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关爱空巢老人感想【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8 08:5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1篇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救助对策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96-0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爱空巢老人感想【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五篇】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救助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96-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其数量已经超过 2 360 万人[1]。预计 2030 年后,空巢老人家庭在老人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90% [2]。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逐渐被人们忽略。在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思想比较开放的城市,“80后”、“90后”逐渐成为城市各个领域的主导,他们普遍思维活跃,不再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往往专注于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老人独守空巢的问题特别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再结合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持续实施效果,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空巢老人问题的出现。现实生活中,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弱,催生了众多心理上的问题,据此我们说,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救助,是发展城市养老服务的服务重要内容。

鉴于此,作为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我们共同组成课题组,确立了《关于城市空巢老人心理救助问题的研究》这个项目,并选择哈尔滨市作为研究中国城市空巢老人的一个样本,分析中国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现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很荣幸该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项目推荐为部级。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地方政府乃至中国政府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哈尔滨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结合学界一些研究资料,我们小组将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现状总结如下。

1.孤独问题。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愿望其实很简单,他们普遍对子女没有物质要求,只希望子女能多来看看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子女关爱的缺失,使空巢老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从而感到孤苦伶仃。通过我们走访调查也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空巢老人每天在家里无论何时都会打开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因为这样他们才觉得家里有了声音,才不会感到没有人和他们说话,心里的孤独感才会有所缓解。其实空巢老人非常害怕孤独和寂寞。而且一部分空巢老人不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乐意与别人沟通,有的老人虽然乐意与别人沟通,但是住在城市社区中,有时候很难找到沟通的对象。这样的心理长期积聚在空巢老人的心中就会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孤独问题是引发空巢老人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

2.空虚问题。从我们走访的社区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夏天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散步,而在冬天,尤其是我们调查的城市――哈尔滨市,80%左右的空巢老人在闲暇时间是看看电视和阅读报纸书籍,只有极少数身体较好并且经济条件允许的,空巢老人才会选择出门旅游。单一的娱乐方式使他们的业余生活充斥着无聊、乏味与空虚。而在社区硬件服务设施上,社区针对老人的娱乐设施很少并且十分陈旧,社区中老年活动室的门常年紧闭,健身设施不仅种类单调而且常年无人维修,空巢老人对于这些设施的安全性抱有很大的怀疑,更不用说将它们作为休闲娱乐的选择。这些近在身边本可以利用却无法利用的设施更加剧了他们的空虚感。面对这些问题社区及有关部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措施,使老年人感受不到社会对于他们的重视与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空虚感无法得到有效释放。

3.缺乏安全感。我们课题小组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城市空巢老人普遍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和对医疗保障制度不满,这成为导致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缺乏安全感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1/3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更多的是感觉一般,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满意。由此我们得出,经济状况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生活开支一部分来源于子女,一部分来源于退休金,然而,据我们走访调查得知,退休金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更何况高额的医疗费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地区,医疗费用高已成为困扰城市空巢老人的问题。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这给空巢老人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空巢老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一直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4.恐惧问题。城市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食欲减退、睡眠不足,这些生理上的问题引发了心理问题,老年抑郁症就是典型。同时,疾病的未知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空巢老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尤其是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来说,这种心理压力更大,突发性的疾病使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死亡的风险系数更高。无论是心理上的抑郁还是对于死亡的恐惧都成为当今城市空巢老人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三、解决对策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样的,在对其进行救助时,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一)构建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充分调动一切可资利用力量,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的思想,积极鼓励大家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大集体的温暖,缓解内心的孤独感。同时各级政府要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建立为老人服务的网络,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的低偿服务队和志愿者组织;
可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会等开展探望、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活动,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实际的帮助[3]。当然,我们小组还要强调的是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是有限的,子女的关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孝”文化,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贯彻“孝道”精神,这要求我们子女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聊天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比如事业婚姻家庭各个方面,让父母能够极大地放宽心,好好地度过老年生活。此外,还要尊重老人。作为子女一定要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遇到事情要与父母商量,父辈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我们得到中肯的建议;
同时,这样也能使父母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极大的满足感。

