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主持发声技巧【五篇】

时间:2023-06-19 12: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播音主持行业是通过广播传达信息咨询的,是面向听众的行业,其工作本质在于通过语言表达为听众传递情感因素,在此过程中,播音员对于情感的把握程度能够决定节目吸引听众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持发声技巧【五篇】,供大家参考。

主持发声技巧【五篇】

主持发声技巧范文第1篇

一、播音主持的相关要素

1.情感把握

播音主持行业是通过广播传达信息咨询的,是面向听众的行业,其工作本质在于通过语言表达为听众传递情感因素,在此过程中,播音员对于情感的把握程度能够决定节目吸引听众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关键在于能否在语言表达中融入情感因素,使受众在节目中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把握中,把握适当的节奏是文体的关键,播音主持人应在主持节目时,对信息资讯进行非重点播报与重点播放的划分,而这一点将在播音中体现出来。由此可知,播音主持过程离不开情感的灵活运用,而情感的方向和力度都要结合播音的角度与时机,使向受众传达的信息资讯更具完整性,从而将播音主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听众心理

播音主持工作面向的主体是听众,而听众的心理特点可以决定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方向。听众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性格、年龄和性别均可以决定听众的心理,他们在播音节目中体现的讯息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于播音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要求,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贮备量。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还要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其节目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播音主持技巧训练的有效方案

1.以真实情感打动听众

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业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专业性不仅仅是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情感,并将此情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受众,将渲染效果凸显出来。为了能打动观众,一定要对播音主持的技巧加以训练。首先,播音主持人员要对自身的个人情感进行有效控制,要具有一定的原则性,避免播音人员在主持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绪融入到节目中,从而在播音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言语表达内容误导受众的情况。因此,播音员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控制能力,秉承不偏不倚的专业原则,保证所播报的新闻资讯不浮夸、还原事实真相,这才能够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其次,播音员还要对生活素材做不断的积累,注重情感的表达。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应具备丰富的理性情感、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为播音主持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情感基础。最后,播音主持人员要对自身的情感度进行把握,秉承公正原则,以确保所播报的资讯不掺杂任何虚无的元素,同时还要对信息资讯的背景和来源进行了解,避免播报时出现误报、乱报的情况发生。在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要以真实的情感播报资讯,要把握受众的心理,与受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2.培养随机应变、调节气氛的能力

播音主持的过程通常是不可控制的,因为在播报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况出现,这对于播音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不同类的突况,其调节氛围的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播音员不仅要在节目中将氛围充分调动起来,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受众的收听兴趣,在思想与情感上与听众保持一致,使受众更快速地进入到节目氛围中,使节目更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播音员对所播报的信息资讯形式要做预先设计,在播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现场的气氛进行全面的掌控和把握,例如出现现场人员调配问题或者播报硬件问题时,播音人员应立马发挥引导作用,运用良好的应变技巧和语音来对节目现场气氛进行调节,降低现场气氛的尴尬度。

3.对串联节目的节奏要进行紧密把握

在播音主持中,播报不同主题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主持表达技巧。通常,一个节目往往是由多种主题组合而成的,播音主持人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主持方式与技巧,在不脱离节目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将分散着的节目与整体节目做出有机整合。在节目播报过程初始时期,播音员可以利用精简的引言将节目的主要内容引出,引出时要注重节目的节奏,并对后面节目的顺畅衔接做出保障。在播报过程接近尾声时,要对所播报的节目进行高度整合,如果节目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播报主持人还应该把握听众的情绪,致力于与受众的共鸣,从而与受众达成共识。

4.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理论基础

播音主持人要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播音主持的必要条件。在播音员播报信息资讯时,应该把握语音的升降韵调,使其发音准确和口齿清晰,其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应该符合播音主持的基础要求。衡量播音主持人普通话水平的主要指标就是语言的感染力和音质,为了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功底,播音主持人不能只是依靠自身的语言天赋,还要在生活及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普通话,结合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将扎实的语言播报能力融入到所播报的节目中。播音主持工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使出现突发状况,播音主持人也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发音和语调,临危不乱,使专业技巧的训练更加扎实。

