经理强调,“江泰”坚决不挖同业经纪公司的墙角,主要到行业外吸引人才,如目前的风险管理部的总监是原来一家保险公估公司的副总经理,运营总监是原是国家机关的一位副局长。尽管“江泰”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手中有一批大客户、大业务。品牌引人、业务引人已经成为“江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触角延伸至大学

保险公司以各种形式和大学教育机构合作,希望构建起自己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培养自己的人才。2000年9月19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组建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成立。平安保险公司斥资3亿元建立了平安金融保险学院。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失业保险;
经济发展

一、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

美日欧至今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然是个“伪命题”,但我国市场经济之路“永远在路上”,只能止于至善。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市场的波动性使得劳动力出现不足或过剩。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使过剩的失业人员得到必要的保障,使劳动力结构与市场逐步匹配。

2.有利于促进再就业

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促进人的更好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市场远远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可借助失业保险的杠杆作用,政府从失业保险中拿出专门经费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只有劳动者充分就业,经济社会基本面才能稳中有进。

3.有利于援企稳岗降低生产成本

对中小企业建立稳岗补贴制度,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上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稳岗补贴标准按申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上年度1-12月应缴实缴总额扣除退收金额)的50%给予补贴(见角进元)。稳岗补贴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以此调动中小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2016年度通州区总计发放稳岗补贴736万元,惠及270家单位,18388人,对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立法层次低。国际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对失业保险的立法均为国家最高层次法,如日本的《雇佣保险法》和德国的《就业促进法》。而我国先后于1986年、1993年、1999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均是行政法规,仅是办理失业保险方面的规范,参退保方面的法律效力相对而言较低。

第二,给付方式不当。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仅具有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两项功能,保险资金支出的渠道比较窄。失业保险给付标准是根据工资替代率来计算的,即用人单位按职T T资总额、劳动者按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但在给付上却没有考虑缴费数额,仅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与公平性原则背道而驰。

第三,培训和就业指导职能缺失。国内的调查失业率为4.99%,相对于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而言,失业人数达6500万之多。企业职工招聘多以简单技能为主,对求职者有无生产经验有无职业技能少有要求,造成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渴望度较低。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据统计2016年度失业率为1.88%,登记的失业人数为1132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931人、占87.7%,全年职业技能培训总计6490人,其中失业人员中仅有476人有技能培训需求、占总数的4.2%。

三、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国外失业保险制度

以美、英、日为例。在保险人员覆盖上,除临时性工作者外,美英日把其余所有工薪阶层均纳入了失业保险范畴;
在保险待遇上,英国对所有失业人员给予同等数量的失业保险金,其政策导向是考虑失业人员所共同面对的社会生活,体现出公平性。日本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根据失业者年龄、家境等因素确定失业保险标准;
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上,美国缩短失业保险金给付期,将更多的保险金投入到再就业体系上。英国专门出台《求职者法案》,明确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法定内容和程序。日本把再就业体系的重点放在失业者的能力开发上。

2.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我国应建立失业保险法,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其次,U大失业保险的覆盖人群,体现人人平等原则,对旱涝保收、失业率几乎为零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更应纳入失业保险范畴,调剂失业保险金不足的难题。第三,革新失业保险金标准给付办法。需要从失业者共同面对的社会生活角度考虑,而非单纯从失业者个体缴费多少来考量;
少采用“一刀切”的给付方式,多考虑失业者个体的实际困难,使给付方式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第四,把更多气力放在再就业培训上,增强失业者的“造血”功能。缩短给付期限,制定严密细致的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失业者的再就业能力。

四、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建立失业保险法

以全国人大立法的形式,明确失业保险的覆盖人员、筹资方式和标准、各级政府保障标准、监督方法、责任查究等。

2.扩大覆盖范围

与全国劳动就业数据库进行衔接,将失业保险覆盖到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劳动者。对易失业的建筑行业、中小企业农民工应优先纳入失业保险范畴,延伸到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等新生就业人员。

3.提高保障待遇

一方面,考虑失业者群体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贫富区域差别,通过调剂失业保险金结余资金,提高贫困群体失业保险待遇。另一方面,考虑失业者个性贫困因素,实施差别化的补贴标准。

4.扩大失业保险支付范围

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均存在结余过多的现象,一方面领取失业金的门槛过高,职工必须是被动失业的情况下才能申领失业金,造成许多主动失业者无法享受失业金待遇;
另一方面要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比如失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业已。现就贯彻实施《规定》有关问题提出意见通知如下:

一、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应的地方法规。《规定》的实施是加快培育劳务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劳动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精心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按照《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应的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已经出台地方性待业保险法规的,要做好与国家《规定》的衔接工作。

