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7 14:3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2.理解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五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泥丸(wá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
“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

“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

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

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释词。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释词。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6.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puxuewang.com〗

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

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
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

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

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

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布置作业。

抄写《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

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

“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

“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

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puXuewang.com)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

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喜爬雪山

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生动。

4.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的场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41-03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于2005年并在全国所有大学实行。(考委会,2005)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改革方案实行之后的确给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等。但不难看出,有一些打算通过改革来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

2005年的《改革方案》大幅度增加了听力理解题在整个分值中的比重(从原先的20%增加到35%),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大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也应当有相应的提高。根据石小娟的调查,“听力考试改革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听力学习产生了明显的正面反拨作用,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要求的贯彻落实,激发了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石小娟,2010)当时还有一种认识,认为提高听力测试的比重能够让学生掌握“不断提高英语使用水平的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张尧学,2008)。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最近几年在某些学校试行的大学英语四级机考(或称网考)中,以听力和视频为基础的题型的分值甚至占到了70%这样空前的高度。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找不到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明显例证。事实上,关于这一点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王初明指出:“如果是考虑到‘听’可助学生发展持续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还可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那么在这两方面‘读’并不逊色,甚至更优。”他还对大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一做法有否必要的问题提出了异议。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他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他所说的这种状况其实已不是一种可能性,而已经是现实。另外,蔡基刚也有相似的看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为培养学生较强的读写能力”,“我国大学生的读写能力问题比听说还严重”。(蔡基刚,2011)因此,在现阶段不宜继续盲目增加听力理解在考试分值中的比重。新的机考(或网考)这样的题型设置和实际操作方式,且不说大规模推广所需的高额费用是否值得,即使在相对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大学中,从技术层面上看来至少在目前也是很难大规模推广的。例如,网速能否达标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毫无疑问,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应当是能够对考生的各项英语运用能力进行更好的评价。可以考虑在分数上分别体现学生不同能力上的差异。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规定,既然四级考试已成为一种水平考试,建议可以就其内容(包括题型设计)等方面学习、参考像托福、雅思等世界上几种历史较悠久、水平较高的英语水平考试。其中雅思考试在准确测试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方面获得了各方较高的评价,尤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我们也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设定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以便最大程度地完善我们自己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使之尽可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考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举例来说,国外的英语水平考试都不会有中、英互译题型,但我国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就可以包含类似这样的考题,因为中、英文互译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英语运用能力,我国的大学生应当有所掌握。熟练掌握这项翻译技能对于大学生毕业的工作和日常交往将会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既然总分设置了710分,给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分别设定一定的分值以体现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分系统的改革

《改革方案》在记分系统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制;
(2)取消及格线,只报告总得分和各个不同题型的得分。第一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拉大考生间的分差,这样做可以增加不同英语水平考生之间的区分度,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区分考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更好的选择。根据金艳的说法,这也是为了让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情况“提出切实的教学要求,甚至可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利于教学行政部门作出合理的教学安排。”(金艳,2005)但从这几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改革的初衷实现得并不理想。很少有学校会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大量存在的现实只是盲目地攀比,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和改革的不彻底有着莫大的关系。第二项改革主要是为了避免某些学校一味追求通过率以及不同学校之间的盲目攀比,当然也有想要改变有些学生在“通过”四级或六级考试(即拿到“证书”)后就放弃英语学习的做法。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第二项改革的目标基本上未能达到。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首先,只要有分数存在,就使得各校有可能“追求通过率”,而各个学校间也有可能进行各种比较。事实上,制定某个分值,然后以此分值作为制定某些政策的标准(类似“及格线”的作用),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事情。同理,只要有分数,各校间要进行比较是很方便的。事实上无法阻止任何一所学校用某种统一考试的分数来与同等条件的学校进行比较。由此可见,只要有分数,类似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而迄今为止似乎还从未见过没有分数的英语考试。既然如此,除非完全取消四、六级考试,否则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虽然四、六级考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至少给了他们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其副作用是: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改革后虽然从官方层面上来说已经不再提“通过四级”或“通过六级”,也不再发放“四级证书”或“六级证书”,但事实上在广大学生中间“过四级”、“过六级”的说法依然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的不够彻底所造成的。根据考委会制定的规则,要获得参加六级考试的资格,就必须在四级考试中达到某个分数(一般为425分)以上。这样一来,许多学校,包括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把这个分数当成了实际上的“及格线”,并进而把这个分数(425分)也当成了六级考试的“及格线”。这种状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这项改革的初衷无从实现。消除这一隐患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取消四、六级的分级。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如下三点:(1)既然四、六级考试不再分级,“可以报考六级的分数线”不可能再有。没有了这样的分数线,任何类似“及格线”的分数线也就不会出现。这样,各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上面所说的改革初衷或许能部分得以实现。(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教学大纲规定的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六级也是一样。但是,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样的目标难以实现(程慕胜1998;
蔡基刚2007)。正如蔡基刚所指出的,“四、六级考试的实施的另一初衷是作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配套措施来检查大纲的贯彻情况(这就是四、六级考试名称的由来),而现在,大纲即‘课程要求’已取消了分级教学(分级不分级,分多少级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就等于失去了基础”(蔡基刚,2007)。既然已经取消了统一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那还有什么理由要保留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四、六级的分级呢?(3)如上所述,CET考试已成为一项实际上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在水平考试中,一位考生在所考查范围内的能力的实际水平达到了何种程度是直接通过分数来反映的。众所周知,像雅思、托福等世界上比较通行的英语水平考试都不存在这种分级。大学英语考试既然是水平考试,那也完全能够取消分级,而没有四、六级的分级也可以让710分制更有用武之地。其实,现在的四级考试作文题的出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已经和六级考试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其差别只不过是六级考试的作文在字数要求上略有增加而已。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务管理方面的改革