5.对声音进行驾驭和控制

播音员要具备驾驭和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对发声方法进行正确的掌握,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进行不断的发声练习。在播音过程中,声音是从情感中发出来的,而情感的内涵又能够通过声音传达给受众。播音员所要具备的声音是自然、质朴的,切记不可尖锐刺耳。播音员发出的声音要具有美感,这样才能表达播音主持的艺术美和传播美。明朗朴实、流畅清晰、朴实准确和虚实结合都是播音员发声的技巧和原则。气息顺畅是播音员练习发声的前提,而练习气息顺畅平稳有赖于存气,即将丹田中的浊气排除,使呼吸自然顺畅,继而慢慢地吸气,吸气以饱满为主,再轻轻呼出,这样细水长流般地反复练习吸气,就能够很好地控制气息,有助于发声的练习,包括对韵母和声母的发声练习等。

结语

主持发声技巧范文第2篇

一、境界之技巧及其创设和培养

(一)歌唱技巧在声乐艺术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技巧是基本演绎音乐和表达情感的手段,它以美作为基础,在美的规律基础上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来表达音乐。艺术只有与技巧有机结合,才能够完整展现声乐艺术,表达情感。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演唱技巧的方法

1.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是演唱技巧的最基本要素,正确的演唱姿势才能够保证呼吸的顺畅,使得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调节准确到位,从而增强演唱效果。

演唱姿势的训练需要保持学生身体的放松。正确的姿势是:两腿前后略微分开,两眼平视前方,目光不能够松散而左顾右盼,保持下巴和颈部的放松状态,微收小腹,挺直脊柱,腰部要稳定,将身体重心放于前脚。在训练中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

2.呼吸技巧

呼吸方法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胸式呼吸是我们不主张的呼吸方式,由于其发出的声音无美感和音色,所以要避免学生采用该种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方法是我们重点教学内容,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发声过程需要保持吸气张开的状态,尽量保持吸气的饱满、持久和深沉,而在呼气时则要流畅柔和。

3.共鸣技巧

常见的共鸣技巧包括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这三者需要在实际的运用中相互配合。最常使用的共鸣技巧是口腔共鸣,而混合共鸣也是我们倡导的主要方式,即在熟练掌握基本共鸣技巧的基础上,协调共鸣区域,对各个腔体的共鸣能力加以提升,调配共鸣比例,从而实现共鸣区域的和谐统一。

二、 境界之心理素养及其创设和培养

(一)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心理因素是任何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声乐艺术需要面向听众,在舞台上加以呈现,这就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以及音乐作品的完整诠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演唱水平因心理素质而受到了限制,一些学生的演唱功底很扎实,但在实际演唱中常常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声乐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使学生将声乐技巧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相结合,全面提高歌唱水平。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在教学中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从日常教学中找到归宿,首先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特别是在一对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富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2.扎实歌唱功底,提高心理素质

扎实、娴熟的歌唱基本功底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在不断的技能训练中,学生的歌唱热情能够被激发,更重要的是,声乐技巧和基本功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才能够有信心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中表现出学习的热情。

3.在舞台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

舞台实践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更有助于学生锻炼自我,在演出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表演。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演出和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演出机会,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在演出或者考试、比赛等演唱实践中,学生要选取适合自己风格和技能、能够自我驾驭的歌曲,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确定演唱风格,从而科学选曲。选曲要坚持从自我实际出发,把握好歌曲难度,如果难度高于自己的水平,学生不仅没有演唱自信,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也会因主客观原因而出现一些演唱问题,这最终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利影响,挫伤学生学习和演唱的积极性。

三、境界之情感及其创设与培养

(一)情感对于声乐艺术和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丰富的情感,思想感情作为音乐所特有的表现对象,在阐释音乐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的审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音乐,并深刻影响着音乐的质量。而声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需要以声音为载体和手段对感情进行表达和传递,而让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声乐艺术的意义所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将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最高境界,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在情感的高度进行音乐的诠释,声情并茂,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有效策略

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表达作品感情的基础在于了解作品,能够正确分析作品,与作者产生情感中的共鸣。了解作品,首先要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入手,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剖析。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它主要以黄河两岸人民为主体,歌颂了中华民族在抗击侵略中的不屈斗志。而只有了解了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背景,才能够在感受其情感的基础上把握情感、演绎表达情感。其次,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把握,从歌词到旋律,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度,在此基础上正确了解歌词所表达的涵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围绕作品进行补充和丰富,这是学生对作品形成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感受力的途径。

