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数学小故事【五篇】

时间:2023-06-18 17:1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对于课程教材中一些理论性的数学概念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经常不能读懂课本,掌握不清数学知识概念、性质,这就导致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佳,无法准确的使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数学小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小故事【五篇】

数学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1应用数字故事渗透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对于课程教材中一些理论性的数学概念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经常不能读懂课本,掌握不清数学知识概念、性质,这就导致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佳,无法准确的使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此外,由于小学生这种特殊的年龄个特征和学习特征,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教学枯燥无趣,久而久之愈发没有学习动力,影响了学习效率,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抓准教学机遇引入数字故事可以增加教学活力,让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集中精神在思考数字故事同时,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知识,一定程度上简化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压力减少,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学习信心与动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心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上小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不够全面,教师给学生讲解了一个“小数的成长”故事,用小学生喜欢的趣味性语言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小数,到小数流传到中亚和欧洲的应用,最后到现如今的小数。学生对小数故事十分感兴趣,认真听着故事、思考的故事,循序渐进的来理解了小数的起源、变迁和发展过程,接着教师再导入教材上小数的概念与性质,这时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

2应用数字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更多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盲目的追赶教学进度,教学严重缺乏互动性,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就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向课堂教学要时间的同时,更要质量,借助数字故事优势特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教学互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知识,成为学习的生力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认识方向”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多媒体数字故事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集动画、文字、音乐于一体的数字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学朝着不同方向走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时候迟到了,有时候早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被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数字故事课件带入到了问题情境中,活跃着自己思维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了方向是主要原因这个答案,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学生保持了最佳的学习状态,踊跃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数学的小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故事;
小学数学;
课堂;
教师;
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小学教育作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阶段,是学生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最重要的阶段,而在传统的小学学科教育中仅仅是将知识“倾注”给学生,忽略了其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数字故事的特点相较于文字语言情境性更强、也更加直观性。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将其优势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结合起来,然后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字故事创设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更利于理解的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的挖掘出数学知识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当前,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中的问题如下:

1.课堂上多媒体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黑板之外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都是形式化的,甚至存在着利用多媒体将课本内容照搬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难点理解不深刻,很难有效进行知识迁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很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层次清晰,并且有着非常高的逻辑性,但是并无法使学生完好的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无法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有效理解。

3.学生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探究,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的探究都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完成的,多数课堂教学气氛深沉,学生学习处于低迷的状态,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够采用一些数字故事,在配合上音乐及动画等效果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

二、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

数字故事能够将音乐、图片及文字等各种资源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的直观和有趣,属于一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
另外一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动手制作,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数字故事教学。

1.将数字故事应用到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

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迁移,而数字故事则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的情境创设工具,能够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来有效的描述情境,通过文字、图片就音乐等来展示媒体的效果,使得故事情境更真实的还原。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周长》这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字故事,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小美减肥的数字故事,小美每天绕着操场跑步,爸爸建议小美绕着操场的边线跑步,但是小美有的时候是绕着操场的边线跑的,有时候并没有绕着边线跑,小美跑了一个星期并没有瘦下来,最后教师引出问题:小美为什么没有瘦?他在减肥中采纳了爸爸的建议吗?从而引出周长的学习。这个故事数字故事教师是通过PPT展示的,并配合了教师的讲解,在播放的时候学生就对数字故事的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完全被学生所吸引,那么教师如果在后续进行适当引导,教学效果必然会非常好,所以数字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将数字故事应用到数学知识介绍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小数的读法,万以内的数、有余数的除法、克与千克等。

这些知识都源于日常生活,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被提及, 学生非常有必要经常对他们的用法和规则进行练习,因为这是学会其他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一旦在学生心里形成了错误的印象就非常难改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非常常见的知识通过数字故事的方法表现出来,并在课堂教学和休息期间不断地播放和展示,同一种知识点可以利用不同素材和不同形式的故事从多个侧面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明白数学的发展史,陶冶情操,扩大视野。在介绍数学常识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主题,比如可以选择数学符号的介绍,数学家的逸闻趣事,数学的发展历史,等等。

