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落伍的人:对现代交通工具不感兴趣,小时候,我哥买了摩托车,但我却没有开过摩托车;我成家后,哥哥家又买了汽车,我还是不会开汽车。直到去年年初,爱人给我报名学驾照,我才第一次坐到方向盘的前方。第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练考试总结【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二练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这是一个忍受多时煎熬的结果:12月3日,我终于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科目三考试。
我是一个落伍的人:对现代交通工具不感兴趣,小时候,我哥买了摩托车,但我却没有开过摩托车;
我成家后,哥哥家又买了汽车,我还是不会开汽车。直到去年年初,爱人给我报名学驾照,我才第一次坐到方向盘的前方。
第一次学开车,我分不清哪个是脚刹,哪个是油门,结果一脚踩下去,汽车突然往前冲,吓教练一跳。那时候,考试还有倒库和搬库这两个项目,为了练习这两个项目,我断断续续练习了5个月,换了三个教练,最后才一次通过考试。
练习场考项目的时候,练习地点搬到了特别远的地方,我在暑假断续练了2个月,最后包场5个小时,才在11月份顺利通过考试。
由于学时的原因,今年3月份,我才有资格参加科目三考试,这时候,预约考试已经以电脑预约为主,我以试试的心态,却一约成功,结果考试特不理想,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失误在什么地方。后来,在今年暑假里,我又断续练了2个月,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却约不上考试,欲哭无泪,随着学校开学,我中断了练车,但在9月中旬,我突然在驾校网上看到有教师专场,于是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头一天,驾校通知我:( 散文网:
)
“你没有教师证,但已经给你报上名,人家是否让你考试,就看你的造化了。”驾校的话,让我这个仅有聘书的人忐忑不安,在犹豫中,当天下午,我没有去参加模拟训练,第二天早,也没有参加模拟训练,直到进了考场,我的心还是在不安:虽然让我参加考试了,但自己快一个月没有在练过车,能中吗?结果,在紧张中,接连失误,再次败北。
我喜欢爬山,但从今年10月7号开始,我谢绝了好友的邀请,终止了爬山,开始了一心一意的练车,休班时,除了去驾校练车外,每周还要包车练几个小时,初步算来,在十月份,我开车已经有了上百公里的记录,11月初,从学校预约成功,自己信心十足,结果在考试头一天参加模拟训练的路途中,自己骑车摔倒了,眼肿了,脸破了,手伤了,尤其是第二天考试的时候,更是厉害。就是这样,自己参加考试也是“含冤”失败,面对结果,自己安慰自己:这是命中注定的失败——那天,做梦有预兆,结果受伤了,当天也没有练成车,考试时,自己也“冤”如窦娥,就差“六月飘雪”了。
伤好后,我又开始了练车,照例是休班时,除了去驾校练车外,每周还要包车练几个小时,这时候,自己已经能熟练开车上路了,十天后,再次让学校预约,预约成功后,每天包车一个多小时,考试时,总算顺利通过科目三的考试。
二练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冬去春来,转眼间,我们迎来了中考冲刺100天倒计时,在我们最为忙碌、最为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针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如何在时间紧张的时候做好冲刺?如何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更好地抓好的中考备考工作?下面我就我校在中考复习阶段的一些教学经验与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研读《中考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老师指导复习的重要依据。我们非常重视中考说明研读, 力求从说明中的“命题依据”“考试范围”“ 试题要求”“ 试题考查内容”“ 试题结构”“题型示例”归纳出中考试题的信息:如试题考查的范围、试题立意、试题考查的具体内容、试题内容的比例、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可能呈现的形式,等等。以准确把握中考的要求和方向,准确把握中考的脉搏.
