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城乡规划专业【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18 19: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我是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学生。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聘项目秘书一职。恳请您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自从考上大学以后我“自信、自立、自强”,不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规划专业【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城乡规划专业【五篇】

城乡规划专业范文第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批阅我的材料,谢谢!

我是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学生。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聘项目秘书一职。恳请您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自从考上大学以后我“自信、自立、自强”,不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经过研究生期的学习和社会锻炼,我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

二、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突出的工作能力。

三、强烈的品牌理念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诚实正直、勤劳务实是我的原则,多年来的求学生涯使我形成了优良的处事作风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并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我设法让自己变得出色,因此,我时刻注意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并时刻思索做好工作的方法。我是一个有能力而且有团队精神的人,我能很快地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并能在新环境既定的团队环境下做好工作。

期望我能适合您的要求,也期望您选择我,您的选择就是我的希望。为了方便您更详细地了解我的情况,请审阅我呈上的简历以及相关材料。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奇迹,期待您的回复。祝贵企业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此致

敬礼

                                       求职人:尚晓路

 

 

 

 

城乡规划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67-02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正处转型阶段城乡规划指明了改革方向,新版《城乡规划法》颁布更是为我国未来城乡规划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培养城乡规划专门人才的学校,应关注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

经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学校近200所,有的一座城市有五六所(吴志强)。而社会又反映缺乏应用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既有学历又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师。因此,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面临的新形势下,应依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办出特色。

一、学生入学情况分析

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录取批次在二本;
它们一般是在原师专或建设学校基础上创办的,文理兼招,起点较低, 表1 学生入学成绩调查

从专科或中专升入本科时间不长。需做好新生入学调查等工作,了解学生素质、学生的长处与欠缺所在、学习需求、就业思想等,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找准定位。

(一)入学成绩分析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自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如江苏、浙江、山西、新疆、青海、甘肃、北京、山东、湖南、广西、安徽等地,以湖北省为多。分析学生的入学成绩,总的来看,学生基础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差的,绝大部分新生入学成绩刚好达到分数线或仅超过几分。以某级学生入学成绩为例(见表1),就湖北生员来讲,超过10分以上的有9人,10分以下的为24人,其中5分以下的为20人,超过1分的5人,刚好在线上的有4人。

(二)入学思想调查

从笔者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进校时甚至一二年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本专业都了解得很少。他们不知道城乡规划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到哪里就业。笔者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本专业,回答说是因为城乡规划名字好听或是他们父母的决定。

二、专业课程教学情况

(一)教师情况

表2 专业教学主要课程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现有教师8人,其中具研究生学历的3人。师资力量少,没有形成各研究方向有机配合的团队力量,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很重,少有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教师实践工程项目少,只有新农村的一些小规划项目。

(二)课程安排情况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能从事城乡规划的管理、设计、研究工作,并具有参加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工作的基本能力。

现有课程安排状况为:学位课程有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系统工程学。其他主要课程有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城市经济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美术实习、城市认识实习、规划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社会综合调查)、专业实习(建筑实习、居住区规划调查、交通调查)、毕业设计等。总计公共必修课18门、专业基础课18门、专业主干12门、集中综合实践7门、专业选修课20门、跨专业选修课5门,见表2。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课程多,自习时间少。

三、面向社会和学生实际进行课程改革

(一)课程教学组织安排改革

课程的教师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教师少这一具体情况,让每位教师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教学课程相对固定,且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要相互配套,相对固定同一个或同一组教师教学。可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工程管线规划等几个方向。城市设计组可教城市社会学、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
城市总体规划组可教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课程;
城市详细规划组可城市详细规划原理、建筑概论、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依工科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学方式探索改革,如现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二)课程纵向安排上的改革

某院现有专业课程安排上,前2—3年时间基本上是建筑学课程。学生在城乡规划专业学习2—3年后对城乡规划专业还是知之甚少,基本上是建筑学方面知识,造成诸多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改革方向一: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前2年的课程拉通,第3年再分专业;
改革方向二:(1)规划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可适当往前安排,如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经济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城乡规划原理等。

(2)有些课程可合并,如:城乡规划初步与城乡规划原理等;
建筑学方面课程有些可适当压缩学时,如:美术等,有些可取消,如:中外建筑史等。(3)理论课必安排在实践课之前,如: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实践课应安排在所有理论课教完之后,学生毕业实习之前,即第七或第八期。