数字故事在数学常识教学中主要应用于导入和新知讲授环节,例如在小学数学“几分之一”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数字故事,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对这一常识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分数线的认识和表示,在播放结束后名教师可以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强调,从而深化学生的记忆。

3.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当中。

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整个课堂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炼出来,将其制作成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环节。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精简出来,制作成数字故事,在故事的最后还引入了练习环节,这样就形成了阶梯化的教学,同时其也能够为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实际上除了上面所分析的几点之外,数字故事若配上更加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背景音乐、有趣的动画化等元素,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更好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良好调整,有效的改善学习兴趣和态度。

总结: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体体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频率比较高,但是效果却不够理想,这组要是因为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不够吸引学生,而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结合制作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体的其可以应用到问题情境中、知识学习中、小结环节当中。

参考文献:

数学的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
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
[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数学的小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课堂;
数字故事;
应用

一、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得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开始寻找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而运用数字故事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因此,本文针对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持久化

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但是目前数字故事在应用过程中,很难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持久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教师采用PPT的方式对数字故事进行讲解,但是很多教师在利用PPT时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对PPT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推敲和选择,导致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不感兴趣;
第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讲,其教学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可能对于初级阶段的小W生来讲,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高级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学生对于该教学方式有审美疲劳,所以无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二)无法利用数字故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数字故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然而,虽然很多小学生对数字故事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是并没有真正将这种兴趣转换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故事并不是万能的,虽然能够运用数字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一些逻辑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数字故事并不能降低知识点的讲解难度,因此还需要对数字故事进行更有效地运用;
第二,很多教师在运用数字故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字故事作为课堂的重点,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变得不重要,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逐渐地变弱,违背了数字故事的运用初衷。

二、运用数字故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完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虽然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开始运用数字故事开展相关的教学,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数字故事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更好地运用数字故事开展课堂教学,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对数字故事运用之前进行深入分析

在运用数字故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运用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地分析, 才能够更好地选择运用方式。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于数字故事的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围绕小学生开展,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需要对小学生关于数字故事的接受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教师需要通过积极地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数字故事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能够找到运用数字故事的适合时机,并且使得数字故事能够更好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数字故事能够起到促进教学内容讲解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故事的讲解方式要完善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讲解,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数字故事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例如: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字故事,可以采用文字的方式直接进行讲解,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口头论述,更好地理解数字故事,也能够领悟数字故事对于教学内容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复杂的数字故事,可以采用PPT或者短视频的方式进行;
第二,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字故事,并且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讲解。

(三)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辅助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因此,必须要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在运用数字故事的过程中,积极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好地调整数字故事的运用方式等等,从而能够使得数字故事起到更好的运用效果;
第二,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对数字故事的运用过程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好地对数字故事的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等等进行调节,使得数字故事的运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共同努力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庆.数字故事叙述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2]刘纪平,程志娜.数字故事制作实例及其应用意义探讨[J].才智,2014(08)

数学的小故事范文第5篇

低年级数学 数学叙事 叙事结构

一般来说,叙事总要受到某种内在结构逻辑的制约。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出于对故事的通俗性认识,多将“叙事”问题理解为“讲故事”或“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数学教学研究”,并不看重其间的结构性特征,显然有着认知上的简化和泛化偏向。故此,就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叙事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辨识,而之所以选择低年级数学进行分析,又因为这一阶段知识结构的相对浅显,便于比附、构建出“故事”,更具叙“事”意义上的可显示度。

一、叙事:作为一种普适性的表述方式

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叙事作为其基本内容,已然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以“讲故事”为表征的教学叙事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反映出生活叙事品格在教学中的存在。如果说,历史、文学等人文科学中的叙事在于通过故事传达自身的生活经验世界,看重现实呈现和情感再现的感性结构关系,突出的是对历史认知和人文情怀的体悟,那么,数学叙事则显然不再以此为目的。它所追求的是故事背后所蕴涵的理性知识,感性故事寄予的是对理性知识结构关系的认识,而叙事是进入这一空间的门径。此时,叙事重心已从人文叙事的感性方向转向了理性方向,发生了主导层面上的逆转。显然,这种逆转是叙事顺应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适应性变化。从表层上看,这似乎背离了叙事的基本指向,但在深层上,叙事得以和数学教学共生,其实并没有离弃数学和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一同作为生活同构物的内在设定。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利用叙事方式来形象化的比附数学知识,通过故事的生活性和易感性提升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延展数学知识传播的途径和能力。

