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小班公开课教案【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17 08: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年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班公开课教案【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班公开课教案【五篇】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1篇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年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自己得到了提高。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
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
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
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
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
二是根据《平川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
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
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
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为了督促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某些年级或学科的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分别抽查了六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案和作业。常规检查的量比较大,有些问题不易发现;
抽查的量相对要小一些,检查的更细致一些,有时还可以“解剖麻雀”,进行案例分析。抽查一般具有针对性,是对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二者要有机结合。

十一月份,由教导处牵头、各部门配合,搞了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评。展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检查中,有些老师往往对教导处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的教案写的最好,通过展评,让老师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教案,这比平时提要求更有效。有些学生的作业一直写不好,“乱”字当头,老师想了各种办法,收效甚微。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自己去看,“为什么别人的作业那么整齐?”这比老师平时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八月二十七日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召开了两次六年级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探讨六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班是学校的窗口,毕业班的教学成绩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为毕业班选配得力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对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优先支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毕业班教学工作列为一个专项工作进行督察。每学期召开专题教学分析会和学生家长会。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六年级教学分析会上,经过大家认真的探讨分析,一致认为,本届六年级有三个优势和三个劣势。三个优势是:(1)任课教师是历年来配备最强的,语数外三科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学;
(2)学生基础较好;
(3)和上届相比,学困生比例下降。三个劣势:(1)学生两极分化,中间生数量偏少;
(2)周边农村学生较多,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不够;
(3)英语教学压力大,竞争激烈。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
进行家访,寻求家长的支持,不放弃一个学困生。要求六年级任课教师充分认识“三优三劣”,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各学科互相配合,任课教师团结一心,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平时的教学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明年取得优异成绩。

(四)按照《平川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地方与学校课程,如劳动课和写字课安排在课表上,还有具体的老师负责上。其它课程如音、体、美、计等,都能按照要求开足开齐。期中考试后,将40分钟和35分钟课调整到原来的45分钟课,每天由七节课变为原来的六节课。在教师的任课安排上,根据所学专业和爱好特长安排授课,做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一个人尽量带平行班,避免一人多课头。

二、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把教研渗透到教学中,克服“为教研而教研”的片面做法,树立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全面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各种公开课为载体,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说课材料,在教研组内说课;
课后由一人担任主评,在教研组内评课,主评人要写出评课材料;
学校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了听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16节以上,主任30节以上,校长40节以上。

(二)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平川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平川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等教学要求。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集中学习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由组长组织。通过对这些教学要求的不断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全面推行集体备课。2010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全部进行集体备课,教案由教研室统一审签。为了提高集体备课教案的书写质量,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份,搞了一次集体备课教案的展评。

(四)成立年级组,任命了年级组长协调年级内的各项事务。年级组成立后,调整了办公室,为同年级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年级组和教研组同时运行,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校级交流。

为了规范校级交流活动,按照教育局要求,制定了《魏矿学校校际交流实施方案》,成立了校际交流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的校级交流工作。2010年开展了四次校级交流活动。3月25日,由卫校长带队,我校教师14人到平川二小参观学习,在一天的日程中,从学生进校开始早读到放学,全面跟踪学习调研,听课、听校长的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参观实验室图书室档案室等,老师们听、看、记,虚心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地方学校的管理特点,受益非浅。4月1日,靖电学校葛永林校长带队一行10人来我校交流,我校在第一节和第二节安排了两节公开课进行交流(赵立栋的物理和贾莉的数学),召开了座谈会,卫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十月份,我校教师9人到公司二中参观交流学习。十一月份,公司二中教师11人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校级交流的方式为听课、参观、查阅档案资料等。

(六)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建立了学校管理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学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每人联系一个教研组,主管教学的校长联系2个教研组,督促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研组长开展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对自己联系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七)结合我校开展的《白银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乱,说脏话,行为不文明,在这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自查自纠,自我教育,有力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2010年上半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为主,下半年进入推广运用阶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到年底,所有教师要会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主要学科的教师能较好的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一)五月份,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卫校长和张校长作专题报告。发放学习材料,个人自学和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学习。

