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通信设备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18 12:05: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信设备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通信设备论文【五篇】

通信设备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不仅是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本文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我国不同年度、我国与其它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值规模指标分析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5769.07亿元。其中,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占73.93%,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交换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6.95%、4.14%。

1998~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八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64%,远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1.01%的水平,同时也高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8.16%的水平。对其中三个主要行业而言,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37.51%,传输设备制造业与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为23.07%、23.22%。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占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7%,比1998年上升了3.73%,该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1.27%上升到了2.29%,尤其是200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2.60%、25.51%。总体上看,我国在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扩展较快,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增加值率指标分析

从1998~2005年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通信设备制造业为28.97%,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20.90%和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25.83%,发展规模较快。其中,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27%;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亦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速度,为32.66%;交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23.92%,远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整体水平。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是衡量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历年数据来看,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1998~2005年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小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略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200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竟然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尚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区。并且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9年为43.0%,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接近40%,比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高出4到6个百分点。仅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可以看出,我国该产业的增加值率2005年为21.2%,而美国1999年为32.8%,日本1997年为24.5%,德国1999年为30.3%

比较而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然较大,但尚不具备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对全部工业的贡献和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限。

三、经济效益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比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增加值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13万元/人上升到2005年的26.1万元/人,增长了2倍多。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0.5万元/人、13万元/人,都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

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来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为11.70%,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8.85%和12.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绝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却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1998~2001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2005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居首位,达到32.3万元/人;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为8.36万元/人,大大低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值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来看,在1998~2005年,就全部工业企业而言,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产值利税率由1998年的8.15%上升为2004年的10.79%,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6.17%上升为2004年的12.57%。但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产值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利税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产值利税率从1998年的11.51%上升到1999年的13.15%之后,一路降至2005年的6.33%,同样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13.47%升至2000年的20.65%,之后,连续降至2005年的10.41%。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增幅逐渐趋于平缓。

四、贸易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6~2005年以来,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8517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8525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等)的出口额从最初的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如果gi>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除1997、2003年外,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着。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通信设备制(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4页)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本文结论

本文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1996~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密集程度等特点并不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这种优势在逐渐减弱,而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国外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失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同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国内集成电路、软件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产品空白和技术空白仍然较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已有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2.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管理,2007(3)

3.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4.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

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通信设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通信设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超级秘书网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通信设备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我们排除两方面原因:(1)测量光纤的衰减度为-25dB以内,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
(2)在接收设备的前后两端,测得的数据完全一样。除了这两方面因素外,我们针对通道误码较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1)综自设备的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之间的连接网线通过地下电缆沟连接且电缆沟比较潮湿,由于敷设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导致绝缘层破损,造成误码率偏高;
(2)现有2020智能化PCMV2.44个接口已有三个存在问题,如果该接口出现问题也会造成误码率偏高(;
3)COM板上的RS232接口存在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只能用在15米左右,由于呼坨变的综自设备的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距离比较远,连接网线达到了50米以上,存在衰减,也会造成误码率偏高。

二、解决方案

(1)对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之间的连接网线进行检查,发现连接网线有点破损,更换带有屏蔽层的网线,并加装防护套。通过几天观察,无论阴雨还是晴朗天气,误码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
(2)更换2020智能化PCMV2.4板,误码率降低到0.1%到0.5%之间;
(3)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之间的连接网线较长,由于COM板上的RS232接口存在传输距离有限,而RS485传输的最大的通信距离约为1219m,我们设想将RS232转换成RS485,使传输的距离增大,以致不会衰减那么厉害。通过此方法是误码率降低到0.01%以下。下图为安装转换口之后数据传输的过程:

三、防范措施

措施一:在通信设备安装时,尽量考虑缩短综自设备的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或其它通信设备)通信网线的距离,并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网线,最好每段通信网线距离尽量不超过10m。

措施二:综自设备的通信服务器与2020智能化PCM(或其它通信设备)通信网线,应加装防护套管,并保证电缆沟通风干燥,防止因潮湿腐蚀网线。

通信设备论文范文第5篇

在通信系统中,电源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通信电源都被认为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如果没有高效、良好的通信电源,那么整个通信网络将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或者瘫痪状态,而通信电源的核心功能就是为通信网络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供应,从而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通信电源系统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与其本身的五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通信电源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蓄电池组、监控系统。正是因为这五个组成部分的高效性,使通信电源系统不仅适用于电力系统通信,也适用所有专网通信和公众网通信。通信电源系统之所以被人们广泛认同,主要是因为其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在正常使用通信电源系统时,该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如果发生故障,故障引起的其他问题较少,影响面较小。但是,一旦通信电源系统本身出现问题或者发生故障,那么整个通信电源系统都将中断,并且因故障而造成的影响面非常大,因此,为了避免因通信电源系统本身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必须有备份设备,其中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市电要有双路或者多路输入,而交流和直流应互为备用。通信电源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完善的防雷措施,设备允许的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必须达到一定要求,为了避免电源系统发生故障而出现中断问题,应具有多重备用系统。通信电源在电网和市电应用过程中,由于电网分布和市电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方的市电波动范围较大,所以交流电压波动范围也较大,这就需要电源设备具有更为宽广的工作电压范围。

2通信电源的管理

2.1提高对电源设备管理的重视度

通信电源设备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有着明显的差异,通信网中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用于通信的设备,例如交换机、传输机等,而电源设备是非通信设备。也正是因为电源设备在通信系统中不具有通信功能,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网络正常工作的保障,它在整个通信网络传输和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虽然电源设备不是通信网络中的主流设备,通信电源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对其的管理,不可忽视其潜在的巨大作用。

