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绘画课程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19 17: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和综合性特点。多媒体艺术被纳入主流文化之中,为学界开拓架上艺术提供了绝佳时机,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教授就此明确指出:“可以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绘画课程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绘画课程总结【五篇】

绘画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绘画;
综合材料绘画;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和综合性特点。多媒体艺术被纳入主流文化之中,为学界开拓架上艺术提供了绝佳时机,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教授就此明确指出:“可以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一定有新的出路。”基于此种背景,当代中国美术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版画、油画、水墨画等传统画种在美术界的长期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实验艺术极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美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综合材料的绘画作品逐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促使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综合材料课程。当前,不止美术高等院校,很多综合性高校都将综合材料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综合材料绘画课成为绘画专业众多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对于传统绘画作品而言,综合材料绘画可实现非常大的突破,其在作品上的精细和规整将新颖的视觉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充分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来。

展开来说,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内涵指的是,在造型艺术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材料,以便于在艺术设计和创作中确保学生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材料,从而顺利解决造型艺术中的材料形态、色彩、质感等多种要素的组合及其搭配问题,由此衍生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生成的一门课程。如何有效延伸和拓展传统绘画媒介是综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进行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绘画媒介的内涵及其语言的诸多表现技巧,从而有效激发其艺术个性,准确定位自己的绘画形式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学生在对现代艺术进行洞察时,综合材料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内容长期不足的现状予以弥补。本文的旨趣在于,基于高等院校美术绘画专业进行改革的大背景,梳理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具体形式,将绘画发展史穿插于其中,以便宏观认识西方现代绘画史;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的文化问题、绘画媒材样式及其人文精神内容充分融入其中,从而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其关注生活的意识。

一、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

以师范类美术院校为例,几乎所有专业都面临课程内容多、课时较少、集中性偏低等问题,因此,从总体上讲,各类高校均可以尝试采用短期轮修的方式设置和实施综合材料课程,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实施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围绕于此,该项改革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教材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及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

1.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我国与西方艺术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基于知识、技艺以及项目创新对教育教学提出的革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特色美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Y构,从而取得新的教材建设成果,是衡量高校规模和发展水平,并且直接反映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教材使用,需要尽可能地聚焦于原版教材。在这一点上,已经有部分美术高校将国外同类院校所通用的专业教材予以引进,古典绘画、绘画构图学、现代绘画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当然,单靠此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编写出比较系统的教材。比如,已有部分省级高校编写出欧洲综合绘画技法实例、油画风景、人体创作与技法研究以及西方美术史等教材,大家使用之后反映效果不错。主干课程的版本要坚持实效性,将时间限定在近三年之内。同时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从重点教材、画册、教师和学生参考书等方面全面入手,从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2.科学布局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群

高等院校需要及时将陈旧的课程予以淘汰,同时将优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更好地将其中的新颖内容为教学服务。美术专业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全面把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随之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
另一方面要坚决摈弃过时知识,力避重复讲授,有机结合不同课程,使之成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设置绘画专业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时,在构建核心课程群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油画方面可以将油画头像、半身像和肖像、风景写生和创作,素描静物、半身像、坦培拉、丙烯绘画、绘画构图学等课程进行设置;
国画方面可以选择性设置人物速写、构图学、山水写生、写意山水画、色彩静物、素描静物、工笔花鸟画、山水画、工笔人物基础、写意人物画等课程。也就是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并基于此构建起核心课程体系。

3.科学安排选修课程,充分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作为主要发展线索,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中关于绘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具体条文对课程门类和必修课所占比重都做了科学调整,使选修课和实践课在总课程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因此,要积极地开阔教学思路,在当前人体、风景创作等课程之外,积极借鉴国外教学内容,将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等课程引入选修课堂。

首先应当从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方高等院校出发,并加以逐步推广,敦促其找准各自特色,积极适应国家发展艺术教育事业的各项要求,强化建设绘画专业的内涵,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创新。