(二)加强政府主体责任

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于空巢老人相关服务的补贴,如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对社会建立的空巢老人慈善机构的补贴。政府有责任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专项的资金支持。如建立重大疾病基金为生病的空巢老人予以经济上的帮助;
资助成立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室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这些做法能够有效减缓空巢老人对生病和死亡的恐惧。通过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让“空巢老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其次,政府应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如针对当前“空巢老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除了要加强构建老年人物质生活保障制度外,还要进行老年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而在社会保障法的层面,让“空巢老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发挥社区基层服务保障作用

首先,建立空巢老人生活、健康档案和信息服务站,对辖区的空巢老人基本生活和健康情况进行登记;
并建立一个空巢老人信息管理系统,及时通过电话、视频等和空巢老人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帮助。同时,也可以将空巢老人的一些信息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给其家属,在异地的家属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老人情况,联系社区,协同工作人员一道为老人提供高效服务,并使老人能与社区中心及老人的子女加强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效解决其心理孤独的问题。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给空巢老人送祝福或慰问[4]。其次,通过社区建立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的服务体系。如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各种专项培训班,设置老年图书阅览室、室、活动室等。既可以满足空巢老人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充实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再次,定期举办一些针对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如节假日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的各类活或者一同旅游观光,使老年人能老有所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活多姿多彩。

(四)自我救助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解决还需依靠老人自身的力量,通过空巢老人主动的自觉努力,自我超越空巢。首先,空巢老人可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既能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又能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精神需求。其次,空巢老人们应当积极参与老年大学等方面的活动,为自己充电,继续发光发热,力求活到老,学到老。同时,空巢老人应多与年轻人交流,感受青春的活力,体会生活的美好,多多接触社会的新技术,努力学习它们,从而增加娱乐形式,尽享晚年的快乐生活。

综上,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切实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为空巢老人做实事并积极寻求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救助对策,这既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祝雪花,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杂志,2006,(15).

[2] 陈小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2篇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__x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年级:秋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一、绪论

随着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着重从社区这一角度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

二、本论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1、患病就医难

2、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3、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4、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1、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2、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3、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4、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5、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三、结论

“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关键词:和谐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措施

“四代同堂”曾是中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家庭模式已被分解。现在很多城镇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独守空巢”,他们在对儿女“看不见”的思念中度日,而儿女们忙于工作和应酬,经常把老人“遗忘”了。福州市区凤凰北新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发现在家中孤独去世。老人的几个子女虽住在福州,但却没有和他同住。显然,这是一位“空巢老人”。这位老人的孤独去世警示世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尚需探索,在我国“老龄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应先破解“养老”难题。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据调查,在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当部分老人孤独无助,患病时没钱看病,健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就医难。“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南京普通老职工每月退休金在1000多元,只能用于日常支出,遇到疾病等就无能为力了。“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不少人都是多病缠身。据了解,南京城市“空巢老人”每年平均医药费支出为5000元,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了。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花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与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2、孤单无助缺少交流。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

3、啃老现象不容乐观。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医疗费用资助。且由于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等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4、生活条件有待改善。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还把日常用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紊乱窄小。他们年老体弱,还得买菜煮饭。为图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顿吃三餐,有的还为省钱,排队购买降价打折食物。甚至有的老人还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炉。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逐渐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一大遗憾,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关爱“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针对街道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事 项开展,以社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

(一)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定时为“空巢老人”做健康检查,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定期上门为老人做免费体检,并制定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年检表、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基本情况表和高龄“空巢老人”健康随访表,这些措施的实行将有效地避免延期诊断和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发生。街道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免费开通绿色代购通道,开展为老人生活用品、保健用品和器具免费配送服务,只要拨打一个电话或直接到社区服务站登记所需要的商品和规格,即可送到老人的家中。此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如:免费办理120安全出行卡、免费发放健康杂志《社康服务》、免费发放健康食谱及食物相克表、定期上门传授居家养生保健操和手疗操等,这些服务必将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二)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
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纷纷进行养老福利服务的战略调整,把大量的养老经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制定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全球共识,并进行了各国的实践探索。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法国设立了老年人专业社区。美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瑞典的社区服务方案鼓励老人在家生活。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料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在推行了几年西方式的养老院养老模式不成功的情况下,80年代末,日本逐渐构建起了居家养老、居家看护为发展方(来源:文秘站)向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养老体制。现在,日本有96.9%的老人居家养老。香港采取社区照顾的原则,强调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政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老人发展一系列的服务支援,包括家务助理服务、老人日间护理服务等2。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不能自理8.81%计算,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为1289万人,20__年增加为1531万人,2020年达到2184万人,2030年超过30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假设按照10%需要入住养老院计算,仅高龄老人所需要的养老床位,为150万张,20__年为213万张,2020年为307万张,2030年则需要424万张。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养老床位数只有约60---70万张;
大约有6%-8%的老年人口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经济供给由国家承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家庭进行;
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国家将居家养老省下来的公共养老设施费用,补贴给居家养老和发展社区服务,以法规形式规范化,成为一定历史阶段下老龄社会稳定的养老模式。