表3 专业教学主要课程改革

(三)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来就严峻,与重点大学相比,像笔者所在这样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更具劣势。所以,应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就业市场动态,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和单位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快速时期,有大量的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各规划院已进行了面向社会的市场化改造。应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帮助引导毕业生就业于各层次规划院、建筑设计院从事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
支持毕业生去县级及乡镇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从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因此,教学改革实行“大平台、小方向”,在注重对学生理论、公共知识构建的同时,应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更宽就业面。城乡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等理论课的课时应加大;
城市地理学及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应作为学位课程教学(表3)。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城乡规划专业本身就是个强调实践环节的专业,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要在就业市场找准、找好就业岗位,更应强化自己动手能力,应以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知识素质和结构来安排本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加大各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量,而不是减少课时量。其次,配备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再次,教学方式可多样化,比如:可积极与城乡规划院所联系,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方式,与他们联合;
亦可积极与实践单位、部门进行人员交流,引入实践专家来校讲课;
可联系一些小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等。

对于学生实习环节,现有各种项目较多,有美术、城市认识(一、二)、社会综合调查、规划设计、毕业实习等。我认为,根据绝大多数学生家庭不宽裕及学院经费紧张的具体情况,应讲求实效,合并相关实习环节。

(五)充分发挥学院已有优势

充分、现实地分析某院城市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将优势基础做大做坚实,转化为市场,并积聚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力,将这种优势发展成垄断优势。

某院本专业前身是建设部南方村镇建设学校,为各地基层培养大量技术力量。重点学校毕业生瞄准的是大中城市,而广大县级、镇级规划建设部门需要大量的规划建设设计和管理人才,应充分发挥学院的历史、资源优势,建设实践平台,瞄准小城镇,培养大量针对性人才。课程教学上,可安排一些针对性课程,如小城镇发展战略、小城镇规划等。

Study o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ordinary colleges

HONG Guang-rong

(City construction school,Xiaogan college,Xiaogan 432000,China)

城乡规划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就业;
招生

目前开设城乡规划专业(本文下文简称城规专业)的学校有188所,涉及一本、二本、三本院校,河南省有17所院校开设城规专业。随着城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的增多,该专业在社会上逐步被了解、认识,但是该专业新生招生学生有50%都为调剂生,学生入学后对专业的认识也感到迷茫,多数家长也表示不知该专业大学期间所学内容、学生毕业有何去处,为了摸清社会三线城市市民对城规专业的认识程度,我们针对新乡市部分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进而指导城规专业的招生工作。同时我们还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城规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具体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1 城规专业认知度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中,学生占了10%,他们中有部分是高中生,他们对城规专业的了解程度是比较浅的,个别甚至从未听说过有此专业;
还有一部分是高校本科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对城规专业了解较多,并且对城规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退休职工占5%,他们对此专业也是知道甚少,并表示莫不关心;
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占30%,他们学历相对较低,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对此专业的了解程度更少,甚至是根本未听说过;
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占8%,他们学历一般为本科及以上,对城规专业的认识程度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更不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从事与城规相关专业的20%,他们几乎一致表明,城规是非常重要的,就业前景较好;
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占5%,他们对城规专业有一定了解,也都认为该专业很重要;
还有22%为不愿透漏职业者,他们学历相对较低,一般为高中以下,此部分人员表示对城规专业了解甚少。

1.2 问卷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城规专业的了解相对就越多,对该专业了解比较多人员都表示会推荐自己的孩子、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上大学读此专业。相反,对城规专业知之甚少的人员,表示此专业有点不具实用性,不会推荐自己的孩子学城规。问卷结果也解释了独立学院城规专业录取新生百分之五十为调剂者的原因。

2 新科学院往届城规毕业生跟踪调查

针对新科学院城规专业往届毕业生进行了部分跟踪调查,调查学生为2008-2011年城规专业部分毕业生,调查学生人数占就业学生总人数比例为51%。现将就业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2.1 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

所调查的学生就业单位分布有:各级规划设计院、设计公司、地市级规划局、房地产公司,还有地市级事业单位(教育局、局、质检局等)、企业单位和特岗教师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约占2/3,其中,进规划设计院的学生54人,进规划局的10余人。其余27名学生,在市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考特岗教师。

2.2 毕业生工资待遇情况

1)在规划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工资待遇差别较大,主要与学生工作的年限、个人的设计能力以及城市级别有关。2008年的毕业生,在二线城市工作的,目前月薪一般是1万元以上,在大都市或沿海城市工作的年薪在20万左右,也有30万以上的;
2010年的毕业生,在二线城市工作的,目前月薪是0.5~1万元,个人能力强的的年薪也有20万元出头的;
2011年的毕业生,在二线城市工作月薪在0.5~0.6万元的较多,在大都市(深圳、上海)工作的也有月薪1万元以上的。

