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团结合作重要性【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7 16:0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团队精神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可以说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团队精神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结合作重要性【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团结合作重要性【五篇】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可以说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团队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了各层次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几乎渗透每一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师生集体参与、双边活动等众多特点决定了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互助、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长久性的过程,通过笔者的探究总结,主要从教学原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加以实施。

1、确定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施的方向指导,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必须以一个系统性的原则为指导。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课程标准及中职体育教学纲要,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坚持集体性、针对性、因地制宜性团队精神培养原则。只有通过集体活动才能使学生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领会团队精神的精髓所在,因此,集体性原则是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的根本,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所在秉持的理念。针对性原则是基于中职学生现实特点、专业特性以及个体差异所提出的,即在体育教学中,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有针对性,着眼于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寻求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因地制宜性原则考虑到了差异性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团体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来开发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山区可根据地形设计集体登山项目,北方可利用冰雪选择合作滑雪项目等,通过教师的对教学资源的精心创造和合理编排,形成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体育教育形式,来强化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2、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施的先导,为了提高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要在积极学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和《新课标》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体育课只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三基”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着重提高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丰富教学方法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先进体育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综合采用合作学练法、游戏法、竞赛法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3.1 合作学练法

合作学练法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团队精神体系各个构成因子。首先,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在体育课合作学练中,小组利益是根本,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自信。在引入合作学练教学后,为了不影响团体成绩,学生必须通过模仿、沟通、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容置疑地会提升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也就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凝聚力。最后,合作学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在合作学练中,学生在小组中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关键。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采用讨论法让每个小组想出几种能够让自己快速奔跑的方法,这使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献计献策,时时表现出对团队的关心和维护,自然而然提高了他们的团队责任感。

3.2 游戏法

团队体育游戏是中职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法。团队体育游戏种类较多,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团队精神较差的现状,有必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的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如“人肉运输”、“瞎子背瘸子”等游戏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沟通和配合能力;
“瞎子走路”、“信任背摔”等游戏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团队的信任感:“搭桥过河”、“穿越电网”等游戏可以让中职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3.3 竞赛法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竞赛法是一种检验和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竞赛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成功的成就感。团队竞赛中,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团队的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如球类比赛中,个人能力在强的学生也离不开集体的互相配合;
田径接力赛中,只有每位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胜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竞赛,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以上体育教学方法对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认知、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需要强调是。这些教学方法不是为了达到某一团队精神培养目标而独立使用的,有必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中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于突出对体育技能和技术的评定,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情况。因此,中职体育评价中需要增加团队精神评价内容,笔者认为可采用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个人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部分组成。团队成绩是对团队共同合作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综合评估,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团队共有的成绩,主要是教师对团队表现及团队作业的考查;
二是团队的自评,即团队对成员的讨论评估;
三是团队的互评,即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评价。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
高校;
建设;
管理

一、对高校教学团队内涵的认识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对团队所做的定义被广泛认同,即“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据此,教学团队可定义为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明确、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价值在于“教学”,它是基于教学目标的一种特定组织,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既育人又育己的专业学习性组织,即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不仅要提升育人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根据上述对教学团队的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学团队应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保障,由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且人数适度的教师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旨在通过强化团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依据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高校教学团队应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同时也是衡量教学团队的基本标准。(1)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中理念鲜明、思路务实,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以高校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抓手,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改革措施独特、有效。(2)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组成结构。教学团队的成员在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在知识技能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以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较强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为带头人,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成员规模适度、梯次合理的队伍。(3)鲜明的团队精神。教学团队内部运行有序,规则清晰,成员间责任共担,协作互助,形成团队凝聚力。(4)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效和成果。一是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取得校级、省(市)级或部级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教学示范中心(基地)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