《改革方案》推出了新的四、六级考试报名办法和考务管理系统,还要求各校逐步将考生范围严格限制在高校,从而“减轻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吴启迪,2005)。但是,大学英语考试性质的改变使得这项改革已显得没有必要。事实上,大学英语考试性质的改变使其任务已不仅仅是为教学服务,而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应该大力促使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当前的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与改革的初衷相反,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与之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降低。社会上有许多单位仍然把大学毕业生的四级或六级成绩作为是否录用某些岗位新员工的重要考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在几个方面都有一定成效,但都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衷心希望这项影响甚大的英语考试能日益完善,从而大大地促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大纲目标定位修正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7,(4):76-82.

[2]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0,(1):21-29.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

[4]程慕胜.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33-35.

[5]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思路与未来展望——解读《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9-53.

[6]考委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J].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5,(1).

[7]考委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石小娟.新四、六级听力考试的后效作用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0,(3):80-86.

[9]王初明.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8-51.

[10]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11]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同志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会上的讲话[J].外语界,2005,(2):2-4.

[12]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2-4.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测试 外语教学 反拨作用

一、引言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了检验大纲的落实情况和推动英语教学改革,1987年9月国家教委高教司主持推出大学英语测试,即人们常说的四、六级考试。每年举行两次,测试对象是完成基础阶段学习的在校大学生,命题依据是《教学大纲》,内容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1986,1999)。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西方现代语言测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张新元2004),基本上属于结构主义类型的测试模式(刘润清,戴曼纯2003:129)。这项测试论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仅结合国内外有关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的关系的研究,对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予以述评,并提出几点建议。

二、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是一种“伙伴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实际的外语能力,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但测试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语言教学,这就是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即语言测试的后效。Hughes(1989:1-2,44-48)指出,语言测试会对语言的教与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太注重测试,则可能导致所有教与学的环节都只是为测试作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与教学的目标相悖,则会产生有害的反拨作用。

在对语言测试的反作用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Alderson和Wall(1993:116-129)提出的反作用假设。Alderson和Wall从两条基本假设入手,提出了测试可能反作用于教学的15个假设。Alderson和Wall的假设实际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以及精神、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精神上的影响指对教师和学生对语言教与学的态度、动机等的影响;
内容上的影响指的是对教师上课教授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容的影响;
方法上的影响指的是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影响(束定芳2004:270)。

三、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从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中可知,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具有二重性:科学的测试会推动教学,促进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反拨作用;
反之,不科学的测试会制约和影响教学,起到负面的反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很大,当前我们外语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利用四、六级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正面反拨作用,从而对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根据Alderson和Wall提出的语言测试反作用的假设,从精神、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对英语的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3.1大学英语测试为英语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动力和精神压力。

