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游子吟全诗意思【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8 19: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本次研究的课程是语文京版教材第4册第13课《古诗二首》之《游子吟》。本课的指导思想定义为:在大体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有韵律、有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背古诗的兴趣,以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游子吟全诗意思【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游子吟全诗意思【五篇】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第1篇

课程分析

本次研究的课程是语文京版教材第4册第13课《古诗二首》之《游子吟》。本课的指导思想定义为:在大体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有韵律、有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背古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拓展阅读古诗,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努力改进n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阶段目标中关于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语文教学参考中提出,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第二,注意对繁难字的书写指导。第三,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指导朗读、背诵。《游子吟》这首古诗,只要求学生能结合诗句的意思,大体说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朗读和背诵上。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背古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第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第五,熟背之后再默写。第六,《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可在完成第一首全部教学内容后,在进行第二首的教学。

学生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在对语文一至三册教材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对于古诗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初步掌握了朗读古诗节奏和韵律的技巧。但对于古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仍需借助于教师的讲解、重点词句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强化对古诗内容的了解。

教学方式 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学习的情景中。评价教学的运用在有效解决学生朗读古诗时出现的问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尝试教学和启发示教学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融情朗读。

教学手段 一是通过欣赏音乐、图片等途径,得到情感的共鸣。二是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引导学生先做出自己理解的选择。三是通过小组活动朗读古诗并相互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与技能:学习“慈”字;
让学生在基本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感情、有韵律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让学生拓展阅读古诗《岁末到家》,在使情感得到延续和提升同时,拓宽了阅读量。二是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图片等途径,得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进入到“母爱”的主题情感之中;
学生借助小组活动及个人展示朗读古诗并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聆听习惯,得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理解古诗含义时,先做出自己理解的按点题目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自我理解,之后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学生在以“母爱”为主题的情感氛围中,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情感,从而能够融情朗读,熟读成诵。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初步懂得慈母的恩情是报答不完的。

技术准备 数字反馈技术设备、ppt演示文稿。

互动反馈技术在课中的设计及应用

按点问题的设计思想 《游子吟》一课中按点的题目贯穿教学始终,按点围绕教学目标所展开,有效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题目的设计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达成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所接受程度,充分发挥了互动反馈技术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在图文并茂、轻松乐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古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朗读古诗是一件趣事,理解古诗也并不十分困难。

按点问题的设计及评价 一是课程的起始,是对学生《游子吟》一课的第一课时所学生字掌握情况的检测,按点问题的设计清晰明了,直指目标。我以试探的语气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游子吟》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激动地回答:“记得!”我紧接说:“快看,生字朋友要考一考大家。”通过教师和学生简单的对话直接进入课堂前测,共两道课堂前测题目。

前测按点问题一:

[题干]“吟”字的正确读音是:

[选项]①yín ②yíng

前测按点问题二:

[题干]“迟”的第四笔是:

[选项]①捺②点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诊断类 其他类

问题设计:预设 现设

《游子吟》一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古诗,本节课是《游子吟》的第二课时,前测按点一和前测按点二的设计意图是检测学生对于第一课时所学生字中易错读音和易错笔画的掌握情况。前测按点一和前测按点二的反馈情况均达到了98%以上的正确率,也就是说明学生对于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字音、字形掌握良好。两道问题的设计不仅达到了检测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目的,还针对本班学生易错字进行了强化知识记忆,为本节课学习古诗《游子吟》奠定基础。

二是新授课,指名读环节。学生在小组自由朗读后进入到指名读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口头作出评价,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道关于朗读评价的按点问题:

按点问题:

[题干]他(她)读得主要好在哪?

[选项]①声音洪亮、朗读正确。

②注意了诗句的停顿。③声音洪亮、朗读正确,而且注意了诗句的停顿。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诊断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预设 现设

题目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培养良好的评价方法;
二是根据题目的选项“注意了诗句的停顿”,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古诗的朗读方法,引发学生对于《游子吟》朗读方法的探究。本道按点题目没有预设正确选项,意义在于根据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控。本题的检测数据中,选项②所占的百分比最高,为58%。从这一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班中多数学生对于古诗朗读时诗句中应作适当停顿这一知识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而也有8%的学生选择选项①,也就是说,班中有少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朗读的认知水平仍停留在读对字音的初级阶段。那么根据这一检测结果,我及时做出了教学策略的调整,那就是请学生听老师朗读并作出评价。我在朗读《游子吟》时特别强调了诗句的停顿,在此之后做出评价选择,学生们都意识到了古诗朗读要注意诗句停顿这一朗读要素,从而解决和达成了有韵律朗读古诗这一教学目标。