2、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3、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据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目前我国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支付。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也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发达国家在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特别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即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当前我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题是有能力承接服务的中介组织匮乏。在此背景下,部分基层政府尝试通过建立专职队伍和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辐射的办法,以求突破瓶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包括部分养老服务超市),主要从 事收集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维权、保健、旅游和咨询等服务。在养老服务队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离家近、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有弹性、一般是老人的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责任和感情的驱动)。

(四)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各地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大学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五)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还是不够。每个社区都应该掌握空巢老人情况,把他们的资料包括健康状况登记在案,方便志愿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对“空巢老人”的身体、家庭状况、思想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遇到突发性状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措施联系亲属,并通过经常性走访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制作“街道‘空巢老人’连心卡”,上面记载街道联系人、小区联系人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制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发到所有“空巢老人”的手中,使他们随时都能在急需的时候找到服务人员。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是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而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构成方面,特别是对空巢老年人的关爱,应是建立和谐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按照老龄工作方针,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来建强、张乐:《传统家庭养老冷落“空巢老人”》,载于《福州日报》10月30日。

2、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

3、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关爱“空巢老人”维护和谐社会》,10月27日。

4、严秀华:《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载于《闽南日报》,2月8日,第1版。

5、王庆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首席医学网08月22日。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答辩时间:-11-8

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07秋行管本科的学生——__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指导老师是__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今年8月份的时候知道老师让我们先选定论文题目,写什么题呢?真伤脑筋,一天路过公交公司门口看见里面的“老人活动中心”正在施工,心里想政府如此关爱老人,然而关爱老人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于是开始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网上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的11%。还显示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
而这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11月17日,因改装水表,邻居们才发现,家住南京大桥南路40号一楼的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据邻居们回忆,最后见到她是在三天前。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中国,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此,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管问题,杜绝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已成为一个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着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为此,研究“空巢老人”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

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只有切实做好“关爱空巢老人”,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3篇

由于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很多有条件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安家以及年轻一辈的传统孝道意识不浓厚等原因,在很多农村都出现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现象。很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不仅在生活上得不到满足,在心理上也出现了心情抑郁、沮丧、孤单等问题。人口学家统计,到2050年,我国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将达到4000万人以上,农村空巢老人占全国空巢老人的70%以上,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为60%。“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很多学者研究显示,80.94%的农村空巢老人伴有中到重度的孤独感。”[1]可见,农村的空巢老人以及老人的孤独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结合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表现,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对引导老人克服孤独等心理问题,帮助农村空巢老人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享天伦之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孤独问题的表现

周怡经过实践调查后指出,农村老年人来讲最害怕的就是孤独,以此次调查为例,感到很孤独的老人占39%,不感到很孤独的占57%,还有4%的老人选择了不知道。[2]可见孤单已成为梦魇,时刻伴随着农村空巢老人。要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首先要明确孤独问题的表现,笔者认为农村空巢强烈的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思念无处诉说,苦乐唯自己知

“活着就耐活着,反正土都埋到了脖子那了,还想奢求什么啊!”一句话道出了空巢老人多少的辛酸。子女外出工作或安家,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电话也很少联系,家庭的重任、抚养第三代的责任压得空巢老人喘不过气。老人的心事除了跟自己的老伴说,找不到更好的倾诉对象,但对于儿女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是老伴也替代不了的。

很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不会使用电话,即使有的人会,但是由于年龄原因,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或怕打扰子女的工作或学习等原因也不会主动给自己的子女拨打电话,而是被动地等待电话。很多子女结婚以后因为家庭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对父母不闻不问。久而久之,父母都不愿再跟自己的孩子倾吐心声,双边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冷淡。