4.积极优化现有教学资源,以便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需要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采用合作交流、国内外联合办学、强力推广实践教学等形式,及时修订、更新和充实已有教学计划,以便于确保其即时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教师做好科研工作,并将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际教学。要实现外教走进课堂,踏上讲台,并需对现代绘画艺术和西方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其绘画技法和理念,从而实现中西方在艺术文化内涵、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相辅相成。由此一来,极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将西方绘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其他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上,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艺术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培养热爱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复合型绘画人才。

二、综合材料绘画教学方法研究

在探讨综合材料绘画的教学方法时,本文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来展开的。依据绘画材质的不同,分为板上材料、布上材料以及纸上材料三种,教学方法就是围绕这三者进行探讨的。

1.板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与纸质材料相比,可作为板上综合材料的元素来源要广泛得多,不同类型的金属、石材都可以应用于板上,供学生进行绘制。从内涵层面来说,板上综合材料是多面的、立体的,并非局限于木板、石板或金属板,也并非囿于平面成品,一切具有明确创作意图,并对建构绘制作品有益的成分都可包含其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是需要让学生多关注空间感、厚重感以及视觉冲击,使其明确有机组合多种材料以使所构建的画面呈现出多个层次,这才是该训练的主要目的。二是将自由和秩序两个要素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在自主化创作理念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教学中将此种观点提取出来,充分将自由发挥、自由联想、自由建构以及自由绘制等特点展示出来。但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用将创作理念、形式语言以及个性图式的秩序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其不悖于初衷。

2.布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从内涵上来说,以油画材料为主的西方绘画材料称为布上材料。鉴于扩展其艺术领域的需要,故称作“布上材料”,这就充分强调了油画材料作为一种综合材料的自由属性。在此类材料上使用的丙烯色、油画色、画布、笔、粉、蜡、刀、胶以及各类媒介物质均属于自主行为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传达精神与观念的手段。在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时需要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熟悉各位大师的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绘画风格,对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当代艺术具有第一感知;
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画布材质,充分体验其触觉和视觉效果,从而对布上材质的功能属性和绘画构成表现手法了然于胸,自觉处理好绘画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3.纸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纸质绘画的质地不同,其使用的纸品种不同,在性能上差异很大,表现为视觉、精神感悟和心理感受不同。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由水墨材质开始,使学生能够对宣纸和墨的质能有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引导其将构成手法予以实施。之后,将民间绘画和民族传统绘画作为水墨材质训练的必需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三是让学生在水墨构成表现过程中分解组合实验,充分体验笔墨情趣的过程,从而将积色法、洒落法、拓印法、拼贴法、加剂法、晕色法、泼彩法、平涂法等融入画中。四是加强水彩纸、绘图纸等绘图用纸的训练,对其性能和质感多加了解了之后着重在造型和色彩的构造表现能力方面进行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置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所蕴含的表现力进行探究的能力,而且在于激励学生从个性出发,探寻其内心深处的自由精神并予以表达,唯有如此,才能践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绘画教学思想内核”的理念,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李世萍.综合绘画材料[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绘画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绘画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校内绘画教材的延伸,首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地”。在美术学科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教材资源。就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的绘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部分美术教师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过程中,过于注重完成绘画教材基本教学目标,而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不够重视,只是教教材.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采取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生态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本地生态经济资源,成为绘画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绘画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欲望。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绘画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美术教师不能把课程资源带进课堂,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会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利用乡土地域特点开发绘画教学资源。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乡土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素材.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绘画教学内容。

绘画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绘画;
教育;
动漫专业;
美术基础;
专业技巧

1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动漫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等特点。可见,动漫产业存在的利润空间较大,利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前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动漫产业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动漫制作技术初具雏形,数字绘画技术的推广利于我国动漫技术的发展。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得知,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所院校开设动漫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还有更多的大专院校已经或正准备开设动漫专业。虽然我国动漫教育蓬勃发展为动漫行业输送了很多技术人才,但高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仍很严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雄厚,办学历史悠久,但对于动漫专业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的院校还是只注重学生传统绘画技巧的掌握。随着数字绘画的技术的引进,正好解决了学生对于传统技巧掌握难的问题,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创意性的掌握。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有过硬的素描技术,但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讲,在美术方面都是处于零基础,因此提高技能,掌握有效的技巧至关重要。入学时,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绘画功底,对于后期的数字绘画教学有铺垫的作用。

