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电算会计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9 14:4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中愈发显得重要,其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明显。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现就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1、明确培训目的随着计算机在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算会计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电算会计论文【五篇】

电算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培训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中愈发显得重要,其培训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明显。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现就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明确培训目的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以及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深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应该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以及初步了解外资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规则。因此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以便能为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老总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那么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合格证书,将来能有资格走上会计工作一线,而是能熟练地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先进的财务核算工具为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老总的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的依据。

2、省财政厅应尽快更新培训教材、改变考试形式

(1)更新培训教材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确教材是江苏省财政厅1996年编写的,必须尽快更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原因有三:

第一,计算机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材也应适合计算机这门课的特点,但该教材只是侧重于理论试题,实践作业则很少。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练习作业中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特点。

第二,教材内容早已落伍。如教材中要求掌握磁盘操作系统MS—DOS,我们知道其中有许多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只有按照有关规则正确地输入这些命令,计算机才能正常工作,相反,那些DOS命令的路径或文件名中只要有一个字符出错,命令就无法执行,所以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住命令的语法规则、描述形式。这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学习负担。而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即在显示器上开辟了很多窗口,各种应用程序和命令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显示出来。我们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处理任务时,可以通过鼠标器或键盘来选择要运行的软件和要执行的命令。Windows操作系统屏幕显示直观,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管理功能和较强的实用性,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各行各业几乎都在运用Windows,而DOS已经落伍,再让我们去向学生讲解DOS,确实是意义不大。

第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只是财务软件的使用者,而不是软件的开发者,对一些将要走上企业财务一线的人员来说,只要学会熟练操作财务软

件、掌握国外企业财务的一般规则就可以了,因此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财务软件内部模块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材却在这方面占了很大篇幅,我认为可以简单一点。

(2)改变考试形式

在我们目前省财政厅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中,试题的样式变化不大。理论部分的题型是选择、判断。这种测试并不能完全看出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能不花费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记这些内容,这种培训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另外实务部分的题型有建帐会计科目、损益表的编制,看起来考得很全面,实际上学生根本就不需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只需要掌握考试流程,会输入汉字就可以了。如我们知道每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需要编制会计分录、制作会计凭证,按照道理应该让学生去想凭证的摘要如何写,借、贷科目分别是什么,但考试中这些都已经内定好了,学生只需要按内定的内容输进去,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修改考试的题型,比如,可增大Word、Excel实际应用方面的试题,通过操作性试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Word、Excel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考察到文件夹、文件名、存贮等多方面应用的知识,而选择和判断这样的题型则应少出。

3、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理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以往的教学实践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要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电化教学,增加上机实验操作时数,引导学生由不得此寻求理论的归纳、内化与拓展,领悟到理论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运用于实际工作的结论,而只有一种思维工具,帮助我们去作出科学的推论。以图文声像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诱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智能;
而且通过运用自身的素质,发展智能。

4、作为培训单位的学校应完善教学设施

电算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原理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将会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提供宏观管理所必需的决策数据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是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会计电算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它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也是深化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治黄事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迫切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在我局中的实际应用

我局是1998年11月由黄委会组织的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试点单位,经省局、黄委会会计电算化验收领导小组实际验收与测验率先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会计电算化。

自1998年11月份我局参加黄委会计电算化试点以来,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快捷、方便等特性已通过四年的会计决算及季报、月报、数据的查询、提取与手工记帐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的突出起来。充分利用用友会计电算化软件(我局会计电算化试点安装的是黄委统一配置的用友软件公司提供的会计电算化程序)所提供的总帐、工资、固定资产、UFO报表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统计、数据共享、汇总效率与精确度。

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与管理

通过四年半的会计电算化的试点与程序运行,深刻体会到要使整个系统能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起来,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数据失真和丢失,保证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现、纠正,同时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达到尽早甩脱手工帐,完全实现电算化之目的,不但要多方面练习与操作、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熟悉会计电算化程序运行的过程,还要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去做,以免出现大的错误。

上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上机人员操作完毕后,必须退出系统;
应及时作好各自的备份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不能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和进行各种非法拷贝工作,以防病毒传入;
未经批准,不能使用格式化和删除等DOS命令;
严禁在微机内安装或运行游戏软件。