1.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是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真实写照。具有劳动力的空巢老人会自己下地劳作,各家各户的土地比较分散,老人们只在自家种植的范围活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很少会与其他人交流,如此持续太久,越来越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精神上的孤单就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没有劳动能力、活动比较困难的老人会选择待在家里面,获得社会消息的渠道狭窄,与老人团体、与社会脱节,终日郁郁寡欢。农村里失去配偶或无子女的独居老人,吃、住、行都是一个人,精神寂寞、郁郁寡欢的孤独问题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1.3易上当受骗,失去正确判断能力

赵晓晗、郭建斌指出,老人对外部消息的闭塞,会使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低,内心越来越空虚,孤独感更强。[3]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老人??法律保护意识淡薄,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外部消息闭塞、内心孤独。在农村,各家居住都相对分散、独立。一般村子里没有什么大事,老人们就自己待在家里,对于陌生人的搭话,他们很乐意回答以暂时缓解他们孤单的心情。老人们就渐渐放松了对陌生人的警惕,听信陌生人的各种言辞,把骗子对他们所说的欺骗当成是一种关怀,失去了正确的判断能力。最终感情和钱财都被骗了,也给社会营造了一种“农村老人最好骗”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农村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表现之一。

2.对策建议

2.1对空巢老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独立团结意识

首先,当地政府、村委会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给空巢老人加强思想教育,疏通他们希望儿女待在身边、以儿女防老的传统思想,解决老人心中的各种猜疑与困惑,帮助他们独立自主的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劝解老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尽量不要养成依附子女、完全依靠子女的心态。空巢老人只要精神独立了,即使没有子女在身边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自己的生活。其次,解决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还应不断帮助老人提高心理素质,不要谈论邻里是非,增强团结意识。帮助老人拓展生活圈,增强老人之间、邻里之间的团结,增进老人之间的友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当老人遇到突发状况,儿女不在身边、自身不能解决时,邻里之间也可以搭把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人们切莫因日常小事破坏邻里感情。

2.2年轻人应树立孝道意识,慰藉父母孤单心灵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优良传统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功利得失心太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认同感也逐渐下降,特别是由于家庭内部矛盾,使得他们的孝道意识逐渐淡化。这些都是老人们感觉自己被子女、被家庭所抛弃。作为子女,应从小树立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不在生活琐事上与老人斤斤计较,发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在外务工、求学、安家的子女要与家里面的老人多通电话,多与父母沟通。经常回家看看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当家中老人生病或感觉无助时,年轻人应与他们多进行一些情感上的交流,用饱含关心、温暖的话语默默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子女即使不在身边,但子女那份浓浓的关爱仍在身边萦绕,使他们孤单寂寞的心灵得到安慰。

2.3面向当地招募志愿者,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团队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孤独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动用政府、学校的力量,面向当地招募服务农村空巢老人的志愿者,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团队。号召当地的年轻人、学生特别是熟悉当地空巢老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年轻人、学生自愿组织起来成立关爱团队,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孤单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真诚、真心、爱心去打动老人,让老人信任志愿者,自愿交谈自己的心声。关爱团队定期组织集体帮扶,挨家挨户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
与老人交谈,尽可能排除他们的孤独感,让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依”。

2.4创办农村老年活动室、排遣孤寂生活

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依。[4]农村的老人娱乐场所以及娱乐设施相当少,甚至没有。没有劳动力的老人整天就待在家里或者在家周围活动,没有一个活动室能让这些孤单的老人聚在互诉衷肠、排遣孤寂生活。因此,当地政府与村委会应该根据当地空巢老人的人数,以村、以乡为单位修建老人活动室,添设老年娱乐设施。逢年过节,给老人们举办一些庆祝节目、发放一些小礼物,让他们也感受过节的快乐与喜悦,营造热闹、和谐的活动室氛围,给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4篇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x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xx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关爱空巢老人感想范文第5篇

【主题的提出】

《光谷“空巢老人”与幸福生活》是我班根据一次偶然的事件提出来的:4月份的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学生李林的爸爸急匆匆地赶来,要求带李林回乡下奔丧。原来,李林的爷爷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家中无人知晓。一天后,邻居发现老人死亡,电话通知其子女回家奔丧。班上同学都知道,李林的爷爷是个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儿女一个在武汉工作,一个在广州工作。去世前,爷爷拒绝了子女的安排,坚持一个人住在荆州的农村里,每年寒暑假,李林都会陪爷爷一起小住。

