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学【五篇】

时间:2023-06-19 15:5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般都贴近现实生活,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机会,在教学情境中吸收知识,自身得到全面发展。而高中政治哲学课程也从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变得具有生活气息,生动有趣了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哲学【五篇】

高中政治哲学范文第1篇

一、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政治哲学课程的兴趣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般都贴近现实生活,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机会,在教学情境中吸收知识,自身得到全面发展。而高中政治哲学课程也从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变得具有生活气息,生动有趣了起来,这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此外,高中生对于社会的认知非常匮乏,对于未接触到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打开了这扇大门。通过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了课堂多姿多彩的一面,同时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即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对其思维进行了启发。由此可知,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政治哲学课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政治哲学课程的理解能力

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生硬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收这些知识,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政治哲学课程中的内容大都贴近社会与生活,恰恰学生对于社会和生活的了解是极少的,学生的社会经验极少,而课本中的知识在学生眼中就是空洞和抽象的。情境教学通过将学生自身代入所设情境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吸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这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也更加全面,思辨能力得以增强,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思政课程的德育目标。

(三)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情境教学如果在课堂上进行应用的话,可以培养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设问、模拟、想象、真实情境再现等方式进行教学,选择情境时也要慎重,因为每一次情境的使用都是给了学生一次了解现实社会的机会,也是教育和指导学生的好时机。其次,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还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出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在情境中,学生会产生情感共鸣,随后会在脑海中形成疑问,问题的生成就会促进学生去寻求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如果学生拥有对知识渴求的欲望,那么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这时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在自我探索书中知识时也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政治课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除了传授知识还有一点是德育,能够引导学生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境教学恰好就是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这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学习时不再排斥,而是不知不觉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情境教学法的四大基本原理是暗示加引导、情感作为驱动力、角色代入和心理整合,而所有的原理都包含了一点,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让学生从内心去相信政治哲学知识理论,进一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在高中政治哲学课程学习中依然是不够用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是匮乏的,平时接触到的内容也很少与政治哲学挂钩,更不用说去理解其中所传递的德育内容。情境教学更多地运用暗示和启发的方式,这可以引领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利用暗示对学生进行一种思维的诱导,进而去影响学生行为上的变化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逐步实现德育目标。而此处所指的暗示便是创设的一种情境,合适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去理解和接收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此外,情境教学法还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深刻感悟,进而去理解课程中所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就目前教学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内学习,学生缺少走出教室的机会,去进行更多的生活实践。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从未接触过的环境中,让学生能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产生思考,拓展政治哲学课堂空间,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

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可以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哲学课程中的《价值与价值观》为例,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将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读给学生听,然后进行设问:“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为什么“荒草萋萋”“幽寂”却显得“诱人”“美丽”?“人生之路,曲折而漫长”,那么本诗中的“路”中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进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价值,由此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自然而然地去关注和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

(二)在课中讲授环节应用

在讲述政治哲学课程内容时,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由于其具有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如果将书中的哲学知识直接对学生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此时,情境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依然以《价值与价值观》为例,当教师需要从哲学角度解释书中所讲的价值时,可以以身边的物品为例,对学生提问,身边这些物品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引发学生思考之后再进行归纳,得出结论: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就是价值,也就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学生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产生疑问,随后进行自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价值的哲学概念。教师在讲授“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时也创设一个情境: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了杂交水稻,进而解决了我国14亿人的温饱问题,因此他获得了首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未来科学大奖等众多荣誉奖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国家又为袁隆平颁发了“共和国勋章”。如此看来,袁隆平的价值如何体现呢?请学生对这则材料展开讨论探究,这时学生会得出结论:袁隆平对社会拥有巨大的贡献,充分展现了其社会价值。同时,他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新的情境: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引发学生思考,告诉学生这些人才是我们该追的明星,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能启迪学生思考自身的贡献,如何展现对社会的价值等问题。