2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够得到扎实的提高,但是在学生L画技巧的创新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学生后期自主完成绘画课程,受到老师的影响较大,绘画不能突出自我的局限。而数字绘画教学,注重与学生创意的培养,高科技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1 传统教学情况下学习内容、环境、学习效率、排课比、最总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波及,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发展。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的学生需要完成过多的手绘作业,学生过多地接受老师对于绘画技巧的讲解,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能够突破常规,不利于动漫的制作。动漫专业美术的基础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绘画技巧上的突破,让画出来的人物、景物等具有神采,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绘画精髓。

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的课时安排量相较于其他的课程的学习较大,但是总体绘画效果却收效甚微。学生只能够模仿式的学习,而没有自己学习创新性,动漫产业的企业需要有创意性的人才,传统教学不能满足这一点,将会被数字绘画产业所取代。

2.2 数字绘画的教学内容、环境、学习效率、排课比、最终效果

数字绘画注重的是时间的能力加强,实践是五年高职动漫专业基础学习掌握扎实性的标准。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实践课程在数字绘画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占总课时的40%以上。数字绘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绘画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显著的作用,排课的比例相对较少,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大。学期末考核时,能明显的区分出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优劣势分析

数字绘画教学对于现在国内的教学模式来说,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绘画教学的师资力量上。技术的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教学效率的把握存在着不确定性,相关的教学器材,在有关的学校的配置并不完善,这个对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又是一个限制性因数。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对于后续的学习有较大的学习延展性,需要及时地对后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后期的教学任务。经过数字绘画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于动漫专业技巧的把握有积极的作用。

数字绘画培养的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学生能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而扎实的美术基础以及数字绘画的能力,更适应当今无纸动画的时展,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对后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数字绘画技巧的投入,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社会文化的需要,动漫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存在着缺陷。

数字绘画是对于传统绘画技巧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数字绘画发展相较于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来说较晚,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推广,动漫专业的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五年的专业化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大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扎实的基础功底能够在动漫设计时突破常规,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同时,数字绘画更符合当前的学情和时代的发展,数字绘画能够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有推动的作用。数字绘画相较于传统的绘画教学来说,是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学校加大关注力,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5 学习建议

第一,五年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新理念,以此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教育。

第二,对于教学改革方面,应该明确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分析清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地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第三,要实现实践课程与企业接壤,便于实现动漫专业美术基础的掌握。

第四,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严格地选择专业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地创新模式,编辑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课本。

第五,教学的模式上,应该更加的科学化,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合理的考核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觉敏.探索江苏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平衡发展之路[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 高钰朋.河南省新乡市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 张苏中.动漫游戏专业教学建议方案[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11.

绘画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绘画并进行解说,然后学生记忆绘画的步骤及过程,最后让学生再复制“图画”。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认为“观察记忆―实践绘制―想象创新”的绘画教学新模式很有实效,现以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学期《海底世界》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观察记忆,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课件,让他们仔细观察海底动植物的形状、颜色,记忆其分类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表现出以往不曾出现的认真态度。我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海洋里有各种颜色的、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真是美极了!可是我们现在不能亲眼看它们,也不能去亲手摸摸它们,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它们画下来,好吗?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这样,在让学生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二、实践绘制,落实新课

学生通过对课件的录像和课本中写实图片的观察记忆,对海底中的动物、植物的形状、颜色等都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一看二想三画”的方式,进一步落实知识要点,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

一看:看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分析画中哪些地方画的好,哪些有创意,哪些需要改进。

二想: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怎样设想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
设想主体落实到画面中应如何构图。

