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康复专业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7 10:0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康复专业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康复专业论文【五篇】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
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
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
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
年龄16~79岁;
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
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
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①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质性研究[1]的基础上,拟定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问卷一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调查表,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统计得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需求程度越高;
问卷二为子项目调查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维度包括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尊重爱护康复患者、服务意识及责任心3个子项目;
理论水平包括康复护理理论、康复专科知识拓展2个子项目;
技术水平包括康复护理实践考核、康复治疗前护理评估、康复治疗后护理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带教能力、心理辅导能力6个子项目;
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子项目;
专业发展能力包括患者满意度、临床科研能力2个子项目。18个子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可以多选,结果统计每个子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

1.2.2调查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成员发放问卷,如有疑问,由发放问卷人员当场解释,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认知情况(表1)康复患者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核心能力各项期望程度的选择情况(表2)

2.3其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地域、ADL自理能力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期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军人高于地方患者(F=5.68,P=0.02;
F=4.09,P=0.03;
F=5.70,P=0.02);
不同年龄患者对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的重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3;
F=3.46,P=0.0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P=0.02;
F=3.50,P=0.02)。

3讨论

3.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程度差异性分析本调查显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中,协调沟通能力选择最多为221例次,占86.33%,说明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患者高度需求,也是融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康复氛围的基础,而且沟通中的互动使护患之间互补、互谅,减少护患纠纷,后续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2]。这与兰美娟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对尊重爱护康复患者选择占75.00%,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选择占73.44%。分析认为住院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自理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康复效果期望值高,护士的尊重与关爱,可建立患者康复自信心。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需求程度,说明专业技能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康复治疗前的身心准备及治疗后出现的问题解决,是减轻患者痛苦、最好发挥康复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康复护理研究对推动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徐少波等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5]。本体系专业发展能力子项目中,纳入了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次数为最低,分别为23.83%和17.58%。分析原因,从患者角度看,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比较抽象,与患者康复没有直接关系;
尤其科研选择,与专家意见差异较大,说明专家更多重视的是专科护士特有的分析、推理、创新等能力对患者的影响,而患者关注的是康复护理效果,通过直觉作出选择,两者差异并不冲突。患者对科研选择多于评判性思维,可能是由于康复中心最近几年科研意识较强,成果较多,又被评为“全军研究型科室”,各项宣传报道、接待参观学习团队较多,且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病例讨论与会诊查房等行为对患者有直接的影响。

3.2康复患者一般资料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有差异。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期望有差异,军人患者高于地方患者,分析认为一是该项目描述比较抽象,二是二者对条目内涵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同,地方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费用等真实体验,而军人患者除了目前康复效果的需求,还会考虑专科治疗护理效果的间接、长远影响,对军队康复学科发展及护士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对于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兰美娟等[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与医务人员交流期望,且年龄越大期望值越高。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护士的沟通交流和尊重爱护期望越高;
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缺少信息来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较弱,对关爱、尊重以及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有关系。良好的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6]。在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5]。创伤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残疾者往往会有自卑感,所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显得格外重要[4]。专科护士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可促使康复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体现生命价值。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专科护士法律知识与伦理要求也高,认为这与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患者对护士病区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第5位)与专家意见(第18位)差异较大,分析认为二者关注角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除了对康复治疗护理需求外,对住院舒适度、生活方便度、住院环境等要求较多;
而专家关注的是护士在康复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4小结

目前,国际上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上没有统一概念,但都关注了核心能力的多元性,在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态度、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求,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关爱、伦理、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界也存在不同见解,专家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6]。本研究调查的核心能力项目,是由我院康复中心依据国内外康复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构建,通过函询我国军队和地方康复机构管理者和相关学术专家形成的核心能力体系标准,不等于康复患者对护士的能力期望。通过对住院康复患者调查得出结论,康复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应急处置能力、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实践考核、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前后护理评估、康复专科知识拓展、康复护理理论、法律知识与伦理、带教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加强要素,从而提升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静,薛蓓蕾,马修堂,等.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11):29-31.

[2]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兰美娟,孟羽飞,王淑卿.患者对护士执业能力期望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78-880.

[4]郑彩云,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4.

