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计算机学习计划【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9 12:55: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服务于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时,将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列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计算机学习计划【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学习计划【五篇】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服务于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时,将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列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直接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集成学校的活动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教与学,如何把资源融合交汇在学习课程内,如何建构教育学习资源开发的操作性框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敦促各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快学习资源的建设。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如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要素对于解决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和地区教育的差异、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的限制、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较短以及考查方式的单一等暴露出的弊端显现了诸多优势,因此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研究、组合和建构变得越来越紧迫。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 首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良好的、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均衡发展。高校的大一新生虽然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学,使教学过程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从而弥补了学生计算机能力之间的差异。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也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构建除了使教师拥有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外,还可以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互,进而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如把传统的个别化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等。最后,学习资源平台也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媒介,解决了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成为学生提供各类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以及获取教育教学信息的目的,最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AECT19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我们对于现代学习资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学习内容或者教学材料这个层面,还应具体包括支持系统、与学习系统相关联的环境等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软硬件设施和媒体手段。因此,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应包括可供任课教师课堂使用的多媒体演示系统、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使用的远程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和可提供教育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1]。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不是接受客观知识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主动行为;
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为学生创建建构主义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由此可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资源的多少将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时,必须遵循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重要指导,使各种形式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更能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其基本目标就是:
(一)试图通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校学习新模式,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教学的功能,开发、利用、再生教学资源,从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媒体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认知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二)希望通过利用学习资源应用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学习资源与师生彼此间的利用与被利用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解决学习整合性资源开发、信息收集和硬软环境整合等问题。有意识地围绕学科主题设计制作主题学习资源包,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而各种优秀学习资源库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互、开放、易用且能共享教学资源的全新环境,进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基于学习资源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也促进了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达到了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学习资源建设的模式和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中心局限于校园网或者承担本门课程教学的单位网站中,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学习资源流畅使用的基础。在校园网中,将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音像阅览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不同级别的站点利用光纤等传输介质联成一体,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城域网规模的教学与学习平台。资源中心不仅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学习使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还应有优秀教案、课件、虚拟实验软件等工具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模块的设计体现了“多元化”“综合化”“信息化”的特点,最大的优势是便于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多种教学学习形式的综合运用,完善教师的评价管理方式。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要依据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对于其中的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文献资料、案例、课件和试卷试题等均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应采用通用标记语言格式,支持多种方式进行访问浏览,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异步学习与支持多种技术的嵌入[2]。#p#分页标题#e# (二)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 1.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 管理人员应参加学习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并负责资源的审核和,保证学习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一般用户包括教学人员和学生,他们既可以检索和使用学习资源,也可以创造和资源。学习资源中要包含按照各学习阶段课程内容,结合教学与学习的需要,设计开发的不同模块,既用于教师课堂使用,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文献、课程媒体素材和评价试卷等。资源管理系统也要完成所有类型资源的管理功能,包括索引编制、、审核和检索等。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如图1所示。

2.“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1)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工具能直接进行授课,作为补充,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VOD系统进行学习,可以以下载课件的方式进行脱机学习,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泛在学习。(2)教师通过知识管理工具学习方法、技巧、重点考题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检索和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学习资源平台内部的数据要随着课程主体内容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平台追踪学生学习情况。(3)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交互工具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将作业和作品传到资源平台上进行点评。传统的工具有e-Mail、BBS等工具,还可以引入成为独立的网络传媒形态的博客以及符合Web2.0理论的其他工具。(4)课程目标决定了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机实验和实践活动,资源平台中的虚拟实验室可以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提供具体的实验环境,能够很大程度地辅助教学。(5)学习评价系统包括试题库、测试试卷的生成工具、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评价后相关信息主要利用公告栏进行。另外,各高校应自行建立校本学习资源库,一方面用于对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课件、示范课、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骨干教师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教学案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用于对学习心得、纠错集、学习札记、学生原创题等方法类的问题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建成电子化的资源库,供学生与教师随时查阅。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应用 (一)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需求,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学生。学习资源模块应包括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图、文、声并茂,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而在教学的实践模块,通过素材下载、问题解答、在线交流、练习测试、考试模拟等具体操作,强化学生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如教师在教授“电子表格及Excel”这一章节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然后用一个学生易懂的案例“学生成绩表”引出Excel的许多概念及功能,并对其进行操作来演示“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及“混合引用”的概念的区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课后也可以利用抓图工具及相应的图象处理软件,将具体的演示操作步骤截取下来,制作成模拟操作过程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在课堂对于单个教学模块的演示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在这种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应对学习资源的建设采用积件思想,将可以单独演示的教学模块做成可以自由组合并直接应用于多媒体课件的标准化“积木”。教师利用“积木”可以根据讲解或演示的需要快速整合出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优化教学与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技巧[3]。

(二)学习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促者。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练习,通过在资源平台上的BBS或“问题讨论”模块向教师询问或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师利用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带着各自学习任务在学习资源库及互联网上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并展开实践操作,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学生在此类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搜索资料、参与讨论和攻克操作难点,不仅学会了如何检索、分析、组织各种信息进行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提升了计算机水平,还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展示“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平台集中的大量学生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努力使自身的水平逐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平台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4]。