二、强化待业保险工作与就业服务体系的联系。待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待业职工再就业。各地劳动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在保障待业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为他们再就业提供全面服务。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具体管理和实施待业保险工作,主要职责是:拟定本地区待业保险工作规划与政策方案;
组织管理待业职工并进行登记、建档、建卡和统计;
筹集、管理待业保险基金,发放待业救济金;
具体承办当地待业保险基金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织待业职工开展转业训练,扶持指导生产自救;
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就业服务机构内设置待业保险专管机构或专职人员,把对待业职工的管理、服务和待业救济金的发放纳入劳动工作“一条龙”的服务中,使待业保险与转业训练、职业介绍和生产自救等项工作相互衔接,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加强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抓紧修改、完善待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办法和基金预决算制度。要加强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待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待业保险管理费。要配备专职财会管理人员,在提高其业务素质的同时,着重教育他们奉公守法,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做好待业基金委员会的建立工作。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财务检查要形成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乱纪者依法严肃处理。

四、管好用好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要抓紧拟定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提取和使用办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提取比例,应该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基金的承受能力确定。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使用必须设立专账并严格管理,投放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的权限申报、审批。要经常检查这两项费用的使用情况,不断总结交流经验,保证较高的使用效益。

生产自救费一般实行有偿使用,可用于扶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增加其吸纳待业职工的能力;
也可以与经济效益较好的其它企业联办生产自救项目,但严禁搞风险性投资。转业训练费主要用于组织待业职工和企业下岗人员开展转业训练。对确需建立就业训练中心且资金不足的,经核批可予以适当补助,用于改善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待业职工参加转业训练,若负担费用确有困难的,经批准也可以适当补助。

五、努力做好待业职工再就业工作。随着待业保险范围的扩大,待业职工再就业问题将日益突出。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要认真测算扩大实施范围后可能出现的待业职工数量与结构变化情况,做好接收待业职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采取积极措施为待业职工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就业困难的待业职工,在企业招用他们时,可将其应享受的待业救济金部分或全部拨给用工单位,作为支付工资的补贴;
对已领取营业执照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也可将其应享受的待业救济金部分或全部一次性支付给用工单位或个人,作为扶持生产经营的资金。

六、使用待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改革。在切实保障待业职工生活并帮助他们再就业的同时,可根据待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可以用适量的待业保险基金扶持关停并转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对撤销、解散和停产整顿的企业,职工基本生活确无保障的,适当发给救济金,帮助其解决职工生活困难;
对上述企业以及合并、兼并的企业确实需要组织职工进行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的,可适当给予扶持;
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项目,由于启动生产资金不足确需扶持的企业,可适当借予部分资金。

还可以用部分待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对实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理劳动组合、择优上岗等改革形式的企业,其下岗人员基本生活确无保障的,可适当发给救济金;
对需要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可适当借予生产自救费或使用适量资金作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贴息;
对组织下岗人员开展转业训练的,可适当拨付部分转业训练费。

实施上述措施,各地应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制定具体的保险范围、救济标准及审批程序。对企业内享受待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应列为待业职工统计。

保险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合法的规范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总部员工考勤制度》、《总部员工福利制度》、《公司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绩效考核到批评处分,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力资源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就事不就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尽可能的个性化的服务,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能够使员工处处、事事能透过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关心以及制度的严肃氛围。

二、根据组织结构图为企业配置人才

2011年初,随着集团公司公司初建,为解决集团公司的人

才缺口问题,同时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专业性较强,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所以集团公司通过多种途径招聘了企业的骨干人员。

2011年6月公司总部人力资源情况如下:

公司现有人员共计59人,其中领导班子6人,办公室8人,投资发展部7人,人力资源部5人,财务部5人,建管部5人,资管部5人,监察审计部3人,党群工作部2人,铁建办3人,小车班10人。

并且按照省国资委的指示,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高层次人才的统计及推荐工作。其中包括《四川省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采集表》、《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人选推荐表》、《四川省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专家参加培训表》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干部一班学员报送等等。

三、组织实施各项培训计划

尽管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却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逐的个人目标,是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颇为有效的激励手段。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是企业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表现。

通过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制度》,并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了年度培训计划,从基础的安全培训、质检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基管理创新培训、执行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等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针对集团公司现状,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为集团公司全部管理人员培训了《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专题培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教授)、《<企业国有资产法>培训讲座》(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吴越教授)。

并按照省国资委的指示,在公司内部进行了高层次人才的统计及推荐工作。其中包括《四川省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采集表》、《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人选推荐表》、《四川省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专家参加培训表》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干部一班学员

报送。

四、建立合法的用工制度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实现全员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制度,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并逐步增加保障性激励,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切实为员工在保险、健康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解除后顾之忧。

1、医疗保险。办理了集团总部参加省医保中心医疗保险的相关手续。并着手办理部分医疗保险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截至2011年6月,集团总部共有58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及住院(含门诊特殊疾病)、门诊两项补充医疗保险,并办理部分医疗保险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

2、社会保险。完成了对每位员工的社会保险信息的采集、登记,缴费基数核算工作,针度不同职工过去参保情况的不同做了信息统计、归类整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员工进公司的时间和员工在原单位办理停保的时间来确定每位员工的续保、交保时间。

3、 日常工资核定与管理。集团公司实行岗位结构工资制度,相同的岗位根据员工的学历、职称来核定工资档次。月工资发放在考虑员工当月转正情况、岗位变动及职称评定等因素后并与当月考勤情况相结合来核定员工的当月应发工资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