二、研究中考试题。
在中考复习前,我先收集近三年海南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并对试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它的设计意图,设题形式,设问角度,答案的拟定等命题思路,从中找出变化,总结规律。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摆脱复习的盲目性和题海战术的苦恼,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为保证足够的复习时间, 我们一般都在第一学期完成九年级全册的教学任务, 并腾出一定时间对九年级课程內容进行第一轮的复习。到第二学期之后,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要做好四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这一轮复习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从一至十周)。(以七、八年级课程为主)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按人教版内容复习)
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中可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第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题训练):这一轮复习大约需要近一个月时间(第十至十四周)。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轮中,主要是要联系时政热点和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多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生活中的情景为背景进行命题。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要着重提高学生从材料或情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与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由于热点材料很多,我们在训练时就要分清哪些材料接近学生生活,哪些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哪些材料具有地方性特点等,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例如今年中考复习我就选择了以下的內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党的十七届六中的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关注生命,校车安全”、“ 辛亥百年、建党90周年、中国入世十年”、“ 关注食品安全、享受健康生活”、“2012年‘两会’ 盘点”、“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文明大行动”、“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等。
这些内容里既有关注国情、省情又有充分体现地域性的特点。既联系了课本又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考前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以达到较好学习效果。
第三轮复习(题型训练):这一轮复习大约两周的时间 (十四至十六周)。目标是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在训练中要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及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下面是我总结的题型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两步”巧解——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由题干(即材料)和题肢(即选项)组成。解答选择题应做到:
第一步:先审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
一要审清试题的要求,即看清楚题目要求,是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还是错误答案(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二要审题干,通过读题干,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
第二步:分析备选答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一是要逐个分析备选答案的内涵,把握其内在的意义;
二是要分析备选答案和题干之间的关系,对其关系要结合具体的材料、情景作进一步分析,在答题时,有意识地将题干和备选答案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同时,对于组合式选择题还要掌握排除法、筛选法等解题技巧。(注意:无论如何选择都应从确定错误选项入手。)
二、“三步” 巧解---辨析题
辨析题的解答可分三步:辨——析——结
1、“辨”,即准确判断。
如果观点是正确的,首先应肯定观点的正确性;如果观点是错误或片面的,首先应指出观点是错误或片面的。(要求学生注意格式及答题用语)
2、“析”,即陈述理由。
如果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正确”的角度分析;如果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原观点为什么错误”的角度分析;如果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可以从“哪部分是正确的,为什么正确,哪部分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的角度分析。(这是较难的一种类型,学生容易遗漏一些观点。)
3、“结”,即归纳总结。我们要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当深化主题。(这一部分学生最容易遗漏)
三、“四步”巧解——(问答题)材料分析题
第一步:认真审题。
先审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词。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观点;然后一字一字认真地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及命题者的意图。
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找准链接点即材料中心意思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对部分学生而言,是难点)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要求:课本理论+材料内容+结合现实(做到:意在笔先,答案条理化。层次分明,答案序号化。多引少编,答案学科化。)
第四步:查缺补漏。答完题后,及时检查,是答好题的重要环节。疏漏的要点及时补上。总之,简明厄要,言简意赅。
第四轮复习(模拟训练或月考):安排一个多月时间(十六至二十周)。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得失,及时查漏补缺,以考促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一轮复习中模拟试题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以本省编写的试题为主。如:中考调研试题,我们非常重视,我们认为它是中考试题的样板题,透过它可以看到当年中考的影子。它为我们提供中考的动向和脉博。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当年可能会出现的中考试题进行预测。此外我校还从海口市教研室、海南中学、海师附中、侨中等征订多套模拟试题用于模拟训练。为更好地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老师自行设计命题,近几年来我主要参考《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学习报》进行命题。结果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中考复习的粗浅经验总结,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二练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对口单招 机电类钳工考试 技能训练
2011年的对口单招已完满结束,通过考试,我校机械、机电专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是技能专业考试相比2010年进步明显,得到学校与学生的好评。总结经验更有利于明年的相关工作。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10年和2011年江苏省机械、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锉削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10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从得分情况看,总分300分,全省平均分在180左右,而我校平均分173分。与溧阳职技校(戴埠)相比差49分,差距明显。
2011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针对2010年的特点,我们在2011年的技能训练中提出了改进意见。
二、重新认识,重视技能
技能在对口单招的比重占据30%,机械以钳工为例占300分,机电类钳工占150分、电工占150分。按理,机械或机电技能训练时间都应在30%左右,但实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都不满30%的时间,从高三一年的统计来看,全高三一年总时间为190天(计算了周六的上课时),机械从训练到考试总共是55天,机电57天分占总课时的28.9%与30%,当然这是高三一年的总学时占用,高一与高二占的比例不到10%。这个时间也是我们08101对口单招班的时间,相比以前有了不少的进步,这是教学管理思想进步的结果,也是我们通过总结,纠正以前的教学管理、纠正不少老师的“过关”思想结果。通过努力,我们技能训练小组改变了学生不重视技能训练、只重视文化专业课的偏科现象,使得技能训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科学合理分配各训练课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一共190天时间,我们以不但要取得技能考核优良的结果,更要取得文化专业课方面的成绩。科学合理的分配技能训练时间,不但使我们的学生技能考核结果理想,文化专业课也有不小的进步。从结果看,我们机械专业学生的对口单招平均分相比去年有一定的进步,兄弟学校的平均分则有一定的退步。
如何合理地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也是我们一直探索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根据技能训练的特点,我们认为技能训练既要有一定的连续训练时间,也要有一段间隙巩固的时间。因此,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安排是每两周安排一次连续4天的训练,高三第二学期一开学就以技能为主一直训练至考核,时间大约在三周,机电四周半天,机械为三周时间(说明:连考试时间都算)。这样在高三第一学期的训练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选择合适的课题,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
