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度骨科脊柱护士论文【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19 19:3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脊柱作为人体骨骼的重要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支撑着头部,又连接着人体的盆骨,是整个人体的中轴支柱,因此其结构特征和作用显得极其重要[53]。脊柱主要具有支撑体重、传递载荷、运动、保护及造血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骨科脊柱护士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五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维建模 脊柱 机械简化模型

0引言

脊柱作为人体骨骼的重要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支撑着头部,又连接着人体的盆骨,是整个人体的中轴支柱,因此其结构特征和作用显得极其重要[53]。脊柱主要具有支撑体重、传递载荷、运动、保护及造血等功能[54]。脊柱主要由椎骨、椎间盘、小关节、关节囊等组成。随着脊柱疾病的日益年轻化及严重化,脊柱疾病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查阅文献可知,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脊柱力学特性,是可行的。建立完整的脊柱模型是有限元法的前提,但脊柱的结构及外形相对复杂, 要获得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比较困难,由于脊柱在结构及各部位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都与机械零部件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根据人体脊柱的数据,将脊柱的各个部位简化成一个个机械零件,利用Solid edge软件,建立脊柱的机械简化模型。

1脊柱的解剖结构特征

脊柱处于人体背部中间位置,主要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节融合骶椎和3-4节融合的尾椎以及连接各椎骨的椎间盘、处于椎骨后方的小关节、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组织等组成。

1.1椎骨的结构特征

人体脊柱主要由颈椎段、胸椎段、腰椎段和骶椎段组成。脊柱的每块椎骨组成是一致的,都是由一块椎体和一块椎弓组成的,椎弓通过椎弓根与椎体连接在一起,椎弓根部分一般比较细,椎体和椎弓之间形成的孔为椎孔,脊柱从上之下的每一个锥孔依次连接,形成椎管,保护着脊髓。

1.2小关节的结构特征

脊柱的每两块椎骨之间通过上面椎骨的下关节突和下面椎骨的上关节突连接起来,构成处于椎体后部的关节囊关节,临床上又名小关节。

1.3椎间盘的结构特征

除了小关节之外,椎间盘也是连接相邻椎体不可或缺的结构,椎间盘位于上下椎骨的椎体之间,正常人体一般有24块椎间盘,高度约占人体脊柱总高度的30%。由上下软骨终板、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构成,软骨终板通常由透明软骨构成,厚度小于1mm;
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构成的25个同心环状结构组成;

1.4关节囊的结构特征

关节囊是指生长在小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由外面的纤维层和里面的滑膜层组成,纤维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坚硬而不乏韧性,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滑膜层能够分泌一定的滑夜,对关节运动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小摩擦,减低小关节的损伤率。

1.5肋骨的结构特征

肋骨作为人体整个胸腔的构架,起着保护肝脏、心脏及肺部等重要器官的作用。正常人体共有12对肋骨,左右对称。肋骨后端与胸椎骨连在一起,前端借助软骨与胸骨长在一起的第1-7根肋骨称为真肋;
第8-12根肋骨叫做假肋,其中第8-10根肋骨借肋软骨与上一根肋骨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根肋骨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2 Solid edge软件介绍

Solid Edge是美国EDS公司的中端CAD-PDM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模块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是目前最优秀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之一。其卓越的性能、优异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专业化的设计环境和有口皆碑的易学易用性,赢得了业界广泛的赞誉。Solid Edge功能强大,方便易用,物美价廉,可以说是中小企业进行计算机三维机械设计的首选。Solid Edge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零件设计、装配设计、钣金设计、焊接设计、工程制图、管道与线缆设计、干涉分析及测量工具、运动模拟、 虚拟现实、机构运动仿真、数据转换、INSIGHT PDM、二次开发接口、CREAT 3D(二维转三维)、工程设计手册、网络、特征识别等。因此,本文选用Solid Edge建立脊柱的机械简化模型。

3脊柱机械简化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部分的真实结构,保持各个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相对位置,查阅成年男性脊柱腰骶段外形结构数据,将椎骨、椎间盘、关节囊和肋骨简化,表1为成年男性脊柱结构参数。在Solid edge软件界面下,图1为椎间盘及关节囊的机械简化模型、图2为肋骨与椎骨的机械简化模型,且保持了肋骨与椎骨之间的连接关系,由于人体脊柱不同节段结构几乎相同,考虑到工作量及电脑性能,本文建立了脊柱部分结构的简化模型。图3为本文建立的脊柱部分结构的机械简化模型。