二、教学团队建设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基础工作

1. 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高校教学团队的工作是围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展开的,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长期稳定地坚持发展下去。同时,要使教学团队成为最具凝聚力、潜动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建设项目,实现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需要高校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改革需求,按照实效性、长期性与科学性、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学校的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并经过充分论证,形成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明确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天津工业大学注重发挥规划工作的引领作用,为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在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初期,注意摸清现状,挖掘已具有较好教学改革和研究基础的教学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进行扩充、整合和提升,认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按照分门别类、择优扶强,强化培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团队建设层次和水平的思路,形成了分类型、分等级、分批次的教学团队建设方略。即根据课程类别将教学团队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和实验实践类课程四种类型;
根据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基础条件,结合其预期的建设目标及标志性建设成果的级别和层次,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档次,从而形成四种类型三个档次交叉的矩阵式建设结构,实现不同类型与不同档次的团队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目标参差有序并逐步提升,且以点带面、分期分批的渐进式教学团队建设格局,探索建立了按类型和级别进行分级投入、分级指导、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分级激励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2. 做好教学团队立项建设的遴选工作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和开拓性工作,其建设成效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和建设基础,有在教学某一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的潜质。此外,从彰显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角度,还需要有侧重地选拔团队进行建设和扶持。因此,在教学团队的遴选中,天津工业大学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团队设立不同的遴选条件和建设任务。在考量和论证二级教学单位规划及其推荐的教学团队拟定的建设目标,是否与学校的规划和目标契合一致且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按照既有教学改革需要,又有工作基础和实现改革任务可能性的原则,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或重要的建设项目,加强谋划、引导和协调,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布局,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遴选有发展基础、发展潜力,且发展趋势好的团队予以立项建设。此外,对于拟立项建设的团队,要注意对团队带头人、成员规模及结构等关键要素把关,遴选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有影响力的团队带头人,在适度的团队规模下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3. 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

从团队的定义可以看出,目标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从组建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它是驱动团队及成员工作的原动力。因此,应基于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抓住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捆绑重大重要的教学改革项目,围绕教学精品建设和教学成果培育,制定明确和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使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不仅成为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阵地、教师教学合作模式与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示范点,同时成为培育教学精品的孵化器、培育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成果的摇篮,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具体而言,要区别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将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细化为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团队管理机制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与获得等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教学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使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团队,不断深化对所属课程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地位的认识,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在明确团队建设总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将其分解为建设周期内各年度具体的具有相关性、可以衡量、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有明确截止期限的阶段性目标,促使教学团队及其成员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知晓并分担起自己的职责,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的建设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实施科学化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三、教学团队建设应强化三方面管理工作

1.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运行的分层管理

教学团队建设实质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团队建立后,应遵循教学规律,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理性对待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以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按照管理与保障监控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权限下放相结合、加强指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纳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重要范畴,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和稳步发展。天津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与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教学团队的规划、遴选和立项管理,协调解决涉及学校各部门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指导和咨询,制定了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管理办法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团队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单位工作考评范畴,对规范团队建设工作与管理发挥了导向和约束作用。而教学团队所属教学单位则作为学校指导下的管理主体,负责掌控和监管本部门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的工作状态及进程,协助解决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在教学团队内部,由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与合作,带领团队成员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及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教学团队要正常运行并取得优良的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政策和制度、软件和硬件条件以及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和保障。天津工业大学广泛宣传和倡导开展团队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尊重人才,鼓励改革探索和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和理解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积极作用,举全校之力协同一致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在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更新工作理念和思路,自觉进行角色转换,自觉为团队建设提供周密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并实施系列政策,赋予团队教学改革实施的决策权和自、建设经费与教学资源的配置权和使用权。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的研究项目优先立项和资助,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对教学团队成员给予适当倾斜,为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产学研实践。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及管理办法,对不同级别的团队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同时按教学绩效奖励标准上浮20%,加大对教学团队取得的成果的奖励力度,强化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团队建设管理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绩效考评

