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关于运动会作文【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7 12:2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1篇2、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有的安放运动器材,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3、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运动会作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运动会作文【五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1篇

2、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有的安放运动器材,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3、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4、当大会宣布运动比赛正式开始,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贸易学校的“刘翔”。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远比成绩要丰富的多。

5、再看那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他们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成绩越投越远。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6、运动会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7、“国运昌,体育兴”。体育强盛的背后是民心的凝聚,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学校的体育水平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反映,创建一流的学校需要有一流的体育教育。近年来,我们按照健康体育、个性体育、快乐体育、绿色体育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体育运动,使我校体育工作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5—2008年连续四年获得区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2006-2007年度获得市高中女子篮球比赛第三名,2009年获得市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男子总分第七名,团体总分第十名,最近,我校高三王强同学在浙江省青年网球公开赛甲组比赛中获得冠军。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同志们、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8、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运会是我校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传统项目,它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全面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行,也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全校的体育盛事,也是广大师生展示风采、促进交流的舞台。在历届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裁判员公正执法、观众同学热情鼓励、后勤人员辛勤工作,保证了运动会的圆满成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每年都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姿态投入到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为此,希望全校师生能以举办运动会为契机,全面检验学校的综合体育水平,进一步激发师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希望运动员奋力拼搏,裁判员秉公执法,后勤人员服务周到,让我们在比赛中秉承“重在参与、增强体魄”的宗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赛场上团结合作,超越自我,创造优异的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充分享受体育带给我们的快乐,争取体育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微 生命 意蕴

1引言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其重要的支撑之一就是永不消失的人文精神。“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爱,具体体现是和谐精神、负责精神和合作精神,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以求得共同的发展。但是,奥运会对于人来说却进入了“有增长无发展”阶段,人性的真正丰富的内容被消融于物性的纯粹释放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

奥运会面对的是人的世界,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意义,确立新的体育观念,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1 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

当社会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区域文化到全球文化,从离散时空到同步时空文化的巨变,我们没有理由不说这是一个充满着大变革的世纪。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正是在认识和征服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现代奥运会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以社会的经济发展指标为支点,摒弃了就奥运会论奥运会的传统圜道思维模式,但却步入了另一个固定思维模式,以“物的逻辑”去看人、看金牌,用先进地科学技术武装运动员,结合人的诸多物性结构,寻找某种对运动成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在这些研究中,人基本上是作为对象和客体而存在,远离人自身和自身生存的关注。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从人的功能和属性方面去论及奥运会或者体育的功能、作用、本质和价值时,却未能抓住人的以一贯之的根本规定性。当我们习惯于现代体育活动是决定现代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时,却忽略了引发人进行体育活动的是由人自身引发并外化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体育活动决定的。而这个“内在于人并能够为人所意识、所体验的‘人自身’——‘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的自觉自为的生命。”正是这种自觉自为的生命,人才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体育活动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奥运会作为展现人的这种“生命活动”的超级大舞台,必然要以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作为起点。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是以此为据,通过凸现“人”的发展,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以实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2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最宝贵的就是“自然的”生命

据史料分析,原始体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对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一种追求。从生命哲学角度看,体育是一种积极性的生理释放,而不是生理功能的累积。那种单纯开发运动员的生物机能,忽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塑造出的只能是“体育巨人”。体育要培养人,就必然从人最基本的以肉体组织为基础出发,以现实生活中的没有受到科学、生物技术干预的人为研究起点。但是在体育实践中,特别是竞技体育中,是只见“人”而忽视“生命”,只重视金牌,而忽视人本身的直观体验。也就是说,把人作为一个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通过对人自身的了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人体生命自身自然的结构加以干预,以实现促进其功能的优化、提高。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了解、关注、关怀与呵护。需要的不断满足和再现与能力的不断运用和更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实际存在过程。但是,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基础——自然的生命。