表1为成年男性脊柱腰骶段结构参数

图1 椎间盘及关节囊的机械简化模型

图2 椎肋骨及椎骨的机械简化模型

图3 脊柱部分结构的机械简化模型

参考文献:

[1]赵迪.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后路三维矫形生物力学研究[博士论文].湖南,中南大学,2010

[2]Hooper.Orthopaedics(第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1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2•2功能锻炼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d即可让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颈椎间盘镜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术后第2d就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锻炼。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近10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它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笔者的体会是,术前教育应包括手术室的先进仪器设备、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的准备、胃肠道的准备、皮肤准备等。

1.3熟练的术中配合: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器械的繁多。因此,手术护士对于器械的熟悉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AO对于常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比如AO组织的钢板螺丝钉系统,USS后路骨折内固定系统,以及其他公司的Tenor内固定系统,Kaneda内固定系统等),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促使护士经常拆卸演练,熟悉各种装置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周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一般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 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2.2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可让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颈椎间盘镜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术后第2天就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锻炼。

2.3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除特殊的手术器械外,还常有复杂而又精细的光学照片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组成。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

2.4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创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3支具的发展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

支具治疗很早就已出现,有时是作为主要的保守治疗手段,比如先天性髋脱位的支具治疗,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3]。

3.1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

3.2支具治疗使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变得方便,如颈椎寰枢椎脱位的患者,以往的治疗通常是患者手术后继续颅骨牵引至拆线,拆线后再行头胸石膏固定。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加之定时翻身使护理极为不便。而使用halo-vest(头胸支架)之后,患者可以起床行走,不必卧床牵引,缩短了卧床时间,使护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4篇

丽凤是来自浙江丽水21岁的女孩,正像她和家乡的名字都带有美丽的含义一样,丽凤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然而她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婴儿时期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一岁时开始学习走路时便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而后逐渐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膝关节畸形。13岁左右青春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双侧胸廓不对称,背部向右侧突出,之后畸形逐渐加重。由于地区和条件限制,这些年一直没有接受治疗,导致入院的时候发展到了胸腰段脊柱向右侧弯90度,上胸椎和下腰椎分别代偿左侧弯30~35度,同时合并脊柱严重的后凸和旋转畸形,后背隆起,身体严重扭曲变形,发展成重度脊柱侧弯,还压迫了胸腔造成呼吸功能的限制。同时存在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和左膝关节明显内翻畸形(O型腿)。

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李淳德承担的民政部明天计划脊柱侧弯项目中许多不幸的脊柱侧弯患者中的一个。当李主任接到丽凤的报告后,他的第一感觉是扼腕叹惜。李主任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够有机会帮助她校正身体上的畸形,重拾生活的信心。

但丽凤的脊柱侧弯比较严重,手术不仅需要矫正冠状位的侧弯畸形,还要矫正矢状位的胸椎后凸畸形和旋转畸形,矫形的度数和程度越大,手术时间需要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大,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的风险越大。

首先,李主任根据丽凤侧弯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策略,仅在侧弯的顶椎和上下端椎处植入螺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避免了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其次,术中采用分段凹侧撑开、凸侧加压的方式矫正侧弯畸形及通过棒的预弯后旋棒技术纠正旋转畸形。而且,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李主任在术中采用唤醒试验,监测有无脊髓和神经根的损害,避免严重的神经并发症。

术后丽凤的脊柱畸形得到了明显的矫正,胸主弯Cobb角由术前90度矫正为术后30度,上胸椎和下腰椎代偿弯曲Cobb角由术前30~35度矫正为术后10度,术后患者的外观畸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身高增加了4cm,呼吸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丽凤是不幸的,同时她也是幸运的,通过李淳德主任的精湛医术,她得到了国内一流的治疗和康复,畸形得到了矫正,她挺直了自己的身躯,更加乐观坚强的去面对今后的生活。

自从李淳德主任承担了民政部“明日工程”的工作以来,已完成数十例脊柱侧弯儿童的矫形手术,其中包括一些重度畸形的矫形。在这样一次次高难度的诊治中,李淳德主任在不断践行自己的梦想,让脊柱侧弯的孩子能够重拾生活的信心,让这些残缺的美丽能够更加完美的绽放。