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是调动团队建设积极性,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应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紧密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和目标,以“以评促建”为宗旨,在评价主体上,既要注重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兼顾团队业绩与成员个人业绩,既注重对团队的课程教学和改革、教研和科研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自律等隐性成果的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自我评价与学校定期检查考核相结合,成果公示和现场汇报交流相结合;
在评价环节上,应强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既注重团队建设期满的合格评价,又注重过程的阶段性监督与考核。此外,要维护考评工作运行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考评的严肃性和透明度,建立团队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实现绩效考核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导向、引领、激励和约束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将对教学团队的绩效考评包括年度考核和建设期满后的验收考核。其中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由13个一级指标下设35个二级指标组成,定量评价主要包括团队所属课程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指导学生获奖和、教学研究项目、教材编写、科研工作等9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按不同档次团队设立不同的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标准;
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团队组织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保障等4项一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下设立主要观测点及具体评价标准。建设期满验收考核以目标考核为主设立考核指标,对建设期满后教学和科研标志性成果的获得情况,分别不同档次级别的团队设立合格的最低标准。以四年为建设周期,达到期满合格标准,同时年度考核合格次数不少于3次的,才能视为最终合格。在这样的绩效考评体系下,学校已对首批立项的34支教学团队进行了两次年度考核,促使教学团队对照指标找差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学校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进展及成效的跟踪管理,发挥了对团队工作的诊断、调控、激励和鞭策作用。

近几年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精品和教学成果的培育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中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团队带头人的培育、团队内部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和动态调整等。

参考文献:

[1] 刘勇兵.高校教学团队特征及建设目标分析[J].职教论坛,2009,(6):232-234.

[2] 滕祥东,任伟宁,杨冰.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管理策略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7):115-119.

[3]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4] 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1-33.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构建 管理

一、概述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的技能、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明智的领导等。团队的个人目标和业绩与团队的目标和业绩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即团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团队不仅需要营造与构建,更需要管理。

而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标。第二,成员之间的能力具有互补性。第三,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第四,团队领队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协调能力和战略眼光,团队能不断产生科技成果。第五,团队注重学习与探索,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科研院所是以科研和科技创新为主的实体,其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科研实体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新的重大科学研究靠单兵作战和简单合作已很难实现,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科研活动的内在要求。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科研实体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科研院所现行的主要科研组织结构是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科研基层实体,其人员相对固定。对于跨学科具有重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科研院所也在探索组建科研团队进行重点攻关,但在组织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1)人员层次不尽合理。由于是以完成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创新为目的组建的科研团队,因此组建时大多数是高学历人员为主,人员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及年龄层次不明显,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关键性的重要的具有指导意义和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工作,导致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无人愿意去做。

(2)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科研团队是由本学科和本机构人员组成,其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科研经历等都相似,专业结构上无法互补,使团队缺乏交叉学科的融合思维,导致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3)人员类别不尽合理。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同类知识、相同个性的人员较多,善于沟通,具有创新性的复合性人才偏少,直接造成学术氛围沉闷,学术思想僵化,相互学习、沟通少,团队缺乏和谐和亲和力,创新能力不够。

(4)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匮乏。由于实验条件、科研发展基础、人员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滞后,团队带头人的选择范围有限,引进高水平的带头人相对较难,导致带头人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有限。

2.学习、沟通与合作不畅

(1)学习与交流障碍。由于团队内部成员的性格特征、观点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共同学习的意愿不够强和知识共享的实现程度较差。

(2)团队合作障碍。由于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较高,所拥有的知识较密集,自主科研的能力较强,各自为战的传统意识较深,加之成员的性格迥异,导致了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的意愿不强。

3.科研团队的管理滞后

(1)管理理念和方式不适应现实要求。目前,许多科研机构对创新团队的管理仍然按照科研院所科研室的管理方式进行,其团队的组成、运行方式都是既定式管理,难以跳出固有的模式,缺乏灵活的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

(2)团队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创新团队组建的背景不同,科研院所针对科研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制度的滞后,会导致科研团队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阻碍了团队成员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