(二)六月份,在各教研组确定重点推广人,由推广人“做课”,全校老师听课学习。

(三)七月份和八月份的校本培训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为主,一是由卫校长组织,继续学习相关理论,二是观看“三疑三探”录像课。

(四)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在十月份,组织了“三疑三探”组内训练课。上课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授课,其他教师也能够积极听课,学习观摩研讨,把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五)“三疑三探”训练课结束后,举行“三疑三探”教案展评。根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三疑三探”教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如何编写 “三疑三探”教案?上学期发放了《“三疑三探”优秀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学习。通过展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书写质量。

四、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推行无纸化办公,运用网络进行管理,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

2010年下半年,我校工作的一大亮点是网络化管理和五纸化办公。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网络化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学校管理人员都学会了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全体教职工已适应和认同了这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学习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已成自觉行为。

五、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服务意识。

(一)在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抓了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川区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魏矿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典型事例》,白银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知识问答》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撰写了1.2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两篇心得体会

为了解决突出问题,在小学部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绩效考核,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召开班主任专题会,掌握了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探索班主任考核工作的理想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分析检查阶段,参加了学校党支部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学风、教风、校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形成个人自查报告。

(三)在整改落实阶段,一是学习《魏矿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从总体上把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二是对照个人自查报告制定个人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个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家长学校开办情况。

(一)2010年上半年:

1.授课情况。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一轮培训,共计授课18课时,每课时1.5小时,授课总时间27小时,培训家长1200人次。

2.授课内容。(1)卫校长介绍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前景,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家长提出要求。(2)观看光盘《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方法》。

(二)2010年下半年:

1.授课情况。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一轮培训,共计授课10课时,每课时1.5小时,授课总时间15小时,培训家长1100人次。

2.授课时间:星期六早上8:00—12:00。8:00—9:30第一次,9:30—11:00第二次,举办两次,每次约一小时。

3.每次授课安排一个年级的家长,次序为一年级九年级。

4.授课内容:

(1)一年级至三年级:《看电视越多儿童注意力越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握笔姿势》30分钟。四年级至六年级:《小习惯成就大未来》《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30分钟。七年级至九年级:《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30分钟。李建成讲授

(2)每次授课结束后,播放专家讲座:周弘《赏识教育》实况录像,45分钟。

5.李建成:负责授课。陈金祥:点名组织,播放专家讲座。

6.教研室统计家长听课人数,周一在网上公布。

七、存在的问题。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力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机械模仿上,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对“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握不准,不能放手让学生去“探”,不自觉的走到“以讲为主”的老路上去。

(二)个别教师作业中还有错批现象,也有批阅符号不规范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议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坚持做好做实。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2篇

如何打造一堂成功的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是“排除万难”,即剖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困难所在及解决方案;
而后“厚积薄发”,即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轻松上好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公开课。

一、排除万难,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一)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

首先,由于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看法。不少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常出现直接或间接弱化信息技术学科重要性的现象,以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与不少学生交谈中,笔者听到了诸多类似“语数老师的课一定要认真听,作业要及时完成,其他学科的无所谓”、“会打电脑就可以了,不要花太多时间”、“信息技术课就应该是玩的课,放松的课”等表述。多数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只知道要注重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却不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误解,笔者借助各种机会向家长宣传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例如:在近两年的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打字的困难,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对计算机操作一无所知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在完成课堂操作任务时,显得尤为吃力。笔者在辅导这部分学生时,一般先让其明白自己缺乏操作经验的问题所在,并通过学生让家长明白平时加强计算机操作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班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看法的重要因素。班科任教师若注重信息技术课,则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较浓厚;
反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将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针对这一因素,笔者根据出现的课堂情况,与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交谈,找出问题所在,并改变班主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继而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借助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通过言传身教逐步地让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偏见。

(二)让信息技术课稳定开展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课能够稳定开展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连续性强,课堂秩序较稳定。根据教学计划,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毋庸置疑,较之语数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较迟缓,甚至十分困难,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班级连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也常常得不到保障,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诸多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1.学校因素

