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8 15:0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例如,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学生对生活中的多位数司空见惯,但很少会注意到这些多位数的使用。在课前,可以借助《问题生成单》,让学生通过上网、手机查询、报刊杂志等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五篇】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例如,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学生对生活中的多位数司空见惯,但很少会注意到这些多位数的使用。在课前,可以借助《问题生成单》,让学生通过上网、手机查询、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课堂中学生交流汇报:有的是今年全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统计数据,有的是甘肃省的土地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多位数来教学读法和写法。同时,这些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也让学生了解了国情、省情、市情,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

我们现在大多还沿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统一的教学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形式,教师限制较大,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则可变革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我课前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有关涉及百分数的数据。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反映我市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百分数进行处理、分析,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一些数据,选择部分数据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有的学生选择近年来全市人口的增减变化、城镇居民纯收入的变化;
有的选择宽带用户、手机用户数据等;
有的选择各县区的高考录取率、中考升学率等数据,作业形式灵活设计为科技小论文、统计图、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

学科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直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合作学习,更缺少自主探索,教学中也很少有机会独立获取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方法呈现信息化、学习开放化、学习过程交互化。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学重点是掌握面积公式,而难点在于面积公式的推导。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对于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学生很难理解。但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动态演示把一个平形四边形沿一个高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
然后,再把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平移到梯形的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用颜色闪烁,加以重强,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在明确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再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后得知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是对应相等的,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把学生的难点轻松解决,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得轻松自如。

(二)利用网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网络环境下,可以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数学教学。例如,我们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可以选择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电子举手功能向老师提问,或者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学生“齐步走”的现象,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让学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有乐趣,优化了课堂练习。

(三)利用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智乐园教学平台等教学软件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登录软件平台后,自行浏览教学视频,学习中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在线向老师、学生请教,实现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可以得到不同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还可以在线讨论、发表帖子。在网络自学之后,选择软件中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进行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运用人机交互,实现个体化学习,就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本节教学结束或单元教学结束后,还可以选择测试题检查自己学生本课或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线答题、提交后,及时查看成绩,可以知道哪些题做错了。测试可以设计为数学游戏的方式,也可以是过关的方式,还可以根据难度设计为星级测试方式等,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挑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使其感受到了快乐。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学校装备情况

近几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我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条件有了全面的提高,衢州、金华地区教育装备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发展迅速,装备建设对教育教学的支撑、服务功能日益显现。随着我省班级多媒体的全面普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基于教育信息化工程设备的应用,为衢州、金华等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我们走访的学校来看,教育装备发展成绩喜人,学校装备建设逐渐齐全,装备管理制度越发完善,教师使用效益提高,并且在装备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意识的显著提高以及网络技术便捷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互动教学设备被积极主动地引入学校教学,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主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等等,先进的教育装备必将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便捷化将引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泛在化学习将成为现实。

(二)装备管理情况

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情况下,衢州、金华两地的工作重点及时从“建、配”向“管、用、研、培”转移,装备评估也从过去的建设达标指向转变为使用效益指向,引导和鼓励学校管好、用好教育装备。各地在加强物资管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实验操作、图书管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推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借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示范县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之机,龙游县以“提升理念、提高水平、规范行为、健全体系、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主题,通过“宣传活动、全面推进、自查总结”三个阶段,同步落实“组织领导、工作制度、经费保障、督促检查、长效机制”五项措施,达到“建设标准化、应用常态化”的总体目标。永康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围绕“创建教育现代化”目标,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装备投入,提高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认识,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装备管理体系,促进永康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持续、快速、均衡发展。

(三)应用情况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在线资源平台的日益增多、教师教学技能及现代化教育意识的显著提高,教师对获取开放资源的方式从简单下载操作向知识整合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装备为载体,追求资源获取与整合、应用与创新的深度融合趋势,并且整合后的资源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学术性以及校本性,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极具重要性的潜在资源。教育装备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物质载体支撑,资源的整合带动了教师对教育装备的应用与创新。在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趋势的推动下,教育装备的建设和使用得到了优化和内涵发展。学校开始着重分析师生知识整合的流程以及探索如何构建资源平台的模型,为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供科学指导。如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的尝试与建设,教师在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室、主录播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等装备的基础上,不断磨合课堂与设备的契合度,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断充实平台资源库。教师已不再满足于教育装备的机械使用,用好用足用出彩,用了之后发现问题,不断促进装备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新华小学资源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根据教师需求情况将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推送到教师空间,帮助教师备课、上课以及进行教学评价。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平台资源,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平台上的同步课堂模式更能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享受同等的优质资源。