三、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与管理策略

1.创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关键的因素是团队成员的构成。构建一个人员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人员类别结构、年龄结构互补和遴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是科研创新团队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1)合理的科研人员层次结构。这里所说的层次是指科研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或职称层次。在一个创新型和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中,需要各种层次的科研人员。每一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其自身的优势,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理论基础扎实,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强,高职称人员、年长者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中年科研人员年富力强、年轻科研人员勇于进取。因此,科研创新团队组成中,成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团队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要有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高难度的科研工作和基础科研工作都能够很好地协同完成。

(2)互补的科研人员专业结构。来自同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研上有着相同的研究方法、思维习惯,易沟通和建立信任,但专业技能上无法互补,因此,要吸引跨专业人员进入创新团队,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互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研究体。同时,不同学科的成员之间的技术背景,可以使成员的认知结构相互影响,所获取的知识、信息以及成员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互补,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团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3)多样的科研人员类别。科研人员的类别包括成员的性格、特长等。科研人员的性格、特长决定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和谐度和认同度以及亲和力,同时也决定了其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借用英国管理大师汉迪的“三叶草组织”说法,创新团队并非垂直的两片叶子,而是圆形的三片叶子:第一片叶子是目标明确且包容他人的管理者,第二片叶子是极具创新精神的怪才,第三片叶子是极具亲和力的人才。因此在创新团队的组成中,需要引进不同性格和特长的成员。多种类别的人员的组合形成具有亲和力、协调力、创新力的综合的科研创新团队。

(4)遴选和培育优秀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品德高尚、客观公正。在科研院所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相关机制,要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及目标,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范围内,不拘一格地选拔团队领军人物;
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带头人负责制;
同时,给予其一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资源配置权,使责权利相结合,更好地运作创新团队。

2.打造学习进取、沟通合作、和谐高效的创新团队

(1)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创建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相互学习的平台对创新科研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习促进知识的融合,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学习制度,以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的形式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学习要取得成效,需要注重以下三点:一要进行启发式学习,在交流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触发感应,促进成员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要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成长;
三要进行超越式学习,学习要打破已有的知识屏障,实现知识的超越与进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构建平等的合作攻关平台。集体攻关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要进行无障碍合作。一是针对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建立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这种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性格,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促进不同意见的交流融合,发掘不同性格及不同观念所蕴藏的创造力。二是针对成员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在一起进行团队式科研协作,由于成员之间知识类型、知识结构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合作障碍,团队需要梳理成员之间知识差异的程度,构建知识互补的结构体系,利用其适当的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激发各成员的知识兴趣,逐步实现异质性知识的共享与传递,形成知识能量集聚,促进科研合作,产生大量基于知识冲突和知识交叉的创新研究成果。三是营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的内部环境。科研团队具有协同、挖掘集体知识的优势,要促进团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平等沟通的微观环境。

3.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打造高绩效的创新团队

(1)创新团队是基于科研创新取得创新成果而组建的,对其的管理需要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对固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次,科研院所要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支持,获得所必须的资源、知识和人才。第三,科研团队的内部管理上,要向柔性化、多样化、扁平化方向发展,拓宽管理幅度,建立“平面化”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创新团队的管理机制。要在科研院所对其科研室的管理机制的大框架下更加灵活和更有针对性。第一,人才引进机制。科研院所要给予科研团队极大的自,而科研团队内部要根据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动态开放的系统,成员的引进和退出要充分满足团队创新发展的需要。第二,激励机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那些能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尤其是高层次需要的因素,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包括考核评价、奖励等机制。其一,考核机制包括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和创新团队的内部成员的考核。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核一定时期内团队的创新力、凝聚力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对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评价,在团队考核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团队成员在集体攻关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上来进行评价。其二,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动态的薪酬奖励机制,对科研院所统筹的奖励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奖励,一方面要考虑整体利益的分享,以团队整体绩效为基础进行平均分配,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对有重大贡献的成员进行特别奖励。其三,科研院所对科研创新团队在岗位津贴的发放,各种奖励、职称晋升、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投入等方面应实行优惠政策。其四,对创新团队成员实行分层次激励。