合适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技能,合理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得分。合情的课题可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共计训练36个大课题,21个小课题,大课题就是以4小时以上的综合工件,训练内容涵盖全部技能要求点,小课题以某个单项为主要训练点为主点,单独训练的内容为主,例如单个圆弧、单个尺寸,等等。
大课题选择的标准是从简单到复杂,内容则是循序渐进地完成“考核要求”,以锉削为红线串接起钳工技能的要求,辅助以小课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考核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机械班高考学生平均分为216.6,超溧阳职技校(戴埠)校区13分。下表为江苏前五名的机械专业技能排名。
五、指导认真、抓细抓实技能教学工作
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技能训练工作认真抓细抓实,不放过学生的一个微小错误点,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突出点。
仔细分析对口单招试卷的构成,我们发现整个考核内容以对口单招的技能标准为蓝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以机械为例)
1.尺寸(35%)
2.形位公差(5%)
3.表面粗糙度(5%)
4.孔加工(25%)
5.配合加工(30%)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容易拿分的重点项目加以重点训练,如尺寸分,这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锉削技能”的基础,同是尺寸也是其他项目的基础,如表面粗糙度、配合,只有抓住“尺寸”项目才可以对其他项目兼顾。
对于孔加工,我们认为,这是拿分的主项目,绝大部分同学在这一项目上必须也应该拿大分,因为孔加工只要做好几个方面就可以得大分,如孔的精度、孔的表面粗糙度等,唯一难拿分的项目是孔位置精度,这个分不太好拿,运气分占了大多。所以我们的训练就以此为例,要求学生每个训练工件基本上孔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分都拿,这样保证正式考试才可以得高分。
总体这样算下来,该拿的分都拿到了,得分的高低就看学生的基本功了,基本功好的同学就得高分。如机械班的谢超(240分)、高立枫(238分)等同学,基本功扎实,得分自然就高。
六、考前精心准备,考试得心应手
考试是平时练习水平的体现,只有平时抓好基础训练,做好各项工作才可以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考前两三天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考试增添信心,发挥出学生最好的状态。
考前的准备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工量具的准备:所有的刀必须是试用过的,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要用过的,最得心应手的,锉刀分粗、中、细三种规格精心准备,粗锉刀切削量要大,精锉刀切削量要小,切削面要光;
钻头要试钻,一定要保证孔径与公称直径相符合;
铰刀要修磨,铰出的孔不但直径要用塞规测量,孔壁要光,表面粗糙度为1.6,不能有拉痕;
锯条最好选用高速钢,让学生试锯出光滑的表面、标准的尺寸。量具要校准,游标卡、千分尺要也量块校准,不能有误差。
2.切削液的准备:切削液要分攻丝、铰孔、钻孔三种,攻丝用32#机油即可,铰孔、钻孔用皂化油配制,浓度要适当。
3.各种辅助东西的准备:主要包括钳口垫板、工作服的准备等。
4.临场心理的辅导:树立学生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同时在考前一两天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将学生各自的生物钟调整到考试时间内最好的状态,考虑各种临场因素,如考场的钳台、钻床的使用安排,等等。
二练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略)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
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
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
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
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4、创设条件,让学生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
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纠正对中学实验考查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
二练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一、明确复习思路,制订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单元整合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时间大致5周左右。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熟练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印发《中考说明》。将《中考说明》上的内容标准、例证性试题印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对照考点要求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
2.单元整合复习。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我结合《中考说明》中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知识结构单元整合,把初中数学全部内容归纳成下面7个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解直角三角形、统计与概率。每个单元例题、习题选择主要依据课本,将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在每一单元复习中,要渗透一些实际应用题、探索题,为第二阶段复习做点铺垫。
3.单元检测。复习完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同步测试。试题选择要紧扣《中考说明》,以近年中考题为题材,选取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考题进行检测。每个单元同步检测注重前后联系,本单元为主,其余单元要渗透一定比例,检测时间一般安排在当天的最后一节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时间大致两周。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第二阶段复习的形式
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
并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根据近年来的初中数学考试的试卷的命题特点,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包括“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等问题;
②图表信息题:体现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等问题;
③阅读理解题: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问题;
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特别是图形的折叠、旋转和动点问题)、开放性试题;
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
2.第二阶段复习的编排
结合以上资料,我们将这个阶段的复习编成三个复习专题:①应用型综合题;
②开放型综合题;
③探究型综合题。所有专题例题、习题都印发给学生。讲前先发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讲后再发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中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大约两周时间,重点是加强解题指导,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提高临场发挥能力等。
我们可以从前几年中考的试卷、数学样卷及各地中考试题中精选考题,进行改编,对照近几年中考试题结构和分值、难度比例制成模拟试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这一轮复习中还可以将近几年中考原卷印发给学生课外练习。每次模考都要认真阅卷,评讲试卷时重点指出学生的答卷弊端。最后留半周的时间给学生,让其自查复习,回归教材,回味整个数学总复习以来的一切:翻翻教材中的重点习例题,看看前面做过的练习考试卷。
二、各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一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复习前要仔细阅读《中考说明》,对《中考说明》应理解深透,研究深入,吃透精神。我将《中考说明》中的“内容标准”作为第一阶段复习的纲领,结合教材,按照复习计划的单元划分进行第一阶段复习。《中考说明》中的新增内容尤其要给以重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还要力求熟练。
(2)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初中数学中考试题基础分占总分的50%以上,因此要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运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力求不丢分。
(3)数学中考的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编题,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高落点、多归纳、快反馈、重反思”的方法。
2.第二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
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重点;
特别是研究这两年市中考试卷来选定专题;
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注重以练代讲,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练代讲。
3.第三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仿真性。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3)每次可以详答一份试卷张贴于教室,给学生答卷板书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