自从1987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它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杨惠中(1998)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回顾与展望》中指出:“大学英语测试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叶翠英(2001)于2000年10月对广西大学98级本科学生和外语学院二系的教师进行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9.5%的学生认为考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9.1%的学生认为有较大促进作用;
30.8%的学生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认为它是最能促进自己学好大学英语的主要因素;
51.2%的教师认为四、六级考试促进了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其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很重视学生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刘润清和戴曼纯(2003:129)所言该测试的最大贡献是使全国高校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学习。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适当的动力会对教与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动力变成了压力,而且是一种大到让人产生恐惧和厌烦情绪的压力,那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了。不少高校为了体现对四、六级考试的重视,盲目追求通过率,主张实行应试教育。他们认为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可以衡量各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有的还制定了种种土政策,重奖通过率高的班级、任课教师和主管人员,大学英语教师的晋升与通过率挂钩,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与四、六级证书挂钩。这给师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3.2大学英语测试内容对英语教与学的内容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但语言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从逻辑上看,应是先教而后测,教什么就测什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则完全可能是逻辑倒置,即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反而成了教与学的唯一目的,教与学是为四、六级考试服务的。这可以从刘润清和戴曼纯(2003:133)在《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关于测试的理解的调查报告中看出,应试教学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46.7%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停课复习备考有一定用处,20.7%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只有19.9%的人指出复习备考没有必要。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四、六级考试的强烈冲击。尽管很多时候很多高校英语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学习课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只要看到他们的学生丝毫不关心这些新的知识和营养,而是全力以赴准备四、六级考试,他们也会不可避免地为学生着想而将教学重点放在与考试紧密相关的内容上。这种脱离教材、脱离课文去教那些脱离上下文的、语言别扭的、靠揣测作答的试题汇编,是对师生宝贵时间的巨大浪费。

3.3大学英语测试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四、六级考试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采取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少教师忽视那些不直接作用于考试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只侧重讲解、传授近乎“八股文”式的“三段论”写作方法。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死记所谓的四、六级范文、模块、套语等。这种教学模式极易导致写作的片面性,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发挥想像力,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Alderson和Wall提出的语言测试反作用的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发现大学英语测试在高校师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确实起了一定的负面反拨作用,误导教师和学生,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测试和教学密不可分,只要对测试及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测试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下去,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性建议:首先,有关部门做出规定,各院校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大学四、六级考试,不得将大学英语统考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不许停课备考,自愿考试者也不排名次,鼓励各省市甚至各院校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及专业需要,自己开发考试系统或联合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新系统。改变将测试作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主要甚至惟一手段的现状,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对外语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其次,教师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多与学生沟通,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整体上有所突破。最后,从学生方面入手,教学实施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参考文献:

[1]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外语教学,2002第5期.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第2期:140-143.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回顾与展望.外语界,1998第3期:28.

[4]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叶翠英.大学英语考试对教学反拨作用的调查与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3期:58-60.

[6]张新元.大学英语测试质疑述评.外语界,2004第2期:65-69.

[7]周利君.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后效作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2期:65-67.

[8]Alderson & Wall.“Does wash 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115-129.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2009年9月,我校成为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这打破了中小学的时空限制,为我们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大量的听课、评课,我们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已刻不容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与衔接上作了深人细致的思考与实践,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过渡。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性

1.学生的差异

虽然小学六年级学生与中学七年级学生只有几个月相隔,时间隔得不算太久,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交往与活动更多的是与级学生在一起,而小学六年级学生则与低年级学生在一起,所以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水平、理解水平都还是有明显差异。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仍处在儿童期,他们往往还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就逐步向少年期转化。学生个性发展开始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与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

2.教材的差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侧重于学生的识记与浅层的理解,它主要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思维难度不大。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需要大量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再者,小学教材在双基上更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中学教材虽然在这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但较小学而言还是要单薄得多。中学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更多的是审美与鉴赏。也就是说,小学教材更多的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中学教材解决的却是“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是从文字走向了文学。再者,从文体上讲,小学语文记叙文居多,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
中学语文教材增加了科学性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文言文的容量也增大了,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从感性走向理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3.教学方法与要求的差异