参考文献

[1]孟梅,邓俊兰.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协作区管理模式是开展好共青团工作的新手段,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协作区执行力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强化协作区执行力是共青团发展的现实需要。执行力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协作区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执行力抓得好,团干队伍就朝气蓬勃、作风扎实,共青团协作区管理模式就能赢得青年、深入人心;
反之,共青团就树不起形象,不仅不能吸引青年,协作区的工作将会很难开展。其次,强化协作区执行力是团干部个人成长的需要。团干部的能力水平高低,根本一点,就是要看团干部是否有坚强的执行力。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反映了协作区团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所以,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积极行动,坚持不懈地提高执行力,以有效的执行力促进共青团协作区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

现阶段,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共青团协作区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解放思想、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确保团组织的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下面就结合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共青团的协作区管理,具体谈谈如何提高共青团协作区管理执行力建设的问题。

一、加强沟通,团结协作,有效提升团组织的活力

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原因就是协作区各团组织整体大局意识不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不够,所以要充分调动协作区内团组织的积极性,定期召开协作区例会,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多为协作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推进协作区工作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要经常性地进行换位思考和交流意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切实增强协作意识,形成“人人献策,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二、深入调研,贴近基层,突出服务青年的针对性

强化执行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因此,协作区决策的制定应更注重其可行性和实效性。要确保执行内容的可行性,关键就是在决策之前,深入协作区基层进行充分调研,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再制定决策方案。要确保执行内容的实效性,关键是科学设定共青团协作区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青年对共青团协作区工作的认可度。为此,可以探索协作区内部设立调查点,定期不定期地通过青年员工的呼声了解各团组织的工作绩效,了解青年喜闻乐见的团活方式等等,把青年的需求收集上来,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资源共享,发挥优势,有序开展协作区共建活动

为了实现协作区团的工作的优势互补,协作区每个团组织都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使协作区内各单位的共青团工作真正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可以打破以往“众人齐上阵”的做法,即无论什么决策,所有的基层团组织都照搬执行,没有考虑到其自身情况:有的团员数量不足,难以开展;
有的基层团组织力量薄弱,很难达到预计效果;
有的团建不够规范,只是敷衍了事等等,可以以协作区为单位承担活动,着重对各单位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发挥资源整合集聚优势,形成共青团工作“实、新、效”的新特色。

四、健全机制,保障执行,依靠制度实现协作区管理

没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不能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所以协作区应该建立健全以工作纪律、工作职责、绩效管理为主线的工作制度,同时采取量化考核的办法,抓好制度的落实。从传达工作、执行情况、进度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考核,对各项工作按照“周安排、月通报、季考核、年总评”的办法实施考评,真正做到靠制度规范协作区内部管理,靠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完善组织网络,建立联动的工作机制,是保持协作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定期召开协作区工作例会,做到活动有计划、方案有创新、责任有分工、执行有实效。

五、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完善协作区整体建设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按照团中央有关指导精神和团市委的整体工作部署,及校团委开展的“让团徽亮起来、让团旗飘起来、让团歌唱起来”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我院团学工作实际,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对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进行了认真的策划与落实。

一、提高认识,使其与保先和教学评估有机结合

目前,我校正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并且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将开展增强团员意识的主题活动与保先教育和学校的教学评估有机结合,是我院团总支一直思考并狠抓的问题。我院专职团干部通过走访学生宿舍、与班级团干部座谈、与团员青年聊天等方式,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通过这些方式的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深入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队伍的总体状况、分布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
只有掌握了团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摸清了团的组织建设、团的工作以及团员和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结合各条战线、不同领域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点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基层班级,我们采取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分班级向团员青年介绍教育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调动团员青年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主题班会上,院专职团干部带领基层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生迎评手册》,使同学们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树立“校荣我荣,我与学校共命运”的思想。我们在教育活动的方式、活动安排、时间掌握上要切合实际,灵活多样,尽可能地使团员青年便于参与。

我院在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七个原则: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二是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的原则。三是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原则。四是坚持充分发挥团员主体作用的原则。五是坚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性的原则。六是坚持分级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七是坚持教育活动与团的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