奥运会作为人类的一种直观感性活动,其丰富的、赋予变化的内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不断变化的运动体验使生命主体和对象融合为一体。这种体验与融合都是在人在拥有“和谐”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的。人的运动水平的提高反映人的生命的提升,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断谋求生存的结果,而且是其生存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因此,从生命哲学角度,奥运会应珍视人生命存在的需要,遵循生命的特质,在正确处理好人的生命与奥运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从“为了金牌、世界冠军”到“为了人、人的生命”的轴心转换以求得人的发展,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正生存。发展,就其内涵来讲,是一种事实和价值的混合体,是一种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它必然涉及到“主体”,本质上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但是,这个集合中,不应该包括:文明疾病的蔓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竞技运动的商业化、职业化带来的滥服兴奋剂、灰色裁判、体育暴力、体育异化、锦标主义等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而这样的心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在现代体育中反应得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运动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也无法摆脱同样的侵扰和影响。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重视人文关怀,重新审视和拓展奥运会理念,提出了人文奥运构想。这是北京奥运会对人之最宝贵的“自然的”生命的呵护,是中国对世界各族人民的一种承诺——回归对人的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与持久的追求。

2.3 2008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的诠释

一个国家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在某种程度来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从人的生命生存角度看奥运会,自然要面对奥运会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人的发展与奥运会发展的矛盾。这种矛盾实质上就是个人价值与“金牌”价值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然而,现代竞技体育在科学世界中遗忘了人的生命存在意义,人们在以“科学”的名义实施竞技训练,只为参加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走到了今天,存在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中国的竞技体育过于强调“生物的人”,随之而来的金钱、地位、荣誉成为影响竞技体育的灰色内容。生命是人的活动起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存在表现为个人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而不是因不当地体育行为导致的生命质量的下降甚至“兴奋剂”导致的英年早逝。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建立“以人为本”的竞技体育观念,转变那种单纯的生物学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日,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念,取代生物体育观念已为人们熟悉和普遍接受。北京人文奥运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塑造新的中华竞技运动精神,并在社会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尊重人性的风气。奥林匹克运动只有更新观念,注重“人文”,注重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注重人的完整性(生理、心理、社会),最终只会将其支离破碎,导致其异化凸现。如果奥运会的发展进入非价值的平面化轨道,只求精确、真实,而忽略价值、意义,人们终将变的日益难以承受。这是轻视完整人的价值、忽视人的生命存在的体育,不是北京奥运会所承诺的人文奥运会。

2.4人的生命追求一种在“关系的形成”中体现自我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那么,在现今社会里,规模日益庞大的奥运会作为一种中介,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它的存在必定有其对人的价值本质。哲学是人的最高的自我意识,它为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思维方式,即一种反思性的方式,彰显“人的生命是极其丰富与充满矛盾的,理想与现实,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理性与感性等都是人们生命的重要环节”。哲学对人的生命本性的辩证觉解,要求与之相应的奥运理念的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有一种新的感受。人能在体育活动中,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体育活动中形成他的真正属于自身的价值活动,使自己真正“成其为体育人”。正如我国运动员刘翔在世界田径男子110米栏中傲视群雄、小巨人姚明在美国NBA中的作用等,追求永恒超越和不竭创造是人的生命的永恒动力。同样在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将其生命意志对象化到奥运会比赛的创造之中,使奥运会作为主体在总体上扬弃并不断超越“旧自我”。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方面在于传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将中国偏重于人体的养生体系融于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的奥林匹克运动中;
用具有儒家色彩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净化当今世界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兴奋剂浊流和球场暴力的阴影;
另一方面是从人作为自然人为起点,激发各国运动员的创造活力,去实现人的生命意义的最高体验,不断地创造新的记录、创造新的运动方式和创造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物品是世界各国运动员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恣意的绽放。”北京2008人文奥运作为人类在文明时代的伟大事业,把世界各国、各民族联系在一起,使其融于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为人的活动,理所当然应注意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关系才是永恒与持久的存在关系;
才称得上是一种呵护人性的和谐关系;
才可能是世界各族人民自我的价值目标与价值理想的真正实现。

3结论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实践为本。马克思确立了“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而人的思维方式虽可胪列多端,但大致不出两种:一种是站在事物之外去观察分析,这是逻辑的、思辨的方式;
一种是置身事物之中去自然感应,这是非逻辑的、体验的方式。正如当郑板桥谓“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结合中国的实际,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是传承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物我一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是一种心理活动方式,它代表北京以一种无私无虑地思维方式来感知奥运会,而且还要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参考文献:

[1]耿艳,雷厉.从大型赛事中的人文关怀看人文奥运的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

[2]光.人的哲学与生命哲学[J].江海学刊,1999,(4):87.

[3]李湘浓,付凯.试论人文体育与2008年“人文奥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8).