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精彩纷呈

(一)抓住重点,打造学校装备特色

学校在坚持国家或全省统一配置标准,保证装备使用的情况下,融合了各地本土特色,根据学校自身的校情、师情以及生情不同进行个性装备,合理组合,有所侧重。从一种特色装备入手,集中优势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从各地学校的装备发展经验来看,其共同特点就是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色点上,挖掘深加工潜力,把校园装备特色逐步做强做大,使之拥有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如龙游县北辰小学,学生来自全国多个省份,为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增添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机会,学校以书香校园为主打品牌,营造校内多形式、多场所的阅读文化氛围,开设校园公共阅读角、班级阅读角、校园图书室等,并打算引入电子阅览云平台,助推学校书香文化的建设,共同创建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热爱读书,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乐,与书为友,天长地久。

(二)强化培训,提高装备应用效益

按照“装备建设强应用”的工作要求,各地在全面总结历年装备应用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学校装备应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应用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加强改进应用的措施,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拓展培训新思路,科学设定培训内容,着力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着眼于当前教学应用实际确定培训内容。衢江区上方小学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将培训长期化、常态化,努力做到从技术层面转移到理念的提升和应用层面,更多地关注技术装备与学科整合,杜绝内容过于简单的“重复”和单调的“满堂灌”培训,并以资源平台为抓手,督促教师加强对装备的研究,推动教师教育装备的应用。为深化学习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电子白板应用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培训和考核,教师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运用技能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提升内涵,注重装备环境设计

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内容的增加、装备整合思想的发展,以往就物论物,将配置物品简单罗列放在教室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装备应用的要求,装备不再是环境的附属品,更应该是环境的有机组成。学校在布置各类装备时,要有先进的装备设计思想,注重提升装备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装备品质。如新华小学将鼓励学生创新制作的思想渗透到专用教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把学校的每个空间都打造成学生手工作品的展示场所。走入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前、教室、长廊、楼道口都布置了一幅幅手工作品。音乐教室在装饰效果上辅助以音符和五线谱图案以及明快艳丽的颜色,计算机教室张贴着教师自己编制的信息技术儿歌,可爱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技术的喜悦,造型独特的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了无拘无束的阅读环境,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学生心灵受到涤荡,产生阅读的渴望。

(四)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教育装备

新技术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对技术潜力的无限憧憬引发了学校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教育应用热潮。听下宅小学校长谈主录播教室的建设与应用,听北辰小学校长对大数据支撑信用社会的云平台建设想法,听上方小学校长对多种资源网站的比较分析,听新华小学校长对数字化资源平台开发建设的体会等等。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一线工作者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关注走在最前面,抓住和用好装备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注重提升学校装备综合服务功能,在提升装备发展层次和水平上做好文章,不拘于传统装备建设的满足,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教育技术装备。

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思考

(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少学校误以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现代化,以为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这种误区导致学校设备配置出现不理智、甚至过于盲目的现象。从装备建设的角度而言,学校已经步入现代化,但从装备的实际使用效益而言,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存在闲置浪费现象。有些学校把信息化做成了仅供参观展示的“花瓶”。

第二,装备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多数学校对装备资产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还处于各自为政,总务、教师、实验员等多路管理的状态,教育装备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统一,管理较为混乱从而造成应用的不便。比如,美术功能教室中配置了各种绘画颜料、画具、模型、教材等,但由于项目安装时负责验收的是学校总务人员,对配备的各项内容只做简单的清点和罗列,而实际使用的是美术教师,教师并不清楚该功能教室具体拥有哪些装备以及摆放的位置,以致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美术教室中的器材并没有很好的使用甚至原封未动,美术教师需要申请经费购置画具、颜料,学校校长不清楚功能教室里的物资而不做任何调度。