[5]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 可行性 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36-02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基督教牧师劳海德在古城卫辉开办的教会医院。1922年加拿大传教士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是为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开端。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80余年的办学经历,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国家教育、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卫生部的要求相差甚远,我院于1999年开始举办三年制康复专业新高职班。2002年开始开办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本科教育[1]。

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观点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从我院近几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可看出[2]。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反复论证,认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市场潜力巨大,我院开办本科层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1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育现状

美国的治疗师[3]必须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取得相关学历认可,而且其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进入一所注册认可的物理治疗学校学习开始,一直到退休不再从事物理治疗为止。所以美国康复医学教育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康复医学特别是PT已成为美国教育的热门专业。学历教育的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康复机构中[4],往往只有几个康复医师。更多的是各种治疗师群体。例如全香港只有几名注册的康复医师。他们的治疗师培养主要来源于理工科大学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学生,甚至开设有治疗师的硕、博士学位。目前我国内地还没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师,而在香港地区一半以上的康复治疗师有硕士以上学位。随着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相信我国将来也会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人才。

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设置本科康复医学(100307W)专业。开创了中国开办正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先河。南京医科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该专业的建立为康复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康复医学融入国际康复医学奠定了基础。此后申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教育部备案或批准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院校44所,另外还有13所院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制多为四年,毕业生学位多授予理学士。2011年3月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已将《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列为正式专业目录,专业代码:101005可以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立,对于我国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学专业[5]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4-7](PT师、OT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卓大宏、纪树荣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缺口较大。国家卫生部多次明文规定二、三级综合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属一类临床科室,作为评审综合医院等级的必备条件。1996年卫生部专门下发了(卫医发[1996]第13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管理规范》的文件,文内对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配制及硬件做了明确规定。人员配制最低要求:二级医院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三级医院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4名。2009年公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对人员配制要求更高,目前我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和理论需求量及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量均相差很远,尤其是康复治疗师更为突出。河南省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大约有450所,民政系统还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残联系统各种康复机构。因此河南省本科康复治疗师市场需求巨大。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
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
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大众体育发展迅速,富贵病、老年病及其他伤病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预防和康复备受关注。为顺应社会发展和需要,1989年教育部首次增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1998年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年,体育康复治疗类专业开始纳入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此后,全国各大体育院校陆续开始设立体育康复类专业课程。200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目录外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现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因此2012年新设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参与,从该专修班开设以来,至今仅三年时间,各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课程内容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适合学生基础、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保健推拿与康复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保健推拿与康复技能,能够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医疗卫生保健单位、教育系统等的需求;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相关保健知识、保健推拿与康复的基本知识,了解保健推拿与康复的发展简史,掌握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诊断、推拿与康复;
通过实践课的学习,大学生应掌握基本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必须达到中级以上保健师技术等级标准,结业时取得中级以上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证书。该培养目标范围相对较窄,专业技能着重掌握保健推拿相关知识,对运动如何促进健康、运动如何对运动损伤及慢性病等进行康复的要求仍不严格。目前开设保健推拿康复专业的体育院校其培养目标大部分侧重于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与治疗和促进健康,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损伤治疗和按摩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对运动损伤进行及时处理,指导提前预防和康复治疗的相关人员。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体育教师,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出的大学生擅长体育运动技能,并掌握了运动解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内容,所以应鼓励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体育理论的基础上,培养通过运动促进健康、促进运动损伤及慢性病康复的技能,培养目标的方向除了中级按摩师外,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长和要求往体育保健师、私人教练、健康管理师等方向延伸。由于康复治疗师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到医疗机构就业受授予的学位限制,专修班大学生并不适合往这一方向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共有课时288个,内容以推拿为主,有180个课时;
医学类、功能锻炼内容太少,只有32课时;
物理疗法和营养学等其他内容34课时;
实践课共42课时。因此,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但缺乏全面、深入的健康、康复知识,在专修课程安排上,应适当增加运动与健康、运动康复等知识,适当降低推拿相关内容课时的比例。虽然专修课时有限,但我们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多一个方向就多一个选择,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各中小学体育教师接近饱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市场尚未成熟,我们尽可能地发挥“体育”的优势,尽可能向“运动”“健康”相关职业发展,拓宽就业面,真正做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体育科学系不另外安排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大学生去其他场所的实习。为了大学生专修技能的提高,应增加实践课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利用课外和暑假的时间,到专业的推拿医院、康复医院进行见习和实践,增加临床经验。现已开设了保健推拿实践基地,专修大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安排班表轮流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系部大学生做保健和康复推拿,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今后的实习重点可往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和通过运动疗法获得健康发展。

三、课程考试及学位授予

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的考试分为期末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运用水平考试,并要求大学生参加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中级保健按摩师技能等级考试,取得中级以上的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证书方可完成结业。专修班大学生还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公共营养师的考试,目前课程内容增加了营养学课时比重,但营养学并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特别擅长的领域。在学位授予方面,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都授予教育学学位。卫生部科教司2003年9月1日颁布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康复治疗师)》试行条例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才可以参加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统一考试而获得康复治疗师从业资格,因此保健推拿与康复专修大学生不太适合往这一方向发展。

