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17 16:4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1、要实行教学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以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物理,而不是教师“讲”物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创新教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五篇】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

1、要实行教学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以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物理,而不是教师“讲”物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高效地投入学习,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适时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类学生都能按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是灌输知识,那决谈不上创新,但如果是由学生“自我构建”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必定包含着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逻辑地包含着基础知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启动并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哪怕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背诵,都可以作为学习任务来启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要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要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要由学生自己确定,推选负责人,教师则从旁指导和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就可以充分展示出来.

3、要搞好考试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鼓励创新,有创见的答案要给高分等等.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可以用实验、图形、表格、模型、实例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这样大家开动了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知识的总量.

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人身两大宝,双手和大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智慧始于动作”.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强.教学时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动促思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看到斑斓多彩的物理天地,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的奥秘,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积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凭借教材,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2、鼓励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思维形式,发展发散性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是创造思维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

(1)注意训练、梳理,培养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量的指标.所谓流畅,是指学生的智力活动反应灵敏,思路通畅,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

为了达到思维流畅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基础训练,要使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烂熟于胸中,成为随时可以呼之欲出、信手拈来之物,这样,在具体运用时,学生就可以左右逢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其次,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将证明某一类问题所需用到的定理,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这对于学生从知识贮存中迅速检索相关的定理、公式,顺利、畅通地进行思维、分析,是颇有益处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思考出较多的解题方法.

(2)注意多变、多联想,培养变通性

变通性,是思维活动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中,不受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巧妙地应用公式与定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变通性,一方面体现发散思维的质,表现了思维的灵活、适应、通达;
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发散思维的量,变通的结果必然带来了发散思维量的增加.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所给的例题、习题、试题的形式应富于变化,防止学生的思维桎梏于某种固定的程式,不动脑筋地照套某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在条件和问题的不断变化中锻炼和培养变通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受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如果长期坚持把简洁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会大有益处的.

(3)鼓励别出心裁,培养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是指思想方法新颖、奇特,能从一般所考虑不到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提出超常的解决问题的构想、方法.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标志.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不因袭前人,敢于突破相关知识的局限,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想过的方案、问题、方法.教师引入新课不平铺直叙,不落俗套,力求有创意有创见,以此感染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作创新探索,利用兴趣题组,勇攀高峰的阶梯题组和做题擂台赛、抢答赛等方式互出考题,开设错题诊所,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一图深钻,一理多变,一法多用等活动诱发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的独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人们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给人看,现在利用逆向思维把人关在笼子里(坐在汽车里)给动物看(参观野生动物园)便是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典范.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
(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
(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
(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
(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
(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学生(特别是师范学校女生较多)学习物理时往往觉得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采取适当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是学懂学活物理的关键。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不同学科乃至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到处充满大量物理现象和成功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事例,通过老师讲述、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平动的概念时,让一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拿着一只普通的灯泡,将金属电极朝下由胸前放手自由落下。这个举动每次都能在班上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一些胆小的女生甚至捂着耳朵尖叫起来。当他们看到结果是金属电极先落地,玻璃灯泡完好无损时,对平动这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平动的“物体上各点的运动规律都相同”的特点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会。此外,在课堂上模拟重现科学家发现某个定律或发明某个仪器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2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