主持发声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言特点;
提问技巧;
现场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039-02

不同的媒介构成决定了各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送信号的大众传播媒介,其传送形式是声音语言,因而一切可以转化为声音的符号都可以被广播所采用为广播服务。而声音组合的不同又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要彰显出声音符号在广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广播电台工作者,我想把自己对语言技巧在广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朋友们探讨。

语言是人们赖以沟通思想的一种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在以声音传递信息的广播媒介而言,语言技巧就显的由为重要,运用好语言技巧才能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才能更加吸引住听众。

1 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主持人是受众的朋友,因此做节目时其讲播语言应以“交谈式”为宜,而其讲播态度则应充分体现平易近人、充满热心等思想感情。这就要求主持人作节目时的语言表达,应具备以下特点。

1.1 亲和力

做为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是以自己在为听众讲播节目,而不是以转述者的身份出现,所以在主持节目时要象和老朋友聊天一样体贴、亲切、热情、坦率,甚至可以根据稿件内容遇到高兴的情节时,也可轻轻一笑,也可以一边想一边娓娓道来。这样,才能做到,让受众感到平易近人,值得信赖。应当指出的是,播音员在做节目主持人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播音腔”,播音员固然占据语音规范的优势,但由于习惯性自我定位的影响,很容易在主持节目时产生字正腔圆规范的播音腔调,由此会让听众产生一种疏离的感觉。因此,播音员主持节目,只需注重“字正”而无需注重“腔圆”,必须做到把调子放下来,要根据稿件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语言技巧。

1.2 对象感

对象感是连结主持人与听众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找准对象感,有助于讲播者把握好稿件的基调,进而把握好与受众交流的脉路,使主持的节目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感人。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往往是没有现场交流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节目主持人的对象感应如何确立呢?笔者认为除受众参与节目类型外,关键是从节目稿件的内容出发,明确目的和受众范围,才能确立适宜的对象感。讲播时最能表达主题的词语要突出表达,而非重要词语则可以一带而过,可以让受众有一个明确的收听目的。主持人的语速和节奏在体现新鲜感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讲播时要有快慢张弛的变化。一般认为,播音时每分钟280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当然,速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把讲播时的速度和栏目风格、节目内容以及语言技巧结合在一起,几个方面和谐一致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受众,才能使节目感彩更加丰富,意义表达更加准确,对象感更足,主持人的责任是要让受众主动地接收信息的传播,最重要的就是引起注意。

1.3 口语化

口语是相对于书面语而言的,它是指人与人之间谈话时使用的语言。而在主持人节目中倡导口语化,并不是说要照搬生活中日常用语,而是说要使用那些去除杂质、一听了然的口语。比如“竟然如此”可改为“原来是这样” “时至今日”,可改为“直到今天”等等,否则,主持人就很难把语言说的轻松自然。

2 采访中记者的语言技巧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技巧是记者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而又新奇巧妙的访问方式方法,采访是记者通过提问与被采访对象进行对话,进行语言交流。作为一名县级电台记者,在采访中提问时,更需要掌握语言技巧,因为面对的采访者层次不一,所以学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非常重要。在采访中要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以及所面对的不同的环境,而采取不同的提问和谈话方式。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是获取新闻事实非常重要的途径。要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必须要学会如何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采访中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与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直接相关。因此,要使采访成功,提高提问技巧是关键。在采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被采访者产生紧张状态,发挥不出原有的表达能力和水平,这时就需要记者运用有亲和力的语言技巧,适时转移下采访对象的注意力,可以先聊一些轻松点的话题,待被采访对象消除紧张感后,再将话题转入到采访主题。采访中运用适当的语调、语速对缓解采访现场的紧张气氛也有着很大作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想创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就要学会运用好语言技巧。反之,如果在采访中记者不顾及被采访对象的情绪,不着边际地向被采访者一味的进行发问,采访能否成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采访中如何进行提问与运用语言技巧,把握现场能力是对新闻记者语言表达、业务水平、政治立场、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检验。