为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任务,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故障发生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等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制定:1、所有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详细登记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2、操作过程中若没有问题则应在运行情况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3、系统维护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明确记载。对于严重或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外填写运行故障报告单,并向系统管理员汇报。4、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5、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对发生问题不登记者,将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按有关制度予以处理。

上报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的格式上报。内部会计报表,根据主管领导要求来设定。对内部基层部门上报的会计报表格式也要由主管领导统一规定,一经确定不允许轻易变动。严格遵循报表处理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会计报表,与帐簿数据必须衔接一致。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报表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做备份前要填写《备份数据登记簿》。每月的会计报表必须以书面形式打印出来,并经主管领导审阅签字或盖章。每月的会计报表必须以软盘和书面两种形式并存,软盘会计报表和书面会计报表的数据必须一致。每年年终时,必须将全年会计报表数据(包括备份软盘和打印书面报表)统一整理,转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根据会计电算化程序运行的特点还应健全相应的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

(一)、对系统维护的任务

1、实施对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排除故障和恢复运行;

3、根据电算化工作实际需要,提出系统扩充报告,上报主管领导;

4、在系统扩充时负责安装、调试,直至运行正常;

5、在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随时做好适应性的维护工作。

(二)、对硬件系统的维护

1、硬件设备的管理:会计电算化专用硬件设备由财经科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部门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确需使用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确认不影响会计电算化之正常工作,必须进行操作登记,并在上机登记表上注明批准人姓名、批准时间等事项。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专门用于运行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和其它会计事务处理软件。任何人不得用于对外服务。为保证硬件安全,不得带电拔插任何接口线路及打印电缆、显示器连接线等。

2、硬件设备的维护: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由系统维护员负责进行,一般维护工作需填写《系统维护登记表》,大的硬件维护还需做系统维护报告,报系统管理员。会计科目不得随意改动、增删,在每年年初,由会计主管批准并授权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性改动,原则上年中不许改动、增删会计科目,确需变动的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作相应的并帐、分帐、撤帐等处理。

(三)、对会计软件的升级

应经主管领导批准,由系统管理员组织,系统维护员具体实施,并编写升级报告,形成文档进入档案。

(四)、对会计软件的管理

1、会计软件的升级与更换,必须统一规划、以地(市)局为单位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更换或处理。财务处在获得会计软件的同时,必须做软盘备份,并分别存放在档案室、机房和财务处的专用铁柜内,存放在档案室的备份软件由档案管理员管理,存放在其它两处的备份软件由数据管理员统一保管。

2、运行中的会计软件必须安装在计算机硬盘上,一般情况下不得重新安装。

(五)、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
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
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帐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电算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网络财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网络财务”是指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及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网络财务”所指的“网络”既非企业传统的自成体系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也非单纯的因特网,而是Internet/Intra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
(2)“网络财务”并非单纯的财务系统,而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的综合系统;
(3)“网络财务”是企业级的财务应用;
(4)“网络财务”应完全支持电子商务;
(5)“网络财务”的各项功能基于管理而非核算。

“网络财务”的提出和推行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1.“网络财务”改变了财会工作的空间和模式,使各项业务能在广阔的网域范围内进行实时处理,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即网络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
2.由于采用了Internet/lntranet技术,为财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无限的空间;
3.“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有利于信息的多元化利用;
4.“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使得企业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5“网络财务”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网络财务”的技术基础

(一)Internet/Intranet技术是“网络财务”的应用基础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企业信息系统结构实现了由主机系统(FS)向客户机服务器(CS)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正向Internet/Intranet方式转变。Internet是一个广域网(WAN)的集合,它包括一系列的网络。Internet的用户使用Internet上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E-mail、浏览器www等)彼此联系以获取大量信息。用户可以访问的信息存放在运行多种Internet协议的服务器上,这些协议包括超文本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而Internet是应用Internet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它基于Internet通信标准、Web技术和设备来构造或改建可提供Web信息服务以及连接数据库等其他服务应用的自成体系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可以连接到Internet成为其一部分,当有安全需要时,采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与Internet隔离;
Intranet也可进一步向企业外延伸,使其使用范围扩大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从而使企业与关联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之间形成范围更为广阔的信息系统,即Extranet.由于Internet/Intranet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对提高通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机构运作效率大有益处,因此,各国企业纷纷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建立管理决策型的企业全面信息系统提供了优越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它不仅能处理结构化的数据(如各类关系数据库),也能处理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使企业信息资源更加全曲、丰富;
另一方面,由于Internet/Intranet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分布式、使用简单、易于维护等特点,因此它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比如它采用了公开的TCPM协议,允许工作站通过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共享资源,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又如它利用超文本、超媒体传输技术,将分布于企业内外的数据有机地联结起来。无疑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企业涉足电子商务,扩大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大型数据库技术