三画:通过看、想,把印象中的海底世界画到纸上,将画完的图画经过修改后,用黑色水彩笔勾出主体物的边缘线,用油画棒填充背景的颜色,用明亮鲜艳的水彩笔画出主体物的颜色。

在这样的实践绘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完成绘画作品,这既落实了新课的知识要点,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想象创新,拓展新课

我在对这节课的构图、造型、颜色等方面进行总结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这样,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创造潜能,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绘画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在重此轻彼的认知下,国内的手绘课程教学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在各个院校、专业中,虽然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大都称为“表现画”“专业绘画(效果图)”或者“设计表现技法”等。事实上,作为一门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实用型课程,手绘能力的训练不仅仅在于设计表达与图纸美化,更在于促进思考、便捷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借助手绘图记录创作过程、表达设计观念,以及与同仁开展学术交流、与客户进行直观沟通等。手绘图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图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现行的各种关于手绘的课程名称都有以偏概全之嫌,为此,我们采用“手绘”作为课程的冠名,以期矫正当下课程教学的偏失。

2手绘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2.1手绘课程的重要性

(1)对设计过程本身来说,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记录灵感和推敲设计思路。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对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手段。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3)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手绘课程作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美术课程的延续和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手绘课程相对应的是电脑绘图课程,但是电脑绘图注重复制和仿真的特点,造成了它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综合素养方面无法取代手绘课程。

2.2手绘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现状

纵观国内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绝大多数都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从基础绘画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如今手绘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搜集和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大致梳理和总结出现今国内手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条理性,教学目标不明确。

笔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院校的手绘相关课程进行调研,内容梳理如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景观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仅各开课4~5周,但是在大二和大三的夏季学期会进行1~5周的专业考察和实践课程。中国美术学院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绘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分别也是仅开课4~5周,但是在大一到大三的春季学期都会开设外出考察课程,包括民居考察、园林考察、民居测绘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有关手绘的内容会在大一下开课8周,然后进行两周的春季写生,同时会在大五上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室内环境表现”课程,在大三上开课34学时,同时会安排实践环节,如室内设计周(大三下,1周);建筑快题设计(大四下,3周)。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分成建筑表现技法和室内表现技法两个部分,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别开设15周,同时在专业限选课中有开设60学时的快题设计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设48个学时,同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期末基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题设计周,并且在大四上会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手绘课程,仅仅在大一下、大二上(约占64个学时的三分之一)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间有涉及手绘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基础美术课程阶段安排过外出写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的院校在手绘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相关课程,仅安排一些外出写生的拓展训练;有的院校手绘课时远远短于基础美术,严重忽视了其重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手绘课,只在基础教学中对手绘的内容有所涉及。以上这些教学安排,基本上只能满足手绘课程中技法掌握和效果图训练一个方面。而教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会增加安排快题和专题设计等手绘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弥补手绘课程中的快速表现部分。

(2)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个人发展、市场实际需求和生产实践脱节。

许多院校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只有技法培训。以室内专业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从室内陈设单体开始慢慢临摹到整体空间,等画熟练了就对着照片绘制效果图,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效果图,不经过思考就拿着他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或者片面追求最终效果,渴望通过几节课就绘制出大师级别的作品,甚至画成精细的表现画。这些都与手绘课程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照本宣科。

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教师单凭经验口头传授,缺乏直观的示范,理论脱离实践。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师生缺乏互沟通。学生学完后只掌握了基础的技法,几乎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面对大型项目的手绘设计更是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画匠”而非设计师。

3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

设计类专业手绘课程包括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成果表达,两个方面都是手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手绘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很多院校基本上只做到了设计成果表达部分,为什么缺失了设计方案构思部分呢?