(三)在教学过渡环节应用

在政治哲学课堂上,由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这时除了需要教师运用专业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巧妙运用过渡语言,以此来吸引学生紧跟课堂节奏。由此可见,高超的语言技巧也是教师要掌握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衔接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在学习热情高涨时不会因为知识点的转变而降低积极性。比如在人生价值的内容教学完毕后,教师设置一个新的提问:秦玥飞为什么会选择去农村当村干部?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目教学任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期间学生并没有停止思考,课堂的节奏也没有被打断,学生的注意力依然专注在课堂中。

三、结束语

高中政治哲学范文第2篇

从提出问题的形式看,直问式论述题已被材料式论述题彻底取代;
材料式论述题的特点是:在题目的情景设计上,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具体事实材料,也可以是一组或几组数据图表,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交错使用。从题目的设问方式看,可以是明显性设问,也可以是隐含性设问;
可以是一题一问,也可以是一题多问;
可以是收敛性设问,也可以是扩展性设问。

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高考论述题侧重于考查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文字少信息多、可比性强等特点。考生要正确解答高考论述题,一方面要能够准确把握一年来的重大时事热点和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能力。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这类题目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大(约16分到20分之间),但是考生的得分率普遍低。考察考生失分比较重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是在审题即如何看懂表格本身直接体现的信息及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内容和解题思路方法这两个环节上。本人欲在此文中以高考试题为例,就怎样使用哲学思维进行审题、解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例: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

图表I: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

图表II:1990-1998年中美汽车年产量及占世界比重

图表III:1997年中美最大汽车公司生产规模比较

注:我国目前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

(1)这三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影响?

(3)你认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怎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利用现象和本质或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点论的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首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隐含的内在涵义;
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对关键词的内在涵义的了解和把握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例如:图表一中,资金利润率是关键词,而其内在涵义是指企业的经济效益;
年产量是关键词,而其内在涵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图表二中,中国汽车产量的逐年增加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材料把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与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仍是汽车生产小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对待图表二,我们要采取两点论,同时要把图表的内在涵义"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透过图表挖掘出来。图表三把中国一汽与美国通用两大汽车公司的某些具体指标进行比较,考生可先分析数字背后的隐藏涵义,并结合题下注(审读注释有助于把握图表的内在联系及材料的中心观点)可以归纳出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其次,把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全部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内在的联系,并利用哲学思维进行剖析,可把其定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等具体的联系形式,通过这个步骤,有利于考生明白出题者的意图并根据其意图组织答案。

例如:图表一中,年产量的增加即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原因,资金利润率的提高即经济效益的上升是结果。图表二中,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是145.6万辆与图表三中的题下注:我国目前即1997年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相联系相结合,可以归纳出在我国存在汽车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正是我国汽车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原因之一,而此处正是命题的出题意图所在;
而这一意图正是图表一的本质内容所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图表二、图表三是图表一本质内容的具体化。

二、迁移设问方式,针对不同的设问方式利用哲学道理进行剖析,并按照哲学逻辑组织答案。通过迁移设问方式,考生可以把千奇百怪的设问方式变成自己熟悉的设问方式,这样有利于考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题目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成绩。

例如:设问一,这三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可以迁移为这三个图表是什么?针对"是什么",考生要运用现象和本质的原理组织答案。先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现象及其内在涵义--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以挖掘出每段材料以及全部材料的内在联系--本质;
此外,针对"是什么",考生要注意两点论的运用,特别是材料中有正反两方面的素材。例如,透过图表二中美国汽车企业的产量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知汽车工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已经确立--本质;
图表二中中国汽车产量的增加说明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极大进步,而与美国及世界产量的比较又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不足--两点论。

例如:设问二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影响可以迁移为加入WTO将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针对"怎么样",我们要坚持矛盾分析法中的"两点论"、"两分法",力求全面地看问题。例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使得面对"入世"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将面对残酷的国际竞争--不利的一面;
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入世"将促使我国汽车工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有利的一面。

例如:设问三,你认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怎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以迁移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发展该怎么办?针对"怎么办",我们要坚持利用矛盾分析法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来组织答案。例如,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到:国家要加强对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我国现在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使汽车制造企业优胜劣汰,创造有利于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企业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兼并和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组建我国的汽车"航空母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坚持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经济效益--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注:

高中政治哲学范文第3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和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方案。因而,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现在,高中政治实行新课程、新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仍然没有过时。然而,课程标准变化了,教材变化了,即教育理念变化了,因而这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或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那就是:在具体做法上,要做到从实际到理论,是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理论,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用实际去说明理论。这样,才是真正的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精神,才是全面的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而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中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特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实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三者的和谐统一。

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序言指出:高中政治课教学,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它是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并通过独立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功能,其深刻的思想性是以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作为前提的。能力通常指个体适应并胜任某一活动和调节自身行为的心理可能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个体的某种能力,不仅表示一种具体的心理过程和状态,而且表示一种具体的心理活动水平。在现在的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呈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现了指数形式增加、更新周期短的特点,随之而来的则是科学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电脑化、生态化等特点。WWW.lw881.com因而,这就使人类在实践上有了更高规模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对现代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的原因。

高中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它既是智育课又是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培养学生政治品德素质教育的任务,这是其他学科或学校其他教育活动所替代不了的。

教与学,师与生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师与生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二者统一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的地位。教师遵循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对学生进行施教和指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学习就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过程,而这种内化的先决条件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赋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从哲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通过

高中政治哲学范文第4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唤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布鲁纳认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因而,他提出了“动机原则”,主张教学应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灌注式、填鸭式学习,不可能形成理解的、有意义的学习,也就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政治哲学教学中,为了摒弃过程沉闷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我们认真研究,加强改革,采取了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通过典型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掌握与利用哲学原理去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在阐述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时,结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着重分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者有机统一的关系。结合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打击各种犯罪分子;
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等等。

2.让学生参与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希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做法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然后给予正确回答,因为质疑是一种不迷信书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人云亦云去跟着别人的思路转。为此,我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成活的动态知识,把内容设计成问题展开,引导学生随着问题如剥壳一层一层地探索下去,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等自然而然地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在黑板上,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人的本质在于善、恶,第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理性、生命、存在,第三、人的本质是自然私的,第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问题提出后,全班学生对这四种观念都有人赞成和反对,于是请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然后作出正确回答。这样以来,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思考、评价、选择、领悟和运用,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学形式多样,方法活泼新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若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方法单调,就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复习、穿插课堂讨论和课堂辨论,每节课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一事实,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在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框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欣赏完之后说出诸葛亮的依据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然后再讲“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讲了的时候我们故事,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

针对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安排了时事评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本着民主的理念与学生平等、自由、交流、对话等;
同时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高中政治哲学范文第5篇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做为开启智慧、追求真理、知识创新、培育道德的重要场所,应当自觉担当起为社会做出示范,引领进步潮流,辐射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

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价值标准模糊,一些大学生是非不清、善恶不明。比如,西方的自我至上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价值观日渐淡漠。更多的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自由,追求物质享受,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做人做事极为市俗化、功利化;忘记了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向往。

1.2、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中,其 “重才智轻品德、重学历轻素质”的倾向致使部分学生不重视品行、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教育特征,使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的有效途径。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精力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思想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1.3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

一个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了整个社会所应有的正确道德规范,为社会提供了区分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校园的和谐,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通过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2.1全面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对个人、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八荣八耻”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基本涵盖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内容,全方位体现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这八条中第一条是国家观,强调必须热爱祖国不能危害祖国;第二条是人民观,强调必须服务人民不能背离人民;第三条是科学观,强调必须崇尚科学不能愚昧无知;第四条是劳动观,强调必须辛勤劳动不能好逸恶劳。国家观、人民观、科学观、劳动观是事关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后面的四条,则具体涉及人我观、义利观、法纪观、生活观。这八个观就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每个“荣”相对一个“耻”,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八荣八耻”把立与破、褒与贬、正面倡导与反面抵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来审视荣辱问题、分析荣辱问题、解决荣辱问题,在方法论上为我们辩证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一种有益启示。

2.2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以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以崇高的情操感染学生,以优良的师德塑造学生,以精湛的业务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应当注意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理论体系,把课堂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整合统一,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渗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学校要进一步更科 学地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