第三,装备功能使用不全面。现代化教育装备普遍存在高精度、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因此功能的最大发挥应是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的关键,也是鉴定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依据。比如,为了更好地解决课桌椅高度与学生身高不符的问题,我省近年来配置了大量可调节课桌椅,但根据我们走访的多所学校情况来看,很少有学校主动关注课桌椅的高度问题,一个班级前后不分高低统一高度,一个学校不同年级统一高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身高对课桌椅进行调整,可调节课桌椅的“可调节”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第四,装备售后维修不便捷。教育装备及时的售后服务能够增加师生使用的满意度,提高装备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学校师生期望值的契合度,形成装备使用的愉悦感,进而推动教育装备的使用。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所配置的少数装备仍然存在质量瑕疵,如实验室凳脚套使用一段时间后易脱落、讲台多媒体显示器气杆损坏、课桌椅螺丝钉过长、显微镜盒子做工粗糙等,但学校并未及时进行维修或反馈。经了解,许多仪器设备因其专业性,附件、零件的更换及维修很难在普通市场里得到解决,学校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就不予修补,或直接放置不用。相关管理人员表示,仪器设备的损坏,如不是大问题,找生产企业来维修,对于企业而言维修成本高,且维修运转周期长。装备服务跟不上装备建设,学校经常处于无途径解决维修问题的境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会逐渐“怕用坏”、“不敢用”,进而抑制整个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第五,各有关部门未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和领域,既要在思想认识上有高度自觉性,又要使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既要有完备的设施设备作保障,又要不断提高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水平;
既要保证教育装备产品的质量,又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所有这些,都不可能由一个部门去完成,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各行业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联动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思考

1.加强领导,开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新局面

随着我省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协调合作,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各地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为教育行政部门当好参谋,抓紧制订当地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规划,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宏观指导,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队伍的作用,推进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有序、平稳发展。

2.创新方式,支撑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新发展

以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建设县(市、区)为抓手,通过“示范”来成为其他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前行的路标和发展的样板,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提供可借鉴、可启迪和可仿效的经验,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功效,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社会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满意度。

3.注重质量,展现教育技术装备服务新高度

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建、配、管、用、研、培”,认真执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组织产品标准化的宣传与贯彻,以浙江省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省、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我省教育技术运维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为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应用解决“后顾之忧”。

4.激发热情,构建教育技术装备人员队伍新风貌

选择懂教育、懂装备、懂管理的人员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去,逐步建立起一支能熟练掌握、推广应用现代教育装备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要合理解决好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测算、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努力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素养。

5.强化监督,制定教育技术装备考核工作新举措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
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
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
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
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

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
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
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且还可以借助相机、录影机、手机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身边的优质资源然后经过计算机加工将其应用于课堂。这种便利条件的生成,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施之间的保真度,使得教师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来说,来源于经典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渐次步入美学的殿堂,来源于生活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创造生活的美,装点美的生活。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的教学,教师课前采集了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范作等几种资料整合在教学课件当中。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看到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花灯特色,将学生已然发散开去的思维凝聚在美术课堂当中。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花灯制作中所用到的美学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眼前展示的丰富材料,开始了发现和总结概括的学习探究。最终总结道“花灯形态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生活物像的衍生和变体;
花灯的色彩艳丽,以暖色调为主;
其装饰可以是剪纸、挂坠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元素”。没有丰富的资源,就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审美情趣,更不能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资源展示平台,也不失为学生不断跃升的跳板。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形、色、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气氛,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有趣的“服饰”》的教学,教师设置了时装设计大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时装表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时装设计艺术的特点,并将学生带入了“设计师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时装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素。随着学生津津有味地探讨,他们基本形成了时装设计的理念——“采用色彩、质料、突出的形态等元素设计出有鲜明特征的服饰,夸张一点也无所谓”。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些时装展览的情境图,引领学生“穿越”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时装盛会,“取经”、“深造”、“寻找灵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创造。整个情境创设以一贯之,大量依靠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展示功能和信息采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整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主设计的信心。

3运用计算机绘画,培养创新精神

计算机绘画,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美术创作形式,这也是将来美术创作行业发展的新的生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绘画活动,方便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也方便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和成长。一方面,计算机绘画软件操作简易,所见即所得;
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过程,便于学生修改画作。一些电脑制图软件还具备图片合成的巨大功能,如果将学生不同时段的画作或者照片等资源灵活组合,可以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渐变的形》的教学,教师采用Flash软件教育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先通过教师机演示了一个圆形渐变为金鱼的绘画过程,以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巧。随后,便让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摸索,绘制了非常丰富的渐变动画,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哪吒出生”等,而且绘画所用的时间也不多。接着,教师又将学生能力拓向场景制作方面,还是借助教师机演示了使用图层功能的技巧,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可以在渐变绘画的背面绘制一幅场景,于是他们的绘画又活了起来。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感悟了渐变的形一步步渐变的过程,而且过了一把动画制作的瘾。计算机绘图,可以创生无限的创造机缘,大大开阔了学生创造美的视野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1功利诉求成为中小学书法美术教育的主导动力