小学教师上课重视情感的渲染,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直观。加上小学课程少,时间多,因此,小学教师上课速度比较慢,容量小,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讲,反复练,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教师上课提问的深度也不够,大多数学生可直接回答。对作业的批改,小学教师可以做到精批细改,对犯了错的学生,大多都可以面对面指导。中学教师由于课程紧张 (每周只有5节课),所以讲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讲一遍就不再讲了。在作业批改上,中学教师也不可能精批细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觉、认真、独立完成好作业。

4.命题思路与评价标准的差异

以阅读为例,小学六年级与中学七年级阅读要求明显不同。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记叙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叙自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语文课标对中学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标准的不同,必然一导致命题思路的不同,小学语文命题仍以重现、叙述为主,有简单的情感表达,但答案基本上可以在文章中找出来。而中学语文命题则强调对文章内涵的概括与情感体验的评价,并能品味、鉴赏文章。从小学知识的积累到中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语文得高分而学低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写作为例,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字数要求为400字,中学生则要求600字。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结构完整,就可以得90分以上。中学则更强调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等等。一般小学六年级的高分作文在中学老师的手里也就是80分左右。这样一来,就凭作文这一项,中学语文要想得高分出就难上加难了。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1.教学研究上的衔接

(1)成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组。我校2009年就申报立项乐山市级课题《教师微型课题的开发与指导实践研究》,其中有一个子课题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由小学六年级教师和中学七年级教师承担。课题组着力于小学高段和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等问题。

(2)建立六七年级联系组。学校定期召开六七年级联系会议,共同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还抽调小学个别教师到中学部任课。让这些教师一方面向中学教师学习,一方面又不断给六年级教师交流,由教师的亲身感受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适当的时候,让六七年级教师集体备课。

(3)相互听课。中小学语文教材及教师教法的不同,可以通过相互听课来促进了解。听课后,中小学教师相互提出合理的建议,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避免各自的弊端,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机衔接。

(4)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即同一节的内容,由六七年级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六、七年级教师更加深人地了解六、七年级的教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2.教学的衔接

首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进行教学,适当加大抽象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问的难度稍作增加,更加娴熟地运用追问与启发的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能力,少做一言堂的讲解与机械的训练。七年级教师则放下身子,不要让自己还停留在九年级的教学思维之中,要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儿童化倾向,问题设置不宜过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术语,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语言,要重视七年级的情趣化教学,也要加强七年级的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识记。其次,中学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中学《文课程标准》外,还要通读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形成体系,避免单打独斗。

3.学生习惯培养的衔接

小学高段教师应该摒弃小学中低段的一包到底的教学习惯,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语文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的习惯,打开学生的视野,而不是一味地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中学教师则要在七年级放慢脚步,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在中学的起始段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持久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七年级学生了解中学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到七年级下期才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等等。

4.评价体系上的衔接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的国际交流合作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英语口语交际人才培养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雅思口语和六级口语考试是当今大学生重要的口语测试标准。本文通过研究两类口语考试各自的显著特征,运用Grice会话理论分析两者潜在的差异性,提出备考建议,指出备考策略的研究不仅是针对考生而言的,而且应当作为教育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
雅思口语考试 六级口语考试 差异性 Grice会话理论 备考策略

一、引言

英语口语考试旨在考查学习者的英语输出能力及会话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早在战国时期,教育家孟子的高足弟子万章就问及交际:“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雅思和六级口语考试的目标不再是纯粹的词法及句法结构的积累和提升,更是为了满足全球化发展而对语言能力和交际技巧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

美国哲学家塞尔认为使用语言就像人类许多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是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同时,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言语行为,每一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在交际的文化内涵方面,著名翻译家严复将文化比喻成有机的生命体,只有本末主辅相协调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语言学习不仅是意图行为及言语行为研究的载体,而且依附于文化研究。英语口语考试正是要处理不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偏颇与新时代交际要求的冲突。

二、雅思及六级口语考试介绍

1.雅思口语考试介绍

雅思考试(IELTS),全称为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 System,即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其对于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留学者及移民群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雅思中文报名官网提供的数据看,由于雅思考试的权威性及客观公正性,全球有超过250万人次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雅思考试。