[4]贺来.从总体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对哲学合法性的理论辩护[J].学习与探索,1999,(6):51.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龙舞运动 传统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65-02

龙是大汉民族的图腾,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龙从上古时代就成为了大汉民族的象征,成为了大汉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标示之一,因而龙舞也成为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在大汉民族聚居地随处可见,而且是节假日喜庆活动之中不可忽视的盛事之一。龙舞喜庆,而且能够使得众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导致了其根深蒂固的占据了传统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冲击,这项活动逐渐开始凋零,尤其是对于大汉民族影响稍弱的地方,对这些地区的龙舞运动现状及其传承发展研究,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重庆龙舞运动现状

龙舞运动在重庆的所有地方几乎都有着一定的发展与继承,目前以铜梁城、安居镇、高楼镇最有特色,其中铜梁龙舞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其发展呈现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以之为例来探讨重庆龙舞运动的现状。

1.1 政府对龙舞大力支持

铜梁龙舞的品种极为丰富,分布在铜梁26个乡镇街道和办事处。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龙舞运动逐渐在铜梁衰落,而到了1980年这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才得到重视,并且将之纳入到了“国保”试点之中。在将近30年的调查研究,在重庆铜梁地区整理收集了龙舞运动10个、彩灯舞12个,并且建立了相关档案,纳入“国保”之中。到了2006年4月,将其中的22个龙舞蹈类以及相关的“龙灯彩扎工艺、安居龙舟赛”等列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到2007年最后一批相关的项目申报完毕,建立了国家、省、县从上到下的三级保护体系,并且公布了相关的代表性传承人80余名,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家对于文化运动的重视;
到了2009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了资金扶持,2011年,铜梁县人民政府下发了《铜梁县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办法》,积极推动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2 学校教育对龙舞大力支持

2004年在江西第5届农民运动会上,铜梁龙舞代表队铩羽而归,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是其运动员的年龄层明显地高于其他代表队,也恰是这个时候,铜梁地区已经着手进行龙舞的申遗工作,于是开始关注和培养相关的人才,县教育局在2005年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普及龙舞艺术教育的通知》,这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重庆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开展,随后县教育局又组织专家编写了《铜梁龙舞艺术》的教材,将其纳入铜梁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范畴之中。从2005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教育为铜梁地区龙舞艺术的继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龙舞运动队员。与此同时,重庆铜梁地区也极为重视龙舞相关文化继承与学校教育,如,在2007年开始的《铜梁龙灯》校本教材,这些很好地弥补了龙舞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到了2008年3月,铜梁县教育局不仅注意其基础知识的普及,更是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以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为代表的多个传承实验基地,很好地保证了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继承与发展。

1.3 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

龙舞运动,相对于其他传统体育运动来说,是一个极其大型的传统文化运动,必须要有极好的社会资源为之服务,才能推动其继承与发展。其实上文所述两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社会资源对龙舞运动继承与发展的支持,但是笔者要在这里将其单独的罗列几项,作为其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否则龙舞运动很难继承与发展。首先,龙舞运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大型的体育运动场地的支持,而铜梁县城具有龙舞适合的运动场地与场馆15个;
其次,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铜梁县城现有的龙舞队员,之所以参与到龙舞之中,是因为精神的需求,而不是出于对财富的追逐。随着2005年之后学校推广结合,使得20岁以下的龙舞队员占据了51%,40岁以上的龙舞队员占据了23%,因而对于现有的铜梁龙舞队员来说,第一职业为学生,或者职业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健康发展,但是却有着极为显著的瓶颈作用,即当前龙舞队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在中学水平及中学以下的水平,因而收入极低,且训练强度较大,约为每月8次左右。

2 重庆龙舞传承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国力的攀升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大为提高,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之所以会逐渐的流失,一方面在于文化土壤的缺失,这是一个深远的社会学命题,故而该文不加以讨论,笔者主要从社会资源入手,探讨其继承发展策略。

2.1 持续长久的社会资源投入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朝夕之功,而必须给予其长久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如果仅仅是短时间的关注,或者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进行活动,那么无异于缘木求鱼,龙舞运动尤其如此,这是龙舞运动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对于龙舞运动而言,它需要有较大的运动场地,因而必须在体育馆或者是体育场的配合之下,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如果丧失了场馆资源的支持,那么就缺乏了最为基本的设施;
同时龙舞运动,是一个大型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需要有大量人力资源的加入,这就需要相关的社会人力资源的投入,如果缺乏了这个资源,则其发展也不能进行,而且必须是持续长久地投入,否则短期之内不能收到成效。