(1)学校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打造“特色”、提高升学率的工具。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将分数和升学率作为主要标准。近年来,随着学校间竞争加剧,办学出“特色”成为许多学校吸引生源的思路之一,不少学校着力强化书法美术教育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保证常规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打造书法美术教育这一差异性的竞争亮点。随着艺术高校招生数量逐步扩大,许多高中学校将其作为提高升学率的捷径。众多文化课不佳的高中生专攻美术,他们的升学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总体升学率。从客观角度而言,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从高中到高等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总体发展和提高,但是从动机的本质而言,这种发展和提高却与提高升学率这一功利性的办学理念直接相关,这又违背了书法美术教育的最初宗旨。(2)家长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特长”的途径。相当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学习书法美术,目的主要是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以便升学时能够享受到加分的政策。加分政策主要侧重于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项目,对于书法美术的加分尚不明确。即便如此,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书法美术方面的特长仍可增加升学的“砝码”。事实上,某些中学也确实正在执行针对艺术特长生的优惠“土政策”,在文化课程成绩相同的基础上优先录取艺术特长生。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家长们培养孩子书法美术特长的热情。这必然使得家长对孩子书法美术教育的投入停留于盲目和跟风状态,也难以发挥家庭在审美教育方面的有效作用。(3)社会培训机构将书法美术教育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手段。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书法美术教育需求也成为社会培训机构的利益增长点。培训机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固定的,招生数量越多,授课时间越长,边际成本越低,经济收益越高。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随意扩大班的容量,延长授课时间。书法美术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气质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等诸多个体因素,采用一对一式的单独充分交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但是在社会培训机构,“小班授课”只是招生噱头,实际班内学生人数少则20人,多则40~50人,教学效果最小化而经济收益最大化。导致以上种种功利目的主导书法美术教育的深层原因,正是实用主义的教育观。许多学者将审美教育视为促进智力发展的途径,为学生成才服务的简单工具,其自身没有独立价值。而所谓的“成才”其实就是智商水平的提高和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深入习得。在这种观念中,书法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协调平衡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最终目的仍然是促进智力、提高智商,进而提高学业成绩。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积极向青少年提供书法美术教育的环境和机会,其目的是在紧张枯燥的文化课程学习之中舒缓情绪、调节身心,从而以更加饱满、轻松的精神状态迎接更加紧张枯燥的学习和考试。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书法美术审美教育超越现实功利性的精神内核被抽空了,不仅丧失了自身独立的价值,而且已经沦为智力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奴仆。以书法美术教育为代表的审美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弥补现代社会造成的各种人性危机和心灵问题。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把审美教育视为人性完善的途径。审美能够弥合人性的分裂,使人成为完整和自由的人。席勒的美育理论是批判应试教育的思想武器,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相一致。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形成符合审美本性的美育共识,就成为矫正实用主义书法美术教育的关键之一。

2开展书法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单一在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将“艺术”和“文化”割裂的现象,重艺术技能而轻文化价值。艺术和审美都属于广义文化范畴,是观念性和物质性、思想性和技艺性、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其中渗透了密集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但是在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抽空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倾向,文化基因进行过滤,而将技法与意境割裂,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书法美术的技能,而忽视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书法美术教育实施中,也存在着注重灌输,轻视启发与体验的现象。由于对艺术技能的片面强调,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对于需要记忆和练习的技能型知识强调较多,而缺乏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体验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甚至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对学生形成审美体验的引导,对于审美对象的内涵、意蕴的挖掘不够深入,普遍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审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讲授的内容更为重要。学生对书法和美术的兴趣是天然自发的,如果能够采用既适合审美规律与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点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得到巩固和加强,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发掘并培育他们身上的天赋。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现偏差,甚至采用简单、粗鄙、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兴趣,扭曲他们对书法和美术的基本观念。

3对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应

流行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现行的书法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们普遍忽视流行文化的挑战。流行的日本漫画、影视动漫作品、恶搞美术、街头涂鸦等艺术产品会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对文化艺术经典的颠覆和恶搞成为一种常态技法,消减了经典艺术品的意义深度、价值标准,能够给文化接受者带来新鲜刺激的消费感受。中小学生在系统扎实的艺术训练尚未具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种种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
他们在缺乏丰富的审美体验的情况下,很容易对扁平化的消费型审美产品产生依赖和偏好。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娱乐性为主要特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传播目的,其思想性、严肃性被大幅消减。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育应当用于正确面对其中负面因素的挑战并做出有力回应,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辨别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4城乡地区书法美术教育水平差距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