(三)学习资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采用“上机+理论”的考试模式取代统一考试的方式,上机考试所布置的大作业量给予学生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大量作业,不仅需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还需要依赖基于学习资源的题库系统的支持。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学生在平时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教师和学生来筛选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评价,资源的建设者能够不断自我发展,不断建设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p#分页标题#e#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适宜的情景和工具。只要善于设计、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服务,就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9-01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当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去接受计算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失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性的学习。伴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降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学习一门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都不高,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自我定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计算机技术性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逃避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学生实操能力较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做示范,而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途径与机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偏低。

2、探讨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着传统死板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听讲,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建议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究竟要去干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对于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特别喜欢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使其为了学习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去努力的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好且比较喜欢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未来职业可规划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程序维护等;
喜欢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的同学,可以将未来职业规划为平面设计制作员、家装设计人员等;
一些动手能力较强,拆卸计算机比较熟练的学生,可将其未来职业规划为电脑组装、维修工程师等。同时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未来喜欢的职业而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3 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之后,高职院校必须为其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加大实践操作课的课时量,将单纯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有效结合到一 ,使学生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动手演练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校内的实践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师可联系广告公司、软件或程序开发公司、电脑组装服务部等,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的设计制作、软件或程序开发、电脑组装等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并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机会,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而计算机教师也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缩小校园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电子世界. 2014(18).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 现状 思考

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决定着未来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力的高低。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日臻完善。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大范围整合计算机教师资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增加学生选修计算机课程的种类将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一、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1、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软硬资源的不足

目前,依靠网络技术的计算机,已经成为高校解决自己的科研问题必备的工具,成为非计算机类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教育部上世纪90年代末专门制定了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计算基础教育的“三个层次”培养模式。即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第二层次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与软件、硬件基础为主,第三层次结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两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说是很成功的。大多数毕业的大学生能基本上操作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基本编程能力。但是,在第三个层次的培养上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整体效果并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专业规划不够合理,教师实践资源不够丰富,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一短缺。但是,这里有些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有些问题我们只须付出小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效果。

2、计算机后续教育缺乏规划

从整体看,很多高校都加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规划与人、财投入力度,这对促进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兴起以及软件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及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日益明显,很多专业软件工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专业的许多问题,而且对其他专业也有极大的帮助。而这正是教育部强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第三层次”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但长期以来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要么是由计算机专业院系统一规划,要么是各个学科的院系自己规划。这就造成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计算机专业院系对各专业的需求了解少,缺乏对特定专业的软件的了解和使用知识。另一方面各个学科的院系只考虑自己学生的需求,而缺乏对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宏观把握,甚至还缺乏这些课程的老师。至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是否适应自己专业的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直接问题是: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型教育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因为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小而造成浪费。其实,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对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资源的使用缺乏规划,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1、继续优化计算机教育资源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还是坚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主,优化计算机程序语言与软件、硬件基础的建设,充分为大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能力的资源配套,实现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性。

2、结合学院特点加强计算机后续教育规划

高校应该多加强调查研究,开设计算机类课程的院系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对自己院系的课程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不足,由其他院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确定这些课程是否适合在自己专业里开设,并提出一些调整建议。最后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并约定每半年委员会进行评估前学期的计算机类课程开设情况,并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规划。使许多计算机类课程的受益面大大增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

在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有专业针对性、层次性来进行教学。

1、使用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跟其他基础学科恰好相反,具有“先会操作,再懂理论”的认知过程。这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总结和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自己的技能。教师应该多找一些有趣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从而主动去练习和学习。

2、针对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

针对高校的办学特点,教学目标应该以高校规划为导向,有侧重地来进行确立。比如会计专业,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是数据处理(对办公软件来说,就是要加强EXCEL的学习),其他专业只要能做好常用表格就算达标,会计专业却必须要学会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描述也应该具体化和形象化。比如对目标的描述可以变成:能独立地完成一台电脑的硬件配制,能熟练地装载操作系统,能完成教材多少页的排版等等。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门课程能教会他们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

把水平不一的学生进行分组,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各组组员不固定。若完成了比较低级的目标可以申请跳往高级组,高级组没能完成目标的同学调往低级组。可以设定达到一定目标给就可免修,同时给予相应学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性。也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努力。而学习任务应当具体化,比如针对WORD一章,低级组可以按上机指导完成习题。而高级组则需要面对报纸实体依样完成排版等。

四、结语

总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同时也对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只有集中多学科优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才能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优化与规划,切实搞好高校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复式分层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层次不同,对于计算机的学习,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复式分层教学法是在一个课堂上,把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编在一起,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复式分层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我国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近年来,复式分层教学法逐渐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复式分层教学法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计算机作为热门专业,要求能够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1]。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学生的基础水平差距比较大,对于计算机学习,统一按照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容易使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很难进一步提高。通过复式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整体上提高计算机水平。教师在备课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进行,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上课、布置作业等方面都采取分层次的方式。即使学生的成绩有差异性,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复式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在复式分层教学法中,主要是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教师需要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及时解决,有利于教师提高协调沟通的能力,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复式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通过分组交流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进步。分层是面对全体的学生,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1.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在开学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是通过对学生计算机的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根据成绩来划分层次。这种划分方法具有局限性,高职院校要改进划分的方式,可以确定一定的比例,结合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来划分,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等,使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