2.2 促进龙舞运动员的职业化

对于当今铜梁龙舞队员来说,其主要成员是学生,而且是中学生,占据了50%以上,当然随着学生的一批批长大,同时又伴随着新的学生加入,对于其继承与发展来说,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高水平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的继承与发展来说,如果仅限于中小学的学生教育,那么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文化来说却是不足的,因而必须要促进龙舞运动员的专业化,而这就需要有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继承,也才能在众多的龙舞代表队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随着铜梁地区龙舞运动的申遗成功及逐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使得龙舞运动员的职业化成为了可能,只有职业化,才会有竞争,而竞争则会促进其继承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职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动员的职业化;
其次,是研究指挥人员的职业化,研究所关注的是龙舞背后的文化,而指挥人员所关注的是龙舞运动的整体运行以及人员的搭配,这两者都必须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邹孟言.重庆铜梁龙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从概念卜对社会学、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竞技体育的冲击力主要从竞技体育的功能、竞技体育异化来体观。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运动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的学科。顾名思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说。

    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因此他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的百科全书。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科学”。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体育社会学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世界竞技体育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成为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 1竞技体育的功能

    体育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间题集中表现为对金牌效应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体育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体育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悲哀。民众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民众对体育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结果。每一次体育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关注体育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身参与,这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的学者对第2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取胜和第24届的失利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金牌的政治价值。金牌对群众体育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 2竞技体育异化

    对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差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时,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2.2体育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职业运动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和发展,各种运动会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体育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比赛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支持了体育比赛活动的群众化和大规模化,因此体育的商业化问题逐渐公开化和合法化,而体育的商业化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体育工作者十分优郁的。

3、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是由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其中运动训练对运动成绩的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运动竞赛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运动训练学的领域中需要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的有以下方面:

3. 1运动训练的社会背景

    竞技体育的社会需求是运动训练存在的基本前提

    经济实力是运动训练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管理者、教练员开始重视运动训练的“效益”了,把经费和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有了“投人”和“产出”的比较,有了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竞争意识。

    经济体制也对运动训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把运动员职业化、竟技体育商业化当成资本主义体育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训练的体制取决于市场的结构。项目运动协会、俱乐部将逐渐成为正常的运作形态,中国足球面貌的改观就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

3.2运动训练的社会环境

3.2.1运动训练与学校教育

    运动训练含有教育的成份,运动训练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训前教育、训中教育、训后教育,都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和前途。高水平竞技体育必须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体育事业得到全面扎实的发展。

3.2.2运动训练与家庭

    家长对竞技体育的基本态度,决定了青少年儿童对运动训练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家庭对运动训练的基本态度取决于运动员最终在社会上的地位,而运动员的出路取决于运动成绩和在训练期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较高的淘汰率和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家长望而却步。当前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成为运动员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这是中国运动训练急需调整的一种外部环境。

3.2.3运动训练与大众传播媒介

    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支持的。竞技体育更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因此体育社会学把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体育新闻的激烈竞争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国际性和紧迫的时间性使体育新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当前我国非体育报刊的体育宣传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竞技体育报道大量增加的同时,对社会体育的宣传也有所发展。

   运动员营造着看台文化,又必须得到看台文化的支持。当今世界看台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看台文化对运动训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运动员的褒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影响着运动训练。如何正确地、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训练工作,已经成为教练员必须研究的问题。

3.3运动员的社会角色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是竞技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与教练员构成了运动训练的一对矛盾,又与观众之间构成运动竞赛的一对矛盾。运动员在当今世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他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运动员具有较同龄人为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性。他们的社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他们的追求的功利有国家的社会的,也有家庭的个人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挑战意识和攻击意识,心理指向比较积极。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但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同龄人丰富。运动员是一种社会榜样,社会常常把他们作为一种民族英雄、青年楷模来塑造和宣传的。他们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他们要倾其全力忠诚他们所属的国家和团体。