“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了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ACCESS、XBASE、FOXPRO等(由于其数据处理的局限,不能达到海量数据处理。高速运行和数据安全性的要求)而采用了诸如SYBASE、INFORMIX、ORACLE、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这些大型的数据库有高达TB(ITB=1000GB)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业务量完全不受限制,不仅可以实现跨年度查询,还可以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整合采购、库存、销售、计划、工资等数据供决策分析。另外,这些大型数据库大大改进了海量数据下读取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加强了网络控制,减少了由于网络并发用户操作对数据库造成的关键字丢失的问题,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高速运行并增强了安全性。

(三)三层结构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

三层结构技术就是将客户机服务器(CS)系统中各系统部件分成三层服务(客户服务端、中间层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联机用户多、每次业务处理时间短、处理的业务量大等。第一层客户服务端负责基本的可在客户机上执行的规则验证、数据描述和显示以及查询生成。第二层中间层服务器存储着应用程序的所有事务规则;
客户机向中间层服务器发出处理请求,然后中间层服务器负责与数据库服务器打交道。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是所有特定应用程序数据和以存储过程形式表现事务规则的某些特定厂商的实用工具,它起到了中心数据仓库的作用。三层结构技术是一个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即根据业务涉及的数据和处理流程、不同的行业特性设计成属性、方法并独立封装,使业务工作对象化,用户可在安装时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构件。比如,在软件设计上,将凭证管理作为一个组件,形成凭证模块,将账簿管理也作为一个组件形成账簿模块,用户可在三层结构的中间层封装某类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财务规则组件,如果凭证管理有问题就换凭证模块,如果账簿有问题就换账簿模块。三层结构组件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安全性能好;
2减少硬件投资;
3.安装、维护、使用或二次开发比较方便;
4.能使企业实现远程应用。正是由于采用以上先进的技术为基础,网络财务才获得了技术上无限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建立其全面信息系统,涉足电子商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网络财务”的实施方案

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企业到底要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完成什么工作、“网络财务”系统应用要达到什么目标和要求。例如:某企业根据自身业务迅速发展,财务需要集中监控、企业管理核心在于抓财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网络财务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其开展“网络财务”应做的工作和要求:l.要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紧密配合,全面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
2要实行集团财务集中监控;
3支持电子商务,能提供方便的网上应用,可以同时使用测览器界面和GUI界面;
4.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融合性;
5.软件功能适用。其次,选择或开发网络财务软件。再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网络方案设计。目前常用的高速网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l.快速以太网;
2.FDDI(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
3.ATM(异步传输模式);
4千兆位以太网。前两种技术价格较低,性能也不错,适用于一般企业;
后两种技术性能远远超过前两种,但价格较高,投资很大,适用于有实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是用ATM技术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对于一般企业,可以采用快速以太网或FDDI技术建立自己的局域网,远程子网可用DDN专线连接,移动用户群可以用电话连接;
另外,可用MSⅡS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EXCHANGESERVER建立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既想推行网络财务,又不想太多的投资,这时财务软件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企业推行网络财务:1.提供网络财务软件。2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务;
提供网络财务软件的在线支持和内容服务;
建立专业网站,提供网上理财服务,用户无需购买软件,可通过专业网站获取理财服务并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3.为企业用户提供全套服务;
帮助企业设计和构建网络体系,提供软件并帮助安装和维护等。

电算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会计软件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
(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
(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
(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
(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
(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学习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
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
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
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
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
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
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会计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方法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自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
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
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
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
编号可以自动连续;
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
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
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
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
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二是“数据来源定义”;
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即可自动生成当期会计报表的结果。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长期使用。生成会计报表的过程快速准确,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

电算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同时,由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的采用,成本信息的电子化与实时化呼之欲出,成本计算方法可望日趋准确、科学,成本分析与管理也必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