三是新授课环节中关于诗句理解的按点问题。古诗诗句的理解,是讲授古诗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参中指出,《游子吟》这首古诗,只要求学生能结合诗句的意思,大体说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朗读和背诵上。根据这一理论思想,我设计的关于理解古诗诗句含义的题目,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视觉上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致含义。

按点问题:

[题干]下面两副图,哪幅表现了古诗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

[选项]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诊断类 其它类

问题设计:预设 现设

古诗的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意思是说:谁能说儿子如同小草一样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那样的母爱呢?作者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这句古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是整首古诗学习的难点。处理这一教学难点时,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若是运用语言描述法和展开想象法都不能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运用了图片对比的方式处理这一教学难点,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实现这一教学方法。在设计按点题目时,利用两幅图片作为按点问题的选项,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观察这两幅图片,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诗句含义。本道按点题目的答对率达到了99%, 我在学生作答后追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认为第二幅图能够表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学生回答:“因为第二幅图片母亲和儿子相互搀扶着,我感觉到这位母亲特别爱他的儿子,儿子也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认为第二幅图能够表达这句古诗的含义。”我抓住时机,夸奖孩子的回答,并总结诗句的写作方法和诗句含义。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有效化解认知冲突,理清概念,促进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所设计本节中的9道按点问题都是秉承这一教学思想,从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班级学习特点入手,行之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是按点问题的设计仍存在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按点问题,我在课后做出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出个别按点有待调整。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第二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的“密密缝”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不理解什么是“密密的针角”,体会不到母爱的细腻,因此设计了这样一道按点问题:

[题干]观察这两幅图,哪幅像是慈母缝制的衣服?

[选项]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诊断类 其他类

问题设计:预设 现设

这道题目的正确率为62%,从}目正确率分析,这道题目的达成效果并不是很好,部分学生仍旧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母爱的情感体验。

按点问题调整:

[题干]“临行密密缝”中,体现出母爱细腻的是?

[选项]① 缝 ② 密密缝

问题类别:测评自评类 认知诊断类 其他类

问题设计:预设 现设

题目调整后,能够更加直接地针对诗句理解上的难点进行解决,达成了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母爱伟大的教学目标。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第2篇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古诗高度凝练,诗句含义深刻;
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异相当隔阂,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如果只满足于讲解诗句的意思,机械地让学生背诵,常导致学生觉得古诗既难懂又乏味。如果从创设情景人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采用分角色表演、谱曲吟唱等方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让学生一个扮演童子,一个扮演探访者,用对话形式把诗句表达的意境表演出来。

地点:山道上的一棵松树下。

事件:寻访者寻访隐者,走到半路,遇到了一位童子。

寻访者:你的师父在家吗?

童子:我的师父刚给一位病人看了病,现在上山采药去了。

寻访者:在什么地方采药,你能带我去吗?

童子:就在这座山里采药,但山这么大,到处是茂密的树林,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个地方。

这样使形式身临其境,他们兴趣昂然,个个跃跃欲试。

古诗有许多是写景状物,描绘水光山色的。在这些古诗中,诗人运用诗歌语言泼墨丹青,妙笔生花,展现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因此,教学中诗画结合,在理解古诗后画画,在画的情景中可使形式对诗的感悟更深入一步。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在学生初步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深秋的江边,从日落时到夜晚的景色该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想象出诗中所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状来:火红的残阳,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弯弓似的月亮。这样,在学生的脑际便出现了一幅夕阳斜照江水,月光映衬露珠,令人心旷神怡的秋色江景图。然后让同学中的画画爱好者根据字面意思画出一幅图,接着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画的画,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每句诗意认真揣摩,议一议谁画得最准确,最能体现古诗的意境,课堂气氛活跃。在同学的评议中,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深秋上暮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
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课中“持趣”。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末“增趣”。教师可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拼字词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曲径通幽 学会鉴赏

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鉴赏意趣。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
“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十四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体验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锄禾》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领会志趣。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或悲愤满怀,借诗咏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吟诗明志,体会诗人的志趣,学习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强国富民之志。如在讲《示儿》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前两句,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愤呼“不见九州同”的沉痛心情,抓住后两句,体会诗人坚信“王师北定中原”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乐观精神,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宛如晨钟声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第3篇

灵 隐 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i,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注释】

灵隐寺: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面,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

i:山势高峻貌。

龙宫:这里借指灵隐寺。

【经典背后】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

唐代考工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流放到江南,流放途中来到灵隐寺游览。

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岩i,龙宫锁寂寥。”又总感到不如意。寺内有个老僧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兴思不来,苦吟不得佳句。”老僧道:“请试吟上联。”宋之问即吟诵第一联给他听,他听了后,反复吟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接着又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第4篇