3.4运动训练中的社会关系

3.4.1运动员群体

    运动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体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任务。运动员群体,是以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以取胜为目的体育群体。在竞技体育群体中有较为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竞技体育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决定的。群体的规范包括纪律、章程、职责、权利义务、体育道德等约束力。竞技体育群体也是所有体育群体中对外排斥和对内凝聚力最强的一种群体。一般来讲,凝聚力越强,该群体的竟技运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影响竟技体育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是:目标认同、教练工作方式、成员在满足需求上对群体的依赖感等。群体凝聚力综合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队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队员的人员互动类型,队员的内心状态,队内气氛,教练威信等。

3.4.2运动员与教练员

    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社会关系。大量事实证明,运动训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和教练之间是否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我国有的专家认为运动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有的专家持否定态度。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要加大这方面研究的力度。

3.5运动训练中的社会问题

3.5.1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运动员还是一种需要继续社会化的社会角色,社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全面负责。他们自己应正确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继续社会化的准备。我国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小,特别是体操、游泳、乓乒球等项目,一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较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体育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给运动员的选拔、退役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给管理、训练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使运动员队伍违纪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3.5.2滥用违禁药物

    滥用违禁药物和一切负面文化一样,具有对正面文化的背叛性它不仅是对运动员誓言的背版,对奥林匹克宪章的违逆,而且是对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以及对竞技体育文化的粗暴蹂跪。

3.5.3关于体育人才外流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5篇

作家出版社新书以诗画迎奥运

作家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奥运诗典》与《奥运激情――奥运会50个最动人的故事》,分别用最直观、最打动人心的诗歌与图画的形式,对奥运会历史最为闪耀的一些画面进行了梳理,同时,站在北京奥运会的门口,把北京奥运会从申办、筹备到即将开幕的所有心情凝结于一句诗、一帧照片。

作家出版社负责人介绍说,自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人民便殷切盼望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奥运诗典》正是中国诗歌界迎接奥运会的献礼之作。诗人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奥运的期盼,融入到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当中。《奥运诗典》编者的用心之处在于,书中的每一首诗歌分别对应一届奥运会,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诗人们诚挚的情感,同时还能加深对奥运历史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本书即将推出英汉双语版。

《奥运激情――奥运会50个最动人的故事》的作者法国记者及撰稿人保尔・米凯尔用感人细节展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冠军们的迷人世界。奥运会金牌是运动员们的最高目标,能使他们一夜成名,但也是危机四伏的冒险。在这本书里,保尔・米凯尔向我们展示了金牌背后的秘密以及运动员获胜的激情。除了优美的动作和辉煌成就之外,奥运会也是媒体的一件大事和意见纷纭的一个论坛。作者全景式地向我们展示了奥运会在体育、人道、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概貌,让我们与所有让我们心跳的奥运冠军分享激情:埃米尔・扎托贝克、娜嘉・科马内奇、卡尔・刘易斯、迈克尔・乔丹、玛丽・若泽・佩雷克、达维德・杜耶。

中国作家网增开奥运板块多方位报道奥运

中国作家网根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要求,提前筹划,周密部署,多方位、多层次地加大力度报道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作家网的新闻栏目,可以及时看到对中央关于奥运会和奥运宣传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有关重大活动的报道,并能及时了解作家火炬手的活动以及全国文学界、各地作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关注奥运投身奥运宣传、创作的消息。在“文化新闻”栏目中他们将重点关注文学界与奥运相关活动的消息。专门开设了热点专题“晶岩天天说奥运”,请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每天谈一个与奥运相关的话题。同时开设“作家奥运作品选”,该专题中设有“建功说奥运”,并分辟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古体诗词板块。“了解奥运”分为奥运轶事、奥运名人、奥运历史知识、奥运知识和历届奥运会介绍,意在为广大作家提供相关资料。“奥运特写”主要报道奥运人物及事件特写。原创作品栏目也为在线提交的作者提供更为便捷方式,优先选用奥运相关作品。目前,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等奥运题材的作品正在连载中。

文学期刊力推奥运作品

诗刊社邀集30位诗人联合创作了向北京奥运会献礼的图书《奥运诗典》,该书中的部分作品曾在《诗刊》分两期选载,引起了很大反响。

《小说选刊》在第8期开辟了奥运专栏“八月特稿”,刊登出徐坤的《八月狂想曲》节选和奥运背景的中篇小说《篮球》。刊物封面采用了一张有关奥运的新闻图片,封二则是奥运题材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