应用复式分层教学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的局面。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要重视学生学的作用,而不是教师教的作用[3]。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计算机教学中,要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实施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能力。

3.分层授课,制定教学目标

复式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分层授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复式分层教学法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分层教育,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布置、个别辅导、课堂中的提问等等。教师需要在每个方面考虑到分层授课的问题。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巩固计算机知识、掌握知识。使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以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层,提高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积极性。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对计算机学生的培养。对于不同程度的高职学生,采取复式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复式分层教学法中,教师要科学划分学生的层次,转变教学观念,根据不同学生的差距,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齐应杰 王晓光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洺.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展望,2014(21).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52-02

作者简介:魏丽云(1984-),女,广东省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

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

首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明显滞后于实际计算机的发展情况。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社会上呈现出行业化、多功能化的特点,但是计算机教学却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计算机行业内高端人才缺失现象严重。计算机行业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育中不断更新教材配置,从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增加新技术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了解。但是,实际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却是教材、课件几年都得不到更新,而且学校缺乏与一些大企业的合作。

其次,中职学校的生源近年来出现下降的现象。中职学校招生门坎低,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 从而导致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不足。与此有关的还有学生的认知层面,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最重要的是操作而忽略了理论的学习与积累。

最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方面也存在配置不齐的问题。当前,中职院校的老师普遍素养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在聘用老师时专业选拔不严格所导致的。此外,部分中职院校设备更新缓慢,学生也多是使用一些落后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学习。

2计算机教学思路

面对计算机教学方面的问题,中职学校试图做出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着重弥补以前教学中实践操作课程的缺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现思路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学校要及时调查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并且组织学生到一些大企业参观学习,并适时地为学生介绍计算机行业的新技术。职业学校要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从课程上着重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达到人才和企业供求相对接。另外,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注重实用性,比如,学习Excel时要关注实际工作的需求,了解工作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操作。

(2)坚持产学研同步。从产学研思路入手,主要是保持学校教学软件与社会发展同步。产指的是学校师资在软硬件技术方面的生产开发,学校的课程开发要融合当前企业的应用技术,学校可以开设精品特色课程,这样做既能够提高中职学校课程的先进性,还能提高学校在招生方面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生源;
学是指中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学校内的专业老师进行教学交流,还可以与其它中职院校合作,共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此外,还定期组织老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教师授课以学生的实战为主,传授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研是指中职院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方面,中职院校招收的教师要在专业方面严格把关,积极招揽有学术科研成果的教师,以壮大师资力量。产学研同步进行,增强师资力量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3)重视实践教学的创新。教师不能再单纯地利用课堂时间传授知识,而是应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与学生交流和技术实践,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解惑答疑的作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要注重了解学生需求,并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还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解惑答疑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判断、认知及选择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教学模式,一改往日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说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主要担任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3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1学生本位教学理念

所谓学生本位是指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的发展现状和信息化社会背景,适时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和管理方法中,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教师管理的模式到学生本位模式的过渡。

坚持学生本位理念的同时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流程是:首先,老师演示根据任务事先做好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学习任务猜想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
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各自的猜想;
最后,老师证实学生的猜想,并予以辅导,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力。

许多的中职院校在坚持学生本位理念的前提下,着手教学方式的改革,即运用课件授课。运用课件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听课,提高了课堂效率。

3.2课程设计

许多中职院校在课程方面做出了调整,增加了课程中的新元素和课程的灵活多变性。计算机教学实践要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来开设课程和选择教材,并参考计算机行业的现时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新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3.3教学实践

3.3.1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际教学。当前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纷纷作出了调整,以期探索出最适用的教育实践模式。

教学目标主要参考目前企业岗位的需求。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广告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为适应社会需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多参考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专业目标,即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重点是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中还要包含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的培养。

3.3.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注重技能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更加注重技能训练。实现这项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要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增加教学特色。对二年学制进行计划,每学期1/3的时间用于技能演练。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参与、适时鼓励,引导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倾向的岗位进行特长辅导,在职业培训的角度上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考意见。

教学计划的内容大体按二年制进行了细化,大体包括:第一学期进行基础练习和计算机常识的学习;
第二学期进行办公软件的学习;
第三学期进行数据处理的学习,要能熟练应用VFP等数据管理系统,并经过实战训练后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并学习多媒体技术和常用办公设备的维护常识;
在第四学期技能评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学习网络安装和维护知识等。

3.3.3教学实践

当前,众多中职院校都选取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这个选择完全符合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

该模式能够为教学提供交互式教学环境,教师借助课件模拟环境情境,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参考文献:

[1]张丽.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思路,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