让老年人挺直脊梁

吴老太太已年过七十,以前一直身体不错,最近几年后背越来越弯,身高降低了十多公分,常感胸闷,喘气费力。尤其是摔了一跤以后,常有后背疼痛,活动减少,食欲减退。李淳德主任在门诊诊治后检查发现,她有多个椎体发生压缩骨折,其中一个是新鲜骨折,脊柱严重后凸,通过多年系统诊治这类病例,经验使李主任果断地决定,吴老太太应当住院施行脊柱的矫形手术。而实践证明,通过胸腰椎后路多节段截骨矫形术,老太太背痛、胸闷明显缓解,挺直了腰板,满意的出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北京很多部委的定点医院,去年被批准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因此老龄患者很多。李主任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老人因为脊柱压缩性骨折等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他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老年患者的脊柱是那么脆弱,他们撑起了一个个家庭,抚育了一个个子女,完成了一个时代的塑造,却无法支撑剩余的生命。让老年人能够挺直脊梁、安度晚年,成为李淳德主任的一个夙愿。

李主任率领他的课题组,开始对大量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内、外科的综合治疗,尤其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的诊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型”,并多次在国内外的骨科学术大会上和权威杂志上推广这样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形成了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一系列规范,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一支中青年骨干队伍

2007年,李淳德当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那一年他42岁。他开始着手培养一支中青年的骨干队伍,让他们活跃在国内外骨科界的第一线。

首先,积极鼓励年轻的医生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为开放的环境。在他的支持下,多位中青年医生在创伤专业、运动医学专业树立了目标,并逐步深入开展了工作,弥补了之前科室在这些领域的薄弱环节。

其次,李主任一改以往北大医院骨科“低调、封闭”的状态,积极鼓励年轻的医生“请进来、走出去”,以开放的态度加强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给他们很多机会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及出国参观进修,在北京市骨科年会、全国骨科年会及各专业学组的会议上,越来越多的科里年轻医生在展示工作,赢得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

同时,他鼓励年轻人多开展科研工作,并设立科研的激励机制。在他的身体力行和鼓励动员之下,科室的科研论文数量、基金数目在逐步增多,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传承历史、科学管理

“斗转星移浪淘尽,英雄气概。回眸望,开山宗师,满心豪迈。七任主任传与承,六十余载兴或衰。莫等闲,看沧海横流,空感怀。知不足,拼奋进。隽荣辱,轻成败。同心力,无愧北大招牌。厚德尚道铭良训,医教研防莫懈怠。与时进、迎困难而上,争光彩。”这篇满江红,是李主任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院95周年之际写下的一首豪迈之词,表达了他中兴北大医院骨科的决心和气概。

李淳德主任一直以科室的发展为己任,他制定出一整套规章制度,进一步严格临床专业组的划分、专业组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尤其是对全科主任查房制度进行了严格规范。主任查房由原来的普通阅片,改为多媒体病例汇报讨论、术前疑难病例讨论、术后所有病例阅片审核等方式,既规范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减少了误诊漏诊的机会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主任查房教学与学术价值。关心年轻医师的成长;
关心科室离退休职工,把老专家作为科室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借鉴他们的经验,使全科形成一种平等讨论式的业务学习氛围;
重视医护合作,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医生积极与护士沟通,了解护士队伍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使骨科成为一个医护关系融洽的集体。

李淳德主任将每一例病人的诊治都融入了自己的脊柱平衡哲学,都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精雕细琢;
同时又能融会贯通,找到共性的理念并加以推广,已经初显大师的风范。

李淳德简历

李淳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科主任。行医2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擅长脊柱退行性疾患、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的矫形、脊柱结核等骨科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其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并多次完成颅底或上颈椎脱位,脊髓压迫的减压复位术,颈、胸椎一期前后路减压重建术,脊柱后突的全脊柱截骨矫形术等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多年来完成大量脊柱外科手术,形成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手术风格。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骨科门诊。特需门诊出诊时间:周三下午。

李淳德主任大事记

* 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

* 1995年,赴以色列希伯莱大学脊柱外科中心研修骨科临床

* 1997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创伤系研修骨科基础

* 2000年~2003年先后参加国际AO脊柱外科高级培训(瑞士),国际腰椎外科进修班(德国),欧洲脊柱矫形培训班(荷兰),欧洲脊柱创伤培训班(德国)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 2005年,承担民政部“明天计划”脊柱侧弯矫形方面的工作

* 2007年,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

* 200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腰椎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

* 200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科主任称号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脊柱;
围术期}压疮;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62一03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我国卫生部在等级医院评审和质量年检查中已将压疮作为衡量护理任务的标准之一,将发生压疮视为未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护理行为的证据。据研究,压疮在矫形科病房、创伤病房、神经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老年病房中高发。创伤中的骨科患者多需卧床休息治疗,很容易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压疮的防治中,预防是最重要的部分,压疮预防也是长期困扰临床护理实践的难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围术期压疮的预防中,国内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脊柱疾病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研究