二、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专职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

为了使这次的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深入了解基层团支部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困难,充分调动基层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在全院范围内掀起“迎评促建,人人有责”的高潮,我院团总支制定了专职团干部年级责任制。党团总支四名同志,分别联系一个本科年级,参加基层团支部的活动,帮助解决所联系基层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我院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这次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教学评估动员主题班会,认真学习《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生迎评手册》,使同学们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树立“校荣我荣,我与学校共命运”的思想。同时制定了缺席人员补课制度。每次主题班会,都认真考勤,做到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样,缺席同学要由所联系的专职团干对其进行补课,确实做到盯人到位,让每一个团员青年都了解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根据年级特点分别动员。每个团总支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分别对学院基层团支部的同学进行了主题为学风建设动员和就业动员的专题会。

通过专职团干联系基层制度的落实,不仅使我们及时了解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了专职团干与所联系基层团支部和广大团员的交流,真正使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三、明确思路,始终坚持“建设”的时代主题

我院根据校团委提出的开展“让团徽亮起来,让团旗飘起来,让团歌响起来”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新时期,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明确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并将这一重点真正运用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1、坚持两个结合,深化思想建设。坚持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培育和弘扬时代精神为重点,切实提高思想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将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作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主线,把主题实践作为活动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院的基层团支部抓住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信息04-1班团支部围绕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校园文化墙美化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校领导、各单位、学生社团等方面的广泛关注,从活动发起到现在,得到50余家单位的支持,收到各方的参赛作品近60余件。日前,活动正在进一步开展,相信文化墙的完成一定能够为校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采,一定能够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到来添砖加瓦;
各基层团支部还积极参加校团委发起的“交一分特殊团费,为京郊山区贫困学生捐款”的活动,缴纳特殊团费600多元;
一些团支部还组织开展了教学评估知识竞赛、去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帮助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改善机房环境等活动,真正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团员主题意识相结合。

2、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化组织建设。坚持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牢牢把握教育活动的政治方向,确保基层团组织的组织路线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学校保先教育活动已经进行到点关键的评议意见阶段,在全院的党员大会上,我们倡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一定要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深入到自己所在的基层团支部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团员统一思想、加强学习,真正使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3、坚持尊重基层的创造性和团员的主

体作用。充分发挥好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从工作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新时期团员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好团员青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力争使每个团员青年都在教育活动中受益,力争教育活动覆盖面广、深入持久。在对团员青年的教育活动,我们始终围绕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题,在广大团员中树立“校盛我兴,校衰我耻”的思想,增强团员主人翁的意识,使得广大青年自觉主动地为学校、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结合实际,在全院倡导合理使用电脑

由于我院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几乎是人手一台电脑,如何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率,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我院团总支利用此次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活动的契机,重新审核修订了《信息学院电脑准放制度》,提倡大一学生不买电脑,大二、大三学生分时段使用电脑,并定期的去学生宿舍查看。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我们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即一名班级团员干部帮助一名学生,通过提醒、监督的方式引导学生步入正轨。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信息学院计算机与网络协会团支部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了多个专业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带队,吸引广大团员青年加入其中,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经验,努力开创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新局面

在第一阶段教育活动中,校团委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我院团总支广泛动员了各基层团支部和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此次活动,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深化团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回顾一个多月以来的活动情况,我们有这样几个体会

第一,开展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必须要坚持党建带团建。要认真学习、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党政重视与支持,把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纳入到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总体格局中,在党的领导下切实开展好此次教育活动。

第二,开展好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必须要坚持“建设”理念。要紧密结合时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共青团发展的新任务,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意识、稳健务实,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提高能力、实现发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蓬勃开展起来。

第三,开展好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必须要创新形式。新时期新特点,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有了新的变化。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必须紧跟时展潮流,紧密契合青年的成才需求,创新教育形式,努力凝聚青年、培养青年、成就青年,使此次教育活动能成为让团员青年受益、满意的思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