雅思口语考试作为英语交际能力主要的考核标准,考试时长为15分钟左右,满分9分,由外籍考官一对一交流并全程录音,同时是雅思听说读写四项考试中时间最短的一项考试。

自2016年6月1日起,雅思口语考试有了新规定,考试时间更加灵活和人性化,即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在笔试前后一周进行口语考试。

雅思口语题型及时间分布如表:

由表可知,雅思口语考试三个部分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从一般问题到抽象问题,由简短回答(2-3句答案)过渡至个人陈述,再根据个人陈述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考试全程录音不仅对考生及考官起全程监督作用,而且为考试后可能出现的成绩复议提供可靠的音频材料。

2.六级口语考试及改革

大学英语六级口语考试是专门针对已通过英语四级并报考六级考试的大学生而设置的。2016年8月,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不仅改变了以往只有通过六级笔试才能报考六级口语考试的资格限制(如今只要报考英语六级笔试就有资格参加英语六级口试),而且自2016年下半年起,六级口语成绩会同笔试成绩一起出现在成绩报告单上,此前口语成绩单一直是单独发放的。由此可见,英语六级口试在六级整体考核中的比重是逐渐增加的。另外,考试的形式也有了变化,由2016年6月以前的考官现场考查转变为电脑考官提问并随机分配搭档讨论的形式。

大学英语六级口试题型和时间分布如表:

通过分析上表及六级口语官方考试流程视频,我们不难发现六级口语考试中的考试搭档是随机分配的,具有灵活性。在第一部分,随机搭档会相互做自我介绍。第二部分4.5分钟的话题讨论是两位考生相互进行的,在考试过程中有相互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六级口语考试如今不再仅仅针对已通过六级考试的特定学生群体,由于打破了以往报名条件的限制,F在此项考试更具普遍性。

三、Grice会话含义理论

口语考试的实质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及交际技巧的考查。Grice会话含义中提到口头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远远早于书面语言。一句话表达的内容便是它的含蓄内容,含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规约型的、非规约性的。前者是句子内容内部结构的意义限定,后者是指会话中除了字面意思传递之外的意义。含蓄内容的非规约性意义在口语考试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根据雅思口语考试的四项评分标准:Fluency and coherence(流畅和连贯性), lexical resource(词汇资源),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语法运用及准确性), pronunciation(发音)来看,仅对考官问题做直接的字面意思回答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例如考官在第一部分这样问:

Do you prefer doing exercise in the gym or doing the outdoor activities?

考官所期待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根据以上选择疑问句做出如下回答:

Well, I prefer A or B.

这实际是在用非规约性意义作答,也就是除了问及的内容之外,还期待考生的语言逻辑性及表达丰富性。例如以下答案会更完善:

Well, I prefer going outside, mainly because compared with doing exercise indoor, it is more flexible and more interesting.

除此之外,会话理论中提到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明确指出为了实现成功交际,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是朝着交际目的的方向努力交谈的。

雅思口语考试考官和考生是一问一答的,改革后的六级口语考试中第二部分两位随机分配的考生在考试中地位是等同的。

四、雅思和六级口语考试差异性

1.参与形式不同

分析整个考试流程,雅思口语考试是由考官引导考生完成的,因此,考试中考官与考生的关系是不对等的。第一部分有关生活的提问及第三部分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均由考官给出。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雅思口试第一和第三部分考官会问及若干个问题。

六级口语考试是在电脑考官组织下,由两位随机分配的考生合作完成的。六级口试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电脑考官分别会问一个问题而不是雅思口语考试相应部分的若干问题。在六级口语考试的第二部分,4.5分钟是要求两位考生相互配合的,也就是说,两位考生的考试地位是对等的。

雅思口语考试不仅是对口语的考察,更是听力理解的变相考核。因此,对于考官的发音、表情、语调、言外之意的观察研究有助于攻破雅思口语考试。

改革后的六级口语机考,对组织考试的“计算机”老师没有办法更多的捕捉神情、眼神及语气等信息,对配合考试的搭档只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因此,同外籍考官探讨问题的难度要比和考场搭档讨论的难度大。具体体现在外籍考官具有资深的英语水平、应用技巧和考查学生口试的丰富经验,六级口语考试搭档和考生的自身教育环境、文化背景相似度较高。