突如其来的事件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近年来,由于光谷经济的飞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光谷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光谷老人只能“独守空房”。“光谷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如何让“空巢老人”感到生活的幸福?如何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个问题学生感兴趣,值得研究,因此本次活动以项目研究为突破口,确定活动的主题名为《光谷“空巢老人”与幸福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电影《老那》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研究“光谷空巢老人”的生活产生兴趣。

2.学会在思考交流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大胆的、独立的提出问题。

3.在交流和讨论中,确定活动的课题,制定课题探究计划。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处理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设计课时】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生活化问题引出“空巢老人”的概念。

师:孩子们,你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吗?为什么?

生:没有,奶奶独自生活在家乡,她不习惯和我们在一起住。

生:没有。爷爷独自生活在家乡,我妈嫌他唠叨。

生:没有,外婆、外公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

……

师:同学们,我发现班上50个同学中,有13个同学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失去了老伴。但他们并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单独居住。像这样的老人,我们就叫“空巢老人”。

2.观看视频《老那》片段,说出感受。

“空巢老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但由于我们的疏忽,很少关注他们,下面,老师截取电影《老那》中的一段视频,大家一起看看,了解一下“空巢老人”的生活,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

生:那爷爷一个人住好孤单寂寞。

生:那爷爷生病了没人照顾,好可怜!

生:那爷爷好像有健忘症啊,要是出去了不会回家怎么办啊?

……

(学生说时,师适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肯定:嗯,仔细观察,悉心分析,这是我们做实践研究的一种途径。)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所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空巢老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护,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爱探究的孩子们,你们还想了解“空巢老人”的什么呢?

3.集中讨论,引出问题。

(1)(出示课件)请大家静下心来边想边思考:关于“空巢老人”你最想知道什么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2)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好了,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条上。(注意问题不要重复,还要看哪一组提的问题最有价值。对问题的思考、交流、书写能在音乐结束时完成的,说明这个小组的学习效率高)

(师观察各小组提问的情况,适时予以点拨。)

(3)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大声地说出自己小组最想探究的问题,并粘贴在黑板上。

(4)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关于“空巢老人”的问题,为了便于我们研究,那我们给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定个什么主题好呢?学生讨论,定课题。

(课件、板书课题:《光谷“空巢老人”与幸福生活》)

二、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

师:这么多可供研究的问题,都是同学认真思考的结果。不过细心的同学一眼就可以看出,有些问题说法不同,表达的意思却一样。谁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呢?

学生归纳说法不同、意思一样的小主题。引导学生正确选取主题。

纸条展示教师预设的一些课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不理想或很少,则出示这一环节)

师: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筛选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了一些归纳,同学们在选择课题时也可以参考一下。

(1)什么是“空巢老人”?外国有“空巢老人”吗?――“空巢老人”的概念;
中外“空巢老人”发展的历史有什么不同?

(2)光谷“空巢老人”有哪些特征?――身理、心理特征。

(3)光谷老人形成“空巢”的原因?――光谷“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4)光谷“空巢老人”与幸福生活的关系?――

A.自身身体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B.生活习惯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C.心理行为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5.光谷“空巢老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光谷“空巢老人”与社会生活。

6.如何让光谷“空巢老人”感到幸福?――光谷“空巢老人”的幸福举措。

三、小组选题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筛选,我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请每个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这都是你们想研究的内容,老师希望选题不要重复。选好之后马上举手。

四、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引言:同学们,确定好了研究的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份可行的研究计划。因为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参考计划表。(出示课件)

《光谷“空巢老人”与幸福生活》活动计划表

3.提出相关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讨论制订本小组研究计划。

(2)选好组长,负责填写表格。

(3)给小组命名。让学生自己讨论定下来。

(4)指导老师一栏,需得到老师的同意和支持,再请指导老师在这里签名。后面的三项可在活动进行中再来填写。

4.学生汇报制定的计划,师生指正。

5.计划已初步完成,但后面的探究活动更需要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只有精诚团结的小组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还能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五、对本阶段活动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