由于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常被要求完成其他一些事务而被迫停课,例如:学校资料的数据录入与整理、功能室的管理与维护、辅助主课教师开好优质课等,直接干扰了相关班级的教学进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坚持以教学为重,多番与相关领导交流,尽量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协助学校完成各项任务。

2.班级因素

班级科任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任意处置”,对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的影响甚大。班科任教师常常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自身任教学科的教学、考试、讲评、练习,或是用来班级秩序整顿、活动排练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会及时与班科任教师交流,强调信息技术课不能稳定开展对课程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以期与班科任教师达成共识。

(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关爱

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光要有知识的迁移,更要有爱的教育,德育的渗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余时间,笔者都努力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耐心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增强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渴望,使学生用心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二、厚积薄发,认真上好信息技术公开课

待信息技术常态课稳定且有序地开展一段时间后,笔者便开始逐步制定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课前精心准备,有备无患

首先,确定公开课课题,尽量选择比较容易驾驭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案。

其次,确定授课班级。由于不同班级的课堂情况各异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班级的信息技术课能够不受干扰且顺利开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作业的完成率和优秀率较高。还有一些班级的信息技术课常常有被挪用的情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亦失去了学科的概念,只当是偶尔的放松课,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而公开课在某种程度上,常被视作示范课、交流课、培训课,因此,授课对象的课堂表现不能被轻视。

第三,重视“磨课”的必要性。在制定好公开课教案和确定好授课班级之后,即便是成竹在胸,也不可不经过试讲而贸然开展公开课。例如:曾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抱着想当然的心态,将制定好的公开课教案在没有经过试讲和反复推敲的情况下,直接用于正式公开课的教学。尽管选择了年级中信息技术课开展得最好的班级,但由于突发的课堂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导致公开课的失败。所以,在正式开课前,一定要经过“磨课”,以便事先预备好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有效解决方案,从而保障一堂公开课的成功开展。

(二)课上师生互动,相辅相成

公开课基于常态课,而又高于常态课。听课的专家评委、同行教师等对公开课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大多数听课者倾向于以“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师生互动的频度及有效性”作为一堂成功公开课的标准。其实,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应只是在公开课中被强调,更应该自然地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课堂中,常常会与学生说:“教案再完美,教师讲课讲得再好,你们不听,这一堂课就是 失败的。一堂课,不能只有教师的教,更要有你们的学,我与你们一同参与,互相配合。我乐教,你们乐学,这才是课堂的意义。”

(三)课后及时反思,扬长补短

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一堂公开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课后反思则是对教学实践再思考、再探讨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必要的,且要及时。在对教学实践过程记忆犹新时,执教者应及时详细地分析课堂中师生活动、教学环节、学情和影响因素等,准确归纳出该堂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不单只有执教者一人的反思,大多是由一个评课小组进行认真、严谨地评价。笔者在实施公开课教学后,同评课小组一同剖析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探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做到扬长补短。教学反思和评课,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利于教学技能的不断创新,为下一堂更精彩的公开课奠定基础。

三、小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积累经验,并且坚持不懈。优质的公开课不只是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数学科的“专利”,信息技术公开课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文化生活 案例收获 问题对策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2年,我校结合实际,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推进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高二(4)班不仅建立小组合作制,而且不断创新,将小组合作制变为模拟公司制(岭东文苑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笔者既是该班的班主任又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暑期各部根据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以《文化生活》框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在此基础上开学后大胆尝试,各部集体备课、选代表讲课、课后反思。下面就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尝试进行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前:暑期各部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具体案例,制作课件,集体备课,选代表在全班上汇报课。例如企划部靳春柳同学的汇报课――《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和教学课件。