3.1从手绘本身来看

快速表现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完整表现是设计成果部分和手绘艺术的展示。手绘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而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厚积薄发,无法一蹴而就。在手绘课程短暂的几十个学时内,学生想要快速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相当于设计能力的速成,这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模仿和教师指导,完成几张优秀的效果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传统的手绘课程为了教学成果,往往把重点放在完整的效果图表现上。

3.2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来看

快速表现在专门的手绘课程以外隐藏在许多课程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例如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推敲思路和确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快速表现的运用;又如快题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用图纸表达出来。其实快速表现部分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其他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快速表现部分并不是简单缺失,而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将课程安排到位、重要性发挥到位。

3.3从手绘培训行业的状况来看

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渴望速成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手绘课程教学。放眼望去,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绘教材基本都关于手绘技巧速成,例如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手绘技法,三十天成为手绘大师一类。更有甚者如庐山手绘营,据参加过的学生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完成超负荷的绘图任务,最后都变成了画图机器,根本没有设计能力的提升。手绘培训行业起步晚、专业性较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国内手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

4手绘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从完善我国手绘教学体系、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4.1手绘基础课程

在专门的手绘课程阶段,效果图和草图,我们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手绘技法:对完成优秀效果图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手绘、工具、技巧、透视原理等。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对手绘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在短期教学中由简到繁地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手绘质量。运用多媒体介绍各种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品位。临摹思考:临摹是学习手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善以机械临摹为主的手绘教学模式,不代表完全摒弃临摹,而是在临摹时要明确原作的精髓,不一味照搬。临摹前多看、多揣摩,提高欣赏水平。临摹时要结合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分析能力、掌握规律和技法,积累素材。默写训练:默写是临摹的深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默写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消化吸收优秀作品并转化为自身优势,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作品不必和原画完全一样,但是形神和精髓要把握准确。个人创作:手绘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付诸实践,为设计方案服务。在临摹和默写的基础上,可以从图片写生入手,凭借积累的功底尝试独立完成效果图。先对图片主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构图、透视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原图的审美效果。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达到“质变”的目标。

(2)思维能力方面:对绘制构思草图能力的培养。

改革方法:教师应根据草图训练的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精简繁冗的传统表现方法,如裱纸、水彩等。教学时注重锻炼学生目测能力,要求不借助工具将透视和比例表达准确。提倡使用钢笔线描、马克笔、彩铅、钢笔淡彩等快速表达工具,用色简练概括。课堂上多布置短期作业,限制完成时间。教师示范:教师多动手做示范,观摩和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手绘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草图表现能力,并结合课题熟练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外出写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外出写生课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4.2手绘综合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整个设计课程的中后期(大三下或大四上),增加一门有关快速表达的总结性课程,即综合表达能力考核。这门课程类似于手绘课程的毕业设计,代表整个手绘课程学习中收获经验的汇总、梳理及系统性提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科学合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手绘能力,达到展现设计构思、与客户交流的目的;同时考察出学生几年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制图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掌握情况。

4.3其他课程

(1)伴随专业设计课程,加强引导。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手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某快捷酒店室内设计课题,教师可以围绕手绘开展现场草图测绘、方案构思和效果图定稿三段式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对现场进行简单分析和高度概括的速写,作为现场状况记录和日常素材积累;中期,引导学生绘制大量的构思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作为思维过程的推敲和展示;后期,着重训练学生绘制较为清晰、准确的效果图定稿,作为对空间完整构想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手绘参与和感受整个设计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手绘的运用能力。

(2)结合快题设计课程,提高能力。

东南大学建筑专业学生在大五的时候,会被安排有利于升学、就业的快图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把手绘草图课程和快题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严格限制绘图时间,学生会自觉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锻炼观察和快速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组成创作团队进行快题竞赛。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缺点,汲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

(3)利用专题设计周,全面强化。

可以选择临近期末的一周作为专题设计周,集中利用时间,全面强化训练。以环艺专业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课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空间型课题,强调对三维场景的观察、体验、表达和创造;材质型课题,强调体验不同材质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灯光型课题:通过照明把握空间层次和质感,强调营造与空间性质相协调的氛围,如卧室的宁静舒适,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富丽堂皇。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