2.口试和笔试占分值比例不同

改革后的六级口语考试从考前准备、考试话题内容和考试流程等方面虽然逐渐向雅思口语考试靠拢,但经过仔细探究,两者在各自所在的整体考试中所占的分量存在差异。

雅思口语考试旨在培养能够在国际环境下不受文化因素影响进行有效对话合作的国际交流者。尽管考生的出国目的、文化背景及英语口音有所不同,积极有效的交流却是考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尽管雅思口试的考试时间要比雅思听力、阅读、写作考试时间短,其所占分值比例却一点也不少,和其他三项一样是9分制。

六级考试成绩单口语栏的增加已经向广大教育者和考生宣布口语不再作为以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考项,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舞台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英语口试需要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

六级口试的等级不能用来衡量雅思口语水平,反之亦然。这是因为从目前六级口语成绩的量化方式和六级笔试的评分方式分析,笔试各项是用分值衡量的,满分仍710分,口试成绩却只有等级划分,并没有具体量化的分值。因此没有办法直观地把六级口试成绩占整个考试的比例量化出来。同样的,我们也无法对六级口试和雅思口试成绩进行换算。

3.评价机制不同

雅思口试和雅思其他三项考试(听力、阅读、写作)一样是以9分制打分的(nine-band score),9分满分口语给出的评价是“Expert user-Has fully operational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appropriate, accurate and fluent with complete understanding.” (专家级别-能够充分掌握使用语言,透彻理解并恰当、准确、流畅地表达)。

六级口语考试评价是A-D等级打分。其中A等级最高,其评价是:“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深入的交谈。能清晰、流利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详细地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现象等。”

从考试评价来看,六级口语评分有四个等级(A、B、C、D),雅思口语考官评价等级更细致,除了0-9的自然数打分外,还可以出现半分制(如7.5)。

六级口试针对的是一般性话题的表述,雅思口语评分要求中没有提及对考试话题范围的限制,这说明雅思口语考试考查的话题面更广。同时雅思口语评分中提到了appropriate(恰当性)。换言之,如果考生只具备口语流利和表达的衔接性,没有在恰如其分的语境下进行词汇选择或表达交际意义,就不具备雅思考试的高分口语水平。

五、备考建议

1.备考搭档如何选择

参加雅思口试的考生应该多创造机会和外籍友人练习英语会话,由于雅思口语考官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等。熟悉不同国籍考官的英语发音特征有助于领会考官的问题意图,从而做出自信而有效的回答。

六级口试第二部分考核所占时间较长,分值比例大,这部分是考场随机分配考试搭档的。建议六级口试考生可以在班级或者年级范围内寻找口语程度不同的搭档一起相互配合讨论。由于随机分配,考生口语水平或许参差不齐,并且考生笔试的高分不见得口试也具备较好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积累与不同口语能力者有效对话的经验格外值得关注。

2.如何注重考试细节

针对本文第四部分分析的差异性,考试技巧积累对提分及有效交流起着积极作用。雅思口语和六级口语备考应多思考西方的逻辑思维习惯、表达语境及文化价值观,从而对准备内容进行模仿、改造和创造。适当使用句首给力副词,如basically,currently,actually,absolutely等可以表达观点的态度,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准备期间建议多进行英文句式转换练习,我国考生易于把汉语思维习惯、语言文化的影响迁移至二语习得过程中。因此,考生应当注意观察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的特点,多尝试主动句变被动句、强调句、虚拟语气、倒装句及从句等,以便取代简单句的频繁使用。

六、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国际接轨。应试教育的高分考生不再能满足科技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在新兴国际环境下进行口语考试不仅是对考生备考提出新的要求,更是对高校教学研究者提出的新问题。

六级口语考试与雅思口语考试尽管存在差异,但目标均是逐渐提升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输出能力及国际交流技巧。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考试是手段而非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需要多方面不懈努力。同时,只有不断健全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反馈及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将口试带给当今口语学习者的现实意义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零春.雅思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1-63.

[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EB/OL].http://,2016-8-16/2017-4-20.

[4]雅思考试委员会.什么是雅思[EB/OL].http:///about_ielts/what_is_ielts.shtml,2015-4-1/2017-4-20.

[5]肖锋.交际语言教学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9):41-42.

[6]于磊.9分达人雅思口语真题还原及解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