3 现场实况报道

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支持下,广播的信息采集、处理与传播几乎可以做到与实际现场的同步。因此现场实况报道以其形式鲜活,生动越来越受到听众的喜爱。广播新闻的现场实况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来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它带给的听众是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它以其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把“此时此刻”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传递给听众,彰显了广播传媒的优势。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的现场叙述很重要,精彩得当的叙述能够先声夺人,抓住听众的心,吸引受众进一步探究新闻现场的兴趣。如果叙述平淡无味,又不能突出现场感也没有事件的中心,就会很难引起观众对该新闻的关注。记者在现场报道前,首先要充满自信,要以口齿清晰,简捷、准确、生动的语言客观地表述在现场所见到的新闻事实。叙述要精彩,也要平实不能显示文采,卖弄口才,让听众产生反感。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的提问形式要灵活多样,在问话时要注意被采访者当时的思想、情绪与爱好,注意以多角度灵活的形式进行提问。对方不了解的问题不要盲目追问。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循采访主题进行发问,当对方有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回答或谈话时,记者要设法巧妙及时地把话题引导回来,避免形成话不对题的局面。不妨设想一下,一次次精彩的广播语言技巧表现,加上广播本身在信息传递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那么,展示给受众面前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个声音,而是一幅幅视听新闻画面。

参考文献

[1]李树荫.实用口才.知识出版社,1995.

主持发声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科学化;
艺术化;
协调发展

科学是严格,艺术是创造。在现行声乐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教学方法的快速、高效和声音表现的技巧,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致使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都普遍偏低。科学与艺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互进退。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技术难题,使声乐教学在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过分地强调声乐教学的科学化,最终将导致科学化对艺术化的否定。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科学性,也要遵循声乐的艺术性,突破纯技术的声乐教学观,实现科学化与艺术化协调统一发展。

1 正确理解声乐教学的“科学化”

任何用“科学”来审视艺术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音乐艺术是用现实来表现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态,因此,音乐永远也不会成为纯粹的“科学”。然而,在以“高超技巧为美”的审美诱导下,以科学化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在教师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共性模式。在这种训练模式中,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技巧的准确性,造成学生只一心埋头专研技术,甚至卖弄技术,而忽视了声乐艺术自身的风格和灵魂。“技术第一”“程式化”“重声轻情”的错误观念层出不穷,歌曲难度、演唱技巧和高音等逐渐成了衡量歌唱的一把标尺,演唱技术与声乐艺术画上了等号,形成当今“千人一腔”“有声无情”“有声少情”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科学的理性帮助我们解决了声乐教学中各方面的技术难题,但过分强调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将造成科学化对艺术化的否定,最终导致声乐教学的发展走进只注重科学发声(技术)而淡化艺术的本质的怪圈,声乐艺术走入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错误框架之中。

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声乐事物的两个方面,若将科学化当成声乐教学中的全部,而忽略音乐自身艺术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将不再科学。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对待“科学化”,打破纯技术的教学观,坚持“技艺并重”“声情并重”的原则。

2 声乐教学艺术化的本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科学技术来服务于声乐艺术,而不是创造高超完美的歌唱机器。音乐是艺术,离不开人的情感和想象,需要通过音乐审美创造活动去再现和表现人的情感理想,审美主客体需要在人的想象中实现。唯有将音乐、艺术、情感、个性放在声乐教学的第一位,才更加容易触及艺术的本质,学习者个性化的情感才会更加容易凸显。

声乐教学艺术化,首先应树立不断的创新意识,释放个性,拓展第二次创作空间,关注教学中即兴歌唱行为的发挥。只有自我意兴在创新中自由地舒展,歌者从中得到自娱和审美需求,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和审美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要遵循“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原则,将声音技巧发展、转化成为情感的体验和深化的过程。“情”在声乐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艺术修养,“唱情”应该是有情有声、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表现过程。放眼当下,“有声无情”“有声少情”的声乐教学正是因为丢失了艺术最具价值的生命因素――情感,才显得格外枯燥、无味、单调、苍白。情感体验是声乐艺术的生命线,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种标尺,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艺术感染力的蓄积。最后,还要遵从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活体验和声音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3 科学化与艺术化协调发展