课中:高二(4)班小刘同学代表企划部在全班作汇报课。

她以文字和史书典籍作为讨论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文字和史书典籍的地位作用。

采用课件对古代中华文化成就集中展示,使学生们理解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课后:老师对同学讲课中呈现的优点给予点评,如利用多媒体以直观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指出不足,如选用的课件内容过多,只看影片,热热闹闹,没有深度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指导怎样用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帮助提高全班同学备课、讲课、听课水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案例二:《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课前:暑期各部根据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以《文化生活》框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开学后,以部为单位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大家共同合作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课件,选代表在全班上汇报课。例如财务部小李同学的汇报课――《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教学和教学课件。

课中:高二(4)班小李同学代表财务部在全班作汇报课。

课后:老师对小李同学讲课中呈现的特色、优点给予高度评价,如导入新课小李采用了两个方式同步进行,一种是企划部和人事部的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本框的知识结构(检查预习),另一种是播放MV《时间煮雨》,一下子把所有同学的目光、思维凝聚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设问:你看到了当代文化生活的什么现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实现了预设与生成。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选用的课件背景、字体颜色等影响了PPT效果,学生看不清问题、材料等,直接影响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效率。指导怎样用好教学资源、用好所选材料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帮助全班同学备课、讲课、听课,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近一年来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既有收获,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

1. 学生在参与中明确了学习主体性

高二(4)班小庞同学说: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使同学们团结起来,各个部门在学习生活中相互竞争,不断前进。我所在的部门为财务部,成员们相互帮助,迎难而上,攻克难关。

高二(4)班小靖同学说:在岭东高中,有这样一个团队,它就是独属于我们高二(4)班的“岭东文苑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它,让我们从古板的听课模式中跳出来,是它,改变了我们原来一片沉寂的课堂,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是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充分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学会了互助,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它就是――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客观地看问题,认真分析每个人的想法,做到精益求精,最后达到完美的效果,真正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

2.有利于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上述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特别关注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中,既有各部成员个体优势的充分展现,又有生生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时,公司的奖罚制度,为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到月底,公司还有分红,这使各部门努力争取分数,增强了各部内部的团结,促进各部之间的激烈竞争。

3.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初步了解作为合格教师的不容易和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趁机闲聊;
或者收集的资料偏离主题,只注重形式。此时教师要及时发挥点拨、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2.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小组合作、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愿望。再如,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合作探究,学生不会产生兴趣,因此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班通”建设;
应用;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i Qilong

(Taigu Primary School,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Jinzhong030800,China)

Abstract:"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nat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spirit of full adv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big move,this article from the"Class to Class"building ideas,building models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rea described and description,that the basic education uni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lasses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Application;Experience

“农远”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环境,“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解决了中小学校“信息孤岛”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障碍的问题――“班班通”,提上了国家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一、因地制宜实施“班班通”建设

我县在全面推进“班班通”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网建库同行、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

(一)以县统筹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008年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建立太谷县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淘汰及可持续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并制定了太谷县“班班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政府下拔资金以县统筹。县直中小学建设资金以校自筹为主、以县下拔为辅,农村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资金以县统筹为主,以校自筹为辅的资金筹措体系。并确立六年一个周期进行补充更新的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确立三种建设模式

一是对于县直中小学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采取“网络+电脑+电子白板”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二是对于其他县直中小学、乡办中学以及乡所在地小学采取“网络+电脑+投影”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三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特别是小规模、小班容量的学校在考虑建设成本特别是后续维护成本的基础上,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采取“网络+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实践证明这一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班班通”建设模式更能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我县“班班通”建设工程实行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

第一步2008年前县直中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省级实验校实现一类建设模式。

第二步2009年前及乡办中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实现二类建设模式。

第三步2010年三类以上小学及其他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三类以下其他小学按三类建设模式完成。

(四)建网建库同行立足资源整合完善应用环境

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时期,我县不但实现了“校校通”,并在此基础上各处室、各专用室、各教室等凡是教学、管理所涉及的结点就预留了网络端口,并组建不同标准的校园网。其中7所县直中小学、2所农村小学、1所乡中心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站、乡中心校网站及教学资源库。“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站建设、“班班通”工程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用环境。

二、落实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更主要的是课堂教学开放的变革,“班班通”实现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资源共享。