2)在规划局工作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在地市级城市的规划局,由于学校、学历的层次,没有到省会城市及以上规划局的。在市级规划局工作的同学,一年之后月薪一般在0.5~0.6万元左右,进县级规划局的工资在两三千左右。在规划局工作的同学相对要清闲些,但是工资待遇没有在设计院工作的同学高。

3)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进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或考特岗教师的学生,工资待遇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别不大,一般在0.1~0.3万元之间。

3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通过对城规社会认知度和城规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并将两项调查结果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城规专业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宣传,此种方式比正规媒体宣传更能为市民接受。在发放问卷过程中,遇到对城规专业了解较少的市民,我系实践团队都对其进行解释,民众都较信服,了解之后表示此专业确实不错。

2)城规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福利等和工作时间长短、专业技能联系很大。

城乡规划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区域分布 专业定位 课程设置

科学须为社会服务,要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符合时代的需求,专业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1]。城镇体系建设、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目标,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地域甚至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都亟需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管理科学和城乡规划技能的综合型人才[2],因此,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的办学要求、培养模式、教学质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来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的发展目标[3~4]。

1 专业存在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明确

该专业在我国开设10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确。高校不能回答诸如该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等问题。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育出来的人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尴尬境遇:论规划绘图功底,不如工科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论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论资源环境评价及管理能力,不如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1]。

1.2 课程设置不科学

受学校传统专业特色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影响,学校按照各院校师资优势开设了不同的方向并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各院校在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4]。部分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遵循“多学科、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力求面面俱到,由此导致学生通而不专,课程体系过于宽泛。强调计算机以及软件应用,但忽视相关的基本理论;重视规划设计的课程,但忽略了地理类课程的基础地位,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学科综合性不强的局面。

2 专业办学建议

2.1 合理布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人口、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体系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乡镇地区尤为突出[2]。规划不是一种理论上的规划,而是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地分布,是一种区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践科学。在广大的西部地区,许多大型的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由国内著名的规划机构来完成,而这些大型的规划团队往往都不是本土机构,因此所作的规划并不能符合区域特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规划偏离了规划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规划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需要壮大本土的规划队伍,这样更能科学有效地制定相关的规划策略,从而避免了异地规划队伍制定规划时背离区域实际情况的种种弊端。

2.2 明确专业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科方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之中,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非常多也非常杂,既有地理学也有规划学所的众多的规划课程。但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学实际上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科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而非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际情况。应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状况,确定实践教学环节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加大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置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准备。

城乡规划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城乡规划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定位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目前学术界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专题研究不多,开展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相对于其他类型教育,应用型本科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相对于其他学科,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内涵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研究型本科学术人才的培养,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1]。目前,我们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是1200所,而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差不多的总数的50%。这些高校的类型的就发生了改变,淡化学科、强化专业,不再是研究型大学的压缩饼干,而要按照岗位对接,即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2]。在科学原理(即客观规律)成为社会的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三个转化:第一转化,是将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
第二是将第一个转化的结果转化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工艺、程序、方法,进行现场管理、智力操作。第三是将第二个转化的结果进行技能操作,形成产品和服务。在应用型人才中,把实现这三个转化的人才分别称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3]。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型人才或初、中级工程型人才,对于工科来说,培养的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城市规划专业从原作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并正式改名为“城乡规划学”,无疑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其中包括6个二级学科: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和区域发展与规划。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许多新城镇、大量新城区在建设,对于物质性规划的需求较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小城镇的发展,城乡规划行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根据应用型本科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服务基层,毕业生就业以中小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为主,即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地方的中小城镇城乡规划管理与设计部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在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应强化中小城镇规划设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的总结与探求,应是一个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构成的递进式、开放式的体系。详见图1。

(一)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纲领,包含知识、素质、能力要求。

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包括城乡规划、城乡工程系统、城乡设计与建筑、城乡科学、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法规与方针政策等核心知识体系,且涵盖城乡经济、城乡社会、城乡地理、城乡环境与城乡生态等专业群知识体系;
应使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应使学生具备职业特质、职业素养、工程伦理、健康身心等工程素质。充分考虑本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特点,培养适应我国中小城镇城乡规划管理与设计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图1 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应涵盖课内与课外活动、分散与集中活动、因材施教活动等,是一个能力递进、循序渐进的体系。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素质教育实践、专业教学实践、岗位能力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等方面。