在声乐中,歌唱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表现手段。声乐教学切不可孤立地要求声音,防止只追求声音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发声技巧上,造成僵化的状态。精于技法固然很重要,但技术最终是为歌曲服务的,这是基本原则,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辩证统一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宗旨。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声乐事物的两个方面,技艺结合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之中,二者是平衡、协调的发展关系,将科学技术和艺术分离对待都是不科学的。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科学性,也要遵循艺术性。

声乐的科学性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也不同。只有将已掌握的科学方法和原汁原味风格的作品相结合,我们的演唱才会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如果只有方法那仅仅只是一部会发声的机器。掌握科学的发声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演唱生命更加持久,声音更加圆润、健美,但对技巧的过分追求则会导致作品艺术性的缺失,情感表达空洞而苍白。反之,只顾艺术化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也不可能很好地贴近作品,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演唱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在尊重科学的时候,还要尊重于艺术自身的规律。假如我们把一切艺术纳入标准化、模式化的轨道和体制里,我们虽然尊重了科学,但却忽视了艺术的本质和灵魂。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在进行歌唱基本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培养歌者的艺术表现能力。歌唱的技巧是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手段,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将声情完美地结合,演唱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高境界。

科学是严格,艺术是创造。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探索其中符合艺术规律的特定思维方式,还要通过训练指导学生探究其中隐藏的科学道理。如果把声乐教学单纯定位在传统的技能技巧训练的模式上,而忽视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只能导致专业素质畸形发展,最终将被变化发展着的社会所淘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科学与艺术协调统一发展的教学理念,逐步促进声乐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论“科学唱法”与个性化艺术特色的关系[J].河南教育学院报,2009.

[2]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民族声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

主持发声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湘西 侗族情歌 演唱艺术

湘西北侗地区是指新晃、靖州、芷江等地。情歌是这一地区盛行的民歌,它数量多、特色鲜明且极具生命力。它的音调高亢、曲调婉转细腻、节奏自由、明快清爽;
旋律甜美顺畅、十分动听,语言极具诗意、内容丰富、抒情性很强。

湘西侗族情歌演唱艺术特色主要有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共鸣运用、喉头位置、润腔技巧等。

一、发声方法

在发声方法上,情歌主要分为真嗓、假嗓、边嗓三种。由于内容、情景、唱腔和感情的不同,歌手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唱法。

1.真嗓,指用真声大声歌唱。这种唱法是人本能欲望的一种表现,整体闭合声带,张力得到保持,气流冲击声带振动发声,常在高山腔中出现。用真嗓唱出的情歌结实有力、高亢嘹亮、自然纯朴。但是真嗓在音乐表现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声音会比较直白,控制气息较僵硬,难以扩展音域,唱久了嗓子容易疲劳。

2.假嗓,又叫细声,是用假声轻柔唱出的发声技巧。假嗓就是闭合部分声带挡住气息,气流冲击另一部分声带,振动边缘或局部而发声。玩山谈情时用,音量不是很大。这种唱法,声音柔和、悠长动听。虽然假嗓音量比较小,但要求气息悠长,有控制力。

3.边嗓,与民族唱法中的混声相似。边嗓可以唱很高的音,扩展音域,歌唱持久性强。这种唱法是一种高位置的头声,利用气息通过由长变短的声门裂隙震动而得到的。边嗓发出来的声音走向不同于真嗓。而边嗓的声音会通过上颚,进入前鼻腔到眉心,从而得到头声。这就改善了真嗓的直白,声音会明亮高亢,但不失灵巧,悠扬而极具穿透力。

二、呼吸技巧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许多侗族优秀民间歌手都有扎实的歌唱呼吸基本功。他们的演唱讲究运用丹田之气。1.吸气。慢速吸气是湘西侗族情歌多运用的技巧。慢吸就是在放松的基础上,气息慢慢地深吸入肺底,横膈膜打开,腰四围扩张。在吸气时,湘西侗族歌手表现出非常深厚的功底,没有多余的杂乱的动作(如提肩等)阻碍正常的吸气,吸气表情表现出非常的轻松自然。常会面带微笑,面部表情自如。这种自然轻松的呼吸方法值得学院派学习和借鉴。2.呼气。湘西侗族情歌手多运用慢呼的技巧来演唱,在保持吸气状态下,让横膈膜和腹肌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使气息畅通无阻地呼出。湘西侗族歌手很重视对气息的控制。歌唱时,他们的腰部对气息的控制力量很强,同时用丹田的力量运气,气息非常流畅有力,歌声也自然高亢悠扬,婉转动听。