二、知识的结构关系:小学数学叙事的逻辑维度

叙事总是依据一定的内在结构展开,而叙事研究也就需要深入到这一结构中去。在历史和文学等不同的人文叙事中,故事一般摆脱不了生活、情感甚至某种精神价值等内在结构的制导。然而到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叙事发生的“逆转”显然不再适用于人文叙事观念。这种“逆转”源于知识结构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摆脱人文叙事的结构方式,转而以某种知识结构关系取代人文叙事的精神结构。数学叙事中的故事情节可以不必考虑故事的艺术性因素,不再依据故事的生动性和完整性甚至是生活的真实性等要求,而侧重于知识结构关系与故事的比附。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为了便于知识的比附,故事在尽力维持通俗易懂的同时也就应该尽可能地和知识结构安排保持直接的关联性,努力缩短从“故事”到“知识”的心理接受距离。一般来说,这样的故事会变得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内容明白浅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淡化、消除故事本身可能蕴涵的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内容,对故事本身多做“减法”,以免“额外”附着内容过多干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当然,由于知识点的众多以及故事的相对短小和普遍,也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叙事的碎片化,零散化,还需要强化知识结构的科学安排去整合和引导。事实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有一个到多个的故事形式,但不管故事面目如何多样,围绕相关知识的结构性内容是不可能有明显变化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同知识点的内容往往也就构成相关叙事的基本“功能”因素,教师只要围绕这种结构性的知识关系去经营教学叙事也就可以了。

三、低年级数学教学:数学叙事应用的主要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方法的应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在注重叙事与知识结构关系比附的同时,讲求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充分结合和兼顾,无疑可以发挥出叙事教学的积极。这在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授和练习实践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1.讲授:叙述中的形象直观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溶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叙事过程中体悟知识。比如,关于低年级的“10以内”的识数问题,虽然知识较为浅显,但仍有一个利用叙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的问题。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依据相关知识点编撰成诸如“数字比大小”一类的小故事,尽量突出故事内容与知识的相关性。显然,由于故事的编排和相关课程单元的知识结构有着明显的同构性,加之故事的情节性、场景性、生动性等容易使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通,形象直观,完全可以强化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此时并不需要故事的传奇性和悬念性,以及过于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环境氛围,只要故事能清晰地寄寓知识内容,契合儿童身心特点,便于接受就可以了。

2.练习:知识探究的趣味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智力的重要途径。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自觉性和自控性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数学练习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也就需要更多考虑到练习课的趣味性,以便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而充分开发、利用叙事内容的趣味性也就利于达到这一点。比如,在二年级期末时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多种问题整合到一个故事中,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并解决文中的数学问题。笔者就利用过当前传播度很高的“喜羊羊与灰太郎”的故事来提升数学叙事的趣味度,曾编撰了一个“喜羊羊和美羊羊”开商店的故事,利用商店货物的增减、商品的买卖等情况和行为来整合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创设这类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练习,大大增强了练习的有效性。而类似比附性的知识教学手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谓十分常见,说明叙事教学的合理使用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还在初成阶段,单纯的知识传授无疑不能适应他们的身心特点。通过基于知识结构关系营构出的短小精悍的趣味故事更能体现小学数学知识的阶段性特征。而随着数学知识的愈加抽象化,日常生活故事的比附已不大能适应知识结构性关系的寄寓,因此,这种方式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具有阶段性作用,而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则要弱化得多。个中原因并不在于叙事已不能作为一种方法被使用,而是因为随着知识结构的复杂与难度增加,故事必然向着长度和深度发展,这就增添了教育主体营造故事的难度。因此,叙事性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其显然的不足,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数学叙事的使用也有一个使用的阶段和“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