1.1 疾病因素

1.1.1 脊椎疾患、脊柱骨折者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椎体结核、脊椎骨折等有痛症的患者因难以忍受翻身的疼痛,对于预防压疮所采取的翻身措施不能采取主动的配合,往往为减轻疼痛而采取强迫。国外有关学者提出,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2h以上就能引起不可逆损伤,据统计,骨折患者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对翻身持反对态度者占85%,认为可以翻身者占10%,自愿配合翻身者占5%。而且,据报道,90%以上的骨科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只有2%的患者及家属因患过压疮或护理过压疮患者才略懂压疮的危害及预防手段。因此该类患者易发生压疮。

1.1.2脊椎损伤致截瘫患者据有关资料报道,脊椎损伤患者压疮发生率在25%~85%,此类患者因截瘫平面以下部位无感觉、不能随意翻动等,使受压部位承受压力过久及皮肤经常受到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行颅骨牵引特殊的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压疮相关的知识。因此,截瘫患者极易发生压疮。

1.2 围术期因素

1.2.1术前因素 对于脊柱疾病及骨折患者,由于上述疾病因素使压疮的形成具有了相当大的危险因素。而对于创伤造成的骨折等急性损伤早期对压疮认识还应注意到患者有关应激心理障碍因素及患者具有激惹性格也是造成术前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1.2.2 术中因素 ①术中压力因素: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手术操作者的腹部不自觉暂压在患者身上、手术时间长、术中变换及手术操作振动较大时垫失去保护作用、须长时间保持同类姿势者、身体某一部位的皮肤持续承受体重的压迫也可引起压疮。②术中皮肤发生损害的危险因素增加。手术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皮肤抵抗力降低;
疼痛及手术使组织器官缺氧及耗氧增加;
负重和骨突出处的皮肤较非手术期更易发生压疮;
神经组织麻醉使皮肤血运不当,缺氧加重,无氧代谢物堆积,极易发生压疮。③术中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破坏。手术中血液、冲洗液、渗出液外流,使受压部位的皮肤被浸渍;
搬动患者时动作粗暴,造成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去除,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被破坏,诱发压疮发生。

1.2.3 术后因素 脊柱术后因为平卧压迫止血的目的要求平卧6h后才能翻身。因此,平卧时间长;
加之有时伤口敷料时有渗出使腰骶部被浸渍;
术前患者腰腿痛的痛域影响患者不敢轻易活动肢体致尾骶部等骨突部受压时间较长;
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有嗜睡、感觉减退的情况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主动活动的次数减少;
患者平卧位,两侧臀肌的相互挤压可致尾骶及臀裂两侧出现条状压疮;
而术后短时间内患者尚不能在腰痛的情况下掌握轴向翻身的方法而致侧卧位时间可能过长时骨突出处受压。

2 脊柱患者围手术期压疮形成的部位

2.1 术前,因牵引、强迫的因素而易在枕部、两肩胛、背部脊突处、骶尾部、双髋部及足跟、左右内外踝部形成压疮。

2.2 术中,因脊柱手术多为俯卧位,而易使受垫托的头顶部、额部、面部两侧颧骨部、下颌、胸部两侧髂前上棘、双膝、双胫骨结节、双足背等部位受压过久而形成压疮。

2.3 术后,因疼痛使用镇痛泵,主动翻身意识不强、方法掌握不当、平卧要求等特殊原因而易在两肩胛部、背部脊突处、骶尾部、双髋部,双足跟、左右内外踝等部位发生压疮。

3 脊柱患者压疮的相应预防措施研究

3.1 传统的预防措施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增进营养的摄入。在各措施中局部减压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减压物为海绵、气垫、水垫、羊皮垫,随着压疮护理的发展现代预防措施又研发了许多新型减压垫,并在护理人员压疮预防意识及患者教育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及规范,使压疮的预防措施得以较好落实。

3.2 培训护理人员掌握评价压疮高危因素标准做好压疮高危预见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在所有评估压疮危险性的工具中,应用最广泛的是Norton量表和Waterlow评估卡。但Norton量表信度和效度较低;
Waterlow评估卡特异性低,敏感度却高达100%,Meelley量表更能有效区分患者是低危、中危还是高危群体。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病例采用相应的评分办法进行预见性评分、上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3提高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方法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