2.2确保专业化的电源管理

通信电源虽然是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但是对通信电源的管理不能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混合管理,而是要保证通信网络上的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都具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人员,实现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因为通信电源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并且在这门专业中包含了多种系统和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

2.3电源设备购置管理

在购置通信电源设备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电源设备的性价比、电源设备的可靠性大小、是否具有多种自动保护功能、工作电压宽松与否、是否有良好的均流、均衡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电源设备的在线运行模式和热备份模式是怎样的、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生产的以及电源设备本身的配置情况等。在购置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和因素,才能够选购出可靠性高的电源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备份。

2.4电源设备的维护

2.4.1对通信电源设备进行维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网上设备的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本地网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利益,应首先对主要的电源设备进行选型,电源设备在获取入网认证之前就该对每类设备的品牌和型号进行选择,在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型号之后,便可以准许其在通信网上使用。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在规范本地网每类设备选用的品牌只能是3个以内,这样可以促进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设备上有了一定规模之后,也可以争取到更好的售后服务条件。

2.4.2对于通信电源的维护管理工作,应该将其重点放在规范维护的执行和落实方面。为了避免故障问题的出现,应该在基础管理工作中对主动维护和预防性维护进行倡导,这样可以减少故障根源的产生;
当出现故障问题或者在对故障问题进行维修时,应该利用各种监控手段,对潜在的故障问题进行挖掘,然后将主要的技术力量集中在维修故障工作中,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问题进行处理,最终实现高效处理故障的效果。

2.4.3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源维护技术人员的维护技术水平,应该在各站点的中心局设立相应的电源维护中心,对全局性和高层次性的研究工作加以支持和指导,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源维护技术人员的宏观决策能力。

2.4.4为了高质量地维护通信电源,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相控整流设备。因为高频开关电源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源的功率、智能化程度,也可以促进电源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有利于维护和扩容,而这些优点在相控整流设备的应用中是没有的,所以,高频开关电源也将成为整流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对通信电源设备的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其应用的高度重视。

2.4.5在采用低压系统的设备时,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自动倒换装置,并且确保这种低压系统具有机械式手动切换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使用。

3通信电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3.1高频化的发展方向

通信电源中应用的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本身就具有高频化的特点,通信系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对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的广泛使用,实现其电源的高频化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的高频化通信电源就是相对于以往的通信电源而言,其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得到了大大的缩减,并且其功率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两方面的优化,通信电源的动态品质便可以得到极大的保证。通信电源实现高频化之后,小功率直流二次电源的开关频率将会达到更高,而且其功率密度也会有目前的每立方英寸50W达到100W以上。

3.2高效化的发展方向

通信电源在整个通信系统中虽然不是主流通信设备,但是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对通信系统中其他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可以说,对于通信电源而言效率是重要的指标之一。电源效率越高,其发热损耗就越小,散热情况就越好,其运作时的高功率密度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在通信电源未来发展方向中,高效率也是其主要的方向之一。

3.3无污染的发展方向

在整个通信网络系统中,由于电力电子装置和电源的大量使用,使得输入电流中的谐波明显增加,而由此导致的功率因数也在明显下降,导致供电网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供电网受到的严重污染使得通信网络运作效率得不到显著提高,所以在通信电源未来发展方向中必须重视电源的无污染处理,而对于电源无污染的处理可以采用有源或无源功率因数技术进行校正处理。

3.4模块化的发展方向

在通信电源的发展过程中,促进其模块化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使用分布式电源系统供电的需要,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电源供电功率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依然采用单一集中的供电方式将会对整个供电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电源的充足必须采用模块化的通信电源。

4通信电源发展前景

4.1功率半导体器件成为通信电源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的通信电源发展的“龙头”是功率半导体器件,之所以其能成为当前通信电源发展的主要器件,主要是因为功率场效应管的导电方式是单极性多子导电的,这种导电方式与以往的导电方式相比明显地减短了电源开关的时间,并且其开关频率很容易高达100kHz,由此人们对功率场效应管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广泛应用功率场效应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半导体器件材料的硅已经引领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和应用超过了半个世纪之久,如今或者在未来对硅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已经很难,这也在另一层面意味着对于硅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硅材料的本身上,而是应该将其与其他材料性能进行结合研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硅的潜在性能。

4.2电路集成和系统集成

在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中,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的发展是朝着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的,例如,如今的控制电路已经逐步转换成专用的集成电路。与此同时,一些拥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专用芯片发展速度也较快,例如,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使用的控制芯片、并联均流控制芯片、较开关控制使用的ZVS、ZCS芯片、电流反馈控制芯片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质上,电路集成的进一步发展是为了做系统集成。例如,美国VICOR公司生产的第一代电源模块受生产技术、功率和磁元件体积、封装技术的限制,密度始终未能超过每立方英寸80W,近几年推出的第二代电源模块,内部结构也改为模块式,达到高度集成化和全面电脑化的目标,其功率密度高到每立方英120W,电源模块内含元件只有第一代产品的1/3。除此之外,第二代产品的集成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第三个突破是变压器得到了极大的改良。但是,其仍然不是系统集成,电源的开关仍然需要依靠微处理器进行处理,但是如果在不久的未来微处理器的工作电压降低为1V的时候,第二代产品的程度将会无法满足微处理器的要求。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电源开关与微处理器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系统集成,这是通信电源未来发展的展望,也是即将面临的挑战。

5结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