(一)建立开放教研新模式

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单纯依靠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利用“班班通”的实时观看、即时交流功能,可以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教研网络。可以突破原来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实现教学与教研同步。

(二)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一手抓“班班通”建设,一手抓资源库建设,积极创建三大“资源超市”:即本土教学资源超市、县域教研资源超市和特色教育资源超市。首先,建立本土教育资源超市,把我县第一线教师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整理分类,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
其次,建立教研资源超市,把学科组建到网络上。组织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利用教育博客共同研究、开发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研资源;
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教学资源超市,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及时下载,统一整理、归类,建设各学校资源库,在全县范围内向教师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推进教学模式探究

建设“班班通”是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来到学校、进得课堂。知识与方法、资源与技术能用得上,能用得好。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基于“班班通”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是同题异构式教学模式探究。针对教师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发挥互动教研和集中备课优势,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专长,进行教学专项突破。二是导学案式教育模式探究。针对校内、校际、城乡教育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进常态课堂有效公开

课堂公开是教育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基于教师“教”的课堂公开不仅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即导学案教学整体推进过程中常态课堂的有效公开也真正成为常态公开。无数的事实也表明,教师课堂越公开,教法就会越灵活,效益也就越突出。

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第5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自制器材

鉴于高跷器材的不足,我校体育教师用铁丝和钉子把踏脚固定在破旧课桌的脚或者拖把柄底部等自制高跷。踏脚离地面一般为20-25厘米。高跷器材自制完毕后,我们将之分发到各班。由于班级较多,我校体育教师制作的高跷无法满足全校各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需求。于是,我们发动学生与家长也来参与制作高跷。学生与家长在参与制作高跷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也因此在大课间活动时爱上了踩高跷这一体育运动。

(二)技术指导

鉴于踩高跷是技术活,所以,在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既要讲解踩高跷的技术要领,又要及时通过示范指导学生领会动作要领,还要利用下列口诀引导学生记住动作要领:“高跷斜放用力抓,紧贴直臂用力抓夹。靠边踩上马上走,手脚协调不放手。”

(三)友谊竞赛。

定期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踩高跷友谊竞赛活动,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大课间的踩高跷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在参与踩高跷竞赛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体验快乐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二、积极创新,形成校本体育课程特色

(一)改革出操、退操队形等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各班级必须按照规定的次序进出场地,并严格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后,必须迅速排列成拐弯成直角、整体的队形等,在“动”的过程中完成进场和退场。体育老师必须严格监督与检查各班级的做操情况以及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引进和创新体育活动项目

目前,很多小学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以及铁环、长绳等。为了拓展活动领域,并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健康第一”的精神,我们有必要积极引进和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并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场地及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跳皮筋、跳房、飞镖、以及小型高尔夫等,也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时尚及高雅的活动,比如轮滑、街舞、定向越野、生存训练等。

(三)注重娱乐化与趣味化

我们可以在校园草坪当中组织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观摩活动或者竞争活动,也可以在校园的足球场中运用整体组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此促使大课间活动朝着娱乐化或者趣味化方向发展。在节奏明快、强劲奔放、磅礴激昂的音乐伴奏下,小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接受不断加大的运动负荷,健身效果也会由此提高。

此外,还可以定期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开展全校性的班级广播体操比赛或者班级集体跑步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做操、练操、跑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

要想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我们有必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案。其评价方案的制定必须以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情况为根据,先拟定初稿,然后分别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评价方案首先考核各个班级的学生,其次评价各个班主任组织该班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最后评价体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评价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必须以检查当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为根据进行修改,以此保证评价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建设高素养的评价队伍

确定评价方案后,必须建设一支公平、公正的评价队伍。我们可以采用兼职与专职、轮换与固定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人员。评价人员由学生体育骨干检察员、体育教师、值班教师、专职检查老师等组成。除两名专职检查老师长期进行检查之外,其余人员每隔一周轮换一次。同时,由少先队、教导处、值周领导考核班主任以及体育教师。如此,则可以保证评价队伍人员构成的合理性,促使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此外,学校还必须定期培训评价人员,使其明确职责,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此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三)及时反馈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