在压疮形成原因中,大部分骨科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缺乏主动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方法,而仅依靠护理人员的定时翻身是不能完全有效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针对压疮发生原理,间歇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首要措施,而翻身则是最简单有效的压力解除法。因此可应用互动式预防压疮健康教育的方法调动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意识并教会自理的方法。张颖芳等采用荞麦皮小枕预防压疮;
张美荣采用黍子垫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陈豫清自制谷粒袋预防压疮58例;
王素霞等采用糜子垫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研究等均介绍用植物的种子为原料,利用这些种子、无毒、性凉,起到按摩、减少摩擦力、分散正压力、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及透气性好等特点自行制作减压垫使用,同时利用预防压疮健康宣传手册等资料向患者说明脊柱疾病轴向翻身的特点和作用,教会患者轴向翻身的方法,达到有效减少骨突处压力及配合术后翻身减压的目的。

3.4 术前预防措施

根据围手术期的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在术前即要对患者进行有关压疮知识的教育,使其有足够的认识,并介绍使用各种子类防压疮减压垫;
实际表明,温度升高1℃,组织代谢增快,需氧量增加19%。组织在持续受压、缺氧情况下,温度升高则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而凉液垫利用垫内液体波浪式的滚动和低温,降低了局部代谢,避免了患者不适。更换1次/2h,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潮湿、刺激。同样橡胶手套、3L液袋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也起到凉液垫相同的减压作用。往往要注意的是这些减压垫因透气性较差,应更换1次/2h,并用凉水清洗干净待干备用。颈椎骨折颅骨牵引时,采用骶尾部垫高悬空减压法,可有效预防压疮并解决夜班护士翻身时人力不足的难题。而且不会加重脊髓的压迫。对外伤脊髓损伤至截瘫者使用智能型气垫减压床。气垫床的使用虽不能减少主要受压部位,但可以有效减小严重受压部位的平均压强峰值、全身平均压强及严重受压部位面积大小,因此,对预防压疮有实际的意义。

3.5 术中预防措施

根据手术要求选用一定厚度的手术床垫,对消瘦患者加用海绵垫,用约束带时加衬垫。特殊如截石位以软枕垫于骶骨部减少重力对骶尾的压迫。目前,较为先进的是Akton聚合物垫,因其与人体相似,具有独特的粘弹性,并非凝胶、泡沫或液体,形似果冻,用其做成头圈,垫子平整柔软,直接垫于手术患者的受压部位可分散身体各部位的压力。因其成分近似组织故有效地递减了压强度;
但注意脊柱手术俯卧位时额部与两侧颧骨部要垫托好,以防眼睛受压造成失明等严重后果;
立体轮廓组织垫在术中的运用对受压部位进行支托,可以增加原受力面积的33%,可较好地分散患者身体压力,使骨突部局部压力明显下降,减少了手术压疮形成的发生率。手术患者存在术前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术后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过程。对于有异常或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建立手术患者交接班表,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皮肤情况,对有问题的皮肤要有性状描写。术后与病房护士交接皮肤,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脊髓手术患者因俯卧位头顶、额部、双颧骨、下颌,胸部两侧髂前上棘、双膝、双胫骨结节易受压,因此对术中皮肤有压红的患者要记录,要进行特殊交班,使病房护士明确术中受压部位,减少或避免术中受压部位继续受压;
此外,术中预防措施还要注意给患者保暖,以免躯体循环不良;
加强巡视、观察,以保证手术维持及骨突减压部位减压物有效减压。

3.6 术后预防措施

脊柱术后患者多留有伤口引流管及尿管、自控镇痛泵管等。应保证各管的走向不对皮肤造成压迫;
保持腰骶部不被伤口渗出而浸渍;
术后6h以平卧位压迫伤口出血为主,据报道,术后6h内压疮的发生率为17.9%。因此须间歇予软枕垫背臀部侧30度,侧卧位少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压力再分配,扩大了受压面积,分散了大转子和髂部隆突部分的压力;
背部伤口托垫在软垫上,也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双小腿用凉液垫或软垫抬高,使双足跟悬空以减轻双足跟及内外踝受压;
手术6h后护理人员定时给患者侧卧30度减压1次/2h,并观察受压骨突部皮肤,也可在骶尾部或髋部骨突处涂凡士林预防压疮,因凡士林为药物附加剂,有适当的粘稠性,润泽皮肤,促进上皮新生,防皲裂脱屑,在局部形成油性膜,并对抗摩擦力和剪切力,可防止尿液对皮肤的刺激和腐蚀,减少了细菌感染的机会;
患者取斜坡位时要小于30度角,以防骶尾部产生剪切力。

猜你喜欢