陆游养生一如他作诗构思遣句,精心安排,极为讲究,“养生如艺术,培植要得亘”。他善悟古人养生之真谛,“学道知专气,尊生得养形”,“人生寓一气,血脉日夜流,秋毫或壅隔,百体若相仇”,其养生特别重视气血的调摄,以平和为期。陆游的养生法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吐纳・导引

吐纳、导引、按摩是陆游常用的养生方法,“老生要是常谈乐,吐纳余闲即按摩”,“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妨效五禽”。陆游深知吐纳、导引、按摩对养生的重要,“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经数十年寒暑不辍的苦练,陆游的功夫已达很高境界:“吞啄渐稀如老鹤,鸣声已断似寒蝉”,“两眦若有光,夜视如正昼”(中夜睡觉,两目每有光,如初日,历历照物)。

二、梳头・洗脚

梳头、洗脚,是生活中经常要做的小事,陆游也把它与养生联系起来,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课。“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陆游梳头之勤,可见一斑。明代《焦氏类林》云:“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梳头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有60多个穴位,现代经络学研究表明,脚部有五脏六腑的投影。因此,坚持每天睡前洗热水脚,有补肾强身、延年益寿之功。

三、小劳・吟诗

陆游深明“流水不腐,户枢不橐”之理,并把这一道理应用于养生。他认为老年人虽然体力不如青壮年,但亦应时时小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自食其力,又借以养生。他自己在晚年,种菜、扫地、钓鱼、拂几样样都干,“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晨几手作墨,午窗身煨茶。岂为要小劳,亦以御百邪”。

“无诗三日却堪忧”,有意思的是,陆游把吟诗也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吟诗不只是口腔运动,整个机体的各器官、系统都参与了活动。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增强一些有益的激素以及活性物质的分泌,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赏梅・读书

陆游的长寿,还与他注意情志调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游常说:“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他生性豁达,即使在穷困潦倒之际,亦浩歌不已,“妾病常停织,儿饥屡辍耕。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他又能安贫,恰然自乐,“陶公妙诀吾曾爱,但听松风自得仙”,“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

陆游调摄情志的方法也挺特别,颇有“书卷气”。一谓赏梅怡情。陆游爱梅成癖,“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哪里有梅花,哪里就有放翁的足迹。二谓读书忘忧。陆游自称“书痴”,“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一笑语儿子,此是却老方”,读书忘忧,堪称颜回(孔子意弟子)第二。陆游就是从赏梅、读书中获得心理安慰而有助延年益寿的。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第5篇

白文辉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幼即能诗,现在小朋友们吟诵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一次,骆宾王过生日请客,客人们先后于开宴前到来,只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没来。于是他又写了一张请帖:“自西走到东边停,蛾眉月上挂三星。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派人赶快送给那位朋友。那人看了这份请帖,很受感动,便立即动身来到骆宾王家赴宴了。客人们问请柬上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他说:“骆兄知道我爱猜谜语,所以写了一首诗谜‘―心奉请’,我怎能不立即前来呢?”

秦少游的意中人

坡很推崇秦少游的诗才,从而结为好友,经常诗酒往来,流传出了许多佳话。一年的重阳节,坡邀秦少游同到秋香亭饮酒赏菊。酒至半酣,东坡含笑问少游道:“贤弟才貌并秀,何以迟迟不择佳偶?难道无有一个女子能中贤弟之意吗?”

少游道:“兄长取笑了,弟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心中久慕一位淑女,只是难以启齿罢了。”坡一再追问这位女子的姓氏身世,少游只是低头不语。过了许久,才红着脸吟道: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少游刚吟完,坡便已猜出他心中的淑女是“苏”小妹,便笑呵呵地说:“原来如此!愚兄愿为月老,成全贤弟的美好姻缘。”

拆字绝对

清茶淡蕊

纪晓岚二十四岁乡试第一名,后来中了进士,当侍读学士,也就是陪皇帝读书。每天要给皇帝讲《汉书》,厮陪皇帝,不能离开。生活单调无味,还得事事小心,稍有疏忽惹恼皇帝,就要杀头或坐牢。时间久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似有心事。一天,皇帝跟他说:“我看你面色不佳,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一听皇帝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不由一惊。但听口气似乎没有怪罪的意思,于是跪下道:“皇上圣聪,如蒙恩准省亲,纪晓岚感恩不尽,我是――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这样一对,皇帝龙颜大悦,当即批准他回家探亲。

“戴高帽”的来历

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