1.素质教育实践

素质教育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在素质教育实践体系中,首先应包括锻炼学生健康体魄及健康心理的实践活动,这是最基本的实践要素。其次,应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工程伦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在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中,从人的真正需求的层面理解工程,使工程的决策和实践更具人性化,更富有伦理。再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大一新生尽早思考毕业后有何选择――直接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等等,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方向感和目标性;
并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各自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岗位。

2.专业教学实践

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与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

基础实践是课程内的基本功实践操作训练,即加强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平面设计能力、效果图建模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等基本功训练,大多以课堂练习、上机等形式进行,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课程设计,即学生的设计选题与工程案例结合,丰富设计内容、加强团队合作。如建筑设计、详细规划课程设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城乡设计、城乡规划模型制作等。

模拟实习是仿真实习环节,模拟评审会是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校内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即学生将自己的图纸挂在黑板上,介绍自己的方案构思,同时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学生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并能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

3.岗位能力实践

岗位能力实践体系主要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专业调查、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调查活动,使学生大体把握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使学生认识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顺序,明确市场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

除了专业调查,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关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省情、校情、家庭情况等。譬如:可开展学生自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父母的理解,把自己的学习和家庭联系起来,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断裂”的现象,普遍模式是:教师给出题目,学生选题并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选择的虚拟设计项目未能与工程实际结合;
教师的指导工作量大,无暇认真指导;
单师(只有校内教师)指导;
题目重复;
题目偏小单一,得不到综合性训练,等等。因而,需要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进行一体化统筹管理,即通过毕业实习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丰富毕业实习的内涵;
通过毕业实习提前融入工程实践,参与工程的设计、核算、管理、市场调查与开拓、对外业务处理等方面工作,全面了解城乡规划流程及工作要求,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5]。

4.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创新创业能力实践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引导其开展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4年,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新时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非常关键。创新创业能力实践主要包括专业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教育活动等。

专业社团活动带有专业实践性和多学科交流的特点,以满足学生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共同目标,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紧密,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质和兴趣参加不同类型的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创业教育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城乡规划行业、企业资源,通过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实地考察等形式,配备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

(三)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保障。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各项措施的落实和运行。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及质量管理等。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提高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组织保证,应建立一个校内外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校、院、系”三级紧密衔接、协调一致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

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负责人、政府有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制定委员会章程,提出校企合作规划和目标、活动方式等,在学校设立办事机构,建立日常信息交流反馈制度;
同时,发挥学校教学督导团、教务处的作用,发挥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信息员的积极性。

2.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各个组织部门具体落实与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的过程。

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设计任务书、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

其次,应建立规范合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以督促各管理部门将各种计划、大纲等具体落实。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体现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包括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实践教学准备阶段、开始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结束阶段等关键节点进行监控,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对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文件、实践过程材料、实践教学环节现场授课情况、实践总结环节等进行检查。应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过程的监管,让学生能真正融入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学生、第三方共同组成,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关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工程伦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评价标准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过程,应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及努力程度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变化、提升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动态性;
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不仅要有实践报告和卷面考核,也要有实际操作考核,可采用自评、互评、团体评价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四)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主要包括双师型、开放式教学团队建设(人力资源)和智慧型、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物力资源)等方面。

1.双师型、开放式教学团队建设

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教学团队应是双师型、开放式的,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我国中小城镇城乡规划管理与设计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整体和个体两层含义:在整体上表现为教师来源的双元结构,即“一元”为专职教师(来自于学校),“一元”为兼职教师(来自于行业、企业);
在个体上表现为每一位专兼职教师都应具备双师素质,即不仅有较强的城乡规划及相关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技巧,也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及相关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应打开校门,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聘请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需要将专职教师送出校门,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再者,这种开放性还指部门之间、学校之间的师资开放,可组建跨系、跨院、跨校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的交流合作,相互带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智慧型、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建设智慧型、共享型实践教学资源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是加强网络实践平台建设。建设完备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师生在网上共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即教师将实践教学计划、工程设计任务、主要实践项目公布在网上,学生可参照完成实践活动,同时学生也有权限上传实践项目信息、实践心得体会,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是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建立建筑设备工程实训室、数字城乡与虚拟实训室和生产实习工场等仿真实训室,并保证实训开出率和利用率。全面开放实训室,调动学生投入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以教师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课题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三是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及其他相关学校以协议形式,建立综合性、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形成共享机制,在实践项目建设上积极与其他院校取长补短、增进交流。

总之,实践教学工作是应用型本科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EB/OL].http://.cn/hy/20140322/121118584298.shtml.2014-03-22.

[2]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205.

[3]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