三、共鸣运用

湘西侗族歌手其实并没有学习过声乐界“共鸣腔”的理论,但在歌唱中他们却能自觉地利用共鸣腔,还能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唱腔做出相应的调节。

1.头腔共鸣。就是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利用鼻咽腔作为通道而获得的高位置的共鸣。这在“边嗓”中常出现。湘西侗族情歌由于方言的影响,有很多的鼻音,这样声音很容易进入头腔。

2.口咽腔共鸣。这是湘西侗族情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共鸣。在演唱时,强调吐字轻松自然、放松牙关和下巴,以便得到自然的口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有利于喉头位置的稳定。

3.胸腔共鸣。歌唱中胸腔放松自然打开且轻微振动,随着音区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在歌曲下行的旋律中最能体现胸腔共鸣的运用,低声区声音发虚的现象在湘西侗族歌手的演唱中是不会出现的。他们会用自然叹气状态来演唱歌曲中下行的旋律,把字牢牢“贴”在气上,并在胸腔产生共鸣,唱出很结实有力的声音。

四、喉头位置

喉头位置在声乐理论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喉头的位置与歌唱发声时的活动状态、呼吸的深浅、共鸣腔的调节关系非常密切,会直接影响歌唱的发声,对嗓音的音质、音色、力度起确定性作用。喉头不稳定导致声音颤抖,俗称“打摆子”;
高喉头位,发出的声音会虚弱无力,像捏紧的喉管发出的声音,声音窄亮并且缺乏弹性。如果人为地将喉头压低,会导致声音发闷、发空、滞重、摇晃,音都会不准确,甚至导致充血和息肉病变,损伤声带。湘西侗族歌手的演唱中很少出现这些问题。他们的歌唱中有相当稳定的喉头位置,既没有“打摆子”的现象,也不会出现空、闷、压的声音。这与他们深厚的呼吸功底息息相关,他们演唱时每个音都是落在气息支点上,每个字都会放稳喉头,并且灵活运用。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气息冲击声带发出结实明亮的声音,这样就确保了侗族情歌婉转悠长、高亢动听的音色。

五、润腔技巧

湘西侗族情歌演唱中有着极具特色的润腔技巧。侗族情歌主要使用以下润腔技巧。

1.直音,是情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声音,是侗族情歌的独特的发声方法之一。侗族情歌手演唱的声音并非是那种直白乏味的声音,它利用共鸣腔较少,但是音质清脆,音色单纯、干净。在一个歌曲中,同音律动的旋律时常出现,并且多为一音一字的旋律。

2.波音,是情歌中常用的一种润腔手法。每首歌曲中必定会出现的润腔技巧。侗族情歌的波音分为上波和下波两种。虽然在歌曲中运用了波音技巧,但并不会动摇喉头的位置。

3.鼻音,跟侗族的语言风格密切相关。它常出现在拖腔上,只要是带有鼻音的字,一定会把这种润腔表现得淋漓尽致。反而鼻音增加了侗族情歌语言的清晰度,很有韵味。

4.滑音,湘西侗族情歌中最常见的润腔技巧是滑音技巧。滑音会出现在每首情歌中,尤其在歌曲结尾处和句末总会出现。

湘西侗族情歌演唱追求自然、音色纯美。多以真嗓为主,假嗓、边嗓为辅。表现出自然流畅的歌唱呼吸技巧,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以气托字,情气合一。演唱者常根据内容需要和场景改变来调节和运用共鸣,根据语言和唱腔的不同来自由润腔。湘西侗族情歌的发声和表演与歌曲内容、侗族语言风格密切相关。侗族歌手具有自然流畅的歌唱状态――让声音自由地歌唱,让情感自由地放飞。侗族情歌的歌唱方法和经验是我们民族声乐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