四、小结

体育康复相关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我校保健推拿与康复开设时间不长,尚处于摸索阶段,培养目标较单一,着重培养中级按摩师,没有发挥体育专业学生的特长,忽略了运动对健康、康复的影响,导致毕业生就业门路较窄等问题;
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推拿理论课时比重太高,康复医学相关内容比重太少;
教材选取单一等,建议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可以根据大学生意愿和特长,往成为健康管理师、体育保健师和私人教练等方向延伸。课程内容上加大运动康复和运动损伤治疗的相关教学课程比例,相应降低保健推拿知识的教学课时,增加大学生课外实践的时间,在推拿医院、康复医院和健身房等场所见习和实践,算入期末总评成绩,严格考勤。除专修专职教师外,可常聘请专业康复医生、推拿师、公共营养师和私人教练等专家为专修大学生开设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展已就业的该专修毕业生与在读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指导,根据就业市场和自身特长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就业率,为社会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邹秋英 周知华 王国基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

参考文献:

[1]刘春雨,朱波涌,韩小燕.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现状及本校面临的挑战[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

[2]李靖.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中医学课程设置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

[3]陈建,徐国栋,杨翼等.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

[4]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康复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医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25-02

医学教育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临床专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1],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我校结合专业办学特点,经过四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1.实践课时比例调整。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共计2774学时(含理论课与实践课,除临床实习外),其中实践课占总学时的33%;
专业课1278学时,其中实践课473学时,占37%。不断增加主干课程和实践课比例,使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3∶1逐步过渡到1∶1;
并配置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教学实验室,真正做到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且将实践课成绩作为本门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

2.专业相关课程设置强调实用原则。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与专业密切相关西医实用课程学习,强调实用原则。以《影像学》为例,我们规定必须由临床一线的专业教师任教,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为2∶1,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康复治疗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了解所需康复的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3.将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实践教学相融合。为了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适应行业及学科的发展,康复治疗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在重视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前提下把中医传统康复理论技术融入到现代康复医学体系中,注重学生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及诊疗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完整的现代康复治疗学理论与技术,又具备较为丰富的中医传统康复知识与手段。我校在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知识结构的培养上比较合理,现代康复知识与传统康复知识的课时教学比例约4∶1,传统康复教学内容主要以针灸推拿为主,既体现了以现代康复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院校在传统康复教学上的优势。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引入PBL教学法。通过强化以“实验—开放实验室—创新课题—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临床实践中;
大力推广PBL(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教学法[2],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正确地解决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坏直观地反映教师实践教学的成败。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本学科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共有17人,在职称结构上,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其中高级4人,中级12人,初级1人;
在学历层次上,以研究生为主,含博士3人,硕士11人,本科2人,专科1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年龄层次上,以中青年为主。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去院外听讲座、参加会议、培训,“请进来”包括邀请外院或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以及校园科技文化、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除进行正规的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外,还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利用第二学年假期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临床见习,同时节假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基层、福利院等机构宣传康复、认识康复的社会需求等,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患者、社会,认识康复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加强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多次开展了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专业交流活动,由学生现身说法,大大加强了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使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四年来,学生申请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2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设计的“调节新型康复台阶机”已申请国家专利等。参加校级竞赛获奖289人次,市级竞赛获奖8人次,省级竞赛获奖7人次,部级竞赛获奖12人次。

三、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

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基地的条件、管理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保证实习质量,我校制定了适合康复治疗专业的实纲、实习计划、毕业考核实施细则,对毕业实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巡回教学制度,由学院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实习检查和考核,并与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座谈,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反馈检查结果,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
制定了实习生中期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改革了毕业考核模式,分为基础理论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旨在确保实习教学质量,达到实践教学的培养要求。到目前为止,与学校签订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基地协议的单位有20余家,均为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现有的实习教学基地均有PT室、OT室、言语治疗室、理疗室、针灸推拿室、康复病房等,实习医院均开设有神经内科、骨伤科、功能科等,作为康复治疗专业的配套实习科室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为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带教老师均为中级以上职称。

四、实习、毕业考核制度改革

我校改革了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和毕业考核模式,学生实习前将进行强化训练,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实习;
实习成绩合格后方可毕业,实习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工作表现、实习记录和病历考核,结合带教老师和实习基地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医患关系等项目的考评进行综合评定;
实习结束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占40%,以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和康复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代替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答辩的毕业模式;
毕业考核包括临床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两部分,其中综合笔试占40%,临床技能考核占60%。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但直接反映出学生实践技能强弱,还可以评测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但可以检测学生临床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为用人单位把好技术关。

五、结语

医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3]。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以“实验—开放实验室—创新课题—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实践技能过硬、适应范围广,由于本专业学生社会需求大,目前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011届毕业生,共有52人,一次就业率达100%;
今年2012届毕业生,共53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4月)已签订协议25人,升学4人,有就业意向17人,目前就业率达86.8%,就业形势良好。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等.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29(2):58-60.

[2]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87-788.

[3]张效玮,曾玉.浅谈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2-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基金项目(GJ2010-185);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JG0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