兴趣能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但局限于简单的兴趣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学与创新能力才是最终目的。在学习动量守恒与反冲运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仿照火箭原理,组织学生独立做“水火箭”实验。把塑料汽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水,瓶口处用带有气门的塞子塞紧后,瓶口朝下,用打气筒充气。当瓶内气压足够大后,瓶塞会突然弹出,瓶中的水和空气快速喷出的同时,瓶子会很快升到高空。这种由学生自己设计、亲自制作的科技活动,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很多学生还能别出心裁的想出许多新的创意来。他们在瓶口系上塑料袋充当降落伞,用来控制瓶子下降的速度,往瓶子里加入彩色纸条,随着瓶子的升空,满天彩带飘舞。这些成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成就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探索知识,培养了创造意识,增强了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慢慢体会到任何发明创造必须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试验,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现在的师范生思维活跃,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教学时应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提高自学能力。在演示共点力平衡的时候,取一根两端系上小环的橡皮筋,两个小环套在水平的横梁上,在橡皮筋的中间挂上重物,将小环之间的距离的变大,橡皮筋会变得越来越细,说明两段橡皮筋之间的夹角变大,受到的拉力就越大。这个简单的演示非常直观形象。当轻轻晃动处于平衡的系统时,两个小环开始向中间滑动,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产生了探索由“静”变“动”原因的欲望。这是教师并没有直接揭开其中的奥秘,而是鼓励学生进一步做实验、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寻找答案。于是有的学生发现了由“静”变“动”的临界位置,又发现了由“动”再变“静”的临界位置,发现橡皮筋长度的不同,小环、横梁的材料不同,都会引起临界位置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个实验还能得到什么结果,能否计算出小环与横梁之间的摩擦力。这样由现象、实验、理论的一步一步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师范阶段的教学中,有些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教材和教师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方法。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通过常规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已经坚信不同质量的物体会同时落地。但一张薄纸片从空中落下,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变化,而且落地时间也变长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般都会用一句“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而一带而过。其实这个时候不妨告诉学生任何物理定律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在一定物理模型下成立的。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是树叶落地这样非常简单常见的现象,人们也很难准确描述树叶的运动规律。这个事实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能产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愿望。

3注重人格品质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事实上物理学每一个理论的创建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精神、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是严谨科学态度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包括牛顿、伽利略观察简单现象在内,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而敢于突破前人的结论,创建新的学说,提出新的理论,是物理学家创造性能力的集中体现;
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献身科学是创新人才的基本人格品质。结合物理教学适当地介绍物理学家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经历,插入一些物理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培养科学精神和心理品质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但是,如果总是给学生讲牛顿和苹果、伽利略和吊灯这些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会给他们造成误导,以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牛顿一边吃苹果一边在考虑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的问题,还没等他吃完苹果,把苹果核扔掉就已经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了。其实从牛顿研究月亮的问题到他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其间经历了千难万险,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教师在选择事例时要慎重考虑,正确引导。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师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如讲述物体导热现象,通常把金鱼放在用网状物隔离的试管里加热试管上部,直到水沸腾时,底部的鱼还自由自在地游着。当加热试管底部时,金鱼会很快死亡。这个演示实验学生会感到很惊奇很神秘,也能够得出水不利于传热的结论。但这种实验却是失败不可取的,因为科学研究与科学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在完全可以用其它实验替代的情况下是不应该这样做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做实验用硫酸泼熊事件的教训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4创新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物理教学中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策略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习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了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淙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育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动机,认真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类创造科技成果,探索未来的原动力,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人,不会固守传统观念,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观点,才能有突破性的发现。历代科学家的成功发明早已证明了,没有质疑就没有发现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意见,并对其给予保护和肯定。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多设问题情境,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给学生设置疑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教师还需要反复启发、强化学生激发出来的兴趣,以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助其良好发展。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没有想象力就无从谈创造力,敢于想象、富于想象力是创新创造活动的根本。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既无范围,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性,既可以突发奇想,又可以异想天开,从已知领域跨越到未知领域,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出的特征是创新,在同中求异。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对多种思维模式的训练而形成的精华,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开拓思维训练,并做好联想性思维训练、逆向性思维训练以及主体性思维训练,从而消除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物理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求知欲,不会是顺其自然形成的,而是源于外界的情境不断刺激,以及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解决问题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情境变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构建问题情境,不断给学生设置问题,从而刺激学生产生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构建问题情境,比如演示物理实验,更为直观地多媒体演示,开展讲故事、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多种渠道地构建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置疑问,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和创新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广开渠道不断为物理教学实验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实验以特有的生动性、直观形象性被学生们喜爱,同时也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也是构建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物理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改,合理安排一些富于生动味性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不断改进实验,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只能按照教材要求的步骤方法,按部就班地实验,然后照抄照搬完成实验报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改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从而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它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辟生活物理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以及小发明等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物理讲座,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创新意识,巩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改进教学评价模式,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求知欲的激发和培养,离不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给予良好的、客观的、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需要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生自身人格发展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为评价依据的评价模式。在创新意识的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并适时地给予鼓励与表扬,发现有新见解就肯定,发现有进步就鼓励,随时帮助学生纠正小偏差,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